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自己喜欢的例如自己喜欢的电影、小说诗集等有关文学语言类的探讨,提出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第6期No . 6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 2005年12月Dec . 2005 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 张建锋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雨巷》的意象既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意蕴, 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既具有古典美, 又具有现代性。其艺术魅力在于现代意识的表现与古典诗词原型意象的创化运用有机结合, 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纯熟境地。 关键词:油纸伞; 雨巷; 丁香姑娘; 意象美 中图分类号:I 226.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05) 06-0045-03 Imago Beauty in Dai Wangshu s Rainy Lane ZHANG Jian -feng (Shoool of Humanities , Xihua University , Chengdu , Sichuan , 610039) A bstract :T he imago in “Rainy Lane ”contains no t only national culture , but affection of present people ; it also conveys bo th classical and modern beauty . Its ar tistic appeal lies in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of modern wo rld and pro to ty pe of classical poetry . Key words :oilpaper umpella ; Rainy Lane ; Lady Ding xiang ; imag o beauty 《雨巷》当年投寄《小说月报》时, 代理编辑叶圣陶称许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确, 《雨巷》象一首轻柔、低回、杳渺的小夜曲, 优美动听, 悦耳迷人。但是, 我们把首节诗改为:“撑着自动伞, 独自/徜徉在宽敞、宽敞/又热闹的街上/我希望逢着/一个喇叭花一样/结着欢乐的姑娘。”情况会怎么样呢? 节奏、音韵几乎没有改变, 与原诗相比, 境界全无, 是何种原因呢? 意象变了! 那么,《雨巷》的意象美体现在哪里呢? 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说, 可以在“旧的事物”中寻找新的诗情, 用“旧的古典”来表现新的情绪。他大量采用那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原型意象”来构造自己诗歌的意境。他把“原型意象”作为诗歌的审美信息载体, 注入新的思想、情感, 使之演变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的现代意象, 从而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性。《雨巷》并没有多少写实的环境描摹, 也没有多少浪漫的感情直露, 而是只呈现“油纸伞”、“悠长”、“雨声”、“小巷”、“我”、“丁香”、“姑娘”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着江南的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 诗人张口就是“油纸伞”, 改为自动伞、大花伞……为何不好呢?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尤其是江南的梅雨季 节, 或者在“天无三日晴”的西南地区, 出门人必带雨具。俗话说:“晴带雨伞, 饱带路粮。”有雨, 无雨, 上路总要带伞, 出门就得带伞, 带了千百年了! 也许在偏远之地油纸伞还未绝迹呢, 绝迹了也还是让人难忘, 不是有工艺品油纸伞吗? 诗中的“油纸伞”不只是雨具, 它是暗示雨中的人和雨中人的习俗。由伞而人, 由人而人的习俗和心态, 表现了江南的文化风情。紧接出现的“雨”是江南梅雨时节的细雨, “巷”是江南市镇的标志性景观,“雨巷”及后边“颓圮的篱墙”构成鲜明的江南地理背景。“丁香”的地域性稍不及“油纸伞”、“雨巷”那么强, 但“丁香”牵动读书人的愁情, 牵动民族文化的血脉。“油纸伞”、“雨声”、“小巷”、“丁香”, 简洁的意象渗透着江南文化风情和古典文化韵味。开篇就要让你进入鲜明的地域文化中, 去领略浓浓的民族文化之美。 “雨巷”之前是“悠长”, 短一点不好吗? 宽一点不好吗? 为什么非得“长”呢? 还要“悠长”呢? 一个“悠长”不够还要反复一次呢? 千百年来, 出门的人, 上路的人, 远行的人, 多半是读书人, 他们的心态就如此了。“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 各在天 收稿日期:2005-09-03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中国新诗意象研究》。1965) , 男, 。 46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一涯。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古诗十九首》)“美人在云端, 天路隔无期。”(枚乘《杂诗》)“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李白《长相思》)“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求索”、“远游”, 那是多么长的路啊! 多么难走的路啊! 再长, 再难走也得走啊, 走啊, 走不尽啊! 这不就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吗? 走长路, 路难行, 暗示的是人的孤独、寂寞和痛苦,“远游无处不销魂”! 岁月无声, 现代的读书人也是这样的心态。20来岁的大学生冰心写过:“黄昏了———/湖波欲睡了———/走不尽的长廊呵! ”(《春水》)古代读书人行走在山路、水路、天路, 冰心行走在校园的长廊, 戴望舒行走在江南的雨巷, 都是长啊, 长啊, 走不到尽头的长路啊! 1928年, 徐志摩在异国的康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伊人宛在水中央, 也是一条长长的水路。这是“呐喊”之后的“彷徨”,“追求”之后的“幻灭”, “兴奋”之后的“惆怅”, 不是几首诗、几个人的心情, 而是二十年代中后期一部份青年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情。岂止是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 恐怕很多人都如此吧? 一曲《忘情水》, 流行开来, 不就是唱出了现代人的心声吗? “曾经年少爱追梦, 一心只想往前飞, 寻遍千山和万水, 一路走来不曾回。蓦然回首情已远, 身不由已在天边, 才明白, 爱恨情仇, 最伤最痛是后悔! ”一路狂奔, 风雨兼程去“追梦”, 蓦然回首, 古道西风, 人在天涯, 真的后悔吗? 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雨巷”中有“丁香姑娘”, 梦在天尽头! “雨巷”意象, 看似写实, 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为什么是“雨”? 天晴不好吗? 为什么是“巷”? 马路不好吗? 大街不好吗? 高速公路不好吗? 诗人开口就说“油纸伞”, 告诉你天下着雨, 而雨始终伴随着人, 不时闪现。在全诗里,“雨巷”出现4次, “油纸伞”出现3次,“雨”出现2次, 合在一起9次,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这雨是暴风雨吗? 是雷阵雨吗? 是“偏东雨”吗? 不是的。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 连绵不绝的, 无穷无尽的, 丝丝缕缕的, 迷迷蒙蒙的, 晦暗不明的, 不知要下多久啊———烦死人! 这是江南的小巷, 石板铺地, 墙壁灰暗, 房舍歪斜, 弯弯曲曲的, 坑坑洼洼的, 平常都不好走路, 下雨天就更不好走路了———烦死人! 天在下雨, 本来该呆在家里休闲娱乐的, 而今非得出门———“身不由已”, 而路又不好走, 心情能好吗———糟透了! 人在雨巷, 雨中的活动暗示雨中人的心情和心态。这种心情、心态是古典诗词中反复表现的, 可以说是中国读书人的心情和心态。 美国汉学家华生、詹玛丽和中国学者陈植锷分别对《唐诗三百首》(孙洙编) 、《唐诗别裁》(沈德潜编) 和李白、杜甫、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诗歌的意象作过统计, 结论是季节意象“春秋”远远多于“夏冬”, 气候意象“风雨”远远多于“晴 [1]天”。《诗经》就开始“刮风下雨”了。“我徂东山, 滔滔不归。 诗花香。“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皇甫松《梦江南》)“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飞絮,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这雨呀, 一下就是上千年! “他们的兴趣与其说是呈现在眼前的景物, 倒不如说是约定俗成的比喻和象征。”[2]“雨”成为古代诗人表现心情、心境的一个稳定的意象, 具有“递相沿袭性”(陈植锷语) 。不管天是否下雨, 只要心情不好, 那就让诗下雨吧! 诗也是水做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上,“丁香姑娘”出现了, 她是《雨巷》的核心意象, 为什么是丁香呢? 梅兰竹菊四君子不好吗? 国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吗?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好吗? 桂花芙蓉月季不好吗? 桃花李花梨花不好吗? 杏花茉莉白兰花不好吗? “杏花春雨江南”, 这是千古绝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这又是江南神韵! 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 叶卵状长椭圆形, 夏季开花, 枝顶着花, 圆锥花序, 长10~20cm , 花冠筒细, 长1cm , 细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黄花, 一簇一簇的。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 圆圆的, 鼓鼓的, 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就是“丁香结”。雨巷长长的, 窄窄的, 弯弯的, 灰蒙蒙的, 一条一条的, 小小巧巧的, 硕大的牡丹般配吗? 鲜艳的牡丹相称吗? 牡丹太大、太鲜艳, 与雨巷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相配。那茉莉、桂花挺小的,“门当户对”, 又为何不用呢? 这里就有意象的民族文化意蕴问题。“丁香”与“愁”相结, 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 这是读书人的习惯和心态。“丁香体柔弱, 乱结枝犹垫。”(杜甫《江头五咏》)“绣领任垂蓬髻, 丁香开结春梢。”(杜牧《代人寄远》)“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风中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李“相思只在: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王 《浣溪沙》) 《秋波媚》)“欲知方 寸, 共有几许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丁香露泣残枝, 算未比, 愁肠寸结。”(蔡伸《柳梢春》)每个人都有许多烦心的事、忧愁的事和感伤的事, 一件完了又有一件; 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 愁更是永远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结, 结是解不完的, 结是解不开的。“丁香结”负载着解不完、解不开的愁, 已经很久远了! 音乐人陈小奇“盗版”《枫桥夜泊》《巴山夜雨》, 弄成一个“涛声依旧”, 那叫“改你没商量”。戴望舒“重复昨天的故事”, 却传承了古典诗词意象的文化意蕴, 并“锦上添花”, 把“丁香”与“姑娘”两个意象组合成了全新的意象“丁香姑娘”。 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呢? 从《诗经》开始, 相思、求索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 都是用来表现爱而生思, 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楚辞》借“香草美人”、, 。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东山》)“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 。, ” 第6期张建锋: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47 后世文人每每借相思之苦来诉说追求、出仕和求取功名之难。李白所谓“美人如花隔云端”, 承枚乘“美人在云端, 天路隔无期”, 是说政治理想、人生价值和事业功名远在天边, 可望而不可即!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追求之路长啊, 远啊, 难啊, 苦啊! 戴望舒彷徨在悠长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就是“寻梦”吗? 不就是寻理想吗? 戴望舒沿袭古典诗词的意象, 使他的诗歌意象内蕴传统的比喻性和象征性意义。但他不是原样照搬, 而是赋予这些“古典意象”以“现代情绪”, 从而具有现代意味, 生成现代美。戴望舒反复咏唱的“现代情绪”与时代、社会及个人生活相关。作为二、三十年代的“寻梦者”, 戴望舒曾经执着于理想、事业和爱情的追求, 但屡屡受挫, 他感伤、悲哀、烦忧、彷徨、寂寞、孤独、哀怨、抑郁、幻灭、虚无……从《雨巷》经《寻梦者》《乐园鸟》到《致萤火》, 戴望舒在古典意象的基础上拓展开来, 表现人生中理想、事业和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绪, 甚至是绝望情绪。在幻灭中继续追求, 在痛苦中寻找出路, 在失望中渴求理想, 在灰暗中盼望云霞, 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丁香姑娘”只是戴望舒诗歌中“少女”意象系列之一。这以后有“路上姑娘”、“林下姑娘”、“百合子”、“八重子”、“梦都子”、“单恋女”、“恋人”、“村姑”……这些意象都不同程度具有象征色彩, 包含更为普遍的社会人生意义, 隐喻着戴望舒所追寻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与其说《雨巷》是爱的私语, 不如说《雨巷》是理想恋曲。那么,“丁香姑娘”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意象的现代美何在呢? 《雨巷》二、三、四、五、六节诗都是在写“丁香姑娘”。“她”有什么特征呢? “她”有高雅的外表, “丁香一样的颜色”, 纯洁的白、高贵的紫或富丽的黄; “她”有迷人的本性, “丁香一样的芬芳”, 香气扑鼻, 沁人肺腑; “她”有忧伤的气质,“丁香一样的忧愁”, 这是从古典诗词沿袭下来的, 由中国文人赋予的特质。“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其实是中国读书人自我的对象化。中国文人向来积极“入世”, 不懈追求理想, 却求之不得; 求之不得, 又锲而不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只好“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原来不叫这个名字, 叫戴朝, 别名戴梦鸥、戴望舒。为何取名“望舒”呢? 源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在戴望舒的血液中流淌着。“丁香姑娘”被赋予了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是这个意象最具现代气息的地方。三、四、五、六节诗是费解的。“丁香姑娘”为何“象我一样”彷徨彳亍, 冷漠、凄清、惆怅? 为何“象梦一般”凄婉、迷茫? 为何走近之后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然后飘然而去? 为何她的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全都随风而逝? 我们不禁要问, “丁香姑娘”从哪儿来的? 为何而来? 最后到哪儿去了? 为何而去? “丁香姑娘”是美丽的, 理想也是美丽的; “丁香姑娘”是 脆弱的, 如花一样容易凋谢, 理想的梦也是脆弱的, 也容易随风而逝;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 显然经受了命运的打击, 沸腾的理想也会遭遇突来的“风雪”。但“丁香姑娘”没有颓唐、绝望, 没有被沉重的悲哀压倒, 面对世俗的目光, 她是“冷漠”的, 她不屑与俗人为伍, 世人也不理解她的追求, 她只好一个人“凄清”、“默默”地忍受磨难, 顽强地继续追求着。她是一面旗子, 在风雨中飘扬。 在长久的期待中,“丁香姑娘”终于“飘”来。“她静默地走近”, 两颗心刚要碰出“爱”的火花, 旋即拉开了距离。理想靠近了“我”, 却转瞬而逝。“丁香姑娘”失望了, “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然后从身旁飘过去了,“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人归来, 相逢相知如梦里, “沙扬娜拉”在雨巷。两个彷徨的人, 寻找那个飘过的梦。两人同病相怜, 说好不分手, 但病症相同, 不能互相拯救, 只好说分手。他们是彷徨者, 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的寻梦者。 “丁香姑娘”来了, 但只在眼前一闪, 转眼间消失了, 她的颜色、芬芳, 连同她的“太息一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空留下“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雨打油纸伞, 淅淅沥沥, 烟雨迷蒙, 透人心脾的是寂寥。“我”已经不再对“逢着”丁香姑娘抱什么希望了, 只愿“飘过”一个身影, 得一点心灵的安慰。全世界我都可以忘记, 就是不能没有你———丁香姑娘! 这是诗人“想你想到梦里头”的“梦中情人”, 是诗人的人生信念和精神支柱———“我的心里只有你”! 如果说《旧锦囊》里的诗歌多半还停留在古典诗词意象的沿用上, 那么, 进入《雨巷》时期戴望舒已经开始古今融合, 推陈出新。“丁香”在古典诗词中始终与愁怨连在一起, 构成单纯的“丁香结”意象。而《雨巷》将“丁香结”拓展为“丁香姑娘”, 寓意更为丰富, 更具时代性和个人性。如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所说:“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望舒草》以后, 戴望舒在意象的运用上不仅“点铁成金”, 而且“夺胎换骨”, 创造出“秋天”、“游子”、“秋蝇”、“旅人”、“五月的园子”、“梦”、“灯”、“秋夜”、“离离野草”、“萤火”、“古神祠”、“乐园鸟”等等新颖的意象。它们既蕴含着民族文化的韵味, 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既具有古典美, 又具有现代性。《雨巷》意象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戴望舒把现代意识的表现与古典诗词原型意象的创化运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纯熟境地。参考文献: [1]周发祥《意象统计》[J ]. 《文学遗产》. 1982(2) . 陈植锷《诗歌意 象论》[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周发祥《意象统计》[J ]. 《文学遗产》. 1982(2) . [责任编辑陈磊]
就按雨巷的内容去写好吧!
设计要求都包括什么!
分析: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
读《雨巷》有感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欲从颓废,迷茫中重新振作的心理历程。用丁香这种开在暮春,看起来没有盛开又散发着异香植物不甘落后,追赶春天,来比喻那种使失落者不甘落后,一往直前的勇气。并将这种品质比做心中的女神,欲求得女神的垂青,获得振作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所拥有的不弃的追求。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是为爱情而写,可以看成一首爱情诗或一首象征诗来解读。
原文选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此诗出自现代·戴望舒《雨巷》
写作背景: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论文答辩如何提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答辩如何提问,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答辩一般提问的问题
(1)辨别论文真伪,检查是否为答辩人独立撰写的问题;
(2)测试答辩人掌握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3)论文中没有叙述清楚,但对于本课题来讲尤为重要的问题;
(4)关于论文中出现的错误观点的问题;
(5)课题有关背景和发展现状的问题;
(6)课题的前景和发展问题;
(7)有关论文中独特的创造性观点的问题;
(8)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问题;
(9)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有的老师会提问论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自己一定要弄懂论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答辩的基本流程:
一、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二、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答辩教师提问的范围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内,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情况。提问的重点放在论文的核心部分,通常会让答辩人对关键问题作详细、展开性论述,深入阐明。答辩教师也会让答辩人解释清楚自述中未讲明白的地方。论文中没有提到的漏洞,也是答辩小组经常会问到的部分。再有就是论文中明显的错误,这可能是由于答辩人比较紧张而导致口误,也可能是答辩人从未意识到,如果遇到这种状况,不要紧张,保持镇静,认真考虑后再回答。还有一种判断类的题目,即答辩教师故意以错误的观点提问,这就需要答辩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高度集中,正确作答。
仔细聆听答辩教师的问题,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求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完整全面、重点突出。如果没有听清楚问题,请答辩教师再重复一遍,态度诚恳,有礼貌。
当有问题确实不会回答时,也不要着急,可以请答辩教师给予提示。答辩教师会对答辩人改变提问策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式的问题,降低问题难度。
出现可能有争议的观点,答辩人可以与答辩教师展开讨论,但要特别注意礼貌。答辩本身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切不可与答辩教师争吵,辩论应以文明的方式进行。
三、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答辩注意事项
(1)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
(2)注意自身修养,有礼有节。无论是听答辩教师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3)听明白题意,抓住问题的主旨,弄清答辩教师出题的目的和意图,充分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作答,以免答非所问的现象。
(4)若对某一个问题确实没有搞清楚,要谦虚向教师请教。尽量争取教师的提示,巧妙应对。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努力思考做答,不应自暴自弃。
(5)答辩时语速要快慢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会让答辩小组成员难以听清楚,过慢会让答辩教师感觉答辩人对这个问题不熟悉。
(6)对没有把握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在答辩中提及。
(7)不论是自述,还是回答问题,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强调重点,略述枝节;研究深入的地方多讲,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最好避开不讲或少讲。
(8)通常提问会依据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
(9)答辩人的答题时间一般会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除非答辩教师特别强调要求展开论述,都不必要展开过细。直接回答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去掉旁枝细节,简单干脆,切中要害。
四、答辩常见问题
在答辩时,一般是几位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实体和论文提出一些问题,同时听取学生个人阐述,以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和对设计的熟悉性;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面的宽窄;听取学生对课题发展前景的认识。
论文答辩技巧
我们参加(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中对参加答辩的毕业生总的印象是:
(1)态度积极认真。大多数人是头一次参加论文答辩,又新奇、又紧张,有的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2)大多数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较弱。
(3)大部分同学还不能较好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联系起来。
针对毕业生的如上情况,这里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毕业论文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
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第二步,进行现场答辩。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做即兴答辩。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就是检查毕业生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考察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答辩老师结合毕业生现场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
二、毕业生如何准备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对自己所写论文要十分熟悉。当然,通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按自己的构思动手写成的论文,你一定是熟悉的。不过我们过去接触过的论文中,有的是把收集来的资料“粘贴”成论文,提交论文时,本人没有认真读一遍,交出的论文漏洞百出。这样答辩时由于你对论文不熟悉,针对所提问题就很难回答;还有的毕业论文给人感觉写的不错,但答辩时却一问三不知,显然对这篇毕业论文你不熟悉。所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
2、针对答辩提出问题的方向,在答辩前做些准备。
(1)、对自己所写论文中涉及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答辩前最好一一整理出来。比如,论文中我的第二个论点中涉及了某个基本概念,这个基本概念的内容我参考了某“专业书”的第几页,内容是什么,整理好备用。
(2)、结合所写论文的论点,在答辩前,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很说明问题的好案例;比如,在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例等等。
(3)、在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方面。平时多关注所学专业当前的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毕业论文答辩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果不知道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参照别人的毕业论文样本。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拓展内容: 论文答辩准备
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利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答辩之前准备工作重要涉及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着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
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这篇文章我们来介绍一下答辩的主要问题,方便同学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上台的时候一问三不知。论文提问主要是以下几个,随小编一起来阅读1、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目?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自己平时研究的方向,如果并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想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来研究探讨,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去翻阅一些相关学术资料以及实验的论证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行性。2、论文价值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主要考察的我们同学思考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方面的关注。在做论文阐述的时候可以针对于论文中的观点以及论证做详细的解答。3、论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个是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有技术掌握的情况。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逻辑清晰,并且要突出自身的专业性和知识点。可以采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释论文的内容,不要太过口语化。4、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也方法也是在答辩的时候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论文所提出来的观点是否熟悉,以及对于论文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是否了解,想要流畅的回答得到导师的认可,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功课。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1.论文打印成纸质的这样方便我们阅读,熟悉自己的论文,做到心中有数,答辩老师现场提问的时候就不至于一问三不知能做到对答如流那就会加分了;2.在答辩之前,我们熟悉好自己的论文以及老师常问的几个问题可以找几个同学进行模拟答辩,熟悉答辩的流程上台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慌张应对自如了;3.在模拟和正式答辩都要控制好答辩的时间,每个同学答辩的时间浮动不能太大要不然会影响到下一个同学的答辩时间;4.常见的答辩问题自己可以先用小本子做好回答,同学间模拟答辩的时候就可以用上;5.答辩的PPT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借鉴知道老师平时的ppt样式和风格,不要做得花里胡哨的逼近我们是做的学术研究要简单明了,能美观就更能加分了。更多资讯敬请关注papertime官网,方便论文查重和在线改重降重,感谢与你相遇!
论文答辩常见的问题主要包含: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目、论文的价值、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方向等等。
1、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目?
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会涉及到自身的研究兴趣以及研究的方向,如果在这方面自己比较明确的话,或者是认真思考过,不妨直接告诉老师。如果并没有明确研究方向,也可以跟导师说明选题的来源,以及之前所寻找过的资料。
2、论文价值是什么?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现实方面的关注。在回答的时候,可以针对于论文中所提出来的现实意义,以及解决的方法做阐述。
3、论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方面的问题考察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有技术知识的掌握。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逻辑清晰,并且要突出自身的专业性和知识点。可以采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释论文的内容,不要太过口语化。
4、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论文的研究方向也是在答辩的时候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论文所提出来的观点是否熟悉,以及对于论文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是否了解,想要流畅的回答得到导师的认可,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功课。
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
1.论文一定要打印出来,多读几遍,熟悉你的论文,老师会根据你的论文内容进行提问,一问三不知就完蛋了。
2.在正式答辩前,你可以找几个同学模拟论文答辩的形式,互相提问,提前了解答辩的流程。
3.在模拟论文答辩的时候,要注意控制下时间,因为当天会有很多答辩的同学,时间有限。
4.自己去网上搜,或者向学长学姐们请教,答辩老师可能会提到哪些问题,提前想好怎样回答。
5.答辩一般都是需要做PPT的,PPT要简单明了,颜色不要太花哨,可以参照平时老师的PPT风格,还要注意文字和图片的搭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毕业论文答辩
春: 唐·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清·周桢: 愁绝桑阴春欲暮,一痕浓绿上眉端。 元·卢挚: 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清·恽格: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夏: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秋: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冬: 唐·白居易: 绿纹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李颀: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四季: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春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夏天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王绩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秋日 耿湋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秋日湖上 薛 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宫中题 文宗皇帝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汾上惊秋 苏 (廷+页)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秋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雨悠悠 七夕 杨 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立秋 刘武子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七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 杜 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冬天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领导重视是开展 HSE 管理工作的前提,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则是做好 HSE 管理工作的关键。从一项工程的投标到工程开工,项目各方都应做出相应的 HSE 承诺并建立相应的 HSE 责任,项目业主方要始终把 HSE 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样也就在全体员工头脑中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概念,使职工意识到 HSE 工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一体化的 HSE 管理。一是 HSE 风险管理技术与管理体系一体化,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为支撑保证相应的管理体系的实施;二是 HSE 管理与项目发展过程的一体化。HSE 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因此,应该着眼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全面的 HSE 管理,并随着项目进展不断完善,而非阶段性的工作。为了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榆济项目经理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 HSE 管理委员会,颁发了《质量、HSE 奖惩办法》、《QHSE工作安排》、《QHSE 处罚实施细则》、《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等管理文件,要求各施工单位把安全落实到实处。同时,积极响应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天然气分公司开展的“我要安全”活动,使每一名参建员工树立“我要安全”、“责任在我”的理念,提升全员安全认知水平,营造“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氛围。若在施工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了按照项目经理部 HSE 管理处罚规定进行处理外,还要按照“四不放过”要求,严肃查处。从而使每个施工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管理人员能够负起责任来,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施工安全。
变一变,出几朵花来。 树,园,春?花,尚,头发?且,光明正大露个脸?广你亮,抛弃容貌去爱?生男孩你要考虑男方的兄弟姐妹?更不能缺,婆家的表妹?仍是用力包裹满脸褶皱泥垢,手中握着短发陈年茶水?心中掂量不算太重,但他是否能有力去拥抱?奋不顾身早有所属,男人妻子谁的,说清?如此大事全凭自己最好。不要纠结分不分,过得好又如何?性不关心相互,爱不关心自我,修饰妥协退让。女人说我不高兴了,你不要给我敷衍和欺,结婚就做彼此的傻逼。 男人这样,性需求旺盛的女人要审慎,广撒网多捞鱼别树敌。以后你想为了这个离婚也没啥的,但如果没准备好接受那种病态,相当危险!要是是我,就不想要或者狠狠的冷静一下,但已经谈婚论嫁了,就要严谨些,毕竟以后你不一定和他过一辈子,跟着他不放心啊,建议冷静两天,一个月后如果他没反应,就决绝点!即使你还爱他!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样的男人就是可以变心的,也许跟你在一起他的同志需求更加强烈而已,你想想可以接受,但是永远不要在没结婚前跟他发生性关系,万一他有多个女友呢,结婚以后你以后想从这边离婚就离婚,跟他一直都没法走到一起,如果过了十年你习惯了有个老实男人还过得挺好。有些人得了癌症就离开了人世,他的老婆经常叫他少陪陪孩子,你觉得他老婆疼爱你吗?不,因为她从来没有爱过他,那时候她是接受不了他没人爱的。
春 李白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嘀鸟。夜来风雨声,花落之多少。
那你可以去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多看看参考文献~像(环境保护前沿),期刊官网就是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你可以看看学习下吧,多看看总能写出论文的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关健词:酸雨 危害 防治措施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1、酸雨的概念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2、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3、酸雨的危害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的活动,造成土壤徽生物群体发生生态系统的混乱,抵御氮的固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由于酸雨的危害,欧洲许多国家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死亡,尤其是德国西部的森林受害最为严重,全国约有50%的森林受到酸雨的破坏。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酸雨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例如,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年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自从50年以来,几十年间有的已被腐蚀得面目全非。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名城雅典,保存着许多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金属像和石雕像,近十多年来多被慢慢腐蚀。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南方某地属于酸雨区,有一块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50年前字迹尚清晰,现在已一片模糊,这说明此事与近40至50年间的酸雨现象有关。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4、酸雨的防治措施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在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污问题和削减量,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严格监督管理。开展以控制燃煤污染为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政府工程,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燃煤;大幅度提高城市气化率,减少城市燃煤量;限制高硫煤使用,加速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尽早组织实施控制和减排二氧化硫的经济政策,重点是将现有火电机组脱硫成本纳入上网电价、保证脱硫机组上网电量、制订发电环保折价标准、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鼓励多渠道加在脱硫资金投入、落实国债资金和排污费对重点脱硫工程项目的补助等政策。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电厂坚决限产甚至停产。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要求,有效实施排污总是收费和新的收费标准,以后要继续提高二氧化硫排放收费标准,使之逐步达到或超过污染物治理成本,促使企业治理污染。最后社会和公民也应采取措施:处处节约用电、支持公共交通、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支持废物回收再生。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包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环境法制尤其是针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或社会有用性”, 因此,将环境污染完全消灭于无形是不现实的,除非实行“零增长”“零排放”。 鉴于此,“预防为主不是代替治理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提供者——政府 人类经济发展史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市场是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对此作过通俗的解释: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会显示配置效率。在这一体系中,所有产品的价格都等于其边际成本,所有的要素价格都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不存在外部性。在这些条件下,如果每个生产者最大化其利润,每个消费者最大化其效用,经济在总体上是有效率的,你无法使任何人的状况在不使他人状况变差的条件下变好。这意味着,在社会资源和技术既定时,即使是最有能力的计划者,使用最高级的计算机,制定最天才的重新配置计划,他也无法找出比竞争市场更好的解决方案。没有哪一种重新配置能使任何人的状况改善。不论经济中有一个、两个市场,还是有二百万个市场,这个结果都是正确的。 然而,这些结果通常都是以假设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基础的,事实上,市场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会失灵。市场失灵,“是指那些为取得有效的市场解决办法所需的条件不存在,或者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相冲突”。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运行的结果,未能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造成效率损失的状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市场在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时的无能为力。 市场失灵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存在纯公共产品,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把纯公共产品的概念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因为技术或者成本的原因,无法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占有;还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再增加一个人也不会导致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考虑到产品的非排他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不具有供应公共产品的动机。因为他一旦生产了这种产品,他就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那么,是否可以考虑消费纯公共产品的人们形成一个私人合作制,达成协议共同承担该公共产品所需的成本。这种协定对于小群体也许是可行的,可是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个人成为免费搭车者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因而私人自愿协定无法再起作用。因此,对一个大群体而言,“纯公共产品是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来提供的”。 环境污染治理即为公共产品的一个例子,所以,“供方只能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产品或纯粹的私人产品都很少见,更多的是兼有二者性质的混合产品,外部性问题正是由此产生。 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成本或效用。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包括正、负两方面影响,正面的影响亦称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亦称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前者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某项新技术发明被他人公开的无偿使用,后者的典型例子是环境污染问题。 要使资源有效配置,就要矫正外部性。基本的方法就是要将外部性内部化,即把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或收益转化为外部性制造者自己的私人成本或私人收益。具体地又可分为市场的方法和非市场的方法。按照科斯定理: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在交易费用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资源会自动实现有效配置。这时,将产权界定给谁并不影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只要界定明确,资源配置的结果都一样。 然而,现实的世界实际上总存在交易费用,有时交易费用还非常大,当牵涉的人很多时就是这样。因此,就必须由非市场的政府行为干预来消除外部性。 交易成本、排他成本和免费搭车策略使公共产品的私人式自愿供应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政府一种可能角色就是干预市场的配置职能,从而纠正市场失灵或采用政策弥补其效果。” 提供公共产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制度安排)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发挥到极至,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截然相反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行政计划机制在对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对经济的运行起辅助作用,而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全方位的主导者和主宰者,小到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卖给何人,大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参数的确定、协调,都由政府一手操办。 “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的雇员。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管理处,成为一个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的工厂。” 以上的分析似乎一直在向我们昭示:市场是不完善的,政府干预可以校正市场。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政府干预本身是有成本的,同样存在“政府失灵”现象。政府作为雇员机构都具有官僚主义的弱点,运作成本高,容易导致浪费与文牍主义, 同时,间接地增加“纳税人”的成本;民主政府的政策还往往有一种“中位取向”,作为受选民委托者,它往往体现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中那些最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例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赤贫者的保护等等。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政客和官僚们的“寻租”行为,“人们试图寻求影响国家的方法以便使福利转移到他们手上”。 二、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BOT模式 市场和政府存在着各自的优越性,同时,也都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我们的任务无疑便是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使其各自充分发挥作用。根据OECD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环境管理经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作用是规制和监督,同时提供必要的环境公共物品。 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由政府来生产,政府“可以把生产该产品的合同承包给私人生产厂家”, 吸纳商业资本、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金来参与,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局面。在国际上,从80年代开始,欧美开始倡导和鼓励私人部门积极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力图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这一作法后逐渐被东亚许多国家所重视和应用。美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较大部分由私人部门承担;马来西亚将全国划分为几个区域,把垃圾和污水处理业务全部委托给几大公司;日本过去曾把政府环境预算的80%以上投入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现在也感到力不从心,弊端甚多,因而开始变革。 而我国,环保投入机制基本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投资主体仍然主要是国家和政府。 BOT模式似乎是我们苦苦寻觅的“平衡点”的天然物,“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营运-移交)投资方式是由政府通过特许协议的方式将基础设施的建设、营运权让渡给项目发起人并对部分项目风险提供商业支持和政府承诺;项目发起人则设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通过一系列协议(合同)联接众多的项目参与者对项目进行建设、营运,通过经营所得收回投资,偿还贷款,获取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投资方式具有融资能力强,自有资本需要量小,投资收益有保障等众多优点,因而,“自土耳其1983年设立世界上第一个BOT项目到1993年,世界范围内有近150个基础设施项目采用BOT投资方式,总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 BOT投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当事方,规范当事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亦为数不少, 其法律特性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1、BOT是政府与私人资本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为标的的合作关系。 BOT所涉及的领域一般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及垄断专营带来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原因,这些本应有国家投资、垄断专营的领域,不得不引入私人资本。因此,从本质上讲,BOT是将本国和本地区的那些本应由公营机构承建和运营的公用设施项目,通过政府授权方式特许给某个私营机构来建设和经营,“是业主国政府的一项具体的独立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政府职能由私人代为实现”。 我国BOT项目大都分布在火力发电厂、高速公路、隧道、铁路等基础行业,而又以地铁、港口、火力发电厂和交通运输投资额巨大的项目居多,其他类型的项目少。然而,1998~2000年间,中央政府增发国债3600亿元,国债投放的重点就是公路项目。各地电力市场也在“强电政策”的推动下很快趋于饱和。 与之相反,据国家环保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城镇日排放污水总量近亿吨,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总量只有约亿吨, 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量达亿吨,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递增,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亿吨, 仅凭政府财力显然难以完成治污使命。环保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但我国环保产品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BOT投资方式在环保产业,尤其是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将大有可为。 2、BOT以政府特许为核心和基础,政府以合同中的行政特权方式保留和行使公共职权。BOT模式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系统法律关系群,这种关系群是由公法和私法合作调整的。在这庞大的法律关系群中,核心是政府特许,其表现载体即为特许权协议,其他所有合同均以特许协议为基础,为实施其内容服务。特许权协议在法律性质上为公法契约(行政合同), 协议目的具有公益性,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政府在特许权协议中既是一方当事人,同时又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机关身份出现,其地位具有双重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必须首先得到政府特别授予的专营权;第二,政府有权监督私人履行特许协议的行为,有权为维护公共利益,变更、终止合同;第三,经营期结束,政府无偿取得基础设施的所有权。 环境污染治理是政府的职责,虽然政府可以通过BOT模式将其“承包”给私人,但显然政府不能据此放任自流,不能放弃其监管职责。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文件都相应的规定有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 3、BOT是一种特殊的私人直接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具有私人直接投资的本质特征,这是毫无疑义的。私方当事人以盈利为目的,以私人名义参与公共工程,自行筹资,自享收益,自担风险。而且,目前我国所称的BOT往往仅指国际BOT(外资BOT),没有包括国内私人以BOT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 我国第一座以BOT方式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01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竣工,投资方为美国金州集团北京金源环保公司,美国金州集团与北京市政府磋商,拟投资建设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长二期工程。此外,法国苏伊士集团也准备投资建设北京卢沟桥和小红门两座污水处理厂。 鼓励内资参与BOT投资将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民间资金充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实际民间金融资本存量不少于10万亿元,仅浙江省就有3500亿元民间资金闲置; 同时还有一批资金和技术较为雄厚的民营企业,而且对投资环保产业有巨大的热情,因此,具备发展内资BOT的客观基础。实践中也确有其事。国内民营企业中宜环能环保技术公司与河北省安新县达成了意向性协议,采用BOT方式建设垃圾处理厂,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另一家民营环保企业桑德集团,更是雄心勃勃,推出“中华碧水计划”:与全国12个省市签约,宣布以BOT模式承建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 BOT方式的设计,成功地把基础设施分成投资建设、经营回报和无偿移交三个阶段,并将前两个阶段成功地与政府直接职能分离,推向市场,辟为可以投入产出的领域。利用私人经营机制和市场经营机制获得高效率和高质量,避免了国家作为主体直接进入经营领域所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弊端。同时政府作为标的物的最终所有权人自始至终所享有的监督权和其他一系列特权,保证了BOT方式不改变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公共产品,所要求的“政府提供”和“私人生产”在这里完全得到了满足,政府和市场找到了各自合适的定位。 三、BOT模式与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冲突和协调 BOT模式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中是新生事物,因此,其与我国现行环境法制的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两者之间的协调、融合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1、BOT模式与排污收费制度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是,非竞争性产品未必是非排他的,有时,可以采用很简单的排他手段,如收费就可以使排他成为可能。 BOT模式中的投资方之所以愿意投资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就是因为能通过收取污染处理费的制度将环境污染治理这一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以实现其盈利的目的。为了保证这一稳定的并且也是唯一的利润渠道,排污收费制度就显得颇为重要。 排污收费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 按照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征收一定的费用的一套管理制度。它是“污染者负担原则(PPP)”的具体体现。 排污费的使用,按《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的规定,作为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由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下列3个方面:①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②用于区域性综合污染治理。③用于补助环境保护部门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在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BOT模式下,排污费的使用就需要重新分配。项目公司直接向排污者收取污染处理费,或者由政府从排污费中列支,这两种都是可行的方案。 与“污染者负担原则(PPP)”相对应的为“使用者负担原则(UPP)”。1999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污水处理费是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用户用水数量,各城市要在用水价格上加收污水处理费,以补偿城市排污和污水处理成本,建立污水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在美国,自来水费中有55%是污水处理的费用;在丹麦,污水处理费为自来水费的倍。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环境污染治理一直被当作公益事业,使用者无需交费,在BOT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已不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因此,向使用者收费也自然显得理所应当。浙江省杭州市物价局自2002年9月1日起,对杭州市自来水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但所有水价均包括每吨元的污水处理费。 2、BOT模式与“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一项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是一项控制新污染源的法律制度,也是“预防为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1986年3月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1998年新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重申了这一规定。并且,从1989年起,我国“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 由此可见,“三同时”制度已经深深扎根于我国环境法制。然而,“三同时”制度出台于1970年代初, 经济、社会体制已出现重大转型的今天,对“三同时”制度的价值可能需要重新估量。环境污染治理开始出现市场化、集约化道路的新形势下, 还是严格要求“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是否还有必要?我们认为,“三同时”制度应该淡化。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时候,应对该建设项目适合污染集中治理还是单独治理作出评价,适合集中治理的,就不必强制要求其执行“三同时”制度,当然,其若选择执行“三同时”制度,法律亦不禁止。 3、BOT模式与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长期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和在特殊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放的已有设施,由人民政府决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限期治理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是减轻或消除现有污染源的污染和污染严重的区域污染,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体现。限期治理制度同样诞生于1970年代初, 实现的是“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而目前,更为科学的“污染者负担”原则 已取而代之,其在“限期治理污染”领域的表现即为“代履行”。代履行,是一种行政法上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指行政主体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纳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限期治理污染代履行,即为由他人代为履行限期治理任务,向履行方支付治理费用。 此处“他人(履行方)”的最合适人选莫过于以BOT模式投资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一方面,此类BOT项目所成立的污染治理公司更具专业化和集约化,可以减少限期治理任务的成本,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成本;另一方面,限期治理污染代履行也为BOT模式中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利润渠道,因此可谓“双赢”。 4、BOT模式与环境法律责任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为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环境法律责任是综合性的法律责任,包括私法责任(民事责任)和公法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无论私法责任还是公法责任,其责任主体均为环境违法者,这是无疑义的,然而,在环境污染治理的BOT模式中,排污者和污染治理者,谁是环境违法主体,谁该承担环境法律责任,却变成一个困难的问题,目前学者亦是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在这一问题上,应区分私法责任与公法责任。私法责任,主要是因环境侵权而生,而在环境侵权领域,采无过错责任主义归责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法律上的通制。 因此,因污染造成的环境侵权,排污者和污染治理者应对受害者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受害者可以向两者中的任何一方提起诉讼,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当然,若属于另一方过错引起,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先行承担责任方可以行使追偿权。而在公法责任中,行为人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 因此,只能令排污者或者污染治理者中的过错方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区分方式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污染事故受害者在实践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力追究真正的责任人,而公法责任的追究者——行政主体或者司法机关——是完全有能力做到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的。
“天空中的死神”是人们给一种会“螫人”的雨所起的名字,这种“会螫人的雨”就是“酸雨”。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降水时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将PH值小于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早在1872年,人类便发现了酸雨,联合国有关组织也于1982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的工业相继崛起,特别是在欧洲,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每年经由工厂烟囱排入大气层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烟雾可达4600万吨左右。在风力的吹送下,这些烟雾在几千公里的长距离飘送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当硫酸盐与水汽、云滴和雨雪相遇时,形成酸雨酸雾落到地面,进而由水流汇集到江河湖泊中,严重地威胁鱼类及其他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据报道,在瑞典,每天都有上千吨外来的硫烟随着横贯欧洲的盛行西风从境外进入国境上空。30多年来,瑞典1/5左右的湖泊严重酸化,湖水PH值降至以下,鱼卵多已不能正常孵化;加之湖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最终导致鱼类死亡。目前,瑞典全国4000多个湖泊里的鱼类已经绝迹;在挪威,5000多个湖泊中有1838个湖泊没有活鱼;在美国纽约州的阿迪龙克达克山区,有180多个湖泊鱼类绝迹……酸雨对森林的危害近年来也频见报端。树木的叶片对酸雨的反应特别敏感,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导致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在德国西部,估计近10年来已有12%的森林受害;瑞典每年由酸雨造成的木材损失达460万立方米。酸雨还可使露天的建筑物及管道设施受到腐蚀。例如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的查理一世塑像、罗马科洛西姆斗兽场和雅典巴台农神庙等,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嘉陵江大桥以每年毫米的速度被腐蚀,仅用于钢结构维护的费用每年就达20万元以上。更为严重的是,酸雨还会使城市自来水管的铜、铅一类成分溶解在饮用水中,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饮用酸化的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地面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都可使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而最终产生危害。此外,吸入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甲醛、丙烯酸等成分,对人体及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碳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并导致死亡。目前,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新闻背景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占全国527个统计市(县)的%。降水年均pH值小于(酸雨)的城市达218个,占统计城市的%。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pH值小于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8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个百分点。报告显示,2004年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降水年均pH值小于(酸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