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也不会ヽ( ̄д ̄;)ノ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中文名称颐和园景点级别AAAAA级外文名称The Summer Palace代表景点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所属国家中国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1]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颐和园作为溥仪私产,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由于皇家经费逐年短欠,清室财源日趋枯竭,为补贴园林的财政,民国三年(1914年)1月14日,清室内务府将颐和园改为售票参观。4月外交部、内务部、步军统领衙门和清室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提出《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规定从5月6日开始正式对社会售票。自2019年1月1日起,颐和园的门票收入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去北京玩了三次,给你大概说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次是和家人一起,熟人给参的当地旅游团。确实很便宜,可到了北京后,行程太赶太累不说,核心的景点大多都没去到,加了几个购物店。给我的感觉是被转卖给了其她的旅行社,品质根本没有得到保障,反正不好玩。虽然是熟人介绍,还是不建议当地报团。第二次是和同学几个人自己玩的。提前要把酒店、门票、攻略、坐车都规划好。时间和费用过大,而且容易被坑。去古北水镇时包个车也让师傅给坑了,说好的80,到了后却收我140。吃个特色烤鸭花了600多,故宫也没买到票,只能再周边瞎转悠,而且故宫票还要预约,还不一定能预约到,各种排队,找路,特麻烦,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钱。如果自己玩的话,一定提前做好所有准备,不然很麻烦第三次也就是去年,也是玩的最满意,最省钱的一次。我们自己订好机票,提前联系了当地口碑很好的导游小云,由她全程安排了5天的行程,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也很划算。5天才1000多元,包括4个晚上的豪华酒店、还有故宫,长城,圆明园,颐和园所有景点门票,所有的车费,保险什么的。而且小云是24小时管家式服务,真的很贴心,强烈推荐一下(整个行程下来无自费无购物玩的非常开心)。D1天:上午到达北京,管家24小时接站,入住酒店由于小云帮我们安排的就住在王府井附近,所以下午想去闹市区逛街就非常方便。特别推荐一下小云,想去北京的可以提前找她问一下。小云的电话是:(长按复制添加微信)近期想去北京看故宫600年大展的一定要加小云微信,因为她们有故宫门票。以王府井为中心的十字路口,东西南北的四条步行街满是商场与小吃街。要去南锣鼓巷和 烟袋斜街逛街都非常方便天:京城印象(天安门广场-登天安门城楼-探访国旗班护卫队训练、毛主席纪念堂、故宫、什刹海、天坛,吃皇家菜)天:奥运精神(升国旗、八达岭长城、奥林匹克公园、近观水立方、鸟巢)天:秋染层林(颐和园、清华/北大外景、“赏香山红叶”、打卡和平门全聚德、前门步行街)回到北京后,我们并没有直接返程,而是在北京多留了一天,因为我还没吃够这里的美食其实北京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古北水镇、香山公园、恭王府、北京大观园,有时间还可以去明十三陵要不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我肯定还让小云带我去恭王府玩儿次日小云一早就安排好了师傅送我们,临走还特地送来当地的老北京驴打滚作为礼物。用我们成都话来说,真滴巴适的狠
1998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中国北京的颐和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著名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许多园林景观成为世界园林文化的宝贵财富。比如颐和园的长廊,就有说不完的奥妙。可能很多的朋友都是从课堂上或者书本里开始认识中国的万里长城,也许很多人从那时起就萌生了强烈的愿望,期待着早一天来到长城的脚下,亲眼目睹举世闻名的中国长城……颐和彩廊始建于1750年的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曾经是清朝皇室的夏日避暑行宫。作为中国现在保存得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既具有北方园林的庄重浓厚,又兼得南方园林的婉约柔美。中国的造园艺术大师,精巧的构思使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浑然一体,巧妙融合。中国造园艺术在这里得到极大的发挥,留下众多令人称奇的景观。这一道长得仿佛望不到尽头的走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拥有一个与同类建筑相比绝无仅有的长度,所以199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将这道长廊收录在卷。颐和园建设部主任 李武:颐和园的这个长廊当然是世界驰名了,主要就是因为它占个世界之最,当然也是咱们全国古建筑之最。就因为它的长,因为它全长728米,总共273间。这样长廊就由此得名,闻名于中外。颐和园的中心建设群座落在万寿山南麓与昆明湖交界一带。全长728米的长廊也是这组建筑的一部分,它以颐和园建筑的最高点佛香阁脚下的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是古代建筑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在中国是已经由来已久了,比如说唐代,唐代的建筑就是廊院式的,它整个建筑的周围四周都是廊子,然后把所有的建筑把它连通起来。这种廊子也用在民居当中,比如说民居当中比较大一点的四合院,它是带抄手游廊的。同时也用在园林当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式建筑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游廊、曲廊、回廊、爬山廊等等。颐和园的长廊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综合了各种廊式建筑为一体,而成为一条最长的游廊。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本身,就它的建筑的本身构造来说,并不是那么复杂,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它的构架上这个剖面上看,有四根檩子。廊子的进深一般也不大,像用在庭院里的廊子,一般的是一米多进深,有“四尺廊子”之说。颐和园的长廊尺度要大一些,因为它是皇家园林,有时候呢在功能上,它比这一般的住宅进深要大一些。大概是我记得它是两米多深,也是四檩卷棚式的这种建筑。尽管长廊本身的建筑构造很简单,但从颐和园园林总体设计来看,这道长廊却起到了连接山水的重要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然而,这样做就违背了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的造园手法。而这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北可爷望万寿山色,南可远眺昆明湖光。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的作用大概有那么几种,一种是用在民居,或者是下雨,或者是刮风啊、或者下雪天啊、在走路的时候呢可以躲避风雨它有这么一种作用。在园林当中,它有一种连接景点的作用,同时也有引导旅游路线的这种作用。引导行人,从一个景点走到另一个景点。它可以通过长廊把行人把他引导过来。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邀月门是长廊东边的起点,从门外看,亭廊幽深。自东向西长廊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中间点缀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亭,象征阒春夏秋冬四季。这四座亭子不仅使长廊的布局更趋严谨且富于变化,而且它们还是长廊起伏的地势和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由于处理巧妙,所以人们在长廊内浏览,并不会明显感到地势和走向的变化。位于长廊正中点的排云殿,前方有云辉玉宇牌楼,象征阒到了这里就已到了琼楼仙境。长廊还连接了两府临水建筑,分别是对鸥舫和鱼藻轩。对鸥舫曾是上下船的码头。鱼藻轩上则可临水远眺湖光山色。是长廊西段重要的一处景点建筑。走到尽头,是长廊西端的终点石太亭,著名的颐和园石舫静静地停泊在这里的水面上。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本身廊子里可以起一个分隔景区的作用。比方说一组建筑,用一组廊子把它串联起来以后呢,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景区。同时廊子本身呢,因为廊子有空透的,有半空透的,它还有本身它还有借景的作用。,它还有这么一种作用。有组景的作用。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颐和珍宝现文昌像长廊这样的建筑奇景,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园林财富中的珍宝。但实际上,颐和园还有一大类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未得世人赏识。这就是颐和园所收藏的四万多件历史文物。其中一些文物的珍贵性完全可以和故宫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相媲美。这些稀世珍宝就收藏在颐和园的文昌院中。文昌院位于颐和园文昌阁东北侧,是一组独立的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群。院内展出了颐和园所珍藏的上至商朝。下至清末的四万多件文物。室内的陈列风格与室外的空气氛围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力求与全国的风格和谐统一。颐和园总工程师 古典园林专家 耿刘同:这四万多件文物,是中国的皇家所最后形成的一个文物的收藏的群落,它的价值这个更重要。里面的藏品除了反映了一些皇家的特点之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清规戒律末这一段的工艺品,中国的确良艺品的精品基本上都在颐和园保存。这部分文物是颐和园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颐和园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颐和园的馆藏文物来自清朝宫迁的内外陈设品,这些物件包括了清朝皇家搜罗珍藏的历代奇珍异宝。种类涉及到铜器、玉器、瓷器、书画、古籍、钟表等等。几乎饮食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这两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是商代的饕餮纹三牺尊和西周埋藏的虢宣公子白鼎,尊与鼎在中国的古代是区分等级制度的礼器,这两件器物不但都有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是颐和园镇园之宝,也是国家级的文物。这些精致珍贵的玩器用具,是清朝王室所使用过的,显示了宫迁生活的铺张奢华,也保留下皇亲贵族在此生活起居的痕迹,这件翡翠插屏,上面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这几幅四季花卉虽然不是名师巨匠的艺术大作,却是清朝皇帝光绪所亲自书店谏的伤口这些难得一见的亲笔画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明清时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颐和园汇集了众多瓷器中的精品,这座青花云龙纹大瓷缸,体积庞大,直径达97公分,属于中国大型传世古瓷品之一。龙泉窑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瓷窑,位于中国浙江省的龙泉县境内,这件暗花玉壶春青瓷就是元代龙泉窑出产的名品。还有这座清代的粉彩百鹿尊,鹿群形象细致入微,色彩光泽鲜明考究,体现出当时的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书斋展馆中展出一整部《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是清康熙时期的陈梦雷所编,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百科类书。全书共有1万卷,达1亿6千万字,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字数的5倍多,它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被中外誉为“康熙百科全书”。即使是这座书斋中的笔墨纸砚,桌椅瓶器,当年都曾摆放在御用书房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古董文物。除了皇家文物,文昌院内还收藏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工艺品。像中国民间十分常见和普通的传统工艺品泥人。这两件民间著名艺人一代泥人张所作的“木兰从军”和二代泥人张所作的细楼梦人物,都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即使今天看起来仍是那么传神动人,与那些奇珍异宝一样摆放在文昌院中。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它的园林、山水、建筑上,也体现在它收藏文物的珍贵和丰富。经过25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日的颐和园被称为”中国最完整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长廊彩画浏览了颐和园的珍宝博物馆,让我们再来看一座彩画的博物馆。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长廊的上梁枋之间,布满了色彩鲜明的彩画。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建筑别致的精妙画廊。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画师们在长廊四周的梁枋等处,分别纷制了大小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一万四千多幅彩画。这些彩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这二百多幅人物故事彩画。长廊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所绘制的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名著、历史人物传奇、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等。但彩画之上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其表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人们只有根据画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动作造型,场景设置等等来猜测故事的内容。这就给人们提供了有如猜迹般的观赏乐趣。因为只有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深,所能讲出的故事也就越多。像这幅画面上的三位人物,中间一位,老成持重,面白长耳,另一位而如重枣,美髯飘飘,还有一位黑脸虬髯,环境又是在桃园中,自然是《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这幅画面上一位年青开将拉着一位美女,画的是“凤仪亭吕布戏貂蟑”。长廊上四座亭子中的大幅画面称作“门头板”。这副门头板上表现的中国一篇古老的著名文章,《桃花源记》。图画中细致的描绘了那个宁静幽远的桃源世界。这幅画面上,一位画家拿着笔端详着墙上的画作,就欲将喷礴而出了。这是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还有这幅门头板画面,物造型一看便知是《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齐天大圣斗哪吒》。孙悟空威风凛凛,打得天兵天将与哪吒三太子抱头鼠窜,落败而逃。这幅彩画人物、场景都描绘得非常精致生动,堪称长廊故事画中的传世佳作。长廊之上,不仅是人物画包含了许多故事寓意。彩画中的花鸟画同样表达了很多含义。花鸟画看起来象是普通的写实描摹,实际上这里头有各种讲究,利用花鸟的象征意义与汉字的谐音创造出一个个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画面。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彩画专家 蒋广全:颐和园长廊的这个花鸟画不同于咱们一般的绘画,它都是有丰富的寓意的,你比如说,画牡丹,画两只白头鸟。它寓意什么呢,寓意“富贵白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画荷花,画燕子,把荷花和燕子画在一起,寓意着“海晏河清”。谈国家的安定团结。画喜鹊和梅花它寓意着什么呢?“喜上眉梢”。颐和园长廊的很多花鸟画都是有寓意的。颐和胜景长廊彩画就象一个个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小窗口,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许多传奇典故和文化内涵。而颐和园则是中国人的骄傲,许多中国人都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对这一文化景观的热爱与自豪。有一支名叫“天场”的中国乐队将纯西洋的爵士音乐中事例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伤口他们的一首代表作就叫《颐和园》。天场乐队的代表作《颐和园》,将自然随意的爵士音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三弦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新鲜又似怀旧的音乐氛围。三弦弹奏出的主旋律仿佛在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皇城根下的故事,而萨克斯风的回应则清新流畅,变更写出现代感觉。这首轻松洒脱,亲切入耳的音乐作品,使颐和园的清凉闲适与它的美景仿若再现眼前。“天场”乐队这支轻松的乐曲,正如人们在美丽颐和园中游览的心情写照。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杰出范例,颐和园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颐和园汲取了中国园林造园艺术,利用依山傍湖的形势,七妙布置建筑,以大规模的真山真水改造,修建出这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众多的殿堂楼阁、亭桥廊榭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布局得宜,各具特色,有“虽由人造,宛自天成”之美誉。展开了一幅后家园林的宏图画卷。步入这座名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颐和园现在已经成为古老东方文明的象征之一。陶醉在这里的园林胜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园以颐和为称的用意,至美和谐,颐养天年。苏式彩画颐和园的胜景的确美不胜收,让我们再回到长廊之上看看那些缤纷的彩画,在建筑上作彩画是中国一门由来已久的传统工艺了。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像长廊一样采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彩画的油漆色彩实际上起到了保护材料的作用。因此彩画就成了中国建筑上的一种重要装饰。在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各种类型中,长廊彩画是属于苏式彩画的这一种。苏式彩画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36年到1795年流伟到北方,据说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下江南巡视时,发现苏杭地区的彩画很漂亮,就叫内务府传苏州匠师来北京绘制他们绘制的彩画于是得名苏式彩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和图案严谨、齐整划一的殿堂彩画有很大不同。国家文物局 杜仙洲:为什么皇家园林喜欢用这个苏式彩画,因为这个苏式彩画它这个内容比较丰富,色调比较活泼,山水啊,人物啊,翎毛花卉啊,都可以画。苏式彩画属于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古时候并没有什么教科书,这种绘画的托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口传心授而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们所采访的蒋 广全、冯世怀两位古建彩画专家是师兄弟,他们的师傅是当年曾画过颐和园长廊彩画的老艺人。蒋广全、冯世怀两位老先生从十几岁起就拜师学艺,对于这门传统技艺深有心得。古建画专家 冯世怀:古建彩画,它属于这个匠派画,那么匠派画,它也有一个徒刑比例,这个徒刑比例关系呢,它口传心授,都是按照口廖来的边疆绝对不是说当今这种写生,西法的这种解剖学,那个推动了古画的意义了。它是形似,在形似之间。你假如说人,画人物,它先从眼睛说,就是“竖三鼻子横五眼”这个头就出来了。然后这头出来了就是“行七坐五盘三半”,就是站着是七个头高,坐着是五个头高,盘阒苏式彩画主要的画面是被括在形似大半贺的轮廓线之内,民间称之为“包袱”画,彩画底子色调多采用砖红,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基本构成暖色调子。采用分段布图的方法,中间一段画包袱里的图案就是我们看到的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等,外边的彩“退”的手法,就是用一层比一层深的颜色画上包袱框,显得非常有立体感。方体图案突出,辅助图案更是显花团锦簇。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彩画专家 蒋广全:建筑彩画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需要接受自然环境,大气啊,空气啊。得经久不衰,得经得起晒,所以咱们的古建彩画所用的这颜色啊,必须得用,很多都是用的是矿物质的石色。至今长廊上这些苏式彩画的色彩仍然鲜明饱满。而使用如此鲜艳丰富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颐和园中的建筑彩画处于一个有丰富色彩的山水自然环境中,要从中突出出来,就必须用这样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来层层描画。才能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达到这样鲜明醒目的装饰效果。苏式彩画虽从江南传来,却在北方园林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尽管久经岁月,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这些苏式彩画仍然造像万千,古意盎然。下面就让我们再来领略长廊的美景奇观。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它的种种精妙之处,我们的节目是说不尽的,只有您去亲身体验,才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它的美和韵味颐和园长廊的彩绘艺术
园林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优秀论文
摘要 :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1.1园林景观设计创作的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原则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5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翟梁,梁春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江西建材,2016(10):213-217.
[2]王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农技服务,2016(05):246.
[3]周晓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吉林农业.2015(02):107.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316.
作者:吴富荣 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在设计中尊重场地特征,就是要谨慎地遵循场地的特点,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性改造,将场地的自然特征和人工特征都保留下来,经过设计,予以强化。遵循场地特征做设计,就是要在设计中,在外形和文化层面上,以及人们与实体的关系上,最大限度地观察、调研、综合相互交织的现状条件、事物的联系和各种情况,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法,使做出来的人工环境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如同场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2 地域性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师吸收融合国际文化以创造新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但是断不能离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将传统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②将传统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并赋予其新意,创造性地再现传统;③尊重地域传统、环境和文化。3 乡土植物群落的营造植物有很重要的生态效益作用,如净化空气、水体、土壤,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监测环境污染等。在设计中,应兼顾观赏性和科学性,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基础,保证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相一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本地区的植物景观特色。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以群落为单位,乔、灌、草相结合,注意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形成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群落稳定的复合结构。以利于种间的相互补充,从而达到种群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4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5 废弃材料的利用在后工业时期,一些景观设计师提出并尝试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思路,在废弃地的改造过程中,尽量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和生态发展的进程。如北杜伊斯堡风景园林中,原有的材料仓库变成了不同主题的小花园。在这些设计中,场地上的物质和能量尽可能地得到了循环利用,很多工业废弃地从荒野到工业区,再转变为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所,而场地中的残砖破瓦、工业废料、矿渣土堆、混凝土板、铁轨等,都成为景观建筑的良好材料,它们的使用不仅与场地的历史氛围很贴切,而且是“自然界是没有‘废弃物’的”最好证明。6 自然过程的尊重自然系统生生不息,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盖亚(Gaia) 理论表明,整个地球都是一种自然的,在自我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系统。一个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藻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自然系统的这种自我设计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及其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1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2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然而,由于自然文化受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拘泥于形式,更多停留在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上,缺乏对山水成因及生态功能的认识,而忽视了自然景观的功能。人们力求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历史典故或象形联想,这与现代人对自然文化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园林的文化属性,更多地体现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造园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上。尽管中国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认识显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传统园林朴实的自然观点和朴素的自然气氛,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极大的启示。朴实无华的自然元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以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以自然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空间,结合清风明月、树影扶摇、山涧林泉、烟雨迷蒙的自然景观,构成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气氛。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重心,水土、地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成了拾遗补缺的点缀,心理上的虚荣胜于物质上的满足。现代设计师甚至对自然的认识更加肤浅和模糊,转而追求建筑小品、艺术雕塑蕴含的象征意义,用象形或隐寓的手法,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3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应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景观的再自然化也不应停留在对景观类型形式上的模拟,而是要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景观演变进程。现代园林设计以保护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为宗旨,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园林设计过程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保护、恢复并展示地域的领土景观为目标。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应采取科学的分类与识别方法,对场地的自然状况做出深入细致的评价,并运用成熟的经验、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去探寻并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演进的能力。因此,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文化为主体的国际园林设计发展潮流下,中国园林惟有融入其中,阐释本土的自然景观属性和自然文化特征,才能真正发展成熟,并为国际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这边给你, 写,帮忙的,
你奔逸园林信息网看一下,有没有你要下载的论文
武汉中山公园景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表述:武汉中山公园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它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地处闹市中心,面积公顷,其中水面7万多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既现在的武汉中山公园。公园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每年接待游人500多万人次二:调查分析1. 地理环境(1)武汉地属中原地带,位于长江中游地带,全省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部为江汉平原;全省多湖泊,有“千湖之省”的美称。中山公园位于武汉汉口,也就是长江以北.(2)其总体地形是四周偏低,中间地带地势较高,四面环湖,一小岛独立其湖中,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景色怡人.(3)地理作用分析:该地段处于武汉市的中心地段,城市中心,是武汉市标志性地段,。中山公园一方面从城市尺度角度分发,实现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气氛;另一方面从人本主义出发,体现对人的尊重,具体而言要从个体的人的需要角度出发,支持宜人尺度创造及多元化活动的产生,突出其公共性和地方特色的一面。2. 气候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3.水环境四面环湖,水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4.生态环境A.静态植被+绿化公园绿地率非常之高,达到了91% 。古树名木140株,这里培育的雪松、水杉、落羽松等树木有百多种,一万七千多株.全园还有有花卉160多种,共万余盆,其中菊花佳品最多,年产万余盆,使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爽。B.动态生物公园内的动物园里饲养着大、小熊猫、小白熊、金丝猴等60多万种珍禽异兽。5.公园构造和人文环境(1) 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园内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阁、落虹桥、步桥、游泳池、人民会场、儿童运动场。图书阅览室、梅花园、动物园、岩石园等。(2)人文:前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绿色广场、观鱼池、鸽子坪、大型喷泉则衬托“受降堂”的历史地位和警示作用;后区以游乐设施为主,较宽阔,辟有草坪、梅山、岩园、楼山等小区,并设有“三峡屏”、“啜茗轩”、“霁雪楼”等景观及西游记宫、水上世界等,而且近年新增了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中山公园接纳各地戏剧、杂技、马戏、说书、民间文艺等文化团体演出;新建的儿童游乐中心,已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少年儿童。每年来中山公园的游客达千万人次。6.道路:中山公园的地段的交通便利,共有38条公交线路经过此地,1、2、、42、505、508、519、524、548、549、553、557、561、574、703、705、714。。。。等等~三.总结作为公园,它起着调节区域性小气候、维系炭氧动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的作用。同时,它又为市民提供整洁、幽静、舒适、美丽的游息场所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寓教育于参观游览艺术享受中,形成红花草绿、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内容丰富的景观来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水平的教化功用。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报告撰写时间:
哈哈。论文我没有。毕业设计我倒是有
来吧。。我这能。
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摘要: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能改造学校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绿色的清馨、鲜花的芬芳、潺潺流水的奔放这些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赋予师生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赋予他们的求知欲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美化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氛围。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窗口,是办学素质和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校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教学领域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提高环境建设对大学教学的重要性。校园环境园林化,校园布局知识化,校园绿化美化,不仅能改变校园环境的小气候,起到防风滞尘、降低噪音、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典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育人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同时并驾齐驱,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大业。校园环境园林化就是要把园林化设计搬进校园。利用林间小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亭台、回廊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信心,利用自然界的绿色,提醒学生生命的可贵,时间的短暂。利用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加学习的劲头。总之,园林化的校园环境是我们办学的特色工程,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2]。1、绿化、美化校园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统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层次的逐步提高,办学理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这所两万余人的本科院校中,尤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今天,人的发展呈现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和生理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休戚相关。生理素质是物质的前提,社会环境则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既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还可以此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我校在校园总体现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陶冶,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提高,真正成为一个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符其实的当代大学生,使他们的知识与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校园的绿化、美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学子前来就学,由此不断扩大我校的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道德、心灵美的统一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高校师生的基本需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恬静、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文化历史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高校校园环境的塑造有利于高校师生环境道德、环境责任的自觉培养。高校校园环境在培育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毕业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职业职责、价值目标要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来说高校环境的塑造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它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并且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提升学校的凝聚力,使师生充满自豪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净化师生的心灵。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它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精神食粮,它以空旷、豪放、煦丽多彩的色调,使师生们心胸开阔、积极上进、充满自豪感和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亦即穆尔所提的校园“场所精神”,对师生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默默的渗透作用,体现了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的境界。3、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求知欲的统一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状况。而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对某种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导致对某事物的探究。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与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愈复杂愈新奇,则个体的好奇心便愈强。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美化、绿化校园的过程中,将校园内共有的木本植物用标示牌标明:蔷薇科(R o s a e e a e)和木樨科(O l e a c e a e);豆科(Leguminosae)和松科(Pinaceae);蔷薇科李属(Prunus);松属(Pinus)、圆柏属(Sabina)和蔷薇属(R o s a)。校园内有一些有重要观赏价值植物,如: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黄玉兰(Mgnolia sp“.Sunspire”)、紫玉兰(Magnolia lilirflora)[3],还有一些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树木,如辽东冷杉(A b i e sh o l o p h y l l a),还有珍稀树木,如银杏(Ginkgobiloba)等。木本植物,有香花槐、日本五针松(P i n u s p a r v i f l o r a)、银杏(Ginkbiloba)、核桃(Juglansregi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黄玉兰(Mgnoliasp“.Sunspire”)、四季玫瑰(Rosa rugosa var.)、黄刺梅(Rosaxanthina)、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紫叶碧桃(Prunus )、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金叶小贞(Ligustrum quihoui var.)、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将它们的产地、年龄、生活习惯、作用、功能、观赏特点进行详细的记载。在小游园设立标牌,介绍它的设计意图与园林每一区由于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容易构成独有的风格[4]。使园林绿化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人形象特征,以强化人的感受识别,以植物名称来点拨游玩中的受教,以创设适宜环境,用一个启发、探究式的问题代替了枯燥的问答,既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创造思维、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爆发思想的火花,即顿悟的过程。4、绿化、美化校园与学生创造力的统一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绿化、美化校园应以绿色为基调,并以大绿为主,适当栽种花草,在讲究一定艺术性的同时,栽大树,植大绿,规整、严谨、有序,使校园绿化带、绿色走廊、大型绿地、人造树林、大树种植相配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绿化系统,以充分体现高校所特有的庄重、高雅、清新、宁静和奋发向上的氛围与风貌。使学生从园林绿化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园林绿关化与建筑的关系,从祖国美好山川灵感得到的启发,然后在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来临的时候,通过记忆的加工、重组、选择、判断等形成创新的源泉,实现创新的契机。5、绿化、美化校园与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校园绿化、美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校园环境、人文和谐的统一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具体表现为能不断调动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办事公平、高效,讲团结,讲协作,讲原则,讲大局,是安定团结、公平正义的学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是民主法制的学校;以诚待人,增强同志间、师生间的友情、亲情,是充满团结的学校;是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应遵循多样化统一、均衡、比例、韵律、对比、和谐、质地、简单、寻求意境的原则[5]。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6],得以涵养。校园绿化应在点、线、面、空间四要素的约束下,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措施,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配合校园建筑起着衬托辅助作用。体现园林式的校园,高水平的科研,高质量的教学,科学化的管理。通过绿化、美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7]别具一格,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内的松柏、大王椰、柳树、翠竹等各种树木30余种,草坪10000多平方米。目前,校内花坛、凉亭风格雅致,小桥清池别有韵味,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形成了四季常绿的美丽景观,成为学生饭后聊天、看书休闲的好去处。在校门口、教学楼、宿舍楼的显眼处,到处可见墙上贴着一些制作简洁的标示牌,上面写着“请您把废弃物放进果皮箱,这样您才是我们文明学校的一员!”有的充满诗意,如:“我愿化作一滴雨,洗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校园内,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目标是: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校园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得以饱含酐畅。我们的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蒸蒸日上,我们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杜文贞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美丽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1):76-78[2]葛贤林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高教与经济2007 20(1):37-39[3]刘艳萍,董文珂花卉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北方园艺2006,(5):122~123[4]肖运成校园绿化与植物造景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33-5234[5]李治中绿化美化校园优化环境育人--高校园林绿化系统工作只之关键高校后勤研究2007,(1):92-93[6]王学光绿化美化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研究2007,(3):113-114[7]徐玉秀论校园景观设计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114-116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原文链接: 我感觉我们在这里只能给你提供一些资料性的内容,具体的论文还需要你自己组织,去写
城市绿化建设应遵循生态、景观、和经济三个原则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一、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物理学意义上的),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我们仍需要大力提倡乔、灌、藤 、草、地被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暴发户,梁实秋描述暴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我们在市民广场建设中,1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用的都是全冠树木,效果非常好。 此外,园林主管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地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二、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为代表,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等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但现在的园林建设大量地模仿国外的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恰恰这意境二字很难用文字和图画表述,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产生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在当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的做法,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2)草花 城市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约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高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菊花、凤仙、一串红、鸡冠花、茑箩、紫茉莉、蜀葵、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不用或者少用外来植物。 (4)土壤(施肥) 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但现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建筑废土,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建成后绿地上树木今后的生长,但因种种原因所限,目前在绿地基础土壤处理上,很难做到按《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要求的来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补充树木所缺乏的各种养分,也就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于绿地。美国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植物地上部分出问题,如病虫害,大部分是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所至。 (5)地被(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市民广场的绿化建设中,我们就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如花叶蔓、书带草、紫金牛、萱草、银蒿、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就是种草坪,在草种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在台州地区,我们就曾经一直都被草种选择问题所困扰。台州地区位于亚热带中部,冬季寒冷,一般最低温可达零下3-5℃,夏季高温干热,最高温度可达38-39℃,尤其是六月份的霉雨季节,往往持续一个月的多雨湿热天气,紧接着就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极不利于各种草坪的生长。我们试种过多种草种,都因其各自的缺点而难以满足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双重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结论是在本地如果不要求一年四季常绿,就种马尼拉草或天堂草,要达到冬天也绿,可以在马尼拉草上补播黑麦草。这样的草坪相对来说养护费用是比较低的。 (6)密植与疏移 由于强调绿化建设要一次成型,新建绿地上植物初植密度非常大,造成植物间生存竞争剧烈,部分植物必然处于受压状态而逐渐被淘汰,对于这部分植物,可以在受压初期就把其解放出来,通过疏移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植物竞争的问题,有利于群体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植物资源。
《浅谈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摘要:园林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同时也具有深层次的艺术性。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园林与艺术文化关系密切,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蕴,园林意境因艺术而生。文章分析了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园林设计的艺术体现进行探讨。关键词:园林设计;艺术体现;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与人口高度密集化越来越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学的应运而生。园林景观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构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美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着现在的、气候状况、生活环境以致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可以说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1 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同时受到行政管理的非理性干预、对古典园林手法现代诠释能力的缺乏、设计时不合理的限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园林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规划设计考虑片面,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天然水系之外,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利用后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补充到城市水系。而且水景设计中水渠底部和两岸大多采用硬质铺装,致使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质保持难度增加,为了保持景观必须经常换水。这样不仅需要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无法持续贯彻,本土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规划理念与方案缺乏连贯性,设计理念空洞,肤浅而花哨,设计的理念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实反映。方案停留在平面阶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规划设计名品精品意识太强,对人性的关怀不够,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贯彻,不能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第三,植物的配置不当。没有很好的立足于基地本体,基地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均等未能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实际结合,例如将不是喜荫耐荫的植物安排在地下停车场等高度荫蔽的场所,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破败凄凉之感,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应有的破坏。最后,园林景观单一。许多设计者没有考虑到植物有各种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单一品种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景观的需求。2 通过园林的各个元素,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而且三个要素里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休息环境,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园林建设与艺术相互完美地结合起来。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的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问艺术实体。园林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环境,更是一种艺术形象。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它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通常情况下,园林景观的优劣与否,除部分受制于天时地利外,更多地取决于造园的设计者是否匠心独运,是否能巧妙地运用地域和环境上的特点,融自身的审美观念于其中,自树一帜,而园林的艺术性在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空间布局的艺术性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注意园林空间融合,动静的分区,对空间进行灵活的应用,保证其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园林构图要遵循一定的艺术美的原则,讲求美的形式,使园林风景在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及比拟与联想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美。这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园林的空间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等,并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园林绿化植物的艺术性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起着美化和丰富空间的作用,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针对实际情况,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的环境主题。例如节日广场或者公园,就是欢快,喜庆的气氛,在色彩上大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烈士陵园则就应该庄严肃穆,色调以冷色调为主。 铺装材料的艺术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园林铺装的表现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格各具特色。园林铺装一般作为空间的背景,很少成为主景,它以多种多样的形态、纹样来衬托和美化环境,以增加园林的景色。其色彩通常以中性色彩为主,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装饰性纹样,做到稳定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铺地的色彩要与园林空间的气氛相协调,纹样因场所的不同也各有变化。铺装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材料质感上。根据空间、氛围的不同,选择或粗糙或光滑细致的材料。一般大空间的铺装要采用粗糙质感的,线条明显厚实的材料,给人一种稳重、沉着的感觉。另外粗糙的材料表面吸收光线,不晕眼。小空间选用光滑精细的材料较好,能给人轻巧、精致的感觉。 园林小品的艺术性园林小品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它不仅是花坛、灯具、花架、座椅等设施,山石、喷泉、雕像等等,都用它们的语言沟通着观赏者的心,尽力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园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在园林中可观可赏,又可组景,它起着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园林小品可以渲染气氛,具备相对独立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内涵,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这是小品的核心与生命力所在。3 总结园林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园林设计与艺术相互结合达到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艺术最重要的永恒原则之一就是科学性,园林艺术也是如此,都在试图表现根源上的自然规律。在当今社会,园林设计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又有将文化、艺术、教育和游息结合为一体的经济价值。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园林的特有的艺术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园林设计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要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的理念,再次创造现代园林的辉煌。参考文献[1]曾艳.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性[J].艺术传媒,2009,(08).[2]杨洁琼.园林设计中的艺术体现浅析[J].华章,2010,(23).[3]曾琬婕.园林设计与艺术的结合[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12).[4]王请.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5]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谢谢转载引用本文! 转载时如有可能请保留以下链接, 作者将表示感谢!本论文由华人论文网提供:
园林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优秀论文
摘要 :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1.1园林景观设计创作的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原则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5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翟梁,梁春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江西建材,2016(10):213-217.
[2]王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农技服务,2016(05):246.
[3]周晓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吉林农业.2015(02):107.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7):316.
作者:吴富荣 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你奔逸园林信息网看一下,有没有你要下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