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求是杂志社长津湖

发布时间:2023-12-09 04:28

求是杂志社长津湖

长津湖豆瓣评分7.6分。

这个评分同样也代表着网友对于这部电影的两极分化的评价。在翻了一下那些差评,有些人说“好看就完事了。”最后打了一个2颗星。之后,又翻了一些评论,发现很多理由都站不住脚,可谓是无稽之谈。

其实《长津湖》在上映之初并没有差评的存在,都是满满的好评。

《长津湖》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残酷的战争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不再避重就轻。不再过度渲染,而是实事求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获得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战争的残酷性之大以及对为国牺牲的那些士兵的敬佩之情。

然而物极必反,众多的好评之下很快就出现了对《长津湖》的质疑的声音。不少人认为片头开始的太过于突兀,并没有过多地介绍这段历史就直接开始了影片的正片,这让不少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但其实对于《长津湖》来讲,主要还是展示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为国牺牲的人,过多地介绍历史会使得这部电影有些头重脚轻,没有结构。

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不少人认为剧情设置不合理,不仅没有详细描述著名的“三炸水门桥”事件,反而在其他地方笔墨过多,这让不少人十分不理解。

但其实这样的设置反而详略得当,制片人于冬对于这件事也做出过回应。其表示在《长津湖》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续集,在《长津湖》中没有过多描写的故事可能会在续集中着重描写,因此网友也不必过分担忧。

《长津湖》毕竟是一部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在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看来,艺术加工是必要的,“电影必须有艺术加工,需要区分开艺术电影和纪录片、军事片、军教片这类影片的差别,这是两个美学范畴。如果把两者混为一种创作原则和美学范畴,会带来很多问题。”

就拿经典影片《上甘岭》等来举例,它们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在上甘岭那块土地上,发生过一次惨烈的战斗,这一定是要真实的。“但在艺术影片的整个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中,必须适当遵循虚构的原则,不然的话它就不叫艺术电影了。”

影片由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李晨等主演,王树增和他们接触过,觉得这次剧组在演员的选择上非常理想,“演员一定得是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阳刚之气,而且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我接触过《长津湖》的演员们,我很喜欢他们。”

求是杂志社的现任社长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求是的现任社长

求是杂志社现任社长为李捷。2014年4月30日上午,求是杂志社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求是杂志社社长调整的决定。中央决定,李宝善同志调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捷同志任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中央决定并作重要讲话,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宝善、李捷同志分别讲话,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陶骅主持并讲话。李捷简历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02月至1983年0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03月至1983年0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09月至1986年0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08月至1987年0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0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0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10篇

一部《长津湖之水门桥》,看得人血脉贲张,又潸然泪目。那么大家知道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 观后感 怎么写吗?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范文 10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一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我在观看了电影后有许多感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电影中的战争场 面相 当的恢宏阔大,残酷逼真,枪林弹雨中仿佛一架架飞机就正从我头顶掠过,一颗颗手榴弹向我穿透过来,身临其境般不由得跟着揪心紧张起来。我同时由衷地感受到现在生活得来不易,“这场仗我们不打,就会由我们的下一辈来打”,让人泪目。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宏大战争场面。让我不禁感慨:伍万里的被迫成长史就是一场战争的残酷史。如果不是当时的志愿军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为我们创造出和平的发展条件,可能我们就要面对被迫的残酷成长!致敬志愿军。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场致敬。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会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为我们拼下来的,我们觉得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在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所以要更加珍惜当下。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生活,不顾安危,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现在的新一辈,同样用生命保护人民安全,保护国土不容侵犯,向最可爱,最英勇的人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二

抗美援朝是上个世纪的一件大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胜了装备特别精良的美国王牌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发生环境,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有关抗美援朝的 事迹 ,相信除了经历过惨烈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以外,大多中国人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资料或者耳闻,随着时间流逝,这场英勇而激烈的战斗会被大家逐渐遗忘,这无疑是对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烈们最大的遗憾和不公平。

忘记历史,忘记苦难,忘记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长津湖之水门桥》,把抗美援朝战斗中的一段战役用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坐在电影院亲身感受战争激烈与残酷的场面和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为 春节 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档期几乎场场爆满,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我跟闺蜜8号晚上在万达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在观看之前,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宣传片,只是很想了解战役更多 故事 情节,但看完之后,那种激烈而残酷的场面和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感动,终生难忘,这应该是拍摄电影的初衷吧!

电影开头,战士伍千里抱着参加抗战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给父母跪下,眼泪滴落在地板上,虽没有语言,却似乎看到一种复杂心理,有对战争的痛恨,有对父母的不舍,更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时候,收到紧急入队的通知,画面转到伍千里一个人站在小船里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静,这短暂的安宁氛围瞬间被美军的飞机打破,残酷的战争开始!画面的转变,也是和平与战争明显差别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轰炸机震耳欲聋的轰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队的弟弟伍万里,亲眼看到好友张小山被炸身亡的惨烈场面,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当时的惊恐,悲伤,绝望,心如刀绞全部写在脸上,让观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让人不觉泪目。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里,寒冷侵袭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冻成冰球的土豆充饥,伍千里用身体捂化开土豆给弟弟吃,这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本应该在父母跟前安享天伦,尽德尽孝的年纪,为了保家卫国,承担了流血牺牲的使命,与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感动的画面还有很多,年轻战士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三排打退了敌方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冲向地方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前写下的三个“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导演特意给这三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并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本来已经回家,但听到国家有难,没有多想,骑着单车赶到部队,为了不让妻儿担心,把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女儿的照片带在身边,他的一句台词“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道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那种不可退让,没有选择的坚挺意志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却至情至深流露出来。

整部影片最戳中泪点的是吴军饰演的雷公牺牲的场面。伍千里邀请雷公战争结束之后一起去他家生活,因为战争雷公的老家沂蒙已经没有了家人,在听到伍千里说让自己住百里的房间,再给自己说个媳妇,生了大胖小子的时候。雷公从之前的嘴硬拒绝到最后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话折射出雷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战斗再次打响,雷公搬走标识弹的时候,嘴里哼着“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最后不幸被美军炸弹击中,临终时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至今那个悲惨壮烈的场面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红色笔迹圈出来,却万分不舍而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下子泪奔,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看到的场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阵地上手握武器,始终保持着准备作战的姿势,仿佛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个已成为一座丰碑,一个 文化 符号的冰雕连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更让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胆战心惊。

长津湖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拍出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出了中国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拍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评论说电影场面过于血腥,那是没有看到真正的战斗场面比电影更惨烈更血腥。也有人说,如果中国军队不支援朝鲜,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亲自体验战争的残酷,战争后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凄惨,而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战争。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就会让我们下一代来打,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这才是全剧最让人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一段话,是呀,如果没有这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或许我们真要面对那些真实的血腥战争,哪里还有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三

一部叫《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让数亿观众为之“入戏”,让这个春节节多了份“英雄气”。

多年来,以《英雄儿女》《上甘岭》为代表,抗美援朝主题的电影佳作迭出,成为一代代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食粮,鼓舞全国人民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今天,《长津湖之水门桥》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以一个志愿军连队为人物群像,真实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细节,重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军人的勇敢和精神的伟大,在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这部作品显示了特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部电影,也不能缺少精神。《长津湖之水门桥》所带来的观影热潮,并不是单纯依靠 广告 宣传力量,而是影片本身传递的情感力量,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并转化为票房数据、上座数量和好评度。

有位女观众说,昨晚看完了长津湖,出来之后,老公问她怎么样,她红着眼圈说,深受震撼、深受 教育 。电影场里,她的背后一直有抽泣声……不少观众特意选择春节观看,他们把观影当作一次向祖国的“精神献礼”,电影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

精神是电影的“内核”,但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有人评价,这部电影战斗戏,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战术指导,都堪称国产战争片的新标杆,堪称国产电影史诗级的战争片。电影艺术的境界,正是精神与技术的水乳交融,让精神在艺术中得到倍增和升华。

《长津湖之水门桥》火了,精神的力量“无价”。对于电影人来说,拍出一部爆款“大片”,获得更多的市场效益,是他们的梦想和追求。时下,有不少的所谓大片,并不缺少高技术、高投入,更不缺少大场面、大明星,但缺少了最关键的“精神”,一部没有精神的影片,即使金玉其外也是败絮其中,难以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四

春节假期里,我还是建议家长们和孩子去看看这部战争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

片子比较长,接近三个小时,不过,很值得一看。下面我把自己的观后感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尽量不进行剧透,点到为止。

老实说,电影开始表现的战争场面是令人压抑的。主人公连长伍千里所在志愿军部队所乘火车被美国飞机炸毁,那么多士兵,在几架轰炸机的轰炸之下,毫无招架之力。

没办法,那个时候我们太落后啊!

行军途中,有两架敌机来袭,他们只能趴伏在一大片到处是石头的开阔地里,假装死尸,企图躲过飞机扫射。

两架敌机玩游戏似地开展了一场 射击 “死尸”的比赛,让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

这些场景在朝鲜战场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战争胜负与武器装备息息相关,那么多战士,在两个美军开着的飞机下一动也不敢动,这真是令人太憋气了。

说起美军的飞机,我还想起了看过的一个历史资料。当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超强,远远超过了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刚生产出来的一万架战斗机都还没来得及上战场。

为了防止战斗机的技术外泄,美国军方下令,直接销毁了这一万架战斗机。

这样一说,我们对影片的设计就能理解了,因为美国的战斗机生产能力太强了,这才让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吃了美军飞机的大亏。

另一个令人憋气的就是生活上敌我双方的差别太悬殊了。

朝鲜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志愿军战士走得太急,没来得及装备棉衣,入朝作战时穿得太少了。

因为运输线路被敌军破坏,供给跟不上,志愿军战士冻得都缩着脖子,舒不开身。而敌军那里,都穿戴整齐,大衣披在身上,棉帽戴在头上,看起来威武雄壮的(不知道这个词是否恰当)。

兵团司令员宋时伦将军心急如焚,几次强调必须保证战士的棉衣到位,为此,他自己在外面都不穿警卫员递过来的大衣。

我觉得这就是对那场战争的真实反映,包括后来一个整连编制的志愿军战士都冻成了冰雕,影片也如实还原历史,太震撼了。连美国将军看到后都不由得肃然起敬,敬了一个军礼。

还有就是吃的,在艰苦潜伏的时候,志愿军每天只吃一个土豆。就是吃土豆,还因为天太冷冻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动。

而敌军那里,正好过 感恩节 ,有鸡有肉,热气腾腾的。

即便如此,志愿军战士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正像有人 总结 的,我们是钢少气多,敌军是钢多气少。

一边是拥有先进的武器,还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边是艰苦到寒酸,武器装备落后于人。本来高下立判,输赢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敌军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还是被英勇的志愿军部队消灭了。

实际的战斗比影片表现的还要艰苦,因为武器火力差别太大,我们只能以多击少。战场伤亡太过惨烈,有的连队,一场战役下来,只剩下一个人。

影片中,这部分拍得还是比较让人解气的,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战士冲下山来。敌军指挥官问志愿军是从哪个方向冲过来的,回答是“四面八方”,也就是说,志愿军已经将敌军团团包围了。

最终,北极熊团团长被志愿军击毙,这支号称没打过败仗的部队,终于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彻底失败了。

影片还再现了毛岸英牺牲的场景。想想也令人感到可怕,连我方指挥枢纽的总司令部都难以确保安全,这就是人家科技发达的结果。

美军发现了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所在地的电讯信号,于是就判断可能是指挥中心,于是派了大量轰炸机对这个地方猛烈轰炸。毛岸英为了抢救作战图在轰炸中英勇牺牲。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要再有战争了,战争让无数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

刚刚还是一起说笑的战友,一场战斗就阴阳相隔;一排排的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被机枪扫射倒地,被炸弹炸飞,生命戛然而止;血肉模糊的惨烈,尸横遍野的场景,无论对于我方还是敌方,无论失败还是胜利,都是悲剧。

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战士复员后会掩藏自己的身份,不愿去谈论自己看起来是辉煌的过去。他们大概是不愿再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也许当时是战友替自己牺牲,也许险些就命丧沙场,也许战友的牺牲让他们一直心酸不已。

我觉得这样的战争影片,应该让我们发誓要强大起来,因为落后挨打的滋味太不好受;另一方面,用我们自己的强大变成和平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减少或者杜绝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五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又是一年春节。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长津湖之水门桥》如期而至,与我们相遇在_周年春节这天,给我们带来一场无形的教育课堂,一次震撼人心的精神熏陶。

电影是根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拍摄而成,最大程度上的还原了当时革命先烈面对种种困难时的艰难。当时,长津湖遇上了50年不遇的严寒,在深夜零下四十多度的情况下,先辈们穿着单薄衣服,拿着落后于美军的武器,在一场武装对比悬殊的环境下,依然勇往直前。我能看见,三十敢死勇士冒烟火炮弹,穿枪林弹雨,倒在敌军坦克之下;我能看见,百名志愿官兵匍匐雪地,坚守阵地,钉在雪地高山之上。这又是谁的儿子,父亲,谁的母亲,妻子又在家中等待亲人归来。

长津湖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有着革命烈士带给我们的安稳生活,有仁人志士创造的光明前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如今,我们不必担心战乱动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外强虎视眈眈,着力打压中国的发展,华为遭受的一系列不公等就足以让国人清楚,我们身为中国青年,必当心系祖国,肩扛重任,报效祖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六

昨天晚上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年度重磅级的战争作品,云集顶级导演、编剧和主演,是一部合格的战争作品,如果不过分挑剔的话,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作品。

毕竟那一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存世已经不多。而改开40多年来,因为和美国的商业关系,朝鲜战争的电影,差不多鲜少提及,几年来才陆续拍摄了几部。

其实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美国人拍摄的电影,极少出现人们解放军形象,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更是寥寥无几。—— 美国人在中国周边,从朝鲜到越南,再到后来的阿富汗,其实一次比一次失败彻底。也是没脸在解放军面前表现“武德”。拍来拍去,大多数都是二战作品,暗戳戳地贬低前苏联,抬高自己的地位。

回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差不多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用心去拍了,纪录片都是档案馆里二次剪辑整理出来的。现在拍摄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而且是大手笔去拍,本身也是国际形势变化的一部分。—— 对方已经撕破脸,我们也不必太照顾美国人的面子。

尽量实事求是地去再现那个时代的精气神,就是成功的好电影。当然,历史越久远,电影细节就越难以还原当初,比如演员的精气神。假如是50-60年代拍摄的电影,可以直接拉上参战过的一线部队拍摄。无需刻意表演,就是接近真实。—— 道具可以尽量还原历史,人的精气神还有气质,仅仅凭借一些老照片,演技再精湛的演员,也是不太容易还原的。

所以,不吹毛求疵地评论,这部电影可以打分9分以上。得高分是因为前面陈凯歌导演的部分,确实具备史诗般电影的那种气质。比如我印象很深的这么一个镜头,伍万里在火车上打开车门,火车身后就是蔓延的万里长城。火车、志愿军战士、万里长城,极强的画面感,万里江山如画,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历史沧桑感、时代使命感、人物的立体感,全都能够体现出来。—— 算是电影中的经典艺术深度的体现之一。

以前很多人都说,抗美援朝电影,没有好好表达志愿军,“为何而战”的思想源头。我想这部电影,应该表述得比较到位。而且很多大人物的话,都是我们熟悉的。比如,主席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气势就远比美军的战斗机、军舰,强大得多。

电影的节奏感,把控得很好,前面半小时表达的是在国内“入朝”之前的志愿军动员、集结和准备工作。从某种方面,也回答了志愿军的思想源头。

从进入朝鲜开始,转入战争的场景。当然,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能够拍摄出来的,更为残酷、血腥。这一次有八一厂压阵,又有军委背书,因此拍摄的尺度,已经放得比较大,算是非常难得的大场面、大制作战争片。

林超贤导演的战争片,我之前提到过,“红色暴力美学”。放在这部电影里,这个词不合适。客观一点评论,在当今世界的华人导演里,论及战争片的拍摄,林超贤算是翘楚之才。很多细节,拍摄得很到位,至少近年来,无论是中外的战争电影,鲜有细节如此到位的电影。

叙事过度发散,恐怕是这部电影被吐槽的原因。怎样拍好这样的战争片?那就是尽量接近历史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吃力的事。长津湖之战,除了战场本身,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人物和事务极多,在短短两个多小时,要把这么多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非易事。—— 何况,还要“形山神不散”,既要聚焦主要人物群体,又要兼顾战争宏大。这难免有一种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但是又过分发散的感觉。

加上审核剪辑掉的一些部分,电影的后半部分,有一些内容过度显得突兀。这个确实和导演的功底关系不大,编剧兰晓龙估计也是尽量做了精简和压缩。作为“工业级”的电影,而且是多位导演执导的,难免会出现风格差。

所以,有人吐槽也正常。在我看来,前半部分(入朝之前)我给9.8分,入朝战争部分,可以打8.8分。综合评分在9.5以上。大概和猫眼电影,给出的评分相当。

这也说明,我的影评,大体上代表了大众的审美水平。既不会太专业,甚至故弄玄虚,也不会太假,为了表达与众不同,强行进行细节批判。—— 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很值得春节期间,举家去看一看。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七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记忆当中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还是上世纪50年代拍的《上甘岭》和60年代初的《英雄儿女》。几十年过去了,这两部黑白电影历久弥新,至今影响力都非常巨大。

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一直以来,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穿着单薄的衣服与美军激战,付出了非常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更觉可歌可泣。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能够把长津湖战役搬上银幕,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荣幸。我们要用现代电影的制作手法跟创作理念完成一部经典战争片,告诉观众新中国为什么要打这个仗、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美军。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部史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八

我和朋友们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新上映的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起初,我仅仅是因为里面有易烊千玺才决定看的,看完后,我已改变了最初的想法。

《长津湖之水门桥》将历史真实的战场还原得十分相似。但我知道,他们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隐去了血腥的场面。他们也是人,当然也会害怕,可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饥寒,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美军发起了猛烈反攻。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不屈信念!

当万里在啃焦黑坚硬的土豆时,当千里刚回到家又要起身马上回去时,当雷公为了不让飞机炸到同伴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当看见被冻死的一个又一个同伴时,我不禁落了泪。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他们都是最英勇的军人,是我们最尊敬和敬仰的英雄!对比他们,我们那一点学习上吃的苦,不值一提。

最让我感动的一句台词:“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这些英雄先辈走过开天辟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迎来筚路蓝缕的新征程!先辈们把好日子都留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是世世代代中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勇敢与奉献。

历史的回顾与呈现,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引导激励着中华儿女铭记伟大胜利、凝聚奋进的力量。

致敬先辈们!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九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年来的和平起到了关键作用。形象地说,抗美援朝 出国 作战就犹如一颗照明弹或者一颗信号弹,升上了时代的夜空,照亮了国家的前途。

在朝鲜东线有一个巨大的山脉叫狼林山脉,这个山脉基本上是没有人烟的,长津湖战役就是在这个基本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生死战斗。长津湖战役改变了整个朝鲜战争的态势,让我们的部队在东线站稳了脚跟。

《长津湖之水门桥》就是要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递出来。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讲关于“人”的故事。一部好的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倘若对一个人物没有足够的感情,观众就很难跟着他上战场,去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对他有莫大的关心。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个电影才可能成功;否则的话,就变成了只有战斗的场面,如果只能看到战斗场面的话,非常容易让人疲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篇十

《长津湖之水门桥》战役中的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战胜了叫做“纸老虎”的困难。

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我们的亿万同胞们,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相关 文章 :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

★ 《长津湖之水门桥》完整版观后感10篇

★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大全

★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5篇

★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大全

★ 2022《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篇

★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及感悟10篇

★ 2022观《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10篇

求是杂志社长是什么级别

  求是杂志社,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中共中央机关刊,党中央新闻机构,所以社长应该属于副部级。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之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
  社长:职位名称。最先是由元朝时期设置的,以巩固其统治。现在一指报社等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二指现在行政体制中最基础的行政单位负责人,在现行行政体制中,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地区、市)、乡(镇)、村(社区、街道)、社,其中社在农村地区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层级,其负责人称为社长。
  社长的职责是全面领导杂志社工作,主持召开常委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杂志社年度工作计划。

上一篇: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下一篇:期刊论文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