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ng XW,Yuan JH,Zhang RG,et effect of alpha?fetoprotein 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in vitro and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1,7(3):345-351.[2] 王季,乔世峰.反义IGF?I寡核苷酸转染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115-116.[3] Qiao J,Doubrovin M,Sauter BV,et 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 of suicide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02,9(3):168-175.[4] Won YS,Lee retardation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by specific replacement of alpha?fetoprotein RNA[J].J Biotechnol,2007,129(4):614-619.[5] 薛刚, 程莹, 曹永宽,等.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5):2820-2825.[6] Nair S,Boczkowski D,Moeller B,et between tUnlor im?nmn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J].Blood,2003,102(3):964-971.[7] 穆红,王玉亮,刘蓉.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 (6):758-759.[8] Douglas JT. Cancer gene therapy [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3,2(1) :51-64.[9] 李华,王欣璐,杨扬,等.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323-1326.[10] 罗渝昆,张东山,马爱敏,等.超声微气泡介导cy5ODN 转染大鼠肾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6):527-529.[11] 黄嘉凌,刘燕艳,方壮伟,等.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J].肿瘤,2004,24(5):467-469.[12] 冯嘉瑜,张艮甫.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24-125.[13] Azuma H,Tomita S,Kaneda Y,et of NK kappaB?decoy oligodeoxynucletides using efficient ultrasound 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donor kidneys prolonged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J].Gene Ther,2003,10(5):415-425.[14] 温贤浩,徐酉华.Surviv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77-279.[15] Miller DL,Don C,Song transfer and cell killing in epidermoid cells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activation of contrast agent gas bodies in vitro[J].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4):601-607.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想写好论文,就要从定一个好的题目开始。以下是我分享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学习吧!
一、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
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
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
二、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现状论文主要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具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国情,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系统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要课题。
对于肝癌的认识,中医认为属于“症瘕”“、积聚”、“黄疸”、“肝积”的范畴。已有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能有效稳定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及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和疏肝理气,并与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减毒增效之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柔肝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经常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较多为“有毒”中药及活血化瘀中药。
“有毒”中药与肝癌治疗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因此“以毒攻毒”为重要治疗方法,即用峻猛中药以攻邪。历代医家有颇多论述,如虞抟《医学正传》中“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1],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2]。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也经常应用,常用的此类中药有、蜂房、全蝎、水蛭、蜈蚣、蟾蜍、守宫、常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附子和乌头等。
活血化瘀中药与肝癌治疗 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候,历代医家常从气血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来探讨肿瘤形成的病机。如《圣济总录》认为“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3]。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4]。
因此行活血化瘀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三棱、水蛭和等。
中药治疗肝癌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乏与肝癌相关病症的治疗,这些相关病症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对应是否精确还值得商榷。加强文献学的进一步细化整理研究是深入发掘中医治疗肝癌理论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中医治疗肝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2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机制,筛选抗肿瘤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历代古方中可用于肝癌治疗的中药复方较多,临床上常常根据肝癌的不同证型,选取与之对应的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如李江等[5]通过研究证实,采用水煎法、梯度乙醇提取法及醇水法从小柴胡汤中获得的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季幸姝等[6]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蛋白及FIEN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 kt水平的降低和PT EN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杜标炎等[7]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 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疗效不可否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使其作用机制难以应用单一的药理途径阐明。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个体化诊疗要得到推广,必须进行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临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应使临床研究对象的选取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使中药复方规范化,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人体综合生物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增强中药治疗肝癌有效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单味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药单体能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陈小义等[8]研究发现, mol/L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l/cipl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受P21wafl/cipl调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中药可通过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和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抗癌效应。黄应申等[9]以10 mmol/L脂蟾毒配基处理Bel 7402细胞24 h后,发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脂蟾毒配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Caspase 3蛋白活化,抑制Bcl 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黄炜等[10]探讨了18 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Bel 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揭示二者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魏志霞[11]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提高SMMC7721/多柔比星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多柔比星作用,表明从中药筛选出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可能的。
何芳等[12]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g3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明显降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人参皂苷Rg3与As203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罗明等[13]通过采用腹腔注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观察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和血清ALT、GGT、ALP 的变化,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组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ALT、GGT 明显低于模型组(P<)。而 ALP 升高,说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延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较中药复方研究更为深入,其原因在于相对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对容易确定,其量效关系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较中药复方易进行。目前的问题之一在于此类研究较多采取的是某味中药的提取物。尽管提取物能在某一方面说明该味中药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但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该味中药相比有多少差距尚不能明确;另一方面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往往是发现了某一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或临床疗效,如何将其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肝癌结合起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的科学说服力,这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类似于中药药性本质及其临床效应生物学基础的相关研究为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 顾本宇[14]通过观察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的稳定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治疗组 12、18、24 个月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尤建良等[15]通过观察中药调气行水方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发现该疗法能有效控制腹水,改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控制率,提示配合中药能减轻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毒副反应。
目前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主要在临床有效性方面,阐述其有效机制的研究尚少,进一步深入研究须说明为什么联合中药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一点须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来寻找中药疗效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这也是今后中药临床有效性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 目前肝癌治疗普遍采用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约30%~40%患者采用此法,肝移植的总体疗效优于手术切除治疗。 现阶段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最佳适应证仍为米兰标准,但由于移植器官不足,对移植适应证的扩大应慎之又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药物预防或延迟肿瘤的复发,针对肿瘤生物发生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进行靶向治疗也可使肝癌治疗发展日趋完善[16]。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如陈立武等[17]通过观察中药全身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协同作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复方中药治疗并于术后续行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作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36 个月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
提示在肝癌围手术期中应用复方中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累计生存率。
中药复方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症候的改善、生存率的影响、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样本数较少;
症候学改善等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未能深入分析其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等。进一步的研究须要扩大样本数量,建立症候学统一客观化评价体系,同时深入研究其疗效改善的机制,才能增强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晚期肝癌患者常因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难以进行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存在的问题为化疗介入药物多可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介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严重影响中远期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中如何减少肝功能损害是治疗的重点。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法结合进行研究,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李琦等[18]进行了去甲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此疗法对大鼠肝癌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去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冯敢生等[19]将白及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与明胶海绵对照。结果表明,白及具有强大的栓塞作用,侧枝循环形成均在6个月以上,介入治疗间隔时间长,肿瘤坏死、缩小率及1、2、3 年生存率均优于明胶海绵。陈武进等[20]研究认为,采用酸钠联合常规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降低甲胎蛋白,提高疗效,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上研究表明,中药介入治疗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和促进黏膜修复等作用,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无骨髓抑制,并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这些优点使中药可能部分或完全取代西药,成为肝癌介入治疗较理想的栓塞剂。
中药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介入治疗能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而且中药资源丰富,经济合理,有利于减轻治疗负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的介入治疗总体上发展仍不够成熟。进一步的研究可从规范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介入治疗药物,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研发抗癌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等方面进行。
其他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药用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除口服和介入注射外,还有许多新的途径可用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也被证明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如胡军和瞿晓东[21]每天1~2次以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及内关注射。内关穴1 ml,其他穴位2~4 ml,4穴位交替进行,能够明显缓解晚期肝癌疼痛。中药瘤体内注射也可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如涂小煌和戴西湖[22]曾应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去甲素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肝癌的方法较多,形式多样,从方法学的角度讲,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的研究须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的推广应用,同时临床疗效的观察还须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以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对于中药治疗肝癌的深入研究,须要更细化更严谨的文献研究为治法用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出发,探寻中药疗效可能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对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肝癌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规范治疗方案,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深入研发抗癌中药制剂和剂型,充分发挥中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电化学治疗;护理摘要 报告10例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根据电化学治疗要求和特点,提出了电化学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观察,治疗后的护理;分析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治疗后随访结果。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Electrochemistry therapy Nursing电化学治疗是在肿瘤内直接插入直流电极,通电后利用电极处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改变肿瘤组织的内环境,从而达到对肿瘤治疗的目的。这是超声引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技术。近年来日本等国对电化学治疗肿瘤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并将该疗法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引入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国内辛育龄、宋庆祥、吴德泰〔1~3〕等研究,认为电化学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自1997年2月至1998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10例,由于重视治疗前的充分准备,治疗中的严密观察和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为岁。诊断为晚期原发性肝癌。入院后先行护肝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或肝内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一个疗程后行电化学治疗。 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进针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常规消毒皮肤,1%奴夫卡因局部麻醉,根据电化学治疗原理,两电极之间距离 1~2cm,先置入4~6根套管针,再沿套管针道插入铂金电极,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电极在肿瘤内的长度。本组采用BK91A型微电脑控制双路输出电化学治疗仪,先预置好各项治疗参数,治疗电压为~,电量为325~820C,平均电量为617C,治疗时间为60~180min。2 护 理 治疗前的准备 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超声引导电化学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项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体位要求严格,治疗时间长。本组均是首次接受此项治疗,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不了解,存在疑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护士必须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变化,在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电化学治疗的特点、效果,有条件时让已接受过本项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治疗部位出现的轻微的灼热感或疼痛感,并告诉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护士专人看护,嘱患者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术中并发症。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前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完成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如发现凝血机制不好,治疗前给予维生素K1或立止血治疗;有肝功能不良者,先行护肝治疗等。一般患者都要在建立静脉通道的情况下进行治疗。本组有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好转而接受治疗。 物品准备治疗前,配合医生检查电化学治疗仪功能及运行状态,根据治疗要求预置好电流、电量、电压及治疗时间;铂金电极用75%酒精浸泡30min以上备用,备好专用套管针、无菌手套等用品。 治疗前用药为预防或减轻治疗过程中疼痛,术前常规遵医嘱肌注颅痛定60 mg或度冷丁50 mg,安定10 mg以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 体位的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在患者胸腹部垫小棉枕,嘱患者全身放松,力求使患者感觉舒适。 治疗中观察治疗时设专人看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及记录电化学治疗仪上显示的电流、电压及达到的治疗量,使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和安全范围。本组电压控制在 ~,调升电压由0开始,逐渐上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至理想的治疗水平。嘱患者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不要翻动,避免电极移位。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和调整合适的电压,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术中2例出现疼痛难忍,经及时调低电压,使患者能耐受,完成了治疗。2例经上述处理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度冷丁50 mg或颅痛定60 mg肌注后仍感疼痛难忍,治疗1h后停止治疗。 治疗后护理治疗完毕,拔出电极,治疗部位用碘酒、酒精消毒,无菌纱布覆盖,沙袋压迫,术后卧床休息30~60min,无不适,可回病房,继续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体温及有无出血征象。患者治疗时均实行持续心电血压监护。本组1例术后出现胸闷、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因及时发现,立即停止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天后恢复正常。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出血术前凝血机制障碍未得到充分治疗或肝功能不良,或不能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者,在治疗过程中躁动不安、身体姿势变化太大,电极对肝组织产生损伤或治疗量太小不足以达到迅速凝血时均可引起出血。本组2例患者穿刺中局部出血不止,通电后出血立即停止。术后一般无出血,本组治疗无出血并发症。 疼痛患者在治疗中过分紧张、痛觉敏感、耐受性差或治疗量过大,均可造成治疗部位疼痛。本组2例因疼痛在治疗1h左右停止治疗,其中1例2天后再次完成治疗。1例近肝被膜的肿瘤治疗后第3天因化学作用波及肝被膜引起腹痛,经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治愈。 发热少数患者治疗后发热,多在38℃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恢复。如体温持续不退,超过39℃以上,有感染征象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同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物理降温等。本组无发生感染病例。 术后随访电化学治疗后1~2周复查,有2例原右上腹隆起者见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中1例疼痛完全缓解;B超复查6例肿块缩小2~4cm,3例无明显增大。治疗后在6个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4例,2例发现肺部转移灶,失访2例,1例病危时出院,由于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未愈者可重复治疗。致谢 本文得到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侯淑琴教授指导审阅,特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李桂生,杨春旭,李平.肺癌、肝癌的电化学治疗现况.广西医学1996,18(2):,辛育龄.应用电化学治疗晚期肝癌的新进展.实用肿瘤杂志,1996,11(2):,辛育龄,赵风瑞,葛炳生,等.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334例疗效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5,10(4):258-260.
1] Wang XW,Yuan JH,Zhang RG,et effect of alpha?fetoprotein 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in vitro and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1,7(3):345-351.[2] 王季,乔世峰.反义IGF?I寡核苷酸转染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115-116.[3] Qiao J,Doubrovin M,Sauter BV,et 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 of suicide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02,9(3):168-175.[4] Won YS,Lee retardation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by specific replacement of alpha?fetoprotein RNA[J].J Biotechnol,2007,129(4):614-619.[5] 薛刚, 程莹, 曹永宽,等.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5):2820-2825.[6] Nair S,Boczkowski D,Moeller B,et between tUnlor im?nmn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J].Blood,2003,102(3):964-971.[7] 穆红,王玉亮,刘蓉.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 (6):758-759.[8] Douglas JT. Cancer gene therapy [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3,2(1) :51-64.[9] 李华,王欣璐,杨扬,等.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323-1326.[10] 罗渝昆,张东山,马爱敏,等.超声微气泡介导cy5ODN 转染大鼠肾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6):527-529.[11] 黄嘉凌,刘燕艳,方壮伟,等.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J].肿瘤,2004,24(5):467-469.[12] 冯嘉瑜,张艮甫.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24-125.[13] Azuma H,Tomita S,Kaneda Y,et of NK kappaB?decoy oligodeoxynucletides using efficient ultrasound 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donor kidneys prolonged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J].Gene Ther,2003,10(5):415-425.[14] 温贤浩,徐酉华.Surviv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77-279.[15] Miller DL,Don C,Song transfer and cell killing in epidermoid cells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activation of contrast agent gas bodies in vitro[J].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4):601-607.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想写好论文,就要从定一个好的题目开始。以下是我分享的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一起来学习吧!
一、中医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中药方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种基于寒性对照抗原的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药电导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多维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研究 液相色谱和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攻下清热活血中药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中药超微细化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
肝外DHBV复制治疗学意义及中药体外抗肝纤维化筛选平台的探讨 抗IBDV中药筛选、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
中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针刺中药联合治疗在围绝经期失眠症中的临床研究
基层医院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探讨
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术前、术后使用中药结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伏天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拟除虫菊酯生殖毒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
三种中药有效成份抗人绒癌耐药细胞JAR/MTX作用的体外研究
中药“通腑洁肠汤”对不全性肠梗阻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两种中药方剂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
中药四气理论的现代研究
二、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现状论文主要内容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多具有乙型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国情,高效且不良反应少的系统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要课题。
对于肝癌的认识,中医认为属于“症瘕”“、积聚”、“黄疸”、“肝积”的范畴。已有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能有效稳定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时间,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治疗费用相对低廉。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及病机为外受寒邪、损伤脾胃、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结而成积。中医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合益气健脾和疏肝理气,并与手术、介入、放化疗等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减毒增效之功效。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柔肝止痛等功效的中药经常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较多为“有毒”中药及活血化瘀中药。
“有毒”中药与肝癌治疗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与“毒邪”有关,因此“以毒攻毒”为重要治疗方法,即用峻猛中药以攻邪。历代医家有颇多论述,如虞抟《医学正传》中“大毒之病,必用大毒之药以攻之”[1],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凡治积非有毒之品攻之则不可”[2]。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目前在肝癌的治疗中也经常应用,常用的此类中药有、蜂房、全蝎、水蛭、蜈蚣、蟾蜍、守宫、常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附子和乌头等。
活血化瘀中药与肝癌治疗 气滞血瘀证是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候,历代医家常从气血运行失常而致气滞血瘀来探讨肿瘤形成的病机。如《圣济总录》认为“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3]。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4]。
因此行活血化瘀也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常用中药有丹参、赤芍、三棱、水蛭和等。
中药治疗肝癌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不乏与肝癌相关病症的治疗,这些相关病症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对应是否精确还值得商榷。加强文献学的进一步细化整理研究是深入发掘中医治疗肝癌理论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中医治疗肝癌说服力的重要途径。
2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肝癌的机制,筛选抗肿瘤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中药复方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历代古方中可用于肝癌治疗的中药复方较多,临床上常常根据肝癌的不同证型,选取与之对应的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如李江等[5]通过研究证实,采用水煎法、梯度乙醇提取法及醇水法从小柴胡汤中获得的提取物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提高荷瘤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季幸姝等[6]通过观察膈下逐瘀汤对肝癌Bel7402细胞和大鼠肝癌组织中丝/苏氨酸激酶蛋白及FIEN编码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A kt水平的降低和PT EN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膈下逐瘀汤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杜标炎等[7]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自杀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自杀基因疗法或单纯六味地黄丸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 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疗效不可否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使其作用机制难以应用单一的药理途径阐明。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个体化诊疗要得到推广,必须进行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临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应使临床研究对象的选取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使中药复方规范化,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人体综合生物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增强中药治疗肝癌有效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单味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药单体能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陈小义等[8]研究发现, mol/L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l/cipl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受P21wafl/cipl调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中药可通过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和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抗癌效应。黄应申等[9]以10 mmol/L脂蟾毒配基处理Bel 7402细胞24 h后,发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脂蟾毒配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Caspase 3蛋白活化,抑制Bcl 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黄炜等[10]探讨了18 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Bel 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揭示二者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魏志霞[11]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提高SMMC7721/多柔比星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多柔比星作用,表明从中药筛选出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可能的。
何芳等[12]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g3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明显降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人参皂苷Rg3与As203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罗明等[13]通过采用腹腔注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观察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和血清ALT、GGT、ALP 的变化,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组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ALT、GGT 明显低于模型组(P<)。而 ALP 升高,说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延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形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较中药复方研究更为深入,其原因在于相对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相对容易确定,其量效关系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较中药复方易进行。目前的问题之一在于此类研究较多采取的是某味中药的提取物。尽管提取物能在某一方面说明该味中药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但表现的生物学效应与该味中药相比有多少差距尚不能明确;另一方面单味中药提取物的研究往往是发现了某一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效应或临床疗效,如何将其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肝癌结合起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研究的科学说服力,这仍有不易克服的困难。类似于中药药性本质及其临床效应生物学基础的相关研究为单味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 顾本宇[14]通过观察益气健脾疏肝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的稳定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治疗组 12、18、24 个月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尤建良等[15]通过观察中药调气行水方联合顺铂、白细胞介素-2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癌腹水的临床疗效,发现该疗法能有效控制腹水,改善体力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缓解常见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控制率,提示配合中药能减轻化疗药物及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毒副反应。
目前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主要在临床有效性方面,阐述其有效机制的研究尚少,进一步深入研究须说明为什么联合中药会有较好的效果,这一点须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来寻找中药疗效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这也是今后中药临床有效性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 目前肝癌治疗普遍采用的根治性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和肝移植,约30%~40%患者采用此法,肝移植的总体疗效优于手术切除治疗。 现阶段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最佳适应证仍为米兰标准,但由于移植器官不足,对移植适应证的扩大应慎之又慎,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药物预防或延迟肿瘤的复发,针对肿瘤生物发生途径中的关键分子进行靶向治疗也可使肝癌治疗发展日趋完善[16]。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如陈立武等[17]通过观察中药全身治疗与手术相结合的协同作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在手术前1周开始复方中药治疗并于术后续行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作单纯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36 个月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
提示在肝癌围手术期中应用复方中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累计生存率。
中药复方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对症候的改善、生存率的影响、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样本数较少;
症候学改善等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未能深入分析其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等。进一步的研究须要扩大样本数量,建立症候学统一客观化评价体系,同时深入研究其疗效改善的机制,才能增强中药联合手术治疗肝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晚期肝癌患者常因伴有明显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难以进行手术治疗。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选择的重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存在的问题为化疗介入药物多可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介入药物的不良反应又严重影响中远期的疗效。因此介入治疗中如何减少肝功能损害是治疗的重点。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法结合进行研究,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李琦等[18]进行了去甲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此疗法对大鼠肝癌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去甲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冯敢生等[19]将白及用于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与明胶海绵对照。结果表明,白及具有强大的栓塞作用,侧枝循环形成均在6个月以上,介入治疗间隔时间长,肿瘤坏死、缩小率及1、2、3 年生存率均优于明胶海绵。陈武进等[20]研究认为,采用酸钠联合常规化疗药物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明显降低甲胎蛋白,提高疗效,同时减轻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以上研究表明,中药介入治疗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病毒和促进黏膜修复等作用,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无骨髓抑制,并有升高白细胞等作用。这些优点使中药可能部分或完全取代西药,成为肝癌介入治疗较理想的栓塞剂。
中药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介入治疗能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而且中药资源丰富,经济合理,有利于减轻治疗负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的介入治疗总体上发展仍不够成熟。进一步的研究可从规范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介入治疗药物,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研发抗癌中药新制剂和新剂型等方面进行。
其他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 中药用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除口服和介入注射外,还有许多新的途径可用于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也被证明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如胡军和瞿晓东[21]每天1~2次以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进行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曲池及内关注射。内关穴1 ml,其他穴位2~4 ml,4穴位交替进行,能够明显缓解晚期肝癌疼痛。中药瘤体内注射也可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如涂小煌和戴西湖[22]曾应用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去甲素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治疗肝癌的方法较多,形式多样,从方法学的角度讲,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的研究须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的推广应用,同时临床疗效的观察还须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以增强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对于中药治疗肝癌的深入研究,须要更细化更严谨的文献研究为治法用方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药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出发,探寻中药疗效可能的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靶标,对单味中药及复方治疗肝癌的综合生物学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规范治疗方案,建立严格的疗效评价标准,深入研发抗癌中药制剂和剂型,充分发挥中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氩氦刀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直接及疗效明确,氩氦刀有一定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医生都会进行评估,评估后决定是否可行氩氦刀治疗,一般会费用是根据整个疗程来收取,费用需要2万元上下,治疗中可见定位及具体情况而使用探针。一般不会根据使用探针多少收费。
2氩氦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消融治疗肿瘤在CT、B超等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目前氩氦刀在肾肿瘤、胰腺肿瘤、脑肿瘤、前列腺肿瘤、盆腔肿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皮肤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治疗中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在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血管瘤等良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进展[2~8,13~14]。1999年广州珠江医院张积仁、汪森明、张世忠教授开展并建立了CT、B超引导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肝癌和立体定向氩氦靶向治疗脑肿瘤微创手术技术;上海武清副教授开展了CT引导经皮氩氦靶向治疗肺癌手术;胡凯文教授将经皮氩氦靶向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北京海军总医院王洪武、冯华松教授在世界上较早报道了氩氦靶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天津肿瘤医院郭志教授报道了美国氩氦刀序贯介入治疗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经验。目前已经建立了各种实体肿瘤的氩氦刀经皮靶向消融治疗技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1~8,15,16]。腔镜引导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肿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先开展了胸腔镜引导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中晚期肺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西中医学院、广州医学院等在国内较早地将氩氦刀和腹腔镜技术相结合,创立了腹腔镜引导氩氦靶向消融治疗腹腔和盆腔肿瘤手术方式。氩氦靶向治疗技术在中国临床研究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氩氦刀靶向消融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肿瘤2000年珠江医院建立了氩氦刀靶向消融联合等体积切除治疗脑肿瘤和肝癌治疗技术和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肺癌技术。这项技术的建立为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提供了新手段,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及并发症,减少了手术中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转移。将手术切除与靶向消融联合扩大了常规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范围,提高了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的临床治愈率[1,6,17,18]。3靶向消融治疗应注意的临床问题精确计划、准确定位、适时引导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一个显著的临床特点,是能快速、准确地灭活肿瘤细胞,消除肿瘤负荷。由于患者的肿瘤大小形状不一,无论是单次治疗还是分次消融治疗,冰球形成的范围必须覆盖肿瘤,多数医生认为应超过肿瘤影像学边缘1cm以上,才能保证肿瘤组织完全灭活,是防止局部残留、预防复发、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治疗提示,目前术中直视下及B超、CT多角度监测可以做到适形治疗,但当选择经皮穿刺治疗时,由于受到多维监测条件的限制,医生操作的熟练及经验不同,适形计划和准确引导定位是根治性氩氦靶向消融治疗的关键。手术前应该认真分析不同CT层面肿瘤的大小、形状,测量氩氦刀进入的角度、方向、深度及层面,决定氩氦刀的入径和模拟氩氦刀在体内冰球形成的靶区范围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实施氩氦刀肿瘤靶区穿刺定位是临床比较成熟的技术。B超引导定位和监测操作简单,经皮手术治疗时要求术者具有三维立体解剖学概念和适形治疗的经验。注意从不同方向探测冰球形成的过程和评估消融靶区的范围。腔镜及小切口术中B超监测和引导定位时,比经皮治疗要准确。CT引导定位精确度较高,但手术中要注意不同CT层面靶区的形成。对于不易监测的部位、不规则肿瘤,特别是巨大肿瘤治疗多把氩氦刀同时使用时,术中对消融靶区的适时监测要注意冰球之间融合层面,并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目前临床监测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提供的信息,除B超外,国内目前CT、MRI的适时监测尚有一定难度,测温探针正确使用可为手术中提供适时的靶区界定信息。特别是靠近重要组织器官部位的肿瘤治疗时,适时监测准确测温是有效治疗和防止残留的有效方法[3,7,19~23]。氩氦刀消融与综合治疗相结合临床经验提示,在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微创消融应列入不能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然而,与其他局部物理治疗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氩氦冷冻治疗后对亚临床病灶及全身潜在残余癌细胞的治疗必须配合相应的全身治疗方法。对中晚期肿瘤姑息性减瘤治疗后,如何解决局部残留临床上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如氩氦靶向治疗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氩氦靶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肿瘤;氩氦靶向消融联合中医药及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对于靠近纵隔、肝门、胆管、脊髓等部位的肿瘤,局部氩氦刀完全消融有一定困难,残留率较高,氩氦刀治疗后也可以联合其它局部治疗方法。氩氦刀对于控制局部肿瘤疗效确切,有效的与其它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变目前综合治疗的理念,提高远期治疗效果[19~21,24~29]。严格防犯并发症动物试验表明,当细胞冷热温度达到一定范围后,细胞损伤程度与冷热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氩气超低温持续治疗时间以15~20min为宜,手术治疗后33624h~48h病理检查可以提示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坏死过程。由于不同组织间的含水量不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不同器官肿瘤冷冻治疗的最佳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原则上不能随意缩短氩气治疗时间和次数。氩氦刀双次冷冻组织细胞坏死的关键温度是-38℃。因此制定临床氩氦靶向治疗计划时,影像学观察的冰球形成范围应超出肿瘤边缘。氩氦刀治疗靶区应该包含在-38℃~-100℃以下温度范围内。临床治疗中部分医生发现冰球边缘部分治疗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残留或复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治疗过程中冰球边缘没有超过肿瘤靶区边缘。临床上建议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冰球边缘应该超过肿瘤靶区1cm。当一个氩氦刀探头的消融靶区不能完全覆盖肿瘤组织时,可以根据肿瘤大小及形状,采用两个或三个氩氦刀探头适形组合应用。氩氦刀靶向治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冷冻摧毁组织细胞的彻底性,因而要避免靶向冷冻过程中的损伤,临床上需要注意冷冻靶区扩大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快速肿瘤消融对器官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在肺癌治疗时,病人术后不良反应有轻度咳嗽、胸痛、咯血、发热、气胸等,经对症处理,可恢复。但对中心型肺癌的消融治疗,要防治气胸的发生[5,9,25~27];在巨块型肝癌治疗时要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对Ⅲ、Ⅵ期肿瘤的姑息性减瘤治疗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条件,特别是肝肾功能及肺功能的状况;在腹腔及盆腔实体肿瘤消融是要防止引发成空腔脏器的穿孔[14,15,19,20,22,23,30];在脑肿瘤消融时要严格神经外科规范和操作规程;在头颈部肿瘤消融时,要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及淋巴循环[6]。氩氦靶向治疗中必须做到术前术中对氩氦刀进入的途径和冷冻靶区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特点了解清楚,对可能发生的损伤采取积极的预防、监测和处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冷冻损伤。
1] Wang XW,Yuan JH,Zhang RG,et effect of alpha?fetoprotein 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in vitro and in mi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1,7(3):345-351.[2] 王季,乔世峰.反义IGF?I寡核苷酸转染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115-116.[3] Qiao J,Doubrovin M,Sauter BV,et transcriptional targeting of suicide gene therapy[J].Gene Ther,2002,9(3):168-175.[4] Won YS,Lee retardation of hepatocarcinoma cells by specific replacement of alpha?fetoprotein RNA[J].J Biotechnol,2007,129(4):614-619.[5] 薛刚, 程莹, 曹永宽,等.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5):2820-2825.[6] Nair S,Boczkowski D,Moeller B,et between tUnlor im?nmnotherapy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J].Blood,2003,102(3):964-971.[7] 穆红,王玉亮,刘蓉.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22 (6):758-759.[8] Douglas JT. Cancer gene therapy [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03,2(1) :51-64.[9] 李华,王欣璐,杨扬,等.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8):1323-1326.[10] 罗渝昆,张东山,马爱敏,等.超声微气泡介导cy5ODN 转染大鼠肾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6):527-529.[11] 黄嘉凌,刘燕艳,方壮伟,等.HSV?TK/CD基因联合IL?12基因体内治疗肝癌[J].肿瘤,2004,24(5):467-469.[12] 冯嘉瑜,张艮甫.器官移植中的基因治疗[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24-125.[13] Azuma H,Tomita S,Kaneda Y,et of NK kappaB?decoy oligodeoxynucletides using efficient ultrasound mediated gene transfer into donor kidneys prolonged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J].Gene Ther,2003,10(5):415-425.[14] 温贤浩,徐酉华.Survivin?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77-279.[15] Miller DL,Don C,Song transfer and cell killing in epidermoid cells by diagnostic ultrasound activation of contrast agent gas bodies in vitro[J].Ultrasound Med Biol,2003,29(4):601-607.
三者是互相独立的疾病,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换言之,就是肝炎,有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
由乙肝所导致地一些相关性地肝癌,就是乙肝相关性肝癌,确实乙肝是肝癌地很重要地一个因素。那么,我们国家肝癌地发病原因当中最常见地就是乙肝,由乙肝所导致地肝癌已经占到了80%以上。所以,乙肝病毒携带者是需要进行定期地随访检查,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出现了反复地肝脏功能不正常,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地,可以考虑抗乙肝病毒治疗。长期地进行定期随访,休息好,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劳累,一般来说就可以很好地减少一些肝癌地发生。肝癌主要是因为一些肝脏损伤地因素持续地存在所导致地,所以去除一些诱因,这是最关键地。
大多数肝炎的预后是良好的,得了急性肝炎可以顺利恢复,一般不会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但是,也有少数乙肝病人长期不愈,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据调查,我国肝硬化病人中的75%~80%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由乙肝演变成肝硬化的原因很多,例如,得了肝炎后,休息不好,过早地从事体力劳动;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过多饮酒,慢性酒精中毒;乙肝病毒反复增殖复制;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在患病期间或恢复期间,误用了伤肝药物,加重了肝脏损害,等等。专家指出,原发性肝癌,尤其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与肝硬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肝癌病例中的80%,甚至100%合并肝硬化。有人说,肝癌几乎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肝癌主要与大结节性肝硬化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而大结节性肝硬化又主要是乙肝病毒长期感染的结果。
虽然许多肝癌病人并无肝硬化病史,甚至没有明确的肝炎病史,但是病理学证明这些肝癌病人中确实有很多人合并肝硬化,而且在这些肝硬化的组织中证实有乙肝病毒的存在。现在,乙肝与肝癌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得过乙肝的人比没有得过乙肝的人发生肝癌的机会要高10~30倍。研究发现,在原发性肝癌病人中80%以上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其中以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最多,同时在肝癌细胞内可见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整合现象,这些病人又往往在若干年前已有e抗原转变为e抗体。这些似乎可以说明,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三者之间存在着联系。虽然不能说,乙肝、肝硬化与肝癌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三者之间的一定联系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乙肝未能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发展为慢性活动性乙肝后,演变为肝硬化,又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癌。若乙肝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完全治愈,即使不能彻底治愈,也可以控制病情。万一演变为肝硬化后,若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也可使肝硬化消退控制病情使向肝癌发展的危险大大减少。
这些导致肝硬化发展的各种肝脏疾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威尔逊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1-抗胰蛋白酶(A1ATD)缺乏症。 某些药物和毒素也是肝癌发展的危险因素。 最近几十年中这些肝脏疾病的肝癌发病率增加。
对于肝癌的治疗包括全身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局部区域治疗,手术切除和肝移植。 本文讨论与原发性肝癌有关的潜在肝脏疾病,并讨论原发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因为它会影响肝癌的发展。
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肝病毒现在是全世界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大约有至亿人被感染。未经治疗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功能恶化并导致肝衰竭。 肝损害的过程是无法预测的,可从稳定的肝功能到突然的肝功能衰竭。
丙型肝炎病毒是美国和欧洲肝癌的主要原因。 对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密切研究。 肝细胞的持续发炎和破坏是导致癌变的最重要原因。 细胞更新导致分化差的肝细胞增殖并发展为发育异常的结节和肝癌。 一旦诊断出肝癌,丙肝病毒患者肝脏中的炎症程度也与预后相关。 这使得基础丙肝病毒的治疗对结局至关重要。
丙肝病毒目前有6种主要基因型(1、2、3、4、5和6)。 基因型1,特别是1a,在美国最常见,因为它代表了丙肝病毒人群的58%。 基因型1b占丙肝病毒人群的21%,其次是基因型2(占15%)和基因型3(占5%)。 传统上,基因型在选择治疗方案中起着主要作用。随着近来以非干扰素为基础的新疗法的激增,根据基因型,是否存在肝硬化以及是否存在与NS5A耐药相关的变异来选择特定药物。现在有一种泛基因型DAA,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基因型1至6,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VR)是降低肝癌风险和改善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进行的30项不同研究的荟萃分析确定, 丙肝病毒的治疗可大大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与接受治疗但未达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相比,达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低。 即使在已建立的继发于丙肝病毒的潜在肝癌的背景下,研究发现病毒学应答患者的总生存期也比持续丙肝病毒阳性RNA病毒负荷的患者更高(15个月比个月)。
乙型肝炎病毒
全世界估计有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这是 全世界肝癌的主要原因 。 乙肝病毒患者中肝癌的风险为2%至5%,即使没有肝硬化也可能发展为肝癌。 但是,发展为肝癌的乙肝病毒患者中有70%至90%会患有肝硬化。 与肝癌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和某些遗传多态性。 由于乙肝病毒和肝癌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肝癌筛查至关重要。
几项研究表明,乙肝 治疗后发生肝癌的风险降低了约50%至60%。 使用潜在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具有统计学上显著降低肝癌的风险(危险比[HR]:)。一项为期35个研究的荟萃分析,纳入59 201名参与者,进一步证明了治疗免疫活性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整体降低肝癌的重要性。 当前的抗病毒疗法旨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减少病毒载量,引起乙型肝炎e抗原的丢失,以及引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丢失。 这些抗原的存在与发展肝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制定的实践指南建议对免疫活性期疾病的患者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以减少肝硬化,代偿性肝病和肝癌。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中,存在肝脂肪变性而没有炎症的证据,而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肝脂肪变性与肝脏炎症相关,从组织学上讲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没有区别。据报道, 全世界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发病率在6%至35%之间。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管理基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目标是逆转可能导致疾病进展的因素。 体重减轻占总体重的3%至5%已被证明可改善脂肪变性,进一步减轻体重达10%对减少甚至逆转炎症和纤维化有益。 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医学治疗也与改善预后有关。
目前的研究表明,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是一种肿瘤前期疾病,其总体死亡率增加,并且发生肝硬化并随后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很高。
在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也会发生肝癌,这使其越来越难以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向肝硬化和肝癌的进展与肥胖和胰岛素调节异常有关,这表明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据估计,所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中有20%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这些患者中有45%在诊断为肝硬化后的10年内将失代偿。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治疗选择有限。 体重减轻10%和运动可以改善脂肪变性 ; 但是,理想的饮食和有组织的锻炼计划尚不为人所知。 对于那些无法减肥的人,减肥手术已被建议作为一种选择,因为它可以改善甚至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对于没有肝硬化的非糖尿病患者,应将800 IU / d的维生素E视为一线治疗选择,因为在该特定人群中维生素E与肝脏组织学的改善有关。 熊去氧胆酸,二甲双胍和o-3脂肪酸等其他疗法尚未得到一致证明可改善脂肪变性,因此未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治疗选择。鉴于丙型肝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和新的治疗选择,预计在未来30年内,最常见的肝移植适应症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所致的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征有以下四个主要因素:慢性肝炎,组织学上观察到的界面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以及自身抗体样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和肝/肾微粒体抗体的产生。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避免进展为肝硬化和肝代偿失调至关重要。 可以用免疫抑制药物开始治疗,终点是转氨酶的正常化,高球蛋白血症的减少和组织学的改善。
与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恶性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相反,肝内和肝外恶性肿瘤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肝硬化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对罕见性使得很难确定肝癌的发生率,但是研究表明,潜在的肝病和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均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肝硬化超过10年,失代偿期表现为门脉高压,免疫抑制超过3年和男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肝癌的治疗选择因病变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是否存在转移性疾病而异,但是,肝移植仍是一个选项。
其他病因
其他几种潜在的肝脏疾病也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展,并最终导致肝癌。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中铁的逐步积累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肝硬化。纯合性遗传血色素沉着病的患病率估计在%至%之间。患有已知肝硬化的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了将近20倍。血色素沉着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将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威尔逊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代谢紊乱,发病率估计为4万分之一。尽管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的肝癌风险似乎不高,但肝损害和随后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却很高。 表现和病理特征的变异程度可归因于遗传变异的异质性。 铜超载在肝损伤和肝硬化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是是否与致癌过程直接相关尚待确定。 预防肝癌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长期肝损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它最初通过形成肉芽肿引起导管损伤,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展。 关于PBC背景下肝癌患病率的数据存在矛盾; 然而,据观察,晚期PBC(III或VI)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增加了%。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会导致肝脏中过量的1-抗胰蛋白酶蛋白质异常沉积,并最终导致肝硬化的发展。 提示A1ATD患者的肝癌发生率较高,这种发展在没有肝硬化的情况下可见。药物和毒素也可能是肝癌发病的原因。 这种进展涉及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展,最终导致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 引起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类别是抗生素,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免疫调节剂以及各种草药和饮食补品。 通常,进展为肝衰竭的药物性肝损伤预后很差。
肝癌的监测和预防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监视不力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他们的肝癌风险常常被低估,该疾病数十年来通常没有症状,并伴有多种合并症。 在一项研究中, 有%的丙肝病毒相关肝癌患者,%的酒精相关肝癌患者以及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通过监测发现了肝癌。 非肝硬化性脂肪肝中肝癌的发生进一步影响了早期检测肝癌的最佳筛查策略的不确定性,而肝癌对于根治性治疗至关重要。 肝硬化患者(每六个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的一般性肝癌筛查程序。由于总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高患病率而没有成本效益。 五分之二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管理指南中的每一项都支持对个体进行肿瘤学随访,特别是对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无针对非肝硬化患者的具体建议。
二甲双胍的使用最近已通过胰岛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机制与抗肿瘤作用相关联。 一项荟萃分析包括334307例糖尿病患者中的22650例肝癌,得出的结论是,使用二甲双胍可将肝癌的发生率降低50%,磺酰脲或胰岛素可增加肝癌的发生率,而格列酮则无变化。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抗增殖,促凋亡,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作用降低癌症风险。 对26个随机对照者进行系统的荟萃分析包括将近150万患者和4298例肝癌在内的临床试验表明,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使肝癌发生率降低37%。 尽管不能给出明确的建议,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相反,患有肝癌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用二甲双胍治疗。 应将他汀类药物用于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受试者,不仅要降低肝癌风险,而且考虑到他们增加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总结
肝病的各种病因在原发性肝癌的总体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肝硬化的快速发展似乎增加了各种肝病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但了解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和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可不发展为肝硬化而直接导致肝癌,这一点很重要。 应积极地进行各种肝病的治疗和管理,以减少发展为肝硬化的进程,这将使肝癌的发生率降低。
ESWL治疗与药物治疗对缓解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比较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发作时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病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ESWL治疗镇痛,对照组采用度冷丁药物镇痛,对两组不同的镇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度冷丁对照组镇痛效果。结论 ESWL治疗对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急性发作,止痛迅速,效果显著,同时达到治疗目的。【关键词】 ESWL治疗 药物治疗 绞痛急性发作 临床分析为了有效缓解和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的急性肾绞痛发作的痛苦,我科采用HK-ESWL-VI-865型水囊式碎石机,在绞痛急性发作时行体外震波碎石术,大大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比临床上常规药物镇痛疗效显著,疼痛时间缩短,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对12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者,随机分为ESWL实验组与度冷丁药物对照组,他们均符合典型的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的诊断,结石均为单发。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72例,中下段9例,下段39例(含输尿管末段),年龄23~68岁,男82例,女38例。ESWL实验组男39例,女21例,药物治疗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两组性别、年龄、结石位置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 ESWL实验组 我科采用HK-ESWL-VI-865型水囊式碎石机,根据病人病情采用X线、B超两种定位方式(输尿管末段结石完全用B超定位),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取仰卧位,中、下段取俯卧位,术中冲击电压14~17kV,冲击次数1500~3000次,冲击频率60~70次/min,术中有2例患者恶心、呕吐,肌肉注射爱茂尔4ml后,治疗完成。 药物对照组 我科应用度冷丁75~100mg肌肉注射,注射后镇痛效果不明显者追加注射一次,并配伍输尿管扩张剂。度冷丁主要成分为盐酸哌替啶,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剂。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及k受体激动剂而产生镇痛、镇静作用。肌肉注射10min后出现镇痛作用,持续2~4h,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两组均给予一定数量的消炎药,控制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各自采取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后开始计时,分别在不同时间:30min、2h、24h反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无痛为计数。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2 结果见表1,本研究发现ESWL实验组对缓解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表1 两组输尿管结石致绞痛发作镇效果比较痛3 讨论很明显,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致绞痛急性发作快速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度冷丁镇痛效果。ESWL随着一次次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逐步粉碎成可以自然排出的颗粒[1],解除了结石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刺激,达到止痛目的。更为重要的是,ESWL不仅能缓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绞痛急性发作,使之快速止痛,而且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排出结石,大大地减少了结石在输尿管内的嵌顿时间及炎症的发生,不仅镇痛更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度冷丁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它能提高输尿管平滑肌的张力,但不能减少结石对输尿管平滑肌的刺激,缓解绞痛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短,且不能达到治疗结石的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一旦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急性发作时,ESWL治疗是首选。【参考文献】1 李炎唐.泌尿外科高科技.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274.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我收集的大专药学毕业论文,欢迎查看!
1简要论述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测药品的不良反应推动了药学监护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来说,我国医药水平检测不良反应的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监控手段和检测方法都不完善,对于药物所产生的不良信号,其接受情况比较有限。一般来说,大约70%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监控的方式有效避免,大约60%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师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科学、完善的药学监护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医学发展水平和医学具体情况,可以针对医师开具的临床医嘱进行评价和研究,进一步预防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药物经济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接轨,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幅度上升,在这个大环境下医药学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医疗制度体系的改革不断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体系改革中,对于控制制药经费的力度以及临床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管是对药品的使用还是对于用药的质量控制,医师都需要按照医疗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述这些问题是医学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现阶段,鉴定医疗事故的工作不再是仅行政卫生部门负责,而是由专门的医学会进行专门负责。这充分地证实了医药监护更加趋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在开展药学监护的各项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记录各种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积极地评估各种药物的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和原始材料。另外,药学监护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提升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效果。相应地降低了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预防各种药源性病症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占有较高的比例。
通过药学监护的开展,用药的规范、合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损害,能够有效降低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格规范医生的用药情况,全面指导患者按要求合理服用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各种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消除,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药学监护还能够大幅度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效地节约了各种药物资源,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和整个社会社会中药师的形象和地位。整体上来说,我国的药学监护事业发展的比较晚、起步晚,基本上处于宣传期间。但是,对着我国卫生事业、医疗事业的继续深化发展,对于药学监护的发展和需求将会日益凸显。
中药的毒性研究
通过中药药学监督,能够促进药师进一步研究中药毒性与炮制方法、药物基源、配伍应用、方法服用以及剂量、个体差异的关系,以及代谢过程中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降低临床医学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进一步提升药学监护工作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现代医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对“药物”的监管转化成了对“患者”的监管,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该怎样面对形式转变,全面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成为了每个药剂师都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剂师需要参与查房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程、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诊断,分析判断医生的用药,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指导并参与整个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掌握药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真正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更好地监控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关知识,决定用药量程和用药剂量,监测尿药浓度和血药浓度的检测,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性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最小的毒副作用、最佳的治疗效果。
(3)药物咨询活动的开展,建立患者的合理用药档案。收集各种药学情报,不断积累自身的用药信息,不断指导和提升患者的合理用药以及监护能力,完善临床医学方面的用药信息情报系统,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全面加强医药方面的信息交流。并建立专门的监护药学室,全面推动监护药学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全面规范药师临床制度。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部分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基地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促进和提升药师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药师的医药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资历较浅、年龄较轻的年轻药师,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脱岗培训。各个医疗单位必须明确规定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科学、合理的安排多种具体工作,全面推动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药学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药学监护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反过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推动了药学监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加强实习生基础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安全知识等。我们培养实习生更应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较好地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不仅在每次的实验教学中反复强调、指导老师示范、学生再操作,还要特地在实验室中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系统培训。这样实习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从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我所的带教教师会亲自示范分子生物学、细胞组织培养、动物模型建立等药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实习生能亲身体会,迅速掌握方法。
1深化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培养
1.1良好的学术氛围:读书报告会
实习环境和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实习生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轻松活泼、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人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丰富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我所每周定期的“英文读书报告会”。由本所全体师生轮流主讲,汇报的内容围绕研究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文献报道、课题进展中的成果等。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实习生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更快的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情操。
1.2用创新带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实习生科研论文写作
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带教教师应该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科研过程比较熟悉,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便系统指导实习生完成从选题、开题、实验、论文写作到答辩等工作。但是带教教师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请教,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其次,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实验中启发实习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处理能力等几个要素构成。显然,把学生的操作技能看成科研能力太过于片面,只掌握实践能力未免过于简单。我们以往采用的是模仿和经验的实验教学方式,即老师设计好实验流程,学生照着做。显然,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造成实习学生僵化了思维,机械式操作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遇到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开展组内的学习讨论,还可以与其他课题组相互切磋学习。带教教师需要经常与实习生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对带教的意见,不断创新实习方法,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还需经常鼓励实习生参加学术讲座和组织学术汇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事实证明我所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一般由带教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实习生则通过结合已学知识、检索文献,从而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再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指导老师通过指出不足后再经实习生写出最终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比如在实习初始就下达研究的项目,之后就让他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完成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并讨论需解决的难题。通过逐步的讨论,实习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最后完成研究论文时,实习生都可以很好的独立完成,最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人文知识的传授,混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片面想法。总之,实习生科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能力,体会科研活动的方法与过程,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科研活动的艰辛历程,并非着力要求学员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实际上科研过程得出阴性结果并不可怕,科研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失败而构成的。我们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取得突破性的结果,即使没有结果或是证明当初的科研设计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1.3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研工作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个人秀”,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包括从题目的选定、文献检索、试剂准备到数据分析,都凝聚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非常重要,具有优良团队精神的集体,可以促使实习生迅速融入其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踏实工作、乐于奉献。
1.4严格管理不离人性化的根本
科研工作与理论课教学的作息时间有很大不同。很多实验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实习生平时不仅要加班加点,周末也经常不能休息。我所设有研究生和实习生专门使用的自习室,一方面可以保证实习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查阅文献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实习生意识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潜心,以实验进程为准,不能因为休息而影响进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也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科研素质之一。通过设置自习室使实习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适当休息或查阅文献、分析和整理实验结果及为下次实验做准备等。
2素质培养同时不忘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
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目前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了加强实习生实验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实习生刚开始实习时,我所带教教师就对他们加强组织纪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实习生管理体制。由各个带教教师负责监督管理实习生的出勤和科研工作,并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的情况,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召开实习生会议进行教育,对于个别实习生单独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实习生,使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我所的教学团队,从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提高师资教师素质与专业学术水平、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药学实习生培养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