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安邮电大学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2023-12-06 02:34

西安邮电大学核心期刊

省级期刊

刊名: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主办: 西安邮电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3264
CN: 61-1300/TN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9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西安邮电学院研究生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导师名单及简介

巩稼民教授,1962年12月生,河南西平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光学技术研究,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和电信学院深造,先后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光电检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西安邮电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申硕办副主任。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我院研究生部主任,负责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日常事务。
巩稼民教授主要从事光学技术、光电子学技术、光通信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通信学会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光纤传输原理、光纤通信、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
巩稼民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追踪科技前沿,近年来在‘Chinese ’、‘物理学报’、‘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被SCI、 EI收录6篇,参编的《光纤通信》教材已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主持一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巩稼民教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团结同志,为人正派,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曾获“院优秀教师”称号。
刘继红,男,副教授,工学博士,生于1977年1月。1999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4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学习、研究方向为光通信网络中的资源优化分配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激光消偏技术。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的项目有“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线偏振态测量方法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等。目前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偏振干涉滤波器设计方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等效晶体的在线式高速偏振控制器实现方法研究”。近五年,先后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SCI、EI收录9篇。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Raman光放大器的偏振相关效应、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测量与控制、WDM系统中的波长测量与稳定等方面。对超高速光网络技术、光子晶体以及光电测试技术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
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光学原理》、《信息论基础》、《光纤通信》、《光传输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等。
刘毓,女,博士。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2月在西安矿业学院工作,1997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陕西省通信学会会员、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员。
先后开设《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锁相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近十门课程。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国家863-409精密制导、邮电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个人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超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与开发-基于主偏振态跟踪的PMD补偿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开发。现主持信息产业部“高速光纤传输中偏振模色散特性信道模型的研究”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中受激喇曼散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发布单位:西邮研究生部 发布时间:2011-03-20 已阅读:815次
宋海洋,男,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西临汾,硕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2006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6月受聘于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正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近几年,先后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6篇,影响因子2.0以上的7篇;国际期刊特邀论文1篇)。截止目前,发表的论文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他引30余次,引用期刊包括SCI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Nanotechnology》、《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s A》等。先后多次担任《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等SCI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研究兴趣
(1)纳米材料各种性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2)并行计算技术研究
(3)量子信息技术研究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10902083),2010.1-2012.12,课题经费:40万元,项目负责人。
(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模拟研究(08JK436),2008.9-2010.8,课题经费:2万元,项目负责人。
(3)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重点项目:碳纳米管及其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ZL2009-4),2009.1-2010.12,课题经费:1.8万元,项目负责人。
主要代表性论文
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Influence of nickel coating on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nanotube-aluminum composite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0, 49, 899-903.
2.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rtube spacing on sliding behavior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doi:sci.2010.10.035.
3.Song HaiYang, Li LiFeng, Feng Feng, Torsional behavior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 abnormal interlayer distanc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055414-5.
4.Song HaiYang, Zha XinWei, The effects of boron dopings and boron graft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09, 42: 255402-6.
5.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co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ir embedded gold matrix composites, Physics Letters A, 2010, 374: 1068-1072.
6.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radius and defect on oscillatory behaviors of C60-nanotube oscillators,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11): 1058-1061.
7.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upon torsional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s Letters A, 2009, 373 (6): 628-685.
8.Zha XinWei, Song HaiYang, Non-Bell-pair quantum channel for teleporting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Physics Letters A, 2007, 369 (5-6): 377-379.
9.Song HaiYang, Zha XinWei, Simul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walled and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 2008, 5: 1-4.
10.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embedded gold composites, Physica B, 2008, 403: 559.
11.Song HaiYang, Zha XinWei,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effects of sp3 interwall bridging and initial vacancy-related defects up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ica B, 2008, 403: 3798-3802.
12.Zha XinWei, Song HaiYang, Ming-Liang Hu, Comment on “Stochastic 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invariant and the residual entanglement for n qubits” Physical Review A, 2008, 77: 056301.
主要获奖情况
(1)2008年07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奖。
(2)2009年12月获得西安邮电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名。
(3)2010年06月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田秀劳教授,陕西武功人,生于1956年9月,硕士。 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结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助教进修班,获结业证书,2005年3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1982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开设《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原子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 《大学物理学习与指导》1书,参编《通信系统原理教程》和《通信系统概论》2书。2006年荣获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物理》优秀课程,2009年获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纳米材料性能极其控制机理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厅科研项目《量子信息态传输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研究》和参与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与局域幺正变换》;主持完成校级教学改项目《计算机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先后在国内外期刊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Int J Theor Phys、 Optics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光子学报、硅酸盐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大学物理、四川大学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发表论文 30多篇,其中被EI、SCI 收录的有10篇。
吴成茂,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四川仪陇人,生于1968年10月,大学本科学历。 199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航天部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洲际导弹等相关液体火箭发动机部件液流测试技术研究。1996年1月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工作,现在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等相关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承担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管理决策、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等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现为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类有效性问题研究》,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图像置乱加密效果评价研究》,陕西省邮政局软科学项目《快递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及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基于包含度理论的图像分割新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西安邮电学院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邮电高等学校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模糊系统与数学》等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杂志和国内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8篇,ISTP收录1篇。合作完成有关管理科学与智能决策方面的专著1部并由陕西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另外,在国家邮政局软科学项目《邮政行业劳动力组织结构调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获得原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现今,主要从事模式分析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图像信息安全保护,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被评为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被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授予模范盟员称号。
惠小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4年12月生。西北大学93级第一届物理基地班学生,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在西北大学就读,2003年7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访问一年。曾多次访问中科院物理所、理论研究所以及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1999年7月来西安邮电学院任教至今,喜爱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热心于服务学生学习、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现指导研究生8名,协助别人指导博士生1名。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态调控,包括量子态在固体系统中的储存、操作以及传输。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SCI收录的有32篇,被引用100余次。先后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是《量子纠缠及其实现》(10347138)和《自旋链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10547008),陕西省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项《低维量子系统中量子态的传输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项,西安邮电学院中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2008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
主讲过10门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学概论》、《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英语》,研究生《量子信息论基础》和《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完成课程建设项目2项:本科《数学物理方法》和研究生《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曾两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一次荣获西安邮电学院“青年突击手”称号。
徐建刚,教授,1963年8月生,陕西蓝田人,西安邮电学院理学院院长,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安科技教育协会理事。 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获空军工程大学力学硕士学位。现在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 1997年任西安邮电学院基础课部副主任。2004年兼任数理系党总支副书记。2007年任数理系总支书记。2009年任理学院院长。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参加陕西高校第十七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多年来,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电磁学》、《大学物理实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8年由陕西地图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练习》,2001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普通物理简明教程》1994年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际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核心以上9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应用力学、材料物理和量子信息等。共主持和参与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厅局级以上项目5项。主持的项目有:2009年陕西省教改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2010年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具有高效光电磁特性的TiO2功能薄膜研究》,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08年西安邮电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参与的项目有:原信息产业部的《用系统概念组织、统一工科物理教材》项目,陕西省的《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陕西省教育厅《低温烧结Mg4Nb2O9微/纳米基陶瓷的介电性能调控》等。
查新未教授,男,汉族,生于1957年12月,陕西省兰田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曾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修学习,1984年至1986年曾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生班学习,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至今,在西安邮电学院从事教学与量子通信的科研工作。
多年来,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量子力学》、《光纤通信原理》、《光学》、《激光原理》、《量子光学》等多门课程。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老师合作,在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物理、大学物理经典名题名师解析》、《物理学》、《现代广播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等教材及教学指导书籍。
先后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凝聚态中的量子纠缠及局域幺正变换》、《量子隐形传态与最佳实现方案》。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局域不变量算符与局域不变量》项目的研究,参加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涉法大气风场被动探测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近几年来,主要研究集中在量子信息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期刊《Physics. Review. A》, 《Physics. Letter. A》上.另外在《Commun. Theor. Phys.》《Modern Physics Letters》、《Optics Communications》、《物理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量子电子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其中SCI, EI检索20多篇。并于1991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005年获陕西省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
查新未教授为人谦虚,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1991年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另外,作为应用物理专业负责人,他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科规划等方面作了很多贡献,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的下属系部

微电子学系承担“微电子学”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两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下设微电子学实验室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其中微电子学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电子学系现有教师24人,其中实验室教师4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本教学团队为省级“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系列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微电子学系负责两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专业间课程体系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微电子学”专业侧重模拟集成电路、工艺、版图后端设计、验证人才的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侧重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前端设计、验证人才的培养。本专业的在校学生先后在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和省级竞赛中获得10余项奖励。微电子学系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大力加强科研与学科建设。近年来先后承担“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其它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布图保护两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光电子技术系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主要围绕光电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显示。现有专职、兼职教师共3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和工程师16人、助教7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4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以光纤通信和光电子为主要专业方向,主要开设《光学》、《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信传输原理》、《光纤通信》、《光传输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以光电信息传感与测量、光电信息及图像处理两大专业方向展开特色教学,主要开设《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以光电显示、特别是液晶显示为专业方向,主要开设《光学》、《光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信息显示技术原理》、《发光材料与器件基础》、《显示器件驱动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光电子技术系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三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680平方米,总资产达到900多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西安邮电大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出版教材2部。 电子信息工程系隶属于电子工程学院,承担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担负着«电磁场与电磁波»全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平台课程«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天线与电波»、«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等的教学任务。该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图像处理与GPU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共3个实验室,其中图像处理与GPU实验室为中省共建实验室,形成了微波与天线技术、图像与语音信息处理的硬件系统开发等相关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助教3人,具有博、硕士学历者1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系部现有教师中多人曾荣获 “西安邮电学院优秀教师”称号。电子信息工程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先后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西安邮电大学院立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同时完成多项西安邮电大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其中«射频电路理论与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已被列为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核心期刊几十篇,被EI收录多篇。电子信息工程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相关课程讲授,专业课程设计、开放式实验和毕业设计,充分利用实验室中的现有设备,使学生在掌握射频/微波仿真设计或图像、语音信号处理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实验产品,为学生全面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是电子工程学院下设的一个教学系部。该教学部承担着全校的《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等专业基础课程,并承担着《EDA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分析课程设计》、《数字逻辑系统课程设计》实践课教学任务。其中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多次获得学校优秀课程。基础教学部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了分模块、分方向、内容相互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基础教学部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4人。近5年,主持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学院自立项目7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EI检索10篇,中文核心期刊30篇。出版专著7本。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西安邮电学院教学成果奖3项。5人次获得过西安邮电学院“十佳教师”称号。5名老师在校级讲课比赛中获奖。4名教师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工程师(EDP)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评员。在全国及陕西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中指导学生所获奖项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创建于1986 年,承担着全院电工电子类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院的重要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装实习、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等课程。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新体系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位于新校区三号实验楼,共有各类实验室22个,总面积约3000平米。目前共有各类电工电子实验仪器520套,电装实习设备200套,计算机320台。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共有专职实验室教师28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19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电子工程学院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水平师资积极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建立实验教学人员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上一篇:中国井矿盐是核心期刊吗

下一篇:演讲与口才杂志封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