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7

小脸欠捏
首页 > 期刊论文 > 活着电影和文本的区别论文答辩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ckor57992

已采纳

当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不得不考虑到影视作品的通俗性及其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相较于文字,视听语言对受众产生的冲击力更大,引导性也更强。因此,面对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改编者们首先应判断原作的主题思想是否可取。那么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点?

一,小说《活着》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的叙事风格是冷静的,甚至有些残酷。作者余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活着?然而他并没有自怜般地同情笔下的人物,而是用客观冷静的笔触为读者讲述了福贵悲剧的一生。余华认为,主人公福贵看似平庸无聊的一生纯粹是宿命的安排、命运的偶然,这种“纯粹”使得作品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烙印。这样略显消极的主题从剧作上来讲,很不利于影视作品的情节展开——如果都归结于“天命”,那要剧中人如何发挥功能?

二,电影《活着》主题思想

电影《活着》对主题进行了“淡化悲剧意蕴、增加政治因素”的处理,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次重大政治事件的描绘带有鲜明的张艺谋个人风格,也可以说是第五代导演们共有的“文革”情结的体现。但同时,电影又将许多与政治有关的情节进行了喜剧化改编,加入大量家庭生活的情节,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风味,较为委婉地反映了政治运动带给大众的深重苦难。在编剧芦苇和导演张艺谋的共同努力下,电影将原作的主题解读为“政治运动与老百姓生活”之间的矛盾。

三,电视剧《福贵》主题思想

电视剧《福贵》对于主题思想的改编则更符合电视剧的特点,即更加通俗化、大众化,一方面保留了原著中农村背景的设置,将更多的叙事空间放在了粗犷原始的田间地头;另一方面增添了许多感情线和人物线,着重突出一个“情”字,从人与人之间情感变化的角度来反映20世纪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不易。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较电影来说更接地气,观众的代入感更强。

186 评论

haohao开心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结构主义的标识性术语。影视改编文学作品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单纯的呈现,其中也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改造和重塑,两者间的“互文”使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二元论关系。那么《活着》小说与影视作品之间的互文性有哪些?

一,作品在主题上的互文

主题上的互文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之间显而易见。《活着》同名影片通过对主人公福贵艺术形象的深入理解,而后呈现出他在面对各种遭遇时的言行举止,流露出人在困苦之下无法掌握自身命运之痛,展现出主人公在面对各种苦难时努力活着的精神,就如余华在原著的封底所写,“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这与小说中的主题存在互文,两种表现形式都传达出了顽强的生命信条。

二,影视在文本基础上的革新

《活着》影片中虽然在主题方面与原著十分契合,但为了使影片在情节上更加流畅自然,张艺谋导演也做出了不少改动。在情节方面,影片将文本中福贵在失去家财后以种地为生的情节改成了以唱皮影戏谋生,在福贵卖力演唱皮影戏的剧情中,通过福贵对皮影戏的演绎更能体现出其对命运的呐喊,在视听效果上更加触动人心。小说的结尾是福贵只身一人活到老,然而在影片中,福贵还留有三个亲人,结局相比于小说而言显得没有那么残忍。在人物角色的安排方面,影片也适当做出了改变,小说中春生这个角色本是福贵在被抓去当国民党士兵时认识的,影片中福贵在外唱戏谋生时,他就作为福贵的随行出场了,使得该人物在剧情的推动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282 评论

晓峰1124

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线索的设计至关重要。一条明确的、活跃的线索就像一根坚韧的丝线,可以将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等要素像串珠子那样串联起来。那么电影《活着》和小说《活着》叙事线索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一,《活着》小说叙事线索的设计

在《活着》的小说中,余华选择了“死亡”这一元素进行八次重复叙述,以“死”写“活”,以此来突出“活着”的艰难。同时,余华又设计了“医院”和“眼泪”两个具体意象来展现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然而,八次死亡放在影视作品中无疑会使叙事节奏变得拖沓,且无论是“眼泪”还是“医院”在视听语言中重复展现都会显得过于冗杂,扰乱观众对于更有价值部分的记忆和反馈。所以,这就需要改编者重新选择更便于情感宣泄的可视化意象来再现余华的精巧构思。

二,《活着》电影叙事线索的设计

在电影中,张艺谋选择了皮影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影片的暗线。这一改动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最重要的是观众可以根据皮影戏这一线索自行把影片分成几大段落,使叙事更为明确。举例来说,皮影戏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主人公福贵还是个纨绔子弟,只是把唱皮影戏当作玩票儿;皮影戏第二次出现时,已经变成了福贵的谋生工具。之后,皮影戏陪伴他走过了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终于在“文革”时被毁于一旦。“文革”摧毁了皮影戏,也摧毁了福贵这一代人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然而在影片最后,小鸡雏又被放进了皮影箱,象征着下一代人的希望。

三,《活着》电视剧叙事线索的设计

电视剧《福贵》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安徽,也加入了安徽地方戏曲花鼓戏作为叙事线索。电视剧里将故事的开端提前,用五集的容量讲述了福贵和妻子家珍的恋爱故事,花鼓戏就成了两人之间传情达意的桥梁。在影片结尾,家珍也在福贵演唱的花鼓戏声中安然离世。不同年代背景下,花鼓戏的唱法或许不同,但是热闹的花鼓戏一直都是剧中人物情感的传承和延续。同时,花鼓戏的加入也丰富了凤霞这一人物形象,在原著中,没有过多描述凤霞的个人生活或者个人追求,更多的是把凤霞作为牺牲品一样来塑造。而电视剧则通过花鼓戏让哑女凤霞的悲喜得以宣泄,为凤霞找到了另一种充满了力量的“语言”——虽口不能言,但情不可减,体现了创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

149 评论

望天的猪

电影活着主要是用年代变化推动情节,而小说则是用感情变化。

211 评论

蔷薇紫馨524

《活着》小说叙事线索的设计 在《活着》的小说中,余华选择了“死亡”这一元素进行八次重复叙述,以“死”写“活”,以此来突出“活着”的艰难。同时,余华又设计了“医院”和“眼泪”两个具体意象来展现一次又一次的死亡。然而,八次死亡放在影视作品中无疑会使叙事节奏变得拖沓,且无论是“眼泪”还是“医院”在视听语言中重复展现都会显得过于冗杂,扰乱观众对于更有价值部分的记忆和反馈。

145 评论

我8想說

小说的基调无疑是沉重与黑暗的,这是主人公所在的时代决定的,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人和命运的关系”这个主题的特性所决定的。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但我读过之后却并不认为在这个冰冷的天幕下覆盖着的是福贵与命运的“友情”,我看到的分明是抗争,是一个人为了原本就应该属于他的爱与温暖,而与命运所做的无法逃避的挣扎。这个故事的悲剧性并不是像古典英雄史诗那样在于人的失败,而是这场争斗——无论对于人还是命运——最后根本没有赢家。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子刊和期刊的区别

    文渊电子期刊与书的区别在于出版方式与融入功能不同。1、期刊出版方式是以纸质书出版,而电子期刊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并且在网络上出版。2、期刊只具有文字,图像,

    天吃星星蒂小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活着电影和文本的区别论文答辩

    当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时,不得不考虑到影视作品的通俗性及其对受众产生的影响。相较于文字,视听语言对受众产生的冲击力更大,引导性也更强。因此,面对文学作品

    小脸欠捏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答辩和口头答辩的区别

    在进行答辩时我们有许多种答辩形式可以选择,主要还是分为口头答辩与书面答辩。口头答辩是我们经常默认使用的答辩形式,但我们也是能够选择书面答辩的。什么是书面答辩?我

    潘潘大小J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本科论文答辩一辩和二辩区别

    毕业一辩和二辩没有区别。毕业一辩和二辩的答辩过程都是一样的,拿到的毕业证书也没有区别。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

    别针换别墅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答辩稿和初稿的区别

    论文答辩稿是在答辩的时基于定稿所准备的稿件,定稿则是论文的最后一版。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

    烟圈缠绕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