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现在毕业论文都需要查重,不能直接使用网上的文章,下面列举不同目的下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的获取方式。你如果是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你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安徽中医药大学杂志

学术期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委员会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为国内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中医药研究、现代医学、教学研究、人文社科、党建理论、康复与护理、综述等栏目。期刊与国内近100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交流。

安徽中医药大学1999年的校长是王键。

1、王键,男,1956年11月生,安徽歙县人,医学硕士,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2、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科研、教学、管理与临床工作,致力于中医治法作用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及新安医学研究。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2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资金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与技术带头人资金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项。

4、获安徽省科技成果2项,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2项、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5、发表学术论文38篇,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中医基础理论精编》和《中医基础理论》副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与《新安医学丛刊》编委。

拓展资料:

1、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并获银奖。

2、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3、系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教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高等学校教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医文献学杂志》与《中医药学刊》编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键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的初审回复时间。

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复审好过。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至3个月左右。《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198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创刊;2013年11月,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据2018年4月《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96人(其中荣誉编委18人,特聘编委17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6711篇、总被下载683422次、总被引35073次。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量为3267篇,被引量为17210次,下载量为88067次。

学术期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1987年创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委员会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为国内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办学术期刊。学术期刊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中医药研究、现代医学、教学研究、人文社科、党建理论、康复与护理、综述等栏目。期刊与国内近100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交流。

7天。杂志规定官方审稿周期在30天左右,发稿周期120天,整体录用率14%,根据有过投稿经验的作者反馈,投稿后7天就会有初审回复,效率很高。以上就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进入复审环节的初审回复时间。

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安徽中医药大学位在授予就是在获得学校毕业证后会颁发国家学历承认的学士学位证书。

学士学位颁发: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安徽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负责处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各学院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三条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心为人民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品行端正,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

2.  修完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考试的成绩合格,且大学外语水平四级考试成绩符合学校标准,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第四条 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 未获得本科毕业资格者。

2. 考试(考查)作弊者。

3. 在校学习期间受记过(含)以上处分者。

4.  在校学习期间内,除外语外,累计有3门以上(含)专业核心课程考试不合格而经补考合格者。各专业应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当届学生执行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准。

5.  毕业时在学校组织的全国大学外语水平四级考试未达到学校要求者。

第五条 已达毕业条件的应届毕业生,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处理单位复议,学位办公室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仍可授予学士学位:

1.  在校学习期间受记过(含)以上处分,毕业前悔改表现突出(获二等以上奖学金或省级以上表彰)者。

2.  考试(考查)作弊者如仅为一次作弊,毕业前确有悔改表现且表现优异(获一等以上奖学金或省级三好学生及以上表彰)者。

3.  在校学习期间内,除外语外,累计有3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不合格而经补考合格,若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GPA达到及其以上者。

第六条 毕业时结业者符合下列相应条件,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学位办公室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1.  在校学习期间有2门(含)以下专业核心课程考试不及格,且结业后一年内申请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者。

2.  因毕业论文(设计)未获通过而结业,结业后一年内重新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经所在院部组织答辩获通过者。

第七条 已达毕业条件的往届毕业生,若有下列情况者,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学位办公室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学士学位:

1.  毕业时在学校组织的全国大学外语水平四级考试未达到学校要求,毕业后一年内回校参加全国大学外语水平四级考试且成绩达到毕业当年学位授予外语水平相应标准者。

2.  除外语外,累计有3门(含)以上专业核心课程考试不合格而经补考合格且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未达到而未授予学士学位,在毕业后三年内申请三门以内专业核心课程再考,再考课程成绩合格,其专业核心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及其以上者。再考课程的考试单独进行,每学年集中安排一次。

第八条 攻读辅修专业学位的学生,符合下列条件,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学位办公室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

1.  攻读辅修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只有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者,所修读的辅修专业学位达到学位授予要求,才能取得辅修专业学位,发给辅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

2.  攻读辅修专业学位的学生,必须修完辅修专业(开设辅修专业由学校研究确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在主修专业已修过的并且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主修专业课程学时不少于辅修专业课程80%学时),由课程所在单位审核,经教务部门批准,可免修并承认学分。

第九条 学位审批程序

1.  申请学士学位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学院的学位分委员会进行审核,提出本学院建议授予学士学位的初步名单并报学位办公室。

2.  学位办公室对建议授予学士学位的初步名单进行复核,整理复核意见,并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汇报。

3.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审议讨论。会议到会委员须达到全体委员总人数三分之二(含)以上方为有效。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采用投票表决方式通过授予学士学位名单。赞成票须达到全体委员总人数二分之一(含)以上方获通过。

第十条 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公正合理,保证质量。如发现在学位申请或审核过程中有舞弊行为,一经查实,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予以撤销所授予的学士学位。

第十一条 学位证书遗失不能补发。学位证书如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境外)学生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我也在写论文,不过我不是你们院的,药学的我还真写不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王键

王 键,1956年11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歙县人。现任安徽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彭代银,1963年10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潜山人,现任安徽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泽庚,1962年6月出生,男,汉族,安徽桐城人。现任安徽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张永群,1963年1月出生,男,汉族,安徽六安人。现任安徽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78-1980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1980-1983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研究生1983-1988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教师1988-1997 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 副处长、处长,副教授、教授、硕导1997-至今 安徽中医药大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安徽省中药资源与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键,党委书记王大鹏,副院长彭代银

  • 索引序列
  • 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杂志
  • 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
  • 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王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