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3

贝贝克2011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七子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wenwoohyuk

已采纳

三亚市逸夫中学 董赛燕[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使得各种媒体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大幅度增加。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使教学手段在传统的书本、粉笔和黑板的基础上,发展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随着个人、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化发展,将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教育体系和开放式教育环境。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着这样的变化,我们如何将其运用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机能,创设丰富的课堂情境;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音乐的综合文化素质。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掌握了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因此,我也越来越喜爱和信赖多媒体技术。[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音乐教学、服务。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使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整合的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它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感官,使他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了人对信息的摄入量。简单的讲,就是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电影、多媒体电脑等视听设备铺助教学。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把这些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音乐教学理念的改变,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了长足的发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音乐教学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学过程。一、借力科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传统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而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声、光、电的结合,为学生展示文字、图片,播放音乐、声音、动画,用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方法,代替教师传统板书和挂图展示等手段,为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多媒体资源要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应用选择最佳的时机,这样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提供强大的表现力和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世间万物,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为音乐的情感和审美提供条件和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人音版16册第六单元的《红色娘子军》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舞剧《红色娘子军》。大屏幕出现了翩翩起舞的娘子军画面,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芭蕾舞剧,更直接更直观的欣赏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和表现的情,激发学习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这时候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多媒体的屏幕,生怕漏掉一个细节。这时候我也乘热打铁,运用多媒体播放芭蕾舞的基本步骤,而他们自然而然就想学学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动机,为音乐教学做了很好的服务。又如:在教学人音版15册第三单元的《唱脸谱》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京剧的行当生、旦、净、末、丑角色的脸谱,向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京剧脸谱和脸谱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征,使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明了,不见变得可见,学生再也不会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了。让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音乐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服务。又如:在教学人音版13册第一单元的《七子之歌澳门》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漾着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运用多媒体,学生更能很好的理解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其含义,而不是对三百年前的想象,是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歌曲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最真挚的服务。二、借力科技,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机能,丰富课堂情境。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教学中,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从而使学生的听、唱、看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音乐形象是比较抽象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是属于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还继续停留在传统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就难以得到深化和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就容易失去兴趣,音乐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15册第五单元的《五指山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像播放本校学生本民族(黎族)已经失传黎族纹身图案,让学生有所了解和认识,再播放黎锦图片,学生感兴趣,因为学生家里都有一些黎锦。这时再拿出黎锦,学生一下就兴致勃勃的参加讨论了,再穿上黎锦,一边唱着五指山歌,一边做黎族舞蹈动作,学生自然乐在其中。多媒体课件恰恰就是集多种优秀的教学手段于一身,前面的多媒体图片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都很好的调动起来了,丰富了课堂情境,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音乐教学服务。又如: 在教唱人音版14册第四单元《摇篮曲》歌曲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妈妈是怎样哄小宝宝睡觉的,使学生对音乐形象和情绪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画面,配上摇篮曲的音乐,学生的听觉、视觉都用上,最后还不自觉地动起来、唱起来了,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兴趣盎然,并且童心大发,边轻声演唱歌曲边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动作,感受催眠的风格特点,使原来单一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趣味性,丰富了课堂情境,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音乐教学服务。三、借力科技,运用多媒体,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音乐的综合文化素质。随着个人、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化发展将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教育体系和开放式教育环境。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只是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新课标实施以来,已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还强调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哲学等其它学科的联系,现在教学活动要求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例如:在学习音教版15册第二单元《走进西藏》这首中国民歌时,就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把藏民族的风情、语言、建筑、服饰、歌舞等素材进行理解、归纳,并能在课堂上对它进行讲解,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讲解到的知识点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习到了西藏许多知识。音乐中有许多文化,许多文化也都在音乐中渗透。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用图片、语言等方式教授,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巧用互联网把藏族的各种文化资料进行理解归纳,而教师运用多媒体把藏族的各种文化资料做成课件,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感受、体会,既自然又真实,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了解了这个民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音乐教学服务。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的新形势和重大变革,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的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音乐教学设计、互动、分析与评价,进而支持教学过程。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教学服务。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指南》,单从凯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2、《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作者:董赛燕单位:海南省三亚市逸夫中学单位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镇吉阳大道192号

92 评论

天使宝贝的

闻一多(1899~1946)闻一多的简单生平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两次转向: 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 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 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 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 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 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 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 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 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187 评论

爱吃哒小胖纸

《七子之歌》的作者是闻一多

闻一多于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1914年6月,论文《名誉谈》发表。1919年2月,成为《清华学报》编辑。1920年,编成诗集《古瓦集》《真我集》。1923年3月16日,长诗《园内》写定;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4年6月,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进入私塾。1905年,进入绵葛轩小学读书,由父亲教导读《汉书》。1910年,来到武昌,进入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校。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乙班,其间,阅读了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庄子之乐论文参考文献

    抄录不必了吧。它们都属于理论论据,具体可根据它所在段落看它属于论述那个观点的吧。很简单的。

    scropio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七子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三亚市逸夫中学 董赛燕[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进入日新月异的时代,使得各种媒体

    贝贝克2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七十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

    文武大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青春之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高二关于青春的议论文600字5篇 写作文是在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同时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甚至能提升出身社会后的沟通交际能力,所以要认真学习提升。下面是我

    美罗Tut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七夕论文参考文献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

    cool10088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