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有创意的选题具体如下:
古代文学:1、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2、汉魏六朝诗歌中对女性美描写的变化发展。3、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4、陶渊明田园诗中情景理结合的艺术特征。5、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6、唐玄宗与杨贵妃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嬗变。7、陆游歌行体风格论略——兼论其“小李白”的得名缘由。8、大团圆结局与元代社会的伦理观。9、试论明代拟话本小说中反映的市民情绪。10、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比较研究。11、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2、试论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13《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14、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15、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16、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17、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18、《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19、从庾信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20、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
当代,现代文学:1、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2、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3、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4、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5、论王蒙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贡献。6、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7、论三秦文化对陕西作家群的影响。8、鲁迅《狂人日记》的外来影响及创新。9、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10、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研究。11、近现代报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12、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13、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贡献。14、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15、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16、比较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差异。17、论李季和延安时期的叙事体民歌创作。18、的梁生宝或梁三老汉形象。19、试论新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描写。20、网络文学现代发展初探。
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最讨厌的就是一成不变,循规蹈矩,被各种各样的牢笼所束缚了。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谈创新 有一个词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总是被屏蔽——抄袭。所以我一般用借鉴加上引号来代替这个词。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词,创新。 何为创新?创造新的东西,便是创新。历经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便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民族,还有世界。创新的力量,便是支持着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那是支持一个国家站着发展的动力,那可是推动了一个时代被尊崇的荣耀。 其实我想说一句真实的话。与国界无关,与尊严也无关。 很多人说不支持国产就是卖国。其实不然,这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产怎么支持。动漫抄袭,产品抄袭,很多人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国漫、国产救星,那么你们怎么拯救?不思索怎么创新,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好吧,谩骂也是创新。那么,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不去行动这叫创新?其实贬低国内产品的人也有错,你们争吵的这些功夫,已经够国外有多少东西被创造出来上市了。 我其实很期待“中国制造”可以变成“中国创造”,我也曾欢欣的想过,如果真的创造出来会如何,我也这样的希望过,中国不要因为那些丢人现眼的家伙而背负上抄袭的骂名。 我希望创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大军。 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如果你想有创新的能力。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不要紧,那么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要去抄袭?为什么不用创新去证明自己。 有些人让自己的名字成为抄袭的代名词,被人嘲讽还好意思去告别人保护自己的版权。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袭者,说被抄袭是那些原创者的荣幸。这算什么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怎么可以活下去,一个没有创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的时代又如何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只是人们不愿去触碰它可以带来的辉煌,他们选择与它背道而驰,获得短暂的荣耀,却背负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永世不得翻身。 创新真的就这么难么?创新所带来的,为何不去接受。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它的力量真正显现的时候,连天地和时光都要为它停下脚步,为它高唱赞歌。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的力量可以从头到尾的改变一段本无法触及的命运。 它让我相信未来,它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它让世界为之震撼,它让时代为之崛起。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创新 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一切具有跨时代气息的词语,接踵而来。“创新”无非是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一切伟大的创举皆始于“创新” …… 创新的精髓就在于“新”字,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必定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新意,抛开旧的事物,创造新的事物,这就是对“创新”的解释。但内在的,更深层次的,“创新”一词在生活中的表达意义就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一架正常运作的照相机,也许在当我们使用它是只是单纯地拘泥于一种模式的拍摄,单纯的拘泥于一种角度的记录,那么拍摄出的景色永远只是那样平凡,毫无视觉冲击;但当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拍摄,换一种姿势去拍摄,那么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视角下产生的照片必定无与伦比,精彩无限…… 也许,在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中,人们都忽视了“新”的存在,都忘记了要去“创新”,或认为生活很平凡无“新”可创。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新”就在我们身边,“新”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多角度思考的脑,有一颗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心…… 不知道你留心过苹果中藏着的秘密没有。也许你曾经不知吃过多少个苹果,通常的做法是从苹果的茎部切到底部的凹出,倘若横着切开呢?横着切开是什么?是一个清晰地五角星图案。 是的,苹果很普通﹑平常,但是知道苹果的“秘密”的人却很少。人们只是局限于常规的思考﹑行动,很少有人想过换一种方式去切苹果。既是一个人一生吃过再多的苹果,然而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展望我们的现实生活,困难重重,艰难重重。困难就像一扇铁门牢牢地把我们锁在里面,而创新就像是一把开启铁门的钥匙,能助我们脱离险境。如果我们当时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蛮力,使用寻常方法去打开这扇铁门而不是换个角度思考,另择出路,那么最终我们将被锁死在门后。其实“乌鸦喝水”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乌鸦没有在尝试了一次的情况下,换角度思考,它最终也不会喝到甘甜的溪水…… 虽说,婴儿生下来时,没有生活经验,眼中的景物皆是倒像,但我们为何不像婴儿一样换个角度观察,换个角度思考呢?相信这里面一定别有洞天吧!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题目:在创新中进步 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先生还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没人去开辟没人去走也便就没有路,第一走的那个人就是敢于创新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卖猪肉的清华才子陈生,他是个十分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思维和普通人的不一样。毕竟作为清华毕业生,在常人眼里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选择去卖猪肉,也正是因为没人走这条路,陈生勇敢地迈开了第一步。当时他是不被家人支持没被朋友看好的,都觉得这是个没前途的行业,他曾说过卖猪肉比卖电脑更有技术含量,这不仅是大学生没看到的,还是卖猪肉的也不会分析到的商业模式。,他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最大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成功例子,并且会有人跟着他的脚步走。 除开清华北大的传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富有创新理念的普通人。比如我的数据库老师他是个研究生,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现在被很多人调侃的职业搬砖。那时他的家人对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他自己却干劲满满工作了两年,后来因为工地的原因他无奈被迫失业。之一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其他职业,最后才做的老师,他的教学经历不长,但今年的颁奖典礼上他是最优秀的教师。这还得感谢他的第一份搬砖职业,正因为有这份经历,他给学生讲课思维很活跃,讲课方式也很形象的用工地的各种事物做比喻,这使抽象的数据变得简单易懂,所以他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高的,这何尝又不是源于创新而获得的成功呢? 如果发展中坚持的是一成不变,一味模仿,那就不叫发展,只能算是时间的流逝,社会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的人就如活着没了灵魂;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如楼层没有阶梯,有创新才会进步。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要等着别人去走,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世界上就不会有路,要勇于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条路的鼻祖。 猜你喜欢: 1. 描写创新的议论文作文4篇 2. 创新议论文800字作文 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4. 高中作文关于创新的议论文4篇 5. 成功源于创新的议论文范文
建设创新科技园,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高新区的重要发展导向,是推进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 1.对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因分析 2.机械测试系统原理与应用的展望 3.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的深远意义 4.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分析 5.简述机械工程的内容及意义 6.现代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 7.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 8.从自然科学角度谈科学发展观 9.试论近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10.简述自然科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1.说明人类文明与材料发展的关系 12.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何不同 13.对如何提高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创新成果质量的探索与研究 14.基础学科(如力学、数学等)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或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 15.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关系 16.创新(科学研究)的立足点与意义 关于创新科技论文 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 摘要: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上层建筑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靠创新驱动。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往往首先由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而由生产方式、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合力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从科技创新到生产方式创新,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较好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适应。但在上层建筑领域,从思想文化到体制机制,却还有许多方面禁锢束缚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本文将从历史借鉴和中外对比等视角,分析科技创新与上层建筑领域创新的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创新的非技术障碍,以便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1创新驱动的历史借鉴 人类的文明历史,主要从东方开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同为世界文明发祥地的古希腊,则更具文明创新的特征。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唯物论、苏格拉底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柏拉图的理想国、伊璧鸠鲁的无神论、梭伦的政治改革和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等等,无不对世界的科学、哲学、文化、教育、伦理和政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些成就并不完全是希腊人的发明,却体现了希腊人的创新。 14世纪到16世纪,是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改变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封建观念和制度,在科教哲文等方面表现了许多创新理念。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哥白尼、伽利略、培根、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莫尔、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犹如灿烂群星,照亮了欧洲中世纪黑暗的上空,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8世纪是一个启蒙的世纪,一个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发现,以瓦特蒸汽机发明应用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障碍。面对“万马齐喑”的封建禁锢,不仅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家,哥德、席勒、笛福等文学家,还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等经济学家,边沁等法学家、伦理学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纪。 启蒙运动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促进了欧洲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创新,激发了18世纪到19世纪欧、美、日、俄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语)。启蒙运动还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的代表人物黑格尔等均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也促进了美国的独立,杰斐逊就是根据启蒙运动的理念起草了《独立宣言》,并激励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人类进入20世纪,一场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创新推动的原子能、无线电、电子信息、航天航空以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普及,更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都产生着革命性的变革。由此产生的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融合,正以浩荡之势,促进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 2非技术创新驱动的中外对比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5世纪前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四大发明(活印、火药、指南、造纸)、五大技术(瓷器、纺织、造船、建筑、水利)都产生过世界性影响。然而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和美、日、俄等国家快速发展时,我们却一次次错过了发展机遇。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创新驱动的非技术因素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能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人类灿烂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在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出现了空前的思想活跃,形成了一批影响后世2000多年的独创思想和优秀文化。但自秦汉开始,统治阶级出于封建统治需要,先是“焚书坑儒”,继而“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将“三纲五常”的封建教义加以固化,在“万口一辞,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可知也”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中逐步形成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保守风气。“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观念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创新热情。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有上千年的“中世纪黑暗”,但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数次思想解放的洗礼,培育了深厚的创新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当然,欧洲国家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的形成,也是他们许多代人奋斗牺牲的结果,正是布鲁诺以生命的代价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赫胥黎以“斗犬”精神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从此自然科学才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语)。 科学素质的历史对比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国民科学素质不高的国家。据中国科协公布的2000年中国科学素养调查:中国每千人只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仅为美国的1/23和欧盟国家的1/15。造成这种差异,首先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不同。中国千百年来把读书做官作为目标,把四书八股作为教材,把朱熹的“集注”作为唯一标准,不能越雷池半步,使人们从读书起就被扼杀了创新精神,缺失了科学知识。而欧美国家办学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教授内容也以自然科学、实用技术为主,人文思想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因而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如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就培养了培根、牛顿、达尔文、雪莱、亚当・斯密等著名人物和上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次是对科学普及认识重视程度的差异。在我国,虽然对科技创新已高度重视,但对科学普及的相辅相成作用认识不足。创新型国家则把科普看作科技的应有之义,如各种专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场馆在欧洲国家数不胜数,更是市民的必去、常去之处,成为这些国家重视国民科学素质培养的生动风景线。 体制机制的历史对比 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本身缺乏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制度性设置和安排,相反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对科技创新形成严重禁锢。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形成了较完整的独立科研体系。但由于我国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期,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早在18世纪 就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到19世纪,这些国家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社会组织的管理功能和创新活动的市场竞争机制等,均已较为成熟完善。企业、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主导作用,政府则主要从政策导向、税收杠杆和法律保障方面进行宏观引导、管理和规范。因而创新成果与市场直接接轨,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法治环境的历史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重视科技法规的建设,先后制定了《专利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著作权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法律,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我国的科技法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深远,加上我国长期的封建人治影响,有法不依、知法违法等现象仍很严重。而在创新型发达国家,鼓励和规范科技活动的法律早在200多年前就形成体系,一些国家还在根本大法中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普及。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就规定“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从而促进了美国的各种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在20世纪初跃为世界头号强国。 3思想文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科技、经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不断创新而推动的。它们互相依存制约,又相互转化促进。当社会渐进发展时,科技的创新对生产力起主要推动作用,当量变积累到质变,进人飞跃发展阶段时,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就成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更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集聚了足以产生部分质的飞跃的物质能量,因而也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因素提出强烈的改革要求。 就科技创新而言,新中国已建成多学科完整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上万亿资产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装备,拥有3 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国家统计表明,2007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3 664亿元,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达2 127亿元,应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国规模以上企业75%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99,7%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和自主知识产权,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全国每年产生数万项科技成果,其转化和产业化率不到10%。这种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说明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方面,已从物质条件的制约正逐步转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等非技术因素的束缚。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创新精神说到底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世界观的本质体现。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土壤深厚成果才丰硕。但在思想文化战线,我们面对的是2 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沉重积淀,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不容小视。这就要我们以思想解放大讨论为契机,深刻理解创新文化的内涵,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对其糟粕应坚决批判摈弃,对其精华应与创新文化加以有机融合,努力在思想理论、文艺创作、舆论宣传等方面确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主体地位,并在各级领导中带头加以宣扬,使之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科学素质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科技进步总是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轮驱动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哪个方面,科学普及也会跟踪到那个方面。胡锦涛曾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科普工作无论从领导重视程度、科普投入力度,还是人员队伍和设施建设,都明显是一条短腿。如财政投入,中央财政2006年对科普的投入还不到对科技投入的百分之一。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要逐步消除国民科学素质较低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约,实现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要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能真正如中央领导所要求的“像抓发展那样抓科普,以抓科普来抓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在较短时期内有较大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才有最为重要的坚实基础。 明确创新主体。加快制度创新 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现阶段,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体制机制问题,首先要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体制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骤:其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市场激励机制;三是使创新人才包括创新型企业家的形成机制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体制机制的创新,既要促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进一步适应,更要改革上层建筑中行政管理体制甚至政治体制中对经济基础的不适应部分,使相关的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运作程序等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需要。 完善法制体系,营造法治环境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科技创新的法制体系不完善、不够刚性及国民的法治意识淡漠等状况,一方面要进一步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并注意在立法中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在地方立法中要根据实际,使必须条款尽可能具刚性,使各方都有切实可依的法律准绳。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法规的普及教育,使相关法规深入人心,从而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系统推进,更要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现阶段,一方面,要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把更大的力量用于实现思想文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取得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突破。看了"关于创新科技论文题目"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创新的议论文 2.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3. 科技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 5.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关键是想法,创新来自前所未闻所以那就是发现
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到创新领域,并以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香港《经济导报》曾刊登学者寒山的文章指出,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但研发投入只占全球的%在制造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发明数只有美国、日本的三十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十分之一。在学术界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诺贝尔奖由欧美科学家一统天下,至今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摘取桂冠。 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笔者试图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创新的原因。 一、 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 1.历史、文化、政治影响。秦之专制自不必言,汉则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始。自此,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大地。首先,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的由。“大一统”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育界常常追求现成结论或知识成品,表现出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同时,儒家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也约束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中庸”以和谐统一为前提,讲究无论人还是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度,并且在适当的限度内发展,没有“过”与“不及”的毛病。 2.学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不注重创新的国家,古之学者即使有所创新也都是采取所谓 “六经注我”的方法,即把本人的创见通过绍述经典的方法表现出来,中国古代的学术著作有多半是采取这种形式,比如《论衡》、《文心雕龙》之类。在“六经注我”之外,更有一种叫“我注六经”的学术著作法,即把本人的见解完全放在对经典著作的注释上,典型的就是《水经注》。这种学术传统对文人学者和社会大众都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严复曾说过:“东学以博雅为主,西学以创新为高。大家对钱钟书先生的喜欢,出发点可能就是博雅,而不是他提出了多少重大的创见。”此种“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的著作法绵延不绝之下终于在上世纪下半叶和 80年代前发展到极致 ,那时期的中国学术著作和讨论文章,往往并不讨论理论本身的对错 ,也不阐述本人的思想,而比的是谁对马克思或列宁的思想理解得更准确,或讨论到底是马克思前期的观点还是后期的观点更符合马克思主义此种学风的延续是否多少影响到了中国的学术创新?是否导致了中国学人创造力缺乏、学术能力整体低下呢?我认为肯定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3.教育传统及现状。“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美国在世界上的排名仅在第 28位或 30位,但在诺贝尔奖的排名上美国是世界第一而且这个第一还将多年保持下去。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虽然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事实上选手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升华,没有形成真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型思维。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4.科研风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认为:“我们的科技环境中形成了一种‘不允许失败的原则。”科研人员害怕失败 ,失败意味着研究员评价、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影响,研究人员也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不敢创新、不敢尝试自然就没有新的想法、新的成果;同时,在科学界还充斥着一股急功近利的风气 ,不能吃苦、不甘寂寞,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做学问。这方面与国家政策导向关系密切。 二、我国的创新及环境现状 1.科研创新水平不高。中国目前依然以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优惠政策拼得在世界中的竞争优势,而在原创能力和关键技术 自给等方面则相形见绌。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居于第 28位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R&水平与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实际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 1.15%,分别是美国和德 国的三分之一 、韩 国的二分之一 ;在科研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目前国内科研经费的请 ,必须要在三五年内就能取得成绩,这也是造成国内学术界急功近利之风的主要原 因之一 。 2.企业创新现状堪忧。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 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没有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特别是国内急需的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 口;一些国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中国每年形成固定资产的上万亿设备投资中 60%以上是引进的。而且引进技术的结构极不合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和消化吸收经费的 比例是 1:0.06。而韩 国 、日本企业则达到 1:5到 1:8。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仓0新陷入 “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 3.知识产权 状况不容乐观 。发明世界第一台 VCD的安徽万燕因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已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而中国的 DVD厂商却被迫每年向国外厂商交纳 30亿元的专利费;由于专利的保护,飞利浦的小小剃须刀在中国能够卖到上千元,一只剃须刀的利润能比得上几台国产彩电;国内仿制成风,新产品问世不久类似的产品就满天飞,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3.政府职能和行政性垄断亟待改善。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行为不规范、角色错位、政策缺乏连续性等;政府职能设置本身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习惯于以公有制经济为服务对象,尚未完全建立履行为全社会混合所有制和民营企业服务的管理工作职能;扶持民营企业创新政策也是各家各样 ,政策混乱甚至相互矛盾。这种状态难以形成政府与民营经济间有机、良性的互动关系,政策的透明度、公允性、针对性及其实施程度因此大打折扣。我国现阶段的垄断基本上是行政性垄断,垄断行业不费力或少费力便取得利益从而失去创新的动力 。 三、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教育和科技创新。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机制和教育系统的创新建设多元化的弹性学习制度,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其次加大经费投资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要鼓励多元化投资原创性研究投入机制;三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秩序用长期扶持政策为人才的回归和成长创造优良环境。 2.企业创新。首先加快推进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所有者在位投资者收益保护问题等等;要尽快出台《反垄断法》,打破产业和行业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让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垄断领域,通过竞争开放促进创新的实现;通过组织的淘汰(即政府用经济政策调控强制关闭落后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淘汰,关键还是要实现组织的淘汰。没有组织的淘汰,实际上对产业的发展、竞争秩序的维护和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其次是政府应有力推动。政府应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应达到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水平为宜);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在技术创新中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 第三,大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们要从国际、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几个层面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立专利预警机制,企业更要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9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理查德 ·纳尔逊联合 20多名有关学者和专家,开展了一项名为“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的研究,得出结论“国家的基础设施、法律、金融机构、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将主要影响创新活动,而且这是长时期的。
神七,定位中国的新高度 随着神舟七号直冲云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奥运会后尚未消散的中国热情,再度点燃。虽然这不是金牌,也没有国歌相互伴奏,但还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惊奇的目光。因为相比于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体育走过的艰辛拼搏之路,中国航天的发展,更是一部无比壮丽的史诗。 二、从长征到神舟:中国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发射成功的神七,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点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航天事业开始追赶并挺进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以“863”计划为新契机,1992年中央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经过11载刻苦攻关,中国终于突破了载人飞船12项关键技术,1999年11月成功发射 “神舟”一号,2003年10月2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二座里程碑。从1970到2004,横亘在这跨世纪两个年头之间的35载历史,写满了中国航天界的传奇: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历经白手起家、配套发展、加速起飞和争雄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年内8次升空,箭无虚发,将10颗不同类型的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以“连珠炮”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总体而言,在有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国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国航天的综合实力已无可争议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国航天是在基础薄弱、科技落后和特殊国情、特定历史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航天体制非常成功,而这种成功的意义,远不局限于本领域。对世界而言,它说明中国人有志气有智慧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国内其他战略行业而言,航天人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精神,也有着旗帜一样的导引作用。比之于航空和造船及汽车制造业,中国航天是外国技术封锁最严密,获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这样的限制,促成了中国航天成功挺进世界前列。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在中国很多战略产业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形势下,中国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为什么航天能,而别的行业不能?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资源危机,中国今年以来连续遭受特大雪灾河特大地震的艰难形势下,神七的发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像奥运会的金牌第一一样使中国人充满自豪,它还有着定海神针一样稳定民心士气的作用。它告诉世界也激励自己的人民,不管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当年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写到长征时由衷地赞道:阅读长征的故事,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将激励一个有着十一亿人的民族,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方向前进。被长征号火箭推举着进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负载着中华民族这一不屈的人类精神。 一、艰难岁月里绘就的雄伟蓝图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从导弹的基础上起步的,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尘埃落定,国内百废待兴的艰难时世,新中国领导人不仅做出航空与导弹(航天)事业齐头并进的决策,还高瞻远瞩地指明“独立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一正确战略指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长展翅高翔。 20世纪五十年代正是美苏冷战如火如荼的时刻。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美国卫星上天,双方争霸的舞台从核武器战转向宇宙空间的事实,刺激了决不甘心只做观众的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1958年4月,中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虽然新中国公开亮出了向宇宙进发的雄心,但当时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美、苏都没有把中国的豪言壮语当回事。朝鲜战争让美、苏都领教了中国人的英雄豪气,但谁也不相信在百年战争的废墟上,在几乎空白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上,中国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苏联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国把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这些轰动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随着双方领导人好斗的政治言论,长期、连续地吸引着世界媒体,中国的航天雄心和计划、进展更无人关注。人们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计划,而在40多年前,中国遇到的是一种近乎忘却的轻视。 但中国卧薪尝胆般地沿着自己的道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成功。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乘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巨大“冲击波”,几天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从此发生质变的一个标志。之后,中国迈开惊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新高度新起点 神七上天,毫无疑问,将把中国航天带到一个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标系上,这个高度还是有限的。从运载能力、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发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但和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水平相比,中国还不是航天强国,没有骄傲的本钱。航天大国与航天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总体形态上,美国、俄罗斯将迈出航天飞机时代,正在进行星际探测,而中国才起步,而且是从美、俄4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的登月开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也是人类太空征程的三个阶段。显然中国正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早期。从其他一些指标来说,美国、俄罗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也即将开始构建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美、欧、俄都有大型空间站,且美、欧早已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测。日本、印度等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并在技术上各有千秋。其次,虽然中国三十年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工业化程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工业基础依旧薄弱,科学创新低,在材料、工艺等基础技术方面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车厢沉重拖累车头一样,导致中国的航天产品在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无法赶上发达国家。 最后还有中国航天体制和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影响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且身披国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国航天,其运作主要是采取国家投入、联合攻关、全盘调控,不问市场的军工发展模式。这曾经是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中国体制的一大优点。但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经济程度已相当高的今天,这一模式越来越显现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于不重视市场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术转化方面步伐十分缓慢,致使航天工业还没有像汽车工业、电器和房地产一样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还没有像美国的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一样,将航天作为拉动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火车头,影响中国航天整体效益的发挥。此外,由于美国等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战略产业,封堵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也影响中国航天对外合作和整体发展。纵观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航天工业,其共有的特点是军民一体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重视开拓国外市场等,在将起作为尖端科技行业对待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开发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支柱性新兴战略产业来发展。未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在继续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世界航天大国的作法,促进航天产业转型。在进行各项技术攻关和按计划实施太空探索计划的同时,还应该开展航天产业战略发展模式研究,航天产业能力评估、所属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运行体系、鼓励航天产业集团开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等。神七把中国航天带到了新起点,但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也将面对新挑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1.论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关系研究2..试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3.试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的意义所在4.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5.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6.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7.如何理解我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8.论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9.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0.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12.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13.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14.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5. 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16. 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17. 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18.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19.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20. 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21. 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22. 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23. 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和平统一战略中的作用24.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途径探析25. 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是毕业论文?企业管理的倒是写过一些
战略管理是 企业管理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和核心。我们在撰写 企业战略 管理论文时,题目的拟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论文题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的质量。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企业战略管理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
1、论企业战略的难以模仿性
2、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3、浅析民营企业战略管理问题
4、基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系统
5、战略实施的柔性化与组织变革研究
6、试论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方向
7、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和模式探析
8、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
9、试论企业战略管理的 文化 价值观
10、美国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1、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12、试论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13、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战略管理研究
14、美、日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比较
15、对国有企业构建现代战略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16、浅谈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薄弱环节
17、浅谈战略管理与 企业文化
18、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危机及其战略转型
19、浅析××企业的发展战略
20、中外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1. 战略并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
2. ××企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探讨
3. 从战略管理视角看企业销售团队建设
4.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分析
5.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
6.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
7. 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8. 浅析组织信息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9. 网络时代战略管理的创新模式
10. ××企业的营销战略分析
11. ××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分析
12. ××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
13. 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14. ××企业的新产品上市策略分析
1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融资的战略与对策
16.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
17.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跨越式发展模式
18. ××企业的品牌战略分析
19.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及中国企业的出路
20. ××企业的研发战略分析
1、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 培育实用型应用性人才
2、中美工商企业管理文化比较研究析论
3、工商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改革研究
4、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5、“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6、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7、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8、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9、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0、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1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12、实证 方法 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3、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14、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15、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6、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17、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猜你喜欢:
1. 福特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2.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论文
3. 2017年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4.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
6. 国际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1、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2、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3、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5、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6、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7、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8、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9、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现状与对策11、企业经营中的信用建设研究;1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研究;13、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研究;14、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15、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研究;16、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17、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研究;18、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研究;19、我国社区零售商业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研究;20、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
关于论文的创新性,一般分为三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应用创新第一种,理论创新。在进行论文研究时,一般会运用一些理论作为研究的依据。所以同学们寻找创新点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将运用到的观点、思维、理论作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创新是在论文中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是理论体系,并且在正文中你要论述其合理性,理论创新对于学习水平的要求比较高。第二种,实践创新。实践创新一般分为两种,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对象创新。第一种研究方法创新。比如以往针对XX问题的研究,都是采用XX方法,而本论文采取的是综合分析法,将某个问题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分析,为这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第二,研究对象创新,针对XX问题的研究,以往的方法都是集中在某一个层面上。而本次的研究则是从中提取一个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个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对这个问题起到深化的作用第三种,应用创新。应用创新是把一个知识理论尝试运用在新的行业或者是领域去探究它的可操作行以及实践性。这对于同学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但同时这个创新是最具意义和地位的。
从内容方面来说,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在材料、方法、观点和体系,作者要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材料的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指材料比较新,是没有发现、运用过的,这是指论文的学术性主要体现为该论文以新的或未被发现、末被利用的材料为主要依据,并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较有深度的理论归纳。材料是服务于论文写作目的而搜集、整理出来的事实、理论或数据等信息。材料相当于论文的血肉,没有客观、典型材料的支持,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也就无法实现。论文的论点往往是在大量、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出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新的材料的出现常常会改变论文论点的倾向和评价尺度。 (二)论文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者能够从一个新的、独特的角度去研究一种现象或问题,从而得出一个全新的、独到的诊断。方法是研究问题的视角、途径或媒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方法又不仅仅是船或桥,而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理论研究方法带来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的观看,可以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方法的创新也会带来观念的创新。 方法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有互选性,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这也导致了理论研究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 (三)观点创新要求研究者在论文中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或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既有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论文学术价值最重要的方面。观点即论文中的论点,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统帅,也是论者认识与评价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论点的学术价值是论文学术质量高低的最直接的体现。 (四)体系的创新是指论文的内容建构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逻辑体系。独立的理论体系以独立的研究问题、逻辑概念、逻辑起点、逻辑框架等为标志,体现出对一个研究问题或研究领域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体系创新对研究者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把握的一般不建设做此类的创新。
论文是对专业领域的实践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 文章 。2022年优秀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2_大学生优秀的论文题目,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目录▼▼
大学生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高校学生工作论文题目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 比较好写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论文题目:
1、高校大学生创业分类指导体系研究
2、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 教育 与指导
3、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4、环境经济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
5、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
7、浅议创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8、开创现代高校就业指导新局面——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
9、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10、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体系的构建
11、大学生 创业项目 的指导工作相关思考
12、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
13、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
14、当代大学生创业动因及创业指导教育策略探讨
15、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模式探讨
16、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 方法 探索研究
17、从创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指导大学生创业
18、浅议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指导
19、指导印刷工程专业大学生创业训练有感
20、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导向及指导研究
>>>
● 比较好写的高校学生工作论文题目
1、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人本思想与高校学生工作
3、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
4、中英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启示
5、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6、“发展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探讨
7、港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内地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及其启示
8、论高校学生工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偏离与统一
9、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
10、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重构的目标取向
11、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
12、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愿景及其实现
13、试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
14、论柔性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5、香港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6、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
17、论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18、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瑾、服务”的辩证关系
19、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哲学指导思想及其影响
20、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
>>>
● 物流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
1、集成化智能物流管理实验室建设研究
2、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实施对策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5、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探讨
6、关于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7、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8、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9、物流技术发展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10、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路径探索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对接区域经济岗位问题研究
1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模式的优化
14、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15、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对策研究
16、成品油物流管理对销售企业实力提升的分析
17、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8、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的研究
19、板式家具生产物流管理研究
20、河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1、研究海外冶金项目采购与物流管理
22、浅析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物流管理途径
2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25、企业采购与物流管理关系探讨
2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探讨
27、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28、基于SSM框架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29、基于SSH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0、试析物联网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对策简析
32、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3、VR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新时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培养探索研究
35、汽车零部件物流管理及相关技术分析
36、带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差分方程的一点 经验
37、物流管理专业转段教学衔接实践探索
38、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39、电子废物拆解企业物流管理探究
40、技能大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4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43、基于GIS的武汉市物流管理系统
44、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开发与设计研究
45、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分析
4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47、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48、物联网技术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49、翻转课堂模式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0、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创新创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1、找突破口
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进行选题,其实论文选题关键要找准突破口,通俗来讲就是找准“切入点”,我们可以先将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再从中找准切入点,从而确定论文的选题。
2、研读文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研读文献来找论文选题。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不仅能启发我们写作的思路,还能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些文献中,找到合适的点来作为论文的选题。
3、回溯法
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回溯法来选题呢。回溯法,一般要通过 逆向思维 来找矛盾的根源,从而确定论文的选题。即我们要从事物的现状、结果入手,进行逆推,从而一步一步的得到选题。
4、拟想验证法
我们还能通过拟想验证法来找论文选题。拟想验证法就是先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观察学习,产生初步的选题拟想,然后再通过查找资料来验证,并进一步进行完善,从而确定选题。
>>>
优秀论文题目2022相关文章:
★ 2022最新数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 202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 小学作文题目大全
★ 2022关于爱国的议论文优秀范文10篇
★ 2022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2国庆节优秀征文范文精选10篇
★ 2022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 2022逐梦新时代一起向未来主题作文10篇
★ 2022《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主题作文5篇
创业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有什么?现在请看我为您精心推荐的创业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创业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 我国高校创业 教育 研究
2. 浅谈创业机会的识别
3. 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机会研究
4. 浅谈创业机会的发掘与把握
5. 浅谈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
6.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培育
7. 创业机会来源研究
8. 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9. 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困境及其出路
10. 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11. 浅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12.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
13. 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
14.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15. 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要求
16. 浅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17.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
18.大学生创业环境的问题分析
19.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 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21.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
23. 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较研究
24. 如果你准备大学 毕业 后直接创业,请写一份简明的 创业计划 书
25. 通过查阅有关马云的创业史,写一份《读马云创业史有感》..
26. 寻找创业合作伙伴之我见.
27.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
28.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
29.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30.创业团队中的信任管理研究
31.创业团队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32.论创业团队的规范化管理
33.浅析创业团队的组建
34. 创业视角下的 商业模式 研究
35. 创业者寻找产品市场的技巧分析研究.
36. 创业者的融资 方法 总结 与分析.
37. 创业者素质胜任力特征分析
38.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内部管理
39. 通过查阅有关史玉柱的创业史,写一份《读史玉柱创业史有感》.
40. 资源整合能力对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
41. 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机制初探
42. 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43. 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44. 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45. 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
46. 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47. 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48. 大学生创业融资策略探析
49.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50. 创业融资 渠道 探讨
51. 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分析
52. 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研究
53. 大学技术创业过程融资行为分析
54. 论大学生创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
56. 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
57. 创业初期融资渠道分析
58. 浅析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的影响
59. 浅论天使投资对创业企业的影响
60. 浅析初创企业融资渠道
61. 创业者的融资方法总结与分析
62. 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
63. 创业的风险与防范分析.
64. 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
65.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66.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7.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68.大学生网络创业途径与支持体系研究
69.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
70.大学生网络创业SWOT分析
71.网络创业基本模式的特征比较
72.浅谈大学生初创企业的 财务管理
73.初创企业的 人力资源管理 弊端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