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东的祖籍是山东省莱芜市。
刘亚东,高级记者,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具有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写出大批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亚东被派往美国,任科技日报社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
刘亚东,高级记者,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具有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写出大批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广受读者好评。上世纪九十年代,刘亚东被派往美国,任科技日报社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
科技 创新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科技 创新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分享了他对这两个主题的两点看法。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 刘亚东认为“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科学是技术的源头,在科学里面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头。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地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制约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就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的反映。 如何发展我国基础科学?刘亚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规律:即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适宜的学术氛围中经过自由 探索 取得——学术氛围的去功利化。这是由科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牛顿发明微积分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释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发现。 刘亚东认为,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这个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的 科技 经济联系也会日益的紧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与外国隔离的观念,刘亚东认为应该摒弃。他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同样争第一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在局部领域里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刘亚东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个既不排斥的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强调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又是自主的,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创新之路。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吴璇 莫郅骅 陈燕 蒋臻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朱洌
最近,美国政府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 似乎是有意把中国大陆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之外。
5月24日,《和文化录·中国和力》第二季的节目中,主持人杨澜与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一起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中国科学 探索 、技术创新和弘扬科学精神等问题。
刘亚东说,“芯片不是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业链,它一定是国际合作的产物”“目前中国 科技 界存在问题的最本质原因是科学精神的缺失,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访 谈:刘亚东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科技 日报》原总编辑
杨澜 资深媒体人
编 辑:米丽萍 来 源:正和岛
杨澜: 大家好,我是杨澜,本期节目荣幸地为大家邀请了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和刘教授一起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中国科学 探索 、技术创新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共进之和。您好刘院长。
刘亚东: 您好。
杨澜: 感谢您来到我们节目。这些年老百姓都可以看到,咱们国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像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深海研究等。
刘亚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许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报告里,中国位列全球第12位,比2020年前进了两位。事实上从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9年,在这个排行榜里稳步上升,势头还是非常好的。
杨澜: 这也预示了一种后劲,发展的后劲。
刘亚东: 对,说明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刘亚东: 大家知道半导体产业,链条是很长的,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等。所以美国对咱们的封堵包括Chip4,实际上它主要还是集中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环节,我认为它是在这个环节对中国实行围堵和打压。
杨澜: 芯片的确是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当然它并不是能源,但是它的确是在各地方都要用得上,比如说新能源 汽车 和手机,以后万物互联,其实样样东西上面可能都有芯片。
刘亚东: 缺了石油或者石油的衍生品,我们的 社会 根本就没有办法运转了,芯片更是这样。我们国家去年原油进口是亿吨,进口金额大概是2500亿美元。就半导体芯片来说,我们从2018年开始,进口金额就突破了3000亿美元,此后一路飙升,到2021年,我们国家进口芯片达到了4400亿美元。
杨澜: 已经超过石油了。
刘亚东: 超过太多了,芯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美国才集中力量,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实施围堵和打压。
但是Chip4,我个人觉得,它还是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在美国国内,很多美国的企业跟中国都有很深入的合作。 比如说Intel公司,它已经在中国扎根快40年了,跟中国的合作关系也很好,像类似这样的公司,你不让人家赚钱了,它一定会有巨大的反弹,所以这个政策在美国国内实行起来也是有巨大的阻力。
其次,像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那更没有百分之百听命于美国的义务。 比如说像韩国的三星公司,它在西安建了一个很大的存储器工厂,那是三星公司在海外建的唯一一个闪存的工厂,据说占三星存储器产值的一半以上,所以你说让三星因为听美国的命令,这个业务就不要了,我觉得不会这样。
杨澜: 真正实施起来,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刘亚东: 事实上和其他部分相比,美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也是它的短板。因为就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而言,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只占了12%,所以现在拜登政府也采取各种手段来试图提升美国在半导体制造这一块的短板。
杨澜: 我记得您曾经说过“芯片制造之难,难过原子弹”,这怎么解释,跟老百姓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一下?
刘亚东: 好的,从技术上来讲,原子弹它当然有难度,但实际上更多地是一个经济难题。提取一公斤的武器级的浓缩铀,大概需要200吨的铀矿,造一颗普通的原子弹,大概需要15公斤的浓缩铀,就需要3000吨的天然铀矿。那你有没有这么多铀矿另说,即使有,把它提纯出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杨澜: 那这听上去已经足够难了,为什么说芯片更难呢?
刘亚东: 芯片跟造原子弹完全不一样。 芯片不是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链。 这个小小的芯片,可能小得就像手指甲盖那么大,但它是全体人类迄今为止工业文明的一个集大成者,涉及到很多行业,比如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等。
就拿半导体芯片制造环节所用到的一台设备——光刻机来说,做光刻机做得最好的是荷兰ASML,它做的极紫外光的光刻机,全球只此一家。虽然极紫外光刻机是在荷兰制造,但是有两千多家厂商给它提供零部件,这两千多家厂商是来自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顶尖企业,我们管它们叫“隐形冠军”,或者叫行业翘楚。
所以你就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业链,它一定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杨澜: 所以其实您也提到,不要用举国体制的办法来实现芯片的发展。
刘亚东: 举国体制是我们中国 社会 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制度呈现,它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不是说不能用举国体制,而是说以往的这种举国体制,不适合用于发展半导体芯片。
杨澜: 为什么呢?
刘亚东: 举国体制可以做的事情是在路径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比如运动员夺金牌,有一些运动,我们国家明明不普及,但是在举国体制下可以迅速提高成绩,甚至夺金牌。 夺金牌可以,造原子弹也可以,为什么呢?原子弹不是商品,它不存在产业化的问题,也不存在成本的问题。
但是芯片不一样,芯片是商品,比如人家做芯片10美元做出来了,你做出来不要说100美元,就是20美元,做出来也没用,因为市场不接受,等于做出来是个垃圾,没有用,所以我说以往的举国体制不能用于发展芯片。
举国体制要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我们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特点,必须在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杨澜: 它不是靠一时地动员所有的资源,不计成本地投入就能够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是要打造一种机制。
刘亚东: 没错。
杨澜: 谈到 科技 我们常常是把它混为一谈,比如我们会说高 科技 、 科技 创新,但是从研究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和技术并不能够被混为一谈,能不能在这方面您为大家做一下梳理呢?
刘亚东: 对,因为科学和技术,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它们之间有联系,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自然,技术帮助我们征服和改造自然。
咱们汉语里边合二为一地简称 科技 ,就是给人造成了很多误解。比如我们讲 科技 创新,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技术可以创新,科学不能创新。
因为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的奥秘、宇宙的本质,它的那些真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分开, 科技 创新是不对的,可以说技术创新,科学只能是发现。
杨澜: 是,有时候语言自身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混淆。
刘亚东 :不是说在咬文嚼字,如果大家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都很清楚,只是一种表达,那倒无所谓了。
但问题是你在提有这些错误说法的时候,实际上反映出你对科学和技术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不了解。
杨澜: 在2022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名单当中,我们发现有35家来自日本,18家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只有5家企业入选,这告诉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差距和发展的空间?在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之间,您觉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和而不同的关系呢?
刘亚东: 实际上还是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们说科学无国界,技术从来都是有国界的。 虽然我们现在国际环境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加险恶,中美关系现在还没有看到回暖的迹象。
但全球化最终还是要深入发展的,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每项技术上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所以我想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正确地做一个梳理,哪些产品、哪些技术我们合作开发,哪些东西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哪些我们今天引进、明天实现国产替代,还有哪些要自己开展攻关,最终取得突破。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和交换能力,而不是在技术上对其他国家形成一个单方面的依赖, 所以我说中国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既要强调自主,又要强调合作的知易行难之路。
杨澜: 在2018年的时候,《 科技 日报》就推出了一个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这也是国内媒体首次非常细致来梳理了一些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当时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个选题和专栏的设计,能不能说说您的想法?
刘亚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快的,GDP总量增长也特别快。到2021年,我们国家GDP总量是114万亿人民币,合万亿美元,美国的GDP达到了万亿美元,这样的话可以看出中国的GDP已经接近美国的3/4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举国上下都洋溢着一种自豪感。
但是不可避免地一些人也并发了自大症,2018年的时候,针对一些 社会 舆论和非理性的思潮,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叫“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既要充分地肯定我们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
国家实力之间的竞争,往往体现在一种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上, 这些才是重要的。
杨澜: 不要盲目自大。
刘亚东: 对,只有认识到差距,你才有可能弥补差距。
杨澜: 你去年有一篇文章在很多企业,包括华为内部都是广为流传,任正非先生也特别推荐,就是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还缺什么呢?
刘亚东: 2018年6月份的时候,我有一个演讲在网上流传得很广。在那次演讲里边我提出了3点,实际上我想缺的东西还远远不止这3点,当时我谈了这3点: 缺乏科学的武装,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去年9月份,我看到 社会 上的一些现象以及一些企业的做法,觉得还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提出“卡脖子”问题已经3年了,但是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过去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在外部环境不好,比如中美关系走下坡,这个时候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所以我们不靠他们,什么都能自己做,什么都能自己来。
比如说造芯片,2020年,全国有13000多家企业蜂拥而至搞芯片, 芯片不是这么搞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寂寞的长跑,赚不了快钱。 很多中国企业的那种心态,不适合搞芯片。包括地方政府批了很多,给了很多政策,给了土地给了钱,结果很快出现了破产潮,一地鸡毛,没有人为它承担责任。所以我觉得很着急,想在这种情况下,我说还要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
杨澜: 您刚才还提到了工匠精神,这让我想到我们有很多所谓传统的生产领域,比如说酿酒这样的传统工艺,现在也非常讲高技术的使用。
刘亚东: 对,大家一提高技术这些东西呢,往往都想到了高楼大厦、机器设备,实际上农业方面的科学含量、技术含量是极高的。比如说种子,我们现在用的很多种子,都是国外来的,而且国外种子是用粒来衡量的,很贵。虽然国外的种子那么贵,农民还是愿意买国外的,为什么?它产量高,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杨澜: 性价比的问题,市场的配置。
刘亚东: 对,如果说这些东西还觉得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话,那我再举一个例子,看病。大家都去过三甲医院,现在中国所有的三甲医院用到的医疗和检测设备,95%都是进口的,这很容易了解,也离你的生活很近。
我说这些东西呢不是要唱衰我们国家,也不是要给大家泄气,就是我们既要看清成绩,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能盲目乐观。
杨澜: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确也要看到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这些年我们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刘亚东: 对,当然。
杨澜: 哪些领域的突破让您感到特别兴奋呢?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 高铁技术 ,虽然我们的技术是向西门子、日本等学来的,但是我们后起之秀,可以说高铁技术我们现在做得也是很好的。
另外比如 超级计算 ,我们超算曾经连续10年蝉联世界冠军,“神威·太湖之光”超算这个机器我也去看过,做得是相当好,而且有两次获得了超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取得的很好的成就。
杨澜: 2018年在世界 科技 创新论坛上,您也说,1919年的时候,人们说中国缺少科学精神。但是到了2019年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缺乏科学精神,怎么来理解这样的一个观察。
另外您觉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之间,这种 健康 融合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亚东: 我觉得是这样,就是科学,包括科学精神它是一个舶来品,不是我们的土特产。1916年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写过一篇文章,叫《科学精神论》,这是中文文献里第一次提到科学精神。
到1922年,在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上,梁启超先生做了一个演讲,他在这次演讲里面说, “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
实际上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一方面它能约束科学家,使科学家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成功;另外一方面它又能渗透到公众的意识深层。
虽然对科学精神的定义,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大家公认的。比如说科学精神它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说求真务实、批判质疑、不懈 探索 、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宽容失败等,这些可能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认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批判质疑。我说 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弘扬科学精神,对中国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杨澜: 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些科学家需要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精神状态,应该是全民全 社会 都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杨澜: 在我看来,科学精神发源于人的好奇,我们不断地去认识自然界、认识 社会 ,也认识我们自身,正是好奇心驱动了人类,不断地去发现真理,去追寻真理。在我看来,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它呼唤我们 社会 形成这样的一种氛围,就是鼓励不同观点的表达,同时也包容失败和挫折。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也反复强调,“不唯上,不唯书”,从不“哩根儿愣”,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自己的主张。那么您一直崇尚的科学精神,在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生涯当中,曾经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亚东: 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讲的。
实事求是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无论在过去武装斗争时期,还是后来和平建设年代,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就会遭遇挫折。
杨澜: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当时网上也有一种声音,说她是“三无”身份,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进而质疑科学界的一些,像荣誉、职位、学位和称号等一些评定的价值。
那个时候您有一篇评论——《别拿屠呦呦说事儿》,对这样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态度,这篇评论获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但听说评奖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遇到的情况。
刘亚东:当公众都在哭泣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太悲伤,当公众在大笑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忘乎所以,我想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当天晚上,网上出现了一面倒的声音,就是以屠呦呦所谓“三无”身份来彻底否定中国现行的科研评价和奖励体系,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所以当时作为《 科技 日报》的总编辑,我觉得我也有必要发声,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但是可能这个奖报送了以后,有一些评委可能也认同网上的那些观点,说文章里边指出了两个地方有问题,所以第一轮就给否了,但是可以提出申诉。本来我知道,中国新闻奖一旦被否了以后,你再申诉翻盘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但是我又觉得特别不甘心,我觉得我的那些想法、那些做法是对的。
杨澜: 你在这个时候提供另一个视角的看法是有必要的。
刘亚东: 对。对评委提出的质疑,我认为它站不住脚,尽管我认为翻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也要死马当作活马医,还是要把自己的一些感受给写出来。
杨澜: 是这个奖对于您特别重要吗?
刘亚东: 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我个人已经获得过10次中国新闻奖,多一个少一个,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杨澜: 那为什么一定要去申诉?
刘亚东: 就是我认为我自己说得对,你说得不对,而且明显你站不住脚,所以我就要把这个道理跟你说清楚,就是这么一个冲动。
结果还真是翻盘了,翻盘了以后,还有读者说,这个奖不应该得三等奖,应该获更高的奖,我就讲此三等奖非彼三等奖,我说翻盘已经很不容易了。
另外后来听有的评委跟我讲,说你的申诉书写得比那篇评论本身还要好。
所以由此我也想到怎么样写出好文章,我想其实就是两个字,想写,你在想写的时候就很容易写出好文章,你在不想写的时候,有时候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杨澜: 有所表达。其实这件事情对您有这样的一个重要性,可能也就是在于一个媒体人相对客观和冷静的这种立场,和另一种声音的展现,对于公众的整体的思考都是有帮助的。
刘亚东: 对,就是不能走极端,你不能说以前我们这种科研体制、评价体制无懈可击,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对的。但是屠呦呦她作为一个比较边缘的科学家,得了奖以后,你说我们现有的体制一无是处,给全盘否定了,我觉得也不客观。
排版 | 余心丰 审校 | 一 一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解雇。史无前例的全球性芯片短缺已波及手机、汽车、游戏等各个产业,业界有观点称,缺芯持续的时间已从此前预估的持续至2021年下半年,延长到2-3年。中国在这场缺芯潮中也面临着不少的机会与挑战。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芯片进口量激增20%(984亿个),达到创纪录的5435亿个,进口总额35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准。今年以来,中国晶片进口量仍大幅增长,第一季、上半年和1-9月的芯片进口年增率分别达、29%和。芯片需求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中国本土的芯片产业短板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暴露愈加明显。受短期的市场供需失衡和长期的技术卡脖子双重制约,加剧了芯片荒的现状,尤其对于中国产业链主体而言。“不要指望短期内能够解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以为我们国家重视了,大家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很快就能把‘卡脖子’的问题解决,这样的想法是非常荒谬愚蠢的。它是一个寂寞的长跑,在科学领域是这样,在技术领域也是这样。”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对网易科技说。2018年,刘亚东任总编辑的《科技日报》开设“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报道了35项卡脖子技术而引发业界热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2021年9月将《刘亚东:我提出卡脖子问题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一文转发给华为内部论坛传阅。
刘亚东的祖籍是山东省莱芜市。
刘亚东,高级记者,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具有深厚的新闻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写出大批有份量有影响的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亚东被派往美国,任科技日报社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
最近,美国政府提议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 似乎是有意把中国大陆排除在半导体供应链体系之外。
5月24日,《和文化录·中国和力》第二季的节目中,主持人杨澜与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一起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中国科学 探索 、技术创新和弘扬科学精神等问题。
刘亚东说,“芯片不是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业链,它一定是国际合作的产物”“目前中国 科技 界存在问题的最本质原因是科学精神的缺失,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访 谈:刘亚东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科技 日报》原总编辑
杨澜 资深媒体人
编 辑:米丽萍 来 源:正和岛
杨澜: 大家好,我是杨澜,本期节目荣幸地为大家邀请了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和刘教授一起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中国科学 探索 、技术创新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共进之和。您好刘院长。
刘亚东: 您好。
杨澜: 感谢您来到我们节目。这些年老百姓都可以看到,咱们国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像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深海研究等。
刘亚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许多高新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报告里,中国位列全球第12位,比2020年前进了两位。事实上从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9年,在这个排行榜里稳步上升,势头还是非常好的。
杨澜: 这也预示了一种后劲,发展的后劲。
刘亚东: 对,说明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刘亚东: 大家知道半导体产业,链条是很长的,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等。所以美国对咱们的封堵包括Chip4,实际上它主要还是集中在半导体芯片的制造环节,我认为它是在这个环节对中国实行围堵和打压。
杨澜: 芯片的确是被誉为“新时代的石油”,当然它并不是能源,但是它的确是在各地方都要用得上,比如说新能源 汽车 和手机,以后万物互联,其实样样东西上面可能都有芯片。
刘亚东: 缺了石油或者石油的衍生品,我们的 社会 根本就没有办法运转了,芯片更是这样。我们国家去年原油进口是亿吨,进口金额大概是2500亿美元。就半导体芯片来说,我们从2018年开始,进口金额就突破了3000亿美元,此后一路飙升,到2021年,我们国家进口芯片达到了4400亿美元。
杨澜: 已经超过石油了。
刘亚东: 超过太多了,芯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美国才集中力量,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实施围堵和打压。
但是Chip4,我个人觉得,它还是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在美国国内,很多美国的企业跟中国都有很深入的合作。 比如说Intel公司,它已经在中国扎根快40年了,跟中国的合作关系也很好,像类似这样的公司,你不让人家赚钱了,它一定会有巨大的反弹,所以这个政策在美国国内实行起来也是有巨大的阻力。
其次,像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那更没有百分之百听命于美国的义务。 比如说像韩国的三星公司,它在西安建了一个很大的存储器工厂,那是三星公司在海外建的唯一一个闪存的工厂,据说占三星存储器产值的一半以上,所以你说让三星因为听美国的命令,这个业务就不要了,我觉得不会这样。
杨澜: 真正实施起来,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刘亚东: 事实上和其他部分相比,美国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也是它的短板。因为就半导体芯片的制造而言,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只占了12%,所以现在拜登政府也采取各种手段来试图提升美国在半导体制造这一块的短板。
杨澜: 我记得您曾经说过“芯片制造之难,难过原子弹”,这怎么解释,跟老百姓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一下?
刘亚东: 好的,从技术上来讲,原子弹它当然有难度,但实际上更多地是一个经济难题。提取一公斤的武器级的浓缩铀,大概需要200吨的铀矿,造一颗普通的原子弹,大概需要15公斤的浓缩铀,就需要3000吨的天然铀矿。那你有没有这么多铀矿另说,即使有,把它提纯出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杨澜: 那这听上去已经足够难了,为什么说芯片更难呢?
刘亚东: 芯片跟造原子弹完全不一样。 芯片不是一种产品或者一种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链。 这个小小的芯片,可能小得就像手指甲盖那么大,但它是全体人类迄今为止工业文明的一个集大成者,涉及到很多行业,比如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材料等。
就拿半导体芯片制造环节所用到的一台设备——光刻机来说,做光刻机做得最好的是荷兰ASML,它做的极紫外光的光刻机,全球只此一家。虽然极紫外光刻机是在荷兰制造,但是有两千多家厂商给它提供零部件,这两千多家厂商是来自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顶尖企业,我们管它们叫“隐形冠军”,或者叫行业翘楚。
所以你就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业链,它一定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杨澜: 所以其实您也提到,不要用举国体制的办法来实现芯片的发展。
刘亚东: 举国体制是我们中国 社会 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制度呈现,它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不是说不能用举国体制,而是说以往的这种举国体制,不适合用于发展半导体芯片。
杨澜: 为什么呢?
刘亚东: 举国体制可以做的事情是在路径比较清晰的情况下,比如运动员夺金牌,有一些运动,我们国家明明不普及,但是在举国体制下可以迅速提高成绩,甚至夺金牌。 夺金牌可以,造原子弹也可以,为什么呢?原子弹不是商品,它不存在产业化的问题,也不存在成本的问题。
但是芯片不一样,芯片是商品,比如人家做芯片10美元做出来了,你做出来不要说100美元,就是20美元,做出来也没用,因为市场不接受,等于做出来是个垃圾,没有用,所以我说以往的举国体制不能用于发展芯片。
举国体制要不断地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我们要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的特点,必须在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杨澜: 它不是靠一时地动员所有的资源,不计成本地投入就能够解决的一个问题,其实是要打造一种机制。
刘亚东: 没错。
杨澜: 谈到 科技 我们常常是把它混为一谈,比如我们会说高 科技 、 科技 创新,但是从研究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和技术并不能够被混为一谈,能不能在这方面您为大家做一下梳理呢?
刘亚东: 对,因为科学和技术,本来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它们之间有联系,科学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自然,技术帮助我们征服和改造自然。
咱们汉语里边合二为一地简称 科技 ,就是给人造成了很多误解。比如我们讲 科技 创新,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技术可以创新,科学不能创新。
因为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的奥秘、宇宙的本质,它的那些真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分开, 科技 创新是不对的,可以说技术创新,科学只能是发现。
杨澜: 是,有时候语言自身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混淆。
刘亚东 :不是说在咬文嚼字,如果大家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都很清楚,只是一种表达,那倒无所谓了。
但问题是你在提有这些错误说法的时候,实际上反映出你对科学和技术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不了解。
杨澜: 在2022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名单当中,我们发现有35家来自日本,18家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只有5家企业入选,这告诉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差距和发展的空间?在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之间,您觉得是一种什么样的和而不同的关系呢?
刘亚东: 实际上还是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们说科学无国界,技术从来都是有国界的。 虽然我们现在国际环境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加险恶,中美关系现在还没有看到回暖的迹象。
但全球化最终还是要深入发展的,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每项技术上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所以我想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正确地做一个梳理,哪些产品、哪些技术我们合作开发,哪些东西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哪些我们今天引进、明天实现国产替代,还有哪些要自己开展攻关,最终取得突破。
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和交换能力,而不是在技术上对其他国家形成一个单方面的依赖, 所以我说中国自主创新之路是一条既要强调自主,又要强调合作的知易行难之路。
杨澜: 在2018年的时候,《 科技 日报》就推出了一个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这也是国内媒体首次非常细致来梳理了一些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当时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个选题和专栏的设计,能不能说说您的想法?
刘亚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快的,GDP总量增长也特别快。到2021年,我们国家GDP总量是114万亿人民币,合万亿美元,美国的GDP达到了万亿美元,这样的话可以看出中国的GDP已经接近美国的3/4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举国上下都洋溢着一种自豪感。
但是不可避免地一些人也并发了自大症,2018年的时候,针对一些 社会 舆论和非理性的思潮,我们开辟了这个栏目,叫“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既要充分地肯定我们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
国家实力之间的竞争,往往体现在一种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上, 这些才是重要的。
杨澜: 不要盲目自大。
刘亚东: 对,只有认识到差距,你才有可能弥补差距。
杨澜: 你去年有一篇文章在很多企业,包括华为内部都是广为流传,任正非先生也特别推荐,就是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还缺什么呢?
刘亚东: 2018年6月份的时候,我有一个演讲在网上流传得很广。在那次演讲里边我提出了3点,实际上我想缺的东西还远远不止这3点,当时我谈了这3点: 缺乏科学的武装,缺乏工匠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去年9月份,我看到 社会 上的一些现象以及一些企业的做法,觉得还有必要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提出“卡脖子”问题已经3年了,但是许多人还不明白,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过去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在外部环境不好,比如中美关系走下坡,这个时候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所以我们不靠他们,什么都能自己做,什么都能自己来。
比如说造芯片,2020年,全国有13000多家企业蜂拥而至搞芯片, 芯片不是这么搞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寂寞的长跑,赚不了快钱。 很多中国企业的那种心态,不适合搞芯片。包括地方政府批了很多,给了很多政策,给了土地给了钱,结果很快出现了破产潮,一地鸡毛,没有人为它承担责任。所以我觉得很着急,想在这种情况下,我说还要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
杨澜: 您刚才还提到了工匠精神,这让我想到我们有很多所谓传统的生产领域,比如说酿酒这样的传统工艺,现在也非常讲高技术的使用。
刘亚东: 对,大家一提高技术这些东西呢,往往都想到了高楼大厦、机器设备,实际上农业方面的科学含量、技术含量是极高的。比如说种子,我们现在用的很多种子,都是国外来的,而且国外种子是用粒来衡量的,很贵。虽然国外的种子那么贵,农民还是愿意买国外的,为什么?它产量高,这就是市场的选择。
杨澜: 性价比的问题,市场的配置。
刘亚东: 对,如果说这些东西还觉得离自己生活比较远的话,那我再举一个例子,看病。大家都去过三甲医院,现在中国所有的三甲医院用到的医疗和检测设备,95%都是进口的,这很容易了解,也离你的生活很近。
我说这些东西呢不是要唱衰我们国家,也不是要给大家泄气,就是我们既要看清成绩,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能盲目乐观。
杨澜: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确也要看到这个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这些年我们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刘亚东: 对,当然。
杨澜: 哪些领域的突破让您感到特别兴奋呢?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 高铁技术 ,虽然我们的技术是向西门子、日本等学来的,但是我们后起之秀,可以说高铁技术我们现在做得也是很好的。
另外比如 超级计算 ,我们超算曾经连续10年蝉联世界冠军,“神威·太湖之光”超算这个机器我也去看过,做得是相当好,而且有两次获得了超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取得的很好的成就。
杨澜: 2018年在世界 科技 创新论坛上,您也说,1919年的时候,人们说中国缺少科学精神。但是到了2019年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缺乏科学精神,怎么来理解这样的一个观察。
另外您觉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之间,这种 健康 融合的关系是怎样的?
刘亚东: 我觉得是这样,就是科学,包括科学精神它是一个舶来品,不是我们的土特产。1916年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写过一篇文章,叫《科学精神论》,这是中文文献里第一次提到科学精神。
到1922年,在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上,梁启超先生做了一个演讲,他在这次演讲里面说, “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
实际上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一方面它能约束科学家,使科学家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成功;另外一方面它又能渗透到公众的意识深层。
虽然对科学精神的定义,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大家公认的。比如说科学精神它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说求真务实、批判质疑、不懈 探索 、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宽容失败等,这些可能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认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东西还是批判质疑。我说 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弘扬科学精神,对中国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杨澜: 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些科学家需要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精神状态,应该是全民全 社会 都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
杨澜: 在我看来,科学精神发源于人的好奇,我们不断地去认识自然界、认识 社会 ,也认识我们自身,正是好奇心驱动了人类,不断地去发现真理,去追寻真理。在我看来,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它呼唤我们 社会 形成这样的一种氛围,就是鼓励不同观点的表达,同时也包容失败和挫折。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也反复强调,“不唯上,不唯书”,从不“哩根儿愣”,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自己的主张。那么您一直崇尚的科学精神,在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生涯当中,曾经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刘亚东: 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讲的。
实事求是它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无论在过去武装斗争时期,还是后来和平建设年代,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就会遭遇挫折。
杨澜: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当时网上也有一种声音,说她是“三无”身份,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进而质疑科学界的一些,像荣誉、职位、学位和称号等一些评定的价值。
那个时候您有一篇评论——《别拿屠呦呦说事儿》,对这样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态度,这篇评论获得了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但听说评奖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时遇到的情况。
刘亚东:当公众都在哭泣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太悲伤,当公众在大笑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忘乎所以,我想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当天晚上,网上出现了一面倒的声音,就是以屠呦呦所谓“三无”身份来彻底否定中国现行的科研评价和奖励体系,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所以当时作为《 科技 日报》的总编辑,我觉得我也有必要发声,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但是可能这个奖报送了以后,有一些评委可能也认同网上的那些观点,说文章里边指出了两个地方有问题,所以第一轮就给否了,但是可以提出申诉。本来我知道,中国新闻奖一旦被否了以后,你再申诉翻盘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但是我又觉得特别不甘心,我觉得我的那些想法、那些做法是对的。
杨澜: 你在这个时候提供另一个视角的看法是有必要的。
刘亚东: 对。对评委提出的质疑,我认为它站不住脚,尽管我认为翻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也要死马当作活马医,还是要把自己的一些感受给写出来。
杨澜: 是这个奖对于您特别重要吗?
刘亚东: 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我个人已经获得过10次中国新闻奖,多一个少一个,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杨澜: 那为什么一定要去申诉?
刘亚东: 就是我认为我自己说得对,你说得不对,而且明显你站不住脚,所以我就要把这个道理跟你说清楚,就是这么一个冲动。
结果还真是翻盘了,翻盘了以后,还有读者说,这个奖不应该得三等奖,应该获更高的奖,我就讲此三等奖非彼三等奖,我说翻盘已经很不容易了。
另外后来听有的评委跟我讲,说你的申诉书写得比那篇评论本身还要好。
所以由此我也想到怎么样写出好文章,我想其实就是两个字,想写,你在想写的时候就很容易写出好文章,你在不想写的时候,有时候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杨澜: 有所表达。其实这件事情对您有这样的一个重要性,可能也就是在于一个媒体人相对客观和冷静的这种立场,和另一种声音的展现,对于公众的整体的思考都是有帮助的。
刘亚东: 对,就是不能走极端,你不能说以前我们这种科研体制、评价体制无懈可击,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对的。但是屠呦呦她作为一个比较边缘的科学家,得了奖以后,你说我们现有的体制一无是处,给全盘否定了,我觉得也不客观。
排版 | 余心丰 审校 | 一 一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科技 创新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自主创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科技 创新与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分享了他对这两个主题的两点看法。 科技 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 刘亚东认为“科学不能创新,技术才能创新。”科学是技术的源头,在科学里面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头。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地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卡脖子的技术制约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这些“卡脖子技术”,背后就是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距的反映。 如何发展我国基础科学?刘亚东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认识基础科学研究所独有的规律:即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适宜的学术氛围中经过自由 探索 取得——学术氛围的去功利化。这是由科学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牛顿发明微积分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释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发现。 刘亚东认为,全球化进程有逆流,有反复,但它终将势不可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这个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的 科技 经济联系也会日益的紧密,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一个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的创新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与外国隔离的观念,刘亚东认为应该摒弃。他说:“低水平的自给自足,不应该成为选项,同样争第一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国实际。”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实现有限的目标,在局部领域里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自主创新之路,刘亚东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一个既不排斥的拿来主义,又强调以我为主的知易行难之路;它是开放的,强调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又是自主的,要体现自己的意志的创新之路。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吴璇 莫郅骅 陈燕 蒋臻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朱洌
汤潮,原名汤潮臣,是我们前面村的,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青龙河村。 要说来自大庆的明星都有哪些,先了解一下大庆是新兴石油城市,建市 历史 就几十年,没有那么深的 历史 积淀,所以就没有像其他大城市那样有古代和近代的明星了,我们不能按照时间轴来例数明星了。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行业来细数一下“出产”自大庆的明星。 1.工业明星 一提到大庆,很多人会想到“铁人”,对,我们大庆的老铁人王进喜,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以及新铁人李新民了。 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随后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 王启民,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启民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 科技 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李新民,男,中共党员。钢铁1205钻井队第十八任队长,铁人精神的传人。 2.文艺明星 汤潮,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 2005年,推出个人单曲《狼爱上羊》为人熟知。 郭冬临,中国的相声、小品演员,毕业于大庆市中学。多次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上露脸,深受观众的喜爱。“冲动是魔鬼!”修睿,大庆林甸,由于长得比较着急,所以经常饰演长者和导演,但是为人比较随和。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与娄艺潇、乔杉搭档,出演小品《快递小乔》。小沈龙,原名戴小龙,2015年参加《笑傲江湖》,为人们熟知。 刁寒,中国内地歌手,出生在大庆,父母是老会战。以一曲《花好月圆》唱红。张政,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现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3. 体育 明星 丁宁,2016年8月11日首次夺得奥运女单冠军,成就大满贯。 曹磊,举重运动员,1997年,被选到大庆体校。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服用兴奋剂,取消了北京奥运金牌。王镇,在大庆体校田径队进行专业训练。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中摘得铜牌。2016年5月,在意大利罗马进行的国际田联竞走团体世锦赛获得男子20公里竞走金牌。 李对红,12岁进入大庆市业余体校开始学习射击,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上获女子25米运动手枪,并创奥运会纪录。 不要叫他们什么名星,他们是和我们一样,就是职业不同,他来不来和你有关系么?都是商家的炒做,炒的他们拿那么多钱,我们应理性一些,不要理会他们来那里。 明星强不了国 铁人一代人他们不是明星,是中国石油战线上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看一看现在的大庆我无语,更别提大庆走出去的明星,不要宣传他们,要多宣传一下大庆英模们,宣传为大庆工人办实事的好领导们。 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别忘记为国家做贡献,宣传正能量~ 李双红李对红,大同的。
崔永元
在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露天天井吸烟区,他正跟研究中心的同事们站着抽烟闲聊。他的状态不错,不再有从前的疲倦和黑眼圈,有些许花白头发,但依然感觉到年轻。崔永元在这里养着两只猫,那天看到其中一只黑灰色的花猫,很大个,胖乎乎的,不爱亲近人,被崔永元抱了一下之后,自己躲到柜子里生气去了。从央视著名主持人到口述历史发起人,到最近创业非转基因食品,崔永元一直没有离开公众视野。出走央视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他说这是一件要一直做到自己老年痴呆的事儿。除了口述史研究,他还成立永元基金,筹集口述史研究所需经费,做慈善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一直坚持做乡村教师培训。这让他感到自由、自在、快乐。采访中,问及最近备受争议的非转基因食品创业,他说网上误解的消息非常多,而且都错的离谱,没什么意思。谈到读书,他说,在看书时,他觉得自己是皇帝,在书里跟先哲对话,在书里驰骋,没有任何人能干扰,这让他很快乐。他跑到农村、山里,去看地、看鱼塘,看这些地方的农业种植环境。他到冰天雪地的地方去考察,跟他们仔细商讨每一个细节。就是这样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他觉得这是一种决心,这种决心可能会让人们觉醒。他认为,如果那些主管部门不管我们吃东西是否安全,我们自己还真的得在这件事上花点心思。
应该是我男神马东吧,起码现在看事业挺成功。
1968年出生的马东,现已经年近50,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多年,在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文化视点》栏目的担任制片人、主持人,还曾经作为春晚语言类导演活跃在央视的舞台上。
2013在河南电视台主持常规姓氏节目《知根知底》和季播节目《汉字英雄》大型识字类真人秀节目,后正式辞职央视,进入的爱奇艺任首席内容官,在2014年创作并主持了现在大火的辩论类网综节目《奇葩说》,也正是因为马东幽默的特立独行的主持风格,让节目大添异彩,再加上奇葩说的节目形式是目前唯一一档辩论类型的节目,不仅节目嘉宾个性出彩,风格鲜明前卫,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在这之外,其辩论内容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反思,在声声不断的探讨中,让这个已经第四季的网综节目,越来越火。
在2015年马东辞去爱奇艺的职务,正式创业成立自己的公司米未传媒,也进入了他事业的黄金时期。除了奇葩说,又做了饭局的诱惑、奇葩大会等节目,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节目的赞助商也越来越大牌,据说这期奇葩说的光是最大赞助商小米手机,就投了亿元。还有米未传媒的自媒体、米未自创的小卖部小食类商品,最近我看又涉足了手机App圈,整了个饭局狼人杀的App软件在推。不仅主持功底深厚,个性幽默,辩论起来字字真理,经商头脑还特么这么牛逼!
不亏是!我!男!神!
你可以翻开他的履历表,你就能得到答案。一个博士去了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这就是最好的答案,从新疆到贵州十万大山深处,就是一个普通官员普通的博士型官员,把这些做完了,也能在60岁以前爬到省部级干部
张秋生,男,天津静海人,上海出生,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主要作品有《“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等。
1958年开始发表儿歌、儿童诗。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任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并兼任《童话报》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的故事》《爱美的孩子》。
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小巴掌童话百篇》《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来自桦树林的蒙面盗》《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北京市 叶用才 北京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石秀冬(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编辑 马国颖(女)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要闻部副科长 邵延枫 北京青年报社文化版组副主任 天津市 宋子明 天津日报社摄影部记者 王 栋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秀英(女) 天津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 张虹红(女) 今晚报社重要新闻部主任助理 河北省 王 宁 河北日报社新闻出版中心编委 赵晓蔚(女)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评论部首席主持 乔喜瑞 河北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李 芳(女) 河北工人报社工会权益部主任 山西省 席殿晋 山西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尹长虹 山西晚报社副总编辑 孙海军 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 宋沈平(女) 黄河电视台国内台《黄河全记录》栏目制片人 内蒙古自治区 张泊寒 北方新报社首席记者 张 萍(女)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副主任 宋国英 内蒙古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 布仁图(蒙古族) 锡林郭勒日报社主编 辽宁省 张小龙 辽宁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关 金(满族) 沈阳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总监 王 瑄 辽宁电视台对外新闻部主任 赵振江 大连晚报社采编中心编委、主任 吉林省 李文彪 吉林日报社编务中心主任 赵宝玲(女,满族)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总监 王艳春 长春日报社副总编辑 李 荣(朝鲜族) 延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黑龙江省 王敏学 黑龙江日报社新闻评论中心副主任 任季玮(女)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编辑 何 璇(女) 黑龙江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助理 左晓东 哈尔滨广播电视局交通广播频率总监 上海市 郭泉真 解放日报社机动记者部副主任 简光洲 东方早报社中国新闻部首席记者 任 荃(女) 文汇报社科技部首席记者 王 勇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采访一部记者 江苏省 汪晓霞(女) 新华日报社城市生活部记者 王卫刚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新闻广播事业部主任助理 史 燕(女) 常州日报社社会新闻部主任 浙江省 李 杲 钱江晚报社社委会委员、总编辑 陈立波 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民生休闲频道总监 陈庆港 杭州日报社专刊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田 勇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中国宁波网总编辑 安徽省 陆列嘉 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李揽月(女,回族)安徽日报社政治新闻中心记者 纪 斌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蚌埠记者站站长 钱文武 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制片人 福建省 庄 研 福建日报社要闻编辑部副主任 唐征宇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都市生活频率科长 杨国昕 泉州晚报社社长 陈育进 闽北日报社总编辑 江西省 桂 榕 江西日报社经济部新闻总监 龙和南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总编辑 温艳霞(女)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民生频率台长助理、总监 曾 佳(女) 江西电视台新闻部记者 山东省 陈中华 大众日报社特派记者组记者 初化臣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总监 辛 梅(女)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高文举 聊城日报社总编辑 河南省 平 萍(女) 河南日报社政文新闻采访部副主任 卢慎勇 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部副主任 高安宁 安阳日报社副主任 刘 红(女) 开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播音员 中央新闻单位 龚永泉 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社长 官建文 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副主任 贾立政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汪大昭 人民日报社体育部记者 钟 嘉(女)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编辑 吴 兢(女)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编 杨 涌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陈 雁(女) 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清样室副主任 王 丽(女)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 孙承斌 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 陈万军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海军支社社长 李 岳 新华社摄影部体育采编室主任 顾钱江 新华社对外部国内新闻采编室副主任 罗骁兵 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 李卫星 解放军报社理论宣传部副主任 季桂林 解放军报社互联网络宣传部网络部主任 谭道博 解放军报社军事工作宣传部编辑 付小悦(女)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编辑 叶 辉 光明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 张玉玲(女) 光明日报社经济部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社新疆记者站站长 陈建辉(女) 经济日报社政科文新闻部副主任 李 力(女) 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武 力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常务副主任 钟华林(土家族) 经济日报社四川记者站站长 王 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 德庆白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记者站记者 (女,藏族) 梁永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采访部主任 任 捷(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副主任 罗 京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 毛财旺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节目部制片人 任永蔚(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 张泉灵(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记者、主持人 李武军 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部记者 王茫茫(女)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英语频道记者 庄元元(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 江爱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国际报道部副主任 夏勇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中心土耳其语广播部主任 苑听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俄语广播部副主任 张雯雯(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二亚中心副主任 黄向阳 中国日报社发稿部副主任 邢志刚 中国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 刘百家 中国日报社北京新闻编辑部主编 陈 磊(女) 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 孙明河 科技日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 杨祝夫 工人日报社编委、中工网常务副总编辑 刘文宁(女) 工人日报社新闻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女) 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主任 曹 竞(女) 中国青年报社体育新闻部主任 王长路 中国妇女报社总编室记者 韩晓红(女) 中国妇女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 周 铮(女) 农民日报社科教部主任 沈建华 农民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 张金茹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要闻部编委、部主任 史文杰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记者部主任 邓新建 法制日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 张大强 法制日报社编委 李德华 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社长 秦 朗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刘小渡(女) 第二炮兵火箭兵报社政工处记者 侯保和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编辑 陈建平 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处长 李通斌(苗族) 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报编辑三室主任 魏文利(女)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 何立新 武警新疆总队政治部新闻电视工作站站长 姜书范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记者 吴峥岚(女)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报编辑部主编 赵屾 中国航天报社编辑部总编助理、部主任 殷敖佗 中国建设报社住房编辑部主任 李洪明 中国电力报社江西记者站副站长 李 仑 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 张民生 边防警察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陈金国 中国石油报社经济部主任(马铁护 广西电视台新闻)湖北省 胡祥修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黄冈记者站站长 梁 延(女)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新闻采访部主任 喻 敏 武汉晚报社扶助行动工作室主任 李海昌 荆州电视台台长 湖南省 文热心 湖南日报社编辑部编委 朱皓峰 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节目中心主任 张冬萍(女) 潇湘晨报社经济新闻中心首席财经记者 廖 岚(女) 岳阳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广东省 郎国华 南方日报社要闻编辑中心副主任 郜国欣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任助理 林 丹(女) 羊城晚报社珠海记者站站长 陈 洁(女)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新闻频率执行监制 海南省 谭丽琳(女,回族)海南日报社政文部首席记者 赵宇瑛(女)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主持人 彭 桐 海口晚报社经济部记者 华 斌 琼海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周仕兴 广西日报社科教部记者 江柳明(女)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教育生活广播心子工作室制片人 马铁护 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报道科科长 王 庆 广西新闻网总编辑 重庆市 曾晓云 重庆日报社编辑出版中心常务副主任 穆黎一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电视新闻中心采编部记者 邵 华(女)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播新闻频率采访部副主任 周 立(女) 重庆晚报社记者 四川省 青兴海 华西都市报社地方新闻部记者 雷小雪(女) 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主播 范潇涵(女) 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总制片人 李 涛 绵阳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贵州省 孙雁鹰(女) 贵州都市报社总编辑 魏和平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安顺记者站站长 孙凤岐 贵阳日报社社长 王先宁 黔南电视台台长 云南省 陈敏锐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网络中心副总监 牛 燕(女)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主任 孔维华 云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戴振华 春城晚报社州市新闻中心西双版纳记者站站长 西藏自治区 索 朗(藏族) 西藏日报社藏文编辑部编译 边巴次仁(藏族)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新闻综合频率总监 次仁多吉(藏族) 西藏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 刘 斌 拉萨晚报社总编辑 陕西省 李佑民 陕西日报社农业新闻部记者 刘晓兵(女)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总监 邱 陆 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副主任 胡国庆 华商报社新闻摄影部首席记者 陈若星(女) 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 甘肃省 蹇勇德 甘肃日报社出版部主任 左玉丽(女) 甘肃日报社时政部副主任 刘永兰(女)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新闻综合广播总监 周尚业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 青海省 韩国宁 青海日报社出版部总编辑助理、部主任 张 玲(女,藏族)青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 邢玉春 西宁晚报社政文部摄影记者 施建华(女) 黄南州报社编辑部副主任 宁夏回族自治区 高 鹏(女) 宁夏日报社时政新闻部主任 胡 毅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 于小龙 银川晚报社社长、总编辑 张心译(女,满族)银川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买买提·艾力 新疆日报社维文编报部编译 (维吾尔族) 阿米娜·热合曼 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哈编部副主任 (女,哈萨克族) 杜宗阳 新疆经济报社第一编辑部总编辑助理、部主任 阎旭光 喀什日报社总编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吴国平 兵团日报社专刊编辑部主任 蒋 革 准噶尔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曾 治 兵团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
我知道网易的丁磊~~
如果是应试需要的话看一下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和人大版的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另外南方周末、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也是经典。如果是工作需要的话还是研究一下感兴趣的媒体,尤其是你将要涉及的那个口子的常用报道模式。不知道你是哪种工作性质,每个口子的稿子都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其实熟练了之后就是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