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miu大酱
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系统控制方法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相对标准化产品、规模生产的企业,其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之间的成本反馈控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使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所以,研究小批量产品成本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有效应用,是摆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如何系统控制成本的方法,以期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有所裨益。一、成本控制点对于成本控制点,我们需要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从价值链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影响产品成本的链条分为: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对成本控制点的细分以及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将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来说,尤其应重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及产品设计。因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只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因此,对这类企业如何利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流程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料、工、费三个部分,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与限额领料来控制;价的控制在于物料采购成本是否合理。所以,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涉及产品的工艺设计、物料采购、限额投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合理使用等。工费成本的控制,是由公司当前的费率水平和工时定额,涉及生产工艺、车间作业、产品生产统计等,由此看来,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涉及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系统.(1)产品定价环节:对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来说,经常会遇到产品定价的问题,因为经常有客户对产品提出有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公司订单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产品的工艺资料,实际成本,近期原材料的价格、竞争对手的报价,结合收款方式、税率、汇率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对产品的料、工、费做出正确的估价。(2)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根据合同价、预期目标利润、税金、考虑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定目标成本,它是产品成本的最高上限。目标成本制定后,为便于控制,需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并通过设计、采购、发料、制造等4各环节进行控制。(3)工艺成本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的源头在设计。技术部门完成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后,将根据生成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及工时定额,调用公司物料部门的近期物料价格、工时和设备费用率等信息计算工艺成本,并确保工艺成本小于目标成本。(4)采购成本的控制:物料部门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物料清单和采购目标成本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根据生产需求计算合理的批量和批次,以控制采购成本不超过目标成本。(5)生产耗用的控制: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按定额领用材料,因偶然因素造成的超额领料,需经例外审批程序领用。(6)成本费用核算:根据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其他各项费用帐户等数据,生产部门提供的工时统计数据,结合定额资料,对各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产生各项费用分配表,生成产品成本计算单。(7)成本分析与反馈:将料、工、费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追溯到相应的成本行为,纠正不利偏差。三、成本控制的实施及手段一般来说,成本有效控制的着重点,应在成本费用开支发生之前和费用发生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重点在事前和事中控制。在费用发生之前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各种费用开支的控制目标。根据国内外成本控制的经验,结合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产品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与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和每一职工的活动相联系,所以成本控制必须是系统性的和全员性的,具体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一)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由横的和纵的组织体系组成,横的组织体系是指,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生产线的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相互之间在成本控制中的分工与合作。从公司职能管理来看,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专业部门,负责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某些难以分解的费用负责调控,如折旧、利息支出等。物料部门负责物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与技术部门,是负责生产材料及费用消耗控制的部门,技术部门负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生产部门负责物料消耗目标的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生产线(车间)与班组,据以进行具体的控制。人事行政部门是对工资费用、办公费用、食堂费用、后勤设施维护费用等进行控制的部门,负责对其所控制的费用进行进一步分解,分别落实到各部门进行控制,并监督其支出。生产线(或车间)的成本控制体系应细分成本责任中心,使各成本费用项目均有责任中心进行控制。成本控制的纵向组织体系,是指公司职能部门、车间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与班组之间,以及公司职能部门内部的上下级组织间的指导或组织领导关系。公司职能部门,要把所分管的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检查监督与考核;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分管目标的完成,并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反馈信息,使总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横的与纵的组织体系的交叉点,是公司各级组织领导者。从公司层面来看,由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负责全公司总的成本目标控制,领导和协调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公司领导要注意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从车间或工段或班组来看,车间主任、工段长、以及班组长负责执行公司分解下达的各种成本控制目标,领导和协调好有关职能小组(或个人)的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各级领导人员的组织领导,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使成本控制有了组织保证。(二) 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构成内部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是否完整,并根据公司经营策略突出重点,是成本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与成本控制组织体系相适应,必须将公司的各种目标控制数,层层分解落实到下面的组织(或个人)。成本控制指标的分解,是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成本控制指标的确定,可用定额分解法或比例分解法等。1、定额分解法,运用定额计算法确定目标成本时,产品成本的各种项目均由有关定额加以计算形成,所以,只需控制各项定额,则可达到控制目标成本的目的。定额指标体系包括:直接材料应分别按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与动力等的消耗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价格,得出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同样,直接工资也应分别各车间、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工资率,得出产品的直接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则应根据各车间的费用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单位产品中去,然后加总得出其定额成本。将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加以汇总就可以得出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成本的制定可借助计算机系统PDM/CAPP获取的工艺成本资料计算得出定额成本数据。基于会计成本的指标体系(以专用车成本为例)包括:(1)材料成本包括:钢材(含型钢)、油漆、OEM外购件、紧固件、辅料、外协件;(2)人工费用(包括直接工资、销售人员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3)制造费用;(4)管理费用;(5)财务费用;(6)营业费用等。2、比例分解法确定的成本控制指标。对于某些只确定了某一成本指标总数,而无分项计算的数据的情况,目标成本的分解则可按照基期的成本结构(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加以分解。如果计划期在结构上有所变动,也可对分解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对按目标利润倒求的目标成本的分解,可运用这种方法。3、责任成本指标体系,又叫控制成本体系,主要是按照公司责任归属划分成本费用指标,为公司绩效考核提供技术支持的。该类指标是以责任中心(或责任人)为对象,按照干什么,算什么的原则,把成本费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者身上。责任成本是根据可控的原则来确定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项目的,如技术开发费指标的责任中心是技术部,设备维修费的责任中心是设备管理部门,等等。(三)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由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工艺、工装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多,无疑增加了产品的固定成本。不能从批量和规模上取得优势,那么如何控制其成本呢?由于成本是一个牵涉到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所以,我们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采用:1、应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成本信息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控制。成本信息控制系统分为:成本预测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成本的日常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成本的分析考核系统。不过,成本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必须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成本代码体系,也就是说,成本预测用的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对外报价以及实际成本等成本编码应统一。
云片儿糕
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成本控制论文提纲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1.2.2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1.3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2.1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2.1 施工组织计划
2.1.1.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2.1.2施工方案
2.1.3施工进度计划
2.1.4施工平面图
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2.3.1施工的流动性
2.3.2施工的单件性
2.3.3施工周期长
2.3.4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3.1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3.2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3.2.1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3.2.2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3.2.3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3.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3.3.1材料费用的'控制
3.3.2人工费用的控制
3.3.3管理费用的控制
3.3.4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3.4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3.4.1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3.4.2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3.4.3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3.5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4.1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4.2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达成现代企业仅尊世界先进平衡成本控制和产出及其效率的结果变单纯原始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紧随为进步人类的投资回报思考
企业成本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探讨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
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中占很大比重,科学地核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论文范文的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摘要】目前,全球性的竞争非常激烈,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成本控制要从环节开始,餐饮成本的控制环节主要有一下几个环节:采购>验收>储存>粗加工>半成品加工>烹饪>销售>收款另可分为:固定成本和浮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