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兵器知识编辑部

兵器知识编辑部

发布时间:

兵器知识编辑部

雷达发现不了的轰炸机

好像是“兵器知识”,有一期封页上是神盾的照片,然后能看到类似日本国旗的信号旗。然后就有好多人不干了,质问编辑部,为什么中国军舰要挂日本国旗,挂也就挂了,为什么还要拍出来放在杂志封面上。然后很委屈的编辑部就马上在下一期中,详细介绍了海军的信号旗。

节选自百度百科

1.关于兵器的知识, SOF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武器的“贮藏室”,世界上任何一种武器,特种部队都要让其队员进行了解和熟悉,他们个人的武器配备足以令他们的对手既畏惧又羡慕:M16A2来复枪和H&K SO MK23手枪,但这远远不是他们的全部武器,SOF具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库,下面将对这支部队主要的武器装备系统进行介绍。 空军特别行动司令部 AC-130H/U“鬼性”、“幽灵”战斗机 外型:机长:97英尺9英寸;翼长:132英尺7英寸;机高:38英尺6英寸 最大载重:155000磅。 动力系统:4台阿里讯(Allison)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推力4300马力。 技术数据:速度:20000英尺高度每小时374英里;100000磅载重时最高限度33000英尺。飞行距离:最大载重时为2356英里,载重25000磅时为2500英里,无载重时为5200英里。 无空中加油。作战半径:500海里。机组人员:最多21人;最少机组人员:AC-130U“幽灵”为13人,AC-130H“鬼性”为14人。 AC-130是在C-130飞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为适应特别行动的高要求,对原有的火力系统和传感器作了较大的改进,它能够在不同的情形下进行连续、如外科手术般纵深的精确的空中打击。 当环境允许时,AC-130能有效执行以下任务:近距空中支援(CAS)、间接行动、武装侦察、战斗防御、护送(军队、海军、火车、旋转翼飞机)、监视、作战侦察与营救、空降服务、一定的空降指挥与控制。 这些重型飞机的侧翼武器与精密的传感、导航和火力控制系统相联接,能够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作战,它在平等飞行和盘旋时都能开火,对地面部队进行空中支援时特别有效。 地形、防空情况和天气情况决定开火的高度,根据所攻击的目标、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使用哪一种炮火。这类飞机对装甲车、碉堡等军事掩体没有硬杀伤力,它们装备先进的炮火系统,105毫米榴弹炮具有超级敏感的点爆导火线和相邻导火线,而且,20毫米、25毫米、40毫米火炮都具有点爆导火线。 虽然AC-130H和AC-130U使用不同的电子系统及其他系统,但在对地面的火力支援方面,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对AC-130飞机来说,任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敌方的地面防空能力。 AC-130最占优势的是夜间行动,在白天,它的弱点非常明显,当地面防空能力弱时,它的威力极其明显。选择在阴天行动,可以削弱地面防空对它的威胁,但它必须依靠雷达作为惟一的传感器。 雷达引导的防空高射炮、地对空导弹等可以严重削弱它的空中打击能力。如果预先了解、掌握敌方的雷达系统,可以在飞机出动前先进行雷达干扰或SEAD(抑制敌方空中防御),SEAD更为重要。 如果要在防空能力明确的敌对领空进行行动,可以采取提高飞行高度的方法,但是,传感器的性能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因为地面范围的增加,火力的精确程度也会有所下降,使飞机打击点目标的能力下降。在防空能力强的领空行动时,因为要限制使用激光照明,因为这种照明使地面更容易发现飞机。 2001年度,共有13架AC-130U飞机投入使用。目前美国还在对AC-130H/U飞机进行改进,要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攻击能力,使其能在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以外,对敌人发动致命攻击。 “鬼性”飞机具有骄人的历史,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越战期间,它摧毁了10000多辆军用卡车,数次完成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 在格林纳达的“紧急复仇行动”时,AC-130飞机压制了敌方的防空系统,猛烈攻击敌方的地面部队,确保其他美军部队顺利实施空降,完成战略计划。在巴拿马的“正义之师行动”中,AC-130飞机是攻打巴拿马国防部大楼及其他军事指挥设施的“闪亮角色”,它是那次战役中惟一担负近距离火力支援的飞机,它们准确凶猛的火力,使多支在地面行动的美军部队转危为安。 MC-130E/H“战爪Ⅰ”、“战爪Ⅱ” 技术数据:基本与AC-130飞机相同,武器与装备稍有不同。 这种飞机的装备包括空中加油、不受地形条件影响的雷达、惯性和GPS导航系统和高速空中转运系统。 一些MC-130E还装备有地对空“优顿”系统和直升机空中加油系统。 MC-130E“战爪Ⅰ”和MC-130H“战爪Ⅱ”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在白天、夜晚,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为美国和盟军的特别行动部队提供空降、空中着陆服务或空中补充供给。 它们的行动包括:渗透、撤出、供给、心理战,在敌对或复杂地形利用空降或空中着陆进行侦察。这两种飞机都可能进行空中加油,帮助其他飞机在不返航的情况下继续执行任务。 MC-130E“战爪Ⅰ”能够为直升机空中加油。MC-130飞机既能单独执行任务,也可以与其他飞机联合行动,能够在标明、未标明区域对行动人员和装备供给实施空降或空中着陆。 MC-130飞机所执行的秘密任务,要求它们通常在夜间飞行。当它们进入或离开目标区域时,通常选择高空飞行,在这段距离,它们以每小时260英里的速度飞行,以避免油料过度消耗以及被敌人发现。 而当进入、穿越敌对领空时,它们降低到能见地面的高度进行飞行。行动的成功与否,在于它们能否安全地以每小时220-260英里的速度保持在最低高度飞行。 在夜间行。 2.求武器基本常识 枪机后坐式----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记得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 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 这种自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 缺点是不能调整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而且有枪管尾部排出的有害烟雾,对射手有害 。 自由枪机式----枪机和枪管完全无扣合,只能靠枪机较大的质量和复进簧力阻止发 射后弹壳过快的向后运动。 这种自由方式仅适用于小威力自动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等半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实是枪机上有某些附加机构以大延迟开锁的目的。它 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膛内压力很高时这些附加机构能够提供相当大的阻力,使发射后的 弹壳不致退出弹膛过多,以免炸壳。 随着膛压降低,阻力亦下降。如德国的G3自动步枪 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半自由枪机与自由枪机相比的一大优点是闭锁机构大大减轻了。 枪管后坐式(退管式)----当弹头在膛内运动时,枪机和枪管牢固的扣在一起,共 同后坐,制至弹头飞离枪膛,膛内火药与体压力降低后才完成开锁动作。 这种自动方式 的武器特别是用于配备装甲车辆内,因为它可以使膛压相当低时再开锁,这样车体内不 致遭受更多的火药气体污染。枪管和枪机在发射后共同后坐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枪所使 用的枪弹长,称为枪管长后坐,如射击后;枪管和枪机共同后坐一段距离,然后开锁, 枪机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退壳,拱弹,闭锁,击发等动作称为枪管短后坐。 导气式----利用膛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枪机框,枪机等后坐,完成自 动动作。导气式武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气体调整器调整导出的火药气体量 ,这样可以减少射击时的故障率。 目前我国轻武器广泛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管式----属于导气类型,但不使用活塞。 火药气体由导气孔逸出后流经导气管 ,将其能量直接传给枪机框,然后带动枪机开锁后坐。美国的M16步枪,我国的改进型1 大口径机枪,都是采用这种发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活动机件的重量。弹 道气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污垢,残渣,如不及时擦拭,可能发生故障。 口径----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膛线之间的距离。 口径通常以 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 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 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 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 大侵彻力。 我军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 滑膛----不刻制膛线的光滑身管内壁,滑膛武器可以射击霰弹,箭形弹和尾翼稳定 弹等。 火身轴线----通过火身(如枪管)中心的设想的直线。 缠角----在膛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管轴线的平行线的夹角。 我国1954年式手 枪,1956年式突击步枪和1953年式重机枪等枪的缠角均为5度42分。 缠度----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缠度称为导程。 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称为缠 度。我国步枪机枪的堂线的导程为240毫米,约为枪口的倍,即缠度为。 枪机机构----轻武器的枪机机构通常可用来完成送弹,闭锁,击发,开锁,退壳等 动作。 加速机构----在某种类形的自动武器中,使其机构动作加速运动的一种机构,如在 枪管短后坐式武器中,除手枪外,一般都采用加速机构将枪管的一部分能量传给枪机。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武器发射时闭锁枪膛,顶住弹壳,防止火药气体向后逸出并保证准确可靠的发射。 扳机引力----武器成待发状态后,扣压扳机使之击发所需之力。 扳机引力要适中, 太大,易变更瞄准位置;过小,则易偶发。 扳机护圈----一般位于机匣下方,半圆形或半卵形,其作用时保护扳机,防止偶发 。 闭锁间隙----又叫弹低间隙。武器闭锁后,当枪机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紧贴,枪 弹以斜肩或底沿与枪管紧贴时,枪弹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弹底间隙。 隙。 导气管----连接于导气式武器身管上的管筒,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连于活动机 件上,发射时,弹头在堂内通过导气孔,火药气体由此孔逸出,推动活塞完成自动循环 动作。 导气孔----导气式武器枪管上开的小孔,火药气体经由此孔流入导气管,推动活塞 完成各种动作。 机械瞄准具----泛指机械上用的金属瞄准具,如表尺,准星和规孔等。 英语术语字 面是“铁锚具”,是相对与光学瞄准具而言的。 砚孔瞄准具----一种金属制瞄准具,通常这种瞄准具的表尺上有一小圆砚孔,通过 它和准星配合瞄向目标。 光学瞄准具----又称光学瞄准镜,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又镜头,镜体和 照明装置组成。 红外线瞄准镜----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 行夜间瞄准的仪器。 由红外线探照灯,光电变压器,瞄准镜和电源等组成。 枪用高射瞄准具----一种环形缩形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由机坐和前 后照准器组成。 微光夜间瞄准器----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 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 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照门式瞄准器----由照门和准星构成,射击。 3.求枪的基本知识 性能诸元就时枪的某些性能,比如长度、重量、口径、弹容量、初速、射程等等。 口径 是指枪口的大小,比较常见的有9毫米、毫米、、、、、、15等等 导气式,是枪的一种自动化方式,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及弹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和供弹。现在的半自动步枪比本上都时采用这种方式。 枪的种类,有手枪、冲锋手枪、步枪、半自动步枪、突击步枪、霰弹枪、冲锋枪、狙击步枪等等。具体的你可以去百度百科上搜一下 4.枪械的基本知识 突击步枪 世界十大名枪 1.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突击步枪要属苏俄AK系列(包括.等多种型号的突击步枪和变形枪)2001年5月世界著名轻武器杂志《枪的世界》曾公布:截止2001年月,AK系列突击步枪的总数在全世界已超过5000万支,排在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美国的M16突击步枪,总数为750万支;排第三位的是奥地利的AUG步枪,总数为50万支。 该杂志还把AK47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六大名枪”之首,足见AK系列突击步枪在世界各国受欢迎的程度。 但在远距离射击时精准差,但是漫天飞弹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靠性却是无与伦比,远超不可靠的M-16。 在越南战争期间,越共配备AK47较多。由于作战环境恶劣,美军步兵标配的M16相比AK47,零件间隙较小,也就是说精密性高于AK47,但就是由于环境问题,导致M16的实际作战型稍差于AK47,经常出现由沙子等原因卡壳。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美军纷纷扔下手中的M16而去捡越共的AK47. 有一句话评价AK47最不为过了:便宜,工艺简单,进水进沙照样能用。 PS:AK是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的缩写,所以不能用英文"AK"发音,读作"阿卡“是正确的。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作为世界上第一支军用小口径步枪,M16的出现对二十世界后期世纪上掀起的小口径浪潮起到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但实事求是的说M16口碑远不及AK47,主要毛病是射击时经常卡壳,越南潮湿的作战环境和恶劣的战斗条件加大了故障率。 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坚持认为小口径武器远距离威力太小,步枪小口径化的道路并不可取。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德 HK G36步枪国的G36突击步枪于1995年才开始列装,属于第三代突击步枪,其名声远不及等突击步枪,何况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但是绝妙的构思,看似常规却有处处透出的非常规之举,以及优良的战技术性能,使之公开亮相不久,便引起世界枪坛的广泛关注,并在短短数年间,排在了世界小口径名枪之列。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1 FAMAS突击步枪971年法国设计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种无托突击型小口径步枪FAMAS.该枪曾经在乍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经受战火考验,以其优良的性能,赢得了参战士兵的喜爱。 作为“世界六大名枪”之一,该枪在非洲许多国家和亚洲一些地区的军队中装备。 编辑本段 SCAR突击步枪 特种部队战斗突击步枪(SOF bat Assault Rifle,SCAR) ,是Fabrique Nationale(FNH)制造的现代步枪为了满足美军特战司令部(US SO的SCAR标案而制造,此枪族有两种主要版,一种是使用 NATO的SCAR-L(轻型版),和使用 NATO的SCAR-H(重型版),两种都可以改装成“狙击型态”或“近战型态”(Close Quarters bat),FN SCAR首次于2007年7月开始小批量量产和有限配往部队。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世界六大名枪”之一,总数量居第三位的AUG突击步枪,除装备奥地利军队外,还装备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 AUG突击步枪1991年海湾战争中,沙特 *** 和阿曼的参战部队就使用该枪,赢得了士兵好评。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比利时 FN FNC突击步枪FNC侥幸抢占了“世界六大名枪”的一席之地。该枪最早是为了参加1977年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而研制的,但在评比中因出来了枪机突笋裂缝等故障,最终竞争失利。 蒙羞的赫斯塔尔公司针对参选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至少十处改进,FNC终于在1979年以新面目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该枪以其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逐步被世界各国所认同,不仅一跃成为公认的世界名枪,而且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枪械史上劣变优的佳话。 编辑本段 FAL自动步枪 FN FAL步枪 FAL自动步枪由比利时枪械设计师迪厄多内·塞弗(Dieudonne Saive)设计,在比利时国营赫斯塔尔公司(FN法文全称为“Fabrique Nationale d'Armes de Guerre,Herstal lez Liége”)研制、生产,FAL是法文Fusil Aotomatique Légère的首字母缩写,意为轻型自动步枪,相对应的英文名称是Light Automatic Rifle,简称LAR。 编辑本段突击步枪 SG551突击步枪 SG550突击步枪实际上有三种型号:SG550是标准型,供步兵使用;SG551式步枪是短枪管型,供坦克和车辆乘员使用。 SG552是突击 型,供空投士兵或发动“闪电战”时使用。瑞士SG550/SG551的确是一型设计比较成功的小口径步枪,但如果与俄.美.英.法.德等老牌国家相比,认可度还有一定差距,出口量自然不及M16系列,AK系列等武器。 突击步枪 L85A2突击步枪 L85A1突击步枪又称恩菲尔德SA80步枪。L85A1步枪采用无托结构,即机匣为枪托,这种直抢托结构采取自动机后移至通常枪托所处的位置。 该枪是一支设计独特.加工精细.便携平稳的武器。不幸的是制造该枪的恩菲尔德轻武器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关闭了,并且该枪在英军的口碑并不好,该枪从此由其他厂家生产。 L85A1远不及“世界六 大名枪”的名声那样响亮,目前也仅销售到莫桑比克一个国家。 5.常用枪械知识 手枪?54 77 92式 (陆军军官标配) 步、机枪枪族就多了 *** 目前多数装备的九五枪族。全身塑钢材料 采用无托设计 弹夹后置 口径 子弹初速度910m/s可配备白光、微光瞄准具 弹夹容量30 机枪75 枪重 机枪 有效射程600 对空集火有效射程500. 枪管可加挂刺刀及榴弹发射筒 或者国外的AK枪族,恩。。这个就自己百度吧 猎枪? 什么东西。鄂伦春的抬牙子么?。 88狙。有效射程800M 同样使用机枪弹 另配穿甲弹 燃烧弹 曳光弹 子弹初速970m/s 重武器 重机枪。说多了没用 自己查吧 6.谁给我讲点枪械知识 手枪是一种单手发射的短枪,是近战自卫使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能,手枪是16世纪以后开始研制的,开始主要是转轮手枪,就是通过转动弹盘和枪管将枪弹发射出去,所以一支枪有多个枪管。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以来,研制了自动手枪,开始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多达12-20发,可以自动装填,战斗射速(战斗时每分钟射出子弹数量)每分钟24-40发,战斗用大威力手枪和冲锋手枪的战斗射速可达110发,射程在100米以上。 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步枪按自动化程度分为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3 种,现代步枪多为自动步枪。按用途分为普通步枪、卡宾枪、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狙击步枪是一种特制的高精度步枪,一般仅能单发,多数配有光学瞄准镜,有的还带有两脚架,装备狙击手,用于杀伤600~800米以内重要的单个有生目标。 “冲锋枪”是国内对“submachine gun”的称呼,港澳地区则一般采用“轻机枪”或“手提式轻机”之类的叫法。按照《兵器工业科学技术辞典——轻武器》中的定义,冲锋枪是“单兵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轻型全自动枪”,注意“发射手枪弹”和“轻型全自动”这两个关键词,国内对冲锋枪的划分方法是习惯以这两个关键定义作为分类标准的 7.枪械类入门知识 个人认为: 1——先认。通过画报、杂志、网络上的图片熟悉各种常见枪械外观样式以及名称。(这是基础,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花上1-2年的时间) 2——初步了解。主要是枪械的基本数据。比如口径、容弹量、设计年代或使用的国家、武器所属类别、操作方法。 3——深入了解。主要是枪械的相关信息。比如武器特点、设计师或设计单位的名字、相关典故、尺寸及质量等数据。 4——拓展了解。包括与之相关的信息。比如设计师的生平、枪械的结构原理、拆解或保养方法、射击技能。 8.军事武器知识 【单动模式】转轮手枪和半自动手枪发射方式之一,扣动扳机时只执行将击锤释释放打撞针的动作,在这之前,击锤要先用手扳至待发位置。半自动手枪可以靠前一发子弹子弹发射后枪机的后退运动而自动将击锤扳至待发位置,而不必靠人手扳动。 【双动模式】手枪和转轮枪发射机件运作模式之一,当射手扣引扳机时,发射机件会把原来降下的击槌拉至待发位置,然后立即释放,击发子弹。这类机件通常也允许射手用手先将击槌置于待发位置,再扣扳机,也就是可使用单动模式。在半自动手枪上,由于一般的双动模式只发生在第一发子弹时,第二发以后因为滑套动作的缘故会把击锤推到待发位置,变成单动模式,所以也有人把双动模式又称为双动/单动模式,以便跟纯双动模式有所区别。在转轮手枪上,由于子弹发射后没有后续机械动作将击锤推到待发位置,所以通常不称“双动/单动模式”,而直接以“双动模式”称之。

兵器知识杂志app

买吧 虽然 现在我不买了 兵器知识涨价了哦 还有本书叫兵器世界 才出的书没两年但是是 我觉得比兵器知识好兵工科技 也可以买看看 当然了 如果你军事上刚开始入门的话 这几本书最好都买看看

铁血军事网 中华网军事 超级大本营

要是楼主的兴趣不只限于武器装备这一点上,我还是建议买《世界军事》,里面涉及的面很广,有国际战略、军事历史、著名战例等许多方面的知识,与《兵器知识》、《坦克装甲车辆》、《轻兵器》这些装备技术类的杂志立足的层面要高一些,我感觉尤其是《轻兵器》现在最是垃圾,许多内容的滥竽充数之嫌。此外,《世界军事》以文字为主,不像其它杂志动辄加杂大量图片,信息量要大得多。现有,《世界军事》不是用的铜版纸,相对价钱比较低,个人认为性价比要好得多。

军事网站和APP有很多,个人比较推荐米尔军事网和铁血军事

兵器知识杂志pdf

2009年4月6日。。。舰载武器,现代舰船,舰船知识等等,发到我,谢谢大恩大。。。电驴上有汉和防务评论虽军事杂志电子版:

兵器知识库(一).pdf

链接: 

《兵器知识》 (Ordnance Knowledge)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兵工协会主办,《兵器知识》杂志社编辑出版,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价:元。 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的办刊理念,以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我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为主要发展方针。 《兵器知识》以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中国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为办刊宗旨,面向中国广大青少年军事爱好者,广泛宣传兵器科技知识,大力普及军事高新技术,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中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兵器知识》并不单纯介绍兵器,同时也会介绍战争史、军事常识等等内容。 这是复制的,不过我看来,《兵器知识》确实不太适合初学者看,适合有一定军事知识基础的人才看的懂。但她确实是一本好书

很不错的,对于大多数人都适合看,我觉得里面没什么难的,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看懂的

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

13 苏州园林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二、问题研究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练习说明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列数字:(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引用:(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从课文中获得的一些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园林欣赏水平,并初步练习写作说明文。1.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2.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教学建议一、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的图片作对比,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北京园林的彩绘等,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要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获得更全面的关于园林建筑艺术的知识,可参看《自读课本》第三册里陈从周的《园日涉以成趣》一文。陈从周是著名的园林专家,《园日涉以成趣》中对山水、长廊云墙、树木在园林中运用的原理作了透彻的说明,可以帮助理解本文。三、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足资借鉴。可以结合课后第四题,进行一次口头作文或小作文训练。有关资料一、假如我教《苏州园林》(叶至善)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了我父亲的一篇文章——《苏州园林》。假如我是语文教师,在教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给他们说明这是一篇“序文”——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我父亲写一篇序文。为一本书写序文,总得先看一看这本书的内容,为摄影集写序文当然也应该如此。可是那家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准备重拍。内容还没有看到怎么能写序文呢?好在我父亲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有名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书架上有一本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是二十多年前同济大学出版的,虽然是学术性的著作,却附了195幅精美的照片,可以作参考。有了这两个条件,写序文就不会凭空乱说了。我父亲写这篇序文,开头就从陈教授的《苏州园林》说起,还说这本书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他的童年;而且在最后一段,交代了这篇文章是为将要出版的《苏州园林》作的序文。序文写好后就交给香港那家出版社了,不知什么缘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见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知道了我父亲有这样一篇文章,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就以我父亲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的几句话,是得到我父亲的同意的。但是这样一删,读者就不明白这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了。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又删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也是得到我父亲的同意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编者作了一条注,交代了这篇文章的出处和原来的题目,可惜没有说明这是一本摄影集的序文。如果说明了,让语文教师了解了我父亲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教起课来一定会切合实际得多。我是知道这段经过的,所以假如我是语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要告诉同学们这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接着,我要给同学们说明一本书为什么要有序文。序文有由本书的作者自己写的,也有由别人写的。由作者自己写的,大多表明他为什么写这本书、怎样写这本书之类;由别人写的,大多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加上一些评论,也有给读者介绍作者的。我说“大多”,等于说并非全都如此。但是不管序文写些什么,对理解这本书都是有帮助的。我父亲的这篇《苏州园林》既然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那么对读者欣赏这本摄影集有没有帮助呢?在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来让同学们考虑和讨论。我应该把摄影集拿出来,供给同学们比照。香港的那一本至今还没有出版,我可以取父亲所藏的陈从周教授的那一本来代替;还有个办法,就是从各种画报上去找苏州园林的照片,找那些跟文章最相配合的,当然越多越好。现在各种画报上苏州园林的照片极多,收集并不困难。同学们经过这样的预习,就用不着我再说什么了。我只要问:“你们读了文章,再看这些图片,是不是觉得图片上的景物更有意思了?”同学们一定同声说“是”,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光这样回答很不够,我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同学们的回答一定各有不同,有的从文章说到照片,有的从照片说到文章,我只要在一旁随机指点几句就成了。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拿出一些图片来让同学们比较,例如对称的宫殿式建筑、西方园林中的行道树、北京的宫廷园林等等。作这样的比较是为了帮助同学们辨别异同,丝毫不含褒贬的意味。各种建筑设计和园林布置都各有长处,文章中也并没有说世界上的园林惟独苏州的好。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同学们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修养方面的事,看不出痕迹,也没有止境,需要的是不断地训练。我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个道理贯穿在教学工作中,但是不必向同学们明说。如果同学问我:“在写作技巧方面,从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介绍任何一件事物总得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这本摄影集,其实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来写的:第一段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第二段总说苏州园林布置的匠心,以下的四段说容易被人们注意的大处,再往下的两段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处,第九段把苏州园林跟北京的宫廷园林作了比较,最后一段说可以说的还有,意思是让读者自己从摄影集中去寻找。文章的结构很平常,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但是这样的结构很容易使人接受。有一点倒可以说一说:这篇文章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课本上是注明了的。“寄”是“寄托”的意思,“眷”是“眷恋”,也就是“深切的怀念”。我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读了这篇课文有没有体会到这种“深切的怀念”的感情。假如他们回答说体会到了,我就进一步问:“文章中并没有一句动感情的话,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对这个问题能谈到多么深就多么深,我不强求他们。现在还要告诉同学们: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序文,如果书中有序文的话。最好读两遍:读正文之前读一遍,可以心中有数,知道读正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应该如何去理解;读完了正文再读一遍,可以回忆一下正文的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判断序文对这本书的评论有没有说过头和没说够的地方。如果布置作业的话,我就请同学们找一本曾经读过的课外读物,重读它的序文,用实例说一说读序文的好处,写下来也可以,开个讨论会谈谈也可以。许多语文老师常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教过一篇课文就让同学们仿照这篇课文写一篇习作。我以为这个办法不太好,因为有些课文,或者从内容说,或者从形式说,并不适宜于同学们仿作。这篇《苏州园林》,要仿作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我想同学们不论住在哪里,本城本乡总有一两处可供游览的地方。我就挑选同学们常去的一处作题目,让同学们开个会,大家来说说这处地方有什么特点。如果向不曾去过的人作介绍,哪些是非说不可的,哪些是可说可不说的;怎样说才能说得明白,怎样说才能打动人……讨论过后,可以集体合写一篇,也可以每人写一篇。如果同学们负担太重,不写也可以,因为已经讨论过了,他们已经受到了一次训练。可是我并非语文教师,我没有一点儿实践的经验。我的设想到底行得通行不通,完全没有把握,恐怕只是纸上谈兵,说说罢了。二、情趣兼备匠心独运——读《苏州园林》(秦兆基、浦伯良)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叶老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评改两篇报导》第33页)这是夫子自道。读他的文章自然也可以从抓思路着手。本文的思路很清楚,先说明写作的缘由,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然后根据园林的组成部分,分类加以说明,最后推出一道余波,使人感到含意不尽。全文11节(指未经删改的原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说明写作动机。(此节在教材中已被删去)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自然亲切。这本著作多照片,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语出叶圣陶《洞仙歌》,见《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道出了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而陈从周教授的图册,“多年珍玩”,以此寄托思乡之念,并进而激起写文章的动机。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表面看来似乎起笔太远了,实则对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紧。这本图册不仅使作者产生写作要求,而且长期以来,他借助这些图片,经常回味、揣摩苏州园林,从而加深了对苏州园林特点的认识。第二部分(第2至10节)是主体,着重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作者先提出总的看法,然后分类介绍。第一层,包括第2、3两节,从对我国园林总的印象谈到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的原则。先说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前人早已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话可以和叶老的印象印证。说明文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比如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园林风格,要概括它们的特点不容易。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用四个“讲究……”,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接着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了归纳,最后再用游客的反应证明自己看法不谬。第二层,从第4节到第10节。分别从布局,景物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对园林这样复杂的事物,单凭概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分类加以说明。分类说明可以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彻、具体。下面选几节来说一说。第5节,介绍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先说假山。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构思非常巧妙,“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画,或者倪云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观赏假山时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狮子林的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有的巍峨雄浑,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珑,盘旋曲折。沧浪亭有几座堆垒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极尽委婉之美。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变化多端的假山,决非溢美之辞。元代谭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这可以作为叶老的说法的佐证。在几座小山上种植少许竹子花木,到了春天,万木葱绿,益显得山石嶙峋;到深秋,万木萧条,就成疏木寒山了。作者指出,这些艺术创造,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结果,这一见解,非常深刻。其次说池沼。江南多水,水使园林增色。池水有空阔、明澈的特色,是构成园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作者点出苏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气。各个园林的水,情况各异,富有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据池沼的特点,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网师园便是典型一例。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游客。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如拙政园,沿着纵长的池面,点缀着少数建筑物,安排灵巧的小桥,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然有江南水乡风味。如果沿着池边漫步,“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在池沼中常常种植荷花,养金鱼,这“又是入画的一景”。拙政园荷花种得最多,到了夏天,万柄摇风,香远益清,简直一片莲花世界。怡园的荷花另有一种风味,“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李鸿裔《怡园》)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第7节,写花墙和廊子。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附件,但也能显示苏州园林的特点。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所以作者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留园多廊子,长达七百多米,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名漏窗,又名窗花),妙就妙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沧浪亭用的是复廊,把墙外的水和墙内的水联成一片,是借景的佳例。苏州的漏窗本身便是一幅幅图案画,沧浪亭复廊的漏窗达一百余种。而透过漏窗,浏览那若隐若现的绮丽景色,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园林中增置花墙、廊子、漏窗,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观赏者感到美不胜收。第8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整体而言,布置得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就每个局部而言,也装饰得特别精致,很难找到一点破绽。作者运用举例的方法,用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下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做例子,说明都能在极小的范围内景物也能被布置得错落有致,令人吟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第10节,说明建筑物的颜色,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梁柱、木窗、栏干是暗红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周围草木是绿色,这些颜色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说明自己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了”。叶老的文章一向严谨细致,这篇文章尽管写于病后,仍然精心构思,一丝不苟,惜墨如金。而“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文章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见《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三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三、《苏州园林》教学要点(刘宗德)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教学本文,要抓住以下两个重点:(一)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经过周密观察,准确把握园林特征,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说明文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把握客观对象本身的特点。本文要介绍的苏州园林是我国最著名的园林建筑,共有一百多个,颇负盛名的也有十来个。这些园林集中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巧夺天工,争奇竞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要在一篇短文内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一定要经过精细的观察,才能以简驭繁地把握它们的共同特点。作者叶圣陶,原是苏州人,“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对苏州园林十分熟悉,而且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他把各个园林加以比较分析,透过各个园林独出心裁的布局,找准了它们异中之同的特征,以精练、简洁、浅显的语言加以说明。

《百科知识》是1978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时创办的,是一本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文理合编的科普杂志。它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20余年来,《百科知识》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广大读者科学文化素质,做 了不懈的努力,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1.知识含量大,有保存价值。2.反映各学科最新动态与信息。3.权威性和准确性。4.科学性和可读性。杂志辟有读者长期喜爱的栏目:“百科聚焦”、“科学前沿”、“科学之谜”、“身边的科学”、“国际纵横”、“动物之美”、“地理风物”及“史话新说”等等。《百科知识》(半月刊):当月1日及15日出版,16开64页,定价:¥元。邮发代号2-276好刊+优惠 征订别错过购买2006年《百科知识》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一、邮局订阅。本杂志全国发行,邮发代号:2-276。二、部分邮局、报刊亭直接购买当期刊物。三、向本刊发行部订阅或邮购。在本杂志社发行部订阅可享受到以下 :优惠一:订阅《百科知识》两年,优惠价150元(原定价元);订阅《百科知识》一年,优惠价80元(原定价元);订阅《百科知识》半年,优惠价42元(原定价元)。优惠二:订阅《百科知识》一年(全价),可同时以五折优惠订阅《电脑校园》杂志一年(见封底《电脑校园》广告),您即可以享受欢乐多多的 :(1)元+30元=元,可得到《百科知识》+《电脑校园》(普通版)全年各一套。(2)元+48元=元,可得到《百科知识》+《电脑校园》(光盘版)全年各一套。

在中国,1980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并在1986年出版了中文版的10卷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Concis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0年增补了第11卷。1994年4月又推出了全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共20卷,收入条目81600条,图片15300幅,4350余万字。

兵器知识文章1000字

谈世界军事形势必须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怎么与美国相处。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它希望中国最好就在国内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大量使用国际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美国人只允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如此这般,等中国发展起来了,中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但美国也不愿让中国彻底垮掉。如果中国彻底解体,日本、印度、俄国都起来了,亚洲大陆力量均势打破了,那将是世界的灾难,届时美国还得费力填补力量真空。 那么美国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美国人想瘫痪中国:让中国处于半死不活,既发展又不能健康发展的状态。 因此可见,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是分而不散的,其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中美飞机相撞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这本身就是极危险的。确切地说,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150度,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东经125度海区,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中国主权安全。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亚富油区,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马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根链条的强度实际上是由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决定的。”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阿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而这两个地区都是我国安全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01年6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时刻是你独占鳌头的时候,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击你的时候。”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而中国正在崛起之中,因此,中国在往最好处努力时,不能不做最坏的准备,尤其是军事准备。 有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惟一超强的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两国实力悬殊,难以较量,中国顺着美国一些,成为它的朋友,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 请记住: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不包括俄罗斯),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因为“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泽东打交道,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可屈服的对手,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而历来顺从美国的如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最后都成了牺牲品。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张的那样“顺着美国走”,但我们马上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完全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最根本的一点,中国怎么可能接受美国的底线呢?很明白,美国的底线不仅是让中国放弃台湾、南沙,而且还有西藏,甚至还不止这些。这样的中国还叫中国吗? 在外交这副天鹅绒的手套里要藏有铁掌。中国只有脊梁强硬,和平的机会才会更多;只有做好准备,才有可能争取到和平。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国际斗争中至少应有可以还手的军事实力。历史经验表明,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为什么要有战争的准备,因为中国要争取到自身的发展权。 国家安全的最高目标是保卫国家主权,而保卫国家主权的最高表现则是保卫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此推理,“国家安全”不同于“公共安全”,就不应当是一个涉及社会个体安全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只涉及国家及国家主权安危的概念;“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国家主权中自保权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更是国民集体要求保卫自身生存和发展安全权利即自保权的合理延伸。 以往中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的生存安全。在这种认识中,本国的安全与世界的安全是相对分离的。而美国人不是这样,美国人为什么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因为美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人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的。由此,只要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不管其国体如何,它们必然要从世界的角度考虑其固有的发展权的问题。中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应当主要是一个以维护中国发展权为核心的世界性的概念;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关注,应当从传统的维护本土安全,转变为维护已走向世界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利益安全;中国的发展利益走到哪里,中国的安全观及其实现手段就应辐射到哪里。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中国要与其他国家“争霸世界”,中国不存在对其他国家发展的垄断权,只谋求自身发展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权,从经济的角度看,主要是一国在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不受侵害的权利。而赢得这种权利的关键是自由利用世界贸易必需的交通线,特别是海上交通线的权利。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那它就必然要拥有自由贸易及对自由贸易加以保护、特别是军事保护的权利。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而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入世界的发展权的同时(这个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享有各自的发展权。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权,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对中国,乃至对所有南方国家而言,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求发展必然要反霸。但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反霸,至少要有与霸权不至过于悬殊的力量,尤其是军事力量。在这一点上,今天的许多人过于相信“国际法”的作用。然而“在当今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用强力保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而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这正是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界线所在。 美国不希望中国垮掉也不希望中国强大,只想瘫痪中国。瘫痪意味着中国重蹈鸦片战争时的覆辙,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中等国家,那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中国要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两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动作 第一件事是解放军进军西藏。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决战。试想当时正是中国军事无力西顾的时候,如果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提前14年,也就是说在1948年发生,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谈下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美国出兵朝鲜,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在这场较量中,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政策走向。结果中国打赢了,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苏很快结盟。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耀眼风采的背后,是中国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美国的军事胜利。尼克松说得对,“只有在战场上夺取更大胜利,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东西”。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豫,而毛泽东的这两个动作是对其后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国际社会并没有给中国留下其他选择的余地,而只留下了通过强力崛起为大国这样一种选择。要打就要做好有限战争与大规模战争的两种准备。有限战争赢了,更好;没赢,就打大规模战争,一定要为中国赢得发展权。 在目前这种政治格局中,台湾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和时机就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变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并不希望台湾真“独立”,作为一个海权国家,美国更关心对海上通道的控制权,而台湾的作用就是既不让中国大陆出海又要阻止日本南下。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想背台湾包袱,它希望中国把台湾管着,但又不能由中国大陆控制。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台湾问题的解决出现如下变数:当美日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从而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于日本时,美国就会在必要时把台湾当作弃牌还给中国,以获取中美稳固的关系。而台湾一旦失去大国的庇护,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时统一台湾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在未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统一祖国的道路上,最终将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发生直接矛盾的既不主要是咋咋乎乎的美国,也不是气势汹汹的俄罗斯,而是唯唯喏喏的日本。俄罗斯尽管极富扩张性,但元气大伤,与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利害冲突。而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做不说,或先做后说—— 这与美国人的特点正好相反。日本自明治强盛以来,一直就没有放弃他们的大东亚战略。1927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上提出著名的田中奏折称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中这种利益关系完全是由其扩张性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动力及其天然被大国钳锁起来的地缘条件决定的。目前中美争执中,日本实际上采取低调纵容,同时又讨好中国的态度,其目的是让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自己届时坐收渔利。 只要中国政府抓住中美关系这个主要矛盾,保持冷静,在把中美间在意识形态的斗争坚持在“有理、有利、有节”的范围内的同时,迅速加强军事自卫能力,才能赢得主动。至于目前发生在台湾的有碍于祖国统一,乃至“台独”的言行,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保持“善战不言兵”的威慑姿态就够了。要记住戈尔巴乔夫在处理苏联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问题上的教训,要像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一样在关键时刻抛开西方无休止的喋喋议论,用果断的方式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周四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可真不少——陆战兵器:冲锋枪、非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狙击步枪、无坐力炮、近远程反坦克导弹、主战坦克、扫雷坦克......空战兵器:武装直升机、搜救直升机、预警直升机、战斗轰炸机......海战兵器: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艇、两栖攻击舰、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兵器的分类是相对的,海战和陆战都需要空中支持,空战也需要地面的配合。同学们查阅的兵器知识五花八门。课堂上大家踊跃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兵器的了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分组介绍时,我们组获得了小组介绍奖,那是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武器——头盔枪。这是一种装在头盔里,配有光学瞄准器,发现目标可自动射击,还具有防毒、防核辐射的功能的武器。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宽了知识面,增进了学习上的交流与互动。多么愉快而有意义的一堂课。

那我帮你写这二千字军事论文给多少钱!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 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 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 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 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过对这些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 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 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 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 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 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 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 社会 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 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 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 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 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 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 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 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 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 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 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 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 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 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 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 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 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 间的较量。 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 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 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 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 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 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 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 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 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 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

  • 索引序列
  • 兵器知识编辑部
  • 兵器知识杂志app
  • 兵器知识杂志pdf
  • 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
  • 兵器知识文章1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