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一、药品连锁经营发展的背景近年来,我医药行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药品流通逐渐放开,药品实行分类管理,医药分销市场对外资开放等,这些改革和变化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医药流通格局也将会有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药连锁经营与其他行业比较起来还相形见拙,医改的滞后虽使医药连锁经营形成相对落后的局面,但也给医药连锁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药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药品商业购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它的进货渠道与销售职能是分离的,尤其是集约化配送模式,是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种集中配送的经营模式将彻底打破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药品四级批发体系。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深化以及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呼声日高,医药零售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社会热点。二、药品连锁经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1995年到现在,我国药品连锁企业从最初的几个迅速发展到400多个,门店增至近7800多家,其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毫无疑问,连锁药店作为中国入世的圈地利器,成为药品流通企业的必然选择。根据有关专家统计,未来2~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房纳入医药连锁企业的轨道。同时,药品连锁也将在不断调整中,逐渐向经营各种品牌的单个或几个品类医药商品专业形式发展。但是,尽管近年来药品连锁经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目前盲目连锁圈地、地方保护严重、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日益成为制约药品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主要问题概括如下:1.注重规模、形式的连锁,忽视内在的、规范的连锁,忽视连锁经营的基础建设。这是药品连锁经营隐患最大的问题。20%到30%的高额药品零售毛利使得药品零售业已成为医药行业各诸侯争夺的战略重点。许多企业只关心规模和数量,对连锁经营的规范化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的统一,忽视内在的基础的建设。很多特许授权一方往往自己还未具备吸引加盟者的能力,反而把加盟作为扩大规模的唯一手段。同时,特许授权者为了壮大实力往往以拉为主,缺乏对加盟者各方面条件的审查,使加盟者鱼龙混杂,部分条件不具备的经营者加盟后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甚至低价从其他渠道进货,使药品质量监督失控。2.产权,隶属关系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药品连锁经营跨地域发展。我国原有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带来的多头管理和利益分割,造成医药流通领域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限制了全国医药流通领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也限制了药品零售业的扩张和发展。连锁经营要求跨地域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划管理有着天生不相容的特性。3.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落后,规模效益不高,地区差异明显,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药品零售业基础薄弱,布局零散,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进入壁垒较低。药禁解开后,连锁药店竞争主要靠价格战。同时,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而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模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目前,从我国药品连锁企业总体情况来看,南方开放发达城市的发展较北方城市快,尤其深圳的连锁药店发展迅猛且水平较高,以一致、中联和海王星辰为代表,三家各有特色。在北方主要是以同仁堂药店、金象大药房、格威治大药房为首的一些药房,医药零售业竞争相当激烈。三、发展药品连锁经营的对策分析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药品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药品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1)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药品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药品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2)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地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3.整合现有的药品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4.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非处方药(OTC)的放开,药品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当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6.连锁分店的位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药品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和快捷的需要。药品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7.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非处方药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因此,药品连锁企业必须重视和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四、北京国大药房的连锁经营1.公司概况北京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员工300多人,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下设经营业务部、事业拓展部、采配业务部、质量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信息部、财务部等组织。公司目前在北京已拥有近40家直营门店,根据公司发展规划,2007年将有近百家社区健康爱心药房遍布北京城区。北京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又是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26日,是由中央管理的以医药科研、生产和服务贸易为主业的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2005年药品、医疗器械等销售收入257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5亿美元。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有全资子公司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国药股份于2002年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的第三方医药现代化物流中心,注册资本6000万元人民币。国药物流致力于为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及药品相关产业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设计配送半径为北京市及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储存与配送规模可达人民币200亿元。2.国大药房连锁的策略(1)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套非常成熟完善的进销渠道,而且拥有很多独家经销品种。那么,国大药房作为子公司,可以利用母公司的这些渠道优势,从厂家那里拿到独家专营品种,而且借助厂家的市场推广,在成本最小化的情况下,做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在药店内设立驻店医师,给买药的顾客提供咨询。(2)在几十年的悉心经营下,“国药”已成为一个品牌,虽然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业务涉及到多个领域。但是,当人们看到这个品牌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经营药品的国药企业,相对于那些民营的医药企业会多出一份信任感,从心理上就先赢得了一些客户。由于国大药房的整体店面的装修颜色和在大门上方的螺旋标志与“国药”都是保持一致的,所以顾客自然会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同时,国大药房的几乎所有店址都选在社区附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做到对“国药”品牌的认知。(3)国大药房在自己的连锁店中,根据设立的地区不同,针对不同的社区类型,经营品种应有所调整。比如在北京望京地区,是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的居住区,在经营品种上,适当增加疗效好、相对高档的药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4)国大药房已经拥有40多家连锁店,未来应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扩大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国药物流的配送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赢得顾客。这样在与其他连锁药房的竞争中才能取得优势。(5)加强对店内员工的培训。使销售人员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能够为顾客提供初级的帮助和建议。随着对外资的放开,医药连锁经营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将会愈加显现出来。而在都采用这种模式的众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中,只有拥有自己的优势,即国大药房应重点发展自己的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或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等。厂商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不遗余力,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也更加相信安全产品,把仅有的预算也都投入到安全产品的采购上。但事实上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保障信息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产品是无法消除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在其他领域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原则,在信息安全领域也同样适用。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 10%,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 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因此,管理已成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1)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国务院信息办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有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会员会、国家安全部等强力部门,各省、市、自治州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7月,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专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同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27]号文件)。27号文件第一次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2003年7月成立了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专门负责收集、汇总、核实、发布权威性的应急处理信息、为国家重要部门提供应急处理服务、协调全国的CERT组织共同处理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对全国范围内计算机应急处理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根据当前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CERT进行交流。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1个分中心,并授权公共互联网应急处理国家级服务试点单位10家、公共互联网应急处理省级服务试点单位20家,还有国内的10家骨干互联网运营企业成立自己的应急处理中心(CERT),这10家互联网运营企业与中国数千家的ISP、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成为了CNCERT/CC的主要联系成员,由此形成了一个立体交错的应急体系,形成了信息上下畅通传递的通报制度。 2001年5月成立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简称CNITSEC),代表国家开展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工作的职能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行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负责对国内外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技术进行测评和认证、对国内信息系统和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认证、 对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进行评估和认证、对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目前建有上海、东北、西南、华中、华北五个授权评认证中心机构和两个系统安全与测评技术实验室 。 (2) 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主持制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并引进了国际上著名的《ISO 17799:2000: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准则》、《BS 7799-2:2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规范》、《ISO/IEC 15408:1999(GB/T 18336: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化委会设置了10个工作组,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对信息安全的行政、技术、人员等管理提出规范要求及指导指南,它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指南、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规范、人员培训教育及录用要求、信息安全社会化服务管理规范、信息安全保险业务规范框架和安全策略要求与指南。 (3) 制定了一系列必须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为配合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电子签名法》等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得到重视和开展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2003年7月,国信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就启动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国家铁路系统和北京移动通信公司作为先行者已完成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国家其它关键行业或系统(如电力、电信、银行等)也将陆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二、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仍还比较混乱,缺乏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整体策略。实际管理力度不够,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规定过分强调部门的自身特点,而忽略了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体现中国的特色。部分规定没有准确地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以管代法,用行政管技术的做法仍较普遍,造成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2、具有我国特点的、动态的和涵盖组织机构、文件、控制措施、操作过程和程序以及相关资源等要素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3、具有我国特点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信息安全的需求难以确定,要保护的对象和边界难以确定,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信息安全意识缺乏,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 5、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薄弱,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6、技术创新不够,信息安全管理产品水平和质量不高,尤其是以集中配置、集中管理、状态报告和策略互动为主要任务的安全管理平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还很落后。 7、缺乏权威、统一、专门的组织、规划、管理和实施协调的立法管理机构,致使我国现有的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阶层次不高,真正的法律少,行政规章多,结构不合理,不成体系;执法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规则冲突,缺乏可操作性,执行难度较大,有法难依;数量上不够,内容上不完善,制定周期太长,时间上滞后,往往无法可依;监督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基本大法,如信息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等;缺乏民事法方面的立法,如互联网隐私法、互联网名誉权、网络版权保护法等;公民的法律意识较差,执法队伍薄弱,人才匮乏。8、我国自己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太少,大多沿用国际标准。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国家监督管理机制和法律保护,致使有标准企业或用户可以不执行,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对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对策 (1)在领导体系方面,建议建立 “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和地方政府以及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主要联络人和推动者,负责对跨部门保护工作做全面协调,尽快建立具有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网络应急反应能力和信息对抗能力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以开放、发展、积极防御的方式取代过去的以封堵、隔离、被动防御为主的方式,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内容控制和应用管理以及存储管理,坚持“多层保护,主动防护”的方针。加强信息安全策略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工作。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标准委员会应该为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提供标准支持,保证组织能够以很低的费用制定出专业化的信息安全策略,提高我国的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全面提高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在建立象SARS一样的信息分级汇报制度的同时,在现有公安系统中建立一支象现在的“110”和“119”一样的“信息安全部队”,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方面的工作。对关键设施或系统制定好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和测试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4)加快信息安全立法和实施监督工作,建议成立一个统一、权威、专门的信息安全立法组织与管理机构,对我国信息法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与实施监督与协调,加快具有我国特点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并按信息安全的要求修补已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出信息安全基本法和针对青少年的网上保护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尤其是为配合《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应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尽快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5)加快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尽早制定出基于ISO/IEC 17799国际标准的、并适合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尤其是建立与完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和管理机制,对国家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如经济、科技、统计、银行、铁路、民航、海关等,要依法按国家标准实行定期的自评估和强制性检查评估。 (6)坚持“防内为主,内外兼防”的方针,通过各种会议、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加强组织或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在国家关键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明确地指定信息安全工作的责职,建议由党政一把手作为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人,在条件允许的企业里增设 CSO(首席安全官)职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管理体制。 (7)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信息安全管理专项基金,鼓励风险投资,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工具、网络取证、事故恢复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究能力与产品开发水平。 (8)重视和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重要信息安全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特定领域用户必须明确采购通过认证的信息安全产品。 (9)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才与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大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10)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尤其在标准、技术和取证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协作与配合。(作者系贵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课题负责人)
成本管理在房地产项目中的应用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摘要: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成本的核算体制。提高房地产成本核算水平,需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时加大会计、税收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企业要生存,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成本管理改革意识。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探寻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作为现今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各方面,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与核算方面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了改进。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剖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运用流程。最后,该文对中国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进行了思考。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要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1 房地产行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房地产企业规模和项目开发周期的不同,很难按照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开发成本核算,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房地产项目用地一般从几十亩到几千亩不等,属于成片开发,分期进行,产品形态有高层、小高层、公寓、花园洋房、别墅、商业地产等。如何确定开发成本核算的对象,是以整个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还是分片、分期、分产品类型、单栋楼房为成本核算对象,这些在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2)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不明确。根据成本会计有关知识,属于生产产品直接发生的费用,应直接归集到该产品成本中;属于多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应通过一定程序先归集费用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间接归集到该产品成本中。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建安工程费属于直接开发成本,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均属于间接开发成本,需要进行归集和分配。可如何对间接开发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间接开发成本归集何处,按什么标准来分配,没有给予明确的解决方法。(3)任意虚增建安成本。有些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较为健全,财务核算比较规范,经营管理比较到位,很少有张冠李戴随意调剂成本现象,各项目间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数字相对真实、可靠。在此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反映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随之水涨船高。为了压缩利润额和应考核指标,房地产企业往往在建安成本上下工夫,一般在年末突击虚列并结算工程成本。(4)成本核算周期不明确。产品成本核算一般按月或按生产周期进行,房地产开发产品由于开发周期长,只能按生产周期核算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销售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企业结算出经营利润和应交税金,恰当评价经营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房地产开发工程成本核算周期比较明确,工程竣工验收后即可进行竣工结算,但小区配套设施往往久拖不决或延迟实施,进而影响项目结算。(5)张冠李戴随意调剂成本。房地产企业同一年度会有多个不同项目同时滚动开发,由于各项目所处位置、用途以及取得土地的价格等均不同,使得各项目利润空间也不尽相同,如有的是经济适用房,有的是普通商品房。房地产企业为了偷逃税款或延迟纳税,想方设法压缩各项目当期利润空间,有意将以后项目应摊销的成本提前确认并结转,造成各项目间成本张冠李戴,趁机浑水摸鱼。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成本核算水平低。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有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并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树立市场竞争的观念,照走过去的老路,造成目前有许多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落后,成本核算水平低。(2)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则无可挽回。3 提高房地产成本核算水平的途径(1)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控制成本是促进房地产企业集约经营繁荣我国住房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①严格控制建安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建设工程成本,首先,应从设计开始,因为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设计阶段工作水平的高低,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施工阶段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项目建成投产以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费用,还要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完施工企业后,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工程洽商、材料设备价格和严格审查承包商的索赔要求。在施工阶段,还应充分发挥监理对工程造价的作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做好结算审核工作。②拆迁安置费用的控制。在项目立项之后,业主要择优选择队伍及时冻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户口,严格控制分户,减少代征土地,增加城区居民外迁,按政策规定从严掌握征地拆迁各项费用的补偿标准、被迁户安置用房的面积,做好新区开发原有人员的安置工作。③贷款利息的控制。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之一就是银行贷款,很多开发企业用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使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有贷必有还,如何偿还使付出的利息最少,资金成本最低,要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及资金回收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方式分为一次全部偿还和若干次偿还。一次偿还方式对业主的压力过大,只有在资金量很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于同时投资于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实行的是滚动开发,在总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投入资金,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完工收回资金有能力偿还部分贷款,可以选择本金均等偿还办法,以免过多占用资金造成利息损失,把企业资金的利息损失降低到最小。(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会计监督。①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和完善商品房成本核算的规章和制度建设,使成本核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成本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促进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商品房开发项目的规模特点等因素,在保证成本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员。每一个房地产项目应由专人负责成本核算工作,大型项目应设立成本核算工作组专门负责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等主要工作,使成本核算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有效机制。②加大会计、税收监管力度。财政、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对故意不进行工程决算,不按规定核算收入和成本的房地产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同时提高预收账款、预交税款的比例,促使其及时、正确核算收入成本,切实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强化内部审计,以保证会计核算真实性,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效益。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要参与工程决算,全程参与成本核算的监督。
网上有很多的,我找了一篇,你把邮箱告诉我我发给你。
成本控制论文开题报告简单 帮你包办了 绝对效率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资产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成本损失增加。另外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之大。另外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的原因是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一些目的进行人为调节,企业看起来盈余而实际上却是亏损。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讲利润,不讲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的环节却考虑不多,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开始生产到获取利润,其成本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因而,成本管理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的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而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传统的成本管理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但以“成本优势”的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雇佣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向前延伸到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这种降低成本的思想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竟争十分激烈,中国已加入WTO,国外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纷纷进入,无疑又加剧这种竟争。建筑工程的剧烈竟争,主要表现为对工程项目的竟争。而工程项目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能否中标取决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接到施工任务时,建筑产品的价格是确定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但要在规定工期内,以合格质量完成工程项目,而且要求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是实现利润的最有效、最根本途径。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以人为本、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当务之急。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认为项目部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建筑产品的直接成本的构成,从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和事先控制机制、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经济目标责任制和对项目部实行动态管理的奖惩机制、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等方面介绍了作者近十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理论界公认的最为复杂的管理难题之一。因为,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使管理工作务必以“项目特点”为中心展开,所以,其管理的组织模式层出不穷,其管理方法、控制措施多种多样,但是,其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四个:质量、成本、工期、安全。本文涉及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要点。
首先,我们要从“管理”概念的准确理解开始。传统的“管理”的概念是指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利”,这是一种“专制”的思维模式,如果,把这种概念不加思索的搬到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中,必然造成公司内部上下级的不信任和不团结,甚至造成对管理措施的抵触情绪,那么,不论多好的管理主张或措施,最终都只能以失败收场。那么,“管理”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什么?管理是“负责的自治”组织机构对企业贡献的责任,明确的标志和组织的原则应该是职能而不是权利。故我们所探讨的项目部成本管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企业对项目部实施“专制”管理,而是研究以项目部为成本管理的主体,企业如何推动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下面我们将围绕建筑产品的直接成本枣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项目部的间接费,同时结合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特点展开讨论。
一、企业内部形成成本管理的体系,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部分施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尽管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管理知识的匮乏,导致管理方法陈旧,很难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一些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了秋后算帐的管理方法,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项目经理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料。这样表面看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却没有了成本管理的责任。
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贯穿于从工程前期的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成本预测、到工程实施中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控制、资金的回收、竣工结算的审核、保修期的结束等全过程,涉及到经营部门、财务部门、预结算部门、物质供应部门、质量部门、安全部门等企业的各职能部门。亦即成本管理是一项全员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完成的系统工程,企业内可形成以财务、预算部门为主,材料、质量、安全等其它各职能部门配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完成以项目部为责任主体,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成本管理过程,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一个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活动来创造效益,其中某个环节的受阻或不畅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价值链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成本管理的保障措施枣即成本管理工作应遵循的程序和规范,至关重要。首先,须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职能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理顺项目部与专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形成规范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及管理规定;其次,须结合项目特点,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政策并予以及时兑现。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
各职能部门围绕成本管理这条主线,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项目部管理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在对项目部实行量化管理的同时,职能部门不能丧失服务的职能,包括对项目部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对外协调、经营工作的支持等,为项目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后方保障体系及工作环境。各职能部门通过过程中对项目部进行的量化考核、评分的累积,至工程完工,则完成了对各项目的量化考核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评定,提交预算、财务部门,作为对项目部是否实现各项经济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和经济兑现的依据。这样,各职能部门在完成各自对项目部垂直管理及服务的同时,又实现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勾通联系。
二、建立事前控制机制,合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最好的方法是:企业内部对各项目部实行招投标制。这样可以对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自下而上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数、成本管理目标技术上合理性、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具体措施、各管理人员的具体目标及职责。该工作完成后,与成本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就通过内部竞争机制自觉地制定了符合建筑产品“单件性”特点的成本管理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工作方法、检查措施、考核制度,达到了管理“自治”的目的。对于因特殊情况或中、小型施工企业,无法采用内部招标的,也必须建立成本管理目标的合理性讨论制度。
1、企业内部对各项目部实行招投标制的必要性和优点如下: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资产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成本损失增加。另外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之大。另外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的原因是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一些目的进行人为调节,企业看起来盈余而实际上却是亏损。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讲利润,不讲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的环节却考虑不多,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开始生产到获取利润,其成本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因而,成本管理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的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而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传统的成本管理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但以“成本优势”的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雇佣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向前延伸到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这种降低成本的思想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
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以下是“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
(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
(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
(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
(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
(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
(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
(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
(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资产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成本损失增加。另外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之大。另外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的原因是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一些目的进行人为调节,企业看起来盈余而实际上却是亏损。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讲利润,不讲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的环节却考虑不多,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开始生产到获取利润,其成本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因而,成本管理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的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而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传统的成本管理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但以“成本优势”的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雇佣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向前延伸到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这种降低成本的思想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
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以下是“成本控制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已日益紧迫。一个企业利润是由销售额和成本所决定的,那么企业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势必最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借鉴改进,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影响力的是以查尔斯·T·霍恩格伦为代表的五目标论和以卡普兰为代表的多阶段论。凯瑟琳娜。斯腾詹和乔。斯腾詹在《成本管理精要》一书中提出了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的1O目标论。他们认为,有助于决策的成本管理系统必须满足:
(1)列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支出;
(2)反映组织的成本结构和形态以支持成本管理系统的改进;
(3)支持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并明确管理目标;
(4)引导个人和团队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5)为完成组织近期目标和战略规划监控资源耗费;
(6)预警财务状况恶化;
(7)资源消耗的适用性;
(8)明确个人和团队对完成经营目标应负的责任;
(9)有助于分析客户、生产过程、产品和地区对赢利性的不同影响;
(1O)为不同的决策者、管理者提供全景式的组织成本结构信息。
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应该具有管理的普遍职能,即预测,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和决策等。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的基础工作。广义的成本管理观不再将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心。
美国学者查尔斯。T.亨格瑞认为,成本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为满足顾客要求同时又持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行为。”因此,为降低成本而进行的成本控制活动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 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的见解:
目前我国提供给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成本管理活动。如今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却令人担忧, 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 并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难以做大、做强并全面地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们逐步认识到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也加强了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 但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误解,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只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忽视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对成本进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按照成本习性划分成本的构成并核算产品成本,通过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误认为简单地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增加效益。这种失真的信息导致生产成本控制觉察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而不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有效手段。因而,研究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论文提纲
前言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为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人民的生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国家减轻了负担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和稳定社会作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一直存在着问题,表现在产品成本高,但是盈利少,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手模式落后已经不在适应现在的成本战略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等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是一项长久的综合治理工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选题的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发展速度迅猛,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使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较弱的竞争地位。尤其是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