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少男少女杂志交友

发布时间:2023-12-07 02:39

少男少女杂志交友

  要投就多投点全国优秀作文选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常佳: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可以写学校班级,姓名一定是真实姓名哦,便于稿费的寄出。只要地址详细就行了!
  稿件要求如下:※以下需要适合中学生口味和思想,贴近中学生活,内容健康向上。
  1)原创中学校园生活小说。歌颂友谊、抒发情怀、学习生活中的趣事、伤情均可。字数:1600-10000
  2)最新最炫的影视信息,包括对剧情的介绍和评论。字数:1600-4000
  3)文学名篇,现代美文的评论鉴赏,附原文和作者。字数:1600-10000
  4)讲述具有特殊才能或先锋个性的中学生事迹,采访、推荐、描述均可。字数:1600-10000
  5)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给予中学生经验,为中学生揭开大学生活的神秘面纱。附毕业中学和所在大学名称。字数:1600-2000
  6)电脑应用,网络操作技巧、秘籍、心得。字数:200-1600
  7)原创爆笑短文。字数:800-1600
  8)科幻小品文。字数:1600-3200
  联系方式:EMAIL:
  吉林省长春市清华路156号青少年报刊总社《中学生博览》编辑部 邮编:130021
  中学生博览半月刊版块及栏目
  版块A特稿.博览长镜头
  *采访、约稿和专题策划同步进行,不要只局限于校园,只要是读者关注的和可能感兴趣的都可以。注意选题的多样化和前瞻性,要有时代气息,形式要灵活!
  博览播报.花季调查.特别推荐.青春星座.校园视点.记者体验.小记者出击 .
  版块B校园,跳跳青春派
  *原汁原味的故事、经历、体验加感觉、或感人至深或.新鲜灵动.或另类个性,或妙趣横生,提倡800字内精短作品
  参考栏目:
  阳光节拍.纯情经典.少年初涉世.成长驿站.醋溜死党.个性出击.课间大放送.青春橄榄.有点叛逆.家庭调色板.糊涂神经.感觉是金.心檐滴雨.日记手抄本.柔情T恤.品味人生.—吐为快.世相扫描.校园多棱镜.少女心事坊.阿SIR漫镜.亲心我心.怪味豆.教师手记.家长手记.我的第一次.童年往事.开心鬼撞墙
  版块C原创.作文新概念
  原创新生代:重点推出的文学新人新作,附照片、简历、创作谈或访问记等
  小说原昧鸡: 精短校园小说作品. 3000字以下
  校园剧场:校园短剧、小品大奖赛作品选
  科幻城堡:科幻小说世界
  另类一种:另类作品空间,异想天开,奇思怪想,语言独特
  七鬼八魔:校园恐怖、奇幻故事..
  游戏(漫画)故事:热门游戏(漫画)情景人物故事
  流星剧院:热门影视剧故事
  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老人讲述的瞎话、传说或过去年代的亲身经历,口述实录风格
  版块D互动.读友自选街
  *主要为调动读者参与,要突出主持人形象,操作时要灵活,小栏目随时调整,可适时出专辑.也可发动读者来编
  快乐城堡:非常可乐;.怪味点心.校园新民谣.最佳笑果。友情出卖.宝贝智多星.超级呕像秀.豆豆大话坊.七巧八音盒.豆豆漫画秀.南腔北调.原版流行语
  智乐园:脑筋急转弯.芝麻开门.巧填空格.智力过关.猜谜解字.魔法星座IQ(EQ)大转盘.异想天开(另类科技小发明)
  心理哈哈镜:迷你测试,注意格调和趣味性、实用性,尽量不在同类报刊上摘选
  柯南探侦所:一分钟推理故事
  有话要说:来自读者的自由声音,评、叙、论均可,要求文章精短,注意发现问题调动读者讨论,必要时编辑可略作解答
  老编的中学时代:每人一期,轮流坐庄
  编读碰碰车:编辑部的故事、开涮老编、读者声音、本刊情报、评刊卡总结等
  版底栏:格言、交友、友情求助、遥致祝福(歉意等)、编辑留言、跳蚤市场
  校园QQ站:刊中BBS,注意主题变换及编辑操作
  版块E新知.视窗2005
  博览文苑:读者推荐的美文华章,或深沉感人,或富含哲理
  时事看台:专人主持门时事时评专栏,强调主持人个性化评论
  博览信息板:调动读者发贴,常设小栏目为倾听世界、教育短讯、世界真奇妙、环球采风、科技珍闻、自然奥秘、名人轶事、好消息坏消息等
  博览书屋:新生代作家畅销作品、最新畅销书荐评
  名著故事:中外名著缩写、作家作品简介
  我来告诉你:古今中外,知识百科,我告诉你,你告诉我
  少年说法:案例加相关法律知识,注意趣味性和可读性
  版块F服务.贴心面对面
  *实实在在的关怀,实实在在的服务。一定要与中学生的成长成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贴士大卖场:读者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怎么办”,给以贴心建议和指导,可请有关专家和读者共同作答
  小小贴士坊:读者提供的生活中的小贴士,如青春保健、魅力自修、生活巧招、巧手制作等
  倾诉倾听:读者真情倾诉,编辑认真倾听并给以指导和按摩
  交际魔方:社交、礼仪、交友等技巧
  心理密码:讲一个故事,由心理医生解开密码
  学海导航:关于学习方法、应考战略等方面的指导,专家指导与学生经验谈兼顾
  版块G新酷。心动100% :
  娱乐星空:偶像频道、 新新星闻、明星过去时、日风韩流、体育明星
  音乐制造: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种心情
  —流行恰恰恰:中学生中流行的服饰、化妆、礼品、图书、收藏等文化潮流
  漫画部落:烧友画廊、漫画教室、信息热报、爆料四格、短篇故事
  第二课堂(高中版) 湖南省长沙市营盘东路19号 410005
  2. 金色年华 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 530022
  3. 男生女生(银版) 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 150001
  4. 三角州 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路5号 226001
  5. 少年文艺•阅读前线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6. 小溪流(成长校园) 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410008
  7.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信箱 130022
  8. 语文世界(高中版 )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 100010
  9. 中国校园文学(花季号) 北京东城区民旺大院 100013
  10. 中学生读写(高中版) 成都市盐道街3号 610012
  11.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山东省青岛市市场二路33号振业大厦528室-530室 266011
  12. 作文世界(高中版) 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13. 作文周刊(高中版) 山西太原市第232号 030006
  14.文学少年(初中版)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光街31号 110041
  15.成长先锋(智慧作文) 山东省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250014
  16.课堂内外(高中版) 重庆市渝中区双刚路3号课堂内外杂志社 400013
  17:《课外阅读》 北京市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100028
  18散文诗•校园文学选刊 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 413000
  19.少年读者 银川市北京东路139号宁夏出版大厦 750001
  20.《中学生作文》 山东省济南市山师东路4号 邮编250014
  21.中学生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00028
  22.读写训练 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邮局1057号信箱 050091
  23.《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24.《学生&S226;家长&S226;社会》 湖南长沙市晚报大道267号长沙晚报报业大厦1409室410016
  25.《21世纪中学生》 杭州市文三路20号建工大厦15楼1516室 310012
  26《作文指导报》 郑州市经五路66号 河南人民出版社 450002
  27《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高中》 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01室 210009
  ]29。《阳光女生》西安市高新路25号糜家桥小区212#信箱 邮编:710075
  30《新少年》 沈阳市和平区北五经街21号 邮编:110003
  31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32.《读写天地》 (350003)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62号
  33.《语文报高中》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信箱 邮编:030024;
  34.《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 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35.同学少年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 邮 编:300113
  36文学少年 沈阳市大东区 小北光街31号 邮 编:110041
  37小溪流(少年作家) 社 址: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 410008
  38.《优秀作文选评》杂志社 长春市南关区南岭投递局23号专用信箱 130022
  39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邮 编:430079
  40:《中学生天地》编辑部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 邮 编:310012
  41《青少年写作》征稿启事地 址: 济南市舜玉路40号山东省作家协会404室 邮 编:250002

政治,结交真挚"笔友″对于我们学习和生活有何积极意义?

交笔友有哪些意义
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笔友是在初三那年结交的。

我念初三那年是2002年,那时候最流行的通信方式还是书信,特别是同学朋友之间,同一个学校的,不同学校的,都喜欢互相写信往来。我小学阶段转学的次数比较多,念过的学校几乎都结交了一两个要好的同学,初中分到不同的学校后也是与他们保持着书信往来。同学之间的书信,无外乎就是聊聊彼此学校或班级的新鲜事,或者抒发抒发自己最近的烦闷心情。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听对方的考试成绩。我记得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我都会在给同学的信里一一列上自己的考试成绩,列完后还要谦虚一番,哀叹自己考得不够理想。我也会在同学的回信里看到他们每一科的分数,如果有哪门考得比我高,我自然是十分的紧张和嫉妒,暗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超过他们;如果分数都比我低,我自然是内心窃喜,但是在下次去信时还是不免又谦虚一番。除了平常的书信往来,每到节日或者对方生日,同学之间还会互相赠送贺卡或明信片,贺卡上写满真挚的祝福语。那时候贺卡的款式也很多样,每次收到漂亮的贺卡总是十分欢喜,特别是贺卡上还有同学好友的亲笔信,看完后总要仔细珍藏起来。虽然同学之间都暗暗在成绩上互相比较,互相较劲,但书信往来仍是加深情谊的。初中生的情谊实在是简单的,不过就是在这种学习上的互相比较,互相关注中建立起来的,至于是否兴趣相投、爱好相近似乎倒是其次的了。

后来也不知怎么的,校园里突然流行起了“交笔友”这样的事情。最开始是在校园书刊上流行起来的,那时候《少男少女》这类的校园杂志很受欢迎,这些校园杂志最开始发起“交笔友”的活动,杂志上还专门辟出一栏来登载一些笔友交友信息。因为是全国性的杂志,所以全国天南地北的笔友信息都有。身处闭塞乡村中学的我们,很快被交笔友这样的事情吸引,班里几乎所有同学都偷偷的参加交笔友活动。后来“交笔友”活动发展成“书友会”,实际上就是笔友会,只要你报名参加书友会,就可以获得专属的笔友名单。我记得我当时参加过“贝塔斯曼书友会”,入会很简单,只要写一封入会信,并在信里夹上五元钱的入会费,然后寄到贝塔斯曼书友会总部就可以了。成功入会后,书友会给我寄了一份笔友名单,我记得大概有8个左右,都是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中学生,其中有一个竟然是西藏地区的,非常的令人激动。毕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西藏是我所能想象的最遥远的地方了,若能交到一个如此遥远的地方的笔友,实在是十分开心的。我仍记得那个西藏笔友的名字,叫“扎巴扎西”,不过后来我还是没能和这个扎巴扎西成为笔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寄出去的信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当时左盼右盼没等到回信的我,还曾一度怀疑回信被老师扣下了,因为当时面临升学考试学习十分紧张,老师担心影响我们的学习所以不让我们把过多精力放在交笔友这样的事情上。我和我的西藏笔友就这样失之交臂了。至于剩下那七个笔友名单,我完全没印象了,我也不记得自己有没有给他们写过信,总之最后我还是没能交上一个真正的笔友。

可是上天注定我是要拥有一个笔友的,并且是一个最好不过的笔友。这么说吧,她的名字叫“冰”,我的名字叫“雪”,单从名字上我们俩就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是再合适不过的一对笔友。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交过的唯一一个笔友。

我记得是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在学校补完课后作为值日生的我独自留下来打扫教室卫生,当时教室里的收音机正在播放一个叫“金色阳光”的电台节目。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先播放了周迅的《看海》那首歌,歌曲的旋律很好听,尤其是歌词写得十分的动人。我边沉浸在音乐中边打扫着教室。我们班有四排座位,打扫时需要从教室后面一排排往前面打扫,我记得快打扫到第三排的时候收音机了传来电台主持人清甜的声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篇听众的投稿文章”,然后就开始念一篇散文。文章写得很优美,好像是描写秋天的,特别是文字里有一种淡淡的少年的彷徨与哀愁。这种彷徨与哀愁深深击中了我,我本能地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吸引力。我留意并记下了最后主持人念出的这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和地址——邓斌,校椅中学高一三班,并在两天后给她写了一封信,信里把自己压抑心中许久的苦闷以及忧愁倾吐了一番。这封信大概写得是十分诚恳的,在信的最后我还请求她和我做朋友。信寄出去没几天,我如愿以偿收到了她的回信,对于我心里表达的种种烦恼,困惑,迷茫,她都一一给了回应,并且字里行间传达的都是她的“深有同感”。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彼此都有一种“同道中人”的感觉,哪怕仅仅是从文字上,我依然能感受到她的感受,她同样能体会到我的体会。就这样,一来一往两封信,我结交了我的第一个笔友。她在给我的第一封信里的署名是“冰”,从此我也一直这样称呼她。

在人生的求学阶段,初中时代大概总是最令人怀念的。至少在于我是这样。小学时期年纪尚幼小,自我意识还未真正萌发,你所能感受的实在是太少,记忆里也往往是模糊一片;高中时期大多都一头埋进学习这个坑里,从高一开始就开始为高考而奋斗,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早就消散在为高考而奋斗的挥汗如雨中;大学时期,生活倒是变得丰富多彩了,眼界也开了,但不知怎么的,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班级,总是缺少那么点“归属感”,同学倒也是五湖四海都有,相处的时间也长达四年,但奇怪的是一毕业大概也是不曾记得几个人的名字。倒是初中时代最为难以“割断”。特别是像我们那样的乡村中学,大家都是同乡,不是同一个村里的,就是隔壁村的,最远最远的也不过是深山里那几个村的。有的初中同学原本就是小学同学,比如我,我初三那年的同桌不仅是我的小学同学,她还是我们村里和我一起长大的跟我最要好的小伙伴。初中同学虽然毕业后也是各自分散,有的上不同的高中,有的上中专,有的甚至辍学出去打工,各人往后的道路都不同,但是往后却又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大概因为都属于同乡的缘故。无论走得多远,人总要回家,总要回乡,所以一到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初中同学群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我毕业后参加过几次同学会,全部是初中同学聚会,高中和大学的同学聚会几乎没有参加过。初中同学聚会极为方便,各个同学几乎都知道其他同学的家在哪里,有时候即便没有提前联系,只要往那同学家走一趟,再彼此约一约,基本上就聚起来了。一聚起来,就聊起以前上学的种种,各个老师,各个同学的面孔也日渐鲜活起来。你也不免连带着想起了初中那时候的种种,一些发生过的事情,有些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或者哪怕是一些隐秘的,非常私人的情绪或感受,你也能想起来,并且想忘估计也忘不掉。或者说,你的潜意识里从未想过要忘记,所以也就不曾忘记。

对于我来说,我的笔友“冰”就是我初中时代私人而隐秘的经历的一部分。她不曾真的走到我的生活中,尽管当时我们的学校其实距离并不是很远,但迄今为止我们仍没见过面。但她又确实的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我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初三以前没有所谓“精神生活”而言,内心世界简单得像一张白纸。大部分同学也一样。但是一上到初三,一切似乎不同了。一夜之间,似乎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情窦初开”了,每个人都开始寻求心理寄托来排解内心突然涌起的各种念头与渴望。我是通过和冰的书信往来来打开心扉,排解苦闷的。第一封信之后,我们的通信变得十分频繁。每一封信里,无一例外的,会写很多自己的感受,对于生活,对于家庭,对于未来,对于感情,等等。这些感受是真实的,是无处诉说的,是原本只能封存在日记里的,如今通过一封封信,传达到另一个人那里。甚至可以说,有时候有些感受写出来以后是十分矫情的,十分无病呻吟的,但是一切都没关系,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这样的出口而已。我记得我们会经常在信里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歌词,有时候甚至直接借以表达自己最近的心境;我们也会在信里聊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小烦恼,还有由此引发出的一些感慨,一些忧愁。后来,我们逐渐形成一种默契,我们会在每封信末尾给对方摘抄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我记得当时冰最喜欢的就是汪国真的诗歌,我也是从冰那里知道有汪国真这个人。我们俩都非常喜欢三毛的文字,经常在信里交换着对三毛的热爱,对三毛传奇人生的向往。再后来的后来,我们又形成在信封上留诗句的习惯,信封正面的右下角最后一栏本来需要写的是寄信人的地址的,但是有一次我特意在上面留了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也无风雨也无情”,很快,冰给我的回信信封上也在同样的位置留了一句诗句,当时拿到她的信,虽然一眼就能认出信封上她的字迹,但是看到右下角的诗句却又有一种更大的喜悦涌上心头。从此,彼此心照不宣地,在信封上留诗句成为我们的习惯,每次未拆信就能先从封面的诗句里感受到彼此的心情。信封上的诗句就像我们的“暗号”一般,每次想到邮箱里成沓的信里有一封是与众不同的,心里就觉得幸福而甜蜜。我们把写信变成了一种诗意而浪漫的仪式,信的内容不再那么重要,我相信哪怕信里全是杂乱无章的喃喃自语,我们也照样能感觉到写信的幸福。

是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和冰通信是幸福的。当时的我们,对彼此是完全敞开心扉的,虽然我们自始至终都没见过面。冰的学校其实距离我们学校并不算太远,是在距离我们镇大概二十公里的另一个镇上。后来我考上我们县城的高中,每次从镇上去学校的路上也都会经过冰所在的那个镇。但是我们十分默契地都想保持最纯真的笔友的关系,似乎见了面就破坏了这种笔友的纯真。在我上高中后,我和冰依然保持书信往来,但是却没有初中那时候那么频繁了。尤其是上到高二高三,大概是学习太紧张,需要处理的同学老师关系也太多,慢慢也就减少了书信往来。我记得我上高二那年,也就是冰高三那年,冰还曾来过我们学校。我们学校是县里的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冰是和他们学校的老师同学到我们学校参观学习的,不过冰当时并没有联系我,我是从后来她给我的信里才知道这件事。她当时在信里说在我们学校大厅里公告栏上张贴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榜上看到我的名字了。我记得碰巧那次我考得还不错,史无前例的排在年级前几名。再后来,冰先于我高中毕业了,因为高考落榜,她选择了去深圳打工。我忙于应对高考,她忙于开展新的生活,我们之间变得没什么话可说,许多的情绪,许多的感受,也就慢慢的难以对彼此说了。

我高中毕业上大学那年已经是2006年了。那时候网络已经很普及了,写信的人都不再写信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QQ账号了。我记得我的QQ账号还是我高二时候的同桌帮我申请的,包括第一个QQ个性签名也是她帮我填的。不记得我和冰什么时候断了书信往来,改成用QQ联络了。我的笔友变成了我的QQ网友,而且也不知怎么的,换了一种更便捷的联络方式后,我们能聊的更少了。特别是自从上了大学后,我的记忆里跟冰有关的就十分少了。只是断断续续从QQ上隐隐约约知道她一直在深圳上班,从她的QQ说说上来看,她在深圳的日子应该是越过越不错。我上大学的地方是在石家庄,离家乡已经是十万八千里了,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只是每次回去经过那几个乡镇,经过冰所在的校椅镇,总是能想起她来。在断了书信往来很久之后,有一次我在QQ上感慨的跟她说很久没有收到过别人的信了,她便要了我大学的地址,真的给我写了一封信。那应该就是确实就是她给我写的最后一封信,只是信的内容我如今完全没印象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当时好像没有给她回信,也许曾经提起过笔,但是发现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笔墨往来,也就这样停止了。

我和冰最后的联络是在她结婚的时候。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那会我刚大学毕业从石家庄到北京工作。有一天在QQ上收到冰的消息说她要结婚了。冰找了一个石家庄的男朋友,两人正准备从深圳回石家庄办婚礼。大概在以前我们还联络频繁的时候,我也曾说过“结婚的时候一定记得告诉我哦”这样的话,所以哪怕我们许久没联络了,冰还是郑重地邀请我去参加她的婚礼。对于我来说,冰在我心里的位置一直是“知己”的位置,我想她人生中那么重要的时刻我应该要见证的。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毕竟又只是以笔相会,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见面,可是我们始终没有选择见面。我想冰和我一样,我们心里其实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有点忐忑的。当时我的内心一直有两个声音,一是“是的我当然要去”,另一个声音是“去了会不会很尴尬”。我相信冰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我能感觉得到。临近婚礼的时候,冰跟我说,如果不好请假可以不必麻烦的,不用非来不可的,希望我不必有心里压力。冰先于我做了选择,或者说她替我们俩做了选择,所以最终我没有去参加她的婚礼,我们最终也就没有见上一面。自那以后,我和冰也就几乎不再联系了。

记得有一年回老家过年,从家里的书架上翻出一摞厚厚的旧信件,信封上落了些灰尘,但信封上冰的字迹依然那么熟悉。信封右下角那一栏,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样的诗句。于是我又想起那年初三,想起我们那个乡村中学,想起我曾经有个笔友,想起我们浪漫而诗意的书信往来。

见字如面观后感

见字如面观后感

《见字如面》这类综艺节目中的清流,靠的也不光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IP”,从各处细节我们都能发现它的匠心独运。以下是励志网带来的见字如面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最近一部有些不一样的综艺节目在播出,名字叫《见字如面》,请来一些诸如归亚蕾、张国立、何冰、张涵予、王耀庆等戏骨朗读书信,主持人和嘉宾对信的背景进行阐释和补充。当然选择的书信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信件,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弥足珍贵,节目试图利用这种方式触摸历史,唤醒过往。这个节目在上目前评分是9.4分,被网友们认为是综艺节目界的清流。

正如节目的名字《见字如面》四个字一样,信件本身的厚重和明星们饱含深情的朗诵,在听者的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画面感。

战国时期秦国士兵写给家里的家书,让寄些钱过来,念叨的也都是细碎的家庭琐事。

蔡琴在杨德昌逝世后写给媒体的信里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女人甘心放手成全后的无声叹息。蔡琴跟杨德昌保持了十年无性婚姻,十年后,杨德昌告诉蔡琴他喜欢上了别的女人,蔡琴当机立断成全他的幸福。

在信中,蔡琴说:“我怎么告诉外头,我都还来不及感受呢。”“我脱口轻喊出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作为一个女人,他给我的寂寞多过甜蜜。”“至于我们所有过往的点滴,我自己品尝,就当做我活着时永远的秘密”。

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一个女人的心酸和苦楚,和深沉的爱以及余生的遗憾。杨德昌可以说:“十年感情,一片空白”,蔡琴却依然深情:“我是在全部的付出”。一段让人唏嘘的前程往事。

萧红离世不久前写给弟弟的心,看似平淡却字字揪心。

萧红开头写到:“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记得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们玩着,看着我离开家,你连招呼都不招呼,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时隔六七年,你也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在收到信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我总记着那顽皮的小孩子是你,会写了这样的信的哪能够是你啊?”

这封信代入感极度强烈,就是这样的啊,在姐姐的眼里,弟弟永远都是那个不懂事的让人牵挂的小孩。

突然发现我已有数十年未曾提起笔写一封信了,书信这种联络情感的方式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估计00后从未真正收到或是寄出过一封信吧。幸运的是我曾经经历过书信时代,在十几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还交过笔友。

那时候互联网并不发达,人们除了打电话以外还会写信。那时候流行看少男少女之类的杂志,在杂志的最下方通常刊登有交友信息。大多都是学生发布的,写上自己的姓名(通常是笔名)、性别、年龄、兴趣爱好、通常再加上一句俗气的座右铭,再留下自己的详细地址。书的每一页都有,你翻完整本书,找到你感兴趣的人可以给他(她)写信。好像今天的微信附近的人或是摇一摇,却比微信单纯了许多。

我忘记了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鼓起勇气写出了我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交友信,我记得我是写给了一个河北某初中的男生,他的笔名叫枫叶,我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 我们一来一往隐约写了快两年的信。

那些信在搬家的时候遗失了,现在我基本上忘了信里写了什么,却依然记得漫长的等信过程和收到信迫不及待打开时的雀跃。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会关注什么呢,大概都是考试成绩、同学关系、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无处诉说的青春心事。可是那种仪式感般的郑重与用心却是任何聊天软件都无法取代的。

那时候,时间是缓慢的,等一封信常常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回一封信也常常要打一遍草稿再誊写到信纸上,一来一去一

年也写不了几封信。当你的心事抵达对方,在收到对方的回应时困扰你的情绪早已无了踪影。可在那样的年代中,这依旧是一种重要的陪伴。

如今,手机上微信、QQ等聊天软件一大堆,我们却感觉寂寞。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都太快了,信息爆炸,什么都强调高效,我们不知道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手机上几百个联系人当你孤独的时候不知道该打给谁,也越来越不知道把心事说给谁听。

你有多久没有关心老朋友,聊一聊往事了;你都多久没沉静下来,听一听自己心底的声音了;你有多久没有提笔写一封信,写下你所有的柔情和细腻。若有可能,今晚就提笔吧,信的第一句就写上“见字如面”。

人是社会的人,自然得交往,亲人朋友之间就更需要多、常沟通。然而在前互联网时代,山一程、水一程,交通不便利,费时费力、代价太大,但沟通又是必须,否则遥远的朋友会淡漠、相隔的亲人会疏离。更为严重的是,心仪的姑娘会跑掉。于是,人虽不能至,可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却可以到,“见字如面”的书信就成为延时通信时代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书信是延时的,可在途耽搁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总不能人自己已经到家了,信还在上吧?聪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种加快信件到达的方法。

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初年,江南才子陆机刚到都城洛阳做官,老婆儿子不在身边,每每“举头见明月”,往往“低头思故乡”,一个人“孤单、寂寞、冷”!即使写好了信,清贫自爱的陆机也没钱让人寄。有天晚上,陆机突然灵机一动、对随身从老家带来的黄狗说“老兄,你能帮我给家带封信吗?”没想到这只狗点点头、答应了。而且,人需要来回四十天的程,这只狗竟然只用了二十天,还带了回信来!

“见字如面”,只是因为由于空间的距离、时间的阻隔,见不了面。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信鸽、驿马却在历史上一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鸽子还偶尔在小范围里充当着的功能。1993年出版的小说“废都”中,作家庄之蝶和唐婉儿的约会不是还让信鸽传递信息吗?然而,这或许是文学作品中最后一次这样描述信鸽,因为,在“废都”出版的第二年,中国就已经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了!

人类从此进入了即时通信时代!

当人们在写信时人们在做什么?其实,当人在写信的'时候,他是在进行一种相对严肃的文学创作。因为要形诸于笔墨,所以可以字斟句酌;因为要书写于纸张,所以可以认真庄重;因为要延时到达,所以可以修改修正。书信不止承载了感情、凝聚了心血,更寄寓着相互交往的共同时光。

书信是什么?对于丘迟来说,书信是写给陈伯之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对于杜甫来说,书信是向老妻报平安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于鲁迅来说,“两地书”是对于许广平家长里短的爱与关心;对于傅雷来说,书信是对于儿子傅聪学习与未来的和期望;对于病重的萧红,书信是对于年少弟弟的信心与期许“有你们在,中国就不会亡”;书信还是延时通信时代的人们给“同桌的你”的怯生生的爱慕“谁看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与即时通信时代电话的口无遮拦、微信的随便随意相比,延时的书信代表的是自己相对比较美好的形象。因而,当还没踏入婚姻“围城”的方鸿渐与心爱的唐晓芙谈恋爱的时候,方鸿渐宁可写信也不打电话;而分手的时候,唐小姐要把方鸿渐以前写给自己的情书打个包退回来。分手了,彼此的形象也渐趋于!

“见字如面”,分手了,退回的信也就意味着不必见面!

问题是见与不见,书写的文字依然还在!尘封的感情宛如历久弥新的琥珀,故事还在。所以,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在一群已泛滥的真人秀和低幼类节目中就一方面是形式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感情的怀旧!

所谓形式的创新是指在视频里读信。书信属于延时通信时代的传统媒介,网络视频是即时通信时代的新媒介,但在视频里读信则使得传统的书信媒介成为视频新媒介的内容。麦克卢汉老先生的预言再一次得到验证,“没有一种媒介可以孤立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它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凸显自己的意义和功能”。一种媒介成为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这样的结合充分让两种媒介彼此相融、推陈出新,焕发出全新的风采与价值。据说“见字如面”英文原版的节目叫“LettersLive”,可能也有古老的书信在现有的媒介里重新复活的意思吧?

怀旧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对于年华逝去,怀旧无疑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对于过去的共同记忆,怀旧则明显强烈的社会意义。尤其在浮华而又彼此行色匆匆的当下,微信微博的交流虽然直白却难以真诚,互相的交往即使面对面也变得心不在焉,原本目的是促进沟通的过多社交工具反而在很多时候降低了沟通的效率、成为交往的障碍!所有这一切是我们所希望所要的吗?现实让人焦虑,往事却可回味!蕴含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书信顺理成章成为可资怀旧的依托与凭据,“见字如面”,明星所生动呈现的书信于是让浮躁时代的人们重温了一把过去的美好情感。

在各种真人秀以绯闻、狗血、拼明星、拼规模等俗套逐渐受到一些诟病时,近期一档没什么噱头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却安安静静地火了。节目当中,一群“老戏骨”朗读着普通人们早年的往来书信,却使人们“见字如面”、情真意切地感受到过往生活的点滴细节,以及打动人心的人情味。

节目邀请的读信嘉宾如张国立、何冰、归亚蕾等,都是演技扎实、台词过硬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演绎声情并茂,可以在寻常的书信故事当中发掘出情感内蕴;听惯了影视剧里动辄咆哮号哭的台词,这样的表演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

另外,该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比较好的统一,不同于如今大部分电视或者网络综艺节目的大制作、大规模舞美声光电、高频复杂剪辑等处理手法,《见字如面》就好像一场小剧场话剧,观演关系简化到了仅仅保留“刚需”,在必要处以老照片、音乐等烘托气氛,而将大部分表现空间交给演员。

不过,《见字如面》这档节目的成功,更重要在于策划。在此前,英国伦敦有一个很出名的活动Letters Live(书信秀),是邀请莎剧演员等为观众朗读各个时代的信件。《见字如面》借鉴了这种形式,结合了中国人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沟通方式,打造出独特的浪漫。

它的出现,恰逢其时地抚慰着信息爆炸时代的痛点,比如通信越来越便捷,但交心越来越困难,比如面对面坐着,但大家都只顾看自己的手机。怀旧是人类的一大基本情感模式,我们中国人则对于“忆往昔”有着更深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书信这种已经逐渐消失的物件以及它所承载和连接的生活方式,却在信息时代,通过娓娓道来的朗读,唤起了人们心底的一些念想。

或许是被千篇一律的真人秀节目腻坏了,当包括《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之类以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走红以后,电视工作者和观众都开始思考并发现,其实我们之前所担心的“年轻人”到底爱看什么,估计是个伪命题。一些节目或者演出,夸张且生硬地引用网络流行语和段子,铆足了劲儿吵吵嚷嚷,但从各项评分体系和论坛发言来看,年轻人似乎并不领情。反而是那些专注于表达人的基本情感的,以及传递如中国传统文化等审美品位的节目广受好评。

话说回来,《见字如面》这类综艺节目中的清流,靠的也不光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IP”,从各处细节我们都能发现它的匠心独运。这也给了许多综艺节目一个启示,即请一个明星、玩一个极限、炒一个概念,其余制作环节却漏洞百出,也就不再能轻易受到观众欢迎了。

上一篇:三峡大学学报花钱

下一篇:carbon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