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多层次的应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等。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教学和测试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催生了大量的帮助学生学习的“语言学习中心”和建设有测试题库的“语言测试中心”。然而,这些中心的题库大部分是为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建设的,比如听、说、读、写等,尽管目前语言测试中对学生书面表达的测试和评分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各种写作的评分手段都在探索中。像“英语语言学”这样的知识理论课题库还较为少见,对于这门课程怎样教和学的讨论,自从1987和1988年的“关于《语言学引论》的教学的自由论坛”以来就很少出现。因此,本文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建设了“英语语言学题库”(ELIB)。本文是对该题库建设和应用的描述。该题库的理论依据是经典测试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和计算机自测试理论(CAT)等测试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程,增强他们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和运用语言理论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该题库初步建设了一千多道试题,分为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五种题型,组成一张CD光盘或网络学习测试系统。不能用网络的学生或老师可以通过个人电脑的光盘驱动器进行学习和组题测试;那些可以利用网络的学生或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注册后学习或组题测试。这样就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学习能力。参考文献[1] 蓝纯. 本科生“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评估与反思(英文)[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7(06)[2] 孔文,邹申. 语料库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04)[3] 杨端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语料库建设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01)[4] 邓文英.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学生动/名词搭配研究(英文)[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5(06)[5] 马广惠. 基于语料库的小说文体学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05)[6] 杨端和. 外语考试的计算机语料库建设[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7] 梁茂成. 利用WordPilot在外语教学中自建小型语料库[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06)
关于英语语言学的论文,论文题目和主要内容已列出,供参考。链接附后1.题目:语言学英文版论文。主要内容:该论文主要讲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习得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 Wilkins (1972) 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这就说明了词汇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分析二语词汇习得策略并应用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正确的习得方法和策略学习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习得效果。.题目:.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语言学)——谈判英语文化差异。主要内容:该论文主要讲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就是汉语习惯思维和西方语言文化之间表达的准确性对商务谈判带来的影响。.题目: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点研究,主要内容:商务英语信函词汇的选择和应用多呈现如下7种特点:1)简单词汇的选择。2)具体词汇多于笼统词汇。3)褒义词多于贬义词。4)缩写词的选择。5)确切词汇多于模糊词汇。6)礼貌、客气的词汇多于不礼貌的词汇。7)商业术语的选择。产生的原因多取决于商务活动的和商业伙伴的合作关系。商务活动的双方均为达至双赢的进行合作。这是本文所分析的词汇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1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是人们不断地深入认知。建构主义说明了构建学习观点的意义以及观念,建构主义是人们获取知识本质与过程的认识。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中,在习英语对老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学生这一主体分析,建构主义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地位,英语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以及组织者,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建构主义下开展英语语言学课堂教育可以使学生弘扬个性、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身基础上提高英语能力。对英语教师来讲,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人员,应该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适当引导,使英语课堂逐步的向着构建主义方向发展,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保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2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
在建立学习环境以及建构学习英语理论时,应该随时与学生为主体对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而言是促进者、帮助者、指导者以及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和构建主义下学习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英语可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建构主义中学习英语是主动的,而不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被迫接受学习。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英语效果,学习英语成败与否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才能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构建。因此要在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老师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把英语学习内容转换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变成个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把自己的潜能发展出来,建构知识体系下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作为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及时的归纳英语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知识。提醒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调整和掌控。
重视学生个体特征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已有的认知行为主动的选择外部信息,对外部英语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加工,英语知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整体内容。因为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是根据已有的背景以及经验进行构建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同一知识结构有不同理解,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印证自我个性以及特征,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只会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所以英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给予学生弘扬自我个性以及体现价值的空间,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已有学习基础的能力上把自我个性进一步发展以及提高。教学的关键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作为英语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推出主动交流、合理创新的英语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语言不停结合的过程,这是从知识理论转换到自身应用的一个过程,要想帮助学生成功的转变掌握住学习知识的技巧,就要让学生不断主动参加实践课程。建构主义下开展英语语言学课堂知识就是强调每一位学生参与性以及能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育。建构主义主要主张学生可以完成设置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所以作为老师可以采取任务型学习方法以及课题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好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实时参与并且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发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欲望。
强调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资料应该从英语网站、专著以及期刊等专业领域中获取学生所需的资料,把这些资料以多种形式提供给学生,在给学生提供材料的同时把问题一起导入,和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归纳语言。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的整理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保证基于建构主义下建构英语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化改革,使英语语言学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论指导、英语语言教学创新科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英语教师可通过和学生之间和谐互动,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成果相互评价,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建构主义下实施英语语言学教学可以开展类型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英文中的修辞方法。
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
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公文。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英语语言学论文提纲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I. Introduction
Ⅱ. Euphemism
The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II.,Pragmatic Failures in English Euphemism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IV.,The Reason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Euphemism
The Reasons of 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text
The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Patterns
The reasons of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The Difference of Customs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Values
V. The Reflec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Euphemism
Chapter 1 Gatsby's American Dream and Its Distortion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Gatsby's American Dream in Different Phases
Chapter 2 Disillusionment of Gatsby's Distorted Dream
Gatsby's Efforts in Achieving His American Dream
Gatsby's Disillusionment
Chapter 3 New Interpretat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The Hierarchy System
The Jazz Age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Disillusionment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Disillusionment
Some Hypotheses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resent Age
Conclusion
This conclusion
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is a novel that deals with American dreamto a great extent. In a relatively short novel of nine chapters, Fitzgerald tells the tragicstory of Jay Gatsby's quest for the rich and shallow Daisy. Through the first-personnarrator, Nick Carraway, the emptiness of the materialistic American dream isrevealed and the novel ultimately manifests the failure of this American dream.
The American dream concerns politics as i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military affairs as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America in the World War Ⅰ, economy asabout the matter of material success, moral conventions as about spiritual goodnessand religious freedom, literature as reflected in novels, sports as in the principle“competing fairly, openly and aboveboard”, aesthetics a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beauty of happiness, and many other fields. It comes from the old colonist's time,through the Westward Expansion, the Independence War, the Civil War, two worldwars, to the present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and goes on for ever. It is a method ofcommunication in the way that success is used to show off and that the invisibleuntouchable inner virtues and abilities are to be proved to the society in the form ofvisible success. It is a history of struggle in the sense that people take efforts to makewhat is said and what is done meet. It is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ofindividuals as well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growth of the nation.
The Great Gatsby not only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disillusioned materialisticAmerican dream, it also constantly urged the society to seek a new cultural insightoutlet---the spiritual American dream, which undoubtedly provides a patch to mendthe already distorted and imperfect American dream culture. So the point is to find abalance between the spiritual and the material. We have experienced and willexperience a lot of adventures or frustrations in our life, we constantly face differenttemptations and moral shortcuts, sometimes we may even vacillate, but what makesus persist and keep striving is the right values and solid faiths, thus bringing us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inner freedom to live a happy life. That is the power of dream.
The roaring twen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ideal setting for Gatsby's story,but it is only the setting. The story itself is as great as ever. To some degree, theAmerican dream in this story is sublimed to a universal sense which breaks the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So any research on the novel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of the American dream will never be outdated.
1 Introduction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es on monolingual mental lexicon
Definition of mental lexicon
Models of mental lexicon: a developing on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Word association paradigm
Word translation task
Cross-language priming paradigm
Theories on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Weinreich’s three hypotheses: the ancestor of bilingual
mental lexicon models
Paivio’s bilingual dual-coding theory
Kroll & Stewart’s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De Groot’s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3 Extended Bilingual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Model
Setting and characteristic of L2 word acquisition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L2 word acquisition
Coactivation pattern: L2 word representation manner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semantic memory and episodic memory
Semantic restructuring in L2 vocabulary development
4 Implications for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Unbalanced performance 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Receptive vs. productive vocabulary: imbalance on
acquisition difficulty
Posi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Episodic memory: the primary cause of negative semantic transfer
Negative effect of episodic memory
Episodic memory and L2 word meaning acquisition
Applying episodic memory: when and how
Strengthening semantic memory: why and how
5 Conclusion
contents
introduction………………………………………………………………1
common historical background……………………………………1
international………………………………………………………1
national…………………………………………………………1
common beliefs of beats and rockers……………………………2
rebellion against conventions……………………………………2
beats in literature………………………………………………2
rockers in music circles………………………………………3
ideologies in between……………………………………………4
beatniks were fed up with their government about
the explanations of why things happened……………………4
their same destiny……………………………………………4
beat culture and rock culture were not accepted by
both capitalist and socialist ideologies………………………5
belief in oriental religion…………………………………………5
beatniks study on chinese buddhism…………………………6
rockers belief in indian buddhism……………………………6
identical lifestyles………………………………………………6
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1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是人们不断地深入认知。建构主义说明了构建学习观点的意义以及观念,建构主义是人们获取知识本质与过程的认识。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中,在习英语对老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学生这一主体分析,建构主义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地位,英语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以及组织者,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建构主义下开展英语语言学课堂教育可以使学生弘扬个性、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身基础上提高英语能力。对英语教师来讲,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人员,应该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适当引导,使英语课堂逐步的向着构建主义方向发展,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保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2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
在建立学习环境以及建构学习英语理论时,应该随时与学生为主体对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而言是促进者、帮助者、指导者以及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和构建主义下学习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英语可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建构主义中学习英语是主动的,而不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被迫接受学习。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英语效果,学习英语成败与否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才能完成对英语知识的构建。因此要在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老师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把英语学习内容转换成学生的内在需求,变成个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把自己的潜能发展出来,建构知识体系下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作为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及时的归纳英语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知识。提醒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自我调整和掌控。
重视学生个体特征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已有的认知行为主动的选择外部信息,对外部英语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加工,英语知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整体内容。因为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是根据已有的背景以及经验进行构建的',所以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同一知识结构有不同理解,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印证自我个性以及特征,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只会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所以英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给予学生弘扬自我个性以及体现价值的空间,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已有学习基础的能力上把自我个性进一步发展以及提高。教学的关键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作为英语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推出主动交流、合理创新的英语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语言不停结合的过程,这是从知识理论转换到自身应用的一个过程,要想帮助学生成功的转变掌握住学习知识的技巧,就要让学生不断主动参加实践课程。建构主义下开展英语语言学课堂知识就是强调每一位学生参与性以及能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育。建构主义主要主张学生可以完成设置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所以作为老师可以采取任务型学习方法以及课题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生活中寻找好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实时参与并且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发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欲望。
强调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取资料应该从英语网站、专著以及期刊等专业领域中获取学生所需的资料,把这些资料以多种形式提供给学生,在给学生提供材料的同时把问题一起导入,和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归纳语言。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的整理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保证基于建构主义下建构英语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化改革,使英语语言学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论指导、英语语言教学创新科教学模式以及方法,英语教师可通过和学生之间和谐互动,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成果相互评价,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建构系统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建构主义下实施英语语言学教学可以开展类型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
1、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
2、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
3、福建省中学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4、认知语言学及其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5、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范畴与方法
6、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
7、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
8、论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9、学习动机与英语教学
10、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母语介入的意义
11、词汇注释与目的性对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影响
12、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3、图式理论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4、作为英语写作激发因素的电子邮件
15、中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与对策
16、论母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7、句子组合——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8、个性因素与二语成绩相关性跨地区研究
19、英语教师课堂反思性教学
2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1、基于假设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22、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23、可理解输入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
24、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25、论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6、中专学校外语学习动机初探
27、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实践
28、活动课堂英语教学
29、语料库与英语教学
30、论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
31、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32、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3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34、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
35、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初步调查及建议
36、探究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折中教学法
37、论EFL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38、话语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39、影响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诸因素
40、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1、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42、初中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43、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44、初中英语拼读入门教学实验研究
45、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46、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若干专题初探
47、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现状调查
48、中专英语合作式教学法探析
49、WTO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50、试论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合
5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动机因素研究
52、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与研究
53、论阅读策略与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54、优差生词汇运用策略分析研究
55、论中学生英语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6、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57、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输入方式的探讨
58、职校生听说能力训练方法探索
59、暗示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0、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浪费’:表现、成因及对策
6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交际大纲的设计
62、论中学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
63、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个案研究
64、任务型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文)
65、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英文)
66、职业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英文)
6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职业中专英语课堂的应用(英文)
6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英文)
69、通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关注中学生个性差异(英文)
70、运用语言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外语教学
71、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
72、语法在中学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及教法研究
73、初中英语口语课“分层教学”探讨
74、中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75、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76、计算机辅助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77、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二个大的方向中进行,即英语文学,语言学。各个大方向中又可以选择小的方向,具体解释如下:
1.英语文学:
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语言学:
选择语言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在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对于英语语言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对一种词性、或一种时态、或拼写、语调等等方面的研究(如“一般现在时及其交际功能”)。
应用语言学包括教学法的研究和其它一些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研究。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规范,师范专业或本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选择教学法方向的较多。在这个方向选题,也要避免过大范围的选题,而应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或实验。这个方向的好的选题有:“个性与英语教学”,“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
摘要:第二语言学习在中西方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因此,研究者们希望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因素及学习策略等方面寻求理论来阐述个体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地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进度,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一样。本文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因素、及学习策略等方面论述了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并进一步指出教师有责任认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以及这些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 建立自然、互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学习者个体应采用更好的学习策略来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因素;学习策略 Contents Abstract 1 1 Introduction 3 2 An Over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3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 Several Areas of SLA 5 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7 Language Aptitude 7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Aptitude 7 Language Aptitude Test 7 Implications 9 Motivation 9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10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0 A Case Study 11 Implications 12 Personality Factors 12 Sensitivity to the Group Dynamics in the Classroom 13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14 Cognitive Styles 16 Implications 17
语言学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基本上不外乎以下一些:一,语音类如语音的属性、音韵与语音的关系、强弱、轻浊、音节等二,词汇类如词汇形态学,语义学,构词,词化,语义场等等三,语法类如语法结构,层次,修辞等四,句子类如分析句子的各种成分,语序,基本句型等五,语篇类如连贯性,思维逻辑性,结构修辞,主体与客体意识等这方面的教材很多,就看你的要求了。现在英语与汉语的对比语言学和对比文学比较热,从这方面下手也不错。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摘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了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义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语义学词汇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二、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一)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只记住了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如:I very like to play football.(应为I like to play football very much.) 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置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词语的结伴关系具有可能性和限制性,词语的合理搭配会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有时受语法决定,有时受词的语义特征制约,有时约定俗成,等等。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特别指出词语的破格搭配。一些词语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结伴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搭配。例如:lash the waves(白费力气)。除此之外,在习语中、文学作品中及新词语中常出现破格搭配,因此,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二)结构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主要研究“含蓄的”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Relations),这种理论更关注某些词或词组与另一些词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像传统语义学那样只是孤立地研究词汇的语义现象,而忽略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蓄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下义关系(Hyponymy)、反义关系(Antonym)和相对关系(Relativeness)。 下义关系又叫语意内包,指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如上义词flower(花),下义词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rose(玫瑰)等。上义词是指同类概括词,下义词是相对具体的词。tulip,violet,rose在语义关系上是同类关系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同类关系词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同类单词,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利用同类概括词,使行文简练。通过对词汇下义关系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学生词义混乱,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反义关系主要指:①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例如male—female;dead—alive。②词义相反的词,例如:young—old;cold—hot。前者在语义上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后者在语义上并不矛盾,它们表示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词。比如young—middle-young—old。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反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单词涵义。平时在讲解单词时,教师普遍使用近义词进行解释,其实有些单词用近义词解释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利用反义词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例如,rude的反义词是polite(rude是新单词,学生不知道涵义,引导学生polite是rude的反义词,学生就很快明白新单词的基本意思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清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词义相反的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另外,也可以利用反义词进行修饰文章,避免文章呆板。 相对关系又叫converses,存在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对词之间。例如:husband—wife;above—below,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语义学称此为“强相对关系”。还有一种相对关系存在于三个词之间,称之为“弱相对关系”。学生学习相对关系可以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 因此,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含蓄词汇,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独特的语义学理念,它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支。它能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词汇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只拦路虎,尽管教师和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词汇上,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框架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言之,框架语义学立足于人的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将英语动词分类并放入相对应的框架中,然后针对每一个相对应的框架,将相近的名词根据其熟悉程度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次教学。至于其他词性也可参照名词和动词的做法进行学习。例如学习money这一单词,可以设置买卖交易框架,根据不同视角(sell,spend,buy等)归纳成买家和卖家两类,每个框架设有不同元素,可以将要学的单词纳入框架,根据熟悉程度进行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学习。 (四)语义成分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辨别不清近义词词义而出现错误搭配。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近义词从而进行正确搭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语义成分分析理论进行解决。利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研究语言学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主要研究Conceptual-lexical Relations(概念上的词汇—语义关系),观点是任何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为某些不同的“语义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又可以加以系统地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此理论来解释词语,例如:bachelor——[Human]+[Male]+[Unmarried]。这一理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及搭配,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词汇。另外,语义成分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进行英汉对译的时候,“选词”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语义成分限制的。准确得当的翻译应建立在认识词汇的正确涵义上。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词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苦恼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单词,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难题。 (五)格语法格语法是一种比较严谨、别出心裁的语义学理论。这种理论是1968年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菲尔莫尔首先提出的,他概括出一个新的结论: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深层结构的“语义格”(Semantic Case),每个语义格都与某个介词相联系。如Agent格与介词by相联系;Objec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Instrumen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菲尔莫尔还认为,从深层结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noun phrases都是介词短语,不但可以在句子中移换位置,甚至可以省略。动词是英语句子中一个重要成分,菲尔莫尔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动词总是和某些语义格连用的,因此他主张对动词采取深层格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语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不同的动词加以分类。此外他还提出了三条检验规则来确定各个语义格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语义格在句子中的地位。在菲尔莫尔理论提出后,一些语义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入关于语义格与深层格框的理论,有助于学生从语义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句法,正确应用某些动词。例如:hit——[+—AO(I)];enjoy——[+—EO],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类动词与某些语义格的关系在深层格框中被明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学生掌握了动词的深层格框,就能学会动词的正确用法和句型。 三、结语有效的大学词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语言学理论去指导,利用语义学相关理念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以上笔者探讨了五种当代语义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止这些,这仍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地探究,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2]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3]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 6,(3). [4]钱德明,周庆芳.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 22,(2). [5]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将语言学和翻译联系起来,尤其是语用学那部分,与日常翻译联系的比较紧密答案补充一,语音类 如语音的属性、音韵与语音的关系、强弱、轻浊、音节等 二,词汇类 如词汇形态学,语义学,构词,词化,语义场等等 三,语法类 如语法结构,层次,修辞等 四,句子类 如分析句子的各种成分,语序,基本句型等 五,语篇类 如连贯性,思维逻辑性,结构修辞,主体与客体意识等 这方面的教材很多,就看你的要求了。现在英语与汉语的对比语言学和对比文学比较热,从这方面下手也不错
自己从网上转帖和编辑了下,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这里,我概要的介绍一下索绪尔的生平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于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早在中学时期,索绪尔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就撰写过一篇《论语言现象》的论文,从20岁开始构思一部专著,研究印欧语历史比较中的某些问题。1879年,他转学到柏林大学,同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那时,他才22岁,表现了他极为出色的语言学才华,引起欧洲语言学界的注意。1891年冬,索绪尔离开巴黎,回到瑞士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从1907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先后讲过三次。1913年他去世后,他的学生和同事根据几本听课笔记才汇编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出版发行。索绪尔不仅吝于发表,他留下的笔记也很少,因此编辑这本书很不容易。因为,跟所有的老师一样,他讲课时也是有很多重复,甚至不一致的内容。难得的是编辑者们没有放弃,合并梳理一本书,从而造就了一部惊世巨著,也正是这部著作开启了语言整体结构研究的新阶段。《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著作。除绪论外,共分为5编。“绪论”简单地叙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语言学和毗邻学科的关系,语言学的对象,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表现语言的文字,音位学以及附录音位学原理。第一编“一般原则”部分主要讲语言符号的性质,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第二编“共时语言学”部分讲语言的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和价值,语言的价值,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语言的机构,语法及其区分,抽象实体在语法中的作用。第三编“历时语言学”部分讲语音变化,语音演化在语法上的后果,类比作用,类化和演变,流俗词源,粘合作用,历时的单位,同一性和现实性,以及附录: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主观分析和次单位的确定,词源学。第四编“地理语言学”部分讲关于语言的差异,地理差异的复杂性,地理差异的原因,语言波浪的传播。第五编“回顾语言学的问题并结论”部分讲历时语言学的两种展望,最古的语言和原始型,重建人类学和史前史中的语言证据,语系和语言的类型。可见,这本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而又极为广泛的。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并探讨书中的几个重要的独特观点。 一 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认为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索绪尔为了解决“语言学的又完整又具体的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语言”和“言语”这对概念。如果“所指”和“能指”都是由差别建立的,那么很明显,它们都必须存在于系统:语音必须构成一个系统,我们才能区别这个词和那个词,概念也必须坐落在一个概念系统之中。这就是索绪尔所说的“语言系统”"由形式构成的系统”。和语言(系统)相对的,则是言语。语言和言语是索绪尔的第一组根本对偶。索绪尔用多种方式来描述这组对偶,言语是个人的、从属的、偶然的,语言是社会的、主要的、等等。从言语的角度来看,两个人说同一个词的声音可能相差很远,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两个相差很远的声音是在说同一个词。在言语中,张三说“我”是指张三,李四说“我”是指李四,在这个语言中,我既不指张三也不指李四,而是指说话人。说出一个句子是属于言语的,而句子这个概念却是属于语言的。大致可以概括地说,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对索绪尔来说,重要的是区分“语言”和作为实际体现的“言语”,分离出语言研究的对象,而言语有哪些具体特点并不重要。他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例如罗兰.巴特曾谈到的,在人类的衣着系统、食物系统、汽车系统、家具系统等,我们都可看到“语言”和“言语”的存在。但索绪尔认为“言语”具有异质性,因此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惟一对象,片面追求“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把“语言”看成是封闭的系统,这也就限制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二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语言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属语言的共时性现象,亦即属于语言的横切面的现象,另一类属语言的历时性现象,亦即有关语言成分的历史演化的纵断面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分出两种语言学,即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那么,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哪一种更为重要呢?索绪尔认为,共时观点比历时观点更为重要,“从最明显的事实说起--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相等的。在这一点上,共时方面显然优于历时方面,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它是真正的、唯一的现实性。对语言学家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他置身于历史的展望,那么他所看到的就不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改变语言的事件。”他批评历史比较语言学:自有近代语言学以来,我们可以说,它全神贯注在历时态方面。印欧语比较语法利用掌握的资料去构拟前代语言的模型;比较对它来说只是重建过去的一种手段。”在索绪尔看来,共时和历时是两种对立的现象,应该分别进行研究,但这只是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对立,并不是说两者是互相排斥的。“受传统方法鼓舞的语法学家”的“工作显然表明他们想要描写状态,他们的纲领是严格共时的。例如波尔.洛瓦雅耳语试图描写路易十四时代法语的状态,并确定它的价值。它不因此需要中世纪的语言;它忠实地遵循着横轴线,从来没有背离过。所以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方法的应用是完备的。传统语法对语言的有些部分,例如构词法,毫无所知,它是规范性的,认为应该制定规则,而不是确认事实,它缺乏整体的观点;往往甚至不晓得区别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如此等等。”三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首先必须知道它跟其他一切同类的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点。”由索绪尔的观点,我认为语言与其他符号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如声音、颜色、气味等),复杂程度不同(如从简单的红绿灯到复杂的人类语言),但其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其次,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想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的头脑中激发的概念。“树”这个词在我们头脑中激发起一种有主干和分枝,长着叶子的植物。这就是概念。第三,构成元素相同:无论是用简单的手段还是复杂的手段,传递简单的信息还是复杂的信息,交际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符号。一切符号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能指和所指。此外,一切符号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1.任意性:索绪尔指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当然我们不能理解为使用符号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选择所用的符号。相反,一个符号一旦确立之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它的,例如红灯表示“停”,绿灯表示“通行”。如果我们随意改变它,就必然造成交通混乱,引起交通事故。2.社会性:索绪尔指出:“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他说:“同表面现象相反,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它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一个内在特征。”3.心理性: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是一个两面的心理实体。”他说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由于概念是抽象的,音响形象是感觉的,作为二者结合的语言符号当然是心理的。事实上,一切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代表的意义、激发的概念或感情都只存在于使用符号交际的双方的心里。4.可变性:索绪尔说:“时间保证语言的连续性,但同时又对它产生看起来矛盾的影响,即语言符号或快或慢的变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归根结底,这两种现象是相互依存的。可变性原则是以连续性原则为基础的。” 这就是我对这本书大概的几点总结。《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总体思想的最系统的阐述。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原则和新的概念,其中包含了索绪尔几乎全部的语言学思想。 可以说《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的著作。 在数千年的西方文明史中,如果要撷取百部经典,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必在其中。因为语言学是每个文明人都应该关注和了解的,而正是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语言的基础。此书问世近百年,全世界主要语种都有译本,成为大学生的必读书。裴文的译笔严谨而流畅,典雅而生动,使我们得以走近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聆听他充满睿智的声音,感受他思辨的灵动和深邃。这些论述既简洁又丰富,阅读这样的大师,差不多每一页都会有收获。
谈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那么,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
论文关键词: 语言言语关系外语教学
论文摘 要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对语言的使用。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理论在现代语言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分别探讨了“语言”和“言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范畴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释“语言”和“言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一、引言
早在19世纪初,德国的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提出过区分语言和言语是十分必要的。“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现代语言学奠基之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开创性地对“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进行了全面的区分和阐述,并首次提出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等概念。自此,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受到了全世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在我国语言学界开展了多次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大讨论,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有无必要区分语言和言语,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许多学者各抒己见,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是语言和言语必须区分开来这一事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这一理论的运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和影响也成为语言研究者们的研究对象。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著作中,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来描写语言中的现象和问题。在探讨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奇怪的数学公式:
1+1+1……=1(索绪尔,2003:41)
这是索绪尔用来形容语言和言语关系的一个公式。从数学理念上看,我们可以完全推翻这一公式,因为在数学领域,无数个1相加永远不可能再等于1,那么这位语言学大师建立这一公式的理据何在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个数学公式可以被“翻译”成:
言语+言语+言语+……=某种语言
它的含义是:无数言语的总和等于语言。等号前的“1”代表一个个言语作品,等号后的“1”代表一种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但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远远不止公式所描写的这么简单,语言并不是言语作品的简单积累,而是在言语中体现着语言。
人们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比喻成建筑材料、建筑规则与建筑物的关系,其中建筑材料相当于语言的词汇,建筑规则相当于语言的语法构造,建筑物则是具体的言语作品;还可以把语言比喻成下象棋,棋子相当于词汇,象棋规则相当于语法,棋谱相当于言语作品,从中可以理解有限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可以创造出无限的言语作品,言语作品有好有坏,而语言是没有优劣之分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还像五线谱、音阶符号和乐曲的关系。言语的过程与作曲的过程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们都需要材料和规则,都可以创造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倾向,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因为在语言和言语的相互关系中还存在着质与量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把语言比做阿拉伯数字和这些数字的组合规则,把言语比做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具体的数字,利用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我们可以表达出无尽的数量来。语言中的词,也像阿拉伯数字一样,在一定时期中是有限的,而语言的语法,也与阿拉伯数字在表达具体数目时一样具有一定的组合规则;最后,还可以把语言比做绘画用的画笔和颜色,雕塑用的刀具和雕塑原料,把言语比做国画与雕像。这个比喻有助于我们了解言语的修辞色彩和语言对于言语修辞的影响(计永佑,1983:56)。
从索绪尔提出的一个公式,和上述人们常做的五个比喻中,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语言和言语的相互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来进行解释。“语言和言语相互依赖,无论是从整体发生学还是个体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言语再有语言,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岑运强、石艳华,2007:12),语言和言语一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明显的。岑运强教授认为,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标准有四个:意义标准(是否表达完整的意义)、形式标准(有无具体、固定的模式)、功能标准(能否脱离语境)和数量标准(有限还是无限)。
总之,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因此,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注意言语中表现出的大量普遍的语言事实。
三、语言和言语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二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语言”和“言语”是外语教学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指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和使用规则,传授‘语言’的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语言’的体系知识,从而为言语运用打下基础。‘言语’是指平时的言谈话语,传授‘言语’的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言语教学,言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运用语言规则进行语言交际”(毕彦华,2007:123)。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语言和言语理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外语教学中“言语—语言—言语”的模式
“言语—语言—言语”语言学习的模式是每个婴儿学习母语的必经途径,也是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学习母语时,往往是从只言片语入手,模仿外界声音,这就是言语阶段;与此同时,在不断的言语积累中,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掌握该语言的系统,这就到了语言阶段;然而,掌握一种语言的系统,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在习得过程中会运用这个系统去说、去写,这就又回到言语阶段。
当然,这几个阶段并不能截然分开。在学习和教授外语时,我们应当努力利用这一模式,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和并且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该门语言。当然学习外语不能拥有学习母语的语言环境,所以在外语教学的最初阶段可以有一个非常短暂的纯语言教学阶段,如教英语字母或国际音标。在这一阶段,语言教学活动量大于言语教学活动量,因为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还非常有限,不足以大量展开生成和理解新话语的言语教学。随着时间的增长,语言教学活动量应呈递减趋势,相反,言语教学活动量则呈递增趋势。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慢慢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能较自由地生成句子,开展言语教学的自由度增大。进入高年级外语学习阶段,言语活动应大大超过语言活动,以便让学生更灵活地使用语言。
(二)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1.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义能力和语法能力。语音能力包括音位能力、语音能力、语调能力,以及外语的口语能力等。语音能力的.培养,要用语言的方法,如分析语音的声学属性、模仿发音部位和方法、进行语音对比等;更要用言语的方法,如用强化方法大量的听外语话语,在口语实践中发展语音能力等。词汇语义能力包括辨别词性、理解词义的能力,区别同义词、同形词、同音词的能力等;词汇语义能力的培养除依靠外语教学中词汇工作外,更要让词语在不同的话语中重复出现,在话语中领会词语的细微含义和修辞色彩。语法能力包括分析词语词汇特点的能力、分析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能力、辨认搭配关系及造句的能力等。语法能力的培养除靠分析语法外,更要在言语中把握语法规则的具体化,在话语中活用语法规则。
2.言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指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社会交际,所以言语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外语教学初阶段的重点在读说,但口语不能脱离书面语而单独发展,听说读写要与言语体系教学密切配合;外语教学的第二阶段着重解决读写,一方面培养读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读写继续加强听说,把听说能力提到高级阶段;第三个阶段着重解决翻译,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解决翻译,从翻译实践中获取更大的发展。
(三)“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对外语教材的启示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提示我们在教材的编排上,应该以课文和言语练习、活用练习为主,要重视实践运用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过去,许多教材以语法翻译为主,偏重书面语,而忽视了口头语言的重要性。虽然有课文和语法的内容,但是单词表、语法语音的理论知识和机械性练习的分量却不可忽视。这种教材是以教授语言体系为主的,言语的教学此时显得微不足道,离开了言语,单词和语法规则等知识不容易被记忆,而且就算被记住,在实际运用中,学生们无法将之与具体语境联系起来,仅有的语言知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材中,正确把握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十分重要。凡出现新的语言现象时,就应当有相应的课文来巩固,而且课文内容应当尽量接近实际的语言情境。此外,语言现象的出现,要注意常用性和复现率,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以致用。课后练习应该以活用练习为主,机械练习为辅。
四、结语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更互为前提。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的;而语言总是从言语的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规则,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社会现象,语言存在于群众之中,存在于不断使用之中,存在于言语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在语言学研究中,区分语言和言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科学地认识语言;第二,有助于确定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三,有助于理解语言和言语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分别发展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第四,区分语言和言语,也有助于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应当把语言学的理论与外语教学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展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毕彦华,索绪尔.“语言”和“言语”的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语言文字修辞,2007,12:122-124.
[2]岑运强,石艳华.二十年来语言和言语问题研究述评.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9:11-16.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计永佑.语言学趣谈.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5]卢春霞.“语言”和“言语”的概念辨析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时代经贸,2007,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