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论文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1.(1)它不是一种细菌而是一类细菌。(2)它的耐药性超强。(3)它的发展势头很猛。(4)它的致病性一般。2.(意思相近即可)(1)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有了耐药性。(2)滥用不同种类抗生素,使一些病菌具有多重耐药性。(3)其最终结果就是有一种病菌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了耐药性,超级病菌就这样产生了。3.“几乎”一词不能去掉。因为它表示“差不多”之意,用以说明这-类细菌对绝大部分抗生素有强劲的耐药性,但不排除对个别抗生素没有耐药性,如果去掉,则变成这一类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这与实际不符。(意思相近即可)4.举例子。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超级病菌的致病性一般这一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Y. Q. Liu, Y. Z. Zhang and P. J. Gao. Novel Concentration-Killing Curve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Bactericidal Potency of Antibiotics in an In Vitro Dynamic Mode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4. 48(10): Yu-qing, Yu-zhong Zhang, Cai-yun Sun and Pei-ji Gao. A Novel Approach for Accurate Estimation of Antibacterial Potenc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Using a Concentration-killing Curve Metho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05. 33(4): Huaiqiang,LIU Yuqing, GAO Peiji. A novel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growth phases and parameters of bacterial population in batch cultur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Life Sciences,2006, 49(2):130-140.张怀强,刘玉庆,高培基. 分批培养条件下细菌群体生长阶段的区分及生长参数的确定. 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 2005. 35 (6): YuQing,ZHANG HuaiQiang, SHEN JianZhong, GAO PeiJi. Effect of Physiological Heterogeneity of Population on Antibiotic Susceptivity Test.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Life Sciences,2007, 50(6): 808-813.刘玉庆, 张怀强, 沈建忠, 高培基. 大肠杆菌群体的生理异质性对药敏试验的影响. 中国科学C 辑: 生命科学, 2007, 37(6): Huaiqiang, LU Yili, Yan Xuelan, GAO Peiji. Effect of Bacterial Population Heterogeneity on Growth Dynamic Progress and Its Estimat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2007, 50(4):535-547张怀强, 卢丽丽, 阎雪岚, 高培基. 细菌群体异质性对生长动态过程的影响及其表征. 中国科C辑:生命科学, 2007, 37(2): Xia, Lin Li, Cong-Ming Wu, Yu-Qing Liu, Xiao-Qi Tao, Lei Dai, Yong-Hua Qi, Li-Ming Lu, Jian-Zhong Shen. A Survey of Plasmid-Mediated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Genes from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and Their Dissemination in Shandong, Pathogens and Disease. 2010, 7(2): Bai, Wen-zheng Su, Xiao-ling Zhu, Ming Huand Yu-qing Liu. Effect of enrofloxacin on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Escherichia coli. Annals of Microbiology,2010,60:653–660Hua Bai, Xiao-ling Zhu, Ming Huand Yu-qing Liu. Analysis of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to enrofloxacin,Ann. Microbiol. 2012,62:293-298Liu Y Q, Li J R, Du J F, et al. Accurate assessment of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and screening resistant strains of a bacterial population by linear gradient plate. Sci China Life Sci, 2011, 54: 953–960刘玉庆, 李靖冉, 杜加法, 胡明, 白华, 齐静, 高超, 魏甜甜, 苏红,金健玲, 高培基.用线性梯度平板准确测定药物敏感性和分离抗药性菌株. 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2011,41(9): 748-755.刘玉庆,张怀强,胡明,赵越,白华,金建玲,高培基. 药敏试验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的建议.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2):129-132.高超,胡明, 白华, 齐静, 朱小玲, 刘昌彬, 单虎, 刘玉庆,高培基. 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机制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6):38-45.白华,蔡亚娜,胡明,杜加法,刘玉庆. 芽孢杆菌发酵五味子提取液对肉鸡肝损伤的影响. 中兽医医药杂志,录用蔡亚娜, 胡明, 魏甜甜, 白华, 高超, 刘玉庆. 鸡咽部混合菌群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录用白华,胡明,朱小玲,杜加法,蔡亚娜,刘玉庆. 3种中药复方提取液对肉鸡生理、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7白华,齐静,朱小玲,王庆艳,杜加法,刘玉庆. 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2009,40(10):1537-1544.刘玉庆. 兽用抗生素及其抗药性,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34(增刊):134-140.朱小玲, 沈建忠, 刘玉庆. 多重抗药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的分布与抗药关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25(2):135-138.朱小玲, 齐静,白华,胡明,孙作为,沈建忠, 吴聪明,刘玉庆.山东省动物源大肠杆菌多重抗药性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中国卫生检疫杂志,2009,19(7):1473-1476.杜加法, 孙作为,白华,朱小玲,刘玉庆,李文平.大通量药敏检测盒测定中药对多抗菌株的抑制效果,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0):2243-2245.白华, 杜加法, 朱小玲, 孙作为, 胡明, 刘玉庆. 中药对病原体杀灭及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研究,中兽医医药杂志2009,28(6) 10-15.王庆艳, 朱小玲, 白华, 张庆宁, 杜加法,刘玉庆,王述柏. 大通量的抗生素药敏检测盒的设计及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7):6-71张庆宁,胡明,朱荣生,武英,刘玉庆. 生态养猪模式中发酵床优势细菌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2009, 4: 99-105.李云, 蔡亚娜, 张士栋, 王庆艳, 杜加法, 刘玉庆, 赵淑梅. 不同宿主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抗药性差异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2009, 4: 95-98.胡明,刘玉庆,武英,张秀美,卢雪梅,高培基. 噬纤维菌和生孢噬纤维菌作为饲用蛋白质的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 ,14 (3) :89-93齐静, 杜以军, 朱小玲, 胡北侠, 孙守礼, 张秀美, 刘玉庆. 鸡γ-干扰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抗病毒作用研究. 微生物学报, 2009, 1:85-91.白华,张金强,于美芳,刘玉庆,吴家强. 斑点杂交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中国动物检疫, 2009, 26(3):51-53.马俊孝, 张景燕, 刘玉庆. 体外法评价饲用木聚糖酶的研究. 饲料工业, 2009, 30(4): 21-23.马俊孝,张景燕,孙作为,刘玉庆. 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体外酶解数据库的研究. 饲料工业,2009, 30(18):9-11.马俊孝, 刘玉庆, 马向东, 张景燕. 饲用酶的体外评定技术. 饲料工业,2009,30(24):17-19.刘玉庆, 张秀美, 武英, 孙彩云, 尹建忠, 毕伟民. 大豆乳清粉的营养价值及在肉鸡饲料中的饲养试验. 饲料工业, 2007, 28(5):41-42.黄艳艳, 胡北侠, 张秀美, 沈志勇, 刘玉庆, 黄庆华. 检测新城疫抗体的Dot-EL ISA方法的建立及其与H I方法的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20(5):1117-1120.黄艳艳, 胡北侠, 张秀美, 刘玉庆, 卢新存, 李俊. 应用RT-PCR 和病毒学方法诊断山东省鸡新城疫感染的比较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28(2):82-85.刘玉庆, 王海, 孟庆贺. 液态植酸酶后喷涂工艺及其均匀度测定. 饲料工业,2007,15:12-14.崔江,刘玉庆, 侯渌恰, 孙彩云. 单复方中草药定量测定及其对大肠杆菌敏感性试验. 山东农业科学, 2006,3: 73-74.孟甄, 金建玲, 高培基, 刘玉庆. 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与消除.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 19 (9) :1047-51.刘玉庆, 郭林.从简约性看中医“阴阳五行”的生物学意义. 自然杂志, 2003, 25(5):296-298.刘玉庆, 张玉忠, 刘胜贵, 金建玲, 高培基. 中药三黄汤、小檗碱对E. coli生长抑制作用与庆大霉素的比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9(3): 302-306.刘玉庆, 颜世敢, 毛泽春, 张玉忠, 高培基. 组合天然药物对急性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作用及其Cox 回归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3, 25(4): 284-288.刘玉庆, 张玉忠, 颜世敢, 车程川, 李晔, 高培基. 大肠杆菌和益生菌对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4(2): 181-184.刘玉庆, 李晔, 车程川, 张玉忠, 高培基, 颜世敢. 大肠杆菌对中草药敏感性试验及其方法研究.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 22(1): 3-5.刘玉庆, 张玉忠, 高培基, 孙振钧. 从有机食品生产看我国畜牧业发展对策. 饲料工业, 2003, 24(1):2-4.刘玉庆, 张玉忠, 钟鲁, 高培基. 生态营养(Eco-nutrition)理论与无公害养殖. 饲料工业,2002, 23(12): 1-4.刘玉庆, 夏东, 李如治, 徐魁梧, 张宁芳. 荷斯坦牛红细胞钾含量分布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0(1):55-59.刘玉庆. 红细胞钾的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 1997, 18(3):46-47孙振军, 刘玉庆, 李文立. 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对蚯蚓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 10(4):297-300.

对大肠杆菌研究的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FMR1)中5′端非编码区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 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FMRP的缺乏导致FXS的发生[1-2]. 本实验对编码基因存在于3号染色体[3],能与FMR1 基因5′ d (CGG)n3′重复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CGGBP1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DNA结合活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材料大肠杆菌DH5α, BL21( DE3)和表达载体pRSET A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KpnI购自宝生物工程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 Ni2+NTA金属螯合蛋白质纯化系统购自Qiagen公司;链酶亲和素磁珠购自Dynal公司;低分子质量蛋白标准购自上海西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CGGBP1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子邻近序列设计PCR引物:CGGBP1F CGC GGA TCC GAG CGA TTG TAG TAA CAG CA,CGGBP1R GGG GTA CCT CAA CAA TCT TGT GAG TTG AG. 其上游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HI和KpnI酶切识别位点序列(引物序列下划线部分). PCR反应以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编码CGGBP1的基因序列. 设计PCR扩增体系25 μL,灭菌去离子水10 μL,10×反应缓冲液 μL,25 mmol/L MgCl2 μL,DMSO μL,4× dNTP混合物(每种 mmol/L)2 μL,CGGBP1F和CGGBP1R各10 pmol,模板 μL(50 ng/μL), Taq DNA(5 μ/μL)聚合酶 μL.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再94℃ 30 s, 53℃ 1 min,72℃ 1 min循环40次,最后72℃终末延伸产物10 min.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离,用胶回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 用BamHI和KpnI酶切PCR产物和pRSET A,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在T4连接酶作用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RSET A的BamHI和KpnI克隆位点.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并挑取单菌落.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 挑取携带目标质粒的单菌落接种于含100 m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2 h, 按10 mL/L比例转接于新鲜培养基,37℃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ol/L,32℃诱导振荡培养4 h,离心收集菌体,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取5 mL菌液离心,用500 μL的裂解液(1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磷酸二氢钠 pH )重悬,加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冰浴30 min,超声波裂菌,离心后分别将上清和沉淀进行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纯化将1 mL 500 mL/L Ni2+NTA悬液和4 mL细菌裂解上清液轻轻混匀4℃放置60 min,直接过柱. 过柱结束后,用4 mL漂洗液(2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洗脱未和Ni珠结合的杂蛋白. 经过2次漂洗后再用 mL洗脱液(25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 3次洗脱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分步收集. 取收集液,进行SDSPAGE分析.与(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取10 μL磁珠用1 mL的无RNA酶的三蒸水清洗磁珠2次,除去防腐剂. 1×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2 mol/L NaCl,1 mmol/L EDTA,1 g/L Tween 20)15 μL重悬磁珠,各5 μL分3组实验. 其中一组加入25 μL(100 ng/μL)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另外两组分别加入25 μL(100 ng/μL)非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和25 μL三蒸水做对照;三组分别再加入2×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30 μL,25℃轻摇1 h. 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 重复上述步骤3次;加入纯化后CGGBP1(500 μg/mL)15 μL 和2×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20 mmol/L HEPES,100 mmol/L NaCl, mmol/L DTT,100 g/L甘油)20 μL,室温下静置30 min;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用1×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2次;加三蒸水10 μL,沸水煮10 min,进行SDSPAGE分析.2结果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扩增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一条约504 bp的条带(图1); 重组质粒pRSET A/CGGBP1及质粒pRSET A分别用BamHI和KpnI酶切,pRSET A/CGGBP1分为两个片段,分别为 ku和504 bp(图2),均与预计结果相同.的表达用BamHI和KpnI双酶切pRSET A/CGGBP1表达质粒,筛选阳性重组质粒. 携带有pRSET A/CGGBP1质粒的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在Mr 约25 000处出现1条表达条带;而未经IPTG诱导的菌体则无此条带. 诱导后的菌体经溶菌酶及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分为上清和沉淀两部分. 经SDSPAGE分析表明,CGGBP1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为可溶性蛋白,上清液中的目标蛋白相对较少(图3). 蛋白纯化在表达质粒pRSET A多克隆酶切位点的上游, 插入有连续6个组氨酸的序列 —(His )6 tag. 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His )6 tag可以和外源插入片段共同表达. 利用(His )6 tag 和金属Ni2+的螯合所设计的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柱层析方法,是纯化目的蛋白的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 SDSPAGE显示,CGGBP1得到较高程度的纯化(图4).与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生物素化的5′d(CGG)29 3′重复序列双链DNA被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非生物素化的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因无法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而被洗脱掉. 同理,加入CGGBP1后,未和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的蛋白也被洗脱(图5).3讨论关于微卫星的产生机制,普遍认为是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滑动[4],或DNA复制和修复时滑动链与互补链碱基错配,导致一个或几个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 已发现微卫星可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通常各种简单的重复序列成簇地聚集在一个染色体区域,这个染色体区形成特异染色体结构的能力将会增强. 这些区域在核糖体RNA基因中非常复杂,同时这些重复序列所折叠形成的结构还能与特异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染色质折叠密码”[5-6],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脆性X综合征是Igarashi等[7]研究报道的与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有关的7种神经变性疾病其中的一种. 该蛋白只和(CGG)n重复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类型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结合[8]. 因此,对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CGGBP1的重组质粒,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获得较高表达. 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标融合蛋白质,同时证明了该蛋白能和人FMR1基因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特异性结合. 这将为进一步开展真核生物蛋白CGGBP1功能的研究和阐释CGG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大肠杆菌对牛的研究进展论文

大肠埃希菌201株耐药性分析胆盐抑制冷冻保存大肠杆菌生长的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FMR1)中5′端非编码区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 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FMRP的缺乏导致FXS的发生[1-2]. 本实验对编码基因存在于3号染色体[3],能与FMR1 基因5′ d (CGG)n3′重复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CGGBP1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DNA结合活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材料大肠杆菌DH5α, BL21( DE3)和表达载体pRSET A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KpnI购自宝生物工程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 Ni2+NTA金属螯合蛋白质纯化系统购自Qiagen公司;链酶亲和素磁珠购自Dynal公司;低分子质量蛋白标准购自上海西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CGGBP1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子邻近序列设计PCR引物:CGGBP1F CGC GGA TCC GAG CGA TTG TAG TAA CAG CA,CGGBP1R GGG GTA CCT CAA CAA TCT TGT GAG TTG AG. 其上游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HI和KpnI酶切识别位点序列(引物序列下划线部分). PCR反应以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编码CGGBP1的基因序列. 设计PCR扩增体系25 μL,灭菌去离子水10 μL,10×反应缓冲液 μL,25 mmol/L MgCl2 μL,DMSO μL,4× dNTP混合物(每种 mmol/L)2 μL,CGGBP1F和CGGBP1R各10 pmol,模板 μL(50 ng/μL), Taq DNA(5 μ/μL)聚合酶 μL.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再94℃ 30 s, 53℃ 1 min,72℃ 1 min循环40次,最后72℃终末延伸产物10 min.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离,用胶回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 用BamHI和KpnI酶切PCR产物和pRSET A,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在T4连接酶作用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RSET A的BamHI和KpnI克隆位点.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并挑取单菌落.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 挑取携带目标质粒的单菌落接种于含100 m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2 h, 按10 mL/L比例转接于新鲜培养基,37℃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ol/L,32℃诱导振荡培养4 h,离心收集菌体,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取5 mL菌液离心,用500 μL的裂解液(1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磷酸二氢钠 pH )重悬,加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冰浴30 min,超声波裂菌,离心后分别将上清和沉淀进行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纯化将1 mL 500 mL/L Ni2+NTA悬液和4 mL细菌裂解上清液轻轻混匀4℃放置60 min,直接过柱. 过柱结束后,用4 mL漂洗液(2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洗脱未和Ni珠结合的杂蛋白. 经过2次漂洗后再用 mL洗脱液(25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 3次洗脱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分步收集. 取收集液,进行SDSPAGE分析.与(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取10 μL磁珠用1 mL的无RNA酶的三蒸水清洗磁珠2次,除去防腐剂. 1×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2 mol/L NaCl,1 mmol/L EDTA,1 g/L Tween 20)15 μL重悬磁珠,各5 μL分3组实验. 其中一组加入25 μL(100 ng/μL)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另外两组分别加入25 μL(100 ng/μL)非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和25 μL三蒸水做对照;三组分别再加入2×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30 μL,25℃轻摇1 h. 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 重复上述步骤3次;加入纯化后CGGBP1(500 μg/mL)15 μL 和2×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20 mmol/L HEPES,100 mmol/L NaCl, mmol/L DTT,100 g/L甘油)20 μL,室温下静置30 min;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用1×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2次;加三蒸水10 μL,沸水煮10 min,进行SDSPAGE分析.2结果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扩增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一条约504 bp的条带(图1); 重组质粒pRSET A/CGGBP1及质粒pRSET A分别用BamHI和KpnI酶切,pRSET A/CGGBP1分为两个片段,分别为 ku和504 bp(图2),均与预计结果相同.的表达用BamHI和KpnI双酶切pRSET A/CGGBP1表达质粒,筛选阳性重组质粒. 携带有pRSET A/CGGBP1质粒的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在Mr 约25 000处出现1条表达条带;而未经IPTG诱导的菌体则无此条带. 诱导后的菌体经溶菌酶及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分为上清和沉淀两部分. 经SDSPAGE分析表明,CGGBP1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为可溶性蛋白,上清液中的目标蛋白相对较少(图3). 蛋白纯化在表达质粒pRSET A多克隆酶切位点的上游, 插入有连续6个组氨酸的序列 —(His )6 tag. 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His )6 tag可以和外源插入片段共同表达. 利用(His )6 tag 和金属Ni2+的螯合所设计的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柱层析方法,是纯化目的蛋白的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 SDSPAGE显示,CGGBP1得到较高程度的纯化(图4).与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生物素化的5′d(CGG)29 3′重复序列双链DNA被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非生物素化的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因无法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而被洗脱掉. 同理,加入CGGBP1后,未和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的蛋白也被洗脱(图5).3讨论关于微卫星的产生机制,普遍认为是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滑动[4],或DNA复制和修复时滑动链与互补链碱基错配,导致一个或几个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 已发现微卫星可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通常各种简单的重复序列成簇地聚集在一个染色体区域,这个染色体区形成特异染色体结构的能力将会增强. 这些区域在核糖体RNA基因中非常复杂,同时这些重复序列所折叠形成的结构还能与特异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染色质折叠密码”[5-6],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脆性X综合征是Igarashi等[7]研究报道的与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有关的7种神经变性疾病其中的一种. 该蛋白只和(CGG)n重复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类型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结合[8]. 因此,对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CGGBP1的重组质粒,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获得较高表达. 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标融合蛋白质,同时证明了该蛋白能和人FMR1基因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特异性结合. 这将为进一步开展真核生物蛋白CGGBP1功能的研究和阐释CGG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耐酸和耐胆汁双歧杆菌的研究论文

粉哥导读:宝宝出生以后,妈妈们大多有两怕:一怕免疫差,二怕消化差。而消化系统被认为是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当消化比较差时,营养物质不能被很好地吸收利用,自然影响宝宝免疫系统的发育。因此,为婴幼儿提供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尤为重要作者:想想妈(高级营养师)投稿:当然,宝宝们最好的食物是母乳,母乳几乎能提供宝宝生长需求的所有营养物质,吃母乳的宝宝消化好,又能获得更丰富的免疫物质。那么,当母乳不足或不方便母乳喂养时,相信你很想给宝宝选择一款好消化的奶粉。怎么才能找到好消化的奶粉呢?首先你应该认识一些好消化或能提高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些营养成分不一定会同时出现在一款奶粉里,但是认识他们后,能让你在选择奶粉时有的放矢,方便你找到想要的配方,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一、蛋白质类蛋白质是宝宝细胞组织、骨骼、各个脏器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在选择奶粉时首先应该注重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1、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是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类优质蛋白,主要成分为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素有“蛋白之王”的美誉,其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消化吸收率高,非常符合人体的需求。在母乳蛋白中有70%左右为乳清蛋白,吃母乳的宝宝大便软、量少、不易腹泻和便秘。(牛乳中的乳清蛋白约20%,羊乳的与母乳的较接近)为了让宝宝更好地消化利用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降低消化负担,1段配方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也普遍调整为60%左右,也就是乳清蛋白:酪蛋白=60:40,一般在2、3段会增加酪蛋白的比例来增加宝宝的饱腹感,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初次吃2段,要是转奶不当就易腹泻的原因之一。不过也有奶粉在2、3段中一直维持比较高的乳清蛋白比例。2、乳铁蛋白乳铁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宝宝免疫力,是宝宝出生后获得的第一道健康屏障的免疫物质之一。提高消化吸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可抑制有害菌,助于肠道益生菌繁殖,及促进铁吸收等方面。3、酪蛋白磷酸肽(CPP)酪蛋白磷酸肽来源于牛乳酪蛋白,是一种肽链,严格说不属于蛋白质。能够与钙、铁、锌发生螯合反应,避免与磷酸、草酸、植酸等物质结合而沉淀,有效促进钙、铁、锌等二价矿物质的吸收。4、水解蛋白水解蛋白是指利用酶解法,将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水解为小分子肽链片段或氨基酸。根据不同水解程度,分为适度水解蛋白、深度水解蛋白、氨基酸等。水解后降低了蛋白质的致敏性,蛋白分子变得更小,让宝宝更好消化吸收。除了特殊配方奶粉,很多普通奶粉中可能额外添加一定比例的水解蛋白来降低致敏/大分子蛋白的量。二、脂类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物质之一,维持着宝宝大脑、心脑血管组织、视力等的发育与正常功能。脂肪消化吸收不好,不仅影响发育,也可能导致腹泻、便秘等消化异常现象。在配方奶粉中,添加以下脂肪比较好消化。5、植物油由于在牛奶中,宝宝需求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少,人们也对脂肪的结构进行调整,将动物奶中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脱去,选用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来调整配方奶粉中脂肪比例,在满足宝宝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常用的植物油有核桃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椰子油、玉米油等,有的含有棕榈油,但是棕榈油容易与钙结合而造化,易引起便秘,越来越多的奶粉用OPO结构脂来替代。6、 OPO结构脂这是一种结构上非常接近母乳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学名为1,3 -二油酸 2-棕榈酸甘油三酯。研究显示,母乳中的脂肪有98%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酸酯中70%棕榈酸连在2位上,不饱和脂肪酸主要链接在1、3位上,即OPO结构脂。为了让配方奶粉也能含有较多的OPO结构脂,人们用酶法脂交换技术将植物棕榈油的上的不饱和脂肪位置进行置换,提高2位棕榈酸的比例高达40%以上。这种模拟母乳脂肪结构的脂肪酸,能够大大提高宝宝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软化大便,减少钙离子在肠道中的皂化而引起的便秘,同时提高钙的利用率,支持宝宝骨骼的发育。此外,OPO结构脂,还能帮助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助于平衡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持肠道健康状态。三、益生元益生元是一类不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可供人体中尤其是肠道中的益生菌可选择性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一般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是益生菌赖以生存和增殖的营养来源。在奶粉中添加有利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可抑制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产生,利于预防或减少腹泻和便秘发生,还可促进钙吸收。目前,可用于配方奶粉的益生元有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多聚果糖、棉子糖、聚葡萄糖等。7、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半乳糖在人乳中含量较多,宝宝出生后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菌群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母乳中的GOS 成分。具有较强的耐酸性、耐热性,不会在加工时因高温杀菌或胃酸分解而失去应有的特性,其稳定性优于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是唯一能被肠道中常见的8种益生菌利用的益生元,又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所以在配方奶粉中最为常用,有时也与低聚果糖联合使用。8、低聚果糖(FOS)低聚果糖多以菊芋粉为原料制得,具有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有选择性增殖作用。可减少和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内平衡;能促进微量元素铁、钙的吸收与利用。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常与低聚半乳糖联合使用。9、棉子糖棉子糖主要存在植物中,比如甜菜、土豆、卷心菜、大豆、葡萄、香蕉等。同样具有双歧杆菌、乳酸菌的增殖作用。2012年时,我国允许棉子糖运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目前有少部分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了棉子糖。10、多聚果糖多聚果糖提取于菊苣根,是一种很好的“益生元”,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促进钙吸收的作用。11、聚葡萄糖以葡萄糖、山梨醇和柠檬酸为原料,加工成的一种D-葡萄糖多聚体。在食品添加剂中可作为增稠剂,填充剂,配方剂。具有保持肠胃通畅,减少便秘的功能,有利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繁殖,并抑制有害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和拟杆菌的繁繁殖。目前在奶粉中运用比较少,不过在益生菌产品和其他保健食品中常见。四、益生菌婴儿配方乳粉中可以添加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等6种益生菌。这些益生菌都具有较强的耐酸和耐热性,能够更好得达到肠道并定植。配方奶粉中的最低活菌量应该为106CFU/100g。这里主要介绍国家卫计委下发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2016年第6号文件公告)的几种益生菌种。12、动物双歧杆菌Bb-12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重要的生理菌,能够迅速在肠道中定殖,在婴幼儿肠道中含量很高。能够为人体合成维生素B1、B2、B6和K,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的必须氨基酸,供人体吸收利用。可以将食物进行降解,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动物双歧杆菌可以将奶粉中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减缓宝宝乳糖不耐受症。Bb-12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在食品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其耐酸和耐胆汁功能出色,有很强的肠道附着能力,也是最早允许运用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益生菌。13、乳双歧杆菌HN019/Bi-o7是动物双歧杆菌的亚种,在改善宝宝消化方面基本与动物双歧杆菌相似。乳双歧杆菌能有效缩短肠道转运时间,在改善宝宝消化能力方面优于普通的益生菌。此外,这类益生菌可以通过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来提高细胞免疫活性,在增强宝宝免疫力方面非常不错。14、鼠李糖乳杆菌LGG/HN001鼠李糖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从人健康的肠道分离而得的一种益生菌。具有较强的耐胃酸能力,肠道附着率高,定植能力强,在肠道中起到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缓解腹泻及便秘、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由于鼠李糖乳杆菌具有细胞分裂的作用,可促进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还可缓解过敏体质。但是鼠李糖乳杆菌在不能利用乳糖,对缓解乳糖不耐受症效果一般。15、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是乳杆菌属,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的肠道中,具有改善过敏体质、预防反复过敏、促进婴儿胃排空减少吐奶、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16、发酵乳杆菌CECT5716为乳杆菌属,是从人乳汁中筛选的特异性菌株,可同时提高母体和宝宝的免疫力和肠道健康。添加在奶粉中能降低婴幼儿胃肠道及呼吸道感染。17、短双歧杆菌M-16V属于双歧杆菌属,分离于健康的婴儿肠道,是婴儿肠道中主要的有益菌之一,除了能提高宝宝消化吸收能力外,短双歧杆菌M-16V对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效,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及湿疹有一定缓解作用。虽然糖类在奶粉中的占比大约在55%-60%之间,但是较好消化,文中的益生菌等也能帮助宝宝对糖类的吸收,所以不在本次讨论话题中。如果想找一款消化好的奶粉,可以对应以上营养成分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和脂肪是奶粉占比较重的成分,一定要先关注这两部分,比如乳清蛋白的比例怎样、脂肪结构如何,然后再是其他成分。

Jeffrey Christensen博士,研发专家,发现,HHN-创新胃酸和胆汁在人体抵御摄入微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杀灭和控制胃肠道接触的许多病原体。然而,这种防卫机制同样也会破坏可能有益的微生物。益生菌的功效取决于肠道生存能力和生理活动,因此益生菌在上胃肠道的胃酸和胆汁中的存活非常关键。多项研究已经调查了BB-12对胃酸和胆汁的耐受性。一项体外研究评估了五种双歧杆菌菌株对酸和胆汁的耐受性,以及它们在各种碳水化合物上的生长情况。研究对pH2、pH3和pH4以及1%牛胆汁中的耐受性进行了检测。BB-12在所有的pH值下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存活率,而且存活能力在各种菌株中是最强的。BB-12在1%的胆汁中的生长情况不佳,但研究证明其存活率很高(Vernazza等,2006) 。在一项体外研究中,对17种菌株的耐酸性进行了比较,将其暴露在pH2-5的条件下。研究证明,BB-12的存活率很高。研究表明,这一特点部分是由于低pH值引导的H+-ATP酶活性,H+-ATP酶是一种复合酶,参与保持细菌细胞内的pH值动态平衡。(Matsumoto等,2004) 。有研究检测了乳酸发酵菌的24个菌株和益生菌的24个菌株对胃液和胆汁盐的耐受性。BB-12在暴露在pH3和pH2三个小时后表现出了较高的pH耐受性。BB-12的胆汁耐受性中等,与对照样本相比,在浓度1%的胆汁中生长率为24%。至于在胆汁盐中的早期解离和生长,表明BB-12在牛磺酸脱氧胆酸钠和甘氨脱氧胆酸钠的同时增长和解离,而在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情况下,BB-12会有所生长,但不会出现任何解离(Vinderola 2003) 。一项60例人体肠道分离双歧杆菌的比较试验,评估在胃酸和胆汁中存活情况,证明BB-12在两种条件下的存活情况都相当于或优于其他所检测的菌株(科汉森的文件数据)。在用于模拟胃酸和上部肠道胆汁环境的人造消化道模型系统中,正常胶囊剂量下60-80%的BB-12保持存活(Chr. Hansen文件数据)。综上所述,与其他双歧杆菌相比BB-12表现出了较高的胃酸和胆汁耐受性。上述数据表明大部分BB-12菌体经人体食用后,可以存活在胃酸和胆汁中。这些特性增强了BB-12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的可能性。 Birgitte Stuer-Lauridsen博士,资深研究科学家,鉴别,CED-创新活性益生菌经过胃肠道的通道会遭遇各种不同挑战。在严酷的酸性胃部环境后,小肠的胆汁盐将构成下一个挑战。BB-12含有针对胆汁盐水解酶的基因编码,胆汁盐水解酶是应对小肠中高浓度胆汁盐的一种重要的酶。这种酶存在于BB-12中,并随时保持活性。这一事实同时记录在了微阵列分析以及采用2D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研究(Garrigues等,2005) (图2)中。有这样的酶随时发挥作用是这类细菌细胞的优势,因为它能对高浓度胆汁盐形成快速响应,并从而促成细菌从小肠到大肠的安全通过。这些数据表明BB-12的配备足以耐受胃肠道中的这一关键通道。 Jeffrey Christensen博士,研发专家,发现,HHN-创新已经观察到的许多益生性健康功效,研究认为益生菌在肠粘膜的粘附性对于许多这些功效是非常重要。粘附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定植、抑制病菌、免疫作用以及增强屏障功能的前提条件。因此,粘附性是益生性微生物的主要筛选标准之一。在一项研究中,体外测定了益生菌、共生体以及潜在病菌的粘附性。所采用的粘附性模型是聚碳酸酯孔板,含有或不含黏液素,而且Caco-2以及/或者HT29-MTX细胞培养物的配置不同。益生菌株对于未处理孔以及黏液素处理孔的粘附性很高,BB-12在两种情况下都表现出了最高的粘附性水平。虽然含量较低,BB-12还粘附在Caco-2培养基、HT29-MTX细胞以及Caco-2:HT29-MTX的合成培养基上(Laparra和Sanz 2009) 。在另一项体外研究中,用BB-12与其他菌株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不同物种分离出来的粪便黏液的粘附特性进行检测。BB-12很好地粘附在所有被检测的宿主上,其中30%在人体内(Rinkinen等,2003) 。有研究对双歧杆菌24种菌株对固定的人和牛肠道黏液糖蛋白的粘附力进行了检测。在所测试的菌株中,BB-12和另一种双歧杆菌菌株的粘附性最强。BB-12对人体黏液的粘附率为(He等,2001 )。有研究对五种益生菌及其结合物在轮状病毒腹泻期间以及病后在婴儿肠道黏液中的粘附性,以及健康儿童体内这些益生菌及其结合物的粘附性进行了体外测定。黏液的制备来自20名婴儿在轮状病毒腹泻期间与病后的粪便样本以及10名健康的、年龄相符的儿童的粪便样本。BB-12证明了其极好的粘附性,31%的健康儿童以及的受感染婴儿体内含有BB-12。益生菌与众不同的粘附方式不受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Juntunen等,2001) 。BB-12的粘附性检测也在Chr. Hansen的实验室进行了评估。一项针对60种人体肠道分离双歧杆菌的比较性体外检测证明,BB-12对黏液的粘附性相当于或者优于其他受检测的菌株(Chr. Hansen的文件数据)。综上所述,已经证明BB-12在各种体外环境中具有很高的粘附性。这一证据验证了BB-12具备瞬时定植在肠道黏膜表面、固定在这些位置的能力,并从而增加了发挥其有益健康功效的可能性。 病原体是指可能引发其宿主疾病的微生物。抑制病原体的能力是益生菌的三大主要机能之一,而其他两大机能是增强屏障功能和免疫作用。有人提出抑菌作用是通过多种机理促成的,其中包括生成抑制物质(有机酸、H2O2、细菌素)、营养竞争、去除/降解毒素、竞争附着点(黏液、细胞受体)、共聚和毒力调节,以及引发宿主的免疫响应。一项体外研究对包括BB-12在内的四种不同微生物对抗物质的生成情况进行了比较。蜡状芽孢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杆菌A型、大肠杆菌ATCC 4328、粪肠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绿脓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弗氏志贺菌和白色念珠菌被用于对抗试验。只有BB-12和另外一种细菌菌株生成了抵御病原体的抑菌圈。BB-12表现出了对12种所检测的病原体中八种的对抗性活动,而BB-12生成的抑菌圈总体上说较大,弗氏志贺菌是唯一的例外(Martins等,2009) 。用人类粪便进行接种的批量和连续培养物厌氧发酵系统,来研究与益生元结合的两种益生菌的抗菌作用。有研究对BB-12与果糖和木寡糖混合物的结合,抵御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在分批发酵物中,BB-12与益生元结合同时抑制了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连续培养物中,BB-12和益生元抑制了空肠弯曲杆菌。结果表明BB-12直接产生的醋酸盐和乳酸盐起到了抑菌作用,而不是降低pH值的结果。一项体外研究调查了目前欧洲各国市场销售的商用益生菌株对于黏附在固定人体黏液上特定的潜在病原体,抑制、对抗与替代的性能。细菌性病原体包括: 普通拟杆菌、溶组织棱状芽胞杆菌、艰难梭菌、大肠杆菌K2、产气肠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B-12能够粘附在人体黏液上,并抑制除了大肠杆菌以外的所有病原体。BB-12经验证会很好地替代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并少量替代溶组织棱状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ollado等,2007a) 。此外,针对黏液粘附性的一项竞争和排斥试验也证明BB-12能够减少病原体的粘附。一项体外研究旨在调查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各自以及结合情况下在病原体菌株对猪肠道黏液的粘附性方面的保护效应。所采用的病原体是鼠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和大肠杆菌K2。BB-12和LGG相结合会增强彼此的粘附性,主要是作用在大肠黏液中。用BB-12和LGG单独或结合处理肠道黏液会显著降低所检测病原体的粘附性(Collado等,2007b)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都表明BB-12能够通过产生抗菌物质以及黏膜粘附的竞争来抑制重要的胃肠道病原体。 增强胃肠道屏障功能是益生菌公认的主要机能之一。保持胃肠道中功能完好的粘膜层和上皮细胞衬层对于保持健康来说至关重要。一项体外研究旨在检测来自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发酵产品是否会影响Caco-2细胞系模型中的紧密连接完整性。这是通过测定Caco-2细胞的跨上皮电阻(TER,Ω/cm2)来实现的。源自于BB-12的发酵产品增加了紧密连接强度,使其显著高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所有案例中,BB-12产生的发酵产品与其他检测菌株相比,会引发TER最大程度的增加。这些体外变化说明BB-12可能提高紧密连接 ,并保护上皮屏障功能免受破坏(Commane等,2005 )。 免疫作用作为益生菌的一项重要机能日益得到认可。益生菌能够通过位于肠道内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系统进行沟通并影响免疫系统。而70~8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中。多项研究已经证明了BB-12的免疫调节功能。为调查源于人体单核细胞的树突细胞在成熟过程受到的双歧杆菌影响,开展了一项针对12种双歧杆菌菌株的体外研究。并且,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活素表达也进行了评估。脂多糖处理造成的成熟被用作参考。BB-12能够引发树突细胞成熟,与表面表达标记物测得的LPS相比,其成熟度类似或者甚至更高。无细胞上清培养液对树突细胞的成熟仅有微弱影响或没有影响。细胞活素表达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菌株,然而研究证明BB-12会使IL-12和TNF-α升高,而使IL-10降低。在PBMC中,BB-12会引发高水平的IL-10、IFN-γ和TNF-α(Lopez等,2010) 。有人研究了9种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在不同浓度下引发的人体树突细胞成熟和细胞活素/趋化因子表达的能力。BB-12能够诱发所有检测细胞的活素(IL-1β、IL-6、IL-10、IL-12和IFN-γ)。应答情况取决于剂量,而且会随着剂量的增高而增加。在趋化因子方面,BB-12会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发CCL20(Latvala等,2008) 。一项体外研究调查了服用BB-12过程中所获得的粪沉淀液,在鼠巨噬细胞的细胞系列中所诱发的消炎应答。与服用前后相比,粪便沉淀液容易在BB-12的服用过程中引发较高的TNF-α 响应。根据观察,IL-1α和Il-10的响应不变(Matsumoto 等,2007) 。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BB-12能够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而且说明BB-12可能对免疫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婴儿通常配方奶粉比较好消化,主要是有乳糖或者是半乳糖为主的,而且比较接近母乳,如果在宝宝吃奶粉期间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多,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大便中有奶瓣,在给宝宝进行奶粉喂养的时候,还需要掌握水和奶粉的比例。

如果人工喂养吃一些婴儿配方奶粉以及质量合格较优的奶粉好吸收。通常奶粉都分一段二段,如果是6个月之内的婴儿,需要选择一段奶粉,才比较容易消化。

关于大肠杆菌的检测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大肠埃希菌201株耐药性分析胆盐抑制冷冻保存大肠杆菌生长的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 索引序列
  •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论文
  • 对大肠杆菌研究的论文
  • 大肠杆菌对牛的研究进展论文
  • 耐酸和耐胆汁双歧杆菌的研究论文
  • 关于大肠杆菌的检测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