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程序员发论文怎么发: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二、发表论文对个人的影响:1.学术论文的创作一定是基于现有工作的提高和改进,目的是使工作更高效,结构更合理。因此,长期写作论文呃人,一定会养成对事情深究的习惯,在科技研究领域,这个习惯是十分宝贵的;2.为了让你的论文有着十足的可信度,你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进行极其严谨的审核,对个人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也是很好的锻炼。3.创作论文的必备条件就是浏览大量的学术期刊,对个人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帮助4.在你有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后,你会引起别人的重视,在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后,无论别人向你请教问题也好,探讨新技术也好,都是结交人脉、扩大人际影响的重要渠道,因为即使是自由职业者,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也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所以在人脉这种无形财富上,对你的帮助也很大;5.这一点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你分享一下:论文创作避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类学术会议,并且往往是在其他城市举办的。对于这种会议,有些是借机圈钱,有些则会实在的做些探讨研究。但无论是哪一种,我的看法是:写论文,是心在旅途上;参加学术会议,是身在旅途上。身与心总有一者在路上,这就是进步的生活。三、对发表论文的建议:1.能养成自己遇事深究思考的习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而绝不人云亦云;2.经常写论文后,思维会变得缜密,遇到事情或发现问题后,会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擅长将想法写下来,写成可行性分析或报告和别人探讨。3.收录论文的杂志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你的首篇一旦发表,二篇三篇就会想着往更高级别的杂志投,对自己是一种挑战;如果得到高一级别杂志编辑的认可,又能极大增强自己的自信,同时树立自己在圈子里的威望。4.考虑到你是自由职业者,现在全国90%的杂志要收取版面费,一篇400—3000不等,肯定没地方给你报销,长期发的话对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各领域最高等级的几本杂志一般都不收版面费,因此,从经济角度考虑,保证自己论文的持续高水准,也能为自己创收不少呢。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微型计算机》是一本介绍硬件为主的杂志(偶尔也会有相关的软件介绍,比如:硬件测试软件、驱动程序)以“我们只谈硬件”为办刊理念,是一本专为电脑发烧友介绍电脑硬件产与技术的半月刊杂志。
《计算机应用文摘》1985年创刊,1998年下半年改版试刊二期,1999年1月正式改版为月刊,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2003年1月再次改版为半月刊。《计算机应用文摘》遵循“电脑──以用为本”的办刊理念,为各类用户提供电脑应用相关软硬件的使用技巧、网络应用方案、数字生活方式、故障完全解决方案等,帮助读者迅速提升使用电脑的水平,使读者能将电脑应用技巧更快地融入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中。期发行量18万册,月发行量36万册,发行量在国内计算机普及性刊物中名列前茅。
《中国计算机用户》由信息产业部主管,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是业内最知名的IT专业杂志。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专业报刊之一。
《计算机学报》是中国计算机领域权威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报道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它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编辑形式与读者见面,同时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国际各大检索系统提供基本内容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学报级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
《大众软件》是一本关于计算机软硬件、数码产品和电子游戏的普及杂志,是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大众杂志之一。1995年正式发行,创刊号发行10万册,至1998年5月发行量已达30万册,之后最高期发行量达38万册,月最高发行量超过70万册 。1999年改为半月刊,2009年改为旬刊,每月1日、8日和16日面向全国发行。主要栏目有“新品初评”、“数字码头”、“实用软件”、“应用心得”、“网络时代”、“硬件评析”等。此次改版后,上下旬刊延续以往风格,中旬刊则侧重游戏方面的报道。2014年恢复为月刊。
《软件学报》是一本刊登计算机软件各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软件学报》主要面向全球华人计算机软件学者,致力于创办与世界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发展同步的以中文为主的"中文国际软件学术期刊",为全球华人同行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不接受任何语种翻译稿.
《软件学报》创刊于1990年,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CN11-2560/TP, ISSN1000 -9825, CODEN RUXUEW.月刊,每期176面,每月6号出版.
《软件学报》注重刊登反映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软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的文章,主要涉及理论计算机科学、算法设计与分析、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其他相关的内容.
关于计算机的期刊有很多,楼主不必为此想太多了,最重要还是你的论文质量够不够好。我可以介绍你一个不错的论文网,京都名师论文网。你可以先在这里检测一下你的论文,然后咨询一下发到哪个期刊会比较好,他们会给你好的建议的。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西亚非洲世界民族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程序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几个都是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刊物当然各省社科院都有相应的主办刊物。要看你想找哪个省主办的
在本文的开始想问问大家,有多少和我一样二十出头的人,你们对《程序员》杂志了解多少? 生于2001 年的《程序员》曾陪伴了无数开发者成长,(那一年我才3岁)如今已停刊许久,看一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说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就是《程序员》伴他们成长的,如今由近百位专家参与、经数月打磨后,《新程序员》也已经发布,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我本人也是对积累了这么多技术大师和优秀开发者表示很期待! 再次感谢一下《新程序员》这次举办的走进名企线下交流活动,让我能够走进微软亚洲研究院去参观,学习,感受到微软的黑科技,我也很好奇这个顶尖的研究机构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又要展示哪些前沿成果和黑科技? 而微软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家喻户晓,本文就不进行过多的介绍了,相关介绍很多,1998年建院至今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是和我很有缘了,和我同一年出生,必须附上一张图。 刚踏进微软的大门心情还是很激动的,第一时间去微软的新视界目睹了微软目前的各类技术和企业愿景,体验了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拍了很多照片想要分享给大家,但我还是觉得有机会亲自到现场体验比较好,这种切身的体验,绝对比照片或文字精彩的多,包括后续了解到的巨额成本的水下数据中心、虚拟安全技术应用中心也是让我大吃一惊。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fb2e5-1638533578506)] 路过了微软的小会议室还是挺漂亮的,冷色和暖色两个色系,还有楼梯的警示标志,我觉得很生动,有让我滑下去的冲动,可以看出来他们很鼓励员工去走楼梯,还有睡眠仓,里面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座椅,中午想补个觉可以来休息一下,福利待遇这些相信大部分人都懂得。
由CSDN、《程序员》主办的2007年开发者大调查2007年底已收到15000多份有效问卷,已经是中国调查样本最多的开发者调查。在这次调查中,详细的分析了样本空间的分布状况,发现在庞大数目的有效问卷的参与者中有70%也就是接近一万一千名的参与调查者是IT的全职人员,14%的参与者是有过开发工作经验的学生,从这样的分布就可以看出来IT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是巨大而迫切的,CSDN作为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门户网站,已经是大家获取这些技术知识的主要手段。一、选择数据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人数总和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2007年火热的SOA和动态语言各占13%和12%。其实这几大块技术分布他们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互联网的发展近两年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中国的网民总数已经超过了亿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企业中业务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商业竞争不断增加企业的IT系统,使企业的商业数据呈几何数量级不断增长,在后台海量的数据中数据的管理由之前的单一型数据变成了多纬度的复杂数据,所以可以同时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和XML数据的混合型数据库已经成为主流。面对企业不断增加新的IT信息系统,整合已经迫在眉睫,SOA成为必然的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技术人才、业务人才跳跃到了业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次的开发人员大调查令《程序员》杂志的调查者看到了这些技术焦点背后千丝万缕的关联。二、几乎一半的.NET用户不参与开源项目RedHat+Ubuntu占有率超过70%应用到.NET平台上的开源项目,“大量使用”的比例数仅为,尚不足一成;“少量应用”的开发者人数比例为。“基本不用”的比例高达,与前二者之和几乎不相上下。虽然开源的出现和发展,让软件没有垄断的未来日渐明朗;虽然开源运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聚集了相当的力量,开源的自由和给予理念逐渐深入到了企业的技术核心层面。但微软以商业软件为生,毕竟在微软技术领域中,开源项目通常都被看作是二等公民。很多开源项目对.NET社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微软公司很难提供任何实质性质的支持。Linux版本当前安装有Linux操作系统,数据中RedHatFedora占据绝对优势——Linux使用者使用该版本占总数的。Fedora是RedHat推出的重要的一款Linux版本,在每个fedora版本中都是集成最新的Linux软件,特别是服务端软件。使用“RedHatFedora”关键词在百度网页中搜索得到7,090,000条结果,RedHatFedora在调查中占据Linux版本的半壁江山符合整个Linux版本的分布情况。排在第二位的是Ubuntu,受支持数占到总数的;第三位的是SuSE占,接下来是Debian,使用率为。在这里面令人期待的中国本土Linux的让人大失所望。使用率仅占,几乎只有RedHatFedora的十分之一。三、揭示八成技术人员数据库选型标准SQLServer用户接近50%使用率占据榜首的数据库产品是微软的SQLServer,比例数达到了。与其余所有的数据库之和分庭抗衡,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从调查得到的使用率来看,MySQL仍处于对MSSQLServer望尘莫及的阶段。调查显示,MySQL的使用数为1651,占总数的,不过排名第三。使用率排在第二位的是Oracle,比例达到。在前有SQLServer,后有MySQL的情况下,Oracle仍能达到四分之一的占有率,发展势头不可谓不强劲。虽然Orcale数据库的价格比SQLServer数据库要高,但Oracle采用开放的策略目标,可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而且有开发者认为Oracle的安全认证是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因此安全性高于SQLServer。排在第四位的是Access——;接着是DB2UDB,占总数的;至于FoxPro、Informix、PostgreSQL、Sybase得票数均仅在一百左右,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四、中国程序员最爱的智能手机平台Linux+Java超过Symbian“开源Linux对于众多开发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是,这仅仅是针对于技术开发人员来说的,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就不是如此了。”在众多开发者心中,主要是对Linux的青睐。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直接反应这样的现象。有专家对此评论说:Linux+Java的模式,应该是应用最多的模式。针对此问题行业的专家有自己的观点:“现在Wince和Symbian发展很快,并且随着手机硬件方面性能的提高,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在采购时,很多会考虑Dopod这样的手机,或者价格便Wince和Symbian都主要使用c++开发,正是嵌入式开发的潮流。”不同人群对于收集智能操作系统的观点是不同的,对于开发者角度,他们更加青睐于微软和开源Linux的产品,而普通大众他们比较喜欢Wince和Symbian。五、七成程序员不愿意选择门户网站获取开源信息,而更关注SourceForge等30%的技术人员从门户网站获取开源技术信息,剩下的70%的技术人员都是从专业的开源社区和开源厂商的技术网站上获取信息,包括有SourceForge、LinuxToday、OpenOffice和IBMdW等。在这70%当中,比例占有绝对优势的就是SourceForge了,这里是开源软件的开发者进行开发管理的集中式场所,也是全球最大开源软件开发平台和仓库。而LinuxToday里面会有记录很多很新的Linux业界大事,新闻以及出版信息。所以,对开源技术感兴趣的程序员们,不必再为如何获取开源信息而苦恼了,快加入到这70%的人群中来吧。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家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网民上网的习惯也从开始的上为数不多的几个门户网站发生了变化,大而全的门户网站并不能满足专业领域人员的信息需求,从2004年开始陆续出现了大量的各个领域垂直细分的内容网站,一方面有长尾理论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厂商也建立了相应产品的技术内容网站,希望能聚集一批专注于这个领域专业人士,做好他们的定向营销。做细分领域内容的网站对门户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这些网站的专业性高,用户的粘性相对也比较高,如果细分领域的内容网站能将自己的服务有所提升,就如同SourceForge一样,那么未来门户网站的路就变得更加崎岖了。六、Java开发框架:6%的JSF欲撼动21%的StrutsJSF现在比较有优势的是对Ajax的集成,这一点走在了其他框架的前面。未来两年,JSF与Struts将展开JavaWeb框架的最终战争。 经过数年的“框架大战”,Java界的各种框架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Spring+Hibernate[1]+Struts已成为Java开发的主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Spring+Hibernate的地位应该说短期内是难以撼动了。除了新兴的JbossSeam作为挑战者之外,几乎难有劲敌。JavaB/S编程中历来战火最激烈的其实还在Web层,框架的数量最多,争议最大。一切由Struts而起,而Struts最终也坐稳了第一个时代的王座。在技术层面,已经被无数人抱怨过、批评过,但终于还是稳坐王位,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力量。“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在IT技术领域仍旧适用。详细的分析了Java开发框架的使用状况,发现主要使用的开发框架JSP占26%,Struts占21%,Hibernate占17%,SpringMVC占11%,EJB占7%,JSF占6%,SpringWebFlow和POJO各占4%,其它占4%。就这一调查数据,不难看出,Spring+Hibernate+Struts的优势地位还是相当的明显。Struts和Hibernate几乎已经成了JavaEE应用的常规配置,21%的开发者用到Struts,用到Hibernate的开发者也有17%;在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上,各个项目的技术方案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同——因为所有未知领域都已经被探明,各种问题都有对应的最佳实践,架构师们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就拿JavaEE来说,架构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比之三年前已经简单多了,这就是成熟的价值。有专家评论:“其实IT应用技术,什么新鲜玩意并不难学,难的是标准化和规范化。每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的思路和习惯,写出来的代码自然是五花八门。Java何以成为编程界的占重要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在于Java的规范化。这种规范化很高的语言适用于多人合作的大型项目,便于沟通和理解,也就便于集成和维护。 Java世界为什么会框架横飞,说到底还是规范化的需要。纯JSP和Struts写Web谁快,摆明了是JSP。那为什么用Struts?原因在于100个人写出来的JSP,有100种写法;而100个人写出来的Struts,基本相似。Struts之成功,正缘于其在JavaWeb层的规范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技术缺陷毕竟是隐患。Sun力推JSF,打算一雪Web层框架缺失之耻。未来两年,JSF与Struts将展开JavaWeb框架的最终战争。JSP经过几年风雨洗礼依然把持头把交椅,看来所有的框架表示层都离不开JSP而存在,而作为JSP的手足兄弟JSF也是仅次Spring之后又一个后起之秀。七、C++开发环境格局难打破75%的开发人员首选VS系列1998年Borland公司推出的C++Builder这一当年全新的32位Windows开发工具,继承了Delphi使用简便、功能强大、效率高的特点,并且结合了C++语言几乎所有优点。所以开始C++Builder迅速风靡。 它的主要竞争对象——Microsoft开发的VisualC++也是不甘示弱,迅速出击,突出了Visual可视化强的特点,加上Platform、SDK部分以及Microsoft产品与Windows的天然默契,逐渐成为了技术人员的首选。随着VisualC++版本的不段升级,以及功能、风格等诸多原因,BCB渐现颓势,许多Builder使用者也开始转而使用Visual了。在2007年CSDN、《程序员》主办的开发者大调查中,详细的分析了C++方面大家主要使用什么IDE的状况,在目前已收到的15000多份有效问卷中,发现主要使用VS系列的占了75%,BorlandC++Builder/CBuilderX只占6%,EclipseCDT占6%,DevC++占2%,其他IDE占3%,不使用IDE占8%。对于.NET开发,VisualC++2005有了一套新的语法;新的优化技术,可使程序的速度最高提高30%;同时新的编译模式,可保证在之上生成完全遵从CLI(CommonLanguageInfrastructure)的可验证代码;新的interop模式,可提供本地与托管代码的无缝融合。相对于前两个版本,新编译器还包括了一个增强版本的缓冲区安全检查选项,而且对C++程序普遍使用的库,也有新的注重安全的版本。VisualC++2005对基于IntelItanium和AMD64的64位平台,提供了对OpenMP标准的支持,并且修正了一些混合DLL加载的问题,对DoubleP/Invoke的性能问题,提供了自动运行时消除。 相比之下,C++Builder2007英文版2008年6月初上市。从CodeGear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李维的博客,看到CodeGear对C++Builder2007的期待。虽然说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已有五年C++方面学习和开发经验的赖勇浩说道:“BCB正江河日下,2007版本的推出也无法力挽狂澜。虽然现在C++Builder已经归于CodeGear,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与Borland联系上。现在的Microsoft及VC势头强劲,产品也具有很高的质量性,CodeGear在C++和.Net领域至少三五年内会继续望其项背。所以推出CB2007,更多的是基于版本延续。”高级程序员[4]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一科,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对中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八、中国程序员健康两成感觉很虚弱亚健康接近七成“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很多程序员都曾这样感慨和抱怨过自己的生活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位于调查结果第二位的是“很虚弱”——149,比例为。很虚弱的健康指数低于亚健康,已接近生病和透支状态,他们的健康已经被亮出了黄牌。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但是“糟透了”这样的词如果用来形容程序员健康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绝对认同“你已经病了”这样的理解。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竟然有的程序员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健康状态!调查结果中“非常健康”的票数低得可怜——40,即使算上“没感觉”,二者之和也不过,几乎跟“糟透了”持平。如果将“非常健康”和“没感觉”一起算为健康的话,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程序员是健康状态的7倍,自认为“很虚弱”的程序员数目是处于健康状态的倍!九、.NET全面进入时代,AJAX风头正劲“在Java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平台,但仍保有一半以上的占有量。总的来说,Java族群显然不像.NET族群那样追新。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说明Java平台的成熟,和.NET平台的迅速发展。”根据2007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在.NET领域,.的采用量已全面超越.,成为.NET平台的首选框架。2006年调查结果,和的采用量基本持平,而2007年的采用量则高达的三倍之多。.已是明日黄花,微软的更新,换代策略可以说是成功的。B/S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业普遍接受的软件结构。在表现层,AJAX技术采用量较去年有较大提升,有将近一半的Web应用采用了AJAX技术,仍采用纯HTML+少量脚本的Web应用中,也有四分之三打算转向采用AJAX技术。反观微软和Adobe力推的新一代RIA平台,则响应者尚少。分别只有1/20和1/10的人愿意选用SilverLight和Flash/Flex作为Web表现层技术。
基本正确。以前有个diy,现在好像不行了,硬件只好继续微型计算机,软件真的没特别好的,只能凑合看。
在本文的开始想问问大家,有多少和我一样二十出头的人,你们对《程序员》杂志了解多少? 生于2001 年的《程序员》曾陪伴了无数开发者成长,(那一年我才3岁)如今已停刊许久,看一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说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就是《程序员》伴他们成长的,如今由近百位专家参与、经数月打磨后,《新程序员》也已经发布,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我本人也是对积累了这么多技术大师和优秀开发者表示很期待! 再次感谢一下《新程序员》这次举办的走进名企线下交流活动,让我能够走进微软亚洲研究院去参观,学习,感受到微软的黑科技,我也很好奇这个顶尖的研究机构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又要展示哪些前沿成果和黑科技? 而微软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家喻户晓,本文就不进行过多的介绍了,相关介绍很多,1998年建院至今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是和我很有缘了,和我同一年出生,必须附上一张图。 刚踏进微软的大门心情还是很激动的,第一时间去微软的新视界目睹了微软目前的各类技术和企业愿景,体验了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拍了很多照片想要分享给大家,但我还是觉得有机会亲自到现场体验比较好,这种切身的体验,绝对比照片或文字精彩的多,包括后续了解到的巨额成本的水下数据中心、虚拟安全技术应用中心也是让我大吃一惊。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fb2e5-1638533578506)] 路过了微软的小会议室还是挺漂亮的,冷色和暖色两个色系,还有楼梯的警示标志,我觉得很生动,有让我滑下去的冲动,可以看出来他们很鼓励员工去走楼梯,还有睡眠仓,里面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座椅,中午想补个觉可以来休息一下,福利待遇这些相信大部分人都懂得。
1、牛客牛客是一款专为程序员笔试、面试而打造的找工作神器。在这里可以随时随地免费刷题,各种名企校招真题应有尽有,是数百万大学生都在使用的免费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刷题提高笔试通过的机率,帮助程序员们顺利拿到OFFER。2、程序员杂志程序员杂志是一款程序员资讯工具阅读软件,每月不可错过的前沿技术、工具尽在其中。这是针对开发人员的专业技术刊物,是程序员学习与提高的重要参考资料。3、程序媛女程序员是不是很酷?而程序媛是一款学习教育信息,是专为女性打造的线上编程学习平台。界面简洁,提供有趣的会话式学习模式,且拥有活跃的社区让用户们在这可快速解决各式各样的疑难。程序员考试属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初级考试。程序员考试分为上午科目和下午科目,上午考基础知识;下午题是程序设计。我用的APP 上学吧的程序员题库 你可以试试
说句实话,国内的一些关于编程的一些网站都比较落后,更新的都比较慢,如果英语比较强的话,最好还是看国外的一些网站,比如Apache,Sun等公司的网站,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而且最新的技术,框架等动态理念也会及时看到。英文比较薄弱的话,国内的比较不错的也就是楼上所说的那几个:CSDN:寻找一些资源非常不错,这里牛人比较多,有问题上去提问一般都会解决。:java不错的技术论坛。开源大全:java开源技术网站,这里有很多关于开源技术的东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稍不留神,就大有落后之感觉。笔者的体会是常阅读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杂志,受益非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计算机类报纸有20余种,计算机类杂志40余种。此外,各行各业的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也常有本行业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怎样在如此浩瀚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笔者之拙见,特将自以为对本专业计算机用户有帮助的报刊杂志罗列如下,与同仁共勉。1.报纸类:《计算机世界》报:邮局订阅代号:1-28,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元,全年定价元。该报每期6-10本,设有国内版、国际版、专题版、软件版、学习版、评测版、网络版、市场版等,至少200版面以上,可能是国内版面最多的一种报纸。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社服务公司主办,中美合资经营。该报的办报口号是:国内与国外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面向生产企业,面向科教单位,面向管理部门,面向计算机用户。该报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范围广泛,反映快速。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开发、生产、应用、新动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新软件、新系统,均在该报重点报导之列。其内容有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信息,各类流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评测介绍,计算机业界热点焦点论谈,专题论述、讨论和讲座,实用程序源代码,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经验介绍,编程技巧,产品广告,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外设最新价目表等。 该报读者面广泛,适合于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领导、管理人员、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初学者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在该报上找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可以说是所有关心计算机应用的人们的必读报纸。.《中国计算机报》:邮局订阅代号:1-132,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元,全年定价元。该报是大篇幅的计算机专业报,每期4开128版,设有技术专题、国际新闻、国内要闻、市场动态、产业动态、用机技巧、硬件维修、网络通讯、产品评测等十余个专版,是国内唯一授权刊登中国软件登记公告的报纸。该报创刊十年来,声称坚持"四个面向"的办报原则,即面向各级领导机关,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面向各基层事业单位,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面向社会各行业,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促进计算机应用服务;面向国内外业界,为促进中外业界合作服务。 该报读者面广泛,与《计算机世界》报齐名,集政策性、信息性、技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软件报》:邮局订阅代号:61-74,每周出一期四开八版,相当于《文摘周报》的版面量,每期定价元,全年定价元。该报的办报口号: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软件人才,交流计算机技术,发展软件产业。《软件报》给人的印象是版面不多,但内容确很丰富,读者论坛、软件应用、软件交流、编程技巧、硬件维护、故障排除、专题讲座、实用程序、应用实例、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使用方法、软件信息等等,涉及面广,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是一份计算机用户们不可多得的好报纸。其它如《国际电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爱好者报》等等,还有一些非计算机类报刊也时而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亦值得一读。此类报刊可由单位订阅,大家阅读,花钱不多,作用不小,对计算机普及教育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百利而无一害。2.期刊类:.《软件世界》月刊,1984年创刊,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469,全年定价元。该刊所设栏目有:技术纵横、技术研讨、产业论坛、开发与应用、实践与经验、产品与市场、软件新天地、软件评测、技术讲座、网络与系统集成、多媒体创作与应用、教学与家用软件、知识园地、产权保护、软件公告、自由软件园地等。重点报导国内外计算机软件产业动态、发展趋势、新技术与新产品,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唯一授权刊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的法定刊物。该刊不定期公布自由软件目录清单,凡是加入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分会自由软件联谊网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免费获得网上的自由软件。入网手续简单,只需向联谊网提出申请,填写入网登记表,交纳网费(96年上半年价格:单位网员元/年,个人网员元/年),就可以享受网员待遇了。该刊面向广大读者,既有普及性的讲座,又设提高性的专题,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阅读,也可供领导和其他人员参考。.《中国计算机用户》半月刊(1996年1月以前为月刊),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7月,邮局订阅代号:82-164,全年定价元。该刊栏目有:专家特稿,产品专题,产业动态,技术讲座,经验谈,工具箱,服务窗,资料窗,硬件与维修,开发与应用,协会活动等。该刊属大众性阅读刊物,普及性的技术讲座和经验谈可供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专家特稿和专题论坛可供水平较高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介绍亦可供软硬件配置与选购时参考。.《微电脑世界》(原名《计算机世界》月刊,1996年改名)月刊,邮局代号:82-339,全年定价元,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编辑出版。该刊声称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办刊口号是:用机者的良师,开发者的益友,购机者的参谋,管理者的助手。其内容与《中国计算机用户》相似,适合于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月刊,1994年7月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715,全年定价元.由《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编辑出版。该刊声称实用第一,智慧密集,是专门为从事电脑编程和系统应用与维护人员创办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杂志,其主要栏目有:新技术追踪、软件平台、编程语言、WINDOWS编程、多媒体、数据库、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维护、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安全、汉字处理、实用软件等。该刊的特点是实用,可读性较强,编程实践、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经验以及实用源程序代码等,可供应用人员和开发人员参考,也可供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等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今日电子》月刊,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邮局订阅代号82-518,全年定价元。为计算机类大众阅读刊物。.《微计算机应用》双月刊,1980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2-304,全年定价元,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硬件软件学术文章,当然也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介绍。可供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月刊,1982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417,全年定价元,是电子部微机信息网网刊,中国计算机学会微型机专业学会会刊。理论性较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双月刊,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邮局订阅代号:4-379,全年定价:元。为理论性较强的杂志,刊出的论文往往滞后,例如96年第1期刊登的一篇题为"AutoCAD三维图形剖切功能的实现"论文,收稿日期为94年4月,完成论文与读者见面长达两年之久,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很有些不相适应。.《计算机系统应用》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558,全年定价元。设系统建设、技术研讨、通信网络、技术讲座、微机实用技术、专论综述等栏目,以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可供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开发人员和其他计算机用户参考。其它还有《电脑爱好者》、《个人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等等,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刊物,在此不一一列举。
吴涛吴涛:湖北枝江人,1973年11月15日生 , 网名:飞扬工作室 易语言创始人吴涛照片如果说在中文语言编程上,中国有为数不多的开发者还寄托希望的话,那身处湖北省枝江市鑫源村的吴涛无疑是其中之一。这位数年前就开始做易语言的程序员远离了喧嚣的北京,毅然回家做起了中文可视化编程环境。 1990年吴涛开始自学程序设计,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享软件作者,吴涛在1994年就开始了共享软件的开发。1998年,应北京乾为天公司的邀请,吴涛与该公司一起合作开发CCED2000,仅用半年就开发出了试用版,后来连续升级了五、六个版本。 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吴涛虽然能非常熟练地应用国外公司出品的开发工具,但却对此耿耿于怀。他认为,阻碍国内软件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编程语言,有一些国外编程语言虽然做了汉化,但那是不彻底的,除非他们重新开发全中文内核。有很多人想学会编写程序以灵活、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资源,但却又不懂英文,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英语,使人很难迈过这一道门槛。对此,吴涛在2000年初开始国内第一种全中文编程开发系统——“易语言”的研制。 凭着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易语言”的第一版开发成功。 “易语言”对在校学生尤其适合,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软件中提供的流程图功能,很大意义上就是基于这个用户群体开发的。 2001年1月:发明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编程语言——易语言。总体设计、详细开发、所有的关键技术全部由本人完成,70多万行的源代码也均由吴涛本人具体编写实现。 2004年:吴涛被《程序员》杂志评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 2005年5月:申报“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项目已被立项,项目编号:2005EB010211。 2005年7月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易语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易语言在中小学实验室与推广项目”在大连全面启动。 2005年8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颁发“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国家火炬计划证书。 2006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设立的,专门从事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的考核发证机构——全国易语言认证管理中心开通。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教委金种子教育研讨会顺利在京召开,易语言得到了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2006年12月14日:“易语言”项目培训工作在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顺利举行。 2007年6月21日: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获中国十大自主创新软件产品奖。 他废寝忘食,克服万难,开发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文明结晶的易语言,中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科技信息等行业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刊名: 程序员 Programmer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2-3252CN: 11-5038/G2邮发代号: 2-66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程序员曾用刊名:Inter信息世界创刊时间:2000
谭浩强的 《c语言程序设计》
《程序员》推荐C++ 图书三人谈主持人:熊节(透明),《程序员》杂志编辑,C-View成员嘉 宾:孟岩(梦魇),联想公司掌上设备事业部应用开发处任职,C-View成员。与侯捷先生合译《C++ Standard Library》一书金尹(恶魔),上海天宇公司CTO,在《程序员》连载有“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系列文章透明:“学C++用哪本书入门”,这是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是哪一本书是最好的入门书?似乎很难找到答案。《C++ Primer》太厚,《Effective C++》对读者要求比较高,《Essential C++》又常常被批评为“太浅”。其实说穿了:no silver bullet。想从一本书学会C++,那是不可能的。有朋友问我如何学C++,我会建议他先去找本数据结构书,把里面的习题全部用C++做一遍,然后再去看《Effective C++》。myan经常说“要在学习初期养成好习惯”,我对此颇不以为然。个人认为,《Essential C++》适合作教材,《C++ Primer》适合作参考书,《Effective C++》适合作课外读物。恶魔:很后悔当初买了《C++ Primer》。因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它的功能效用基本是和《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重合。当然对于入门来说,它还是很不错的。但是《C++ Primer》太厚,一来导致看书极其不方便,二来系统学习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对于目前这个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来说,的确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不过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参考书。现在我以一块K3 CPU的代价把它借给了别人,希望我那位同事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益处。如果已经具备了C基础,我建议看国内的书,例如钱能的《 C++大学教程(第二版) 》。(如果没有C的基础还是看谭浩强的C语言)。这本书对C讲得还算比较清晰,有很多习题值得一做,特别是最后的struct和union两个部分。其中的一些算法比较拖沓和繁琐(比如树和链表的遍历算法),读者可以尝试修改这些例子,作为最后对C语言的一些总结测试。梦魇: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四五年前的情形。今天对于C++有一点认识的人,多半是从那几年就开始学C++了。那时根本没有品牌观念。从书店里找一本C++书,如果看着还算明白,就买下来。我记得那时候宛延闿、张国锋、麦中凡教授的书都受到很高的赞誉。我个人最早的一本C++书是Greg Perry的一本书,今天想起来,其实是一本打着C++旗号的C语言教程。对我作用最大的一本书是国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书名记不得了,作者叫斯蒂芬·布莱哈。透明:还记得以前曾批评过一本C++书,是北航出的,整本书就没有出现过class关键字。那本书,说穿了其实只是介绍了C语言和iostream库的用法,根本不能算C++。而当时我常常推荐的一本书是电子科技大学张松梅老师的C++教程。那本书,直到今天来看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缺憾就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东西已经过时了。而对于一本技术书籍来说,“过时”是最不可接受的。总体来说,那时使用C++的人真是在“盲人摸象”。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对C++的很多细节能搞清楚,以后看到经典好书时比较容易理解;当然坏处就是概念不清,甚至都不知道C++和Visual C++、Borland C++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梦魇:整个90年代,其实大部分人对于C++的认识都似是而非。一开始是等同于Borland C++,后来是等同于Visual C++和MFC。所以一般来说,打着BC和VC旗号的书卖得很好,人们觉得这就是C++。而我比较幸运,布莱哈的那本书虽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谈不上高超,但基本路子是对的。可能是因为原书是给UNIX程序员的培训教材,所以没有让我一开始就形成“C++ == VC++”的认识。其实一直到1996年,我们那里搞计算机的都是唯Borland C++马首是瞻的,到了VC 出来,一下子格局全变了。1997年VC5推出之后,书店里MFC书铺天盖地,学MFC的人,头抬得都比别人高一些。不过现在看来,那时候大部分的MFC书都是三流货色。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那一批程序员中间有不少被误导了。根本原因就是相对的封闭。透明:我觉得一本书的价值有两方面:第一,教给你实用的技术;第二,促使你去思考。对于一本介绍VC(或者说MFC)使用方法的书,我根本不希望它能促使我有什么思考,所以我就一定要求它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完美无瑕。我刚开始用VC的时候,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潘爱民老师翻译的《VC技术内幕》(第四版),没有受到那些“三流货色”的误导,应该说是很幸运的。梦魇:199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始出版“计算机科学丛书”,其中的《Thinking in C++》第一版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这本书很出色,虽然拿过一次大奖。然而我们都得承认,这本书在C++书籍领域里第一次建立了品牌观念,很多初学者开始知道,不是随便买哪一本都一样的。再往后就是2000年的《 深入浅出MFC(第二版) 》第二版,以及侯先生在《程序员》上发表的那一篇《C++/OOP大系》,加上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品牌观念深入人心,C++书籍市场终于开始逐渐与世界同步。回想往事,我的感觉是,那个需要战战兢兢选择入门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C++初学者,大可以放心地买口碑好、自己读起来思路顺畅的书,入门不再是太大的问题。还有一些程序员已经学了几年C++,但看到今天出版的一些新书,感觉比较陌生,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侯先生经常说“凡走过必留下足迹”,所谓“走弯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具体的推荐表,就不好一概而论了。总之在我的印象里,《Essential C++》、《C++ Primer》、钱能教授的C++教程,都不错。甚至有人一上来就看Bjarne Stroustrup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只要他喜欢,也没什么不可以。透明:我同意你的观点。不管怎么说,编程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要想对C++对象模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串程序去看结果;要想学会OOP,也只能从项目中学。对于初学者,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不停地写程序,写真正有用的程序,写到有问题的时候就去查书,于是自然就会知道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不过我们的教育制度能不能让大学里的学生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表示怀疑。以我的经验,学C++有两个门槛:入门和使用。完全看不懂C++,这是一个门槛,但是只要有一本合适的入门书,很快就能跨过。要想真正用上C++,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到的东西多是“玩具”,很难有实战的机会。所以经常看见有人问“C++到底能做什么”,这是C++学习中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我们都是做了相当长时间的C++程序之后才看到一些真正经典的书,也正是因为走了相当长的弯路之后才知道这些书的经典之所在。所谓弯路,我想也是一种必须的积累。就算一开始就看《Essential C++》和《C++ Primer》,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恐怕还是难有所得。恶魔:有两句十分有道理的话,一是我大学的C语言老师说的“写程序不如说是抄程序”,另一句是一网友说的“好的设计来自借鉴,天才的设计来自剽窃”。对于我这个理性批判主义者来说,这两句话的确不太适合。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对于初学者来说,剽窃大师的作品是通向成功的最快捷径。我个人认为,对于C++的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确定自己专业领域内主要使用的特性的方向。因为C++的特性如此众多,初学者想贪多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C++的编程范式基本可以分为ADT+PP、GP和OO三个方向。对于ADT+PP范式来说,初学者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习C++,而是学习C的使用。对于这样的初学者,国内的几本书还是写得比较清楚,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比如谭浩强的《C语言教程》、钱能的《C++语言大学教程》。这两本书我首推第一本,因为这一本我潜心研究了一年,这本书当中很多程序是可以剽窃的,而且可以对这些程序进行加工和提升。比如结构这一章中,它所给出的用struct来实现链表、二叉树的算法是相当蹩脚的。学习ADT+PP的初学者将这本书揣摩透以后可以尝试修改这两个程序。另外这本书的第二版稍微涉及了一些关于“类”的内容。学习ADT+PP的初学者,可以不被OO中的一些专有特性扰乱自己的思路,对于类层次扁平、无继承、无多态的程序编写是有很大好处的。透明:你好象比较推崇国内教授写的书。现在社会上有种不好的风气:一捧就捧上天,一贬就贬下地。就好象对待谭教授的书,前几年是奉为经典,这几年又有很多人使劲批评。学C++更是有点“崇洋媚外”,总是觉得初学就应该看《Essential C++》。我看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恶魔:当然《Essential C++》也值得看看。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没有谭浩强的《C语言教程》来得好。主要原因是:第一,C++的所有特性都点到了,但是不深,看了以后会三心二意没有方向;第二,可以抄袭借鉴的例子太少。《C语言教程》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猴子吃桃、汉诺塔等等,这些例子对于刚刚涉及C/C++语言编程的人来说是学习编程很好的例子。《Essential C++》只能是前两本书看透以后,作为学习C++特性的一个过渡性的书籍。让读者真正领略到什么是C++的编程、和C编程的不同点在哪里。透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初学者往往喜欢问“哪本书比较好”,这让我很是不解。这有点像一个刚学打篮球的人问“王治郅和科比谁比较厉害”。当然科比更厉害一些。但如果你是想学打篮球,这两个人都非常非常有资格教你,你跟谁学都能学得很强——关键不是在于你选哪个老师,而是在于你自己用多少功夫去学。透明:回到原来话题。学会了C++的语法,能看懂C++代码之后,必须有些书来指导进阶(或者叫指点迷津)。我觉得《设计模式》很好,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些精妙的用法。不过正如我经常说的,模式带来的麻烦和好处一样多,甚至麻烦还要更多。而且,C++本身的问题使得在C++中使用GoF模式愈加麻烦。梦魇:《Design Patterns》这本书绝对是不可以没有的,而且中英文版都不可少。最初我看中文版,说实话看不懂,但是也不觉得人家翻译得不好,所以就想,大概是原文就很难懂,加上自己水平有限。于是总是想着再找几本patterns的书来看。后来找到几本书,口碑还不错,不过水平高下,一比就出来了,还是那本《Design Patterns》最经典,最耐看。英文版出来之后,两个版本对照看,明白多了。现在觉得,其实就设计模式来讲,把这本看明白了就很不错了,不用再花费很多心思找其他的书。我现在的包里始终夹着这本书,随身携带,有备无患。至于说设计模式的副作用,和可能带来的弊端,我的体会也挺多。不过是这样,我们想一想,究竟什么情况下设计模式可以用得很好呢?一种是有经验丰富的人引导,比如要是Robert Martin带队,你在某个地方用错了设计模式,他就会指出来,说这里不对,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弊端。对于他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足以支持他进行“预测型”设计。但是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因此我们只好走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就是“试探型”设计和“重构型”设计。遇到一个问题,你觉得用某种模式挺合适的,就大胆地用了,成功是积累经验,发现不好,出了问题了,只好改回来,那也是积累教训。这叫做“试探型”。至于重构,应该算是最有组织、成功率最高的工程化方法。先把问题“quick and dirty”地解决了,所有的暗礁都暴露出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式优化设计。现在XP和UP都高度重视refactory,UP在Elaboration和Construction阶段都鼓励抽出专门的iterations进行重构。所以说如果组织快速的软件开发,当然比较倾向于这条路——打成功率嘛。透明:讲到重构,我顺便说说《Refactoring》这本书的影响。从工程本身的角度来说,你所谓的“重构型设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中国的开发者(也包括我在内)往往比较冲动,比较容易相信银弹的存在。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Java中尝试过了重构的方法之后,又拿到C++中去尝试。结果发现,在Java中速度非常快的重构过程,到C++中就被减慢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C++和Java的约束条件不同。拿着Java中成功的案例直接套C++,不失败才怪。所以,我必须说:《Refactoring》这本书很有价值。但对于C++程序员来说,它的价值是让你思考,思考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如果一个C++程序员没有打算迁移到Java,那么我必须告诉他:《Refactoring》这本书不是让你照着它用的,甚至不是让你去相信它的。对于C++程序员,《Refactoring》全书可以放心相信的只有第13章,其他的部分,都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梦魇:我还要就“试探型”的方法多说两句,我觉得对于个人发展来讲,“试探”也是必不可少的,撞墙不可怕,高水平的人不都是撞出来的吗?你失败了一次,就知道这个模式有什么潜在的问题,下次再用,就会多看几步,像下棋似的。撞的多了,路数就出来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个感觉:用错了模式,吃了亏,再回过头去翻翻《Design Patterns》,看到人家早就指出来这个问题,不过就是那么几句话,原来看上去干巴巴的,现在觉得句句都讲到心坎上,GoF的形象马上就高大起来,还带着光环,感觉是既兴奋又懊悔。透明:现在回头来看,我更欣赏myan推荐给我的《Designing Object-Oriented C++ Applications Using Booch Method》。这本书能够帮助C++程序员理清思路培养习惯,可惜国内没有引进。相比后来商业味浓厚的UML系列书籍,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面向对象的阐释精辟独到,至今未有能出其右者。梦魇:刚才我们两人都说到Robert Martin,他可是我的榜样。那本1995年的《Designing Object Oriented C++ Application》,我觉得是每一个C++软件工程师都应该反复研读的书。可惜不仅国内没有引进,在国外的名气也不大。如果你觉得面向对象的那些道理你好像都明白,可就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使不上劲,那这本书就是你的最佳导师。提到理清思路,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就是Andrew Koenig的《Ruminations On C++》。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我学了这么多年的C++,究竟什么是C++最基本的设计理念?遇到问题我第一个直觉是什么?第一个试探型的解决方案应该具有那些特点?如果你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就应该认真地去读这本书,读完了你就有了“主心骨”。透明:插一句话,谈谈“推荐书”的问题。入门书基本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推荐的意义也不大。而入门后的发展方向,每个人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高人”的指点。举个例子:我学C++的时候,myan还不认识我,所以也没有给我推荐书,我还是学过来了,所以即使你当时向我推荐了《Essential C++》或者《C++ Primer》,我也不会太感谢你;但在我认真研究OO的时候,你推荐Robert Martin那本书给我,对我帮助就特别大,而且我从别的地方也很难找到类似的推荐,所以我就很感谢你。一个程序员,必须有framework的意识,要学会用framework,还要主动去分析framework(在这方面,《Design Patterns》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真正高质量、成气候的framework的书恐怕也就只有针对MFC的。从这个角度来说,MFC纵有千般不是,C++程序员都非常有必要先去用它、熟悉它、研究它,甚至借助《深入浅出MFC》这样的书来剖析它。不然,很难有framework的意识和感觉。当然,另一个framework也很好,那就是STL。不管用不用MFC、STL,对这两个东西的掌握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最近我又在看《深入浅出MFC》,虽然已经不用MFC编程了,但帮助是一定有的。梦魇:MFC和STL方面,我还是比较推崇侯先生的两本书《深入浅出MFC》和《STL源码解析》。《深入浅出MFC》这本书,名气自然是大得不得了,不过也有不少人批评。其实书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不过有的时候我看到有人评论这本书,把它跟Inside VC相比,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刚才其实说得很对,程序员应该有一点framework意识。而这本《深入浅出MFC》与其说是在讲MFC编程,不如说通篇是在拿MFC为例分析Application Framework的架构和脉络。所以无论你对于MFC本身是什么态度,这本书对每一个C++程序员都有很大的益处。透明:是的。《VC技术内幕》会告诉你“DYNAMIC_CREATE这个宏怎么用”,《深入浅出MFC》则告诉你“DYNAMIC_CREATE这个宏是怎么实现的”。所以,如果你只需要在VC下写一些小应用程序,《深入浅出MFC》的价值并不太大;但是,如果你需要设计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东西(不一定是framework),MFC的设计思想就会有所帮助。梦魇:另外,我觉得对于MFC也应该有一个公允的评价。过去是吹捧得天上有地下无,书店里铺天盖地都是MFC的书,搞得大家只知有MFC,不知有C++,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人问:“我是学MFC呢,还是学C++?VC++是不是比C++更高级的语言?”MFC成了一尊神像,阻碍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得把它从神坛上拉下来。这就是过去一两年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批评MFC的一个目的。可是现在大家视野开阔了,.NET也出来了,MFC不再是神像了,少数人就开始以贬损MFC为乐了。我觉得这种态度是不对的。什么叫好的框架?我觉得在十几年的时间能够象MFC这样保持稳定并且不断进步的框架就是好的框架。可能我们在一些具体的设计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觉得“这个地方这么设计不是更漂亮吗?”很多时候是的,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MFC成熟稳定、有十几年的成功经验,这是最了不起的东西。另外一点,MFC中间包括着学习Win32 API编程的最佳资料。这是除了其framework方面之外的另一个亮点。我现在使用Win32 API开发,但是经常参考MFC的源代码,收获很大。透明:STL方面,我对于剖析它的源代码兴趣并不大,毕竟里面源代码多是算法问题。所以,《STL源码剖析》我也只是随便翻翻就束之高阁了。我觉得这本书用来做计算机系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教材不错,不知道有没有老师乐意这样做。对于STL,我的态度一向都是“应用至上”。不过,我一直认为SGI STL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书,一本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经典参考书,同时也是泛型技术的参考书。想知道一个算法是如何实现的,看看STL源代码就行;想知道如何使用type traits,STL源代码里面也有例子。看别人写的书,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有点挠不到痒处的感觉。SGI STL的代码写得非常漂亮,一个C++程序员如果不看看这本书,实在是可惜。梦魇:至于STL,除了《STL源码解析》之外,我举贤不避亲,强烈推荐侯先生与我合译的那本《The C++ Standard Library》。这本书质量之高是无需怀疑的。我现在手边常备此书,随时查阅,对我帮助很大。透明:C++和Java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来管它,最大的弱点也是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来管它。Java程序员在学会简单的语法之后,立刻进入SUN提供的framework,一边用这个现成的framework做实际开发,一边在开发过程中继续学习Java一些幽深的特性。而这个时候,C++程序员恐怕还在问“VC和BCB哪个好”呢。这无疑是浪费时间。梦魇:刚才你说Java和C++的优劣,这个话题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年代永不消失的声波了。我也不想再谈这个。不过有一点我得说清楚:现在我们很多用C++的人吃了不少苦头,探过脖子去看看Java,觉得它真是太可爱了,这种印象是不准确的。另外,Java也不简单,而且会越来越庞大复杂。在很多场合,Java还不具有竞争力。至于将来如何,我看有些Java爱好者也过分乐观了,似乎计算机科学界几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借着Java的东风解决掉,恐怕没那么容易。透明:那当然。我再次强调:No Silver Bullet。读书很重要,但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是把“行路”放在“读书”前面。尤其对于技术书籍,如果它不能帮我解决问题、不能给我带来非常实际的利益,那么我是不会去读它的。恶魔说得对,我们这个社会很快餐,我们这个行业尤其很快餐,我们也只能努力适应它。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个人电脑》《现代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家用电脑世界》《电脑界电脑高手》《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脑高手》《世界电脑商讯》《国外微计算机》《电脑自做》……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方腾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作者:方腾飞
豆瓣评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7-1
页数:240
内容简介:
并发编程领域的扛鼎之作,作者是阿里和1号店的资深Java技术专家,对并发编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是他们多年一线开发经验的结晶。本书的部分内容在出版早期发表在Java并发编程网和InfoQ等技术社区,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它选取了Java并发编程中最核心的技术进行讲解,从JDK源码、JVM、CPU等多角度全面剖析和讲解了Java并发编程的框架、工具、原理和方法,对Java并发编程进行了最为深入和透彻的阐述。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内容涵盖Java并发编程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Java内存模型、Java并发编程基础、Java中的锁、并发容器和框架、原子类、并发工具类、线程池、Executor框架等主题,每个主题都做了深入的讲解,同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应用这些技术。
作者简介:
方腾飞(花名清英,英文名kiral),
蚂蚁金服集团技术专家,从事Java开发近10年。5年以上的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经验,崇尚团队合作。曾参与CMS、电子海图、SOC、ITIL、电子商务网站和信贷管理系统等项目。目前在蚂蚁金服网商银行贷款管理团队负责数据采集平台开发工作。与同事合作开发了tala code Review插件,深受阿里数千名工程师拥趸,并开发过开源工具jdbcutil()。创办了并发编程网,组织翻译了百余篇国外优秀技术文章,并曾为InfoQ撰写“聊聊并发”专栏,在《程序员》杂志撰写敏捷实践系列文章
魏鹏,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专家,在阿里巴巴中国网站技术部工作多年,曾担任中国网站交易平台架构师,主导了交易系统服务化工作,设计实现的数据迁移系统高效地完成了阿里巴巴中国网站交易数据到阿里巴巴集团的迁移工作。目前在阿里巴巴共享业务事业部从事Java应用容器Pandora和服务框架HSF的相关工作,其中Java应用容器Pandora是阿里巴巴中间件运行的基础,而服务框架HSF则是阿里巴巴集团实现服务化的主要解决方案,二者在阿里巴巴拥有最为广泛的使用量。个人平时喜欢阅读技术书籍,翻译一些国外优秀文档,喜欢总结、乐于分享,对Java应用容器、多线程编程以及分布式系统感兴趣。
程晓明,
1号店资深架构师,从事1号店交易平台系统的开发,技术上关注并发与NIO。因5年前遇到的一个线上故障,解决过程中对Java并发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旅:从底层实现机制、内存模型到Java同步。纵观我自己对Java并发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高层到底层再到高层的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我估计很多读者的学习过程应该与我类似。文章多见诸《IBM developerWorks》、InfoQ和《程序员》杂志。
在本文的开始想问问大家,有多少和我一样二十出头的人,你们对《程序员》杂志了解多少? 生于2001 年的《程序员》曾陪伴了无数开发者成长,(那一年我才3岁)如今已停刊许久,看一些经验丰富的开发者说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就是《程序员》伴他们成长的,如今由近百位专家参与、经数月打磨后,《新程序员》也已经发布,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下,我本人也是对积累了这么多技术大师和优秀开发者表示很期待! 再次感谢一下《新程序员》这次举办的走进名企线下交流活动,让我能够走进微软亚洲研究院去参观,学习,感受到微软的黑科技,我也很好奇这个顶尖的研究机构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又要展示哪些前沿成果和黑科技? 而微软作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家喻户晓,本文就不进行过多的介绍了,相关介绍很多,1998年建院至今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是和我很有缘了,和我同一年出生,必须附上一张图。 刚踏进微软的大门心情还是很激动的,第一时间去微软的新视界目睹了微软目前的各类技术和企业愿景,体验了太多有意思的东西,拍了很多照片想要分享给大家,但我还是觉得有机会亲自到现场体验比较好,这种切身的体验,绝对比照片或文字精彩的多,包括后续了解到的巨额成本的水下数据中心、虚拟安全技术应用中心也是让我大吃一惊。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fb2e5-1638533578506)] 路过了微软的小会议室还是挺漂亮的,冷色和暖色两个色系,还有楼梯的警示标志,我觉得很生动,有让我滑下去的冲动,可以看出来他们很鼓励员工去走楼梯,还有睡眠仓,里面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座椅,中午想补个觉可以来休息一下,福利待遇这些相信大部分人都懂得。
电脑报 还有点意思 电脑爱好者 又贵 内容还拉几 买过一次 绝对没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