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导读]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控制下交付和诱惑侦查是两种常用的侦查措施,对于打击毒品贩运链条,抓获吸贩毒人员,维护社会秩序有着重大意义。
云南大学 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认定问题研究 在毒品犯罪中,主观故意的认定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是认定毒品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对毒品犯罪的主观故意进行分析,再通过司法实践中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国为少数几个保留死刑罪名较多的国家之一,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比例始终高居非暴力犯罪之首。在限制死刑成为死刑立法改革导向的背景下,对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进行限制,将会对减少整体死刑判处数量,甚至非暴力犯罪的废止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毒品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的状况,本文从毒品犯罪立法的角度,在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立法经验和技术,吸收国外立法先进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毒品犯罪立法存在的缺陷,具体包括: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立法缺陷;2.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法 ...
毒品犯罪的犯罪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锐视版,2006(18):43-44. 被引量:2 5 韩艾峰,葛双龙.对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6被引量:1 6 段秋关.毒品犯罪的 7
直播回放 王振源《毒品离我们有多远》. 运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结合戒毒人员身心特点,从毒品的定义、种类、危害开始讲解,通过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的比较,让大家认清新型毒品隐蔽性、伪装性、迷惑性强等特点。. 着重介绍吸毒人员一般沾染毒品的几种 ...
论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 【摘 要】毒品犯罪案件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毒品案件中的证据又具有相对的单一性,必须当场缴获毒品和毒资才能证实犯罪。. 本文结合缉毒侦查中的具体情况,强调办理毒品案件必须增强证据意识,要把握好破案的时机,适时 ...
文章从毒品犯罪及毒资洗钱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入手,对国际社会及主要国 家的禁毒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 中国的毒品犯罪及禁毒立法进行了比较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经验,针对中国目前的 ...
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 【摘要】: 毒品问题不仅诱发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往往与国际恐怖势力、黑社会组织、腐败问题、洗钱犯罪等联系在一起,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社会公害长期以来,虽然 ...
重大毒品犯罪诉讼可视化思维探索——公诉人诉讼可视化庭审实践,陈鉴;龚宇;-中国检察官2020年第10期杂志在线阅读、文章下载。 本刊往期 查看全部 > 中国检察官 2021年09期 中国检察官 2021年08期 中国检察官 2021年07期 中国检察官
作为全国公安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首批招录的禁毒学专业学生——禁毒学专业体改生,在《毒品犯罪案件侦查》课程的教学中积极落实公安教育"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条1张丽芬;;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5期【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摘要女性毒品犯罪治理效果事关毒品战役成败,亟需对女性毒品犯罪状况展开实证分析,考察涉毒女性的主体身份、主观动机、作案方式等特征,研判女性走向涉毒道路的原...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2作者:高勇,岳素红摘要:当前毒品犯罪在我国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必须采取有效对策,遏制其蔓延这些对策包括建立专业禁毒...
毒品犯罪案件中,在缺乏主观要件或者说主观要件证据不足时,对主观故意(即是否明知是毒品)的判断是毒品犯罪案件办理中的疑难问题之一。根据刑法学有关学说,“主观明知”分为自认的明知...
毒品的打防管控工作不容乐观,为肃清我国境内死灰复燃的"毒流",研究利用法律武器打击毒品犯罪,回顾与展望毒品刑事治理路径,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正途之一.整合以...
广告毒品犯罪办案手册作者:彭泽京东毒品的司法认定*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吴伟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董兆玲,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三...
期刊文献+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武汉毒品犯罪查缉对策论在线阅读下载PDF导出摘要根据武汉市毒品犯罪发展蔓延的趋势,必须采取相应的打击毒品犯罪的战略战术对策,而毒...
浅析新型毒品犯罪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麻古、氯胺酮等新型毒品问题突出。“新型毒品”的...
从学理和例证角度分析,毒品犯罪司法解释中"明知"的认定方式是间接证明.认定毒品"明知"常见的间接证据有通用型,充分型和欠缺型三种.可以根据行为人接触或感知涉案物品的状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