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毕业论文文学写作日志

毕业论文文学写作日志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文学写作日志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毕业论文指导日志的写法如下:

范文一:

从一开始的选择论文主题,就经历了一番坎坷,原计划的打算写一些关于互联网广告方面的,但是发现和部分同学的选题有所冲突,在和论文指导老师的沟通之后,将选题定在了手机广告这一方向。因为手机广告在近几年的确是越来越普及,越重要。

可是之前对手机广告的了解不多,这就需要我去认真仔细的去翻阅资料,面对着那一大堆关于手机广告和无线广告方面的资料,有时候真是有一种想放弃的感觉,可是作为在大学里所面临的最后一道考验,我不想就这么逃避。

范文二:

经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完成了教学楼工程初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任务、建筑规划方案和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和国家有关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楼的建筑与结构初步设计,获得了该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CAD设计图纸与技术指标。

范文三: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次毕业设计的预期仿真效果基本实现了。另外,在撰写论文的过程 中,我的专业综合能力明显比以前增强了许多。在撰写论文遇到阻碍时,先自己努力使用各种方式来查阅资料,实在搞不明白,我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总体上,我觉得自己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没有那种敷衍的心理,既然做一件事情了,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您好,这是我自己的毕业实习日志,貌似字数不符(个人感觉日志是每日所为以及收获,没有必要字数很多,反倒不自然。),您再润润色好了。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8月6日今天到先前联系好的品正律所实习,带我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陈智勇律师. 刚到那个律所时候挺紧张的,就怕律师问我问题,万一正逢大脑空白期,让人给鄙视了,那多不爽,直到被安顿好了,自己老老实实地坐到接待室开始看《中国司法》,忐忑不安的心才慢慢放松下来。记得之前有人嘱咐我少说话多干事,确实没什么用得着我做的,垃圾倒了,桌子擦了,地也拖过了,再说第一天去也不能进门拿把扫帚就开始干啊,人家准以为新来一清洁工呢!嗯所以我就特沉默地在那一坐,见到人只微笑,笑来笑去觉得是否有点傻,和周围人随便聊几句,也算打了招呼。8月7日今天我去了定海区人民法院补立案材料,我真晕啊!那法院的人还真会为难人.因为我们所先前已经在那个法院立过案啦,所以这次去,就是补交一些诉讼材料和诉讼费用.但我去立案厅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法官说有这个案子.(其实那时已经是中午快下班的时间了,只有两个法官在立案厅窗口那办公)我按照律助的吩咐把材料交给2号窗口的法官,但法官却示意我去一号窗的法官那办理.与此同时,示意我的那个法官与一号窗口的法官不知在耳语什么.一号窗口的法官还往我这边看了看,然后我过去1号窗口,那个法官看了我的材料,就说,你这些是什么东西啊,你的立案材料呢,我说这些不是吗他说这些是什么东西啊!反正我被他问得都蒙了,我都一头雾水的.因为我对这个案子真的很不熟悉,我也不知这里讲的是什么,我也没有看,我以为只要按照律助说的去做就行了,可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有些事是一定要自己多深入了解才行.8月8日今天司法局的领导来所里视察工作.晚上我第一次陪领导吃饭.我不知该做什么.而我也不能随便乱说话,因为我毕尽是个实习生嘛.只是后来,来了个类似某某局的处长,刚好坐在我旁边,我也不知该和他说些什么,只是他说什么,我就说是,就行啦!我觉得我应该听长辈的教导,所以他们说的,都点头这样.后来我看到其他会去倒茶,我也学着去倒茶啦,而且是倒上隐啦,如果我不去倒茶的话,我觉得我在那没用,就是来吃饭的,太冷场.反正那里面我是晚辈嘛,就应该这样做.8月9日这两天很郁闷,上班已经快一个星期了,只写了一份代理词,没有接触到其他的业务。带我的陈律师总是出去干活,当然我是无法跟去的,开庭也没有去过一次。我总结原因,可能是自己没有经验,帮不了什么忙,只能留在所里面整理文档,看案卷。8月10日早晨匆忙起床,赶着修改昨晚忘记的合同,结果差一点迟到,赶不上上交。和师傅讨论了一下合同中的价款计算问题,才知道每一种类的合同都离不开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律师是不得不涉足很广的职业,做医疗纠纷的案件就要对医学方面有初步了解,所里甚至有个有医学硕士学位的律师;作劳动纠纷的,又要熟知劳动法甚至每种劳动的性质特点;经济证券案件又对律师的金融知识是个大考验;而最难办的一件事是,一个律师如果想要养活自己,又不得不办理每一种业务以拓宽案源。8月13日中午时间紧迫,因为要赶回家吃饭,又要在12点半回到律所开会。会议开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是专门针对实习生的每周培训,主任先在开场讲了一些实习生的注意事项,寄语,等等,然后陈律师开始了漫长的商务礼仪培训,据说下周是实务培训,大家总算松了口气。8月14日下午最值得记录的是一次外访当事人。所里的杨律师找人去拜访一个外贸公司合同纠纷案的当事人。呵呵,机会难得,顾不得脚痛赶紧报名跟去。到了那里刚开始听当事人陈述案情的时候那叫一个云里雾里阿。本来以为是自己不难懂得案子,结果外贸代理什么的,我真是完全不懂,还好杨律师耐心解释,总算是摸清了来龙去脉,法律关系,汗,惭愧啊。。。因为有好多东西涉及商业秘密,在这里也不好讲,但这次至少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理论与实务有多么不一样.8月15日今天早晨去中院听所里李律师的一个案子的庭审,中院富丽堂皇.上诉人的代理人热情如火、激情四射,满法庭大呼小叫,唯恐没人注意到他,接二连三地嘲笑李律师不熟悉案情观点是多么地荒唐,李律师则暗地里嘲笑提醒着上诉方律师要看清楚他自己提交的证据以及缔结的协议。结束后,法官说调解吧,你们两方都和当事人联系一下,对方律师俨然太投入了,以当事人自居,一口一个人家肯定不同意调解,法官很郁闷,那个律师全然没有感觉到,一副非常HIGH的样子,边上的说这要是在XX法院的X法官那里肯定这个律师被臭骂.8月16日郭律师说早晨中院开庭的时候六个辩护律师坐在一起根本就没听公诉人在说什么,抱着笔记本看K线图,中午一休庭许律师立马驱车回家,扔下他一个人走回来。绿油油的股市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李律师停地说我每天有加班到几点几点我有多辛苦,可是,这样的辛苦和紧张不是你自找的吗?该工作的时候你关起门来炒的热火朝天,把工作的事情全部往后推——可是他现在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有多么疯狂,连当事人都不见或者是推给助理比如小洪。8月17日下午两点半有一个“物权法与房地产”的讲座,我们几个实习生蹭着陈律师的别克车到了会场,还真是有感于那个大场面呢!心想该不会市里的律所都派员出席了吧?讲师还挺风趣,但是和在学校听讲座不同的是,时时能在讲座中听到身边的律师对讲师的观点低声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们随时对外界的信息保持怀疑态度,但也能理性地从别人的观点中接受启发,和我们的海绵吸收法差很多呢,看来这也是社会磨练的结果吧!其实会上关于不动产的法律问题的探讨还是给我很深的印象的,特别是区分所有权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听得有些无措,但在向陈律师询问解答后,突然让我有想深入研究的冲动呢!8月20日实习第三周第一天亲临实务第一线,旁听了两场当事人咨询,一个名誉侵权纠纷,一个住户房地产纠纷的代表人诉讼。当然其中也会偶尔发表一点小小的意见,不过大部分时候是在听律师对当事人陈述的法律意见和分析。会见当事人还真是门学问呢,要从当事人生活化的叙事中找出争议的法律关系,明确当事人的诉求,为当事人找到最好的解决途径(其实最好的解决途径往往不是诉讼)。下午一伙人又研究了一份代理被告的合同纠纷案卷,接了一个修改装修合同的回家作业。8月21日现在了解到其实律师是相当自由的一个职业,就像在律所,有十几名律师,每天由一位值班,负责接待来咨询的和准备打官司的人,我们都管他们统一叫当事人,其余的律师做什么都可以,来不来所里也没人限制,完全自由,只是他们没事的话通常会过来的,在家里呆着哪来钱过日子,在所里有时候会接着案子,或是经常和其他律师讨论手里的案子如何去解决。不管怎么说,自由和假期还是人们比较看重的条件之一,看来律师行业已经顺利入围。8月22日这一天总共就来了一位咨询者,是涉及到担保人的合同赔偿问题,大概是债权人要跳过债务人直接向担保人主张债权,债务人提出变卖房产偿还债务,但债权人不同意,房子买了还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还是现钱省事,而法院已经判定由担保人承担债务的偿还,且来咨询的担保人错过了上诉期,已经到了执行阶段,最后律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提交执行异议书。中间有个小小的插曲,由于律师记忆的一点点误差,差点认人家解释错了,后来看的法条,发现对于不同的情况法律规定是有差别的,即在连带责任担保中,债权人可以直接向债务人或是担保人中的任何一方主张债权,而在一般担保中,债权人只能在无法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前提下,才能向担保人主张。《担保法》)教训往往使记忆来得更加深刻,做律师是要不得半点马虎的,法律是如此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律师后来又详细询问了在协议中(当时竟然连合同都没签)是否有若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则由担保人承担或类似意思的字样,确认有之后律师认定是一般担保,那么提交执行异议书才有意义。但是想想,法院真的那么不认真,连带还是独立的都分不清楚吗?8月23日今天不知为何那么累,时不时地要陷入半昏迷状态,其实我觉得,正常人来讲看上一本《中国司法》也保证比喝了安神补脑液睡的还香,和听英语听力是一个等级的.看来看书的好处还是颇多的,这个方法值得推广.8月24日早上又去了区人民法院,取证的说。从6楼跑到5楼再跑到2楼,再跑回6楼,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卷宗,可怜啊……。复印完卷宗后,走了好长一段路去坐公交,回到一百又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回到所里。沿街的面包店里还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本来已经过去了的饥饿再次袭来。还好所里有香喷喷的饭指引着我。8月27日接到陈律师分派的任务,干劲很足,周末两天我在家认真的思考认真的写,上网查找有关犯罪的资料,还与其他人探讨。今天上班时我交了我写的法律意见,陈律师看了后说了句“还不错,有培养潜力”。这句话让我高兴了很久。8月28日上午与陈律师一起去看守所会见了犯罪嫌疑人陆某,了解案发当时的情况。会见犯罪嫌疑人后,又回所里与其他律师交换陆某是否构成犯罪的意见。陈律师还让我再次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下午我就在所里专心翻阅有关各种的法律法规。顺便补习了在学校期间学习刑法的不足,使我更深入理解了各种的犯罪构成、犯罪形态。8月29日合同的案子搞了一天,哎,真是人心叵测啊,我都不知道该相信谁的了。那么多人都指控我们的当事人,难道他真有问题?虽然港台片里N多当事人是坏人,但是碰到自己头上,还是希望当事人是清白的,不是完全没有污点么,至少不是主谋,可现在同案犯好像把我们的当事人说成了十恶不赦,而且所有都是他策划并一手操纵的……到底该相信谁好呢?明天就要去看守所了,见了当事人也许会有新发现吧。8月30日今天失误了,第一次出访居然就迟到……哎,真是办事不利啊。还好我只是实习生,要是拿工资的话,不知道要被怎么批……于是兜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律所,还是在所里整理卷宗。周一人家就要来检查了,可是我们的大律师们,还是开庭的开庭,接待客人的接待客人。厚厚的卷宗放在一边,连签个字的时间都没有。我早上要去法庭旁听,估计是没时间了。不能再出意外的说。8月31日打了合同、答辩词。下午研究那个装订机研究了半天,发现现在脑子有点秀逗了,不会变通了。大律师们也真是忙啊。案卷已经堆了一大堆了,居然还没有把小结写掉,这不是影响我的工作进度嘛。害我只能趴在空调地下睡大觉。中午的时候和刘老师聊天,学习保先,发现其实我也很先进的。9月3日今天又是整理案卷,我整理得那么辛苦,那些大律师都没时间补,我都不好意思再理下去了。下午大家都不在,只有王律师,现在的委托人也真会争分夺秒,下午4点三刻,我都准备回家了,他来了。那么我只好留下来接待,出于礼貌,等他讲完了再走……等于又加了个班。9月4日今天是主任值班,像主任这样手里握着一堆案子整天忙个不停的人是不稀罕坐在所里一整天去赚那些三头二百的咨询费的,轮到他时往往由出纳替他值班,别看人家只是出纳员,解答起问题毫不逊色于正规律师,一开始挺担心她是否能够胜任,后来感觉应该为自己对她的怀疑感到惭愧呢,当我很惊讶地对她表示敬佩时,她还自豪的说,民法是她的长项!突然有种感觉,在大学里学法律,真的有用吗?似乎很浪费,就像学英语一样,也许完全可以自学,效果可能还不错,就像她一样,在律所呆久了,一样有能力去考律师证,再想一想,学文科的,是不都是一个样子?后来的某天再次遭遇同样的问题,依然不思其解。9月5日今天早上咨询来了位乡下的农民,关于房屋和土地买卖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许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遇到问题都会不顾路途遥远来请律师帮助解答。不过,依民法老师的意思,中国如今有点太强调这个法律武器,就是凡事只想到打官司,甚至有法官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帮助鼓励群众打官司来解决纠纷,这就有点过了。其实在西方国家,人们已经越来越强调如何更好地利用非讼方式来解决一些法律纠纷,并在注重研究这种制度的科学制定和完善,很遗憾,不得不肯定的是,和西方国家的很多方面比起来,中国总是落后一个时代,就像对待爱情与婚姻的观念一样,西方国家如今注重强调家庭观念及从一而终的恋爱观,而中国却正处在开放的浪尖。也许万事万物发展都有这样的规律,都需要固定的时间的积淀使它们不断变换出新的模样9月6日今天来了位咨询的是关于医疗事故的索赔。事实上,现在几乎很少有律师接手此类官司了,原因有两个,第一,绝大多数律师都没有医学专业背景,打这类官司太累且不占优势,医疗事故官司涉及医学专业性很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透彻地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本或是真正的原因,虽然法律有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但现实中,医疗机构和医疗鉴定机构都是互相通气的,中国是人情社会嘛,除非受害者在医疗机构有很强的人脉,否则让他们做出对受害者有利的鉴定结果是比较困难的,都是同行,如果在不违法的界限内,他们自然不愿得罪医院,让院方承担巨额的赔偿金,当然也有良心发现的,那位受害者就比较幸运了,也无需感慨什么,世道就是这样。第二个原因呢,有些俗气,因为律师累累活打下这个官司,只能收取很少的律师费,即便收了,花起来良心上也过不去。因为委托律师的当事人大多是受到极大伤害的,本身家里的家底可能就被没完没了的医疗费掏空了,打官司赢来点钱,还不知能撑到哪个时日,看着人家那凄惨的样子,谁还忍心再伸手去要呢?即便是劳动所得,花起来同样心有不安。这样下来,付出和收获总是成不了正比,所以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种状况。很多在此类案件中胜诉的受害者,都是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打的官司。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总使如此的巨大,我们只能压住心口的疼痛,直面现实。9月7日今天上午所上很热闹,咨询的人很多。我却主要是看案卷。下午只看了一个案卷材料,这个案卷有点复杂,把材料基本整理完整就花了约45分钟,牵涉到三个案子,分别经过一审、二审,有的还经过一审法院重审后再上诉等程序。我看后就是5:30以过,再迫不及待的和陈师傅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陈师傅也提出了问题还没解决,我还没看他们的代理词,没看新闻线索材料,明天再瞧,再和陈师傅交流。今天我走时已是6:00,但陈师傅和张律师都还没走,听说是在等一个当事人。总之,今天也很忙,并没有感觉无聊,这就好。9月10日今天下午到区法院见识了一场法官与律师之斗争,场面颇为激烈,从慷慨激昂到低声细语,可谓此起彼伏。双方都说对方是资格深老经验颇足的能手,当面互相恭维着。律师一面和着法官的话,另一方面却对事实的认定毫不妥协,吵得好凶。于是法官开始诉说……然后律师…….内情不能说。通过此番见识,我倒也明白了一点,当然只是自我推测罢了:法官是如何调解双方当事人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律师是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法官周旋。总体说来,律师在这一个被大多数人认为低端高酬的工作中,是相当艰辛的,一方面被一些人嫉妒蔑视不配合工作,另一方面又被同行的司法机关……要学会在这些眼光中把握自己的方向。律师50%靠行业技术,还有50%就要靠个人的社交等综合能力了。9月11日在定海的一个派出所调出了当事人的户籍登记情况,摘录了一份,让派出所敲了个章。一个名警察咨询了两个法律问题,就是涉及债务纠纷的。其实我也看到听到不少类似的纠纷,债主之所以会陷入纠纷,很多时候是由于在借钱的时候只考虑自己可能得到的利益,而忽略了将会承受的风险,甚至有时候为了个人利益模糊了合同的概念,导致模糊的概念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9月12日下午再次步入区法院,准备立案,但是再次失败。原因有几,第一,支票复印的时候忘记复印背书了。第二,票据纠纷的当事人必须是票据关系上所能反映出来的当事人,但我们没有做到。第三,诉状当事人的单位有误。其实很多时候,书上的内容都理解了,但是在着手的时候却容易疏忽,忙中也容易出乱。但总体上说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应该仔细谨慎。很多案件处理的失败并非不懂或者不会或者无奈,而是失误或者遗忘。9月13日今天我那位师傅9点半才来,赶忙儿叫来第一位前来咨询的人,说了一个案件,案情大致如下:她找中介买房,交了2万看房金,结果看着不满意,就不要房了,谁知中介公司擅自把2万元转为了定金,连发票都没开给她,于是中介说你不买房了2万元定金就不退了。后来当事人就要起诉,匆匆忙忙自己写了一份起诉状交给了法院,这会儿才来律所咨询。我晕……看了她的起诉状,整个一个自己承认定金的转换。看来她要打赢这场官司是比较困难的,难怪来咨询了。可惜法庭上的风雨谁又能预测到了呢,既然她不聘请律师,也只能基本上无功而返了。9月14日上午去了趟法院,将昨天写好的执行申请书交到承办法官手里(陈律师事先跟法官联系好的),就回到所里翻阅案卷。陈律师还没有来,昨天他说今天上午他去中级法院有点事,来所里会晚点。叫我可以翻看他以前办过案子的案卷。今天,所里只有杨律师的助理童律师在。其他律师都出去办案了。因为我们年龄相仿,所以很快就聊开了。她是2006年浙江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同年通过了司法考试,经人介绍到现在的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工资由杨律师发,没有社会保险。律师事务所没有为助理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对于我这个还在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惊讶的。我对于社保的观念是:大家都是学法律的人,对法律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尊重;律师给助理购买社保也是对助理的一种尊重,这样助理才会有基本的安全感可以更好的为律师工作。我想我以后求职时,办理社会保险的事情我是一定要自己提出来,自己的权益是靠自己来争取的。9月17日所在企业的一员工向我咨询有关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方面的事情。他可能把我当作律师了。该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而被当地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但由于企业没有及时为其办理工伤保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因此,他向我咨询怎样维护其权益。我刚好前几天对劳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做了较好的准备,他的问题可以通过当地劳动部门仲裁得到保护。因此,我很详细进行了解答。他听了内心显示不住的激动,说我帮了他很大的忙。我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时,陈律师走了过来,对我的回答表示肯定。但同时提醒我说,以后碰到客户单位的员工前来咨询法律问题,而问题恰恰是由于企业违法引起的,此时应该回避回答这样的问题。还说,你以后执业了会慢慢理解我的话的。下午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味着陈律师的话,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释。晚上,上网看了一篇一律师仗义为顾问单位的员工的利益而提出该顾问单位在劳动保护方面存在违法的法律意见时,遭到了顾问单位解除顾问合同。我想,陈律师担心的是否也是这个原因呢。9月18日下午跑到法院溜达,出来的时候3、4个人站在大门口处,看见我过来就说:小同志,可不可以帮我们叫一辆出租车过来啊? 我也没想那么多,点点头跑出来帮他们拦了一辆,那个司机也挺搞笑,我叫他停在门口,他非要停在一个很远的地方等我,还大声质问我是不是没长脚,我跑过去解释我是帮别人拦车的,人家可能脚不方便,他才把车开到门口,这时那几个人飞快的冲出法院大门钻进了车,同时从楼的另一边杀出了大概10来个人,一边骂着非常难听的脏话和诅咒一边冲过来,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出租车就载着他们绝尘而去,这群激愤的妇女就对着我大骂,什么丧尽天良啊不得好啊x你全家啊……我顿时吓的一路小跑回律师楼,这年头做好人好事都不行啦!9月19日今天来了一个老婆婆,因为律师们都正在忙,(更关键是因为她没有带钱)所以她就拉着我非要我给她回答,说她的问题很简单,我硬着头皮说了声好,然后她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很郁闷。她问:你结婚了吗?我说没有。她说:啊,这样,那你理解起来应该有点难度。……她的女儿不孕,去某医院检查,医生让她做了一系列检查(这半个小时内我听说了很多妇科名词),导致极其痛苦而且引发了炎症。她想咨询一下是否可以起诉要求赔偿。我和她解释了半天,最后她竟然说:我还不好跟你说太多,你想想那夫妻俩3个多月不能在一起生活,那多痛苦啊!这个精神损失你说我不能让他们赔偿吗?!我十分尴尬……9月20日下午,我和陈律师去舟山市劳动保障局查实浙江省因工亡的赔偿标准。费尽心力终于在几个小时以后拿到所需要的资料。回到所以后,我们立即算出工伤的赔偿数额,而受害人的家属认为这样算出的赔偿数额低了,他们认为应当在 35 万以上。陈律师耐心的与他们沟通,“工伤赔偿只是民事权利的一部分,而后你们可以向犯罪嫌疑人主张另外的民事权利,并且这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算出来的,作为我们律师应当尊重法律,不可能违背法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目前我们最主要的是采取措施,与保安公司进行沟通,尽快的谈判,从而使事情顺利的解决。明天保安公司要派负责人过来,我们一定要求他们给出具体的时间进行谈判,否则赔偿的事情没法解决。”经过几个小时的沟通,受害人的家属接受了我们的意见。9月21日今天陪王律师出去取证了。本来是计划初步了解一下对方的工厂情况,但是到了工业区就被保安拦住了,好不容易进入了工业区,结果却没有办法进入到工厂内部,因为工厂门口的登记非要核实找哪位,他还要事先电话联络要找的人。我本来也没打算和他们内部的人正面接触,所以就只能没有任何收获回来了。不得不佩服,调查公司回来的结果就大为不同,什么内容的平面图纸啊,工人数目啊,年产量啊,具体的很,但是这是人家的秘密,当然不可能告诉我。9月24日今天和所里的会计聊天。感受到事务所的管理很重要。事务所是营利单位,必须考虑经济效率。如何提高事务所的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一个好律师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等我以后有了自己的事务所,我一定要拿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满足顾客。9月25日8点30时师傅来了,说:一起走送合同去。我问:啊不查看一下说:稍后再谈!后到客户前5分钟翻了翻..............原来是顾问单位,该合同仅供参考。中午午餐时,师傅又谈下一案。下午回所,拟起诉状两份并整理材料若干. "下周一要立案"师傅说。9月26日今天接触到了一个调查公司。所谓调查公司就是民间的公安,即侦探社吧。想托他们去抓知识产权的侵权人。那些调查公司通常都有公安背景,据说北京公安部里也能说上话。现在就是公安出来作侦探,税务局出来作税务咨询,法官司法局出来作律师。9月27日实习快结束了,师傅请我吃饭,我们聊了2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谈了我的实习感受。师傅希望我努力学习,通过司考,成为同事。我从师傅那里学到不少东西,非常感激。9月28日实习结束了,和所里的每个人道别,大家祝我学习顺利。我祝他们身体健康,财源滚滚。著作权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第一天的工作,庭长分派给我们两位实习生的任务是整理档案卷宗。这是个枯燥的机械性工作,也可以说是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实习的必经科目。说来似乎是很简单的归类,但每个卷宗都包括了立案审查表、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当事人身份证明、证据材料、笔录、调解书或者裁定书、传票、送达回证等文书,要按照规定顺序放置,剔除不需要的文书。由于老城法庭的案件比较多,因而工作量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实习的第一天就在埋头苦干,时间悄然而逝,没有特别的感悟,没有动人的事迹,一切都非常的顺其自然。能够尽快的融入庭室的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对我来说,是实习之初最重要的事情。就这个意义而言,第一天,很是成功。老城法庭是澄迈县法院的一个派出法庭,地方小,事情多,虽然分工不够明确,却也因此让我期望着能在短短的实习日子中学习更多的东西。都说在基层法院特别是派出法庭实习,学到的东西比较多,一点也不假,在农村地区,民事案件涉及的金额一般都不是很大,但这些案件却相对复杂。农村人维持交际的很多东西是不能拿到纸面上的,有许多信任和道德观念而成的习惯作为基础,一旦这些习惯延续下来,但信任和道德破坏了,那么这些问题是很难拿出来被证明的。生活事实更难恢复,法律事实更难认定。这样的结果就是案件的高难度性和复杂性,并且其中纠缠了多种人际关系因素,盘根错节,难以理清,这实在难为法官了。而曾庭长是一位十分有耐心的法官,他告诉我们在法院最常见的不是开庭,而是当事人和法官在一起聊。法官要苦口婆心,说话要有理有据,让他们不断反思,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当事人都是那么容易“驯服”的,很多该说的都说,该谈的都谈了,他们就不愿意配合,期望尽早拿到法院的判决书。还有一些当事人之间积怨已深,打官司就是为了争口气,他们当然不可能同意调解。这就要看法官的调解技巧了。调解的方法技巧确实是一门学问,听说老城法庭的案件调解的成功率很高,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看来我也能够借此机会多跟庭长和其他的法官们多多学习一些调解的技巧了。第一天收获还是不少的,希望往后的日子能够继续加油,让这次毕业实习成为我本科学习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2014年5月9日星期一 提审今天是来到检察院的第三天,在大家看来繁琐的整卷工作是那么的无味,可我还在那有条不紊的干着,和我相处时间久的人都会知道,我这人不喜欢抱怨,一旦自己着手做了,不论是难是易都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完成它,也许你觉得我傻,可我就是这样的人。科室里的人大约看出了我的脾气说要让我放松一下,决定带我去提审。虽不是第一次实习,也不是第一次去提审,但是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劲儿。还是像往常一样,提审前先仔细的阅读卷宗,拿到卷宗,看到封面上写着某某故意伤害,让我联想到也许是因为打架而被刑事拘留,可仔细阅读了卷宗却不然,明明是一起交通肇事案,怎么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报请逮捕呢,于是我仔仔细细的抠着每一个细节,最终我发现在卷宗的最后附着公路管理部门的道路封闭通知,而恰巧这起交通肇事案就发生在这段封闭道路上。于是我仔仔细细的询问办案人员这样定罪原因是否是自己认为的那样,结果是肯定的,可这样的案例在学习中却很容易被误导为交通肇事,虽然这两个罪名的惩罚程度相当,但这全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么好的案例也许只能在实习中发现。

法律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法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代中国私立法律 教育 经历了由严禁到准允的转变,打破了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为这一时期法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从无到有,大量涌现,很快就遍布全国,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二是教育体制的完备;三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善。在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识的价值和特点,启示着我们进一步认识法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

【关键词】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办学理念;现代化

中国传统教育向来是官学和私学并存,及至近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仍承袭了这一传统。但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清末一度是被官办学校所垄断的,后因立宪形势紧迫才开通禁令。就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而言,其经历了由严禁到准允的转变。私立法律教育从无到有,再到大量涌现,并很快遍布全国。虽打破了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在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办学主体上增加了一种新形式,是对官办法律教育的一种补充,为这一时期法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其发展中呈现出泛滥成灾的趋势,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本篇拟以办学理念为视角,探索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发展,并 总结 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 经验 和教训。

一、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

近代中国的新式法律教育是伴随着法律制度的变革发展起来的。写作论文在清末法制改革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清政府不得不把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制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 方法 来培育法律人才。但在其起始阶段,私立法律教育并未纳入清廷政策的许可范围。1904年的《学务纲要》明令规定:“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直到1910年清廷才明令准办并推广私立法政学堂的设置。此后,私立法政学堂从无到有到大量涌现,很快就遍布全国,并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

第一,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足资应用为宗旨。清末,由官治走向自治,在时人看来,“所有议员自治职员审判官吏,非有法政之素养不足以趋赴事机,需才既众,自宜广加培成以资任使,若专恃官立学堂为途未免稍狭”,需要另辟办学 渠道 、扩大办学规模,进而培养大批具有法学专门知识的人才,进入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部门。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10年学部奏议复浙江巡抚折,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政治法律。同年,为进一步适应立宪形势发展的需要,学部在改订法政学堂章程的立学总义中.将此前的“以造已仕人员,研精中外法律各具政治知识足资应用为宗旨”,[2]改定为“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足资应用为宗旨”。[3]这一培养宗旨的调整,不仅突破了先前“以造已仕人员”的局限,将招生对象扩大了,而且用“以养成专门法政学识”置换“研精中外法律各具政治知识”,很显然较之前更强调法政学堂教育的应用性。

第二,取法日本法学教育模式,与官办法政学堂整齐戈哇一。在1910年的《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虽明言“参考各国学制,拟具改订法政学堂章程三十一条”,但无论是其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其课程所反映的教学内容大多都蹈袭日本,这一局面及至民初也没有大的改变。为整肃私立法政教育,不仅在此前颁布的《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致折》中规定,“各科课程、学生入学程度均按照官立法政学堂本科章程办理”,而且在《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又申令,此后京外新开的私立法政学堂,均按照此改定章程办理。

第三,适应时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因时制宜调整办学层次和规模。在《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中,为防范“趋于简易,以滋速成之弊”,明令私立法政学堂“附设别科,惟不得专设别科”。但时隔半年之久,面对当时中学毕业生人数过少,各处法政学堂的正科难以正常开办的实际困境,为应一时之需,学部认为“自应量予变通,准其先设别科,以应急需,俟将来中学堂毕业生渐多,再将别科章程废止,¨做了应时变通的调整。及至民国二年,“各处法政专门学校纷纷添设别科,入学新生,动辄数百。考其内容,大率有专门之名,无专门之实。”学部为遏止流弊的发生,则严令“不得再招考别科新生”。同年,教育部又通咨各省,严令“所有省外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非属繁盛商埠、经费充裕、办理合法、不滋流弊者,应请贵民政长酌量情形,饬令停办或改为法政讲习所可也。”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关闭了一些条件不合格的私立法政学校。

第四,适当放宽办学地点,使用统编的审定教材。1910年,清廷在解禁私立法政学堂之始,为便于监督,参照日本的做法,将私立法政专门学堂的办学地点限于省会。但时隔不到半年,鉴于“按照光绪三十四年宪政编查馆奏定逐年筹备清单,省城及商埠地方等处各级审判厅须于第三年内一律成立。则通商口岸须用司法人材实与省城同关紧要,自应将私立法政学堂限于省会一节,酌量推广”,规定“凡繁盛商埠及交通便利之地,经费充裕课程完备者,一律准于呈请设立法政学堂,以广造就。”[7]与此同时,学部基于“各国法政之学派别不同,各有系统,必折衷于一是,始可以杜歧趋而崇政体”的判断,拟取京师法政学堂和京师法律学堂的各科讲义,“慎选妥员审定刊行,以资研究而端趋向,庶于制宜通变之中,仍寓划一整齐之意。”[8]在解禁私立法政学堂的同时,设想以颁发统一教材的办法来加以调控。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对新式法律人才的需求,而由于私立法律教育本身是在转型社会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办学理念自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某些它自己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清末民初私立法政教育的畸形繁荣就是其外在的表现。

二、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

任何时代的特定社会的教育,都是这一时代和特定社会的产物。写作毕业论文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也不例外。其办学理念所体现的就是尽可能满足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可以说,它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构成。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产生和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新式法律教育量的增加和扩展,更体现于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中。具体而言,其办学理念的时代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二是教育体制的完备;三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善。

在1904年《学务纲要》中,清政府出于对濒危政治统治自救的目的,一方面,肯定了学习外国法律的重要意义,反对那种认为学堂没立政法一科将启自由民权之渐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害怕学生们可能会反对它而闹事,会蔑视皇帝的权威和不分轻重地一味坚持他们的权利”,极力诋毁人们谈论民权自由,严令“除京师大学堂、各省城官设之高等学堂外,余均宜注重普通实业两途。其私设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以防空谈妄论之流弊。应由学务大臣咨行各省切实考察禁止”,、法律教育完全官方垄断而排除私人加入。[10]

但在新政浪潮的推动下,法律教育变革的风帆已经高高扬起,没有任何势力能阻止其前进的步伐,转型社会的历史推动着清政府不由自主地进行变革。1907年10月,清廷谕令在中央设资政院不久,又令各省在省会设咨议局,并预筹各府州县议事会。接着,1908年7月22日颁布《咨议局章程》62条和《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l15条,限令各省于一年内成立咨议局。新政的迅猛发展,要求打破官办法律教育的专制垄断体制,开禁民间法律教育.从而满足社会变革对新式法律人才的广泛需求。为此,1909年浙江巡抚增韫上奏清廷,要求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1910年,学部奏准“各省私立学堂专习法政,以广教育而重宪政。”[11]自此,近代中国法政教育官方一统的垄断局面彻底被打破,办学主体走向多元化。

清政府由严禁私立学堂专习政治法律,到明令准办并私立法政学堂的设置,这不仅在办学主体上增加了一种新形式,带来了办学主体观念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办学主体观念一定程度的转变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备,法律教育的布局、层次和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在私立法政学堂开禁之初,虽规定开办地点应局限于省会,但此后不久,这一规定即被突破,私立法政学堂扩展到包括繁盛商埠及交通便利之地,官办和私立法政学堂迅速地遍布全国。在1913年,仅江苏一省就兴办了15所官办、私立法政大学和法政专门学校,学生数为4742人。其中,私立法政大学和法政专门学校有13所。[12]

为配合法政教育的发展,1910年,学部参考各国学制,拟定了改订法政学堂章程,出台了一整套法政教育的具体规划。分设正科和别科,正科分法律、政治和经济三门,均四年毕业。别科不分门,三年毕业。如因学生过少,正别两科不能同时许设的,准其先办一科。正科学生须在中学堂得有毕业文凭者,经考试录取后,始准入学。别科学生以已仕人员及举、贡、生、监,年在二十五岁以上、品行端正,中学具有根底者,经考试录取后始准入学。每年级学生名额,按照各地方情形酌定,但每级至少在百名左右。[13]列官办法政教育与私立法政教育并重政策的制订,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法政教育偏狭的局面,推进了法律教育的大发展。

教育体制的完备要求教学内容的相应改善,其努力方向是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升办学层次。自清束至民国,学部(教育部)都与时俱进改革原有课程,增设新课,对于法律门(科)的应设课程作了详细规定。在1910年的《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中,其明确规定:“从前所定法政学堂章程,其应修改者,约有三端:一日课程。当订章之际,各种新律均未颁布,故除大清会典、大清律例之外,更无本国法令可供教授。今则宪法大纲、法院编制法、地方自治章程等,均经先后颁行,新刑律亦不日议决,奏请钦定施行,此后法政学堂此项功课,自当以中国法律为主,此应改者一。”在其法律门课程表下又特附注:“民法、商法、诉讼等法,现暂就外国法律比较教授,俟本国法律编订奏行后,即统照本国法律教授。”及至民国,教育部在1912年公布的《专门学校令》中,又首次提出“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教育宗旨,规定“专门学校学生入学之资格,须在中学校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将法政专门学校完全定位为高等学校层次。与此同时,在同年教育部颁布的《法政专门学校规程》十条中,又把法律科的必修课目定为:宪法、行政法、罗马法、刑法、民法、商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外国语;把法律科的选修课目定为:刑事政策、法制史、比较法制史、财政学和法理学。此时,法律教育虽仍处于模仿引进阶段,但较之以前课程设计明显趋于成熟。

三、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历史 反思

在我国传统法律教育向现代法律教育的转型中,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些可以辨识的价值和特点,启示着我们进一步认识法律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具体而言有:

第一,法律教育不应是政治的简单附庸,不应是服务于短期政治目标的实用工具。教育既有别于政治,写作硕士论文又从属于政治。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教育制度,都不可能游离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发展史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法律命运的变迁史,而且也折射出了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新政”之初,在清廷统治者看来,“盖科学皆有实艺,政法易涉空谈,崇实戒虚,最为防患正俗要领”,因而私立法政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以防空谈妄论之流弊。”一直至1910年,才因立宪政治对新式法律人才的急需而有限开禁。很显然,新式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单单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结果,政治因素的影响也至为明显。清政府在法律教育发展之初就已把兴办法律教育与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且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对法律教育本身的价值和特点重视不够,忽视了其发展的独立性。这就导致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染上了政治至上的病毒,并一直隐藏于其肌体中起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性作用,严重制约了法政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得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产生的阶段就是个先天不足的畸型儿。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表现出贫困和幼稚,这可以说是病根之一。

第二,时代落差造成的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变革,其形式上的模仿并不等于已认识到了西方近代法律教育的真正内涵。由于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并非是传统社会的自我演进,而是在西方法 文化 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冲撞交融中整合而成的,从已经凝固的文化心理、情感和观念出发,中国传统法文化必然对西方法文化产生某种抗阻。在新式法律教育中,往往是封建思想的束缚依然故我,“新式法律教育”培养的只是“本领要新,思想要旧”的“新人才”。以《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折》为例,清廷学部就明言:“学术之所宗,必求与政治相应”,“盖君主立宪政体之国,一切法制必择其与国体相宜者然后施行,无杆格之弊,此则讲求法政学者所必应共喻者也。”[15]很显然,中国新教育的主持者并未真正领悟西方近代法律教育的精髓,不过是为消解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推证,极力模仿西方法律教育制度而已。这就使得在磨难中产生的近代中国法律教育陷入既丰富多样又肤浅粗糙的困境,最终难以形成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严密的法律教育体系。

第三,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目标和高昂的教育理想,法律教育发展就会丧失意义和迷失方向。清末民初,为适应国家由专制而走向立宪、进而创共和的形势需要,私立法政学堂从无到有到大量涌现,很快遍布全国,出现了举国学法政的繁荣景象。但其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并未同步实现。据1913年教育部经过调查后发现,数量众多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多为迎合人们寻找新的入仕之阶而设,“考其内容,大率有专门之名,而无专门之实。创办者视为营业之市场,就学者藉作猎官之途径,弊端百出,殊堪殷忧”,[16]一些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办学已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制订的法政专门学校规程,沦为失去灵魂、见利不见人的“教育工厂”。

第四,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畸形繁荣,导致教育设置的结构性失调。私立法政专门学堂自清末设立并推广后,进入民国即在数量上高居不下,写作医学有泛滥成灾之势。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一文中径言:“盖当民国初元,国家乍脱专制而创共和,社会对于政治兴味非常亢进;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有以一省城而多至八九校者,其获列于政府统计,仅其一部分耳。”据其在民国二年的调查统计,在江宁、苏州、上海、镇江、清江等五处,即办有13所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对此,他大声疾呼:“诸学校之学生,与法政学校之学生较,其数乃不足十之一。”[17]这种私立法政专门学校过度兴旺的发展态势,自然阻碍了此时整个教育体系中门类的协调和均衡的发展,带来法政人才的相对过剩。与此同时,这种畸形的比例又掩盖了另一种不合理的现象。据(1916年8月一l9l7年7月全国专门学校统计表》统计,吉林、黑龙江、安徽、陕西、甘肃和察哈尔等省份,名义上虽已遵照新学制办起了高等教育,但实际上仅仅办了一所法政专门学校,造成地区分布上的严重失衡。这种教育结构发展不合理的现状,必然会对一些地区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以往,将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带来长久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超级秘书网

第五,在谋求现代化急速发展的后进国家,法律教育必须协调好发展规模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清末民初,为满足政治制度由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的人才需求,私立法律教育一哄而上。但此时因综合国力太弱,造成师资、生源、经费、设备和校舍等配套条件都无法跟上。私立法律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大致以各校无基本金,仅恃学费收入,支给校用”,“教员资格不合,学生程度甚差,规则违背部章,教授毫无成绩,学额任意填报,学生来去无常,教习常有缺席,实属办理敷衍”,[18]教育质量毫无保证。1913年,教育部虽通咨各省酌量停办私立法政学校或改办讲习科,但并未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一个法治健全社会的标准衡量,这种局面是极为危险的,因为法学的失误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19]

平心而论,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对中国法律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既有适应和促进的一面,又有制约和滞后的一面。而在此双重效应中,适应大于制约是毋庸置疑的。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比之官办法律教育的一统局面,总是一大进步。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在社会极其动荡的环境下仍有较大发展的事实中得到证明。可以说,近代中国波涌浪击、多元并争的法律教育浪潮,拓展了中国教育界的视野,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昭示我们:法律教育制度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其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8][I1][15]学部奏议复浙抚奏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敢折[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0,491,490,491.

[2]外务部右侍郎伍刑部左侍郎沈奏请设立法学学堂折(附章程)[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71.

[3][4][13]学部奏改定法政学堂章程折[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3,492,493.

[5]教育部限制法政学校招考别科生令[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3.

[6]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为讲习科[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615.

[7]学部附奏推广私立法政学堂片[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491—492.

[9]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42.

[10][14]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A].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06,206.

[12][17]黄炎培.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56,656.

[16]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为讲习科[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15.

[18]1913年教育部派员察视私立法政之结果[A].朱有璃.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上册)[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47.

[19]杨振山.中国法学教育沿革之研究[J].政法论坛.2000,(4)。

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毕业设计也就是对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就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下面我整理的毕业设计日志范文, 欢迎来参考!

201x年5月30日上午,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了。当刘老师给我们送上人生的祝语时,一种即将离别的难舍之情油然而生,我开始眷恋培养我大学四年的母校,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过去的欢乐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我所走过的每条小道,每间教室都就是那么的让人难以释怀,甚至,一草一木此刻都有了分别时难以割舍的眼泪。大学啊,当初充满憧憬的人间天堂;放飞梦想的游乐场;充满爱和善意的伊甸园,将与我永别了。人生但就是一过客而已,驻脚不能永久,起航才就是真正的目的。毕业了,青春散场了,而人生又踏上了另一个更加完美的征程。

毕业论文的完成给我大学四年的读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预示着我的人生开始了新的里程。然而,毕业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顺利完成,虽说就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艰辛的过程,但它就是丰满的、充实的,让人引以自豪的。

201x年1月初,我们开始了论文题目和导师的选取,我选取贺老师就是因为她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深厚,待人和蔼。随后,贺老师给我们进行了论题的解题和寒假任务的布置,较之别的组我们就是第一个开始着手论文写作准备的,这与贺老师的治学严谨就是分不开的。起初,在对解题上我和贺老师的理解和认识有些出入,经过反复的探讨之后,结论就是:我的论文重点就是个人学习环境设计,即就就是如何围绕博客来构建自我的个人学习环境。贺老师还给我带给了一些国内外对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比较好的专家和学者的网站,指导我如何利用校园网中的数据库的数字资源和收集Google、教育中文翻译、小桥流水等网站中的相关资料以及图书馆资源等等。我对贺老师所带给的这些丰富的资料在寒假期间进行了整理、分类、研读,并根据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写出了具体的提纲和撰写开题报告。

201x年3月,我因找工作的缘故,没能和贺老师碰面,寒假期间的读书笔记、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都就是透过电子邮件上交的,而此刻和贺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主要依靠E-mail了。贺老师对我的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给予了必须的修改,比如论文提纲写的太简单,不够具体,重点不突出;开题报告中的任务要求和可行性分析部分不够严密科学以及文献综述中思维逻辑有些混乱等问题。我对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最后完成论文提纲、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撰写。

3月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十分关键又十分艰难的一个月,真就是身心疲惫,心力憔悴,由于一边要为找工作而奔波,一边要为写论文而忙碌,工作关系到毕业后的去向,而论文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二者对我来说都就是至关重要的。此刻就是论文的初写阶段,也就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论文提纲没写好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于就是我就努力克服困难与痛苦。为了能摆脱因找工作所带来的无奈与苦闷,我就使自我尽力的往论文里钻,以此来打发我那空闷、疲倦、伤痕累累的心灵,真就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3月中旬也就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慰藉,也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去更好的完成论文的撰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边工作边撰写论文。

201x年4月,我透过与贺老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之后,在5月1日时我提交了论文初稿。从贺老师所回复的邮件中,对我的论文初稿给予了必须的肯定,另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论文的大部分就是陈述行的资料,真正融入个人的理解很少;论文结构有些松散,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不够,未能很好的理解博客文化与个人学习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格式不严格;参考文献也未标注。我反复的研读了贺老师给我所提出的宝贵推荐,重新审读论文的题目并与贺老师及时的沟通,于201x年5月20日,我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论文二稿,贺老师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肯定,较之一稿有了很大的突破,不足之处就就是细节上的'问题太多,另外,对我所设计的基于博客文化的个人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个人学习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论依据及技术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支持。贺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必须的帮忙和关怀。

201x年5月25日,我上交了论文三稿。贺老师对我的这次修改很满意,说注意一下格式方面的修改就基本能够定稿了。当我从电子邮件上看到这些文字时,我顿时很欣慰,也感觉到整个人简单了许多,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尤其就是看到自我所设计的有关个人学习环境的框架图时,很自豪,很满足。

5月27日最后定稿了。28日早上我匆忙的赶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时间很紧迫。我反复熟悉和研读了我的论文资料,做了答辩时所务必的PPT文稿,同时也猜测了一下评委老师会问到的问题。答辩时虽有些紧张,但基本还算满意。

这就就是我大学四年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很艰辛,但也很幸福和自豪。

在那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所给予的帮忙和鼓励。尤其就是我的导师贺平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指导。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最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就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就是透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我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仅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就是对自我潜力的一种提高。透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我原先知识还比较欠缺。自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就是觉得自我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就应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忙,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齐商量,听听不一样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那里十分感谢帮忙我的同学。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就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就是万事开头难,不明白如何入手。最后最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务必透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就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就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忙。在设计过程中,我透过查阅超多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潜力,树立了对自我工作潜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潜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就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工作日志很简单,记录你每天的论文进度,如果是理科,会有实验,从实验方法选择开始,到实验实施,实验过程,校验等,到数据处理,就是记录你论文完成的一个过程;文科的可能就是你资料查询,考证,最后修改整合等的过程;我是理科,所以对理科的更清楚点

第一次 1月3日至1月7日 讨论在撰写论文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八次深刻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论文写作的种种看法都进行了分享。指导老师总结我们的思路,并分别对各自的意见进行点评,而且给我们分析了论文应该注意的事项,讲述了相关论文的格式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论题以及阅读资料的重要性,大体包括选题,收集资料,以及撰写论文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指导老师还打印了一些材料让我们回去看,以便下次讨论时能够有自己新的发现和看法,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思路。第二次 1月8日至1月13日 选题经过几次的讨论和指导老师的指导,我开始思考我的论文题目。由于我的专业是语言学类的,并且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化史,所以在论文设计上必须与语言文化有关。细细看了指导老师给的一些论文材料,像酒文化、吃文化之类的都是有研究意义与价值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流行语的新闻,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写有关流行语的论文。灵感一来,我上网搜索了近年来的流行语并对其进行筛选,看哪些具有研究的价值,于是我选择了“山寨”这个词。第三次 1月14至1月17日 撰写提纲、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去网上参考了一些有关“山寨”一词的论文,我拟出了论文的初步提纲,主要包括:一、什么是山寨,它的定义。2008年流行的词汇山寨的新定义,从手机领域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二、从语义角度看,山寨到山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语用角度看,新义的山寨可以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三、从语言特性方面看,山寨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民族文化。(打算像杨琳的那本华夏文化的书上的形式,找些例证)。四、从语言学学角度看山寨的未来。根据提纲,确定主要内容,完成论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第四次 1月20日至2月28日 收集整理资料指导老师对我的提纲和开题报告以及任务书做了详细的注释,并且提出了很多见解,大大提高了我对论文的思想认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语言学的资料书,包括《现代语法教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等参考书,并且上网参考了其他学者写的有关山寨的论文,还有一些新闻,并且搜集有关“山寨”这个词的句子。针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悉心整理,根据自己拟定的提纲对收集到的有关“山寨”的句子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找到,运用到论文中去。在搜集材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第五次 3月1日至3月10日 完成初稿就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过程方面,老师通过电话对我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指导,从而让我对毕业论文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我的论文提纲的提出修改意见,并在构思论文的框架、行文及思想表达上给于补充.让我能够比较清晰地理出自己的思路,在整理上完成论文初稿。审阅初稿,老师对初稿作出修改,提示论文观点存在的问题,调整文章布局,在行文、语言表达等提出观点。格式方面作出要求并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或建议。从而为我下一步的继续增加了信心。第六次 3月13日至3月16日 修改二稿在二稿中,老师肯定了我的进步,同时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针对老师对我初稿提出的问题,我在修改二稿的过程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例如,题目《从语言文化角度分析“山寨”到“山寨”的变化》这样的概括显得含糊不清,老师建议我改成《“山寨”一词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和分析》;将“山寨”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合并起来写,更加清晰明确。另外,针对山寨流行原因阐述得不够具体深入,并且有些重复,针对这些我做了修改。第七次 3月18日至4月2日 修改三稿在二稿的基础上,对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进行推敲,看使用的是否恰当,并且将题目最终确定为《旧词“山寨”的新用情况及其流行原因的考察分析》。新用“山寨”在语法功能上的变化这个点,我进行了细致地修改整理,将它的组合功能、造句功能和词性的转变综合起来分成三个小点写,并且给出了例子解释,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更有说服力。在解释流行原因上也进行了细致地修改,力求做到完整,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具体,读起来也通顺易懂。通过几次修改最终定稿,并做好注释、参考文献、还有论文格式修改等扫尾工作。第八次 4月3日至4月17日 定稿、论文答辩经过几次的修改,终于定稿,写文献综述。由于毕业论文不同于平常的作业,我们都很重视,但是也由于是第一次写这么正式的论文,所以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这让我十分感动。正因为多次的修改和阅读,让我对我的论文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所以最后的论文答辩进行得十分顺利,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很好地回答。同时其他老师也对我的论文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意见,在论文答辩完后,我又一次进行了修改,最后终于一切都完成了。我语言学的 ,你看看自己修改一下啊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日志,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答辩评审小组判定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为你整理了毕业设计日志的格式,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哈。 1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是写给评审老师看的,作为一个本科生,所写的文章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学术价值,之所以要做毕业设计,是看你是否有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会过于注重你的论文内容,而会更加注意你的写作过程,而写作日志就是反映这个写作过程的十分完善的材料。 2 第一部分一般是讲述论文题目的确定过程,该部分内容应当简洁明了,按时间顺序记录每次与论文导师见面讨论的过程,重点描述成果性的内容。比如题目由什么改成了什么,适当省略中间讨论的过程。重点写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在与导师交流中的变化过程,突出导师劳动的有效性。 3 第二部分一般是讲述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过程,该部分内容应当尽量详细,因为这是反映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的重要指标,至少应当讲清楚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收集、查阅这些资料;二是怎样收集、查阅到这些资料的;三是通过收集、查阅这些资料,你得到了什么。 4 记住这里千万不要说自己收集查阅的过程是如何如何辛苦,而是要将事实摆出来,答辩评审小组成员更喜欢看到事实性的描述,而不是情感上的表达。 5 第三部分一般就是实验的过程,问卷的发放回收过程,设计产品的.制作过程等比较具体的内容。如实描述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困难的过程,适当表达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心情,感激指导教师的帮助等感情。 6 最后就是论文的写作过程,或者是设计的说明文档。该部分内容应该尽量突出自己综合总结的能力,表现自己将复杂多样的材料柔和在一起,支撑自己的观点,达成自己的设计目的的过程。 7 本科毕业生可以下载一些核心期刊的文章,作为写作的参考。

1、20xx年xx月xx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指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

时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分利用这几个时间,先去了解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巧,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 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20xx年xx月xx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珍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认为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过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了解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擅长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基础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研究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研究的课题,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研究经验供我研究,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基础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3、20xx年xx月xx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觉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模糊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觉得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4、2012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提供了一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 余种外文期刊包含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找好了外文期刊就要开始翻译了,在翻译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首先我的英文不是很好,其次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普通英文字典无法查找,英英翻译也晦涩难懂。

尽管有很多困难,但怀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一点点的坚持了下来,翻译了出来。现在就剩下下星期的开题答辩了,这也是毕业论文路上重要的一步,必须好好对待。

5、2012年2月26日

这个星期五就要进行论文的开题答辩了,要做的事还很多,先要把论文开题报告按照给定的格式给做好送给老师检查,然后开始准备论文开题答辩的材料。

本次论文开题答辩将于三月二日开始,负责我们答辩的有杨家新、吴伟荣和刘慧敏三位老师,而猜测老师在答辩过程中,可能问及的问题也是我首先要做的,从我本次所研究课题的周边开始做起准备,但考虑到是开题答辩,问题应该不会太难,所以准备材料不必那么庞杂。

我的开题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我猜测老师问的问题也应该和这几个有关,但是也不能把材料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还应该从各位答辩老师的专业背景入手,猜测可能问及的问题。

闲话少说,开始准备。

毕业论文的写作日志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日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论文选题(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初)

得知要写毕业论文,当时没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有点茫然,毕竟之前都没有过类似的经验。然而,学校要求我们先确定论文题目上报。于是,我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几个题目里选择了《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展物理教学》,之后此事也没在意了。可是这个学期来到学校后,真的要着手论文写作时,才发觉对这个题目力不从心,因为个人对于认知结构这个概念根本就是门外汉,所以马上就想到换题。最终经过一周艰辛深思,终于将论文内容确定下来了。虽然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这个话题无疑是陈腔滥调,不过我觉得这个论题理我比较近,自己有所体验。而且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离不开实验,同样物理实验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作为一个物理教师,不可避免实验教学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写一番,不要求达到什么学术要求,仅作为一番学术体验吧。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20xx年3月至4月)

既然论题已经确定,不管对论文的要求如何,接下来的就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首先是整理一下手上原有的相关资料,当然那册《物理教学论》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介绍太少了。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学校图书馆,在书库里淘出了几册关于实验教学和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籍,回来仔细翻阅才发现只有两册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虽然实物文献收集得不是很多,不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当然网上资料很多,不过还是需要一番认真筛选,沙里淘金。通过一轮资料的粗浅参阅,对实验教学这个论题有更多的认识了,不过也只是在心底有个轮廓,更说不上胸有成竹。对于论文真正的写作,还是许多茫然,不过也放开心态,反正现在是资料筹备阶段,多多参阅,慢慢酝酿。

三、论文撰写(2009年4月20至5月18日)

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不假。从无到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迈出第一步,无疑是需要决心的,却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了迈出这第一步,花了差不多四天时间。虽然有开始写这个念头,但是头脑却一片空白,力不从心的感觉让我很苦恼。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我根本不去想论文这烦恼的事,事实上我也是那样做了。逼着自己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心里的抵触是很强烈的。然而此事却又不得不做,最后还是逼着自己去做了。

首先参照了几篇正式的论文,熟悉了一下论文的格式和结构。然后思考了一下论文要写的内容,论文摘要就慢慢形成了。看了看写好的摘要,还像模像样的,感觉还不错。结果那一天,我就写了个摘要,不过总算走出了论文撰写的第一步了。

在继续论文前,有个提纲是有必要的,于是我先构思了论文的框架,想好论文分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还有待慢慢完善,不过框架已形成。有了个方向,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了。我知道论文不可能一两天就完成,所以也不着急,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摸索。我的想法是每天写一点,不急不躁。于是所有的工作都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天花上四五个小时,根据确定的论文框架,就其中的某个方面撰写。就这样总共花了九天,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其中外文资料的翻译的环节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每一句翻译都很艰辛,差点就崩溃了。

论文初稿完成后又自己检查了一天,然后让指导老师帮忙审查。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又修改了一番,论文基本定型了。

回过头看,整个论文创作过程的确挺艰辛曲折的,这毕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一点庆幸的是,终于完成了论文,虽然质量不高。不过通过一番努力,有个结果,很是有点高兴的。这感觉如同克服艰难困苦,攀爬上了高峰,站在顶峰,尽管山峰不高,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

20xx年3月开始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初自然是初步的构想,想写哪一方面,然后就是确定各自的指导老师,最初,我并非想到写这一题目,相反对近代史的熟悉程度要更深入一些,而最终选择写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题目则很偶然的事,此后不久院上要给我们安排的论文指导老师,因我写的是关于魏晋史方面的,而我们院上研究范围包含这一领域的老师,也有好几人,正好李椿浩老师也是研究魏晋史的,我是上过他开的《魏晋南北朝史》课的,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相比其他研究这一领域的老师,对李老师我是更为熟悉的,所以我毅然决定选择李椿浩老师作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0xx年3月——6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的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这也是我和李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合作的开始。起先,我想:难道一个皇帝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完全是客观原因的影响吗?他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当我在无意中看到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的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论述时,他说,“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改变已经暮气沉沉的北魏政权,保持北魏政权的活力。”给了我启发,我开始琢磨孝文帝在迁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正是循者这个想念,我开始了自己对这一论题的初步构想。于是我想从另外的角度(不同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写来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但具体怎样入手却显得很茫然,甚至异想天开的想用自己一无所知的心理学的原理来探。现在想来真是可笑,但正式定题、开题报告还是要认真完成的,最终的艰难完成多亏了李老师的帮忙,我记得当时是关于我的论文问题的第一次面谈,他不仅从现今的研究概况、题目的可操作性等等方面对我进行了细心的指导,令我受益非浅。我在李老师细心指导下,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开题报告。题目定为:“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

20xx年7月—20xx年3月这段时间是非常长的,有很长一段时间论文的工作被迫放在次要了。但这段时间的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搜集资料却没有放松,我先从与此相关最紧密的《魏书》着手,重点是《高祖纪》并依此为出发点,结合前人的论述,逐渐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便集中在孝文帝对待文明太后、北方保守派势力、庞大腐朽的官僚机构的态度以及孝文帝自己的政治理想四个方面上,接下来再次结合相关方面的资料,例如: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杜士铎《北魏史》等书中关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关系的论述等等;周建江《太和十五年》、逯耀东先生《从平城到洛阳》中关于孝文帝同北方保守派的关系;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诸如:孝文帝极力想摆脱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束缚,是迁都的一个原因,在周建江的《太和十五年》有唯一的明确论述,我觉得很有道理,便以此为基础,扩充材料并将可见到的一些零碎材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论文重要一部分;而对于我所提到的孝文帝的个人的理想抱负的论述中,我个人的创见相对于其他几部分就要多一些,所说前人多有对孝文帝雄才大略的理想抱负进行研究探讨的,尤其是在孝文帝个人的传记或思想评传中,此种论述就更加的多,但就他与迁都的关系的认识上,所大都显得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相反,从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法国学者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书中的零星记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初衷还是想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尽量使鲜卑贵族在获得政治地位的同时获得和汉族使人一样的社会地位。我便进一步认为,他迁都也并非完全的摒弃鲜卑民族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实际上,它是希望通过迁都的方式使汉族和鲜卑的文化相融合,对于文化来说,可能经过这样的融合,鲜卑文化的精华才能保存下来,而且史书记载:孝文帝自己十分乐意保持鲜卑族的饮食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对一些新观点的分析综合,我对此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记下了许多相关的与有用的资料。到20xx年3月初,我的初稿基本上就已经完成。

20xx年4月—20xx年5月中旬论文出高的修改和定稿时期。初稿交上去时我是十分担心的,害怕自己的一番辛苦被老师否定掉,看着别的同学的初稿已经反馈回来,我挺着急的,4月中旬左右我的初稿也反馈了回来,看着自己的辛苦写的文章被改了许多,并且老师写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当时我的心中却是挺难受的,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后来想想,老师也是一番苦心,而且它所提的意见正是我的论文应该改进的地方,老师审阅的是十分仔细的,他从字词的斟酌、语句的通顺、原文引用的对错、摘要的写法、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观点的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提议,我举个例子:我初稿的论文题目“北魏迁都洛阳与孝文帝心理变化的关系”(已经从开题报告的“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观原因解析”中改了过来),我认为我的论文探讨的就是孝文帝的在迁都前和迁都中心理变化对迁都决定的影响,而在文中多次提到的主观原因和孝文帝的心理原因相混合而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无所谓”,但李老师都将此细细的斟酌,建议我是否能将“心理原因”去掉而换成“主观原因”,过后,自己仔细的品味,老师的这番建议绝非吹毛求疵,事实上我的文章中对心理的描写是很少的,所以换成了“主观原因”文章主题倒显得更加的突出了。这足见李老师的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后的几天,我努力的按照老师的建议将初稿进行了修改,将题目改成“我对孝文帝迁都

洛阳的一些看法”,并将李老师反复强调的语气态度问题重新纠正一下(我常有个毛病,总喜欢用“我怎么?我怎么?”的语气或是假如怎样,便怎样?的来写历史论文),对我其中的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修改、修正,同时采纳了李老师的一些观点如:孝文帝迁都可以看成是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一次妥协,很有创见!

第二稿交上去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20日左右,“五一”假期间,老师将第二稿反馈回来,相对于初稿改的要少一些,但却更加的细化,主要是将述论和正文中以及正文与摘要中的相重复的内容指出来;摘要把握文章主题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各级标题的概括的准确性等等,对我来说,这一关显然也不容易,但我还是努力的完成。

5月10日左右,我已经按院系和学校的有关的论文规范修改好了我的轮文,我们戏谑地称之为“终结版”,但我知道只要心里还有修改完善的想法,他就永远不是什么终结版。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论文推迟答辩的担忧我还是将这所谓的“终结版论文”于13日左右发给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椿浩老师,他也于15日下午将之反馈了回来,庆幸的是这次我需要改的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几个语法习惯上的错误,以及由于粗心造成的引用史料上的错别字现象,李老师再次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也给我打气,并相信我一定能写好这篇文章,这次改过以后,我的论文也基本上也就可以定稿了。即使如此,我还是会努力的完善我的论文,以迎接5月28日开始的论文答辩。这几天的主要工作不是论文本身,而是在于英文摘要、一篇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这是最麻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英文原文文献几乎找不到,真是烦人,而且找到了,翻译工作也还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的。没辙!只能这样干着急!

20xx年11月28日

终于收场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导实习,实习的收场,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的开始,毕业论文的开始同样意味着大学生活的收场。想想这四年的时光过得可真快。

20xx年12月

学院里公布要开始选导师了,并且自己要初步拟定论文的选择,一下子认为毕业在即。选题是个对比艰苦的事,因为当初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但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大三有一门课程是《现代远程教导》,我对远程教导这方面的知识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断定了论文的领导老师是马红亮老师,相应的论文选题在自己心里也有了大概。但是,马老师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所以只能等到来年3月份才干与到时见面,再做进一步的领导。

20xx年2月17日~2月28日

这段光阴,刚过完年回到学校不久,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与导师见面,并且进一步的断定了论文题目,而我的导师还远在大洋彼岸留学,三月份才干回来,所以我就先自己搜集了一些资料,不过这些资料都是与远程教导有关的,没有导师的领导,我就像盲人一样瞎摸索,不知道重点,不也知道钻研的关键,只是下载了一堆紊乱无章的资料。

20xx年3月

这是三月的第一个周末,晚点名的时候,我听身边的同学说马红亮老师出国回来了,于是我准备第二天就和导师联系,想尽快把论文的题目断定下来。

星期一的'中午,我去找导师,一年多没见,老师看着比原来更帅、更有学问了。导师问我,自己有没有想做的课题,我说我想写与远程教导有关的论文,当老师问我具体是关于那个方面的,我自己却又答不上来,老师说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写不出来有价值的东西。不过老师说的确凿也是实情,本科期间,专业知识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甚至连领会都称不上,还想写那么有深度的文章,这不是难为自己么。于是,关于论文选题,不得不重新思考,正当我和导师思考的时候,马老师带的钻研生学姐给了一个建议说:“现在手机微信很火,而且这个软件是新发展起来的,你可以想一下要是把这个软件引用到移动学习中怎么样?”学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和导师,所以论文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写微信在移动学习中的使用。

20xx年4月

3月,写完了开题报告,紧接着便是收集整理资料,之前手机的那些资料一点儿都用不上,现在又得重新开始,这一历程是漫长而枯燥的, 翻阅各种文献。

资料,查找与自己论文有关的信息,渐渐地,与微信有关的资料我都熟识了,对于自己的论文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提纲,并初步完成了开题报告,经过马红亮老师的知道、改动、签字,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4月,主要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在马老师的领导下,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根据论文的写作提纲,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光阴,初步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完成以后,我和导师联系,我把初稿拿给老师看,里面有很多问题,而且一些理论阐述得也不是很完善,于是我又重新对论文进行改动,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导师,虽然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相比于第一次已经好了很多。

20xx年5月

在导师的领导下,我反复对论文进行了改动了,最终遵照导师和学院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5月16—18号遵照论文答辩的要求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前的材料,包括一篇英文文献的翻译,论文写作日志,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

在论文写作及改动历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培植了自己的耐心,同时进一步受到马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影响。他在论文写作上对我的启蒙和教诲将使我受益终生。

实习回来以后,学校开始公布选题和定题。机缘巧合实习之时在太原火车站旧书摊搜到了《茶花女》王振孙的三译本,喜欢的不得了。一时兴起就将论文选题定为了有关《茶花女》在中国的译介方面。

一周的时间,学校根据各个同学所定的论文方向划分了导师。辅导员又千叮咛万嘱咐:要主动找导师不要等着导师来找你。由于我的论文涉及到中外文学的交叉所以我的导师是位研究比较文学的教授。

经过一周的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很泛很广,反而自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于是将所有的有关译本、译介时间、时代背景及凡是可以搜到的阅读过她的名人随笔口录等等全都打印了出来。自己一看,头大的要命,盲于不知所措…

昨晚预约时间后,我直接就去老区找导师。李老师的第一感觉给我很温和,瘦瘦高高。估计导师和我看的资料差不多,因为第一次见面我们聊的范围都是我从网上看来的,所以并没有觉着艰难。但导师给我很好的建议:可以涉及的有:中西比较文学类中“富公子与歌妓的爱情”“富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比如中国的《李娃传》之类;玛格丽特形象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史;东西方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等等。

等我回到新区宿舍,心里却有些茫然了,这切入点也太多了,于是决定好好再整理整理思绪。

这五天来就开始狂看资料,给各个译本排时间,各个评论排时间,各个阶层阅读者反响接受找资料,各个中西相关对比论文做资料的筛选。终于将提纲明确了上交给导师。

结果导师不是很满意,于是给我一个关键的建议:从年代上断代来写《茶花女》的译介,因为到现在为止期刊网上虽有很多的(茶花女与杜十娘)形象分析对比或者中西文化分析,却没有一个来写译介史的,可以从1897到1949年中节选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来做文章。拨云见日啊,马上回去重新改过。然而时间年限心里有了底,可这相当于把论题又改了,由中西文学的对比转而成为一个外文译介史。导师说:本科生最重要学会的应该是如何整理材料,这是以后工作了都必须用到的,要好好写好好锻炼。

终于开学了,休息的一个多月里整天都在想这事儿。心里有了一些头绪。开始在图书馆找有关林纾、刘半农的译本,两人生平介绍,尤其是清末明初风云突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革新思潮。感慨颇多!(此两人都在1897—1927的30年间翻译过)

一个月的时间把图书馆凡是可以用的都看过了,然后开始在网上深度搜查有关《茶花女》译介资料,居然让我找到了意外的惊喜:《茶花女》不光是在中国清末明初的小说界轰动一时,在话剧界也开拓了先锋旗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在国外的中国人中也是反响巨大并由此成就了中国许多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林纾自不必说,连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都是她的直接受益者。

半个月来又将凡是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收集了。论文思路逐渐的明晰起来。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走向和文字。之外期刊网更多的是关于西方以茶花女为代表中方以杜十娘为代表的人物对比分析,进而深层到文化,人性,地域,宗教,悲剧原因等等的研究中。收获也颇丰!

终于可以动笔了。我将凡是我找到的有用的资料复印或者打印出来都放到手边,开始着手初稿。中间还跑了一趟古籍阅览室将1901年昌言报馆的隐印本拍了张照片存下。

并将写稿时间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五天初稿,第六天整理格式并校正,第七天交由导师进行一审。二审时间也是相隔一周。

终于按时间安排写完了,记得导师第一次便提了要求:论文字数在一万字左右,注释必须在15个以上,格式一定要按照,文件规定的要求去写。

可是在写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写着写着就停不下笔了。本来译介部分都写完了,可是总觉着在茶花女与杜十娘之间我有好多好多话说,也许是这方面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吧。洋洋洒洒居然整整多出了八千字。这下论文成了两部分的合体。可是联系却不大,我却难舍其一。

约定时间到导师家,导师看了说这个题目定的不太好,既然是译介就应该有两个译本的对比,可是你的内容不是这样的。我就给老师解释了原因:很多作品都是转译过来的。茶花女是法文本,好多人还是那英语转译做来,我不会法文,只好避开了这一块。老师表示了理解。至于两部分导师说必须舍一,可以将后边的对比单独成篇。讨论了一下午,对导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又是一周时间,我把改过的论文打印出来交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能浏览。老师说差不多可以了。我问及答辩时,导师叫我不要紧张,其实没有什么的,就是对论文的相关内容做些讨论而已。

导师又约定时间集体给我们在教室做了专门指导。让论文更加规范学术有含量。感谢老师的帮助,才能这么顺利完成论文。下一步就开始准备论文答辩。

20xx年12月14日

今天学校举行了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才意识到毕业就要来临了,一丝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会主要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论文小组,还为我们指派了论文的领导老师。然后,大会向我们公布了,论文写作的主要日程,从二月开始,到六月中旬止。光阴上还算宽裕,从下一年二月就要开始选题了,我要充沛利用这几个光阴,先去领会一下往届的论文写作经验,然后去学习一下学长们的选题技术,争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题目,为写好论文做好准备。

说道毕业论文,对我们来说,如此首要的任务还是第一次,虽然毕业论文没有笔试,但是它比单纯的应试更难,因为毕业论文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一个全方位考量,我们要去认真的应对它。

20xx年2月12日

大学毕业终要来临,在可贵的大四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四年中最后的时刻,就是完成我们的毕业论文。

下个星期就要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我个人觉得题目的选择是自己论文书写历程成功的开始,最终选择的题目要符合我心中以下的几个要求;

首先,是自己感兴趣的,要让自己在课外也能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其内在的题目。

其次,是自己所长于的,如果自己在这个题目上没有一点根基那还不如不选,因为那样不仅写不出优秀的论文更像是在黑暗中没有头绪的摸索。

最后,是主流的钻研课题,因为如果选择了一个主流的钻研的课题,在写作的历程中会有很多国际与国内的先进钻研经验供我钻研,使我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论文是我们大学中最首要的事情之一,我们要在认真、求是与创新的根基上书写我们大学生活最后的篇章。

20xx年2月17日

本周我们专业完成了毕业论文的选题,看到那么多的题目好多人都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因为看到的都是陌生的,不过换个角度讲,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都是平常见过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毕业论文了。

同样的,我也在很多的论文题目中看花了眼,不知所措,感到大部分都是略知一二,但是直观上却是含混的,但还好我有自己制定的选题三原则,针对这三条原则,我在还没有被选走的题目中一个个筛选,最终在几个心仪的题目中选择了《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题目选好了,接下来的一周就应该进行中外论文材料的搜集,由于要求至少一篇外文文献,这应该是写作历程中最大的问题了,虽然认为外文文献没什么用,但转念一想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表现。

20xx年2月25日

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完成了外文文献的查找并将其翻译成中文,说到外文文献的查找,离不开学校图书馆为我们购买的各种数据库,里面应有尽有,可以查找各种中外文期刊,为我校师生写作论文供给了一个快捷、高效与低成本的写作平台。

本次我查找的外文文献自EBSCO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有一万余种外文期刊包孕了各种学科,在上面搜索外文期刊相当的省时省力。

毕业论文指导日志的写法如下:

范文一:

从一开始的选择论文主题,就经历了一番坎坷,原计划的打算写一些关于互联网广告方面的,但是发现和部分同学的选题有所冲突,在和论文指导老师的沟通之后,将选题定在了手机广告这一方向。因为手机广告在近几年的确是越来越普及,越重要。

可是之前对手机广告的了解不多,这就需要我去认真仔细的去翻阅资料,面对着那一大堆关于手机广告和无线广告方面的资料,有时候真是有一种想放弃的感觉,可是作为在大学里所面临的最后一道考验,我不想就这么逃避。

范文二:

经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完成了教学楼工程初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任务、建筑规划方案和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和国家有关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楼的建筑与结构初步设计,获得了该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CAD设计图纸与技术指标。

范文三: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次毕业设计的预期仿真效果基本实现了。另外,在撰写论文的过程 中,我的专业综合能力明显比以前增强了许多。在撰写论文遇到阻碍时,先自己努力使用各种方式来查阅资料,实在搞不明白,我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总体上,我觉得自己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没有那种敷衍的心理,既然做一件事情了,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文学写作日志
  • 法学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 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 毕业论文写作日志
  • 毕业论文的写作日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