•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0

小嘉菜菜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植物学博士论文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ys19818888

已采纳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2.多肉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3.南宁市彩叶植物研究概况4.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配置研究5.浅析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综合防治6.佳木斯市园林木本植物多样性与应用调查研究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8.塔里木盆地园林工程提高植物成活率的途径9.地锦育苗及园林绿化栽培技术10.陕西关中主要城市观花树种花的观赏性状分析1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及生态控制策略12.广西地区15种典型园林观赏植物的耐阴性及光合特性13.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14.南京市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富集特征15.园林道路绿化种植的配置方法探索

160 评论

孤星泪新民

当时中国苔藓植物研究一片空白,几千种苔藓植物没有一个中文名字,也没有一个模式标本、甚至连苔和藓的概念也十分混乱;搞苔藓植物研究,即没有经费,也没标本柜,甚至连包标本的纸也买不起,面对这种状况,陈邦杰用旧肥箱改制成标本箱、用旧报卷和旧报纸包标本,深入四川东部、峨眉山、金佛山和大小凉山、马边、雷池等地,采集了几千号标本。陈邦杰的第一篇苔藓植物著作是他1940年的博士论文《东亚丛藓科的研究》(德文),论文讨论了丛藓科的分类特征及内部变异、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提出一个丛藓科的系统图解,这篇论文,为他在苔藓植物学领域中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后,陈邦杰又发表了《海南岛苔藓植物》、《中国藓类植物标本第一辑》、《中国雉尾藓属之报告》等等,这些浸润着他心血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植物学课本中以及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着苔类和藓类的中文名称与拉丁文原名之间的混乱甚至相反的情况,陈邦杰便将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有关方面的资料加以整理,于1952年在中国植物学杂志6卷第4期上发表了《苔和藓名称考订与商榷》的论文,论文参照当时苔和藓在课本中的统计结果,从多数的原则和植物学命名优先律的原则,确定了以藓类名Mosi和以苔名Hepaficae。这一观点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认可,改变了我国苔藓类植物名称的混乱状况,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陈邦杰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卓越的教育家和科普学家,他24岁就从事教育工作,从德国留学回来,他又历任中央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植物系主任,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陈邦杰毅然要求到新成立的南京师范学院任教。陈邦杰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植物学的研究,在苔藓植物研究领域中成就斐然。为了让中国的植物科学研究登上世界舞台,他在老一辈植物学家钱荣澎、裴鉴教授鼓励下,从三十年代起就毅然从事苔藓植物科学的研究,他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国的山山水水。早在中央大学读书时,就在苏南一带采集,在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时,又深入到川东、川西、峨眉山、金佛山、大小凉山等地采集,以后更是带着助手和学生到大小兴安岭、内蒙古荒漠区、阿尔泰林区、陕西秦岭、西藏珠穆朗玛峰、海南岛热带雨林、福建武夷山区以及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等地采集标本。他先后采集到苔藓标本4万多号,其中苔类46科,130属,654种;藓类62科,354属,1675种;并作了大量的科学实地考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苔藓植物标本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中国植物学界对苔和藓的中文名称,名词混淆不清,常常发生错误。因此,陈邦杰教授在大量研究工作之后,制定了科的命名规则,使苔藓植物的中文名称有了科学的分类。他还为许多苔藓植物拟订生动而形象的中文名称,如金发藓、提灯藓、葫芦藓、孔雀藓,并订正了许多错误名称。此外,以前各大学在讲授苔藓植物时,照抄欧美等国的书本,以土马柠为代表植物,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他的倡导下改以葫芦藓为代表,受到植物学界的赞同和欢迎,直到今天中国大中学课本都是以葫芦藓为藓类植物代表植物。

103 评论

lee是个小吃货

1、史国安,男,1963年8月生,河南省伊川县人,中共党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植物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先后获得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兼任河南省植物生理学学会常务理事,洛阳市牡丹协会常务理事。2、范丙友,男,植物学博士,副教授,植物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副主任。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基金主任基金(项目号:30740013),主持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号:2008B210003),主持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号:05-03),主持 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号:2006ZY003),主持 河南科技大学人才基金(项目号:05-006),主持3、孔祥生,男,汉族,1955年7月生,河南省鲁山县人,中共党员,理学硕士。现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技术系主任。近年来,主持承担了省市11项研究课题,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2项,三等奖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鉴定成果2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全省已累计推广脱毒甘薯500万亩,平均增产40%以上,每亩增收鲜薯500多公斤,共计增加经济社会效益10多亿元,为我省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洛阳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从2000年开始实施,目前取得极大成就,使洛阳牡丹自然花期延长7~10天,仅王城公园和国色牡丹园两处增加的门票收入累计就达1500多万元。全市双节催花累计50万株,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苗木嫁接繁殖牡丹1500多万株,总价值1.5亿元。带动农民新增加牡丹种植面积1.7万亩,使洛阳牡丹种植面积由立项初期的300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2万多亩。主编《作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等专著和教材8部,主审教材3部,在《园艺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先后被授予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十佳教学标兵,洛阳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河南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施江 1984.9~1988.7 :在西北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上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9~1998.7 :在新疆石河子市蔬菜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94年1月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1995、1996年在新疆边境团场137团扶贫蹲点两年,指导当地的蔬菜生产。举办电视、广播讲作,举办培训班,打印自编蔬菜生产技术手册3000余份,并指导2名当地的农业技术员。受到137团广大菜民、137团团领导及兵团科委的好评和嘉奖。1995年荣获兵团科委科技扶贫一等奖称号。1995年荣获中共石河子市科工委优秀党员称号。 1998.9~2001.7 在石河子大学园林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00年荣获石河子大学大北农奖学金。1998~2001年承担兵团科委“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向籽瓜导入I类几丁质酶(I-Chi)和I类β-1,3-葡聚糖酶(I-Glu)组成的双价抗病基因” 重点课题。5、侯小改,女,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生物科学与生态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牡丹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创新、牡丹分子生物学及植物染色体技术等研究工作。出版著作及教材7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2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先后获“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教学质量一等奖、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洛阳市百星人物”等荣誉称号。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校园植物研究论文

    学校,我想说,请同学们爱护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告诉同学们要爱护你我他,爱护老师爱护家人。

    0.0哆啦A梦0.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植物类研究论文

    完全可以找找个领域的(植物学研究)等书籍啊,

    百年帝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植物染色研究论文

    成本太高,需要很多材料,价钱偏贵,颜色会出现问题,不能大批量生产。

    嗨吃嗨胀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植物种植研究论文

    金银花又名双花、忍冬花等,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金银花的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湘剑狠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植物保护学研究论文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第一个是从植物保护这一学科的作本身的作用重要性上入手第二可以分析当前植物保护的情况第三个稍微难一点,就是从植物保护这一专业学科中写出自己的独

    明天努力找吃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