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哲思中的优美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10 03:24

哲思中的优美文章

《哲思》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杂志,《哲思》里有很多很好的励志文章,那么哲思杂志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不会太圆满,我们要摆正心态面对酸甜苦辣。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宝贝,它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人幸福自己幸福。

记住,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切,情感与事业。何以,人生总是烦恼无数,幸福却是少之又少。又为何,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而烦恼却总是纠缠在自己的心间。

我们要学会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接受这个世界。风,静静徜徉,如诗般宁静;雾,淡淡飘散,如云般潇洒;心,落寞沉寂,如花般绽放,又如花般凋零。物,虽好,却难入心;景,虽美,却难心醉;路,虽远,却能澄清,能彻悟,能通透。

当忍则忍,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时候都需要忍。忍耐是一种执着,一种谋略,一种修炼,一种人性的自我完善。在人生的历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正好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寒冬,才等得到花开。

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我们都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是一件易事。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人一生,我们必须放下所有怨念,抛下所有伤痕,放弃所有悲伤,仰头面对阳光,扯开嘴角,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充满着温暖。

有时候,我会觉得什么都是假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相信并爱着这个世界。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就会堕落一阵子。有的时候觉得辛苦,没了斗志,会想我的身上每个细胞都曾经是一颗小行星的影子,然后就挺过来了。

人生简单些更好,不需要把一切搞得复杂。珍惜生命中的所有能够相遇的人与经历,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份滋味与感受,看淡得失,善待自己。学会珍惜吧,只有懂得珍惜了,人生才会少几分遗憾,多几分幸福,少一些痛悔。

人,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繁花浮世本身就是一杯毒酒,我们总是想避之则吉,却总是一醉贪欢。金华名利本身就是一场噩梦,我们总想如梦初醒。

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家里;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朋友病了,大家去医院看他。离开后在医院门口感叹:“唉,这么年轻就生病了!”

另一人说:“去年底还听他说,等到工作状态好一点时,就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

听到这话,我心中闪过好几个类似这样感叹的场景。然后我想通了:状态永远不会更好。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等到……我就……”是从小到大最常用的句型。

“等到考上第一志愿,我就可以谈恋爱了。”“等到当完兵,我就海阔天空了。”“等到找到天命真女,我就幸福了。”“等到找到工作,我们就可以结婚了。”“等到结了婚,我们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等到升了官,我就可以多花时间陪小孩了。”“等到退休后,我们就可以去环游世界了。”我们都说过类似的话,后来也都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两件事会发生,让这个句型无法成立。

一、我们考不上第一志愿、找不到天命真女、结不了婚,或升不了官。于是理所当然地说服自己,不能去谈恋爱、不能幸福、不能安定下来、不能陪小孩。怎么办呢?卷土重来,再试一次,或重造另一个比较容易成立的句子:“等到考上任何一所学校,我就可以谈恋爱了……”

二、我们考上了第一志愿、找到天命真女、结了婚,也升了官。但发现那样的状态并没有原本想象的好,我们还是不快乐。于是天真地以为:一定要达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状态才会完美、快乐才会来临。结果第一个句子还没完成,又造了第二个句子:“虽然考上了第一志愿,但等到我第一名毕业,就可以‘真正’去谈恋爱了。”“虽然找到天命真女,但等到我发了财,就可以‘真正’幸福了。”“虽然结了婚,但等到我买了房子,就可以‘真正’安定下来了。”“虽然升了官,但等到我当上总经理,就可以‘真正’多花点时间陪小孩了。”

就这样,现在的状态永远不够好到可以放心去玩、去结婚、去陪小孩、去环游世界。我们坚持要等到更佳状态,才开始对自己好。人生永远在“等待”,谈恋爱、陪小孩这些简单的快乐,一直被排在重重关卡之后。我们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胸怀大志。

就这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手段”。考上了第一志愿,是为了要第一名毕业。升了官,是为了要当上总经理。活着,永远是在布局。醒来,就开始算计。我们不敢开香槟,因为还要再接再厉。不敢休假,因为对手都在打拼。我们不允许自己快乐,不允许自己关机,然后给了这种生活方式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涯规划”。

算计和规划没什么不好,没有算计和规划的人生,活不出浓度和深度。但算计和规划会上瘾,很少人能在过头之前喊停。

结了婚,要买房子。买了房子,要把房贷缴清。房贷缴清,要换大一点的房子。换了大房子,要换好一点的车子……

升了官,要当上总经理。当了总经理,要冲业绩巩固自己的地位。地位巩固了,猎头公司来找你当更大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下去,永远不会“安定下来”,永远没时间“陪小孩”。

所以,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挣扎。人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想快乐要扑上去。活着的甜美,不在于享受完美,而在于享受挣扎。过去,带着虚幻的美好。未来,可能不会发生。只有挣扎的现在 才是最好的状态!

1.你在按谁的时间表过人生?

现在女性容易焦虑,有个有形无形的时间表摆在她面前——几岁买房,几岁结婚,几岁要生第一个孩子。

晚一步就觉得天要塌下来。这是什么生活?人生难道可以预定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这时间表是谁定的呀?

这个问题真值得好好想想:孜孜不倦追求的“幸福”,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别人放进我们心里的?

只要这些东西贴上一个共同的标签——“幸福”,大家就觉得,“那是我的!”“是我要的!”因为有“幸福”这层包装纸,你只看到外表,忘了这个幸福的概念是谁帮你种下的。可是,谁规定不按照同一张时间表过人生,就没资格幸福了?

2.你在用谁的概念做“自己”?

林奕华常年在香港大学给学生上通识课。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播放两则韩国房地产广告短片:一则画面里是一间极尽奢华的大房子,女主人穿着晚礼服,在房子里优雅地弹钢琴,喝咖啡,她站在窗前极目远眺,窗外星光灿烂;另一则是一个女人跟着朋友参观新家,边看边掏出相机,把见到的豪华冲浪按摩浴缸,大得吓死人的衣帽间、全套声控家电统统偷拍下来,脸上还不时流露出明显的羡慕嫉妒恨。

播放完毕,林奕华问学生观后感。学生回答:看完后好有压力,一方面羡慕这样高品质的生活,一方面又非常清楚背后不菲的代价。但林奕华的感受截然不同:我只看到一个博物馆和一个美术馆,我没看到一个家。每个家都有不同的个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商业社会打造出无数“你值得拥有”的美丽神话,于是“I deserveit,我值得这些好东西”成了时代金句。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态度:我是一个盘子,我这个盘子这么精致,这么珍贵,放进来的东西当然得是好的,不然岂不糟蹋了我这个盘子嘛!但是你想过吗?当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盘子,你就已经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了。

这些美好的东西,得不到就没资格幸福吗?为什么别人想要的也是我想要的?别人对我的感觉决定了我对自己的感觉?很多人都说要“做自己”,可单单抛出这句话是空的。到底什么是“自己”?独立人格这个东西,不是我们每天多吃点维生素就能得到,也不是听广告说穿这条牛仔裤或去哪个地方旅行,就是“做自己”了。它需要你常常挑战自己,常常问自己问题。

比方说:我坐在这里,感觉舒服吗?然后你开始搜寻跟舒服感受有关的信息。这个光线让我感到舒服,但我想起昨天在一个光线暗淡的小会场做讲座时,感觉就不那么好。为什么?问自己多了,我就慢慢了解,原来我是个对光线强弱十分敏感的人。这就是你开始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之后,你就有能力去帮助引领别人了解自己。你用这样的方法慢慢就会看到周围,看到全部,然后你就开始累积,变得有厚度,别人对你讲一句话,你自然很快就理解,别人看你会不一样。逐渐的,你变得不那么急了,凡事有把握,因为你都有底了。最后,不管你进入什么新环境,你都用这个方法觉知自己,看自己能放松到什么程度。而你所把握的每个觉知,就是所谓的“自己”。

3.你的幸福要让眼睛看见,还是让心看见?

林奕华有部直指幸福命题的舞台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女主人公“宝贝”起初一直在两个男人之间挣扎——一个是相爱但贫穷的男友,一个是富有但并不爱她的男人,直到双目失明,她最后选择的却是第三个男人——一个平凡得掉进人堆就看不见人,但那个男人却最能抚慰她的心。

我们就是那个“宝贝”,以为看得见,其实只是一直在找我们自己想看的东西而已,心是瞎的。

他曾让一个女生绑上眼睛,然后找个男生跟她交流,谈话过程非常愉快,女生也很开心。等聊完之后,女生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打开,在场的每个人都亲眼看见,当那个女生一看到那个男生的庐山真面目时,眼睛里明显流露出失望——因为那个男生长得实在不怎么样。

聊的时候,女生很享受,因为她在心里为这个男生虚构了一个画面,认为他应该长什么样子,然后结果不如所愿。把这个例子倒过来,就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事:你看到一个外表很好的人,你会尽量找跟他聊得来的话题,大家在这个范围里产生极大共鸣。你或许很开心,却忘记了这一点点的愉悦,是彼此花了多少力气努力出来的,更不用说对方也在配合你。但当我们想得到的东西,比如新鲜感、亲密感过了以后,大家开始松弛懈怠,你这才突然惊觉——除了那一点点共鸣,其他更多不合拍的部分该怎么办?

眼睛往往带给我们很多痛苦,甚至让我们把看到的表象和内心真正的追求直接划上等号,比方一个男人打篮球很棒,但他一定是个英雄吗?说不定私底下还很怕蟑螂呢!情感和幸福最难跨过的第一个山坡,就是眼睛。你最好在眼睛看一层以后,再用脑子看一层,然后再用心看一层,起码看三遍,才能知道你现在在追求的,是不是心里真正渴望的。

4.你要幸福速成,还是慢火细炖?

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成功速成模式,还会有耐心慢慢按照自己的速度过人生吗?现代人全讲方便,甚至包括“快乐”,都希望最好来得很快捷。最好当我不快乐时,能把“快乐”拿到我面前,好让我看见。可这些被创造出来的增味剂,全是加引号的。那么容易得到你想听的,想看的,想吃的,很快,你真正获得幸福的能力就退化掉了,就像长期不活动的人,四肢最后会退化一样。依赖那些增味剂来开心,你反而会越来越不开心。

人们这么急切想要速成幸福,是不是也与竞争和比较有关?不是有人说“我的幸福,就是要比别人幸福”吗?

这句话太典型了,它很微妙地透露出现代人的心态——有这个“比”字,表面上看是想在别人上面,其实是自觉落在别人下面。但问题是你用什么跟人比幸福?

幸福不能速成,也不是要赢过别人,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幸福?

求6篇有关人生哲思的文章

  人与书之间
  周国平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 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 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 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
  态, 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 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 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 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 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 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 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同学 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 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 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我成了 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 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读得入迷。老师 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 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 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 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这一点认识,对于 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 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遇俱佳, 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 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如果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 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个 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寻找类似的东西。最早使我领悟哲学之真谛的书是古希腊哲学 家的一本著作残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未经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犹如抽象概念迷雾中耸立的三座灯塔,照亮 了久被遮蔽的哲学古老航道。我还偏爱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休谟,因为 他们教我对一切貌似客观的绝对真理体系怀着戒心。可惜的是,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 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相比之下,文学 艺术作品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并不孜孜于给宇宙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 案。

  长期的文化禁锢使得我这个哲学系学生竟也无缘读到尼采或其他现代西方人的著作。上学时 ,只偶尔翻看过萧赣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是用文言翻译,译文艰涩,未留下 深刻印象。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很久,才有机会系统阅读尼采的作品。我的确感觉到一种发现 的喜悦,因为我对人生的思考、对诗的爱好以及对学院哲学的怀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呼应。一 时兴发,我搞起了尼采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而今已三年有余。现在,我正准备同尼采告别。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 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 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也许 有的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 贞专一的爱情。倘若临终时刻到来,我相信使我含恨难舍的不仅有亲朋好友,还一定有若干 册知己好书。但尽管如此,我仍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受染太 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影响力。

  平淡的境界 周国平
  一

  很想写好的散文,一篇篇写,有一天突然发现竟积了厚厚一摞。这样过日子,倒是很惬意的 。至于散文怎么算好,想来想去,还是归于"平淡"二字。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
  类 的话。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 平淡"的境界。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之所以难, 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平淡不但 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仍是苏东坡说的:"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所谓老 熟,想来不光指文字,也包含年龄阅历。人年轻时很难平淡,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多的 是野心和幻想。直到攀上绝顶,领略过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 境,不想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什么,下山就从容多了。所以,好的散文 大抵出在中年之后,无非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

  当然,年龄不能担保平淡,多少人一辈子蝇营狗苟,死不觉悟。说到文人,最难戒的却是卖 弄,包括我自己在内。写文章一点不卖弄殊不容易,而一有卖弄之心,这颗心就已经不平淡 了。举凡名声、地位、学问、经历,还有那一副多愁善感的心肠,都可以拿来卖弄。不知哪 里吹来一股风,散文中开出了许多顾影自怜的小花朵。读有的作品,你可以活脱看到作者多 么知道自己多愁善感,并且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动,于是愈发多愁善感了。戏演得愈真诚 ,愈需要观众。他确实在想像中看到了读者的眼泪,自己禁不住也流泪,泪眼朦胧地在稿子 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 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 ,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 会永远消失。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 多人拣到。想到这一点,他感到很放心。

  有一年我到云南大理,坐在洱海的岸上,看白云在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心 中异常宁静。这景色和这感觉千古如斯,毫不独特,却很好。那时就想,刻意求独特,其实 也是一种文人的做作。

  活到今天,我觉得自己已经基本上(不是完全)看淡了功名富贵,如果再放下那一份"语不惊 人死不休"的虚荣心,我想我一定会活得更自在,那么也许就具备了写散文的初步条件。

  二

  当然,要写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养,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讲究味。一个人写散文,是因为他品尝到了某种人生滋味,想把它说出来。散文无论 叙事、抒情、议论,或记游、写景、咏物,目的都是说出这个味来。说不出一个味,就不配 叫散文。譬如说,游记写得无味,就只好算导游指南。再也没有比无味的散文和有学问的诗 更让我厌烦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这就难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 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 ,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平淡是真性灵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现, 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谈禅,与平淡沾不上边儿。

  说到这里,似乎说的都是内容问题,其实,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经蕴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无病呻吟,不要附庸风雅 ,不要敷衍文债,不要没话找话。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骗人骗己,乃是学好文字功夫的第一 步。

  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了,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持原味。但怎样才能保持原味,却 是说不清的,要说也只能从反面来说,就是千万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损坏了原味。作文也是 如此。林语堂说行文要"来得轻松自然,发自天籁,宛如天地间本有此一句话,只是被你说 出而已"。话说得极漂亮,可惜做起来只有会心者知道,硬学是学不来的。我们能做到的是 谨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着意雕琢,不要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故作高 深,等等,由此也许可以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了。爱护文字,保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天然健康,不让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养身功夫。

  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汤,冲淡了原味。文字贵在凝练,不但在一篇文 章中要尽量少说和不说废话,而且在一个句子里也要尽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无的字。文字的 平淡得力于自然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 度大,所以又是很浓的原味。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普希金的诗作时说:"这些小诗之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一气呵成的, 正是因为普希金把它们修改得太久了的缘故。"梁实秋也是一个极知道割爱的人,所以他的 散文具有一种简练之美。世上有一挥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没有未曾下过锤炼功夫的文豪。灵 感是石头中的美,不知要凿去多少废料,才能最终把它捕捉住。
  如此看来,散文的艺术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这倒不奇怪,因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 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损坏和冲淡。换一种比方,有了真性灵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 土,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谓文字功夫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施以防虫和剪枝的护理 罢了。

  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
  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 。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把自行车真是不足
  挂齿 。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 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 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 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 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 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 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 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 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 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 ,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 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 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 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 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 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 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 。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 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 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 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 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 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 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 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么, 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生命中的无奈
  周国平
  这是妞妞六周年的忌日,天色阴郁,我打电话问候雨儿。她说,她记得六年前 的今天是晴天。她还说,妞妞现在该在上小学了。她只能说这些,也许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多 么无奈。这些天,我曾经回到我们共同养育妞妞的屋子,那里已经面目全非,只在一个被遗 忘的顶柜里塞满了妞妞的玩具,仍是当年我存放的原样,我一件件取出和摩挲,仿佛能够感 觉到妞妞小手的余温。毋需太久,妞妞生活过的痕迹将在这所屋子里消失殆尽,而即使我们 能够把这所屋子布置成永久的博物馆,我们也仍然不能从中找到往事的意义。

  在把《妞妞》一书交付出版以后,我自以为完成了一个告别的姿态--与妞妞告别,与雨儿 告别,与我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别。我不去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 是一座坟,我垒筑它是为了离开它,从那里出发走向新的生活。然而,我未尝想到,在读者 眼里,它仍然是一本书。我无法阻挡它常常出现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无法阻挡涌向书摊书 店的大量盗印本,无法阻挡报刊上许多令人感动的评论。那么,也许我不应该把如此私密的 经历公之于众,使之成为又一个社会故事?或者相反,正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私人事件,还蕴 含着人类精神的某种相同境遇,我便应该和读者一起继续勇敢地面对它?

  可是我知道,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勇敢。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 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 的变化。人们常常期望一个经历了重大苦难的人生活得与众不同,人们认为他应该比别人有 更积极或者更超脱的人生境界。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 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譬如说,许多读者对于我和雨儿的终于离异感到 震惊和不解,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比一般离异事件远为崇高的解释。事实却是我和雨儿与别人 没有什么不同,苦难和觉悟都不能使我们免除人性的弱点。即使我们没有离异,我们仍会过 着与别人一样的普通的日子。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 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当然,淹没并不等于不存在了,它们仍 然存在于日常生活所触及不到的深处,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

  我的确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都有这样的暗流,无论你怎样逃避,它们都依然存在,无论 你怎样面对,它们都不会浮现到生活的表面上来。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 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的深渊里。认识到生命中的这种无奈,我看自己、看别人的 眼光便宽容多了,不会再被喧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评论《妞妞》的文章中,有一位作者 告诉我,陪着我的寂寞坐着的,另外还有很多寂寞;另一位作者告诉我,真正的痛点是无从 超越,没有意义能够引渡我们。我感谢这两位有慧心的作者。我想,《妞妞》一书之所以引 人心动,原因一定就在这人人都摆脱不了的无奈。

  提醒幸福 毕淑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据科学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结果比无意要好得多。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生命的意义 林清玄

  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
  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
  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联。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
  我对计程车司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
  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当我这样说着,车于正好穿过有美丽行道树的仁爱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么
  美呀!
  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

哲思的文章 裸鲤之恋。求全文

裸鲤之恋

作者:豆蔻

  一
  那时候的青海湖,寂寞宁静。湖边的山峰,一年四季雪色纯净。8月,湖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静静地开放,他跟着父亲,在油菜花的金黄、雪山的纯白和湖水的湛蓝间放牧。
  扎西常常躺在大片的油菜花中看天上的白云像成群的绵羊,悠闲地聚散。
  没有火车的轰鸣,没有人群的喧嚣,甚至没有宽阔的道路。田野草原荒漠,湖水雪山白云,小小的藏族少年,世界干净透明,像他小小的心。
  在他6岁那年的夏天,父亲捡了那个小生命。一个襁褓里的小女孩,圆圆的小脸,粉雕玉琢。是她清脆的啼哭,留住了父亲赶着羊群的脚步。
  扎西为这个小生命的出现欣喜不已,他说,阿爸,给她叫卓玛吧?
  父亲摇头,你看,她是个汉族姑娘呢,她生得和我们不一样。父亲黝黑的脸,绽放出温暖的笑容,没准是个从湖里游出来的小仙女。叫她裸鲤吧。
  裸鲤,青海湖盛产的一种鱼类的名称。他曾在湖水中见过这种身体透明,泛着纯净光泽的鱼,它们很美,几乎没有鳞片,是生活在青海湖畔的人们多年来心存敬畏的一种生灵,从不捕捞。他听父亲说,裸鲤生长很慢很慢,一年长一寸,要很多年才能够长大。
  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从此,她的名字叫裸鲤。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家中。
  好多年,家是一顶温暖的帐篷,从扎西6岁开始,帐篷里多了一个小娇娇的女孩,父亲用洁白的羊奶喂养她,她总是睡觉,饿了会哭,哭声清脆。吃饱了,又会笑。
  扎西会一直盯着她看,轻轻叫她,裸鲤,裸鲤。
  她很美。小小的扎西,心里喜欢异族女孩的美。洁白的皮肤,透明的眼神。
  二
  7岁的时候,扎西读了小学,在学校学汉语知识,不再有时间每天跟着父亲去放牧,心却依然是野的,人在学校里,心却蓬蓬勃勃地疯长在野外。
  裸鲤,会走路了,会说话了。依然是粉粉的小脸蛋,阿爸教她用汉语叫爸爸,叫哥哥。
  可是,裸鲤不叫他哥哥,叫他,扎西。扎西。
  扎西就快乐地笑。黝黑的小脸开出两朵小花。裸鲤也快乐地笑。
  他也不叫她妹妹,而是叫她裸鲤。小小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的甜蜜向往。
  直到有一天,裸鲤粉粉的小脸有了两小团他熟悉的高原红,头发也越来越长,邻家阿妈帮她结成了麻花辫子,给她做了藏袍。
  裸鲤,越来越像个藏族的小姑娘。他们,越来越像同族的孩子。
  裸鲤喜欢自己改变后的样子,小小的身体埋伏在藏袍里,无限欢喜。
  和所有藏族的小女孩不再有分别。
  扎西开始觉得她像妹妹,觉得她亲,却少了他一直向往的神秘。
  扎西,开始叫裸鲤妹妹。
  裸鲤,还是叫他扎西。
  三
  阿爸是在扎西19岁时去世的。生了那种治不好的病。19岁,扎西也刚刚读完了高中,并考上了西宁的民族大学,但并没有去读。扎西不热爱读书。他重新穿上父亲生前穿过的藏袍,但也并没有像父亲那样去放牧。青海湖边早已经修了宽宽的柏油路,温暖的季节,他常常看到很多人沿着那条宽阔的路来到高原,来到青海湖边——他卖了家里那群肥壮的绵羊,买了一条小船。
  湖上泛舟是扎西儿时的梦想。
  裸鲤还小,13岁,读完了小学。在温暖的夏季和初秋,扎西用小船载客人游览青海湖,赚取的费用,供裸鲤读书。他知道他是哥哥,他必须那么做。
  裸鲤有些似他,对念书并不热爱,每天放了学,就会飞快地跑来找他。扎西,她远远就唤,我们去鸟岛。
  小小的裸鲤,就飞快地上了他的船。他就开动小船,悠悠载着她去湖心的鸟岛。
  5月,鸟岛群鸟飞翔。小船泊在岸边,扎西会随意地找块草地躺下来,看远处山峰四季不化的皑皑白雪,看天上飘荡的羊群般的云朵。阳光明晃晃,晃得他慢慢把眼闭起来。
  而裸鲤,扎西越来越相信父亲说的话,她就是湖中跑出的小仙女,是一条可爱的裸鲤变成的。她会和春天的小鸟交谈,会在夏天潜入湖中和鱼儿游泳。扎西记得,裸鲤很小就喜欢水,第一次来到湖中,快乐得喊叫。
  他并未怎样教她,她好像天生就会游泳。入了湖水就不肯上来,总要玩够了才好。
  于是,扎西就总是说,裸鲤,阿爸说,你是裸鲤变的。
  我是裸鲤变的,我是小仙女。过了10岁的女孩,已经懂得跟扎西撒娇。裸鲤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什么都不瞒她。他们觉得有些事情不需要隐瞒。
  知道了,裸鲤依然很快乐,从来不曾介意,只是一直叫他扎西,扎西。喜欢仰着头看他,眼神里充满仰慕,像注视一个年少的英雄。
  四
  那个美丽的汉族女子是一个早上独自出现的。
  初春的那个早上,裸鲤还在睡着,18岁的少女,依然是贪睡的。扎西早早起了床走出家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帐篷,扎西和裸鲤,在湖边不远,和他们的很多族人一起,有了叫做房子的家。那房子,高高的,有院落,很宽敞。
  家门前便是宽阔的公路,公路上,车来车往。
  天蒙蒙亮,扎西去了湖边。初春的湖水,泛着雪山一样的纯净青色,寒冷寂静。就在那片寒冷寂静中,他看到了她,一个穿着长裙的女子,头发长长的,散开着,背对他,站在湖边。
  背对着,他依然清晰地感觉到了她年轻的忧伤。
  扎西的脚步惊扰了冰蓝,她回过头,看眼前这个高大英俊的藏族男子。没错,扎西已经在高原的风中成长起来,长成了高大英俊的青年。
  风吹动冰蓝长长的发,还有她长长的裙摆,湖水般荡漾,洁白的皮肤,清亮的眼睛,一个美丽的汉族女子,呼吸中,透出扎西感觉到的莫名忧伤,像一个迷路的小仙女。
  仙女?当裸鲤长成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扎西的心里,就渐渐丢失了仙女的模样。
  现在,仙女来了。在他的眼前,充满忧伤。
  他想说些什么,可是张了张口,却没有声音。他怕自己一出声,她就会消失。甚至,他站在那里,脚步都不敢移动。
  还是她先开了口,你是谁?
  该他问才是。所以,怔怔地,他也问,你是谁?
  她就不说话了,微微低下头,冰蓝。她说我叫冰蓝。
  我叫扎西。他幸福地笑了,冰蓝,多么好听的名字。像青海湖的湖水一样。可是,她从哪里来?在这样寒冷的早上,她怎样来的,她可有翅膀?
  扎西心里,被许多疑问纠缠,却开不了口。
  听到叫冰蓝的女子轻轻叹口气,唤他的名字,扎西,扎西。她说,扎西,你能不能想办法带我去湖中看看?
  她低低地央求。
  扎西的心,就轻轻飞扬起来。他忽然过去牵住她的手,走,我带你去我的船。
  五
  扎西的船,小小的,干净整洁,他牵她上来,给她套好救生衣,熟练地发动机器。他说,你可要扶好了。
  女子不可置信地看着他?你的船?
  我的船,很快,像飞一样。扎西说着,船身已经在湖面轻盈地向前飞去。
  冰蓝忽然发出不知是快乐还是惊诧的呼声,像一种不知名的鸟在鸣叫。
  载着冰蓝,扎西第一次感觉到飞翔的轻盈欢快。
  小船在湖面穿梭,风吹动她的发,飘起她长长的裙,没有寒冷,没有陌生,没有目的和方向。宽阔的深邃的冰蓝色的湖,在那个有着薄薄冷雾的早晨,只属于他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冰蓝站起来,用手臂环住了扎西的身体。她站在他背后,那样紧紧环抱着他,环抱他年轻健硕的身体散发出的温暖气息。
  冰蓝的发,在风中凌乱飞舞,有几丝,缠缠绕绕,飘到扎西的脸上,乱了他的视线,乱了他的心绪。扎西想起这样的句子:今日何日兮?得与仙子同舟。
  此时,阳光从雪山的背后跃起,金灿灿地将他们笼罩。那个瞬间,扎西被爱情袭击。
  许久以后,小船静静靠了岸。湖面平静下来。
  缓缓地,扎西将依然纠葛在身前柔软冰冷的手指握在了掌心。却没有看到不远的湖畔,18岁的裸鲤正光着脚站在那里。
  站了许久,直到柔软的心,和双脚一起渐渐冰冷,失去知觉。
  六
  冰蓝在阳光和煦的午后离开了青海湖,坐着一辆红色的大巴。
  扎西,你知道吗?你救了我。离开前,冰蓝轻轻抱住扎西,在他耳边说,也许,我会再回来。如果你愿意等我。3年,5年……回来,就再也不走了。
  说完,冰蓝在扎西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转身上了车。
  扎西站在那里,像一棵经历了漫长冬天后被初春融化的雪水浇灌透彻的树,一点点舒展开枝叶,迅速蓬勃。
  大巴开动。载着冰蓝,朝着她来时的方向。扎西旁若无人地大声呼喊:我会等你一辈子,冰蓝。
  长久而响亮的余音,像夏天隐藏在山上野草间的荆棘,乱蓬蓬地扎在裸鲤的心里。
  裸鲤看到,转回身的扎西,眼睛中有两簇燃烧的火焰,烧得那样旺盛热烈。看不见她的心,正一点点沉入湖底,结成冰霜。
  七
  3天后,裸鲤失踪了。在度过了18岁生日后的夜晚。和她一起失踪的,还有一件她绣了许多年的艳美藏袍。
  阿爸在的时候说,裸鲤,等你长大了要嫁给扎西,可是,你要给自己缝嫁衣。
  那年,裸鲤10岁,听了阿爸的话,一言不发,跑出去,央求邻家的阿妈教她做藏袍。
  那件美丽的藏袍,裸鲤执意要在上面绣出青海湖。从一朵小小的油菜花绣起,绣了雪山,绣了鸟岛,绣了湖水的蓝……绣了整整8年。
  18岁,已是一个藏族女孩可以在7月的青海湖畔扎帐篷等待情郎的年纪。
  可是7月还远。
  起初,扎西当裸鲤去了鸟岛。她说过要在鸟儿们都飞回前去清理一下它们的家。
  可是问遍所有船家,没有人见过裸鲤。阿爸生前的好友开玩笑,扎西,丢了媳妇着急啦!裸鲤会不会自己游泳去了呀?
  每个人都知道裸鲤是青海湖里的裸鲤变的,喜欢水。
  只是玩笑,那么寒冷的天气,那么遥远的距离,裸鲤当然不会。
  可是,从那天起,裸鲤再也没有回来。
  看着裸鲤长大的阿妈说,也许姑娘大了,想回自己的家。
  扎西才想起来,裸鲤,她是一个汉族女孩。她不会在湖边扎了帐篷等情郎,也不会穿了藏袍做嫁妆。虽然,她已经长成了藏族女孩的模样。那么,也许她是真的回去了吧,去寻找自己的家。回到城市,像那些汉族的美丽女孩一样。
  扎西真的这样想了。
  那以后,除了开船,扎西每天都要在湖边站许久,从清晨到黄昏。好像等着裸鲤忽然从湖中钻出来,也好像,在等别的什么。
  只是忽然有一天,扎西在船舷的不起眼处,看到了用浅灰色彩笔写的一行小字:我来,我回去。
  小而浑圆,有些像裸鲤的字体,和船体一样的颜色,若不是那天扎西仔细清理船舱,根本不会发现。
  然后,扎西又在发动机小小机身上,看到另外的话:刺的名字,叫爱情。和机身相似的橘红色,要很仔细才会看清楚。
  后来,又在船上发现了别的字。在不同的位置,用了不同的颜色。只是那些一小句一小句的话,扎西看不明白也串不起来。不知道裸鲤想要说什么,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写下。好像是顽皮的孩子在做文字游戏。
  可是,春天都过了,裸鲤还没有回来。扎西于是相信,她是真的不回来了。可是他的心,依然充满了等待。只是那等待,和裸鲤无关。
  从那个初春的清晨开始,扎西已经变作一棵等待的树。等待爱情。
  八
  一年又一年。没有了裸鲤的日子,扎西过得孤单却简单。没有人催他换脏了的衣衫,没有人喊他回来吃饭,没有人在夜晚给他添炉中的煤。除了等待,没有人牵挂他,他也不再牵挂谁。
  卖了两间房子,换了一条新的船,却很少载客。扎西的生活,只需要少少的钱。
  一条被叫做“天路”的铁路在某一年轰轰烈烈地开通了,青海湖边也从此变得喧嚣热闹起来。很多的人拥来又离开,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汉族女子。
  扎西会在最喧闹的时节躲起来,去那些还没有公路经过的山上,躺在草丛,看天空,看云彩。他知道这样的喧闹中,他要等的人,不会来。
  就这样过了6年。
  第六年初春的早上,30岁的扎西走出家门,青海湖只在寒冷的季节拥有他喜欢的寂静安宁。湖水泛着在梦中一次次靠近的冰蓝。
  那天早上扎西疑心自己在梦中回到了6年前,只是那个美丽的背影已经感觉不到忧伤,只有平静和欢喜。
  冰蓝转过头来,在光阴中沾染了淡淡风霜的面容,露出回家的温暖微笑。好像昨天她才刚刚离开,好像她知道,他一定会站在这里以不变的姿势等她回来。
  她说,走,扎西,我们去飞翔。
  扎西伸出手,牵着冰蓝的手,张开,像长出了轻盈的翅膀。
  九
  湖中央,藏族青年扎西和等了6年的汉族女子冰蓝定了终身。冰蓝说,我要做你的妻子,为你生儿育女,在这个纯净的世界里。没有繁杂,没有欲望,没有欺骗,没有忧伤,只有我们。
  可是冰蓝却忽视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纯净。
  湖边的小店,已散出俗世的浓浓烟火气息。扎西的同胞,穿汉族的棉衣,讲流利的汉语。
  米饭,青菜,还有一份清蒸鱼。
  对着冰蓝,店主神秘却又炫耀的口气,这个季节的湟鱼不好捕呢,味道却最是可口。不要说出去哦,上面现在禁止捕捞了。
  他们,已经像汉族人那样叫裸鲤为湟鱼,在旅游季节,是青海湖招待游客的一道招牌菜品,更因为被列为海洋野生保护动物禁止捕捞后,身价暗暗倍增。
  扎西的心,微微一颤,却只能沉默。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他应付不来。
  饭菜的清香味道将冰蓝带回人间烟火。
  挑一口细腻的鱼肉,夹起,嗅一下,却忽然递向扎西唇边。
  猝不及防,扎西一躲。冰蓝递空了,却不放弃,用恋爱中女子的任性固执地塞到扎西口中。
  分辨不出味道,扎西被噎住。确切说,是一根细细的刺,以同样的任性固执扎入扎西的咽喉。
  咳了又咳,那枚细小却柔软的刺,却已没入身体那小小一处寻找不见。
  无端地,在略带滞涩的呼吸中,扎西想起当初他在船上看到的那些曾经一直没有串联起来也无法读懂的话。可是忽然之间,他却不可思议地将那些话完整地串联了起来:
  青海湖
  这颗地球上最美的眼泪
  我曾是这颗眼泪中的一条裸鲤
  我来
  我回去
  一年一寸地长
  潜伏在海底
  等着许多年后的某一天
  你将我捕捞而起
  入你的口
  入你的身
  从此成为扎在你的心上一枚刺
  你感觉不到痛
  却永远拔不去
  刺的名字
  叫爱情。
  十
  扎西的眼泪,湖水一样缓缓流淌。

【哲思&散文征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1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儒学大教育家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盛世唐朝诗仙李白说:奔流到海不复还。

散文家朱自清在《匆匆》里无奈的徘徊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里机智又保留的说着时间和宇宙的起源。

是啊,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归宿,时间的起源,时间的相对性,这些问题,是每个匆匆赶路忘了灵魂的皮囊,需要思考的。

有的朋友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我现在衣食难安,先解决温饱,再提思考。没错儿,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但是,只要活着,就算在求温饱之中,也会遇到问题,只要活着就会遇到心事和困难,更应该思考,想一下何去何从。做对的事情比正确的做事情重要的多。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是变化的。不仅仅是生命,万事万物都有消逝,此消彼长。

进一步而言,一切是变化的,变化是迅速的。成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遥望十年前的奥运冠军,除了李宁和郎平,现在能记得名字的又有几位?

回顾5年前的上市公司,现在又有多少上了又退?

俯视眼前的小小屏幕,那么多首页作者,热门作者,一旦不再更新,就关注寂寂,点赞寥寥了。

那么多热点,时事,十天半月之后,就归于脑后,烟消云散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作者们的营盘。

你自己的营盘又在哪儿?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你的不逝的本体是什么?

2

一切都是虚无。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态度。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我相信:吸引力法则。想好事,好事来。大脑有一个密封盒子,只装好的积极的阳光的。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接受父辈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感恩拥有,不抱怨,往前看。

我的思想,人生观,在入驻后的前几篇文章里,一一梳理过。

接受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始终在路上。

现在的我,还很弱小,其实有一些签约作者依然弱小,比如有的作者出了几本书还是蜗居在幽暗的隔断间。

对我而言,写作于我,是一首生命的歌。我以前也写过,仿佛一下子就开窍了,就写作而言,看得见的成就是捎带着达成的。喜欢一件事,不给钱也去做。喜欢一件事,废寝忘食也愿意去做。喜欢一件事,坚持也愿意去做。做到自己的极致:努力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尽力的人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

我的人生观:热爱生命,既积极主动,又随遇而安。不做无益身心之事,不说无益身心之话。

宁可睡觉散步,不闲聊不八卦不是非。宁可看娱乐节目放松,不闲逛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如蝼蚁,如尘埃,稍纵即逝。但是依然要进步,活出烟花的精彩。

好比大海里的的一条小鱼,纵使它是千千万万条小鱼中的一条,它还是奋力的活着,游着,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我们,每个灵长类个体,不更应该,积极绽放,活出个性的自我,繁衍优秀的后代,不辜负自己独一无二的宇宙铺路石的使命吗?

每个人,还是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的。每个人都是宇宙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星球。每个人值得乐观、自信的活出精彩一生。

3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在大数据面前,9999/10000的人都是没用的,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被收割的对象。

各种学派、新词层出不穷,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精进”“时间管理”“财富自由”“个人成长”等概念与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天助自助者”“得道多助”“活到老学到老”等等是一脉相传的。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这是孔子的治学格言。向古人学智慧。

“逝者如斯夫”,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就是一句古语。时不我待,迫在眉睫,只争朝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事情做到最好。坚持付出,就是对抓紧时间、珍惜生命的最好的诠释。

生命终会逝去,名利也过眼云烟,不变的是精神,是轨迹,是传承。

总体来说,这个世界还算公平,真正付出的人最终会领先。即便结果来得比较慢,但一定不会辜负每个人的努力。

跪求哲思的一篇文章:谁把流年暗偷渡,,谢谢了!!!!!!

字条上的流年

积雪草

许多旧时光,蜷缩在人生的某一个角落里,静待不语,像一只蝴蝶安静的蛰伏。然后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跋涉的时候,不其然,与那些旧时光不期而遇,然后那些旧时光,像被花丛中惊飞的蝴蝶一般,翩翩起舞。

沧桑的岁月里,总会有一些小惊喜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收拾旧物,发现一只不起眼的硬纸盒,上面积满了灰尘,几欲扔掉,终究有些舍不得,于是拿到外面,捏着鼻子,抖落灰尘,然后打开纸盒,一段青春岁月扑面而来,措手不及,与我狭路相逢在这悠长的午后时光里。

纸盒里盛着一些被折成各种形状的小纸条,有浅粉的被折成玫瑰花形状的小纸条,有深蓝的被折成小星星形状的小纸条,有淡绿的被折成船形的小纸条,各种各样,形状各异,总有十几条之多。

这些小纸条,大多是男生送的,少数是女生写的。

旧年的时光里,没有即时通讯工具,更没有手机可以发送短信,所以同学之间往来,多半都是私底下传送小纸条,一张不起眼的小纸条,往往承载着男生和女生藏在心底无法对人言说的小秘密。

常记得那年夏天,一群男生和女生去海边游玩儿,我们赤着脚在沙滩上嬉戏,拣贝壳,翻石板捉小螃蟹,在沙子里挖蚬子……

那天,天空蓝得没有一丝云彩,风软软的,绵绵的,带着炙热的温度。碧蓝的大海像镜子一般,一望无际。碣色的礁石旁边泊着古老而笨重的大木船,有渔人在船上喝水煮东西吃。远处的海岸线上,树,孤零零的,一棵,又一棵,互相不挨着。有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在树下摇曳……

那只是青葱岁月里,无数精彩时光中最平常的一个午后,可是那个午后,我收到了平生里第一个小纸条,一个男生写给我的小纸条。他赤着脚,在沙滩上趟过,路过我的身边的时候,把一个浅粉的折成玫瑰型图案的小纸条,出其不意地塞进我的手里。

我的心慌乱成一团,手心出汗,洇湿了那张漂亮的小纸条,几度猜测纸条上面的内容,是他喜欢我了吗?约我看电影?跟我借笔记?我不得而知。心中急得火上房,却不敢轻举妄动,耽搁了良久,踟蹰良久,趁着同学们都不备,终于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悄悄地打开那张小纸,上面有一行娟秀的小字儿:你的眼睛可真大。

我承认,我无法参透这一行小字的意思,这个男生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是想说我的眼睛很大很漂亮吗?是想说我的眼睛很大很难看?我不得而知,琢磨了很多天,仍然不解其意。那颗频率很高的心终于平缓下来,进入正常的轨道。

那张被折成船形的淡绿色小纸条,是初中时的一个老师送给我的,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个老师的模样,戴眼镜,头发略长,面色有些苍白,酷爱写诗,很有些文青的范儿,教我们语文。

有一个学期,其中考试,我因为看琼瑶小说看多了,心猿意马,不着边际,考试烂得一塌糊涂,怕同学们嘲笑,又怕回家受到父母的责罚,所以世界末日一般,唉声叹气,流泪不语。

那天午后,打过上课铃,同学们都陆续回教室了,我在教室外面的蔷薇花下,遇到那个文青男老师,他把一张船形的小纸条塞进我的手里。

那时节,蔷薇花开的正好,枝枝杈杈上,累累都是花骨朵,风一吹,香味扑鼻。我握着纸条回到座位上,慢慢打开来,上面写了一行很有些风骨的草书: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琢磨了两天,我知终于懂得了文青男老师的苦心,他是想告诉我,别的花都开完了,我也会有开花的机会。

还有那张被折成深蓝色的小星星形状的小纸条,是一个女生送给我的,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个女孩的模样,高挑,纤瘦,羞涩不语。那时候,她喜欢上一个男生,被暗恋折磨得幸福又憔悴,小纸条上,满满都是她浓郁的化解不开的心事……

许多的旧时光,一旦被惊起,便挡不住,拦不住,纷纷坠落眼前,那些旧时光里曾经相遇过的人,一个个走到我的眼前,那么熟悉,那般亲切,隔着时光,依稀尽在眼前。

纸条上的流年,是一段美丽的情愫,在通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纸条,以它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在同学之间流转,传递着小秘密和小心事,那些小纸条,被时光覆盖了一层玫丽的颜色,在记忆深处芬芳。

是不是?

上一篇:食品科技杂志英文

下一篇:汕头大学学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