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版应该是不在核心期刊目录当中的。仅供参考。而人民论坛是在当中的
给钱就发文章的杂志,不信自己联系一下看看。如果你想走学术之路,不要在这上边发文章,要不然就是自取其辱。除非你是学思想政治教育之类专业的,要不然还是少碰为好。
看文章水平、杂志的契合度。
《人民论坛》的《学术前沿》是核心期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一本全新的高端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难度可想而知。(有很多大佬专家都在投稿哦!)
另外,《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年二十四期,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所以会有约稿,自主投稿也需要符合主题,并且文章应尽力为读者展现社会发展的前沿、学术研究的前沿。
《人民论坛》的《学术前沿》是核心期刊,《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一本全新的高端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年二十四期,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以理性的视角和开阔的视域,真正为读者展现社会发展的前沿、学术研究的前沿。
扩展资料
《学术前沿》的定位: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学术分析。我们关注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触及根本、关乎全局的议题。
特别是中央关心、民众关注,极富现实针对性,亟待给出对策、抓紧解决的问题,并以精确严整的学术范式,对这些重大、紧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在规律层面进行把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介绍
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1)著作:[序号] 主要责任者.著作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4)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C].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5)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2.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1)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会议论文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汇编 档案 古籍 参考工具文献类型标志 M C N J D R S P G B O K(2)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志:电子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4)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 MT DK CD OL载体类型标志含义 Magnetic Tape Disk CD-ROM Online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如:[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绝对是核心啊!没悬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是学术类文章,其他是政论,都是北大核心。这个我们导师推荐看过的,上面都是高校博导、研究所主任之类的文章,学术水平很高。
人民论坛现在的通过率不高,给钱就发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对作者单位要求二本起步,博士副高优选,这是指北大c扩版,审稿时间大约3-4周,。你说的给钱就发的那种事,大约在2010年之前存在。。。。。以及,在人民论坛刚刚变成核心的时候,确实有一阵子对稿件质量要求不高。。。。至于学术前沿,是双核身份,更加不可能给钱就发,,,至于你说发人民,我觉得也不可能,因为人民论坛是支持电话查稿的,公开透明程度一直堪称典范,,但是学术前沿不能查稿
不属于。学术报告会是指以介绍科技发展和学术研究动态、发布学术研究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演讲会。《学术论坛》创刊于1978年,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据2020年11月期刊内页显示,《学术论坛》期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9人。据2020年11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学术论坛》共出版文献量11637篇、总下载次数3630560次、总被引次数74518次,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20年11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学术论坛》共载文7957篇、被引量56642次、下载量588974次,基金论文量为3084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
这个问题很难用一言半语回答清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想要判断一个期刊的好坏,首先就要多多读,了解期刊的文章质量,有句话叫货比三家,影响因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文章质量,但是说明不了全部问题,只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能明白期刊的真实档次。方法一:读博士,论文是博士的命根,虽然论文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是作为学术交流的手段,是一门基本的必修课。现在越高的学府对论文要求越苛刻,在这样的长时间的打磨下,很容易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圈子内的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方法二:看中科院的文章分区,影响因子不是论文的全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期刊的影响力,不同领域间的文章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同一领域中的IF因子能够给出一定判断依据。中科院分区中,大区影响因子前5%的期刊作为一区TOP期刊,二区内部分业内认可的期刊也视为TOP刊物,这些共识行的东西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方法三:问同行,长在一个圈子里摸爬滚打,都会形成一定的共识或者说规矩,在一个小圈子内例如一个系,一个实验室或者说一个学院都会有自己这个圈子长期接触的期刊,该方法简单粗暴,但是实用简单,一堆人努力追求的期刊,你奔他努力就是了。方法四:逛论坛,现在学术论坛很多,论文投稿方向也是五花八门,问问水友就知道这个期刊怎么样,难度如何?耗时多久?编辑是否负责?等等等等,现在好的期刊大家都是趋之若鹜,很难说找到一个好刊却没人评论。方法可能还有很多,但是正视自己论文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先要搞清楚自己文章是哪个档次,才有后续内容。
第一部分 听大咖老师演讲 前几天,在我们经管学院群里教务老师发了一个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通知,想着周日正好有空,上午九点钟便赶到了现场。我以为现场会有很多人,结果过去后,仅看到两位我的同学,其他都是陌生的面孔。同学大概是十几人,其他均是老师,也是十多人,另外来了两三位记者,带着架设好的设备。一位是新京报记者,一位是经济参考报记者。上午一共安排了五位大咖老师演讲,大概一位是有25分钟。 最开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老师,从企业政策的角度,回顾了我国的全部企业分类,以及各种企业的受到政策的影响态势,期中民营的逐步提升的地位,和外资企业的从超国民待遇到逐步过度到普通的企业待遇的转变,由于时间所限,对方说只讲了三分之一。这样的大会旁边有时间提醒,尽管演讲者不愿意,在时间快到时,项老师也只得迅速结束。 第二位演讲的是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王校长。王校长据说是南开大学毕业。主要是讲营销创新与发展: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我以前学市场营销,算是有一点基础。王老师在演讲中列举了多本教材,消费者行为学,客户关系关系,服务营销,市场营销等,这些都是市场营销的专业课,对我并不陌生。王老师从中又单列了服务营销的70年,还有最近的40年企业营销的发展,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明营销在当代应该如何去做。并列举了,做营销营销的重镇大学,如南开,清华,人大,复旦,武大等。 两位演讲完之后是茶歇时间,15分钟,会议室外,有服务员准备了一些水果、糕点、咖啡,期中咖啡旁还有奶茶,及茶匙等。有些老师或同学在互相聊天。茶歇完之后,进行第二轮的演讲。 第三位演讲的是北航经管学院院长范老师,题目是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典礼系统转型路径。范老师从碳中和的一般概念讲起,然后讲到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全国的各种电力系统的应对对策。另外重点举例了华北地区的典礼转型方式。这些大政方针,是企业界、科技界、民众认识,政治界互相合力推进的结果。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型能源,如何接入现有的电力系统是个问题。另外,我国整体的用电的效率和环保程度,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实是有落后一些。如何更新换代的同时,既要考虑碳排放问题,还有企业面临的实际改造的成本等问题。范院长的年龄并不小,能够依然活跃在学术一线,令人敬佩。听王永贵老师说,范英院长是她的师姐,两人都是南开大学毕业。 第四位演讲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员教授武亚军老师,题目是从华为业务模式领先模型看新时代企业战略领导力发展。武老师的研究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思想脉络的梳理。罗列了很多华为的原始文献资料,期中对任正非先生的思想战略解读,比较清晰,让人看到任正非企业思想家,哲学家的一面。尤其是期中谈到的灰度管理,更像是中国本土思想孕育出来的管理思想,还有融汇辩证法和矛盾论学说,我个人感觉非常受用。现在有些商学院也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管理思想,但是能够既有实战意义,又有理论高度的论述,好像不多。也许商学院应该还一些哲学课程,锻炼学生的辩证思想方法,而不是学纯粹的西式理论工具学派。 第五位,是本校老师焦豪老师讲的 面向数字经济的企业战略管理:制度、能力与认知。关于数字经济,由于以前听过别的老师讲过相关的话题,自己也相对关注的多一些,所以对演讲内容并不是那么陌生。听完后,对有些期中的图形模型,个人感觉还是有值得商讨之处。第二部分 和十多位博士生的进餐 中午时分,我拿着领好的餐券,去京师大厦一楼兼味道轩,过去时由于大门紧锁,以为走错了地方,推开大门看到服务员,问了一句,才知道餐券上写的一楼,实际上不是自助餐,二是二楼的小隔间的圆桌式酒席。我上了二楼后,有一位服务员问我是学生,还是老师。我说是学生,接着服务员引领我到了996号房间。 进到房间后,见到里面有两张桌子,都摆好了餐具。服务员说,学校是预定了两桌。但我们看了一下所有人员,大概是十一位同学,开两桌有点太浪费了。于是所有人都排在一桌。我有一位同学,梁同学,作为本校学员,自觉担负起东道主的责任。为了打破僵局,先是让大家互相自我介绍一下。期中有三位博士生说下午要做论文汇报,他们有三位作者合著,一位男生,两位女生,三人都是北大光华经管学员。另外一位男生也是博士,说下午也有汇报,自己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还有两位说,下午也是要报告,来自于北大国发院。听着介绍了几位,才知道除了我和我的同学是硕士在读外,其他同学都是马上要博士毕业的同学,不少是博士三年级或是四年级。另外最后几位同学介绍时,有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 餐桌上每一位置上都放了胸前围布,饭前的水果,还有擦手的湿毛巾,以及餐具架上的勺子和筷子,外加一个大的圆形平盘。每一道菜上,都放了一个小夹子,由于可能是兼顾到卫生和饮食习惯,每个人都是拿着夹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大家吃的很缓慢,半个多小时没吃几道菜,然后主食还没上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同学冲忙起身就要走,不一会其他要下午演讲的同学也起身就走。 我和同校的梁同学两个人由于没有汇报的压力,继续吃了一会,打包了几份饺子,准备带给先前冲忙离去的同学。。 下午还是在原来的会议室,不过记者已经走了,汇报现场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课堂作业交流会,不过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研究不同的课题。下午一个会议室只有一位点评的老师,剩余大概七八个同学。先是安排期刊预计发表文章的汇报,也是20分钟,演讲完后,外校的同学专门做了一个PPT进行点评,哪些是考虑还有欠缺的,还可以完善的。指出的问题点都非常直接,而且非常具体和清晰。而被“批评”的人还不能现场反驳,可能还需要默默记下笔记,回头再去补充修改。一篇文章,大概会有2位点评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便能够对被批评的文章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每位点评人的最后一页PPT都会写着:预祝论文顺利发表! 这好像是学术互评的一个惯例。 由于以前我们的课堂上比较少用互相评价的情况,仅仅在《宏观经济学》上有过这一方式的尝试。由于是课堂上,大家还是愿意说一些真话,寻求真理。如果是课下,这种尖锐的批评,一般人可能很难接受。追求学术真理,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不以人的性格为转移,而以聪明才智和理论的正确性为评价标准,实质上是一种科学求真素养的训练。如果不是做学术研究,大概普通人,很难逼迫自己从事这么严谨的思考,或是为了提升理论的正确性,比较全面地研究国内外前沿成果,并且愿意接受一切能够提升文章水准的建议和批评。我想写学术文章,要做出一点成绩,就非得有这些程序和良好习惯。 中国企业高质量学术论坛,给这些未来的潜在的经管类的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训练的机会,让人能够近距离观察这些不完美的状态,到走向更加成熟和完美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种很大意外收获,给我很大启发。
看文章水平、杂志的契合度。
《人民论坛》的《学术前沿》是核心期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一本全新的高端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难度可想而知。(有很多大佬专家都在投稿哦!)
另外,《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年二十四期,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所以会有约稿,自主投稿也需要符合主题,并且文章应尽力为读者展现社会发展的前沿、学术研究的前沿。
《人民论坛》的《学术前沿》是核心期刊,《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一本全新的高端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术前沿》以"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的形式,每年二十四期,每期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阐析,以理性的视角和开阔的视域,真正为读者展现社会发展的前沿、学术研究的前沿。
扩展资料
《学术前沿》的定位:对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学术分析。我们关注在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长期存在、触及根本、关乎全局的议题。
特别是中央关心、民众关注,极富现实针对性,亟待给出对策、抓紧解决的问题,并以精确严整的学术范式,对这些重大、紧要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在规律层面进行把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介绍
前沿(Frontiers)系列期刊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和出版、Springer等公司海外发行的系列英文学术期刊,旨在集中高校科研优势,凝聚国内科研力量,建设一个中国自有品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前沿系列期刊于2006年创刊,涵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是目前国内覆盖学科最广的系列英文学术期刊,前沿系列期刊数据库共含32种全英文学术期刊,保持更新的期刊28种,其中自然科学类20种,人文社会科学类8种,定位于反映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从2010年起期刊陆续缩短刊期,由季刊变为双月刊、月刊。系列期刊在出版方式上采用单篇在线优先出版(OnlineFirst),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后附期刊列表及具体创刊时间前沿系列期刊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编委会成员及评审专家日趋国际化,已获取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高质量学术文章,逐步被海外学者所接受。截至目前,期刊海外全文下载量累计达到500余万篇次。前沿系列中的医学、机械、物理、化工、计算机、环境、能源、土木和蛋白质与细胞等9种期刊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前沿系列期刊的学术质量和规范化运作在国际上得到较高认可,已陆续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如环境、数学、物理、计算机、地学、蛋白质与细胞、材料、化工、医学、工程、土木、能源等12种期刊已被SCI收录,计算机、环境、化工、土木和光电子等5种期刊为Ei核心期刊。同时,系列期刊中有10种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7种期刊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收录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的内容发布平台,该平台注重开放性、标准化与国际化,可提供面向全球用户的访问服务。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采用JustAccepted、OnlineFirst、Issue三种版本更替上网机制,在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即时发布、快速传播;在遵循国际开放标准的结构化全文数据的基础上,提升对图表及参考文献的处理能力;实时提供包含浏览、引用、分享和讨论的单篇论文评价数据;努力与作者写作环境融合;与国内外第三方平台广泛合作,努力提升学术论文的可见度。
LetPub、MedSci和小木虫,不过这些都是投稿人自己的点评,更准确地说是经验分享。最近我们有做一个整合了LetPub、MedSci和小木虫投稿经验的影响因子查询系统,感觉还不错:。点击投稿经验里面的相关链接就可以直接跳到LetPub、MedSci和小木虫的相关页面了,还是比较方便的。
学术论文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评析一篇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评析一篇学术论文的方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论文的标题。大多数作者都试图在标题中充分地反映其论文内容的信息。有些论文标题非常醒目,真正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而有些论文标题则空洞无物,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虽然有些人通过标题夸大了其论文内容,但在快速评价中,你仍应先淘汰后者,因为空洞的标题反映空洞的内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阅读。 摘要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缩影,原始论文的摘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他人做出选择和评价。但要得出某种结论,仅凭摘要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够的。摘要应该是论文的精华的总结,根据摘要内容可初步淘汰那些表面化的或无关紧要的论文。但要注意的是,摘要可认为是初步表达了文章主题。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关于人物的学术论文 鲁迅小说人物浅析 【摘要】鲁迅一生大多时间生活在动乱年代,对旧中国的社会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小说人物的形象入木三分,人的景况和社会环境层层紧扣,恰如其分塑造人物形象来针贬时弊,唤醒国民,引起疗救。通过其小说里人物(主要是新旧知识分子、农民)形象的浅析,可以看出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为唤醒和改造国民性格弱点所作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鲁迅 小说 人物 形象 分析 鲁迅小说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从现实中走来,生动跳跃,充满时代特征和社会印痕,能给读者刻骨铭心的印象和深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时代主题的认识,善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陈士诚的“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声,游丝似的西关门前的黎明中”震荡;魏连殳的突然长嚎“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祥林嫂临死之前“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临死之前却提出有没有地狱的疑问。这些描写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人物命运许多都很暗淡,但读者读了并不郁闷颓废,一幅幅真实反映某个时期某些不同的中国人的“国民性”画面凸显出来,作家的文风和气质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表现。 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深刻剖析了一个时代,而在这个封建势力日趋崩溃的时代里,旧的东西在作垂死挣扎,但谁也挡不住滚滚的历史车轮,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民众灾难重重而尚未觉醒,知识分子在追求中充满怀疑与希望,在摆脱“空虚”和“动摇”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对农民寄予殷切的希望。小说里的农民形象虽然落后仍保持坚韧的性格,深厚的蕴藏着一种终将爆发的革命的潜力,几种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漩涡和时代的风云中淋漓尽致显现出来。 一、旧知识分子 鲁迅小说里的知识分子有新旧知识分子之分,“狂人”则在旧知识分子之列。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一开始,就跟“我”有关,“我”是小说开头的余,“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简单说明“狂人”不是天外来客,不是神仙鬼怪,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熟人、朋友,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于是“我”便进入了“狂人”的自述。 小说一开始写出“狂人”自己内心的恐惧,逐步引起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人们交头接耳的议论,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如果肥了,便可以“吃”了。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的深刻道理。而且普遍的国人却不知道。愚昧、麻木、甚至有意无意帮助着“吃人”而不知道。日记里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从而认识到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深广、犀利的批判,这是以前从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特征,“让人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中国旧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 和“狂人”一样类型的是《长明灯》里的试图吹熄“不灭之灯”的疯子“灯和塔”,在旧社会是宗法统治的象征。鲁迅曾经在杂感里欢呼过“塔”的倒掉,又在小说里期待着“灯‘的熄灭,他再一次选中疯子作为启发人们向封建势力宣战的形象,不断地传出”熄掉它吧“的呼声;虽然疯子最后还是被禁闭起来,然而他的”我放火“的叫喊已经广泛传播,加上孩子们的歌唱,由后一代把这个任务接受过来了。《长明灯》里的歌声和《药》里夏瑜坟上的花环都是作者希望的寄与。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写了《孔乙己》。封建社会一方面是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铸就了孔乙己“读书人”的自尊的性格。而另一方面又使他受到最残酷的打击和冷淡的待遇。他的性格、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受到践踏、蹂躏、摧残。咸亨酒店的环境,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里边是穿长衫的人要酒要菜,座着慢慢的吃喝;柜台外面则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劳动者。而孔乙己的特殊就在于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已经失去踱进房子里去的资格,仍然没有忘记“读书人”的身份,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又不愿与穿短衣的人为伍,最终流为窃贼,却还在声辩“窃书不算偷”。这些细节典型、鲜明、揭示了孔乙己悲剧的性格。作者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鞭策了孔乙己的这种性格,反衬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他的精神的戕害,启发人们对那个社会合理性的深刻质疑。作者把孔乙己置身于社会的背景中去考察,既批判又同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开拓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孔乙己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廉耻的读书人和“偷”窃者;更不是一个无道德品行的人。是一个讲诚信、有爱心、热心肠的人。他的行为并不是严重的缺陷。他的优点恰恰是那个病态社会不需要的。而这正是鲁迅作品中深刻批判的国民性弱点的主题。 二、新知识分子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虽然多次辗转流离,青年时代的梦一件也没有实现。于是,随波逐流自我放任,无力自拔于那样的生活和思想,于是便又回到原来的起点而无所事事。不过,他毕竟奋斗过,毕竟是新知识分子,比孔乙己要进步得多。但在那个时代和环境里,他们注定命运将充满悲剧色彩。 《孤独者》里的魏连殳则表现得更加阴郁、冷漠。虽不愤世嫉俗,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现实又不允许他完全和社会隔绝。对他的流言不绝于耳,失业折磨着他,最终不得不向环境低头,抛弃理想而求于“现实”到军伐里去当一个顾问,想完成“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周围人都趋奉他、颂扬他。他是胜利了,然而实际上他是失败了。他在“胜利”的嬉笑中独自啃嚼“失败”的悲哀,终于背负内心的创伤寂寞地死去。 吕纬甫和魏连殳都是理想和现实的牺牲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革新力量和习惯势力之间的冲突,笼罩着辛亥革命后令人窒息的历史气氛。同时也批判了吕纬甫、魏连殳性格的弱点。这种性格在小说写作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中仍然具有典型意义。 《伤逝》里子君和涓生比较年轻,是“五四”时代的人物比较叛逆,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坚决的。但是个性解放却又怎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他们沉湎在日常琐事里,未能继续向前跨开步去,不久也便让生命随着希望一起一同幻灭。 在描绘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中,作者对知识分子不光是同情,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清醒的剖析和揭示:知识分子需要向劳动人民学习。 三、农民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或是受封建残害,或是“空虚”和“动摇”中碌碌无为而毁掉自己。那么,他笔下的农民形象则是受苦受难、愚昧无知、命运凄苦、逆来顺受,而不想到怎样去改变。这也是读者通常熟知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在鲁迅略带嘲讽的语调中,阿Q身上可以说没有一点可亲的特质,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贱”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虽然阿Q只有一个,但是当时的社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阿Q的特点。就是在今天,我们也不否认,社会人身上或多或少有“阿Q的成分”。作为改造“国民性”的理想中的一个最大的成果。鲁迅成功塑造了阿Q的人物形象,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他的一个巨大贡献。 阿Q是一个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无赖雇农,他去偷静修庵的萝卜,是因为自从他调戏吴妈以后,没有人再找他打短工,出现了“生计问题”,所以便去偷萝卜,而进了城一开始是给丁举人打短工,后来由于好吃懒做,跟着别人一起做起小偷,他偷萝卜时,表现出了极度的无赖,“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你么?你……”让人感到无尽的辛酸。对赵太爷之流来说,生萝卜那里用得着偷,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对一般穷人来说,萝卜可能也不是充饥的好东西,而于阿Q,他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想如此“下策”干此“勾当”。平心而论,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是一个稍微有一点人情冷暖的地方,与其说他是一个无赖,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世态的冷酷,探究阿Q出现“生计问题”的社会根源,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深思。是封建统治把这个“真能做”的阿Q逼上了末路。他的“违法犯罪”应归咎于社会,他的小缺点是可以原谅的,不是十恶不赦。真正该枪毙的是赵太爷、假洋鬼子和长衫人物等,而不是阿Q、王胡、小D,但恰恰是前者又成了新政权的投机者和把持者。如果广大农民不觉醒起来,不进行一场全面深入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推翻封建政权,阿Q们的命运永远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可悲轮回中,阿Q们遭遇的悲惨后果,表现了深刻的反封建思想革命主题。通过阿Q来探掘中国国民的灵魂,“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希望”。 《祝福》把人物放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农民的命运提出更为强烈的控诉。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为主角,逐层展示揭露其革命的必然性,以此痛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探究其社会根源。祥林嫂十分勤劳,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充满了辛酸和血泪。此外,《药》里的茶馆主人华老栓,《明天》里的单四嫂子,他们的命运非常凄苦,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样去改变它。祥林嫂的方式是捐门槛,华老栓是求人血馒头,单四嫂子是盼望明天,他们构成了社会中最大的底层,受压迫剥削而不去抗争,是作者同情而批判的一类人物。写到这些人物的时候,鲁迅的笔墨变得沉重起来,而以祥林嫂最为典型,祥林嫂深受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的毒害,险进封建礼教给妇女规定的桎梏中,尽管她勤劳、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仍为社会所不容,最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作者细致描写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构成有鲁四老爷、“我”祥林嫂自己、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或许还有所有的中国人,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以启蒙者自居的知识分子,更应反省自己在造成祥林嫂悲剧中的历史、社会责任。 闰土则是天真烂漫、黄活圆实的少年形象。不过,成年后的闰土迟钝的样子,手象松树皮一样的形象与少年的形象抵消了不少。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闰土的形象在过去农村里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质朴、勤劳,象大地一样的厚实,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痛苦,过多的艰辛和痛苦使闰土变得麻木,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迫,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已经注入闰土的头脑,使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二十余年来的变化的确太大了,通过前后两个闰土的变化,真实地批判地表现出来了中国农民自卑、私心、甚至麻木。第一人称“我”的想象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本来清楚地留在记忆里的“神奇的图画”因而也忽地模糊,写来一波三折,使简单的情节表现得跌宕有致,“我”希望下一代“新的生活”——“未经生活过”的生活。说明作品的着重点不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对现实的挑战,并且引导人们去确信前途:“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过以上这些知识分子、农民的生活和经历,我们看到了当时腐朽社会中人吃人的本质,也看到了作为一个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为唤醒和改造国民性弱点所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富人著:《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 钱理群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箭鸣著:《激动人心的优美诗章——〈故乡〉——兼评〈故乡〉分析中的若干错误论点》,《长江文艺》,. 4.《中国现代文学史》 5. 徐中玉著:《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上海自由出版社,1954. 6.鲁迅著:《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7. 鲁迅著:《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9. 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10.《华盖集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1.《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作者单位:551700贵州省毕节市工业学校) 看了“如何评析一篇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论文如何评价 2. 对学术论文的评语 3. 博士学术论文评语 4. 导师对学术论文评语 5. 关于医学学术论文评价意义与方法的探讨论文
做材料(冶金占小部分)最好的公认是Nature materials ,这是最顶级的,影响因子普遍在30以上 而对于过程冶金而言,美国的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 B 是国际公认的最高水平的刊物,侧重理论研究(冶金会刊也就是Met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也不错,但A差一些)。影响因子不高,仅多一点。不仅刊登钢铁冶金、还有有色冶金。日本的ISIJ internationa影响因子多些,是过程冶金领域最高的,主要涉及钢铁冶金,与transaction B 相比, 侧重工业过程的内容多一些。如果算是顶级刊物的话,冶金领域只有这两个算得上了。 其他该领域的SCI期刊,德国的steel research还可以,IF〉, 英国的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F>,但是最近几年,都有下降得趋势,尤其是ironmaking steelmaking,文章质量和水平越来越低。加拿大的Canadian Metallugical Quartly 以前水平很高,现在稿源严重下降,影响因子只有左右,但是文章水平还不算很差(可见北美对学术要求的严谨)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MMTA)期刊点评“金属领域老牌传统期刊,仅次于金属领域顶级期刊Acta Materialia的长文期刊。”剑桥大学 Bhadeshia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教授)的多篇代表作发表在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MMTA)Hulme-Smith, ., Ooi, ., Bhadeshia, .,Thermally Stable Nanocrystalline Steel,(2017)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48 (10), pp. , ., Babu, ., Miller, ., Bhadeshia, .,Tempering of Low-Temperature Bainite,(2017)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48 (7), pp. 3410-3418.“作为传统物理冶金学、结构材料领域的老牌期刊,一直保有扎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实属不易。所邀请的审稿人都是领域内直接相关的专家,绝不会一两句话随便打发人,这也许是其审稿周期一直较长的原因。总之作为结构材料出身,得以在冶金会刊a上发一篇长文也算是达成学术生涯一大目标了。”“写的很认真,可算中了,编辑果断是超级负责,本来想投md或msea,但是老师不赞成,因为几十年来他一直很看好这个杂志,另外老师看了好多mmta的文章说有些文章真的可以在acta上发表,so我们也很奇怪这个杂志为什么影响因子会这么低。”“感觉北美地区非常认可该杂志,师兄在美国有好的论文,老板都让投在这上面。感觉审稿人很专业,不像有些杂志审好几个月就一两句话打发人,然后据稿。评审很细致,分好几项标准。我的审稿人非常nice,把里面的语言改完用pdf传回来。”“美国金属学会(AMS)、美国矿石、金属与材料学会(TMS)共同主办的受到业内高度认可的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