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百度学术,如果是大专院校,一般图书馆都买了数据库,可以直接下的
我一般都是去知网上搜索,那里论文比较全,但是要收费,最近发现一个可以免费下载的方法:你先注册成为西安科技大市场网站的会员,然后添加一个“科技文献下载服务”审核通过后就有每月500元的知网下载权限,自己注册下载吧。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怎么下载,针对你的这个问题,可以去天津大学研究生论文官网就可下载 ,都是免费的。
要有迅雷5国家图书馆电子书和博士论文下载秘笈首先必须有迅雷5而不是迅雷7请下载迅雷5安装并且把迅雷文件夹中的program下面的ThunderLiveUDexe删除进入搜到你要的书。
学位论文由于大多不公开出版,所以无法像其他刊物书籍一样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而且印刷数量极为有限,难以收集完整。目前,按照通常的做法,学位论文多保存在该作者毕业的大学图书馆及国家图书馆中。
因此要获得博硕士论文的全文仍以向各大学图书馆借阅或馆际合作文献传递为主,部分学校或数据库系统厂商亦提供电子学位论文免费或付费下载。
馆内无法取得所需论文时,该怎么办? 可亲自至国家图书馆或研究生毕业学校查阅。 透过「全国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申请借阅或复印,部分学校之论文复本均提供借阅,可先透过该校馆藏目录查询是否提供外借。
数据库
CETD中文硕博士论文数据库 (Airiti Library华艺线上图书馆): 独家收录台湾大学(2004年起)与香港大学(1990年起)的学位论文,已收录41所学校书目及全文,书目194,000多笔、全文123,000多笔,全文授权率74%,是台湾全文率最高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PQDT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PQDT Open)北美地区博硕士论文,可以查询 1861 年起之北美地区 240 万篇博硕士论文摘要,主题涵盖理、工、医、农及人文社会等各类学科,且可免费浏览 1997 年后已数字化之论文的前 24 页。
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hina Doctor/Master Dissertation Full-text Database) 数据库(全文/索摘), 是目前中国大陆相关资源最完备、收录质量最高、更新最实时的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超过中国大陆350所重点学校的博硕士论文。
跨库检索平台
Google Scholar。Google学术搜索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Google网络应用。谷歌学术是多库综合搜索,省去了EI和SCI等几个检索工具来回折腾的麻烦,甚至可以通过时间限制,找到领域最新进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一个PQDD博硕士论文数据库(1861-),该库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美国博硕士论文的分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加拿大博硕士论文的机构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出品。它收录了欧美1000余所大学的170多万篇学位论文。涉及科学和工程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可检索超过90%的北美地区每年获得通过的博硕士论文以及许多国际性的博硕士论文的文摘。1997年以来的部分论文可查看前24页的论文原文。其中华人作者的论文全文可在我馆缩微阅览室获取。 国外的学位论文,近几年的都可以试图去作者的主页或者实验室的主页,一般PhD的文章都会挂在网上的。另外就是Google Scholar。 国内有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外有PQDT全文数据库。
大学本科生毕业时取得“学士”学位,如继续攻读研究生,则可取得“硕士”学位,最后取得“博士”学位,全世界公认“博士”是最高学位。那“博士后”是什么呢?如果博士生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暂时未找到其它工作,抑或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题目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博士导师或其它教授可能留下该博士继续作研究工作。一般为期不超过2年,已毕业的博士在未找到其它工作,随导师、教授继续做研究工作的这一过渡时期称作“博士后”。这不是学位的称呼,如果认为“博士后”是比“博士”更高的学位,那是错了,希望大家纠正过来,否则会贻笑大方。
图书馆老师的电脑里
我们学校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公开的,你可以参考一些实验经验和心得,一般下载不了的
这是知网的博士论文库: 应该在学校是可以查的
中国知网,博士毕业论文数据库
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要想做到像他一样自强,那就一定要努力学习,积极的提升自我,而且要坚持不懈,敢于战胜身边的困难。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难吗
在论文中也是讲述了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依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非常的艰辛,所以也是让很多人不要去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断的努力就能有收获。
他的致谢真的是让人感触很多,里面的人生经历,亲人离去,自己孤苦一人走到现在,仍不忘初心,不忘路上引路之人,这份精神使我们学习人最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