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对五音戏的研究论文

对五音戏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五音戏的研究论文

第一,五音戏的剧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土”,这种土又是一种最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一种情趣。

如五音戏传统小戏《拐磨子》中男女主角的对白:

女:“当家的!”

男:“做呢嗨?”

女:“我待说。”

男:“你说不咋。”

女:“你听见了吗?”

男:“俺听见了!”

这些台词用当地方言呈现在舞台上,听来特别新鲜可爱。虽然这出小戏的演出时间不长,但能使观众们感觉它的旋律特别优美,情节有似曾相识之感。剧中小两口在劳动中相互打情骂俏,语言通俗热闹红火,特别是女角的台词,既“土”又“酸”,别有一番情致。

第二,五音戏演唱特点是先吐字,后行腔,用本嗓唱,女腔尾音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并有带板、旱地拔葱等唱法。当地百姓形容这种唱法为一嘟噜一穗,而戏文里风趣幽默的乡土语言,更是喜得人掉泪。

“一嘟噜一穗”是指五音戏的唱词很注意词义的完整性,能够把要描写的事与物、人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透彻到家,加之风趣幽默的乡土语言,所产生的感人效果能高兴地使人掉眼泪。

这种唱词在五音戏传统剧本中大量存在,它是使这个剧种长期屹立于剧坛,且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如五音戏名剧《孟姜女》中的一段唱词:

红杏新晴悬泉边,乳鸠巧唱梨花天。

绿柳缠黄枝泛青,桃蕊欲绽朵朵鲜。

更有那,

嫩霞摇情满山树,牧笛婉转牛羊欢……

这些句子都讲的是乡间的美景,它非常形象地将这些景色唱了出来,就如同把观众带到了这些景色中去了一样。

接下来,孟姜女又将话锋一转说起了自己的伤心事,她唱道:“人家都说这是春,我看和那秋一般。”

孟姜女刚开始还说的是景色很美,为什么她现在有说“和那秋一般”呢?于是,她又立即向观众交代原因:“夫君去修长城杳无音信,怎不叫至亲人魂萦情牵。”

听到这里,观众自然知道了孟姜女为什么说这个景色在她眼里的“一般”,接着,她又进一步陈述原因,唱道:

更可怜婆母她愁的染病,

食无欲饭不香长夜难眠。

早也盼晚也盼两眼望穿,

梦里呼醒来唤悲泪潸潸。

可是她为了我强打精神,

藏起忧咽下愁故作笑颜。

婆母亲婆母贤慈爱无边,

犹如那三春晖温馨绵绵。

我这里,采来山珍药中掺,

添瓢水续把柴温火熬煎。

放一支人参果替夫尽孝,

加一棵灵芝草表我心愿。

但愿那老乡医妙手回春,

期盼着药神奇变为灵丹。

让婆母这沉疴早日痊愈,

再等着夫君归团圆平安。

在这时,孟姜女又继续讲述了自己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所以,最后她又表明心迹唱道:

想此刻,往前看,还有路漫漫。

我尚须、磨砺信念、步履矫健,

走过风雨彩虹嫣。

做一个,能纺织,能种田、

又会写、又会算,穷压不倒,

苦摧不垮,勤俭持家,孝敬为先,

顶天立地,胜过男人的女婵娟。

这段唱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继而触景生情,转化为对丈夫的思念,对婆婆的惦念,显得朴实易懂,感人至深。

听着这样的唱段,观众们脑子里立即就会出现一个为了生活不屈不挠的贤惠村妇的形象,这些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清香的词句,使得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得懂,这就是五音戏的群众性和大众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五音戏的念白和唱词都是通俗易懂的句子,有时为了吸引观众,它还经常使用潜台词,来吊观众的胃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埋下伏笔的词句。

如五音戏名剧《王小赶脚》中二姑娘的唱词,二姑娘唱:

今天我要回俺娘家去,

俺丈夫一把拉我到床跟前,

俺倒是为了一个什么事……

这里的前句是向观众交代自己的去向,后两句则是给观众一个猜想的空间。观众就会想:这小两口子刚结婚,一个要走娘家,一个不舍得,拉到床跟前干什么呢?于是就吸引了观众听下去的兴趣。

第四,五音戏唱腔的另一个主要的特点是以字行腔,以情带声,先吐字,再行腔,边唱边说,唱中夹说或说中起唱,五音戏的唱词中有多处存在这种现象。

如五音戏名剧《亲家婆顶嘴》中妈妈的唱段多是唱中夹说,大段唱腔中夹杂着一段数板的念白:

越过了一片黄豆地,

有两个姑娘拾棉花,

唧唧唧,喳喳喳,

叽叽嘎嘎的把呱啦。

这个说,

俺那个女婿当木匠,

俺那个女婿把铁打,

俺那个女婿才十九,

上面的这些念白是妈妈看到了,当她听到后几句时,她又用了唱,也就是接下来的:

俺那个女婿整十八,

紧跟着这下一句,妈妈又用了念白:

过年一同做媳妇,

下一句,妈妈又了唱,

咱看谁先抱娃娃,

在这里,很明显妈妈听到了两个还没有出嫁的姑娘就说起了谁先抱娃娃的事,觉得大闺女说话也不嫌害羞,于是便不禁唱了出来。因此随后她又唱道:

偷听此言俺抿嘴笑,

哎吆吆嗨,俺的娘哎!

这后一句的“哎吆吆嗨”唱出了妈妈稀奇的内心,将人物刻画得更加形象。

第五,五音戏演员,因为家境贫寒,又没有读过书,再加上文化水平低的缘故,艺人们在最初传授戏剧唱词的主要方式是口口相传,许多唱词只是以韵而记,对概念化的东西不熟悉,许多唱词以讹传讹,得不到具体的纠正。

如五音戏名剧《赵美容观灯》中赵美容的唱段:

有一个人呵,是武生,

骑着马,拉着弓,

要问这是哪一个,

咬脐郎打围就下了那山东。

在这里,戏词中的“咬脐郎”其实指的是“杨七郎”,但是,由于,五音戏艺人们以讹传讹唱词传播,使后人们的情景台词不能得到最准确的流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的五音戏只能在民间广泛流传而没有能够进入宫廷等上层社会。

早期的五音戏没有弦乐伴奏,只是使用逐渐丰富起来的一套锣鼓经作为伴奏,完成剧情和人物需要的一系列唱、做、念、打。

随着五音戏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通过五音戏几代人的努力,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已经成为全国几百个地方戏曲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剧种。曾有一个演奏水准较高的民管乐队,配置齐全,并荣获得过多次伴奏奖。

五音戏的音乐腔调朴实简约,擅用平甩腔和高甩腔,在略显平直的运腔基础上,时有优美婉转的腔型出现。唱词风格独特,半说半唱,少用韵白,质朴无华,易懂易记,唱中加说,情趣盎然。

另外,它的表演不同于一般的程式化,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五音戏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淳朴自然及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多等艺术特色,使这一生长在齐鲁大地的地方戏曲历经两百余年,仍在民间广泛传唱。

演唱五音戏的著名艺人们,就是使这些艺术特点得以充分表现的佼佼者。

五音戏源于山东省的章丘、历城一带,传于济南、淄博、滨州、潍坊等地。原名肘鼓子(或周姑子)戏,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地方特色浓郁。由于所流传地域的方言、风俗等差异,大致划分为东、西、北三路。后由于种种原因,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渐趋衰微,只有西路被一支专业的戏曲团体承续下来,即今日的淄博市五音戏剧院。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五禽戏国外研究论文

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 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分别是:虎,鹿,熊,猿,鸟。

著名神医华佗 三国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说他临死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也都活到了100岁。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一次上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有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正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直听得入了神。后来两位仙人不仅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 由于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起到了锻炼关节、脏腑的作用。而正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才得以全身气血流畅、祛病长生。中医认为,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运动。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它在锻炼全身关节的同时,不仅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还能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在这套保健气功里,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华佗生于战乱之时,战火连年,瘟疫横行,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到老年还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实在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五禽戏锻炼养生的结果啊!

五禽戏是天人合一的健身功法,也是取之自然界的仿生功法。 五禽戏是古人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编创而成的一种健身功法。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的仿生功法。 五禽戏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用力前扑、 鹿的磨抵鹿角、熊的伏倒站起、猿的纵跳攀爬、鸟的展翅飞翔。通过模仿这5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活跃气血,而且能使五脏六腑得到按摩。 启发自然的五禽戏,给人一种悠远的舒畅,又宛如天籁中古人若隐若现的谶语。练五禽戏戏,可使人在纷繁忙碌之后,远离喧嚣,重新回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精心研究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的生活习性,经过象形取义,仿其习性,结合传统中医学的治病和与养生原理所编成的一套健身强身功法。它在养生保健中有如下重要意义: 1.改善心肺功能。 2.锻炼脊柱。 3.固肾生精。 4.陶冶心境。 五禽戏特点在于:动作简单,安全易学;伸展肢体,畅通经脉;神行兼备,外到内引;动静相间,养练结合。

豫南花鼓戏音乐研究的论文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等。 [编辑本段]湖南花鼓戏历史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了。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传统剧目各地花鼓戏传统剧目,总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音乐曲调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编辑本段]花鼓戏角色分类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表演特点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后期由于剧目的发展,表演艺术也有所丰富,如吸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毯子功和把子功,充实了武功表演。 行当花鼓戏的行当分工也更趋细致,不但由“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而且“三小”中也有更细的分工。以长沙花鼓戏为例,小丑又分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小旦又分正旦、二旦、花旦、闺门旦;小生又分正小生、风流小生、武小生、烂布小生、奶生子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各地的花鼓戏都各有一些著名演员,近期有长沙的何冬保(丑)、湘潭的廖春山(旦)、邵阳的王佑生(老旦)、桃源的张树生(生)、岳阳的杨伯成(丑)、衡阳的张廷玉(小生)等。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 [编辑本段]剧目与音乐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小戏和折子戏,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小戏包括“对子戏”和“三小戏”。小戏大都是在山歌、渔歌、小调、地花鼓、竹马灯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折子戏则是大本戏中经常作为单独演出的,都是长沙花鼓戏中最流行的剧目。建国后,依靠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对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改编。重点加工整理的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租》、《刘海戏金蟾》等五十个剧本。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联缀体”,联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基调的多支曲牌联接起来,达到刻划人物、展现剧情的目的。但在表现手法上,辅以板式变化,以弥补曲调之不足。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钞)、小钞和小锣。击拍的是“可子”(即长方形的梆子)。岳阳花鼓戏流行于岳阳、汨罗、临湘及鄂南一些城镇。清代嘉庆《巴陵县志》就有在巴陵 一带农村演花鼓戏之盛的记载。从音乐来说,岳阳花鼓戏主要声腔叫“琴腔”。“琴腔”曲调有[单句子]、[夹句子]、[梦调]、[阴调]、[哀调]等。其他民歌小调如[思夫调]、[相思调]、[闹五更]、[十绣]、[回门调]、[十杯酒]、[梅花引]等,常穿插其间使用。“琴腔”受汉调影响是很明显的。岳阳花鼓戏有不少剧目也是以“琴腔”为主的,所以它在湖北南部、东南地区演出时,因音乐同源,语言相近,群众很容易接受,很喜欢看,并叫它“提琴戏”。主要剧目有《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 》等。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宁乡、浏阳、平江等地,是湖南花鼓戏流行最广, 影响最大的一个花鼓戏剧种。早在清代中叶就在这些地方流行开来,盛演不衰。长沙花鼓戏主要声腔是“川调”,为大部分剧目所采用。因伴奏用丝竹乐器,民间称它为 “弦子腔”。“弦子腔”同样受汉调皮黄影响,逐渐靠近板腔音乐,也有[一流]、[二流]、[三流]、[导板]、[哀子]、[四腔哀子]、[吟腔]、[梢腔]之类,主要剧目有《盘夫》、《祭塔》、《捉蝴蝶》、《放风筝》、《梁祝哀史》、《白蛇传》、《菜园 会 》、《讨学钱》、《芦林会》等。无论“琴腔”还是“川调”弦子,都以大筒等弦乐伴奏,其发音沉郁淳厚。岳阳花鼓戏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场伴奏。无论是岳阳还是长沙的花鼓戏在本地锣鼓音乐如[木皮调]、[木马调]、[ 辞店调]、[四六调]、[八同牌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汉调皮黄某些板腔音乐,形成 [导板]、[三流]、[急板]、[散板]等板式组合结构。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第三种声腔叫“小调”,为地方性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色彩。如民歌小调[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四季青]、[采莲船调]、[洗菜心]等。但作为过门、过场音乐也搬用了汉调某些锣鼓经,如[万年欢]、[一枝花]、[扑灯蛾]、[得胜令]、[柳摇金]、[傍妆台]等。岳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成为独立戏曲剧种最早演出是情节性不太强的“二小”,即一旦 一生、“三小”即一旦一生一丑的“三小”歌舞戏,多用当地小调,后受汉剧和其它剧种影响搬演情节性强,人物较多的剧目。因小调戏曲化程度低,就吸收了与之毗邻且语言、语音又比较接近的汉调音乐,形成后来 的 “琴腔”或“川调”及某些“打锣腔”。并在长期的舞台演出过程中融入地方音乐,依循旋律特点相对固定的声腔格式。花鼓戏把这称之为“正调”。“正调”的形成弥补了小调之不 足,曲牌联缀之不足,使花鼓戏具备演本戏的音乐条件。至于常德花鼓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它源于民间的“采茶灯”、“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间《长沙曰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淫戏”的记载,正因为此,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的影响。解放前,不少花鼓戏艺人学汉剧,入汉班,演出常是花鼓、汉调“两下锅”,当地称这种班子为“两抡班”。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常德的音乐也是“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主要剧目有《林英观花》、《跳粉墙 》、《拣菌子》、《双下山》以及解放后改编的《尤二姐之死》。新编现代戏《山村兽医》。湖南花鼓戏除声腔音乐外,不少传统剧目是从汉剧搬过来的,据说有几百个,如《宋江杀 惜》、《梅龙戏凤》、《关王庙烧香》、《槐荫送子》、《清风亭》、《赶潘》等。 [编辑本段]现代花鼓戏著名剧目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湖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挖掘 、整理和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等由萧重饰胡秀英,赵菊云饰刘海,钟宜淳饰刘母的《刘海砍樵》说的是常德武陵丝瓜井刘家村有位青年樵夫刘海,每天上山砍柴,然后卖柴换回盐米侍奉娘亲。前山有狐狸九姐妹,九妹胡秀英因爱慕刘海勤劳朴实,所以在路上拦住刘海,提出亲事。当刘海知道秀英是真心爱他时,就答应了。于是二人以柳树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归家。原来刘海娶回家的胡秀英是修炼了500余年,才得半仙之体的狐狸仙女。她有颗宝珠,使她得以变人身。前山还有个石罗汉,原身是青石金蟾,也在山上修炼,想得半仙之体,于是趁刘海长街购物之际,潜往刘家,见胡秀英正在丝瓜井旁汲水,便率众石头上去劫夺宝珠。胡秀英寡不敌众,被打落井下,石罗汉用千斤闸闸下,胡秀英腹内绞痛,筋疲力尽,只得把宝珠从口内吐出,被石罗汉抢走。胡秀英失去宝珠,五鼓天明就要现原形,便对购物回家的刘海讲了实情。刘 海听后不顾生死,赶到前山,得神斧之助夺回宝珠,夫妻重得团圆,过着美满的生活。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胡秀英与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除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外,湖南花鼓戏特别注重创作演出现代戏,在本省和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仅湖南省花鼓戏院1965年统计:“上演大小94个剧目中,现代戏占69个,如《三里湾》 、《打铜锣》、《补锅》、《双送粮》、《红色营业员》、《郭亮带兵抓郭亮》、《我的一家》、《还牛》、《送货路上》、《两张图 纸》、《山村兽医》、《野鸭洲》、《对 象》、《牛多喜坐轿》等。其中《打铜锣》、《补锅》、《两张图纸》、《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片,《三里湾》、《对象》获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奖。”由李谷贻饰刘兰英,彭复光饰李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的《补锅》说是的养猪能手刘大妈有个独生女儿叫兰英,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与同学李小聪相爱。李小聪高中毕业后学补锅手艺。刘大妈风闻女儿看上一个补锅的,认为补锅没出息,所以反对女儿与他相爱。有天刘大妈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兰英借此机会把小聪叫来补锅,两人巧妙地对大妈进行教育,使大妈改变了过去的旧思想。演刘兰英的李谷贻,后改名李谷一,由唱花鼓戏进入了声乐殿堂,成为当今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湖南花鼓戏虽说后来发展有了生、旦、净、丑诸行当,但小旦、小生、小丑仍占主要地位,表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注重不断吸收传统的表演技巧,如岳阳花鼓戏就直接从巴陵戏中借鉴传统戏的袍带、翎子、翅子、扇子、官衣、罗帽、胡子、把子和扑、跌、翻、打等表演技巧,用于塑造人物和表现情节,以丰富花鼓戏剧种的表现力。

湖南花鼓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和传承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文章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湖南花鼓戏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脉络,分析湖南花鼓戏个体传承、学校传承和培训班传承的三种传承方式,反思传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认为,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科学策划,紧贴时代主题与党政方针;精耕细作,创新融合湖南花鼓戏剧目;传承弘扬,赓续湖湘音乐文化血脉,实现湖南花鼓戏的可持续性发展。

9岁10岁的时,沉迷花鼓戏的大叔想让我去学戏,自己都是很有兴趣的!但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一来是销售市场不够,吃饱饭都算不容易,不算个好行业,在农村,比较好的三条路便是:读书参军学技术,但这种技艺指的是木工瓦工这些不简单的技术活,绝对不包含唱戏!二来,唱戏的,私人生活层面的知名度,的确一直是被别人抨击的。因此,我和叔叔一次次的斗争,我爸爸都没允许--那时我大叔连师父都帮我找好啦,只等我爸爸松嘴便去拜师学艺,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

可是,虽然我爸爸抵制我学戏,并不代表他不喜戏花鼓戏,他不许学戏仅仅考虑到的现实问题。他自身一天到晚都哼着戏剧--唱得还不错哦!尽管那个时候,在咱们那一带方圆十里,一年到头可以看不得超过六场戏,这其中还包含几次正耍龙灯筹款而唱的庙戏!但不妨碍附近老百姓对戏的喜爱,那类喜爱深层次内心深处!这一种方式的祖上的危害,最少是直至90时代的宝宝,都被遮盖的。因此,尽管像我这样被阻拦的孩子多,但还是会出现非常一部分小孩被家中适用或自身一意孤行去学了戏。

那样,在那般没销售市场、较难的时代,花鼓戏都挺过来了,而且承传得非常好。而来到新千年以后,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呈现,乡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当初想在自己家唱场戏但没标准的家中,都有了筑梦的机遇。因此近几年来,湖南省的乡村大剧销售市场尤其受欢迎,像湘潭一地,大概每日就会有几次戏在各乡镇街道开演,由于销售市场的刺激性,学戏的年轻人也很多,加上科学合理的比较发达、专用设备的升级,如今学戏也没当初那么难那样苦,之前学戏是以儿童时期进行就需要入门的气功心法,而如今许多二十来岁乃至三十来岁入门得人,数不胜数!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戏曲行业的兴盛。

花鼓戏,2008年第二批被审批纳入非非遗文化。只因此能被我国准许,我觉得几个缘故。第一,花鼓戏属我国汉朝地区戏曲剧种,都是汉民族文化艺术的意味着中国戏曲。第二,花鼓戏覆盖面广,除开湖南花鼓戏知名度非常大,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等省,都是有各有特色的花鼓戏。第三,花鼓戏派系和曲目多种多样,尽湖南省就会有六个派系之多,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歌曲旋律三百余支。第四,具备演出设计风格,花鼓戏粗狂开朗,地方色彩浓厚,旋律活泼欢快,节奏顺畅轻快,有浓烈的乡土味。花鼓戏拥有二百多年的时间,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钟爱,所以才会被我国纳入非非遗文化。

一篇音乐欣赏的论文,1500字左右!给你

国外对游戏课程的研究论文

2017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儿童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当今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球教育界中对教育观、幼儿评价观、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呢?翻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空缺,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意义。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游戏观和游戏方法,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家园共育,使幼儿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佛大学教师霍华德.加德纳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重视,我国也借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游戏曾在30——40年代在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50年代以后,游戏的作用被削弱,成为课程的附加物,80年代以后,游戏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受到重视。

国外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直至后现代教育,几乎都非常关注游戏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幼教史上的许多先驱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游戏,如:蒙台梭利、杜威、裴斯泰洛齐等。

(2)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虽然我国和国外对于游戏的研究较为丰富,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元智能教育的引入却在最近几年,在其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理论。因此,我们会在借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化的本土研究.

3. 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可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之中,对指导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式的游戏集可直接用于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形成一些有关游戏方面的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努力形成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新的理论见解。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理论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由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学历均为幼教大专水

平,且参加过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研究力量比较强,且在全国各级

各类幼教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2) 前期准备工作从——,长达一年的时间,我们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

(3) 幼儿园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保证了课题经费的落实;每

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观摩一次;

每周三业务学习一次,由主持人带领,一个月总结一次。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8种职能,说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聪明。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研究目标设计

(1)分析研究应享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

(2)探索研究出用来发展幼儿八大智能的游戏及指导方法

(3)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之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发展

3.研究内容设计

(1)深入系统的解读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精神

(2)在多元智能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创建八大智能游戏,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市教研所的有关意见和我园实际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培训科研组有关人员等。

(2) 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边实施,边总结,边修正;建立、健全档案。活动开展的各项资料,为研究成果提供实践支撑。

(3) 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对各类资料分类,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全程总结。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5. 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对象为2006年秋季入园的小班幼儿,研究在常态下进行。本课题研究采取边实施、边研究、边验证、边修正的行动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准试验法、学习讨论法等方法,针对本课题的特点,我们还将特别采用:家园协同法。

6.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省、市教科所的重视、支持、鼓励和指导及省、市幼教专家的具体帮助指导。

(2) 幼儿园根据课题的需要,保证经费的投入。

(3) 以科教兴园、兴教的良好意识、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规范、严格的流程管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7. 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2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系列游戏活动方案集、音像资料及活动展示。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对教育游戏的启示论文

一、引言

作为一项古老的活动,游戏在原始社会就存在。对于动物而言,它可以作为训练捕食、竞争等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类而言,它除了保留了作为动物活动的特征之外,还被人们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从而形成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的游戏活动。

游戏的教育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例如,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蕴含着寓教于乐的游戏思想;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则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育人功能。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游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

在希腊语中,游戏(Paidiá)和教育(Paideia)具有相同的词根——“儿童”(Pais),说明两者的关系一直被关注。在哲学领域,人们侧重于分析游戏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体价值。然而在教育学领域,“对游戏进行本体论理解的思想却不多见,许多人仍然站在工具理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将游戏仅仅视为实施教学任务、达成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高洁,2010)

“教育游戏首先是一种游戏,其次才是一种教育游戏。”(张文兰等,2007)教育游戏研究不仅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而且需要参考游戏理论。然而,近年来教育游戏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开展研究,采用丰富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却较少关注教育游戏自身的游戏特性。北京大学尚俊杰等学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游戏面临表层(时间、技术和观念)、深层(教学成效)和本质(游戏特性)三层困难,其中游戏特性是教育游戏发展应用的本质困难。(尚俊杰等,2008)因此,教育游戏研究应关注游戏理论,并从中寻找启示,借助游戏的特点,构建更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分析教育游戏:为什么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胡伊青加和伽达默尔等先哲大师从各自角度阐释了游戏的特征,探讨了游戏的本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游戏理论可以为分析教育游戏的本质问题提供启示,为如何应用游戏促进教育提供参考。其中,伽达默尔根据其解释学思想,在反思康德、席勒等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游戏理论,对分析教育游戏具有重要价值。

1.游戏与教育如何融合: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

“教育游戏秉承‘寓教于乐’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使用游戏的手段更好地进行教育。”(李彤彤等,2010)无论是将教育融入游戏中,还是将游戏融入教育中,教育游戏既不是纯粹的娱乐游戏,也不是教育与游戏的简单相加。“从本质上讲,教育游戏吸取了教育的外在不独立性和游戏的内在自由性,因而同时具有教育和游戏两种活动的特征。”(张文兰等,2007)如何将游戏形式与教育目的有机结合,则成为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例如,马颖峰等在探索游戏与教育结合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是游戏与教育结合的最佳平衡点。(马颖峰等,2005)

从理论认识看,一方面,许多人将游戏理解为消遣,认为游戏是对学习时间的荒废,因而排斥学生游戏。“这种观点从消极意义上对待游戏,只看到游戏形式上的娱乐和戏耍,而未体认到藏匿于游戏形式背后的意义与价值。”(高洁,2010)而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将游戏的活泼形式引入教育活动中而缺乏对游戏内在精神的关注,就会使教育中的游戏沦为知识灌输的工具。”(高洁,2010)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人们更倾向于从工具角度分析游戏对教育的一时功用。

从实践应用看,虽然有不少教育游戏已经被开发并应用,但事实上却没有被普及到课堂教学中。早在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就关注到游戏制作公司开发的教育游戏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同,打不开市场;而某些教育者和教育专家却不敢使用教育“游戏”一词,而改用教育“动漫”。究其原因,很多游戏公司开发的教育游戏,要么是娱乐特征明显但教育特性不足的游戏产品,要么是具有教育特性但缺乏游戏性的学习软件,很少有教育和游戏结合得非常好的优秀的教育游戏。(尚俊杰等,2008)

教育游戏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教育作为游戏的目的,需要在教育性和游戏性之间保持平衡。“既要保留游戏‘投入性’的特点,实现‘乐学’,又要使游戏承载着学习策略,使游戏任务伴随知识探究的过程。”(张琪等,2009)面对实践应用的现状和问题,教育游戏需要“用游戏的感性迎合学习主体的心理特征,用教育的理性不断地把学习主体引向理性”,(张琪等,2009)从而摆脱游戏价值高而教育价值低的现象,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2.传统游戏理论的反思: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

人们对于游戏的认识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深入。柏拉图是第一个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人。不过他仅仅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来看,认为游戏是培养动物或人幼子生存和生活能力的活动。其后,亚里士多德把游戏视为紧张劳作后的休息与消遣,认为游戏是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行为活动。

哲学家康德最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游戏问题,将“游戏”解释为“活动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认为游戏是为了展示人的主体性自由。后来美学家席勒把对游戏的认识提高到人的本质的深度,提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的观点;认为游戏冲动可以消除人们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压力,促进人们从主客对立分裂的状态重新回归和谐统一。游戏研究的先驱胡伊青加则把游戏作为“生活的一个最根本的范畴”,得出“人是游戏者”的结论,强调人的游戏本质。

整体看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席勒和胡伊青加等的游戏理论都是建立在主体论的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这些传统游戏理论认为:游戏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自由,人在游戏过程中实现了主体的自由;人在游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游戏活动的主导地位;人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展示自身的创造力。

传统游戏理论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具有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问题。如果局限于这种认识,游戏的本体价值便会被淹没在功利追逐中,本真的游戏就会在教育中名存实亡。教育游戏研究必须走出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透过实体的游戏行为分析抽象的游戏特征,进而从本体论层面把握教育游戏的本质,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3.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超越:侧重游戏与游戏者的统一

伽达默尔作为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家,也以谈论游戏著称。作为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他在阐述解释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游戏观,在反思批判康德、席勒等游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游戏理论。

伽达默尔把游戏者的行为与游戏本身区别开来,认为:游戏独立于从事游戏的人的意识,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而不是游戏者;游戏不是由游戏意识决定的,具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必须有观者始终存在,游戏才能形成意义。伽达默尔的游戏理论实现了由主体论向存在论的转变。此时,游戏不再是游戏活动中的态度或主观的情绪,而是作为自我表现的存在方式;游戏不再是游戏者认识的对象,而是在存在的去蔽中表现自身;游戏者和观者共同参与游戏,主客体均已消融在游戏里。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游戏主客体分离的问题,实现了从个体立场到共同体场的转换。准确地说,伽达默尔所探讨的游戏是一种主体间的理解活动。此时,作为理解活动的“游戏”更是一种思想交流活动,游戏者与观者实质上是参与游戏者的意识,而不包括作为意识承载者(游戏者)的肉身。可以说,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冲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深刻把握了游戏者与游戏的关系,是对游戏者和游戏内在联系的更准确认识。

相对于传统游戏理论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反思过分强调游戏者的问题,对深陷主客二分的教育游戏起到纠偏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游戏在游戏者与游戏之间保持张力,更好实现教育游戏的育人目的。

三、伽达默尔游戏理论阐释教育游戏:是什么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游戏形式,整合了教育的内容和游戏的特点,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教育游戏无论从内容、技术、应用和评估方面来说,对教育界都是巨大的挑战。故步自封、一味进行理想化的研发很难使教育游戏取得质的突破。”(张琪等,2009)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冲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从本体论层面分析了游戏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在哲学层面分析教育游戏的特征,探讨如何发挥教育游戏的价值。

1.教育游戏的真实主体:游戏自身

为了解释教育游戏的概念,有必要辨析“游戏”一词的词性。在中文中,“游戏”的词性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动词的“游戏”是指一种行为、动作,即游乐嬉戏。名词的“游戏”则指作为活动的游戏行为以及作为实体的游戏工具。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般认为游戏的主体是从事游戏活动的人,预设了从事游戏的主体存在。

然而,人们常说的“玩游戏”或“做游戏”实质上是同义复指结构。这说明游戏是内在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外在目的的活动;不是外涉的,而是自足的。往返重复运动对于游戏的本质规定来说非常重要。伽达默尔用光线游戏、波动游戏等说明游戏是一种不断往返重复的运动,而且在每次的重复中不断地更新自己。其中,重要的是游戏往返运动本身,而不是必须有一个主体存在。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在游戏活动中,个体意识形成交流关系,并且互相参与、融合,从而形成彼此交融的意识融合体。此时,融入意识整体的个体意识不再独立存在,不能具备主体的资格;而个体意识间的融合活动(即游戏本身)才是完整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游戏主体。

伽达默尔对游戏主体的判断并不违背人们的经验,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符合了教育游戏的实际。因为在本真的教育游戏活动中,游戏者总是全身心地沉浸于游戏中,根本没有把游戏作为自己的对象。“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它意味着游戏的意义指向自身,而不是指向主观美学中游戏者的主观性。”(秦佳,2008)于是,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学习者“甚至连身体都摆脱了世俗的负担,而和着天堂之舞的节拍轻松摇动”。(托马斯·古德尔等,2000)

可见,教育游戏就是由个体相互融合、共同参与构成的存在。当学习者从事游戏活动时,原有的个体主体性已不再存在,存在的是由个体组成的游戏整体。学习者的个体行为不能被称为游戏,而只是游戏的组成部分。此时,学习者在游戏中并不是怀着特有的目的,而是忘我的投入,甚至将思想与行为彻底融入游戏中。

2.教育游戏的存在方式:自我表现

在伽达默尔看来,“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而自我表现乃是自然的普遍的存在状态。游戏的活动绝没有一个使它中止的目的,而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更新自身。”(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根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游戏的循环往复性实际上是指理解活动的循环特性。

游戏能被反复表现,并在表现中被理解。“在游戏表现中,所出现的就是那种属拯救和复归的东西,被揭示和展现的就是不断所遮掩和摆脱的东西。”(.伽达默尔,1987)此时,游戏的自我表现不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游戏者与游戏相互表现的过程。游戏通过游戏者来实现自身的表现,同时游戏者也通过游戏来表现自身。尤其是在多媒体环境下,“游戏中的信息已失去了与游戏者无关的‘他性’,而具有了让游戏者体验、进行会话交流的‘你性’乃至‘我性’。”(赵慧臣,2008)

对于教育游戏而言,它的自我表现是建立在游戏者过去和当下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教育游戏自我表现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意图的实现,而在于实现意图的过程。因此,游戏者的每一次游戏都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揭示游戏被遮蔽的内涵的。从此意义上说,教育游戏中的重复不是单纯的多次展现,而是不断的自我更新。

教育游戏是在重复中不断更新的,说明其自身具有创生的特质,能够容纳无限的可能,可以为游戏者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对游戏中的种种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游戏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展开想象,大胆进行各种尝试,从而可以尽情享受创造所带来的乐趣。”(高洁,2010)

3.教育游戏的意义产生:观者在场

游戏的魅力在于让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得到自我表现。游戏的表现是为了被观看,因此必须有观者存在。此时,游戏的观者浮现而出,而且构成游戏不可缺失的部分。正如伽达默尔根据解释学思想所认为的:游戏的.自我表现需要观者,游戏者只有作为观者才能理解游戏的意义。此时的理解并非是对游戏原意的复现,而是游戏者的精神世界与游戏世界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你我共生的新精神世界的过程。

具体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自我表现并不是无目的的表现,而是指向观者的表现。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如果没有观者的品味,自我表现就变得毫无意义。通过观看,游戏与游戏者之间形成互动、融合,使得游戏活动表现出创造性或再创造性。

首先,观者是游戏者。一方面,只有当游戏者加入游戏、承认游戏规则时,他才能成为观者。另一方面,游戏者以自身的游戏活动为观看对象,从而成为观者。最能真实感受游戏的,正是那种观赏游戏的人。“观赏者和游戏者共同参与游戏,游戏本身乃是由游戏者和观赏者所组成的统一整体。”(管宁,2006)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玩家之间可以通过协作完成游戏活动,并通过观看活动过程获得游戏意义。

其次,观看不是超然的旁观,而是思想的认同。“认同就是参与。认同于某个事物的人,他就完全地知道该事物本来是怎样的。观看活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参与方式。”(.伽达默尔,1987)在游戏活动中,观者既沉醉、忘却,又反思、创造。在为观者而表现时,游戏的认同才得以实现。

最后,通过观看形成游戏的意义。“最真实感受游戏的,并且游戏对之正确表现自己所意味的,乃是那种并不参与游戏而只是观赏游戏的人。”(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尽管游戏的主体是自身,但观者参与了游戏意义的形成。因此,“游戏意义并不是在游戏者将之表现后,就得以确定。游戏意义的形成也有观者参与,只有到了观者这里,游戏意义才最终形成。”(秦佳,2008)

四、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建构教育游戏:如何是

“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它的教育特性和游戏特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尚俊杰等,2008)长期以来,教育游戏始终未能摆脱“教游难融”的困境。尽管人们通常认为游戏可以用来帮助学习,但却很少有可供广泛推广的教育游戏产生。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倡导游戏主客体的和谐统一,不仅在理论层面对深陷主客二分的教育游戏起到纠偏作用,而且在实践层面引导教育游戏的构建,进一步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1.娱乐与严肃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

游戏由表现者与观者构成交往共同体,并且参与的各方互相同化,从而形成新的整体性存在。在伽达默尔看来,真正的游戏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被游戏内在的秩序所规范,而不能仅仅保持玩耍时的主观意识。“使得第一游戏完全成为游戏的,不是从游戏中生发出来的与严肃的关联,而是玩游戏时的严肃。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

“游戏虽然是娱乐性的活动,但却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孙媛,2012)游戏的严肃性表现为游戏的“意志”通过“忘我”的游戏者来充分展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者并非完全感觉轻松,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紧张、困难和压力。“只是这种困难和压力不是外在强迫的,而是游戏者出于内在需要而主动接受的,因而能够在其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愉悦。”(高洁,2010)

教育游戏的本质功能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需要及其满足状况才能体现。当学习者沉浸于某种游戏时,原有的个体主体性已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作为整体的游戏。学习者在游戏中并不是怀着特有的目的去游戏,而是忘我的投入,表现出特有的喜悦,甚至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有当学习者全神贯注于游戏时,游戏活动才会实现它所具有的目的。

建构教育游戏时,需要将娱乐与严肃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在设计开发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体现教育游戏的娱乐特征,而不能设计成游戏性不足的教学软件或CAI课件;另一方面,“要注重游戏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不能像设计普通娱乐游戏那样随意,更不能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而设计一些趣味低级、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甚至是虚假错误的内容。”(张文兰等,2007)

2.规则与自由保持张力:优化学习者游戏过程

游戏者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可能的意图的过程。正如伽达默尔所认为的:在游戏中没有先验的意图或中心,只有无数的可能性。尽管游戏者有选择的自由,但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我们只能与严肃的可能性进行游戏。我们是在享受一种做出决定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同时又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且是不可收回地被限制的。”(.伽达默尔,1987)

无论游戏者玩耍哪种游戏,都必须遵守该游戏规则的限制和约束。“凡在涉及游戏规则的地方,不可能有怀疑主义的余地,因为包含在这些规则中的原则是一种不可动摇的真理。”(胡伊青加,1998)游戏者破坏了规则就等于破坏了游戏本身。“游戏是规则至上的人际互动活动,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秩序的意义交流。规则的至上性决定了参与游戏的游戏者在规则面前的平等性,进而决定了互动的充分和活动整体内部的和谐。”(肖尧中,2005)

具体到教育游戏而言,游戏规则是对游戏者行为约束的规定。学习者有选择各种可能性的自由,以及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自由,但是这些自由也受到游戏规则的制约。“任何一个游戏,即使是自由度非常高的诸如《模拟人生》这类游戏,依然有完善而细致的规则,每一个玩家要想在游戏中顺利前进,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孙媛,2012)可见,教育游戏需要按照独特的规则,引导学习者自由参与游戏活动。此时,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教育游戏的魅力,吸引学习者不断沉醉到教育游戏中去。

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可能进行下去。学习者制约不是无限制的,他有选择这一种而不选择另一种游戏的自由。通过选择,游戏者将相对封闭的游戏世界与其他世界区分开来。教育游戏应该在规则与自由之间保持适当张力,充分体现游戏进程的开放性、多样性,这样“更容易使师生双方作为真实的个体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进行积极对话,敞开自我、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吸引,从而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一场‘游戏’”。(张琪等,2009)

3.观看与参与相互渗透:促使学习者获得意义

游戏作为由游戏者和观者构成的结构,在表现中被理解。对于游戏的意义,伽达默尔认为:“只是为观赏者而不是为游戏者,只是在观赏中而不是在游戏者中,游戏才起游戏的作用。”(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游戏者只有作为观者而参与游戏,才能获得完满的意义。“在观赏者那里,游戏好像被提升到了它的理想性。”(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由此可见,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游戏并非作者所创作的制品,而是经观者的再创造所形成的主体间的精神融合物。

教育游戏蕴涵丰富内容,期待着被理解。它的理解过程是游戏者的思想观点与教育游戏相融合的活动。观察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贯穿于教育游戏的整个过程。学习者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游戏,包括对游戏材料(如道具)的观察和对游戏环境(如场景)的观察等方面。在观看参与中,学习者外于自身、忘却自我;既沉醉、忘却,又反思、创造。例如在游戏的参与中,学习者会先观察游戏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然后思索能用它们做什么,以及怎么样来做。

教育游戏的观看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教育游戏必须让学习者通过观看游戏来理解教育内容,[转自第一教育游戏设计应该在尊重游戏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习者有意义的观看性活动。一方面,在教育游戏的观看中,学习者需要积极思考怎样确定主题、如何把过去经验与当前情境相结合、角色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学习者的观看活动中,教师不能采用灌输的僵化方式,让学习者的观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提示、表情暗示等,调动学习者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应以尊重游戏者观看的能动性为基本原则,以引导游戏者获得游戏的意义为最终目的。“教育游戏应该一改单调的图文呈现和变相的幼稚说教,而应该使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主动投入其中。”(张琪等,2009)唯有如此,学习者出于观看兴趣与游戏结下不解之缘,在游戏活动中有所创造,不断追求内在潜能的展示,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游戏研究界曾有 Ludology vs Narratology 争论。粗翻就是游戏研究与叙事研究。Ludologists 认为游戏应当作为形式系统来研究。Narratologists 认为游戏应当作为叙事媒介来研究。前者思考游戏由什么机制组成,产生什么样的动态,状态空间如何;后者思考玩家与扮演的角色的关系,玩家与世界的关系。最后的结局自然是游戏既能作为形式系统研究,又可以是一种叙事媒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游戏研究是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可以研究二者的关系。

这里提一个我最佩服的游戏学者 Ludologist Jesper Juul他很多论文都很有意思,提出很多新概念。一个比较流行的游戏的定义也是他提出来的。而且他的论文他网站上都能看。随便贴两篇:Jesper Juul: The Open and the Closed 分析的是形式系统。

国外对戏剧教学的研究论文

一、戏剧教育教学的概述

在当前, 有关戏剧的说法有多个不同版本。一些人认为戏剧主要源自于原始社会宗教, 巫术是一种原始形态下发展过来的艺术形态。还有一些人认为, 戏剧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庆祝丰收喜悦心情表演出来舞蹈。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戏剧, 常常包含有多种不同的元素, 例如演员、故事、舞台等等。在这些元素中, 演员作为最为核心的元素, 演员必须拥有良好的扮演能力, 可以将人物的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在现代社会, 根据戏剧的划分标准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划分成多种不同种类。例如通过分类标准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分成歌剧、话舞台剧。根据题材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戏剧分成神戏剧、家庭剧和科幻剧。

二、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 戏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 通过戏剧可以更好的让幼儿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例如, 通过模仿游戏或者角色扮演可以更好的使用幼儿对于社会上的人物进行敢, 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 帮助我更好的去欣赏戏剧艺术。一般而言, 幼儿圆戏剧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价值。

第一, 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戏剧教育具有具体性和目标性特点, 可以为幼儿提供良好活动方式。在进行戏剧教育活动中, 幼儿可以获得良好表达方式技巧, 可以创造性的对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可以将外在活动和内心进行有效结合, 这样可以使得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到相关的社会活动之中。

第二, 可以学会了良好的社会技巧。在进行戏剧教育过程中, 为了更好进行角色表演, 很多幼儿首先会对角色进行观察思考, 从不同角度分析角色心情和行为状况。通过戏剧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模仿他人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分享和沟通技巧, 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第三, 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能力。在幼儿园内部, 玩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活动。戏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幼儿表演来更好激发幼儿的特长, 就是在玩耍过程中来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戏剧是一个激发幼儿想象力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方法, 因为戏剧活动可以给予我提供多种多样人物体验, 使得幼儿可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自身具体经验, 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使得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发性经验, 培养幼儿独立办事信心。

三、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

(一) 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原则

第一, 提高幼儿自主性, 增加幼儿参与表演机会。当前, 一些幼儿园过度依赖教材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幼儿很少能够参与到戏剧活动设置之中。为了更好进行戏剧教育, 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可以创造性地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例如使幼儿成为戏剧教育活动主导者, 让幼儿更好的设计自身教学活动,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角色。

第二, 加强过程管控。戏剧教学重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拥有高超演技, 学生们也并不需要非常专业表演, 戏剧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让幼儿可以全神贯注参与到戏剧表演之中, 在轻松愉快氛围下更好的了解活动内容, 可以从活动中去探讨自己所获得经验, 通过这种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过程可以更好的使幼儿健康成长。

第三, 通过多种不同形式来进行教学。戏剧教学本身类型就非常繁杂,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进行歌剧表演, 教师可以灵活根据幼儿兴趣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使得整个课程变得更加有趣。

(二) 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建议

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戏剧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第一, 幼儿角色扮演。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例如, 教师可以以太空作为主题进行戏剧活动, 教师可以按照多媒体中有关神舟飞船宇航员的信息, 让所有的幼儿都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解, 从而使得幼儿可以乐在其中体验宇航员的喜乐。值得一提的是, 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对活动空间进行分配, 为幼儿的活动画纸专门的区间, 在具体操作知识可以标示出戏剧活动的范围, 也可以提示幼儿戏剧活动的范畴等等。

第二, 教师的入戏和出戏。教师的陆续主要是指教师本人在戏剧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教师出戏主要是指从戏剧的某一角色中又回归到教师的本职。例如, 在进行小鸟与大树的戏剧表演活动中, 可以在一开始是指由教师来扮演大树, 教师可以问幼儿我现在非常伤心,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如此伤心吗?通过这句话可以巧妙的使幼儿迅速进入到了戏剧教育活动的状态,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戏剧表演欲望, 使得幼儿可以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儿园戏剧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进行, 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幼儿参与的自主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过程进行管控, 以便推动幼儿戏剧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幼儿教育, 2015 (28) :6-9.

[2]石海霞.幼儿园戏剧教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 (中) , 2017 (1) :9-9.

[3]张金梅.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 2015 (Z1) :18-20.

[4]巩庆华.当前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戏剧之家, 2015 (7) :241-242.

[5]胡春丹.自由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D].2016.

探究创作性戏剧活动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作用的论文

创作性戏剧是欧美及澳洲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艺术教育方法。它以经过设计规划的戏剧程序,由教师在课程中“作团体组织,依设定的程序结构,视群体的特定需要、年龄层、能力与兴趣等因素,以戏剧或剧场的技巧,建立群体参与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创作性戏剧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相互合作的精神,不仅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更令学生愉快地经历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意愿,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创作性戏剧教学法不一定要求学生要在观众面前做出色的故事表演,所以其侧重点并不在于学生表演技巧是否成熟,思维逻辑是否周密,而是强调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想象、扮演、对话等戏剧要素),去学习语言、动作、社会行为等项目。

一、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项口

美国戏剧教育学家温妮弗列德·瓦德认为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具有戏剧与剧场二元性,所以将教学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主要项目:

1.戏剧性扮演:学生置于想象的戏剧环境中,表现出熟悉的经验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戏剧,以“尝试的生活”去了解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2.故事戏剧化:以文学、历史或其他来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出即兴的戏剧;

3.以创作性扮演推展到正式的戏剧:在创作性扮演基础上,搜寻故事相关背景资料,并设计制作简单的布景道具,发展成可在学校公演的戏剧;

4.在正式演出中运用创作性戏剧技巧:①看过剧木后,自己设计人物形象与配乐,自创对话扮演短剧;②将正式的戏剧场景改为即兴表演,避免背诵台词的不自然表演;③将即兴式对话发展成有群众的戏剧场景

与普通戏剧演出不同的是,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以促进表演者参与者、学当的人格成长为目初、,其目的不是去满足剧场观众所以,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与职业演员的训练是很不相同的,其活动项目一般以下内容较为常见:

1.想象:结合身体动作、物体、声音与头脑思考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学习者经验和想象力;

2.肢体动作:配合音律、舞蹈的肢体活动,明确而有意义地表现适宜动作,可个人表演或团体合作表演;

3.身心放松:调节增强或减弱的动作进行热身、消除紧张情绪,平衡身心,强化知觉;

4.戏剧性游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完成游戏项目,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建立互信关系;

5.默剧:通过身体的姿态和表情,传达思想、情感与故事,强化肢体表现力,增强观察力、理解力、思维想象力;

6.即兴表演:根据人物、线索、目标等简单基木资料,即兴表现或发展出适宜的对话、动作和故事情节,培养团队合作、机智反应的能力;

7.角色扮演:根据故事主题,由小组讨论或教师选派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不同情境,扩展感觉和认知力;

8.说故事:以某故事引发点开始,通过讨论、表演构建发展自己的故事,激发想象力、逻辑组织和表达能力;

9.偶戏与面具:通过制作、操作或表演偶具(或面具)表达故事,增强信心,释放情感,体会工艺制作和表现的趣味;

10.戏剧扮演:在程序架构内设置主题故事,采用即兴创作,进行戏剧性扮演,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互助互动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作性戏剧活动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作用

社会工作是人类经历中一部分最复杂的问题和最困惑的领域,因而也是一项具有高度技巧性的活动

(一)创作性戏剧活动可助力建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在人类的经验范围内,一些不确定因素总是不可避免的',生命不可预见。社会工作以各种形式回应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多样的互动,它的使命就在于使人们能够发展潜能,改善生活,避免功能障碍。专业社会工作聚焦于解决问题和推动改变,是一个价值、理论与实践相互关联的系统

社会工作者在为贫困、弱势人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知识、理解和技巧,以有限的资源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改变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在这里,秉持社会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是前提和基础。各派学者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在表述上各有不同,基木内涵可归纳为:个人价值和尊严、服务、社会公正、人类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等方面。如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六个基木观点:①个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怀;②个人是与社会相互依存的;③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④个人具有人类共同需要,又在木质上与众不同⑤个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实现自身潜能和社会责任;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消除障碍,保障个人自我实现

在创作性戏剧教学活动中,可虚拟各种社会生活情境,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应对不同情况,可扮演社会工作者,也可扮演受助的服务对象。在教师引导卜,他们可学习以正确的方式即兴地去经历、拓展在真实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情境,以适当的态度和方法予以应对,改善生活,适应环境,发展潜能,避免功能障碍,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作性戏剧活动可助力社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是助人适应环境、改善生活,自身需具备很好的专业素质。社会个案工作中,情绪治疗模式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社工自身应是成熟和身心健康的人,拥有以卜素质:①对自己有兴趣,自我接纳,自我定向;②有较高容忍度,接纳世事难以预料;③积极投入生活,不怕冒险,敢于追求;④富有弹性,不顽固僵化地拘泥于固有形式;⑤能客观、理性、有系统地深入思考;⑥对他人有兴趣,乐于与他人和谐相处

创作性戏剧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为目标,给每个人提供拓展、经历、表达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接纳自我;同时也通过假设自己为他人的想象、模仿、扮演的过程,设身处地体会和反映他人的概念、感觉、情感和心理,有助于更理性、全面地系统思考,避免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顽固僵化、只关注自身需求而无法理解他人困境;与他人合作的角色分工,也能增进理解,锻炼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社会工作是一种能力建设的活动,“能力”不单指当前实际的能力,也包括潜在的、将来的能力,突显发展或习得更大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与创作性戏剧活动的宗旨也是契合的。

(三)创作性戏剧活动有助于训练提高社工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有效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沟通,即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交换,包括所有用以传递和接收知识的方式。作为人类,人们总是在传递着什么(尽管不一定是语言的方沟。酒精或药物成瘾的人、抑郁而闭门不出的人、惯于偷窃或撒谎的人、不守秩序的人……其实都在传递着他们对自己、对生命、对曾经或正在遭受的困厄的感受。理解人们所传递的内容,并将想法和感觉转化成语言,是社会工作的关键技巧。社工还需学习如何提出好的问题,以保证提供足够详细的相关信息,并可引出进一步的线索。

倾听技巧在所有的沟通情境中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人以为倾听是一种木能的行为,不需培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别人在说些什么,但只是一种消极行为,倾听要求更为积极的介入好的倾听,木质在于能感受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是明白其语言表层明确表达的意思,还需理解和把握其语言深层蕴涵的内容,甚至那些欲言又或不便明言的隐衷。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所以,“听”是对声音的接收,只是一种生理行为,而“倾听”则是头脑关于理解的积极活动。

非语言形式的沟通(也称为身体语部,重要性也不容小视。韦斯特的经典研究表明,通常的短暂会面中,说话或语言内容只传递了三分之一的社会意义,而非语言形式却表达了三分之二的意思。而就重要程度而言,后者似乎更胜一筹,尤其在二者发生冲突之时,非语言形式表现的意图更为可靠。对于非语言沟通的理解,需通过敏锐的观察来收集,因而观察技巧在社会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中,与案主明民务对象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是需要“同理心”,即尝试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以期能够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行为和动是有想象力地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心界。“同理”技巧可分三层:①用心感受案主的感受(尽可能设身处地接近另一个人的经验;②对案主的感受表示理解(通过语言、手势、表情、身体姿态等);③将案主的感受转化为语言。同理心,传递的是兴趣、温暖、信任和尊重,这是社会工作核心理念、价值观的体现

创作性戏剧教学各阶段的多种活动,都非常有益于上述社工沟通技巧的锻炼提高: 初阶创作性戏剧活动的专注训练,含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以及感知混合练习,有助于培养专注的能力,这是观察与倾听的重要基础;而肢体动作、身心放松、游戏活动等,也可舒缓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在营造会谈轻松氛围方面很有助益

进阶创作性戏剧活动中的角色扮演、默剧、即兴表演、说故事、戏剧扮演等训练,更是对建立“同理心”设身处地接近另一个人的经验,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行为和动扫沙,以及口头语言组织表达技巧、非语言形式沟通能力,有着很好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创作性戏剧活动运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对社工价值观教育、基木素质能力培养、专业沟通技巧强化训练方面,都有显著有效的积极作用。今后更可望在矫正治疗、康复辅导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创作性戏剧活动的开展和运用

  • 索引序列
  • 对五音戏的研究论文
  • 五禽戏国外研究论文
  • 豫南花鼓戏音乐研究的论文
  • 国外对游戏课程的研究论文
  • 国外对戏剧教学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