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6

雪中的欢心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朱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烟缭绕

已采纳

[1] 冯登国.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 Dorothy Denning, ”Cryptography and Data Security”, Addison-Wesley. ISBN 0-201-10150-5. [3] M. Bishop and D. Baile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Taxonomies”, Technical Report CSE-96-1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Davis, CA 95616-8562 (Sep. 1996). [4] 微软安全中心. [5] FrSIRT. [6] 国际CVE标准. [7] Mitre Corporation.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 Available from , accessed 2003. [8] Wenliang Du,Aditya P. Mathur. Vulnerability Testing of Software System Using Fault Injection.Coast TR 98-02, 1998. [9] CVSS. http://www.first.org/cvss/. [10] Matt Blaze. 2002 September 15 (Preprint, revised 2003 March 02). Cryptology and Physical Security: Rights Amplification in Master-Keyed Mechanical Locks. 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 (March/April 2003). [11] Steven M. Christey and Chris Wysopal. 2002 February 12 (Expired 2002 August 12). Responsible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rocess (Internet-Draft RFC). [12]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0 October 09. CERT/CC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Policy. [13]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Coordination Center. 2003. CERT/CC Vulnerability Metric. [14] Russ Cooper. 2001. Proposal – The Responsible Disclosure Forum. [15] Dennis Fisher. 2003 November 18. “Security Researcher Calls for Vulnerability Trade Association.” eWeek. [16]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Dennis Devlin, Jim Duncan, Jeffrey Schiller, and Jane Winn. 2002 Third Quarter.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Secure Business Quarterly. [17] Daniel E. Geer, Jr. (Editor), Mary Ann Davidson, Marc Donner, Lynda McGhie, and Adam Shostack. 2003 Second Quarter. “Patch Management.” Secure Business Quarterly. [18] Tiina Havana. 2003 April. Communication in the Software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rocess.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Jyvaskyla. [19]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2002 November 18 (Revised). X-Force™ Vulnerability Disclosure Guidelines. [20] Elias Levy. 2001 October 21. “Security in an Open Electronic Society.” SecurityFocus. [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2002 November (Revised). Microsoft Security Response Center Security Bulletin Severity Rating System. [22] Marcus Ranum. 2000 October. “The Network Police Blotter – Full Disclosure is Bogus.” ;login:The Magazine of USENIX & SAGE. Volume 25, no. 6: 47-49. [23] Krsul V.Software Vulnerability Analysis.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 1998 [24] @Stake. 2002 June 05. Security Vulnerability Reporting Policy. Available from , accessed 2003. [25] William A. Arbaugh, William L. Fithen, and John McHugh. 2000 December. Windows of Vulnerability: A Case Study Analysis. IEEE Computer. [26] Ross Anderson. 2001. Security Engineering: A Guide to Building Dependable Distributed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SBN: 0-471-38922-6. [27] Matt Bishop. 2003. 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ISBN: 0-201-44099-7. [28] Matt Bishop. 1999 September. Vulnerabilities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cent Advances in Intrusion Detection. [29] 单国栋, 戴英侠, 王航. 计算机漏洞分类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2,28(10):3-6 [30] 夏云庆 编著 Visual C++ 6.0 数据库高级编程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1] 段钢 编著 加密与解密(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33] 候俊杰 著 深入浅出MFC 第2 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4] Applied Microsoft.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 (美) Jeffrey Richter 著 清华 大学出版社 [35]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36] US-CERT Vulnerability Notes. [37] SecurityFocus. [38] Internet Security Systems – X-Force Database. [39] The Open Source Vulnerability Database

349 评论

依钱钱512

[参考资料]参考文献(1)陈立新《计算机病毒防治百事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windows 环境下32 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 罗云彬;(3)《windows 操作系统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尤晋元、史美林 ;(4)《windows 深入剖析--初始化》清华大学出版社;(5)《windows 深入剖析--内核篇》清华大学出版社;(6) 王殿复. 新编计算机文化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7) (美)斯泽著,段新海译. 计算机病毒防范艺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1] 张丽娟. 银行网络中计算机病毒的防治[J]. 中国金融电脑 , 2008,(01) [2]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一览[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2003,(03) [3] 我国防治计算机病毒初见成效[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 1991, (01) [4] 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J]. 个人电脑 , 2003,(03) [5]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J]. 计算机周刊 , 2000,(21) [6] 2005年病毒疫情调查分析[J]. 软件世界 , 2005,(12) [7]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 2001,(07) [8] 瑞星填补空缺[J]. 每周电脑报 , 2000,(50) [9]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J]. 信息网络安全 , 2001,(09) [10] 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最新快讯[J]. 计算机应用研究 , 1991, (01) 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哦,[1] 张璞. 计算机病毒防范浅析[J]. 内江科技 , 2008,(02) [2] 李富星, 张贞.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04) [3] 徐东亮, 关威.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J]. 黑龙江气象 , 2002,(01) [4] 王恒青. 新时期计算机病毒的动态分析与防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7,(26) [5] 杨劲松, 李宏宇, 杜丽娟. 穿耳孔导致病毒性脑膜炎1例[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04) [6] 吴义莲. 浅谈病毒mRNA的合成途径[J]. 滁州师专学报 , 1999,(02) [7] 张文波, 甄影新. 关于提高微机性能的探讨[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1999,(04) [8] HTLV—Ⅲ病毒和LAV病毒[J]. 药学进展 , 1987, (01) [9] 惠洲鸿. 计算机病毒传播之数学模型的试建[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03) [10] 曲国军, 张世雄. 微机资源的安全保护[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1998,(02) [1] 万利平, 余芸珍, 唐政军.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与防范策略[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2008,(02) [2] 沙学玲.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J]. 科技风 , 2008,(04) [3] 张智勇.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7,(17) [4] 刘孝国. 浅析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措施[J]. 实验室科学 , 2007,(02) [5] 杨丽锦. 浅析局域网病毒的特点及防范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13) [6] 刘爱军. IP地址盗用方法及防范策略分析[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 [7] 袁正光.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J]. 微电脑世界 , 1998,(15) [8] 梁紫珊. 浅谈计算机局域网病毒及防范策略[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 2007,(06) [9] 子小. 谁怕谁[J]. 每周电脑报 , 1998,(50) [10] 朱江. 2002年十大热门病毒纵览[J]. 电脑校园 , 2003,(02)

247 评论

甜甜的今天

小米智能家居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家居已经逐渐不满足于国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智能家居应需而生。本文以小米智能家居为例主要介绍了目前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的市场状况存在智能家居的行业标准问题及小米智能产品安装操作,信息安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一些急需决绝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小米智能家居 生态链 信息安全 售后服务 目录 1 引言.... 5 2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系统介绍.... 5 2.1 小米智能家居的构成... 5 2.2 小米产品介绍与具体的产品分类... 5 2.3 小米智能家居的市场状况... 6 3 小米智能家居存在的问题.... 7 3.1 行业标准不规范,小米生态链相对“封闭” 7 3.2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先进,但操作过于复杂... 8 3.3 过于依赖移动终端APP,产品独立性差... 9 3.4 售后服务不到位,后期维护成本高... 9 3.5 小米智能家居部分产品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9 4 小米智能家居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10 4.1 加强企业合作,尽快协商制定智能家居业内标准... 10 4.2 简化操作,提高产品人性化设计... 10 4.3 减少对智能终端的依赖,增强产品独立性... 10 4.4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满意度... 11 4.5 重视产品信息安全,加强保密技术... 11 总结.... 1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住环境依托科技的力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潮流,智能家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早在2014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及传统家居巨头便纷纷涉足智能家居产业,如海尔提出的U-home,美的的M-smart,京东的微联,杜亚的DOOYA,柯帝的KOTI以及小米的米家智能生态系统,小米智能家居在刘德的带领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小米智能家居系统致力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满足了在经济持续发展下人们对舒适、安全、便利、环保、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但小米智能家居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系统介绍 2.1 小米智能家居的构成 智能家居也称智能住宅,其定义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居住环境是现代智能家居的基本功能与宗旨。目前小米智能家居依托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建立了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从各方面多角度为人们的生活智能化提供服务。小米智能家居由智能照明、视频监控、传感器、儿童、健康、生活家居、电动窗帘、车载出行、智能遥控、自动门窗、餐厨、卫浴、运动穿戴等十三大项功能组合而成。 2.2 小米产品介绍与具体的产品分类 表1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介绍 类别具体产品 智能照明小米智能照明吸顶灯,床头灯,台灯,简灯,灯泡 家庭安防小米摄像头1080P,智能摄像机(网关版),智能门锁 传感器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天然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 儿童产品米兔智能故事机,小寻儿童手表,小寻智能轮滑鞋 健康产品按摩椅,体脂称,血压计,体温计 生活家居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空气检测仪,新风,风扇,加湿器,音箱,空调,吸尘器,热水器,晾衣架,闹钟,窗帘,花盆,植物检测仪 车载出行米家行车记录仪,米家智能后视镜,智能旅行箱 卫浴产品智能洗衣机,智能马桶盖,智能热水器 餐厨产品冰箱,电磁炉,电饭煲,电水壶,净水器,咖啡机,抽油烟机,洗碗机 运动穿戴走步机,平衡车,运动手表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中几乎所有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者小米路由器,无线wifi实现智能联网,从而进行实时操控。目前小米智能家居所有在销产品中从智能锁、智能马桶盖、智能摄像头等主流智能家居产品,到空调、净化器、扫地机等小家电,再到床上用品、跑步机甚至是花卉,其智能家居生态涉及面之广泛令人折服。整体来说,小米智能家居产品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小米品牌,如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这些是小米的核心部分,但是,除了一些小米自主研发的产品外,许多小米签约的生态链企业也都以小米品牌再卖,如小米电源,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这些产品由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智米,紫米,云米研发的产品,但是依然使用小米商标。 (2)米家,米家APP是小米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米家APP将众多由小米直接投资占股的第三方产品集成到小米智能家居环境中。这些公司包括云米,绿米,智米,青米,睿米,纯米等以小米为中心化的独立品牌。 (3)第三方品牌,即由生态链企业独立推出的品牌,比如云丁科技、飞利浦照明、小沐电子科技、石头科技、70迈行车记录仪、Yeelight皎月LED呼吸灯、贝昂鹿、客智能锁、青岛亿联客,爱必达等大品牌智能家居融入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之中。 2.3 小米智能家居的市场状况 目前小米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lot平台,总共连接了超过一亿台的智能设备,当然,这里的智能设备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如果按照这样的数据来看的话,它将远远超过世界上所有其它的该领域同行。 这里的同行就包括苹果公司、三星公司以及亚马逊谷歌等世界上最顶级的科技巨头,据了解,目前苹果、亚马逊、三星以及谷歌在消费级IOT硬件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是:0.9%、0.9%、0.7%、0.6%,而小米则独占了全球1.7%的市场份额。 从小米的官网我们也可以看到,小米在售的智能设备种类非常之作,小米官网给人的感觉也不像是一个手机品牌的官网,倒更像是一个类似京东淘宝一样的在线购物平台,据小米透露,2018年它们的产品种类就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种,小米智能家庭APP更是连接了一千多种智能设备,生态链之强大可见一斑。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底,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米家APP联网设备量超过8500万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其他方面,米家平台日活跃设备达1000万台,平台活跃指数提升100%,米家APP单日为用户完成自动化场景操控超过2200万次,这些自动化场景帮助用户无需任何操作就能享受到智能硬件带来的便利。米家APP上设备量排名第一的用户竟然同时拥有496个联网设备,而超过5个同时联网设备的用户也超过300万。 3 小米智能家居存在的问题 小米智能家居目前在智能家居行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在用户数量,产品销量,还是市场规模,都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小米智能家居在产品开放性,可操作性,信息安全,售后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明显问题。 3.1 行业标准不规范,小米生态链相对“封闭”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虽然在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各自为营,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产品往往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用户想要选择不同品牌厂商的智能家居产品进行组合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小米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中心米家APP目前大部分智能家居产品也只能兼容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智能产品,与其他各大智能家居产品很少兼容,这导致了如果一个用户想使用小米的热水器,海尔的冰箱,美的电磁炉。用户不仅需要安装米家APP控制,海尔的海尔优家,还需要安装美的美居三款不同的智能控制中心才能同时使用。 控制中心平台不兼容问题使得用户在智能家居产品的选择范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体验感极差。智能家居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原本一体化的智能体系变得复杂冗余。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仅制约小米智能家居的发展,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3.2 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先进,但操作过于复杂 现代智能家居的基本功能与宗旨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由于市场与需求的复杂性或是由于市场调查与技术设计没有完美结合,导致许多智能家居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已经很先进了,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功能并没有用到,甚至部分产品虽然拥有强大的功能,但是用户只使用了其中一小部分,并没有发挥产品的全部能效。目前小米智能家居的绝大部分使用者是较为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他们对互联网,智能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对于他们这些智能家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就显得尤为复杂,安装繁琐,实用性甚至不如传统家居,性价比不高。 以小米智能家居最新发布的【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智能灯光控制技术为例,要想体验智能灯光的服务。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接入米家许可的智能灯泡,一个小米人体传感器,一个米家多功能网关,并将他们全部绑定在米家APP上。绑定完之后还要进行十几步复杂繁琐的灯光控制设定。如下图所示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如此繁琐的操控设置就连普通消费者都需要花费脑筋学习,更别说大部分消费的对象是老人和小孩了,复杂的安装操作步骤是一大难题。如何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完美结合,如何让消费者无需复杂的操作,即可自动完成操作是目前小米智能家居产品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3.3 过于依赖移动终端APP,产品独立性差 小米依托小米三大核心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自2014年涉足智能家居行业后迅速扩充其智能家居产业的生态链企业,提出的“竹林生态学”策略,使小米的资源如同竹林强大的根系,通过投资,签约其他智能家居企业,在智能家居领域疯狂扩张,并成功组建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独创了小米模式。但是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场快速跑到平流层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持续的研发投入而没有利润的困境。过分依赖小米手机的各方面优势,部分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甚至只是实现了家居通过移动终端联网,并没有符合智能家居方便快捷的本意。 目前几所所有小米智能家居都能通过移动终端APP来进行控制,有些甚至只能通过移动终端的APP进行控制,离开了智能终端APP,智能家电成了智障家电,这极大的削弱了用户的对智能化家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过分依赖移动终端APP使得手机成了智能家居的的核心部分,一旦手机出现问题,或者被盗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和使用状况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3.4 售后服务不到位,后期维护成本高 小米智能家居这几年主要致力于市场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在迅速扩张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资金的投入有限,导致售后服务的缺失和不到位。其次,由于智能家居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功能多样庞大综合型的体系,并且一般由多个部分组成,不仅在安装调试上复杂,一旦产品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和工作量也相当大,智能家居不像传统家居一样只需要简单的维修人员,而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从而造成了售后服务不到位,甚至缺失,加上后期维修成本过高,小米生态链厂商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5 小米智能家居部分产品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智能家居安全问题,避不开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米智能家居在智能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信息安全问题,目前小米智能家居安防云系统主要通过小米账号登录,而用户的小米账号密码一旦泄露,或者被盗。智能家居安全性就完全被他人掌控了,保护信息安全性是小米智能家居产品不得不重视考虑的问题。 4 小米智能家居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以上小米智能家居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下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建议,小米智能家居如何解决产品操作复杂,信息安全低,独立性差,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4.1 加强企业合作,尽快协商制定智能家居业内标准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缺乏行业标准,不仅是制约小米智能家居体系化发展的障碍,也制约我国整体智能家居行业的绊脚石。早在2015年3月6日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国家标准的建议,但是却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迅速发展,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变的刻不容缓。 在目前智能家居领域还没有任何一家,无论是以华为、小米、三星、苹果等为代表的手机厂商,还是以海信、格力、海尔、美的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器厂商,以京东、阿里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都没有领跑业内标准的能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共赢,加强企业合作,尽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标准这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才是当务之急。应加强与其他智能家居巨头企业的对话与协商追求互利共赢,走出小米智能家居生态保护圈,尽快制定智能家居行业统一标准。 4.2 简化操作,提高产品人性化设计 小米智能家居依托小米品牌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后台,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技术研发和投入占有很大优势,但在与用户对接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消费者使用习惯,以及没有考虑到消费者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未来新产品研发中应更加注重符合消费者习惯的更加人性化的操作设计,简化使用操作过程,加强智能感应自动化操作。其次,可以增设小米智能家居线下体验店,线下体验店不仅是对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推广,同时也更加方便消费者学习使用和感受到智能家居的强大功能。再次,可以通过用户体验反馈系统,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并及时改进,简化系统操作,研发适合老人,儿童使用的一键式操作,提高产品人性化操作。 4.3 减少对智能终端的依赖,增强产品独立性 小米智能家居利用小米手机的市场优势,在后期产品研发中有严重依赖小米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的现象,使得绝大部分产品都需要移动终端的APP进行操控,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家居系统的深度融合,大大减轻了智能家居产品设备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依赖。小米智能音箱的出现便是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结合的产物,小米智能音箱不仅可以与人进行实时交互,还能通过语音操控家中其他智能电器,真正做到了家居以人为中心。今后在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中应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减少对智能终端的依赖,提升产品独立性。 4.4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满意度 小米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行业领域逐渐稳定后,应加大对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智能产品质量是关键,售后保修服务更是重中之重。企业在研发智能家居产品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步骤,将室内现有的电网、电视网、宽带网等网络优化整合,降低布线繁琐程度。 建议小米智能家居在研发时即规范产品售前售后一条龙服务工作流程,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注重改善生产经营部门反馈客户提出的有关产品质量、品质缺陷等方面问题,稳定维护平台基础,也可以利用小米之家线下的优势增设维修点和检修点,与客户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实行定期回访和检修,及时处理用户反馈意见,提升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品牌价值。 4.5 重视产品信息安全,加强保密技术 智能家居安全性问题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生产厂商需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产品,对重要信息密码进行多因素认证,加强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保护。其次,在智能产品说明中也应该提醒用户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他人盗取生活信息数据,恶意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相信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加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总结 从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来看,小米智能家居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就迅速的在智能家居市场站住了脚,并且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雷军说小米智能家居可以说是小米的二次创业,智能手机普及将引爆智能家居,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小米智能家居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未来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小米智能家居的产品一定会更加人性化,操作便捷化,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售后服务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江,周晓,张建川,吴颖.基于ECC的智能家居密钥管理机制的实现[J/OL].TP.20190510.1144.320.html.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 付凯. 智能家居安全风险不容忽视[N]. 人民邮电,2019-05-09(006). [3]杨晓勇,于晓翠.IP家庭网关作为智能家居服务的通用多用途启动器[J/OL]. [4]季满平.基于ZigBee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50. [5]高凡.智能家居国家标准宣贯进行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07):40. [6]卢希.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大势所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07):41. [7]桂静宜.智能家居系统家庭近距离无线自动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04):353-357. [8]赵裕军,麻常毅.智能家居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07):111. [9].语音助手助力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增长[J].机电信息,2019(10):63. [10]吴勇毅.决战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成为家电的标配[J].家用电器,2019(04):54-55. [11].智能家居[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3):7. [12]赵红燕.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J].低碳世界,2019,9(03):203-204. [13]张伟,胡雄强,王明倩,任康.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2019(03):48-51. [14]王篮仪,滕维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08):85-86.

258 评论

吃货爱漫游

[1] 张璞. 计算机病毒防范浅析[J]. 内江科技 , 2008,(02) [2] 李富星, 张贞.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04) [3] 徐东亮, 关威.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J]. 黑龙江气象 , 2002,(01) [4] 王恒青. 新时期计算机病毒的动态分析与防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7,(26) [5] 杨劲松, 李宏宇, 杜丽娟. 穿耳孔导致病毒性脑膜炎1例[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04) [6] 吴义莲. 浅谈病毒mRNA的合成途径[J]. 滁州师专学报 , 1999,(02) [7] 张文波, 甄影新. 关于提高微机性能的探讨[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1999,(04) [8] HTLV—Ⅲ病毒和LAV病毒[J]. 药学进展 , 1987, (01) [9] 惠洲鸿. 计算机病毒传播之数学模型的试建[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03) [10] 曲国军, 张世雄. 微机资源的安全保护[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1998,(02) [1] 万利平, 余芸珍, 唐政军.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与防范策略[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 2008,(02) [2] 沙学玲.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J]. 科技风 , 2008,(04) [3] 张智勇.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7,(17) [4] 刘孝国. 浅析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措施[J]. 实验室科学 , 2007,(02) [5] 杨丽锦. 浅析局域网病毒的特点及防范策略[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13) [6] 刘爱军. IP地址盗用方法及防范策略分析[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 [7] 袁正光.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J]. 微电脑世界 , 1998,(15) [8] 梁紫珊. 浅谈计算机局域网病毒及防范策略[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 2007,(06) [9] 子小. 谁怕谁[J]. 每周电脑报 , 1998,(50) [10] 朱江. 2002年十大热门病毒纵览[J]. 电脑校园 , 2003,(02)

15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江南寻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100在高速增长中寻求健康发展——江苏城市化的理性选择徐海贤[1] 邹军[2]城市规划.2007,31(3).-35-392/100江苏省县域城市化发展浅析

    老娜再修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朱鹮舞剧论文参考文献

    令人深思的主题、精彩绝伦的舞美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舞蹈艺术与环保主题的完美融合,这就是舞剧《朱鹮》。《朱鹮》抓住环保主题,探寻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处理得很

    小玩子2603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江湖时闻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期刊、报告、专著、学术论文等。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是大有不同的,大家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忽略细节问题。传统参考文

    公山虚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与朱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冯登国.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 Dorothy Denning, ”Cryptography and Data

    雪中的欢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朱礼贤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丹儿你个丹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