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na52088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音乐耳朵"才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开放的音乐教学目标是指音乐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音乐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高不断的接触、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 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音乐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音乐的态度、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音乐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音乐产生厌倦感。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没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音乐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二、开放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三、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长一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手歌曲时,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但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高低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音乐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四、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都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其实,对儿童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 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弊端,我们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我们认为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一首歌、一张卷子就能平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吗?不能!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它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与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不是培养音乐家,其宗旨是为了育人,要在统一培养的基础上发展个人专长,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 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小兔子好好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我们在写教育学原理论文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论文的题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基于资讯视野教育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3.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教育性思考 4.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轨迹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研究 6. *** 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7. 基于社会认同原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8. 关于呼和浩特市社群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考 9. 程今吾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10. 基于形式美原理的中小学教育网站设计的研究 11. *** 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12. 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思考 14. 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管理及对策 15. 专案反应原理在远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6. 基于“机器人教育”的幼儿结构游戏设计研究 二 1.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哲学原理教学体系中的价值观教育 2. 人性化视野下的教育学教材审视 3. 明德中学的校园文化研究1903-1951 4. 教育是使人们合乎伦理的一门艺术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播学原理分析 6.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研究 7. 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的排球技能优化教学实验研究 8. 体验式教育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9. 教育生态学原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0. 混合学习模式在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1. 基于大规模定制原理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12. 现代远端教育技术及其在电类课程上的应用 13. 基于资讯与优化分析的Nash平衡及应用 14. 中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15. 中文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 16. 以体系结构为视点检视20世纪我国《教育概论》的发展 17. 体罚教育方式探索 18.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三 1. 当代中国文学视野下的教师形象探索 2. 论尊重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3. 扩招后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4. 论灌输原理在培养新型农民工程中的应用 5. 福建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 6. 玻尔互补原理认识论研究 7.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8. 师范生师德培养中的隐性教育环境建设探究 9.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 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11. 论高中语文教材新体系的构建 12. 某高职学校营销战略分析 13. 论大学创造教育的策略 14. 终身教育视角下自学考试制度创新的研究 15. 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16.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心理学途径 17. 初中生道德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8. 档案安全理论研究
猪猪的面团
1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2论小学班主任工作。3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4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5论小学学制年限的改革。6论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7论小学教育方法的改革。8兴趣小组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问题。9如何改革小学的考试方法。10小学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1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2论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化问题。13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14论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15论国家、地方、学校 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16谈谈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17论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8谈谈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19论系统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20论反馈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21论动力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22论能级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23论小学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24论小学校长的领导风格问题。25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26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27论小学生德育的特点。28论小学美育的途径和方法。29论小学体育的内容和方法。30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OK ,我、可、以、帮、你、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