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高力翔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高力翔

发布时间: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高力翔

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振发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点击数:564 更新时间:1/8/2010 1 问题的提出关于教学模式国际上较有影响教育学家美国的乔以斯和韦尔给予了以下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我国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为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它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和操作性。长期以来,我国沿用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显得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剖析教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洋为中用,促进学校体育改革。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的对象美国、德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特点。2. 2 研究的方法2. 2. 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各大体育学院学报,以及其他体育类权威刊物,就其中刊载的有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合等方面与教学模式相关论文作综述性分析。2. 2. 2 归纳法主要对所查阅的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资料进行分析,从特定的视角归纳出现有的教学模式种类,并总结出其各自的特点。3 研究结果与分析作为目前世界上教育最为发达的德国与美国,其体育教学模式历经自二战以来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理论体系完备,实践效果已经有目共睹,现就两国主要体育教学模式情况分析如下:3. 1 美国的学科联合课程模式分析美国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学校体育呈现两种发展趋势:其一为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学校体育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体育教学中教授大量有关的运动技术,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然后学生自己从中选出一项自己所钟爱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加以发展,并积极参与到这一体育项目中去。这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实际上在美国学校体育中比例较少;其二为以健身和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目前,更多的学生参加的是这类健身运动课程。自上世纪60 年代,美国政府就重视国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从组织上予以保证,在各州都有相应的健身和竞技体育委员会,帮助各州的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美国卫生部的报告中指出,学校体育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现就美国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汤姆·迈肯兹提倡的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科联合教学模式分析如下:将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联合起来,这一教育观已被很多人所尝试,其主要内容就是把体育课的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其教学指导思想为体育课程乃是一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既有自然科学的相关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因此教学过程需要联合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方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识、身心、社会交往等方面均产生均衡的影响。实际操作上,则需要多学科教师们共同努力,与体育教师一起来研究怎么上好这体育课。同时要允许校际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要安排适合全班学生运动能力的运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案,在教师引导下自由地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运动类型的活动(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多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编出简单的游戏或动作) ,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定。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引导、辅导和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主要用以启发鼓励学生学习。3. 2 德国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 年代后,德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德国逐渐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德国的学校体育发展也进入了快增期,各种体育教学理论逐步完备,进入所谓的体育课程理论结构化阶段。德国在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为其体育教学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德国体育教学领域曾产生过许多学校体育新概念,诸如快乐体育, 体育教法学向体育教育学的变迁,“运动(Sports) 教育学”一词的广泛使用,再生产型体育向生产型体育的转移等。这些新概念的开发曾引起世界体育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德国的体育思想趋于完善。德国体育教育界特别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开发,主张在体育教学中开发人的运动行为能力,主张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移,由此诞生了以强调运动体验和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的指导思想为强调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过程,不仅要在体育课中强调积极参与,而且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体验体育的乐趣,而且要体验社会与人生,当然这种体验与参与的学校体育思想很强调学生的身心完善和社会实践,重视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技能稍有忽视,而对学生的参与更为重视,在教和学的关系上,重视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其教学目的即在于对促进学生体育参与,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实际操作上,德国采取贯通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以俱乐部方式,让学生有重组的机会参与到学校或社会的各类体育俱乐部中去,通过对个人运动偏好的满足与强化,使得学生的体育选择更加稳定,俱乐部制的活动方式也使得学生的运动机会有了充分的保障。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调控,学生练习效果的评价均由教师决定。可以说,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安排的程序进行练习接受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对练习动作进行修正完善。 4 美、德两国体育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三基”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我国传统的“三基教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最为普遍。目前,虽然已经打破了该教学模式,但旧模式的影响至深,仍在左右着我国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4. 1 我国传统“三基”教学模式指导思想分析其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核心,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教学过程遵循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从源头上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与美国、德国有明显的分歧。4. 2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目的分析我国传统模式体育教学目标只定位于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体育教育手段论的突出体现,明显有别于美国、德国的目的论教育观。4. 3 “三基”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析在教学操作程序上“, 三基”教育模式主要是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进行的,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后,教师通过一些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形成视觉表象,学生经过模仿练习和表象练习,再经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建立动作的动觉表象和正确的肌肉感觉,形成动作技能。之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并指出存在问题,起到教学反馈作用。这与以上两国的教学有一定的分歧。4. 4 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处理上的特点分析该模式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支配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掌控于教师之手,教师是教学的灵魂与主要动力源泉,教师规定教学目的、任务、要求、练习时间、速度和频率、以及进行评定等;学生只要认真接受教师的命令、要求,教学即可顺利完成。这与美国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设计、策划,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创造性的参与有较大区别。与德国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运动,形成自主运动意识,自我发展个人体育能力等也有很大差异。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体育文化导刊》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E-mail:《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E-mai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2504 传真:《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5663312 E-mail:

茶起源于神农时代,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民族产品,自古以来,茶就与自然纯真、精行俭德、淡泊名利、高尚质朴等品质密切关联,深得文人墨客之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茶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互交织,衍生出茶学、茶道、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戏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哲学内涵也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日益丰满,终于形成了具有独特迷人魅力的中国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熠熠生辉。

第一篇:传统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摘要:体育教学与茶文化虽然“一动一静”,但在文化属性上却高度关联,两者的结合具有现实可能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指出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共通之处,随后讨论了两者融合的现状,并指出改善融合方式的多种路径,以期创新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的融合思路,促进我国民族体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体育教学;融合;现状;应用路径

传统文化是指蕴含着一个民族发展历史、价值理念、地域风情和精神信仰的文化元素的总和。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程度不断加深,各个社会领域与传统文化的连结也愈加紧密,这进一步发挥了传统文化在文明教化方面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满足了相关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别是在体育教学方面,我国正在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极具中国特色而又不失时代精神的体育教学风尚。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诸多文化元素中最为丰富、最为深刻也最为抽象的一项,而体育教学则有简单、具体、动感等特征,因此要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是颇有难度的。

然而,两者同属于艺术文化领域,都承担着培养健全人格、提升精神境界的历史责任,其有机结合对于任何一方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事半功倍的推动效果,所以,如何将传统茶文化素养应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之中,如何改善及创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方式,就成为了当今体育教学及文化宣传领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文化属性

体育是一项典型的跨语言且跨地域的文化艺术活动,其核心理念为“生命在于运动”,内容也大都围绕“生命”和“运动”这两个基本元素展开。

体育运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祖先在闲暇之时会模仿狩猎场景或打斗场景来休闲娱乐、强健体魄,还会通过特定的项目来评定强弱、决出部落首领,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足球、游泳、赛马、射箭等项目才逐步出现。

不过,体育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门类,它往往与文学、诗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比如,有很多诗词、绘画都是以端午节赛龙舟、重阳节登高、少数民族骑马射箭等为题材而创作的,动感之余又颇具深意。

我国体育教学同样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我国传统文化由儒家的“中庸”和“大同”思想、道家的“自然”和“化一”思想、佛教的“本真”与“清心”思想有机融合而成,讲究世间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追求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教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它要求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要遵循所处环境的自然法则,体育锻炼应与当地的环境、气候、地貌等因素相适应,也要与参与者的自我机体水平相符合。

体育的本质在于放松身体、愉悦心灵,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忘却生活与工作的烦恼,尽情享受挥洒汗水的无穷乐趣。

同时,通过严谨有序的体育运动,人们还可以培养出较高的道德意识、标准意识、团队意识、控制能力和修养水平,参与者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项目礼仪与规范来进行体育运动,一切行为都不得逾越特定的行为准则,这就构成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基础。

2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点

茶起源于神农时代,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民族产品,自古以来,茶就与自然纯真、精行俭德、淡泊名利、高尚质朴等品质密切关联,深得文人墨客之心。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茶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互交织,衍生出茶学、茶道、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戏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哲学内涵也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日益丰满,终于形成了具有独特迷人魅力的中国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熠熠生辉。

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看似一动一静、一文一武、相去甚远,其实则不然,两者的教育功能与提升功效可以说是颇为相似的。

首先,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基本关注点在于,要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当人们身心疲惫时,只要饮一杯香醇浓郁的热茶,便顿觉神清气爽、疲累消退,特别是处于典型的饮茶环境之中,比如在古色古香的茶馆,人们喝喝热茶、听听古曲,在清雅自然的环境下体味那份久违的悠然自得,亦或是在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象之中,

人们沐浴更衣、身着长袍,听着鸟啼虫鸣,嗅着花草芬芳,取一泓清泉活水,点一把炽烈火焰,坐在大气精美的茶器前,心平气和地煮茶、泡茶、倒茶、品茶,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可贵,可见,茶文化素养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人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维系健康。

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基础功效在于强身健体,深层理念在于通过科学合理、归整有序的体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中都有团体合作的演绎方式,因而对于培养人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团队团结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茶艺作为一种观赏性艺术,需要演示者和欣赏者的共同参与,在表演结束后,两者还可以共同饮茶,感受古代文人挚友点评世事、抒写情怀的乐趣;采茶戏是一种源于采茶活动的民间戏剧形式,

表演过程中要求各演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乐器之间、乐器与人声之间、人声与肢体之间等都要主次分明、和谐一致,由此才能生成美妙的乐章。

体育教学同样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在各大体育比赛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宣传标语,指出尽管比赛结果很重要,但人们应当更加重视比赛过程,

注重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行为,稳定心态、顾全大局,真正发挥团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体育运动的真谛。

最后,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都注重弘扬和平友爱、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精神。

茶文化汲取了儒释道三家精神的思想理念,主张和谐、强调礼仪,不论是彰显人与自然共生之趣的种茶、采茶,还是突出人与茶高度统一、人与人精神交融的茶道艺术,都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传统民族精神。

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运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团体性活动,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较为剧烈的项目,更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参与者不能追求“一枝独秀”,

而要考虑发挥整个团队的最大作用,为队友创造施展能力的机会,但是,面对参与竞技的另一方,必须遵循适度原则,遵循比赛原则,一切适可而止,避免给对方造成意外伤害。

另外,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性的体育盛宴,奥运精神同样秉承了弘扬和平的理念,在奥运会期间,任何国家都必须停止战争行为,为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否则将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由此可见,在人文关怀理念上,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是高度一致的。

3当前茶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上文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茶文化元素的融合存在极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两者始终处于平行发展的轨道上,对彼此的了解都不够深入,所以两者的结合情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我国体育教学对于茶文化并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知。

在传统体育观念看来,体育教学是纯粹的运动文化,而茶文化则属于抽象的静态文化,忽视了两者的相通之处,没有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有些体育教学者甚至排斥茶文化的融入,认为茶文化元素会削弱体育的运动精神,降低参与者的积极性,阻碍了茶文化在体育领域的发展。

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尚未形成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整体性研究方案,尚未建立体育教学与茶文化之间历史内涵、文化内涵、价值功能的社会化开发体系,无法让茶文化的参与从理论走向实践。

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学虽然已经开始引入茶文化元素,但仅仅是将茶文化应用于体育运动后期身体恢复与调养的阶段,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并未真正将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茶文化密切结合。

4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若要改善茶文化素养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情况,实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两者在崭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共通之处与融合基础,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茶文化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第一,体育教学要树立文化意识,正确认识茶文化素养对于体育教学及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华儿女必须代代传承的优秀文化元素。

体育教学者肩负着文化教育的重任,理应承担起传承茶文化的历史使命,自觉主动地把茶文化植入到体育教学体系中。

在引入茶文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者要积极搭建体育教学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的动态体系,不能孤立两者之间的文化关联,要根据特定文化环境及文化需求对两者进行动态结合,针对不同环境和不同群体建立相应的结合模式,以适应人们的多种需求。

同时,体育教学者要明确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把体育参与者及茶文化参与者置于首要位置,将参与者的身体接受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作为主要结合依据及衡量标准,通过两者的融合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不仅提升体育技能,也能获得文化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体育教学要树立文化培养目标,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传达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体育教学者要将茶文化学习与体育技术学习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因为盲目追求体育技术而忽略体育教学的文化性,

要强调技术与文化兼修并重的人文教学理念,让体育技术演化成为茶文化发展的动力与基础,让茶文化素养成为体育技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就要求我国体育教学者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动作技术和体育文化形态,

比如体育用品、运动服饰、运动标志、体育规范等,还能够将体育教学的属性深化到民族文化层面,充分把握茶文化的人文精髓,不断挖掘茶文化中适合体育教学的元素,比如审美理念、价值观念等,发挥茶文化对于体育教学的实际功效,让我国体育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民族之路。

第三,体育教学要形成系统的民族文化教学策略体系,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创新结合。

一方面,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把茶文化与体育技能展现在参与者面前。

例如,体育教学者可以把茶舞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图片及视频展示,直观地把福建、云南、江西等各地的茶舞形态及相关民族服饰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易于为学生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

另一方面,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体育教学者要采用体验式的参与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认知过程当中,以茶文化讲解作为教学引导,以茶文化相关的历史知识、民风民族、传统歌舞等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两者的创新结合。

第四,体育教学要建立有机互动的文化反馈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体育教学者应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打造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新型运动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毕竟属于创新性的探索,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长期地改进和完善,而这些都离不开参与者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及时反馈。

例如,在江西,很多体育教学者都把采茶舞与健身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的有氧健身形式,展现出两者结合的美感和力量感,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对学习者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肌肉系统以及其耐力性、灵敏性、参与度和兴趣度作了长期的跟踪调查与科学的数据统计,根据反馈结果对采茶健身操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

实现了茶文化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个性化、民族化的体育形式,丰富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与传授形式,也促进了我国茶文化的全面推广与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蔡荣章.茶席•茶会[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苗治文,齐风.“中国元素”的体育诠释与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5-8.

第二篇:传统茶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思路的创新日益受到关注,体育课程作为贯彻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始终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活动开展关乎到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及终身体育思想确立,是现代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

南京体育学报

综述与研究运动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基础理论研究体育科研园地教练员论坛裁判员沙龙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收录。但在2011版未被收录进入中文核心 应该算是国家级核心期刊。所以目前来说,这个期刊 算是国家级期刊。

根据查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有允许共同一作的出版物。在投稿前,可以咨询相关编辑,了解是否支持共同作者的情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体育期刊投稿地址及简介《篮球》杂志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该刊向读者介绍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世界篮球明星的成长及其训练、比赛经验;世界篮球新技术、新战术。《篮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6( 双月刊)《田径》杂志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该刊内容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消息、评述、趣闻和成绩纪录;世界优秀运动员传记及其成功之路以及田径运动的技术、理论等。《田径》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1287(双月刊)《体??》杂志由中国体??协会主办。该刊主要栏目有国内外竞赛、技术训练、知识之窗、群星谱、业余训练、科学研究、宿将回忆录、小资料、健美讲座等。《体??》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288(季刊)《游泳》由中国游泳协会主办,该杂志是以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为对象的群众性专项刊物。介绍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专项运动知识、技术、训练与群众活动以及国内外新动向和优秀运动员。《游泳》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5号) 100061 CN11--1289(双月刊)《中国排球》杂志由中国排球协会、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向排球爱好者普及排球知识,开拓其视野;向排球工作者介绍世界排坛的新技术、新战术及新动向,以促进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中国排球》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8(季刊)《武术健身》杂志由新体育杂志社主办。该刊宣传武术、气功的健身作用、知识和方法;挖掘、介绍祖国民间传统养生法;引导人们科学地进行武术、气功锻炼,注重武德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武术健身》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8号) 100061 CN11--1459(双月刊)《学校体育》杂志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主办。该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动态和经验;协助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辟有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课余训练、国外学校体育、人物志、信息台等栏目。《学校体育》杂志社(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1524 (双月刊) 主编:赖天德《中国体育》杂志是国家体委主办向海外华人宣传我国体育的综合性刊物,介绍我国体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扩大中国体育在海外的影响。主要栏目有体育竞赛、群众体育活动、民族体育、中国武术传统健身方法、体育名人介绍等。《中国体育》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753(月刊)《北京体育学院学报》主要介绍本院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各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专题调研和经验总结,以及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经验和动态等。《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体育学院内) 100084 CN11--2096(季刊)《中国体育科技》杂志由国家体委科研所、情报所主办。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设有科研成果、调研报告、专题论文、经验总结、问题探讨等栏目。《中国体育科技》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 100061 CN11--2284(月刊)《体育文化导刊》地址:北京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中14号 邮政编码:100061E-mail:《体育科技文摘》由国家体委体育情报研究所,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国内唯一的体育科技情报检索类文摘期刊,属国家科委国内外科技期刊检索系列,公开发行。该刊通过文摘、简介和题录三种形式报道国外的体育科技文献,对部分重点期刊做较全国的报道。通过该刊可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了解广泛的体育科技信息,它是从事体育科研、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体育科技文摘》编辑部(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2459 (双月刊)《健康顾问》杂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主办。该刊普及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就人的发育、生长、心理、生理以及健身防病等方面,介绍各种知识与方法,注重介绍国内外各种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效方法和健身方法。《健康顾问》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8号) CN11--12979(季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学会主办。该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刊登运用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理论,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提出的各种医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主要栏目有论著、综述、国外动态、研究方法、临床与研究报道、文摘、简讯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CN11--12989季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紧密联系实际,刊登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力求反映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北三环路21号) 100088 准印证号:8903689(半年刊)《体育教学》杂志是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发行的科普性季刊。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交流体育教学经验,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理论、方法,以及教学改革;研究青少年体质等问题。本刊主要面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邮政编码:100088,CN11-3145/G8,ISSN1005-2410(季刊)E-mail:《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为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人员及体育院校师生提供科技信息和学术争鸣园地的专业性刊物。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理论等。《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天津体育学院内) 300381 CN12--1140 (季刊)《内蒙古体育科技》是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刊物。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选材等栏目。《内蒙古体育科技》编辑部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14号) 010030 准印证:15--1064(季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沈阳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鼓励对新学科的探讨和对体育边缘学科领域的开拓。主要栏目有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科研、学生园地等。《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CN21--1081 (季刊)《沈阳体育学术》杂志是由沈阳市体育科学学会、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主办。主要栏目有体质与选材、教学与训练、评价与评估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技工作简讯等。《沈阳体育学术》编辑部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一段一号) 110032 准印证:031(季刊)《辽宁体育》杂志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该刊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宣传报道党的体育方针、政策,传播体育理论知识和科研成果,交流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经验。主要栏目:体育论坛、工作研究、体育发展战略、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竞赛与裁判等。《辽宁体育》编辑部 (沈阳市和平南大街42号) 110061 CN21--1123(月刊)《吉林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长春市自由大路34号)130022 准印证号:149副总编:肖桂华 吉林体育学院编辑出版,是以反映本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也是同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探讨体育理论、介绍体育科研成果的阵地。读者对象:体育教师、教练员及体育爱好者。《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海清源环路650)200433 CN31--1005(季刊)本刊以反映本院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同时对外开展学术交流,以促进体育教学、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加强新学科的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体育人材。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运动技术与战术,体育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国外体育,体育史料等。《上海体育》编辑部(上海市南京西路150号) 200003 CN31--1054 (月刊)上海市体委主办的《上海体育》杂志为综合性体育刊物。旨在宣传我国体育运动(侧重上海)的成绩和体育界的精神风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栏目有人物专访、赛场内外、大赛前后、学校体育、超级名星、国际体坛、健身之道、棋牌篇、友谊之路等。《国外体育科技》编辑部 (上海体育学院内) 200433 准印证:160(季刊)《体育与科学》杂志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综合性刊物。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论体育,体育文化研究、奥林匹克思想研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与运用等栏目,集思想性、实用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南京市孝陵卫) 210014 CN22--1208(季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室(南京市孝陵卫南京体育学院内) 210014《浙江体育科学》编辑部 (杭州市体育馆路104号)310004 CN--1128(双月刊)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浙江体育科学》杂志是综合性体育科技刊物。旨在探索和研究当代体育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介绍和交流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群众体育、体育管理等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并注重反映新技术革命对当代体育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提供国内外体育信息和动态。主要栏目有体育战略预测、新技术革命与体育、争鸣论坛、改革之窗、体育学术研究、运动训练与技术、学校体育、讲座与函授等。《福建体育科技》是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研所主办的一个旨在介绍体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办法的综合性体育刊物。本刊辟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学校体育、体育译文等栏目。《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福州市五一路状元巷17号) 350005 CN35--1093(季刊)《体育教学与研究》杂志由福建省体育卫生教育研究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主办。本刊主要是反映体育系教学、科研和普通中学、中等师范、中专、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课余训练等情况。本刊辟有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体质调研、学校管理、课余训练、师资培养、体育卫生知识、体育译文和体育信息等栏目。《体育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内) 350007 准证号:042(季刊)《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本院的学术窗口,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主要反映本院的体育科研成果,登载体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运动技术水平服务。《福建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厦门市集美镇) 361021 准印证号:118 (半年刊)《山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山东体育科学学会、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围绕本省体育工作的重点,传播国内外体育科技情报信息;介绍、推广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果。主要栏目有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技战术分析、仪器器材研制、体育科研文摘等。《山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济南市文化东路45号 250014 CN37--1011(季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由武汉体育学院主办。该刊主要登载当代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旨在发展体育理论,加强学术交流。主要栏目有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教学训练与人材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应用、科技文献与信息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武汉市卓刀泉) 430076 CN42--1105 (季刊)《湖北体育科技》杂志是由湖北省体育科技研究所主办的,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的新方法、新动态为主。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教学、经验介绍、学校体育等。《湖北体育科技》编辑部(武汉市武昌体育场) 430060 CN42--1177 (季刊)《湖南体育科学》是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主要栏目有运动训练、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译文等。读者对象: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者。《湖南体育科学》编辑部(长沙市体育馆路1号)410005 CN43--111(季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沙河水荫路)510503 CN44--1129(半年刊)《广东体育科技》编辑部 (广州市较场西路16号) 510056 CN44--1226(季刊)《广东体育科技》杂志是由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是体育科技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新成就,侧重探讨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运动技术及战术,介绍现代科技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主要项目有综合、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技巧、篮球、排球、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体育学通讯》杂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会刊。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卫生保健人员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阵地和进修园地。设有体育课程建设、大学生体质研究、卫生保健教育、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学知识和信息等栏目《体育学通讯》编辑部(广州市华南师大体育系) 510631 准印证号:417(季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报道本院学术研究较有特色的体育史、武术、运动医学和新兴体育学科为重点。辟有体育史与体育理论、体育技术、教学和训练、体育基础学科理论、运动医学、学校体育等栏目。《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成都市南效公园右侧) 610041 CN51--1097(季刊)《体育科学》(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7X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5/G8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5号 邮政编码:100763 E-mai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季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812/R) 地址:北京体育馆路11号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邮政编码:100061 电话:-2504 传真:《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96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038/F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东26——24号 邮政编码:221008 电话号码:;5663312 E-mail:

本刊以与体育学科相关的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心理学、训练学、体育史、体育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为主要刊登内容,努力传播最新学术动态,弘扬民族优秀体育的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体育交流,是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直接跟编辑部联系邮购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是cssci吗

谢谢大家帮忙

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名作欣赏》;国家级期刊:《神州》《地球》;省级期刊:《新课程》《新作文》《资治文摘》等。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信息由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提供:国家级教育类:中国校外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省级教育类:吉林教育,陕西教育,中小学电教,科教文汇,文教资料,等等。核心教育类: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RefuelChina

运动员在进队之前,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测验考核, 符合条件者方可成为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

一、选材对身体形态方面的要求

(一)身高体形方面的选材标准

比赛中, 特别是在单人自选比赛中, 身材高大、体形修长的运动员做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幅度、难度及舒展性, 跟身体形态较差的运动员相比, 前者占有一定优势, 容易使裁判员在比赛中产生良好的印象。因此, 在选材中首先要注意运动员的身高是否有发展潜力。一般能长到170厘米以上者为最佳, 165~168厘米左右的为中等, 以下者相对偏差。另外, 上臂伸直时最好不要有倒臂现象。双腿并拢直立站立时, 外形笔直, 两膝之间没有缝隙, 不能是“ X” 形或“O” 形腿。膝盖的关节面较平, 不过分突出。

(二)身体各部分比例要求

花样游泳运动员要求体态修长, 还要求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要均匀, 四肢匀称, 躯干长度比艺术体操运动员长, 下肢长度则相对略短。这样在水中不仅有助于动作的充分展示, 还给人以美的感受。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存在一个浮力平衡问题, 其漂浮能力的好坏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后天的训练较难改变。如果运动员下肢过长, 将增加在水中维持人体水平姿势的难度, 而浮点高的运动员身体出水的位置也高, 可以减轻不少划水的负担。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上肢要长、手掌要较大, 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游进的速度及加大手掌对水的接触面,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动作的幅度和美感。

二、选材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和相关测验任何竞技体育项目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基础, 花样游泳项目当然也不例外。踩水、跃起等需要强有力的下肢力量才能完成, 所有的支撑类动作则要靠上肢和腰背肌的力量完成, 各种力量素质缺一不可。

(一)一般身体素质的测定

运动员在水中主要是克服自身重量, 使身体各部位尽量展现在水面以上, 所以相对力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身体素质的力量测验通常在陆上进行, 采用引体向上和肋木举腿来测相对力量, 完成的质量高, 数量多的即为优秀。而绝对力量则采用杠铃卧推、下蹲和腰背肌负重来测定。花样游泳运动中的倒立冲起和踩水跃起需要很好的爆发力, 一般检验爆发力的测验项目有20秒两头收、20秒俯卧撑、20秒原地全蹲跳、立定跳远和30米跑等。

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是体现花样游泳运动员动作难度和姿态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运动员的关节僵硬, 就无法完成各种角度和大幅度的动作, 做出的姿态也不可能舒展而优美。主要关节包括肩、肘、腕、腰、胯、膝、踝等, 其中在花样游泳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肩、腰、胯3个关节。

(二)专项身体素质的测定

随着花样游泳运动的发展, 对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队选材中, 专项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它是运动员前期训练的一个总结, 更是运动员今后赖以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专项身体素质的所有测验都在水中进行, 测游进速度的项目有200米混合泳、50米自由泳、50米双手上举仰泳腿、50米侧鳖鱼腿、25米鱼雷、25米单芭蕾腿、25米侧踩水、15米倒立侧移;测专项技术能力素质的项目有原地高位倒立、双手上举高位踩水、倒立冲起、劈叉冲起、踩水跃起等, 测验的项目可根据教练员的训练目标有所增加。

三、选材对心理品质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比赛中运动员任何情绪上的不稳定都有可能导致动作的失误。因此, 进队时的选材还要考察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素质。首先要求运动员热爱这项运动, 意志顽强,不怕吃苦, 能认真自觉地完成教练员布置的训练计划。其次在训练中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思想活跃, 对动作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较强。最后是敢于表现, 自信心强, 胜不骄, 败不馁, 这样的运动员才能适应花样游泳项目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鲁芬?浅谈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及其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后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后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绵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于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在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会之前,它经历了一漫长的发展阶段。 1980年,乒乓球被发明出来。 1952年,在孟买的世界锦标赛上,日本选手首次使用橡胶面的球拍,引起了轰动。 1952年,日本人佐藤博治成为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亚洲选手,这次冠军预示着日后亚洲人对这项运动的主宰。 1954年,亚洲选手,特别是中国和日本选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发明的直拍握法。当时,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选手维克托-巴那使用的传统握拍法。 1971年,这一年的4月13日,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和中国队进行了比赛,他们最后以1比13输给东道主,但这次比赛开通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 1981年,乒乓球作为奥运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尽管在此之前从未以表演项目在奥运会出现过。 1988年,乒乓球比赛在汉城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奥运会上。 1988年乒乓球首次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联下目前已经有超过187个协会成员。 为了缩小了选手间的实力差距,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偶然性,国际乒联近年来对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做了很大修改,每局分数从原来的21分缩减为11分,11平后领先2分者获胜,比赛也从原来的5局3胜制改为7局4胜制,小球改成了大球,还加入了无遮挡发球。为了避免出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垄断奥运会冠亚军,国际乒联规定在奥运会双打比赛中,来自同一协会的两对选手必须分在同一半区。这样,出现在双打决赛赛场上的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两对选手,比赛也将更具悬念。 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后,奥委会也对乒乓球运动作了一些设定。奥运会中乒乓球比赛设了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单项,男女各86名选手参赛,其中单打各64人,双打32对。每个国家/地区最多只能有男女单打各3人、双打各两对选手参赛。比赛采用7局4胜每局11分单败淘汰制。 说到奥运会中的乒乓球就不得不提一提把乒乓球称为国球的中国。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也逐渐跃上乒乓舞台。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选手创造了直拍握法,并占据了乒坛霸主地位。之后,直拍技术被中国选手发扬光大并一直称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乒乓球发展陷入低谷,来自欧洲的瑞典男队开始崛起,并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连续三次夺得世乒赛的男团冠军。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夺回了男团斯维思林杯。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近年来的大赛中战绩显赫。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了除男单以外的其他6项冠军,年底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上更是包揽了全部四项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王励勤、王楠、张怡宁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德国的波尔、奥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和东道主选手格林卡等。 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到上届雅典奥运会,在5届总共决出的20项冠军,中国仅让4项旁落,处于绝对的乒坛统治地位。乒乓球在中国成为亚军即失败的项目。为了阻止中国队垄断乒乓球运动,国际乒联多次针对中国修改规则,从小球换大球、无遮挡发球到11分制改革,这些都无法动摇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乒乓球的平民性质使得这项运动易于在中国推广,中国人身体条件也适合在小球运动上发展、提高,这些都是“国球”运动能在中国长盛不衰并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所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奥运会可能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国际社会运动。它包括三大体系,即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或地区奥委会三大支柱为骨干的组织体系;以奥运会为周期性高潮的活动内容体系。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奥运会每四年一届,从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纪录的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3年,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经过了产生,发展和衰弱几个阶级。 第一,古希腊自然环境与竟技运动习俗的形成。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并因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里为人类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竟技运动是希腊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第二,奥运会初期的比赛项目也反应了战争与古奥运的发展关系。从公元776年开始长达500年期间,奥运会项目逐步扩大,从单一的赛跑发展为有摔跤,混斗,拳击,四马战车,马车赛,角力,赛马,五项运动项目等的综合运动会,这些比赛项目,多与军事技能有关,反应了战争对奥运会比赛项目发展的驱动作用。虽然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明显的军事烙印,但是奥运会本身却是整个希腊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虽然各城邦间的冲突经常发生,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别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古希腊殖民运动的兴起,在地中海区域形成了一个希腊文明圈。 第三,古希腊的宗教习俗与奥运会模式的形成。古奥运会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独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 第四,古奥运会的盛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发展为各希腊城邦参加的盛会,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为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全盛期,古奥运会达到鼎盛。第三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古希腊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古奥运会进入衰落期。 体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下半叶,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倾向。一是竟技运动的迅速发展,二是体育的国际化趋势,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随着国际体育交往的扩大,建立一个综合的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建立一个协调各单项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以发挥管理作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终于在1893年根据顾拜旦的建议,法国田径协会联合会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体育会议。讨论复兴奥运会的问题。1894年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隆重开幕。并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由于首届奥运会将于1896年在古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举行,因此希腊人维凯拉斯任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大会规定每隔四年在哪个国家的大城市举行奥运会。 百年奥运,风云变化,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全人类向往前进的心声。奥运精神是什么?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强、自尊”。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在乒乓球运动中更是体现了这些奥运精神,从一些乒乓球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精神。他们不畏困难,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匈牙利的维克托-巴纳,创造了神奇的记录,他有23项世界冠军的头衔,其中包括5项单打冠军。在1930至1935年间,他仅仅被同胞兼双打搭档萨巴多斯击败过一回。 中国的邓亚萍,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虽然身高仅有1米52,她却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选手,获得1992和1996年奥运冠军,以及1991、1995和1997年三次世界冠军。 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他是个天才选手。他曾获得了1992年奥运会男单冠军和2000年奥运会亚军。这位瑞典人同时也拥有1989和1997年的世界冠军头衔,是乒乓球史上几位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除了赢得过个人冠军,他还具有双打方面的天赋,在团体比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像他们这样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真的很多很多,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顽强拼搏,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奋斗。奥运会是短暂的,乒乓球运动是永恒的,是永远也不退色的,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奥运不能没有乒乓球,乒乓球也不能没有奥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乒乓球,奥运更加精彩,因为奥运,乒乓球更为流传。奥运中的乒乓球,乒乓球中的奥运精神,太多的联系使得它们发展到了一起,未来的它们将会如何,我想不言而喻。

我国现有的体育杂志搏 Sports Events 安徽体育科技 Journal of Anhui Sports Science 搏击 TECHNIQUE OF PRACTICAL FIGHTING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冰雪运动 China Winter Sports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池州师专学报 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当代体育(足球) Modern Sports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湖北体育科技 JOURNAL OF HUBEI SPORTS SCIENCE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河南年鉴 Henan Yearbook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nan Vocational & Jednical College 健康之友 Healthful friend 今日中国 CHINA TODAY 今日中国(阿文版) China Today(Arabic) 今日中国(北美版) China Today 今日中国(德文版) China Today(German) 今日中国(英文版) China Today 今日中国(法文版) China Today(French) 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 China Today(Spain) 辽宁体育科技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Kunming Teachers College 看世界 Worldview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ocial Sciences)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乒乓世界 Table Tennis 气功与体育 Qigong and Physical Training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Shangdo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少女 Girl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Teacher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上海调味品 Shanghai Seasoning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Joru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Teachers University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科技 田径 Track and Field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博览 SPORT VISION 体育大观 Sports world magazine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Journal of Sports Adult Education 体育科学研究 Sports Scrences Resarches 体育科研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体育世界 Sports world 体育师友 Tiyu Shiyou 体育文化导刊 Sports Culture Guide 体育学刊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与科学 Journal of Sports & Science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网球天地 TENNIS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新体育 NEW SPORTS 小学教学研究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ech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阴山学刊 Yinshan Academic Journal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游泳 Swimming 英语画刊(高中版) English Pictorial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i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s ed) 中国国际象棋 International chess in China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中国排球 China Volleyball 中国少年儿童 China Juvenile and Children 中国体育教练员 China Sports Coaches 中国体育年鉴 中国学校体育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hinan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浙江体育科学 Zhejiang Sport Science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索引序列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高力翔
  • 南京体育学报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是cssci吗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