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夜狂奔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楚中华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差别。所谓中华民族,就是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而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再来就是个人观点,任何中国人,都不应该纠结于汉族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是完完整整的汉人。你纠结这个,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来看你说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先说金。金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这群女真人以前在唐朝的时候,建立过靺鞨。他们是东胡的后代,周的时候叫做“肃慎”。东胡一向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所以以前研究东胡文明的人较少,现在慢慢多起来了。简单说,汉朝中国的东北疆域,仅仅到辽水以南。永嘉之乱以后,由于北方战乱,朝鲜诸国乘机占领了一些中国领土。直到唐朝,才夺回了东北领土,并扩大了一点领土。不过,安史之乱以后,黑水靺鞨强大,占领了东北地区,唐朝末期,契丹强大,在东北建立辽,女真人成了他们的附属国。后来,女真崛起,联宋灭辽,再灭北宋。最后,被宋联合蒙古人所灭。元朝建立,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库页岛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朝和清朝大部分时期,都保住了中国东北地区。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女真人是东北人,他们和宋朝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不过,当时来说,自从肃慎到金,中国政府从来没有统治过女真人,所以说是外族也可以。而辽则恰恰相反。契丹人在西晋末期已经开始在中国北方活动,属于当时晋朝的管辖,应该是内蒙人。永嘉以后,鲜卑强大,契丹部落有的时候独立,有的时候臣服北方政府。后来就跑到了今天蒙古和俄罗斯境内。唐朝中后期,契丹强大,开始在中国北方争霸,并建立了辽,后来被北宋联合金灭掉。应该说,契丹也可以算自己人,只不过长期流浪,更像是外国人而已。而西夏,则完完全全是中国人。西夏的祖先党项人,是羌人拖跋部落的后代(不是鲜卑拓跋)。羌人起源于四川,主要活动在新疆、甘肃和当时的荆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湖北一带。而拖跋部却在西藏一代活动,所以长期和中原没什么联系。唐朝时期,吐蕃(念FAN,是秃发的误读)强大,党项也随之内迁,又和中原发生了联系。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党项因为有功,被封在灵州一带,后来唐朝自顾不暇,党项人就在这个地方附近独里。所以,党项人无论是起源还是发展,一直在今天中国境内,是彻彻底底的中国人。问题就是到底是西藏人还是新疆人还是甘肃人。所以,这三个民族,和宋朝的关系,不应该牵扯太多民族问题。实际上,入住中原的辽金夏,基本都已经和汉人没什么大区别了,都已经是所谓“汉化”过的辽金夏人了。(汉化这个概念是正确的,不过汉人也在匈奴化、鲜卑化,具体到这个问题,就是契丹化、女真化。不能仅仅说是汉化,两个民族是互相融合进步的)如果你是答高中历史题的话,就说:“战争是短暂的,并举几个战争的例子,比如檀渊之盟。然后说和平是永久的,融合是一定的。再什么好听说点什么就得了。”
晰晰沥沥
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是晚唐民族关系的延续和发展,对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术界对唐朝和宋朝的民族关系研究较多,对于处在唐宋之间的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关注的较少,论述某个民族的某些问题的居多,而没有把北方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察,不能全面展示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全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因此,对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我们对五代时期及整个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整体性的把握。 本论文意在通过对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致的分布及与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系的探讨,从中找出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特征及发展规律。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论,主要介绍有关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涉及的研究资料、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研究的著作问世,笔者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对东北各少数民族、西北各少数民族在五代时期大致的分布情况做一介绍,以便更好地认识它们与中原王朝往来的程度。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是北方各民族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具体研究。北方少数民族根据自身实力的强弱,与中原王朝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通过朝贡、册封、授予官职以及战争等形式,实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第四章是北方各民族与中原王朝经济关系的具体研究。在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和刺激下,北方少数民族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为商业贸易发展奠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商业贸易频繁,通过朝贡贸易、互市贸易等形式,实现彼此之间经济上的互补。这对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有积极的作用。第五章是中原文明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及影响的具体研究。随着北方各民族与中原王朝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在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饮食、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部分即第六章,研究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的一般特征与发展趋势,这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主要揭示出在五代这个特殊的时段内,由于北方各民族本身政治、经济、文化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差异,各自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福圣真玉。
土偶寄宿制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史观发展、演变之脉络的梳理中,我们可以对它的发展作如下概括:宋代民族史观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北宋时期受以功业之实讨论正统问题及史学发展思潮本身的影响,民族史观体现出相对平实的特点;而南宋时期则受现实政治的影响较多。辽、金的民族史观,一方面以与中原皇朝争正统为鲜明特征,一方面则以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吸收,并认同同一文化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从理论角度来看,这一发展所具备的启示有:第一,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观发展,遵循着一条在曲折中艰难发展的线索。这种曲折性一方面表现为受现实政治局势的制约,民族史观在不同政权、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又表现为在理学兴起、发展的学术背景之下,民族史观如何摆脱它的桎梏,走向平实与理性的努力中。前一种情况以南宋为最明显,亡国之痛与民族压迫的现实都给民族史观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后一种情况则以正统论的形式贯穿史学发展过程,对理学的阐发与绝对化,也在客观上限制了史家的积极思考。但无论从史书的外在体例还是从史家深层的文化认同上看,这一时期中国史学中的民族史观还是朝着更为客观地体现多民族共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方向不断演进。这一点与中国客观历史及其中的民族观发展轨迹亦是吻合的。第二,民族史观作为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现实政治、学术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史家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这种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为一定时期史学认识的组成部分。这一史学认识在本质上受现实决定,但同时又是史学走向独立后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使得某些史学认识与社会现实的特点并不完全吻合,而正是这种植根于现实又超越或落后于现实发展的思想认识,制约或推进了社会的变革。正统论与民族压迫的客观存在影响到民族史观的面貌,而史家求真求实的理念与史学实践却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三,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在历史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也随着各民族历史进程的变化而有不同形式与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在包括民族史观在内的史学领域中表现出来,就成为其曲折性与复杂性、多样性的现实根源。与此同时,民族史观在曲折中向前推进的轨迹,也反映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在不断由局部的地区性的统一逐步走向整体的、全国的统一,各民族之间由隔阂、敌对逐渐走向了解、通好,并在认同同一文化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走向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辽宋夏金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而体现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这一历史事实的民族史观,通过对各民族相互斗争与融合的现实的思考与应对,也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从而为元代民族史观取得更进一步的成就奠定了从理论到史学实践的多方面的基础。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李宁博士,长治市清真食品消费市场研究,晋中学院学报2017年4期。
好处: 环境好, 空气好, 看海好/ 福利好,没有太多后顾之忧。 相对均贫富/ 安静, 人少, 如果你喜欢安静的话/ 做人自由, 没有压力, 如果你自己不想有的
前些天爸爸让我看了篇报道,大大的配图照片是一个苍老且再也普通不过的老农,正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举着粗糙但坚实的手,似乎坚定地要告诉我们什么,再看配图标题,粗粗的
浅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
楼上给的太全了,不过过于繁杂了吧!看完得好几年。帮你选几本值得看的史籍。《宋史》《涑水记闻》司马光《东京梦华录》孟元老《齐东野语》 周密《鹤林玉露》罗大经《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