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学报综述查重率,一般要求是在20-30%,尽量在20%以内。论文查重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以知网的查重报告为标准,如果在其他查重软件上的查重率达到了20%以上,到知网上的查重率一般都过不去。
园艺学报期刊一般在每周发行一期,其中包含最新的园艺学研究和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园艺学报(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获得了首个影响因子,在36种园艺学科期刊中排名第15位,位于Q2区。
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推论3: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模型:事实1+事实2+事实3 推出 推论1 推论1+事实4+事实5 推出 推论2 推论2 推出 推论3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是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通道。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质量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大学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有效教学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益,是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新形势下,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果树栽培学课程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实践环节三部分,既有抽象、理解难度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结合果品产业发展现状和现代果园新技术,坚持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逐渐完善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采用大班(2~3个行政班级)分专题集中授课、小班分组(2~4个学生一组)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近年来,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十分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科院校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人才。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农业院校发展的果树栽培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在有限的课时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有效教学策略在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实施有效教学的内涵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更新教学内容,衔接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衔接现实需求和就业需求,加强农林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让更多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1)在理论教学中,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每年更新的数据,制作饼状图、曲线图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果树以及中国果树发展的最新动态,奠定坚实、宽泛的专业基础。借鉴《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果树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的文章,扩展学生的专业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等公众号,向学生介绍果树生产中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让学生学习农业管理措施。在课程实验和实习环节,深化实践技能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3)在课外创新训练中,根据学生兴趣成立多个兴趣小组,如果实品质调查、果树物候期调查、果园绿色防控、网络销售等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总结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加强“三农”服务教书和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双重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农林人才培养全课程、全过程,是高校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结合院团委开展的“我为什么上大学”“园艺文化节”“参观现代化果园”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用课前三分钟展示几张图片或者播放一小段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好地融入课堂,而教师则变成学生的“听众”和“评委”。(2)合理运用“四疑”探究法。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思考和探究,避免设计只要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例如果树的疏花疏果技术,首先设疑——用不同石榴花类型图片提出问题:“石榴花有几种类型?生产中应当如何管理?”然后析疑——结合花的发育特点,从花的形态特征分析保留正常花、疏除退化花的原因。接着解疑——解释学生可能提出的新问题,如“所有正常花都要保留吗”“一棵树应留多少朵花”。最后置疑——引出如何确定果树的负载量、如何理解满树花半树果和半树花满树果等问题。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构建动态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法是以书本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应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比如在讲解“秋施基肥”时,先进行实例分析和讲解,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秋施金、冬施银,春天施肥是烂铁?”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其中的本质。丰富拓展活动,提高实践技能立足课堂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丰富多样的拓展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实现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1)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利用水果网络营销、果园修剪、绿色防控等活动,强化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途径。设立相关科研项目、创新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果树栽培学课程组培训的四名本科生,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果树嫁接与修剪技能大赛中,获得果树修剪竞赛团体特等奖、理论知识竞赛团体特等奖、果树嫁接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七项大奖,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实现了师生均有提高的良性效果。全面考核,有效测评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促进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培养新型农林人才,是果树栽培学课程有效测评的目标。(1)章节结束后进行口头测评和在线测评。每一章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对学生进行口头测评;利用在线平台进行线上测验,试题不应过分偏重知识记忆类,建立测评大数据,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践环节进行项目实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点评为升华,为小组或个人布置相关任务,测评完成任务的质量。例如果树疏果实验,要求学生拍摄同一个枝条疏果前和疏果后的照片,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教师根据图片精准把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程度和实际操作水平。再如葡萄扦插实验,根据两个月后扦插苗的成活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聚焦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从整地、插条处理、扦插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并提出优化方案。(3)期末考试进行书面测评和书面反馈。试卷分析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借助微信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将试卷分析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目标。2实施效果与分析
这个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的,这个是有很多的。不过过核心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先写好。
需要,但只要在文中注[数字],在文尾参考文献栏写[数字]+引用
其实有些国外的期刊还不如中文核心期刊!《北方园艺》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园艺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这两个属于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你偏偏要投国外只有在杂志之家查询了,发表老师很专业的!
主要著作(含参编)《浙江花卉指南》浙江大学大学出版社 《切花周年生产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春夏秋冬花卉精品丛书》(一套四本,全彩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 《中国花卉科技进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 《鲜切花培育技术》 上海科技出版社 《观赏园艺学概论》(面向21世纪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花卉学》(面向21世纪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园艺学各论》(面向21世纪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球根花卉年报》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园林地被植物》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园林花境景观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要学术论文(1) Effects of Compost Amendment on Concentrations and Extractability of Heavy Metals, Nitrate, and Phosphate in a Peat-based Container Medium. Pedosphere, 2005,15(6):792-796 (SCI收录)(2) Release Behavior of Copper and Zinc from Sandy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 17(4):566-571 (SCI收录)(3) Solubility of Phosphorus and Heavy Metals in Potting Media Amended with Yard Waste Biosolids Compos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04, 33:373-379 (SCI收录)(4) Studies on the Bulb Development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Lilium ‘Oriental Hybrids’. Acta Horticulturae,2005,673:91-98 (ISTP收录)(5) 百合鳞茎形成与发育生理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05,32(5):947-953(6) 郁金香更新鳞茎发育的碳同化物积累与内源激素变化研究。园艺学报,2005,32(2):278-283(7)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茶梅’小玫瑰’的抗寒性。园艺学报,2005,32(1):148-150(8) 千屈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 园艺学报,2003,30(5):579(9) 杭州地区郁金香鳞茎发育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16-19(10) 沉水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园林应用。中国园林,2005,21(6):65-68(11) 球根花卉的园林应用与发展前景。中国园林,2004,20(7):52-66(12) 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中国园林,2004,20(5):57-60(13) 玉簪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中国园林,2004,20(2):77-79(14)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中国园林,2003,19(9):54-57(15) 水生植物造景。中国园林,2003,19(3):59-62(16) 薜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228(17) 月季切花采后的微生物变化及杀菌剂的生理效应。园艺学报,1997,24(1):63-66(18) 郁金香鳞茎膨大发育及其山地复壮研究。园艺学报,1994,21(4):371-376(19) 核酸、蛋白质代谢与菊花花芽分化的关系。园艺学报,1993,20(1):99-100(20) 菊花缺镁症的营养诊断研究。园艺学报,1993,20(4):384-388
1985年以来,取得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40余项,其中30项获得省、市科技奖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50余篇发表在诸如《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果树科学》、《中国果树》等国家级刊物上;5篇论文在国外发表,1篇被SCI索引。出版著作10余部。园艺园林系教师积极参加山区开发、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 七五、八五期间,在燕山、冀东等地(青龙、昌黎、遵化)通过山区开发和试区建设,培训农民2万余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多项,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3亿多元,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和奖励。果树学作为本院的重点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果树遗传育种、果树栽培生理、果树种质资源)。目前承担着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8项,科研经费万元左右,拥有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已经培育成功了17个桃、葡萄、大樱桃、安梨、板栗新品种(系)。建立了葡萄诱变育种、桃实生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1世纪桃和板栗化学疏雄技术被河北省和林业部列为重点转化推广项目。率先探索了一套设施果树栽培的应用技术,带动了唐山、秦皇岛、承德、沧州等一批设施果树基地。开展了果树酶学、葡萄促根机制、脱毒苹果代谢机制、山楂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研究。园林专业师生完成了砺慧园、砺智园和桃林口风景区的设计任务。本系是中国园艺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河北省果树学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有8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出国访问,100多人次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农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的重点学术会议,120人次参加省科协、省果树学会的学术会议。5人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具有校际合作关系。与河北省农科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具有全面合作协议。
首页智能降重人工降重论文查重登录注册首页 > 正文水稻雄蕊雌蕊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一、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王昌健[1](2020)在《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DPS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其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水稻花发育的调控机理,也在未来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中,我们从在CJ06和TN1的代换系中发现一个雄蕊和雌蕊发育缺陷的不育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dps2(defective pistil and stamens 2)。在大田常规种植条件下比较了突变体dps2和野生型CJ06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花器官形态特征;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观察花药结构并用染色法观察花粉和胚囊的育性;利用图位克隆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PCR分析了花发育相关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如下:dps2突变体抽穗期变长,小穗内稃和外稃发育正常,不能正常开颖扬花,成熟期小穗内部有花器官残留,且不能正常结实。突变体dps2其它农艺性状如株高、分蘖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无明显改变。dps2突变体雄蕊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颜色透明呈浅黄色,雄蕊的数目增多,雌蕊皱缩且柱头数目增多;进一步观察发现,dps2突变体花药腔室塌陷,外表皮细胞褶皱且排列不规整,外表面光滑且没有蜡质和角质等线状物质分布,内无可见小孢子,亦有部分花药能形成腔室,花粉粒也无淀粉积累呈干瘪状,故突变体仅少量花粉具有活性。此外,dps2突变体的胚囊发育受到影响,胚囊中央无极核结构并出现细胞退化的痕迹。遗传分析发现dps2突变体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我们将DPS2基因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短臂上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未见报道的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dps2突变体中731个基因上调,1679个基因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生物代谢、生物调节过程等,其中9个基因涉及生长素的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dps2突变体中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TDD1的表达显着降低,生长素响应基因OsIAA3、OsARF11、OsARF3、OsARF15的表达显着升高,MADS-box基因家族中的B类基因OsMADS2、OsMADS4、OsMADS16和E类基因OsMADS1、OsMADS6、OsMADS7、OsMADS8在dps2中的表达显着升高。以上结果表明DPS2的突变可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或代谢,dps2突变体的雄蕊及雌蕊均发育异常,最终导致不育。推测DPS2可能在水稻第3轮雄蕊发育和第4轮雌蕊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杨芊[2](2020)在《TaWin1基因在小麦花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文中指出雄蕊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花器官,它的生长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植株的繁育和农作物的产量。雄性不育是由于雄蕊发育异常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且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现象,在农作物杂交育种研究中,雄性不育系对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研究小麦雌雄蕊的发育对改良小麦品质和提高小麦产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是彭正松教授在培育小麦三雌蕊(TP)近等基因系CSTP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一个新的突变体。HTS-1的小花中雄蕊全部或部分同源转化为雌蕊,故其雌蕊数目一般为4-6个。因此该突变体全部或部分不育,在自然状态下,平均结实率仅为。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体至少由2个隐性基因控制(Pis1和hts),与细胞质遗传无关。其中Pis1基因已被定于2D染色体上并且控制着三雌蕊小麦的三雌蕊性状。而hts基于已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的一个的区间,结合前期的转录组分析,在该定位区间内找到了一个在雄蕊化雌蕊(PS)中表达量异常高的基因,即TaWin1基因。因此推测TaWin1基因的过表达会引起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为了进一步探究TaWin1的功能,本研究以三雌蕊近等基因系CSTP、CM28TP和小麦雄蕊同源转化为雌蕊突变体HTS-1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克隆、外源乙烯利与1-甲基环丙烯处理、Real-time PCR检测及转基因拟南芥等方法分析了TaWin1基因的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序列相似性为,其唯一的区别为在HTS-1中TaWin1基因的ORF下游区段插入了两个胸腺嘧啶(T)。因此TaWin1基因在CM28TP和HTS-1中的片段大小为883bp和885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08bp。在整个编码区中,TaWin1的氨基酸序列与节节麦 Win1的相似度最高为,与花药野生稻 Win1和高粱 Win1的相似性分别为和,与玉米 Win1相似性为,与拟南芥亚型 Win1相似性为,与水稻 Win1的相似性为。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TaWin1蛋白与节节麦 Win1、花药野生稻 Win1、水稻 Win1、高粱 Win1及玉米 Win1同属一类。且TaWin1与节节麦 Win1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进一步证实了TaWin1与Win1属于同一基因家族成员。Real-time PCR分析表明,与雌蕊(P)和雄蕊(S)相比,TaWin1基因在HTS-1的雌蕊化雄蕊(PS)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正常雌蕊(P)的194倍,正常雄蕊(S)的86倍。2、利用乙烯利和1-甲基环丙烯(1-MCP)分别处理CSTP和HTS-1,其雌雄蕊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为,经1-MCP处理的HTS-1雌蕊化率为,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雌蕊化率为。经过1-MCP处理的HTS-1较未经任何处理的HTS-1的雌蕊化现象降低了,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较未经任何处理的CSTP的雌蕊化率升高。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乙烯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CO2、CTR1及EIN2在HTS-1的幼穗中的表达量较CSTP高,HTS-1经过1-MCP处理后其表达量下降,CSTP经过乙烯利处理后其表达量其表达量上升。ETR1和SAM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明显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表达量下降。ETR和SAM基因在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和未处理的CSTP幼穗中表达量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ACS的在HTS-1中的表达量高于CSTP(约6倍),经过1-MCP处理后HTS-1的表达量显着升高。经乙烯利处理的CSTP幼穗中ACS的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升高。在所测定的6个基因中,EIN2基因的表达差异最为明显,EIN2基因在1-MCP处理的HTS-1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HTS-1下调了约15倍,在乙烯处理的CSTP中其表达量较未处理的CSTP上调了约16倍。TaWin1基因在HTS-1的幼穗中表达量高于CSTP。HTS-1经1-MCP处理后其幼穗中TaWin1基因的表达量上调约倍。而CSTP经乙烯利处理后幼穗中的TaWin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3、利用转基因拟南芥技术进一步分析TaWin1基因的功能,结果发现在拟南芥中TaWin1基因的过量表达导致拟南芥出现了一系列表型上的变化,如花丝和花梗长度明显缩短、花丝退化、花丝降解等。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拟南芥中乙烯合成的三个关键酶基因AtACO2、At ACS和AtSAM在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除At ACO2基因外,其它2个关键酶基因AtACS和At SAM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均上调表达。这说明TaWin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拟南芥中乙烯的合成。杨绮文[3](2019)在《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稻籽粒形态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水稻畸形颖壳突变体agl1(Abnormal glume 1)和野生型沈农9816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扫描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突变体进行结构观察,同时分析突变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突变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研究结果如下:1.突变体agl1外稃如镰刀状向内弯曲,内稃退化,部分被外稃包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呈双浆片状态,突变体的雄蕊略发白,长度相对野生型较短,雌蕊膨大。2.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agl1的花粉活力明显降低,花粉多呈不饱和的畸形状态。在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聚集且饱满,突变体agl1花粉分散,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单位面积内,野生型花粉活力为,突变体agl1花粉活力为。3.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突变体株高变矮;与野生型沈农9816相比,剑叶叶夹角增加约20%,叶宽增加了18%左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gl1的穗长相对较短,穗重明显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沈农9816的千粒重是,突变体agl1的千粒重仅有,差异显着。突变体的糙米籽粒小且畸形,突变体agl1的蛋白质明显高于野生型的,但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低于野生型沈农9816。4.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突变体基因agl1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分子标记和之间,遗传距离为 M。通过对区域内的OFR分析和预测,发现基因LOC_Os02g56610编码类DUF640结构域基因,调控水稻内外稃发育。对基因LOC_Os02g56610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agl1在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替换(C→T),导致氨基酸翻译异常,由甘氨酸转变为谷氨酸,这可能是造成性状变异的原因。
园艺学报综述查重率,一般要求是在20-30%,尽量在20%以内。论文查重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以知网的查重报告为标准,如果在其他查重软件上的查重率达到了20%以上,到知网上的查重率一般都过不去。
不是,只是中文核心期刊。刊期: 双月ISSN: 1674-3466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英文期刊名: Bulletin of Botany | Bull Bot简介: 本刊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2.刊登内容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4.服务对象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在新一届编委会(主编:种康)成立的契机下,为了将刊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起,我刊开始了跨越式改革:新增主编评述文章(每年1篇);2006年5期组织出版了“激素香山会议专辑”,2007年又陆续出版了“植物进化发育”和“植物生殖生物学”专辑。期刊名称:植物学报出版地:北京市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植物学报曾用刊名:植物学通报创刊时间:1983植物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植物生物学方面的期刊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内容主要以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这里推荐《植物学报》,它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