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0

等于个圈圈
首页 > 期刊论文 > 我国的再贴现政策效应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着的梦想

已采纳

一、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功能分析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这一功能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实现依据上也是不同的。再贷款只是中央银行的一种金融直接调控手段,而再贴现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的临时头寸不足。自从1994年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划转以后,这一形式已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贴现率,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将使商业银行限制放款,企业单位减少借款和开支;而降低再贴现率,则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扩大社会信用规模。这些都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导致经济行为的变化。再贴现政策的这一功能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体现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贴现政策曾作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于这一功能。三是宏观间接调控功能。再贴现货币政策是直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与国家信贷计划、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单一性相比,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调节的统一。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再贴现总量,同时又可适时调节再贴现率,产生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最终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四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五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功能。当前,解决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普遍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银企之间真正的借贷关系,扩大贴现与再贴现的比重。因为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据基础上,这样就把银行信贷资金的发放、收回与商业销售、贷款的回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按我国规定,贴现一般为4个月,同银行其他贷款相比,再贴现期限明显较短,这样就可减少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国银行贷款存量达8万亿元,平均周转一次约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贷款总额的10%改为贴现,贴现周转一次只要150天,将可节约资金16000亿元。同样,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会因实行再贴现而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功能。 在再贴现政策的上述几大功能上,从实际角度来看,目前只有第一项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存在金融机构以再贴现为目标办理贴现的现象。其它几项重要功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全面发挥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已成为正确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来推进金融宏观间接调控的当务之急

211 评论

史瑞克0111

再贴现政策;功能效应;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0)04-0061-04再贴现系指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将已贴现归己所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提前获得资金融通的行为。对于中央银行来讲,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投放现实的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讲,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临时资金周转困难。从实质上来讲,再贴现是一种票据买断关系。我国的贴现、再贴现业务从1981年开始试办,经历了从试点、推广到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调控机制逐步完善,已成为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五个功能: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可以实现其融通资金的目的。这一功能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质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在实现依据上也是不同的。再贷款只是中央银行的一种金融直接调控手段,而再贴现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主要是解决金融机构的临时头寸不足。自从1994年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划转以后,这一形式已呈逐步减少趋势。而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告示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心理预期。因为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贴现率,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将使商业银行限制放款,企业单位减少借款和开支;而降低再贴现率,则表明中央银行将采取松动的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放松贷款,扩大社会信用规模。这些都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导致经济行为的变化。再贴现政策的这一功能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体现为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贴现政策曾作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于这一功能。三是宏观间接调控功能。再贴现货币政策是直接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而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形成和发展的。与国家信贷计划、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单一性相比,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调节的统一。一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再贴现总量,同时又可适时调节再贴现率,产生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调节利率水平的双重效应。另一方面,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促使金融机构紧缩或扩张信贷,最终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变化。四是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激励功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一功能是我国再贴现政策的特殊功能。发达的票据市场是再贴现政策的基础,但科学的再贴现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发育又具有逆向激励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开办再贴现业务,提供最终信用,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再贴现随时取得资金而提高办理票据贴现的积极性;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又会激励企业经营活动的票据化。五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功能。 当前,解决我国银行信贷资产普遍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银企之间真正的借贷关系,扩大贴现与再贴现的比重。因为一方面,贴现与再贴现是建立在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据基础上,这样就把银行信贷资金的发放、收回与商业销售、贷款的回收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信贷资金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按我国规定,贴现一般为4个月,同银行其他贷款相比,再贴现期限明显较短,这样就可减少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国银行贷款存量达8万亿元,平均周转一次约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贷款总额的10%改为贴现,贴现周转一次只要150天,将可节约资金16000亿元。同样,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也会因实行再贴现而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再贴现政策具有明显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功能。在再贴现政策的上述几大功能上,从实际角度来看,目前只有第一项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存在金融机构以再贴现为目标办理贴现的现象。其它几项重要功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全面发挥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已成为正确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来推进金融宏观间接调控的当务之急。

344 评论

微微王chichi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而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的宏观货币调控政策。再贴现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贴现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但如果同时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这时利率的调节作用则是极为有限的。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前者主要着眼于短期,即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低或调高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后者着眼于长期,对要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规定,如区别对待,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变资金流向。再贴现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两方面:(1)再贴现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如再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2)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但是,再贴现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不足之处:(1)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贴现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2)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贷款。(3)对法定准备率来说,再贴现率比较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等等。我国目前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并不理想,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我国目前的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的贴现业务开展的不理想,而其根源又在于商业信用的不理想。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取消了商业信用这种直接融资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恢复,但恢复的二十多年来未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信用规模远不够大。长期停滞后恢复,规模上无法马上发展起来。(2)票据不规范。早期的票据不规范表现为不使用专门的票据,出现了许多纠纷。而近期又出现许多不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融通票据,并向银行贴现后违规进入股市。(3)商业信用的当事各方不讲信用。虽然有真实商品交易和还款来源,但仍然有些企业无故不还。银行的贴现业务的良性发展必须是建立在健康的商业信用制度上的。由于存在上述约束条件,从而阻碍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而中央的再贴现业务也必须是以商业银行可以健康开展贴现业务为前提的,因此,作为连锁效应,上述约束条件的存在也限制了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工具进行货币调控的操作。二、我们国家那种通过基准利率的调节来影响市场利率的机制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有缺陷的。中国利率的总体格局是官定利率体制,不存在只调整一个基准利率即影响或迂回影响市场利率的体制。由于中央银行不但规定自己的再贴现利率水平,而且还规定商业银行各项存贷款业务的利率水平,因此这样的利率体系是缺乏弹性和回旋余地的。换言之,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自发决定市场利率或存贷款业务利率的利率机制是不存在的。三、由于准备金制度的缺陷,即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无法做到自求平衡,商业银行往往依赖中央银行再贷款取得资金,如果商业银行再贷款可以轻易得到,那么商业银行就没有办理再贴现业务的动力和必要。综上所述,再贴现政策这一宏观货币调控手段的运用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随着货币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经济主体对这一宏观调控手段的认识逐步深刻,再贴现政策的执行必将规范化,从而真正产生应有的调控效应。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研究日历效应现状论文

    如果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一般周二容易发现市场的转折点,例如:印象最深的是5.30半夜鸡叫后,指数连续以超大阴线爆跌,当跌至6月5日周二上午11.09分之后, 抄

    虫子不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我国的再贴现政策效应研究论文

    一、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功能分析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信贷资金供求情况,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

    等于个圈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人口政策效果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增长迅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的对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流动人口家庭教育

    陈好好很好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提高行政效率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提升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对策与建议论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那要怎么写好这类

    轻清净静的美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龙头企业税收政策效应研究论文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税收政策的相关

    天上的叮叮猫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