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主要内容与基本格式要求1.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2.中外文摘要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为宜,同时要求写出250个实词左右的外文摘要。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用量较多,以加深读者的印象。(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3.目录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页码。4.前言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1)选题的缘由。(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4)概括成果及意义。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总是多于摘要。5.正文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和意义的阐明;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根据课题的性质,论文正文允许包括上述部分内容。正文的写作要求:(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别人用过的,哪些是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达。(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别用以下几种方法说明。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或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人所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详述。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一定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与程序。换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供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若写得抽象、简单、结论就立之不牢,分析就难以置信,写作中应特别予以重视。6.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结果要简单、明确。在措辞上应严密,容易被人领会。(2)结果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不提。(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因为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7.注释如有引用他人成果的,一定要有注释。不管在论文的哪一部分,采用到前人的观点、方法、结论、成果时,都必须注明其来源。如不这样做,就有抄袭、剽窃、侵权之嫌。8.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与附录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引用参考文献时,必须注意写法的规范性。此外,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如果论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为了节省论文的篇幅,并且便于读者查对,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9.谢辞谢辞是在论文的结尾处,以简短文字,对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曾给予支持的人员,如指导老师及其他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网上找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2015》,照着顺序写就行了。
论文排版格式
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你知道论文的排版格式是怎样的吗?下面我搜集整理了论文排版格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 论文的格式要求
1.论文用A4纸打印;
2.论文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一般中文标题在二十字以内;
4.副标题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5.论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正文均统一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大段落标题加粗;
6.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格式为“第×页 共×页” ;
7.全文行间距为1倍行距
8.序号编排如下:
一、(前空二格)――――――――――――此标题栏请加粗
(一) (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1) (前空二格)
二、 内容摘要、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一般选用3-4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本身要求用[关键词][内容摘要](综括号、四号、宋体、加粗)。
三、正文部分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字要求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2015年不能写成15年。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其他部分统一使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参考文献”本身要求用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五、致谢
致谢
两字本身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为四号宋体,不加粗。
论文格式排版要点
一.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必须用计算机按规定格式单面打印。打印按本规范对各部分字体的要求。
二.文本结构
01.封页(由校统一制作)
02.论文扉页
03.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04.毕业论文英文摘要
05.毕业论文目录
06.毕业论文正文
07.参考文献
08.致谢
09.附录
10.文献翻译(含扉页,外文资料原文)
11.实习报告(含扉页)
三、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应超过20汉字。
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中文摘要400字以内,配相应的英文摘要;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目录按二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还应包括绪论、致谢、参考文献、论文后的附录等。
4.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问题的提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引言或问题的提出,要在论文主体之前,用简练概括性语言引出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必体现“引言”字样。它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论文正文文字应不少于10000字。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一般为400~1000字。
5.参考文献与注释
引用是学术论文的重要写作方法,“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文献出处的目录表。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按引用先后,在正文的相关处用上标表明(如[1],[2],),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相对应,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如果在注释里引用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变,但需用括号标示。
6.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7.附录
根据需要可在论文中编排附录,附录序号用“附录一、附录二”等字样表示。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外文文献复印件及中文译文、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四、毕业论文打印格式
除外文资料可以复印外,其它文字统一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Word字处理软件打印,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左右,页眉,页脚),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眉从正文开始,一律设为“天津科技大学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1.扉页格式
中文题目要求:宋体;二号;加粗;居中。英文题目要求:TimesNewRoman;大写;小四;加粗;居中。其它文本要求:宋体;小三。(译文及实习报告的扉页格式不做统一要求)。详见附件一。
2.摘要
中文摘要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西文摘要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型,中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一致,均要有3-5个的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要有1个空格及分号。中英文摘要分页编排。
3.目录
目录按二级标题编写,目录采用四号字,其中一级题目用黑体字,二级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
4.毕业论文正文
正文文字内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5.参考文献
另起一页。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文科论文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作者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相隔。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学术刊物文献无卷号的可略去此项,直接写“年,(期)”。
序号应按文献在论文中的被引用顺序编排。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若同一文献中有多处被引用,则要写出相应引用页码,各起止页码间空一格,排列按引用顺序,不按页码顺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件5
6.致谢
另起一页。“致谢”二字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内容限1页,采用小四号宋体。
7.附录
另起一页。“附”“录”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具体打印要求与正文保持一致。
8.文献翻译
译文资料要尽可能与所做课题紧密联系,避免翻译资料选取的随意性,译文不少于5000汉字。外文资料用A4纸复印,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译文的打印格式除页眉改为“天津科技大学外文资料翻译”外,其它一切格式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正文文本格式打印。
论文参考文献排版格式
摘要
本文举例说明XX年第六届信息管理学术暨警察信息实务研讨会论文集所采用之排版格式。论文必须附有摘要。摘要以500字为限;11pt标楷体,左右对齐,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关键词: 决策分析、制程分析、企业改造。
一、格式
文章必须采用a4大小的纸张,内文宽为16公分,高为公分以每栏公分的宽度分为二栏。文章排列必须左右对齐,不可参差不齐。
文章包括图片、表格、参考文献不可超过10页,不加页码。论文格式档可自本研讨会网站下载。
1. 论文题目与作者
论文题目字型为14pt标楷体,且必须置中。作者部分:姓名为12pt标楷体,亦必须置中。所属机关为10pt标楷体;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2. 内文
内文字型均采用11pt标楷体。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3. 段落标题与子标题
段落标题与子标题须采用粗体。每段标题与子标题前请留一行空白。每一段落首行以1公分缩排开始。
二、图片、表格与方程式
1. 图片
图片可使用一栏或二栏,说明必须置于图片下方。必须置中。
图一: xx图
2. 表格
表格可以使用一栏或二栏,说明必须置于表格上方且置中。
表一: xx表
3. 方程式
方程式应置中,并且于上下各留一行空白。方程式应编号,编号靠右对齐并从1开始。
f(x)=g(x)+5*h(x)(1)
三、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11pt标楷体,左右对齐,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文献部份请将中文列于前,英文列于后,按姓氏笔画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参考书之年份可用民国历年或公元历年,以下为期刊、论文集、书籍之编排格式的范例.
1.李有仁、陈鸿基「组织特性与营销信息系统的研究:以台湾大型企业为例),中华民国信息管理学报,第三卷,第一期,民国89年,第 1~20页。
2.梁定澎,决策支持系统,台北:松岗计算机图书公司,1991,第1~20页。
, . and study, ., “academic issues in mis: journals and books,” mis quarterly (15:4) 1991, pp: 447-452.
, . and soden, ., strategic planning for mis, john wiley, new york, 1997.
一篇论文按照一定的论文格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一篇论文的论文格式排版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好的排名往往可以取得意外的效果,上面就是论问格式排版方面的几点说明。
基本排版要求
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版;空两行为作者姓名,五号黑体,居中排板。
空两行为文章摘要和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法、创新点以及主要结论,避免空话、套话,300—500字;关键词3-7个,要选择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首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和《建设汉语叙词表》中使用的术语,词义应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避免使用上位词或下位词,一般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
空两行为正文,五号宋体,左齐,首行空两格,倍行距。文稿采用层次标题形式,即1、、、……,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左齐;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楷体;四级标题同正文。
正文后附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两字和“参考文献”四字居中排;注释和参考文献用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倍行距。
参考文献后为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标准论文写作格式有哪些
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
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二、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6000-8000。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题名页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申请学位者必须有)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谈谈人的本质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人的本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们通过学习哲学史知道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早就进行了。根据前人的观点和自我梳理得出主要有一下三种本质说:先天人性论,就是把人的本质看做是与生俱来、先天形成的。例如讲“性本善”、“性本恶”;自然人性论,即片面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各种欲望)决定人的本性;抽象人性论,即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谈论人的本质的趋同性、永恒性。这三种本质说法,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前人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下,创造性地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及人的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从而使人的本质有了科学的界定。
关键字: 本质,全面发展,统一性
“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详细论述,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面的人的类特性指人的本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则是指劳动,换言之,人的本质就是劳动。这正是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活动即劳动来探讨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这文献资料中看到,马克思对人的对象性活动进行了论述,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于世界之外的东西,人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存生长的自然界,离开了自然便不复存在,应该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人的本质属性。“劳动是人的本质”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问题,是对人类主体性活动本质的深度概括。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里看出,马克思是立足社会关系去探讨人的本质。这一论断的提出,就意味着马克思开始着手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角度去探讨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给我们后人提供了立足实际生活中去分析人的本质的思路,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的本质必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去探寻,不能直观猜测和主观臆断,只能通过反思、实践、再实践的形式去把握和理解,人的本质不能离开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来空谈,它不是由社会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里是马克思从人的需要探讨人的本质。他认为,任何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存在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个人存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满足生命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前提,也是人进行劳动活动的动力。而人要进行劳动活动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必然要在实践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与上述两个人的本质的界定是具有密切关联的。满足人的需要的劳动造成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以及人们在分工中又会受到所处地位和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消费就成为必然需求,进而形成了社会关系。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和最终探索的目的。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整个“人类”和“个体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而在这方面重点是讲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一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充分发展;二是人的个性自由充分发展(如性格、才能、品格、气质、情感、志趣、等非智力因素)。另外,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曾提出了人的发展有三种形态,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自然经济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个人没有独立性,个人直接依附一定的社会共同体。
2、商品经济阶段,即“资本主义物的依赖关系”,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个体的人,虽冲破了人身依赖,却陷入了对物的依赖之中。
3、自由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又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与充分发展。“既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均衡发展,又包括个性心理、性格、兴趣、意志、气质等非理性因素的健全发展。”而前人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所阐述的思想再提炼,得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人的生活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
2、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4、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5、人的潜在能了的充分施展。
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叙述。它们内在的统一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整天命题之中,缺一不可。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内在统一性。具体表现在一下方面:
认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又会促进劳动的极大提高。一方面,马克思透过主体实践的对象化活动的劳动揭示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实践性,这是人同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而劳动包括三个要素: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因此马克思从劳动的三个方面即主体、对象和工具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进行阐述。人的解放和发展过程是人首先作为自由的人,来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性活动,从而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人的本质要求,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活动,是人的生存需要和存在方式,无论人的对象性活动,还是人的社会关系都统一于实践。因为实践是人的实践,动物没有目的性实践。因此,有能动性的人能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就能更好的作用于实践活动,从而使人的本质随之改变。当人实现了全面发展(即体力、智力极大的发展及各种潜能充分的发挥并且能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时,人的实践性的劳动变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人作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人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的改进,劳动效率和生产力也随之提升,因此整个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劳动就更上一个层次,对人的本质也产生了影响。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人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有充分的认识,便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因为人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所以人的本质不仅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离不开人与社会的关系。又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而独自存在和发展,所以人的全面性指的是他的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其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不断提高、不断融洽和不断突破。我们知道,人的关系的普遍性最初主要体现在物质交换关系上,然后在物质交换关系基础上建立起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道德的、法律的、民族的、宗教的关系等,它们共同对人的本质产生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极大提高,交通的发达逐渐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凸显出个人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关系中认识人的本质、发展人的本质,促进现代人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并且以每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互动,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当人实现了全面发展,人的全部社会关系就会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人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等等,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使得人们之间各种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平等,不再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人的社会关系就会得到空前的丰富和发展,进而影响了人的这一本质。
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满足了人的各种需要。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活动的最后目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社会中的个人都是从自己出发的,为自己的目标进行活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本性即需要,为了求得满足自身发展的方式,所以他们之间发生相互关系是必然的。这种相互关系包括各种社会分工、物品交换和消费等,我们从马克思对需要的界定可以看出:需要不仅具有目的性和普遍性,而且具有永恒性和能动性。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不断改造和发展的过程。离开人的需要,人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无从谈起,都会变得毫无目的,所以人的本质的需要性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和最终的目标。当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时,人的发展就会越全面。反过来,当人实现全面发展时,人的各种需要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即体力、智力极大的发展及各种潜能充分的发挥和精神的极大提高,因此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心理及其他社会需要会因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得到充分的满足。不仅如此,人的劳动和人的社会关系也会随着人的需要的满足而不断发展。由此可见,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内在的统一的。既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应该去充分的认识、研究、发展这一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另外,“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既然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那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个统一性,利用这个统一性深入认识人的本质以及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同心戮力,这也是对人的本质和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应充分抓住机遇,利用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理论力量。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从历史上看,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 脉络,辨析各自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精神,总结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国;西方;传统文化;辨析 中图分类号: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作为社会文化和国家治理的思想观 念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纵观它的历史发 展,概括起来,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体现: 重人轻神,重现实轻来世西周时期,逐渐摆脱殷商之际流行的鬼神观念,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 丧礼》)。 《周易》中将天、地、人并为三才,而以人为宇宙的中 心,曰:“人者天地之心”(《礼记 乐记》),到春秋战 国,已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先秦诸子 们也大都坚持人本的立场。儒家孔子用“仁“来界定 人,云:“仁者,人也”,“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 道家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 二十五章》)。“人为万物之灵,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自我民听”(《尚书 泰誓》)。总之,在对“天”、“人”的 关系思考中,这些先哲们已显现出以“人”为本的思 辨思想的端倪,尤其是儒家重人事轻鬼神的观念,对 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传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宰,儒家文化是否定天命论的,以 人为本可以说正是其思想理论的一个基点。这种思 想在后来的社会历史中不断得到进步人士的认同与 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尊君重民,以民为治国之本“民为邦本”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也是“以人 为本”精神的思想观念体现。《尚书》有云:“重我 民”。“敬德保民”是周王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的统 治信条。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兼思想家管仲,在 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管子 霸业》中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 子谈治国策略正是从这种民本思想出发。《左传》中也记载了不少春秋时期诸国有识之士的“民本”言 于神”。民本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孔子就主张富民,亲民,“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泛爱众 而亲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尤 其是他“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对后来的封建统治者 产生很大影响,被视为统治者治国之要略,是历代贤 明君主治国安邦之道。 重人性修养,讲人伦之道在肯定人的价值同时,注重人的个性修养与人 际关系的确立是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文本”的另一个 方面内容。对“人之本性”,孔子有“性相近也,习相 远也”的说法(《论语 阳货》),肯定人性是可塑的,也 是可变的。孟子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不就下”(《孟子 告子下》)。虽然历 史上不乏有持不同意见者,但孟子的“性善论”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正统,被广泛接纳认可。在对 人性的探讨方面,儒家一直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重 视人伦。《论语》中有很多言论是探讨人伦关系的。 诸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等等。有了人伦纲常,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 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 节,“人性”也即是人的“社会性”了。 以上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体现出中国 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内涵。第一个方面是将 “人”作为一种类的属性来看待,也就是说“人”就是 人类,指所有的人。第二个方面的“人”是指作为一 个群体的存在,意即“群众”,是相对于统治者来讲的 “民”。第三个方面从人性出发,关注作为社会的一 种关系存在的“人”,视作“仁”的外在表现,即所谓的 “社会人”的存在。总体看来,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 基本表达了一种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与尊重,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仁政”、“惠民”的治国思想尽管是 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和封建君主利益的目的,带有鲜 明的工具意识,但在客观上也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 解,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历史积极作用。 西方“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西方“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古 希腊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公元前五世纪哲学 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是对人的独立 性与理性的肯定。恢弘的希腊神话构筑了色彩斑斓 的天国,生活在那里的“众神”也是“为着人的利益而 存在”的,希腊人“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荷马 史诗中歌颂的“富有伟大精神”的英雄也多半是人的 形象,他们表现的是一种肯定自我,重视荣誉,维护 个人尊严的“人”的意志。古希腊悲剧以描写人与自 然、命运惊心动魄的斗争而著称于世,其中不乏对人 的力量由衷的感叹与赞赏。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 “人第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论者总结说,古希腊人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也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钵承古 希腊文化传统的古罗马文化对人的关注依然,人类 自然平等的思想在古罗马法中就有所体现。然而,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这种人本传统在中世纪遭到神学 挑战,在这段“漫长而黑暗”时期,“人”的地位被降到 最低点,成了“神”的仆人。基督教成为西方社会的 主宰后,西方文化的各方面受到基督教思想的浸染, 均表现出鲜明的宗教性。神,即“上帝”的权威一旦 被树立,人就成了依附于上帝的子民,一切皆因上帝 的存在而存在。宗教的神本主义文化完全否定了人 生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基督文化对后世产生的影 响极其深远,在西方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了重要的位 蒙古科技与经济 万方数据西方文化突破宗教神学羁绊,再次倡导以人为 本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世纪由意大利学者掀起的复兴古典文化热潮揭开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解放文化运动的帷幕。文艺复兴,从根本上说,就是 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复兴。这 次“人类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思想基础以及核 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 倡导的神的权威,提倡“人权”,肯定人的力量、价值 与尊严,把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人文 主义者反对中世纪宗教的“禁欲”主义,强调人性,倡 导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他们反对宗教愚昧,认为 只有人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鼓励人对自 然的征服与驾驭,颂扬人的权威。文艺复兴运动迎 来了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人的“复活”使西方文化 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面貌。这种带 有资产阶级新文化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潮,在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即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中,继续发扬光大。启蒙思想家重视人在社会生活 中应得的权利和利益,强调在尊重自身的同时,也要 尊重爱护他人。“平等、自由、博爱”,“科学”、“理性” 的思想使富有资产阶级民主气息的人文主义精神成 为西方传统文化之精髓。 需要指出的是, 世纪进入工业时代后,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潮,以德国哲学家康 德和费尔巴哈为代表。前者虽然在认识论中提出了 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的“批判哲学”,但他重视 人的存在与价值,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后者 明确提出人本学概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本质,是理 性、意志和爱的三位一体。(费尔巴哈推崇人,确立 了人的主导地位。他曾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马 克思称他“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 为费尔巴哈使‘人与人之间的’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理 论的基础原则。”(人本主义把人当作世界的最高存 在,一切从人出发,要求尊重人的生命、意志、价值以 及本能意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一些精神特点。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 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 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的价值趋向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人本”思想上体现了 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整体而有机的宇宙观 常常把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联系,强调天、地、人的 和谐统一,不仅不把人与天地、自然对立,反而认为 人与自然是互相依赖的,天赖人以成,人赖天以久。 出现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天”尽管也有很多种含 义,但截然不同于西方的“上帝”,神本主义思想一直 没能在中国占有主导地位,中国文化的这种非宗教 性特征已成学者共识。西方则不同,以神为本、以物 为本的思想观念都曾在其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 响。随着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以物为本的弊端更 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从传统价值观上说,中国文化对人的价值肯定, 首先是把人同禽兽加以区别,以人自身的道德价值 为基础。儒家认为人生的价值基础是“善”,道德伦 理是其本质,个人价值应实现于社会,归结于人的社 会价值,意即以社会尺度表示人的价值。显然,这种 以人为本的观念中存在着重人伦而轻个体的倾向, 认为人是社会之人,是“群体”之人,而忽视了人作为 有独特性、惟一性的个性存在,忽视了“个人”。基于 这一点,有人说道:“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它不刻意 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 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以“仁”为本,以“他人为本”。他人至上,集体至 上,国家、民族至上一直是社会主流提倡的道德价值 与此有别,西方传统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趋向。且不说在基督教文化中,人生价值理念是把价 值之源追溯到至高无上的上帝那儿,认为是上帝在 赋予人自然生命同时也赋予人道德生命。只就希腊 文化来说,它对人的生命的热情关注与尊重,更多地 是关注于人的“智”性、“理性”,而并非道德性。希腊 人关注大自然,但却把它看作是人的挑战对象,充满 了征服欲,把它当作展示个人意志、勇敢与智慧的战 场。这种重理性轻道德的倾向也表现在他们鲜明的 科学态度上。希腊人重视客观,崇尚自然科学,追求 真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 球”,在追求科学的精神中显示出对“客体”征服的自 信。此外,西方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在伦理观上 更多体现出一种“个体本位”的文化精神。西方传统 的道德关切总体说来主要是立足在个人主义的文化 基础之上的,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个人的利益, 都是其关注的主要内容,所以,表现出较强烈的“个 体”意识。再者,西方文化中一向有人性“恶”的传统 概念,在对待“人性”道德修养方面,西方文化强调宗 教的意义。可以说,西方社会道德的推行主要是依 赖于宗教,宗教信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它承担着社会道德的教化功能,基督教精神 作为价值之源在西方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当 尼采说“上帝死了”,他的意思就是说西方人的道德 基础崩溃了。这与中国传统强调“内圣”,即通过自 我修养达到自我约束与自我完善的“个体”性又明显 不同。 诚然,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 不经过现代文明意识的洗礼,其价值尺度显然不能 用于现当代社会。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 的唯物史观看待社会和人的发展,在其理论中,人成 为自然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的根本属性是实践性;人的全 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于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作为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到中 国。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 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并走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形势下, 我党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发展观。这种“以 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汲取了中西方文化的优秀传 统,内涵是全面而深刻的。这里的“人”,不仅强调人 的整体性,也关注人的个体性,尊重人的自我价值也 倡导人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与时俱进的品质。 〔参考文献〕 蒙古科技与经济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格式如下:
1、单一作者:英文格式为“(作者姓氏,发表年份)”,中文格式为“(姓名全名,发表年份)”。
2、两名作者:作者姓氏必须以他们的名字在其发表文章内的顺序来排序。若两个作者都在括号内引用,名字中间需加上“&”符号,也可用“and”、“和”进行连接,取决于期刊格式。若在句首引用则使用“and”以及“和”。
3、一篇文献有三名作者及以上,则只列第一位作者,英文用“et al.”指代剩余作者,中文则使用“等”。
4、若采用数字上标式引用,较为简单。多篇文献,用逗号隔开,连续的引用则使用“-”简略。主要注意文中的数字顺序对应文末的文献顺序。
注意事项:
不同期刊,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毕业论文对格式的要求不尽相同。引用类型主要分为期刊(Journal)、书籍(Book-Chapter)、专利(Patent)、会议(Conference)和毕业论文(Thesis)等。
强烈建议使用文献管理软件,通过选择格式类型自动填充。这样能省去大量繁琐的整理文末文献格式的工作。
1、文科专业“参考文献”的表述格式(1)文科专业毕业论文必须列出不少于5种以上的参考文献。该参考文献用以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资料。(2)文科专业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置于论文正文之后,单独成页排版。(3)“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宋体小三号加黑打印,顶格。其他所列的具体参考文献转行空两格排版,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4)参考文献的具体表述格式与上述论文注释中的格式一致,只是对于著作,不用列出页码。2、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的表述格式(1)按照理工科学术研究的习惯,其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主要用于注明论文(设计)中所参考文献的来源。作者对论文(设计)中某观点或概念的说明,也置于参考文献中进行。统一采用尾注(文末注)的形式。(2)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依次采用[1]、[2]、[3]……的序号。(3)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各项内容的表述顺序为(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各项内容不得缺省):a.参考专著的:作者.著作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号.b.参考期刊文章的:作者.文章题名.刊名,年,卷(期):页码号.c.参考论文集中的论文的:论文作者.论文题名.论文集主编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号.d.参考报纸文章的:作者.文章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参考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按照上述顺序用原文表述各项内容,切忌中文与外文混用。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具体如下:
1、参考文献需要顶格书写。开始换行的时候,第二行必须有空格,汉语必须要两个汉字空格。
2、原则上,要有15条以上的参考文献。英语放在前面,中文放在后面。英语按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用姓氏的音序排列。
3、一级标题要加粗,其他的标题不要加粗。
4、外文文献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学,其他都是小写。
5、如果引用超过4行以上,就需要另起一行。
6、正文和正文的小标题之间不要留空行,段落之间也不要留空行。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与正文相对应。
2、所有汉语著作名,文章名,论文名等都不用书名号,且不用斜体。
3、汉语两个以上的作者名字中间用“、”隔开,英语的用“﹠”连接。
4、所有的标点符号均为英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
5、英语作者所有的名都只取首字母,姓用全名。
6、英语多个作者,除了第一个是姓前名后,其余的`都是正常顺序,明前姓后。
7、英语期刊内文章名,论文集内论文名等都不用斜体,且仅仅首单词首字母大写,期刊名,论文集名要斜体大写。
参考文献需要注意以下6点
1.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选择著者-年制。该种格式具有简单明了的对应关系,文献作者、出版年份等均一目了然。
2.为遵照著作权法,应当列出全部的文献作者。当前常用的GB/T 7714-2015 格式要求列出的文献作者不得超出3人,若作者人数超过3人,在列出前3位之后添加“等”或“et al.”即可。
3.若引用的西文文献中存在华人作者,应当对其姓与名均进行全拼处理。
4.参考文献的起止页码与卷号之间,一律使用冒号隔开。
5.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具有选择性,切忌堆砌过多的参考文献。
6.注意区别参考文献的年份,尽量少引用陈旧文献。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自查或抽样检查。
没事,只要论文正文ok,不是抄袭程度超过了标准,参考文献没事至于具体你标记的话是不是出自某个文献,只是机器系统查而已,没有人工在去翻阅你文献,只要控制好重复率总数就行了给你一份查重修改方法,见附件,供参考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参考文献是论文最简单的部分,但也是最让人头痛的一部分,因为参考文祥的引用格式很杂!参考文献作为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是导师判断是否具有学术不端的重要依据。那么参考文献格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参考文献格式大全根据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引用方式,一般情况下在论文中我们经常用的论文格式是:期刊如下所示:↓↓↓戴德宝. Word环境下论文格式模板制作[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3期):1703-1704.但是除此以外,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形式的引用格式,大概有印象就好!(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但是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软件可以实现导出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给大家推荐我最常用的软件:
我的论文当中的参考文献并不是真实的参考过会被检查出来吗?写论文是每个科研汪的必修课,而一篇完整的论文后面都有一长串的参考文献。但是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引用参考文献」这一工作似乎并不被很多人所重视,因为大家都觉得会有审稿人帮自己检查。大人,时代变了! 不好好引用参考文献,小心你的论文翻车!近期,一篇发表在 Advance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杂志上的题为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i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cope with future market trends 惨遭撤稿。图片来源:论文截图一本平平无奇的期刊,一篇平平无奇的论文,这也本该是一次平平无奇的撤稿。但是,该论文的撤稿原因却有点「独特」:论文所引用的一些参考文献内容并不符合该论文中的描述。 说直白些就是胡乱引用参考文献。该论文引用的三篇文献与论文中所描述的数据毫无关联,那三篇文献分别是:19. Policy Politics. 2014;42(4):597–. BMJ. 2004;329(7469):770–. Br J Educ Psychol. 2005;75(4): 645-660.而与这些参考文献无关的数据似乎来自另一项未被引用的研究:Adv Med Educ Pract. 2018;9:119–124.说实话,因为「不当引用」问题而被撤稿真的挺少见的,完全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那些因为「不当引用」而被撤稿的论文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绝大部分因为「不当引用」而被撤稿的论文,都是因为 引用了「已被撤稿的论文」。一篇有问题的论文从发表到被正式撤销,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被称为「撤销时滞」,平均为 年。在这 3 年多的时间里,这类论文难免会被后续研究者所引用,个别文章甚至在被撤稿之后还有人引用。一般情况下,假如你引用的论文正好被撤稿了,大概率你的文章是不会因此被撤稿的。(也许吧.....)但总会有那么一些「幸运儿」不幸中招,著名的学术网站 retraction watch 就曾经统计过这类文章:撤稿原因包含 Cites Prior Retracted Work 的 15 篇论文这个数字还是挺让人意外的,仅仅 15 篇被撤稿了。因为很难被精确找到,绝大多数存在不当引用的论文依旧躲藏在学术圈的阴暗角落里未被制裁。为什么「不当引用」很难被发现?本次撤稿事件中,Retraction Watch 网站收到了该期刊如下的回复:该论文在发表前由两名审稿人进行评审。仅通过同行评审是无法识别参考文献问题的,该案例是一起孤立事件。我们不认为立即需要更改政策...你品,你细品一下。这其实是当下同行审议工作中的无奈之处:在生物医学这样的领域,一篇论文引用 30、40 篇文章简直不要太常见, 逐个检查引用文献无疑是异常繁琐的工作。在 Retraction Watch 的新闻下,很多担任过审稿人的学者都发出类似的共鸣。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不是大家不想去找,工作量实在过大,仅依靠同行审议就想把涉嫌不当引用的论文给揪出来太困难了,这也直接导致不当引用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2016 年一项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文章在引用已被撤稿的文献时,作者会选择性不谈该引用的文献已被撤稿。(反正也没人发现)高引用的被撤稿文章,图片来源:医咖会曾有网站统计过那些高引用的被撤稿文章,排在首位的文章甚至撤稿后的被引次数是撤稿前的 3 倍多!即使是较为近期的撤稿(有 4 篇是在 2015 年撤稿),撤稿后仍然在不停地被引用,例如 Voinnet et al.(2003) 这篇文章,在 2015 年被撤稿之后,仍被引用多达 80 次。论文不当引用现象之严重可见一斑。虽然不当引用行为很难被发现,也很少被制裁,但你可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地引用了。2019 年 5 月 29 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文界定》行业标准,规定于 2019 年 7 月 1 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界定,其中就指出「不当引用」属于学术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