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就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议进行了探讨。一、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巾提出的。代写毕业论文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1)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2)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3)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4)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5)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二、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1)发展生态农业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2)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代写硕士论文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转载自: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1. 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规划概况 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缴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5)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启动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城镇,要率先实现污水回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直接瞄准回用目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由局部试点转向大规模推广应用。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将经试点和示范工程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和部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2.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3]。 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4]。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与,系统、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其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5]。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6]。 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阈限物质法则 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Hough评论说,“如果健康被描述为抵抗力的能力,那么多样性也意味着健康”[7]。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 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 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预防和保护齐头并进的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未知还未表现症状的要有所预见。我国推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A),从根本上讲就是可持续性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任何一项工程实施前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预见其建成后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效益程度,从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同时逐步完善绿地生态系统,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文秘杂烩网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1 为加快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二、主要工作目标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 一、整治工作总体思路 以打造整洁靓丽、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村庄为长远目标,以实现村庄管理明显改进、改善村容村貌为工作要求,从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解决部分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使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二、整治工作重点事项 1、明确村庄保洁范围: 对z村范围内路段严格实行路段长负责制,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路段的村民组:正阳,张村,周村,黄子坑 第二路段的村民组:各山,高阳,南村及沿途公路 第三路段的村民组:上、下汪村,上、中、下胡村 第四路段的村民组:杨岭脚,火烧旦,和睦冲,叶家冲 第五路段的村民组:河埂,上、下邵村,邵村坞,盘坑坞 具体责任人及路段长见附表执行。 2、环境整治具体内容: 一是聘请李汤德,胡在满两名保洁人员, 二是抓好村民组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工作,各村民组长要做好其监督工作。 四是治理村容村貌。对公路两边影响交通安全的竹木进行扶正和采伐。 三、整治工作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阶段。按照《z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各个村民组进行宣传贯彻,加强领导,组建专门班子,制定具体细化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8月):集中整治阶段。各小组成员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实施方案所明确的整治重点和目标任务集中开展整治。 第三阶段(20xx年9月-12月):健全规范阶段。对突击整治期间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研,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常规化、制度化管理。 四、整治工作几点要求 1、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是我村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村民组要引起高度重视,集中整治力量,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分段领导责任到位。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民组要把这次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和整治范围、内容、标准,通过橱窗、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使支持、配合、参与整治活动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3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二、目标任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三、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至1米路肩,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四、村内环境卫生标准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五、检查验收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三篇) (二)、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范文(三篇) (三)、乡镇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范文(两篇)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五)、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三篇) (六)、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方案(两篇) (七)、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简报范文(三篇) (八)、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简报(三篇) (九)、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简报范文(三篇) (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六、奖惩措施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七、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管理的新途径——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江苏省灌南县位于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县交界。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73万,其中县城区12万。2003年灌南城区按照“38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新城市规划,形成了目前的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三位一体、功能分区的新格局。灌南作为全省14个扶贫县中的重点扶贫县之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是苏北洼地的“锅底”。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城管经费十分困难,城管执法难度相当大。对此,灌南县城管局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管理的新途径,使一个昔日“脏、乱、差”的苏北小县城迅速提升了形象。去年,灌南县分别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和政府创新、中小城市和谐发展五十强称号。城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同许多欠发达地区一样,灌南的城市管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空间太小、失业人员太多、市民文明意识太差、管理体制不顺、城管装备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主要集中在“四多”、“五难”上。“四多”:一是乱停乱放车辆多。从灌南城区来看,主次干道14条,其中繁华商业区4条,总长不到20公里,因没有一个固定的停车场,每天在街道两侧停留的自行车、机动三轮车、人力车达5万多辆次,汽车、摩托车达1万多辆次,节假日要增加一倍多。二是乱倒垃圾、抛撒滴漏渣土多。街道两侧有零散型住宅楼、沿街住家户2800户,加之其他个体经商户,每天产生近百吨废物。每天沿街乱倒垃圾不少于200起。三是流动摊点、店外店、占道经营多。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就业岗位少,摆摊设点自谋职业人员相当多。每条街道上每天都有30多个流动摊点出现。四是乱贴乱画的“牛皮癣”多。“牛皮癣”整治难、回潮快。每天均有上百条“牛皮癣”出现。“五难”:一是经营业主管理难。城管主要对象是广大经营业主。在这个群体中,处于弱势的人员较多。一些经营业主自恃有经济实力、有关系,藐视城管队员,工作不予配合,还有一些外地客商,把自己作为政府引进的“上帝”,既不服从管理,违规后又给政府部门施压。二是齐抓共管形成难。城市管理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搞好。而实质上城管工作仍然是多头管理,多头执法,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无人管,有麻烦的事推诿扯皮,存在管理空档,综合部门的协调缺乏必要的手段。三是基础设施配套难。在城市14条主次干道两侧裸露的地面颇多,路面破损严重,城区无一座星级公厕,无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这些问题引发了乱洒、乱倒、乱停放、乱张贴等管理中的突出矛盾,让管理者无可奈何。四是城管处罚兑现难。实施处罚必然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一部分违章业主对行政处罚软拖硬抗,还辱骂执法队员,更有甚者,竟无中生有地到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诬告执法队员,使执法工作处于两难境地。五是执法水平提高难。城管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是退伍军人安置,还有的是其他单位调入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法律、法规培训,很难掌握执法程序,处于干中学、学中干的状态。抓好城管采取的相应对策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治本之策是提高市民的素质,创新工作机制,突破管理瓶颈。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灌南县城管局在认真分析影响城管根源的同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创新机制入手,开拓进取、谋求突破,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创新管理载体,营造执法氛围。一是强化部门协调,实行齐抓共管。由“孤军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由政府牵头、领导挂钩,将城管任务按区域、路段、场所分解落实到部、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乡镇政府、社区,分工负责,逐层逐级地明确目标责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灌南县政府在城市管理齐抓共管方面共下发了8个红头文件,每年年初将城管工作纳入各单位全年目标考核,每月发一期督查简报。二是加强城管法规宣传,增强市民城管意识。利用电台、电视、简报、标语、广播、竖警示牌等形式广泛宣传,以提高市民城管意识。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化解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觉服从管理。对严重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和屡教不改的违法违章者,及时曝光,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先后有12名被管理者因不服从管理,抗拒、阻碍城管执法而依法被行政拘留,其中6名被逮捕。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转变工作作风。经常邀请执法对象的代表、社区、相关部门及人大、政协、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代表,召开座谈会,宣传城管工作思路,介绍城管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虚心听取建议,改进管理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从而为城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管理平台。(二)创新环卫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一是在用人机制上变依赖型为竞争型。近几年,在环卫行业的改革中,先后有23名正式工待岗、轮岗,2名被辞退。二是在经营机制上变福利型为经营型。应用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大力提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充分利用环卫行业优势,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垃圾清扫、清运、渣土抛洒滴漏等项目进行有偿服务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人人有事干,个个把钱赚”的浓烈创收氛围。三是在作业机制上变供给型为市场型,打破常规,强力推进环卫工作改革。1.把城区的14条主干道共计97万平方米的清扫面积分为9个标段,对道路清扫保洁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2.对城区居民、沿街店面和有偿服务单位的卫生费用以60万元实行总承包,同时成立渣土管理办公室,把渣土管理从环卫管理中剥离出来,统一扎口管理,每年创收10多万元。3.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薪”的原则,改变分配方式,每半年开展一次“市民满意的清扫保洁员”和“红旗路段”评选活动;搞好市场运作,不断增添环卫基础设施。近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配套设备,增加环卫硬性投入200多万元,新购置1台吸尘车和两辆垃圾清运车、四只集装式垃圾斗,建立新公厕,改造旧公厕,使其达到水冲式标准,对一些主要道路新装了600只垃圾筒,减少垃圾乱弃现象。(三)创新城管理念,转变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定路段、定责任、定时间、定人员、定效果的管理。将任务层层分解、全面铺开,采取全天候“拉网式”不间断的巡查监控。二是采取集中式管理。每周一次组织100多人,开展声势浩大的“兵团式作战”,针对“钉子户”、“难缠户”等有影响的违章户,在摸底调查、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依法办事。三是采取服务式管理。把文明执法和热情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变单纯的“驱赶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这样既达到管理效果,又树立了队伍良好形象。仅今年,就先后无偿制作了手推式流动摊点车26辆,摊点群5处120多个摊位,广告信息栏15个,自行车、摩托车停车挡栏1000多米。既改变了户外摊位乱摆乱放、阻碍交通、影响市容问题,又解决了600多名下岗职工、弱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四是采取占领式管理。在违章户未出摊前就提前到位占领阵地,使其无空可钻。五是采取示范式管理。在主干道上先画好停车线,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停车栏,人力车统一发证挂牌、统一装修,机动三轮车、人力车禁止在城区主干道行驶。六是采取曝光式管理。严格制定了“日巡、周查、月考”制度,局督察组和各路段长每天都有路段管理情况记录本,采取记录在案的办法,对违章者记录在案;违章一次,予以警告,违章两次书面检查保证,违章三次电视曝光,违章四次依法扣压其违章物品并处罚。七是采取市场化管理。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以广告位价抵冲方式,对主次干道整治“牛皮癣”工作实行承包管理。对承包管理路段,保证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四)创新队伍建设,树立城管形象。一是严格制度整顿作风。对全体城管人员实行军事化、人性化管理。每年城管队伍都要自觉接受一个月的思想作风整顿,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出台了执法公示制、错案追究制、禁酒令、文明执法等10多个红头文件,用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赢得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用制度规范队员行为,使每个队员都能爱岗敬业、文明执法、遵纪守法,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二是文明执法树新风。围绕“教育为主、文明执法、严管重罚、强行入轨”的工作方针,要求每一位队员文明执法、礼貌纠章、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感人,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和服务态度感化人、教育人、树形象。三是练好内功强素质。按照“治队先治人”的要求,结合行风评议、民主测评,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每年请法制办人员集中授课培训不少于4次,集中考试不少于2次,从而使灌南城管局从成立到现在无一例违法执法案件发生。对所有队员实行末位淘汰制,高标准、严要求,以工作实效来衡量每个队员,对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无实效、业务不精通、同行不认可,考核得分排到末位的实行一次警告、二次待岗、三次辞退。五是服务群众树形象。面对城管信访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突出、问题处理难的特点,需要认真受理、文明接待、诚信服务,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使每月结案率和满意率达到100%。(五)创新融资渠道、提升城市档次。灌南长期控、管理和引导。合理调整城中村用地布局,加强对城中村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坚决遏止乱搭乱建行为。同时,努力改善城中村的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对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改造措施,为空间形态改造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氛围,为远期实现城中村全面改造奠定基础。三是围绕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对城中村积累的巨大财富实施有效开发,针对不同的建筑状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要求,努力实现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的目标。四是对于一些改造难度巨大,而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影响不大的村庄,通过完善市政设施、打通消防通道、实施村庄改制等措施,将其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状况,解决人们关心的“城中村”问题。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建设局村镇办戴着扶贫“帽子”,去年的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城管的投入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创新运作方式,靠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采取市场化运作,以广告位抵冲隔离栏造价、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等方法,先后融资6000万元,对县城的主次干道的2万多米隔离栏、防护栏进行了更换,新建25座跨路灯桥、新建雕塑一座,新添垃圾筒600只、新建公厕3座。还在人民广场、人民桥以及主次干道两侧安装大型户外广告和轮廓灯等,实现了“白天见景,晚上见灯”的美化亮化。资料来源:
深化思想认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涌现出的新典型,努力凝聚助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采纳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建议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及帮建活动,动员和发动各级部门及各级干部深入村屯、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美丽乡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需要合理的进行建设,一定要保证日常的饮用水,可以合理的进行污水治理,就可以更好的建设美丽乡村,可以多种树木。
三门峡市“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 施 方 案市环境保护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河南省“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09]14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面精神为指导,全面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以奖促治”,加快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严重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二)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运用综合措施,集中投入资金,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村庄饮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使农民得到实惠。2、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针对各地危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采取不同措施分类解决。3、政府引导,多方筹资。除中央、省和市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外,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安排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资投劳。4、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确定、成效考核及奖励资金的使用等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三)工作目标。2009—2010年,集中治理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当地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村庄。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基本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养殖废弃物得到集中处理;农村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使一部分乡镇、村庄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得到增强。2011—2015年,各地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镇基本得到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无污染事件发生;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推广化肥、农药污染少生产方式,建立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环保意识明显增强,部分重点区域的乡镇、村庄环境状况得到整体改善。二、实施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一)实施范围。“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原则上以行政村为基本治理单元,鼓励连片村庄统一整治,在重点整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治理范围。(二)整治内容和要求。“以奖促治”政策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工作。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在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截污设施;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设施,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合理布置取水点,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划定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在二级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农村污染源,采取措施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禁止新建规范化畜禽养殖场,已建的要关停或迁移。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在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鼓励资源化利用或纳入乡镇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在经济基础较差、交通不便的乡镇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结合省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养殖区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分散养殖户进行人畜分离。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行规模经营,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降低化肥的使用率。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工程等。5、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治理。优化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环保监管。对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消除隐患。三、资金申报程序、管理和监督考核(一)资金申报程序。按照省环境保护厅、财政厅下达的年度“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环保工作实际,由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制定全市“以奖促治”资金申报指南。“以奖促治”资金由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村庄所在乡镇提出申请,县级政府申报,经各县(市、区)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审核(省财政直管县可直接报省环境保护厅、财政厅),报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审查汇总后,联合报送省环境保护厅和财政厅。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根据省下达的资金计划和市年度预算安排“以奖促治”农村环保专项补助资金。(二)资金管理。“以奖促治”资金是财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资金实行县级财政统一管理,各乡镇按照施工进度向县级财政报帐。项目前期经费以及考核验收、开展监督监测等工作经费由环境保护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列入部门预算安排。县级财政、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资金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使用和整治进展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监督考核。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要加强对“以奖促治”政策实施进展和绩效、资金使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的检查和考核验收。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各县(市、区)应于每年1月10日前将上年度实施情况报送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要定期将年度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施情况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组织领导(一)政府责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合理规划本行政区域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制订实施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县级政府作为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具体承担单位的任务和要求;组织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共同实施。乡镇政府要积极按照所在地县级政府工作部署做好有关工作。(二)部门分工。市环境保护部门要统筹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指导,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定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市财政部门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支持与使用的监管;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制定综合性政策措施,加大支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力度;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推行适宜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建设适合农村需求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市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工程的规划实施,加快解决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市农业、林业部门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负责指导农业清洁生产,扩大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指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沼气“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工程建设,指导农村造林绿化建设,指导农村河道清淤、疏浚;市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农村改厨、改厕工程建设,指导村卫生室集中、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地区物流事业发展;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工矿企业废弃地生态修复;市科技部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科技能力建设;市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有关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1 为加快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一星级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现按照《村庄环境整治考核标准》要求,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以实施农村“三清”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打好基础。创建工作坚持“因村制宜、整体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突出“一绿二整三提升”等基本要求,努力将本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二、主要工作目标 1、巷道硬质化。总长1750米,厚度分别为8公分、10公分、12公分,宽度米,需投入资金21万元,工程承包人:袁洪远,施工时间7月底。 2、亮化。配备路灯60盏,投入5万元,施工时间8月底。 3、净化。清理生产生活垃圾,整治村庄河道,达到环境净化。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积存的各类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填埋处理,并建立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立垃圾池15个,配置垃圾桶22只,清运车2辆,落实5位保洁员,分别是刘广才1、2组,唐庆凤3、4组,唐金桂5、6组,李朝章7组,王国才8、9、10、11组,投入资金5万元,7月底完成。 4、美化。需拆除旧院墙13户,拆除旧猪圈18户,修缮旧房屋13户,投入资金4万元。村部西山夹沟进行软驳坡,投入资金18万元。桥梁改造,唐元庄西大桥、四组及王甫庄中心桥投入30万元。在原学校操场上改办农民健身场所,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5、绿化。加快植树造林,达到村庄绿化。按照村庄绿、农田林网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做到村内主干道两侧全部绿化到位,庭院绿化到位,圩堤沟渠绿化造林到位,农田林网达标,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时间9月底。 上述实施项目,累计投入85-90万元。我们将通过会议、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多头多路,筹措建设资金:一是通过市挂钩扶贫单位(审计局、工商局)争取30万元;二是镇直相关单位支持帮助10万元;三是通过集体发展积累、村民“一事一议”、能人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30万元资金,确保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 一、整治工作总体思路 以打造整洁靓丽、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村庄为长远目标,以实现村庄管理明显改进、改善村容村貌为工作要求,从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切实解决部分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使农村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二、整治工作重点事项 1、明确村庄保洁范围: 对z村范围内路段严格实行路段长负责制,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路段的村民组:正阳,张村,周村,黄子坑 第二路段的村民组:各山,高阳,南村及沿途公路 第三路段的村民组:上、下汪村,上、中、下胡村 第四路段的村民组:杨岭脚,火烧旦,和睦冲,叶家冲 第五路段的村民组:河埂,上、下邵村,邵村坞,盘坑坞 具体责任人及路段长见附表执行。 2、环境整治具体内容: 一是聘请李汤德,胡在满两名保洁人员, 二是抓好村民组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工作,各村民组长要做好其监督工作。 四是治理村容村貌。对公路两边影响交通安全的竹木进行扶正和采伐。 三、整治工作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阶段。按照《z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各个村民组进行宣传贯彻,加强领导,组建专门班子,制定具体细化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8月):集中整治阶段。各小组成员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实施方案所明确的整治重点和目标任务集中开展整治。 第三阶段(20xx年9月-12月):健全规范阶段。对突击整治期间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研,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并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常规化、制度化管理。 四、整治工作几点要求 1、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是我村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村民组要引起高度重视,集中整治力量,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分段领导责任到位。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民组要把这次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和整治范围、内容、标准,通过橱窗、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使支持、配合、参与整治活动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 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3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邹政办字(20XX)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我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对全镇路域及村庄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全镇形象。 二、目标任务 此次路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针对全镇省道、县道、乡道、村公路两侧路肩、边沟、边坡、行道树涂白进行综合治理和村内按“四无”、“五净”标准进行彻底清扫。 三、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标准 (一)庆淄路治理标准 1、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绿化平台宽2米,内边坡为1:,外边坡为1:1,内外边坡坡面平顺密实,路树及两侧林带涂白。 2、路肩平台新上土方要密实,边缘线顺直。路肩平台外边坡及坡角线均撒白石灰,绿化平台低于路肩30厘米。 3、穿村路段彻底清理“脏乱差”。重点治理乱植树木、蔬菜及各类垃圾等。 4、规范坡庄、孙镇及王伍西集市。 (二)乡村公路治理标准 1、公路两侧各留至1米路肩,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两侧树木涂白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2、其他乡村路清理路肩及绿化平台、内外坡杂草,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1米,两侧树木涂白米高,路肩平台外边坡及边角线均撒白石灰。 3、县公路两侧各留1米的路肩,1米宽绿化平台,边坡率为1:,边沟底宽不低于1米,上口宽不低于5米;绿化平台植乔木胸径不低于6厘米;树木及桥涵护栏涂白。 (三)涂白要求 孙九路、庆淄路及镇府驻地树木涂白由镇负责,其他树木涂白由各村负责,每棵树涂白高度米。镇财政向每责任区拨款500元用于购买石灰。 四、村内环境卫生标准 村内以清理“三大堆”为主,确保达到“四无”、“五净”。 (一)“四无”:无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砖块、沙石,无纸屑、塑模、瓜果皮,无积泥、灰。 (二)“五净”:路面净,人行道净,下水口净,树坑净,花带净。 五、检查验收 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自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16日结束。完成任务的村首先对照标准进行自检,经过责任段技术人员初检,然后向镇指挥部提出验收申请,由镇指挥部会同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逐段验收,不合格的限期返工,直至符合标准。村内卫生由城管大队进行验收,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 (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三篇) (二)、社区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范文(三篇) (三)、乡镇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汇报范文(两篇)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范文 (五)、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三篇) (六)、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方案(两篇) (七)、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简报范文(三篇) (八)、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简报(三篇) (九)、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简报范文(三篇) (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标语 六、奖惩措施 为充分调动各责任区、村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路域综合治理任务,经研究设立如下奖项:一等奖6个,各奖励1500元;二等奖6个,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6个,各奖励800元;四等奖6个,各奖励500元;五等奖6个,各奖励300元。对不能按时开工、不如期竣工、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区和村,将对有关责任区书记、包村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对进入奖励范围的村,村内环境卫生必须由城管大队考核合格,才能获奖,否则不予奖励。 七、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今年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镇成立了由镇长同志任总指挥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验收。同时各责任区也分派了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员),具体负责施工的标准把关和技术指导。镇指挥部成员、责任区、包村干部和村书记、主任要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切实靠上,坚守在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会战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各自的责任区段切实负起责任,根据县路域综合治理施工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严格施工,确保各个责任段都能达到优质工程标准。各责任区要组织好本辖区的任务分配、人员组织和工程的实施,要精心组织,一鼓作气,按时完成,力争都达到优良工程。要在全镇叫响“搞好路域治理,建设美好家园”、“营造优良环境,共建幸福、和谐新孙镇”的口号,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万众一心,全力做好今年的`路域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
提纲:1、问题的由来2、现在的情况3、解决目标4、东西的大致述说5、经济费用资料: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含义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狭义的人居环境常理解为人的居室、住宅及其生活区。而广义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可以被无限分割的空间连续统一体。从个人家庭活动的房间和住宅,到各式各样的建筑和聚落,再到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整个地球表面空间,都可以被视作人居环境。 一、 人居环境的发展 (一)人居环境的发展途径 人居环境从20世纪60年代的"聚居"理念,发展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已经形成了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并为全世界所认可。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113个国家的代表和团体参加了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类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也是全世界各国代表第一次讨论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1976年,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的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正式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 1982年,西班牙里约热内卢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1996年6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进一步讨论了人居环境问题。 中国于1994年3月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于2000年,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2年,第二次地球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由此可见,人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人居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二)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已经使人类能够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左右和支配自然。然而,一旦人们沉醉于对自然的战胜之时,人们的忘乎所以就会给自然带来伤害和破坏,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和各种污染的加剧。 1.人口膨胀,各种资源面临短缺 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以滚雪球式增长的人口,无疑给地球带来沉重的压力。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将出现全球性的粮食不足。到2070年左右,将出现金属资源的枯竭。到2090年,将出现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枯竭。所有这些,势必将对人居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首先是大气污染。在2000年,全国SO2排放总量已达到1995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1612万吨。烟尘排放量1165万吨,其中工业来源1092万吨。CO2会造成"温室效应",由SO2产生的酸雨还会使水质下降、土壤酸化、破坏植被、侵蚀建筑物;NOx严重刺激人的呼吸器官;粉尘颗粒则大大增加心肺疾病以及癌症的得病几率。 其次是室内环境的污染。时下,室内装修正为流行。由此便产生装饰材料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由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重金属颗粒,氨气,氡气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超出室外空气的数倍,而人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 3.建筑材料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在人类历史上曾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材料被大宗生产,传统建材的生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人居环境。 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但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还严重危害环境。炼铁要开山采矿,破坏自然景观。同时每生产1吨钢耗能为1.66吨标准煤,48.6m3水。水泥对环境的危害更是严重。每生产1吨水泥要消耗1.4吨石灰石,0.23吨标准煤和75千瓦时电,同时排出CO2和粉尘。占混凝土体积70~80%的砂石骨料,需要开山和挖取河床,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河床改道。高密实性混凝土,使城市空间透气性差,雨天雨水四溢,而地下水却得不到补给。城市气温普遍较郊区高,有人称之为"灰色的热岛"或"混凝土森林"。 由此可以看出,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筑材料的清洁生产以及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密切相关。可以说,人居环境要求绿色建材,而绿色建材创造并改善人居环境。 二、 绿色建材的发展过程 (一)绿色建材的涵义 绿色建材,即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具有生态型、环保型、健康型等属性的建筑材料。 其属性是首先它是生态环境材料可再生资源,设计者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设计,使其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做到零污染。其次绿色建材的"绿",还应表现在其具有消化和利用工业废物、净化环境的功能上。 (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建材 现代的绿色文明要求我们要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就建筑材料方面,我们应该致力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绿色水泥 所谓"绿色水泥"是指将资源利用率和二次能源利用率均提高到最高水平,并能循环利用的其他工业废渣和废料。且在技术装备上更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技术和措施;产品除了全面实行质量管理体系外,还真正实行全面环境保护的保证体系,粉尘、废渣、废气的排放几乎接近于零,真正做到自身实现零污染、无公害。 目前,我国的水泥厂90%处于"粗放型"阶段,只有约2%的部分能算得上"集约型"的"绿色水泥"厂。为了保护环境必须采取清洁的生产工艺,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使其向外界排放的各种粉尘,有害气体,有害物质以及废渣废料的数量均小于或远小于各物质所允许的排放量,不致危及生态平衡,达到零污染。传统的硅酸盐水泥中CaO含量较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并排放大量CO2;熟料中C3S含量高,其烧成温度高,不仅增加能耗,还增加了耐火材料的消耗。同时,中国的水泥企业还面临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职工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水泥企业,发展"绿色水泥"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进熟料矿物组分,对传统的熟料矿物水泥进行改型、改性,发展生产能耗低的新品种水泥。如生产以C2S为主的高贝利特水泥,其石灰石用量少,能耗低,废气少,强度和耐久性好。用C4A3 取代C3A,且C3S含量低的水泥熟料构成的为阿利特硫酸盐水泥,具有节能、抗渗、抗冻,耐磨等特点。此外还有硫酸盐贝利特水泥,铝酸盐贝利特水泥,铁铝酸盐贝利特水泥,氟铝酸盐贝利特水泥等,均为绿色节能水泥。 (2)改进水泥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大力扶持具有经济规模的大中型回转窑,对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能耗大,污染重的小型企业实行淘汰。 (3)最大限度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及各种尾矿。 2.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最初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提出,距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理想的混凝土,除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较高的耐久性,较好的体积稳定性以及经济合理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以使之达到100MPa以上的高强。因此可以应用在高层和大跨结构中。良好的工作性能可以制得高流态、自密实、免振捣混凝土,从而减少施工能耗和降低噪音污染。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不易被外界环境所腐蚀,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用。现在不少重要的建筑物已按100年安全使用期进行设计,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已按200年安全使用期设计。日本正在研制使用期为500年的钢筋混凝土。此外,它还能掺入磨细矿渣、粉煤灰、硅灰和稻壳灰等掺合料,既节省了水泥,又帮助吸收工业废渣。还表现在具有高抗炭化能力、低吸湿率、高抗冻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也被称作"绿色混凝土"或"生态混凝土"。 尽管高性能混凝土在很多方面弥补了传统混凝土的缺陷,但并非就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各方面性能决定了其制备上的特点: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料;由于各方面指标较为严格,因而用于生产管理的造价也会相应提高。将比普通混凝土提高50%左右。 (2)因为水胶比低,因而早期开裂问题严重。另外,单位体积水泥用量高,水化放热大,也易出现裂缝。 3.干粉砂浆 干粉砂浆又叫砂浆干粉(混)料。指由专门厂家生产的,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增稠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它是一种"绿色环保建材",它克服了传统砂浆的质量差、效率低、原材料占用施工现场等弊端,而以其高强度、多功能、耐久性好的优点受到全世界的青睐。同时干粉砂浆的应用还有利于缩短工期、保证砌筑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浪费以及改善施工环境等。 干粉砂浆的特点是其在出厂之前已按要求混合完毕,使用时除加水外,不需要也不允许加入任何其它物料。 干粉砂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先在上海推行)。由于其商品化生产,使得砂浆质量得以保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其优良的质量,以及减少的维护费用和减少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远大于提升的成本,所以是一种集约型建筑材料。因此,深入研究干粉砂浆的工作性能,设计清洁的生产工艺,加强对其使用力度的推广,对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4.其他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当今土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还要研究以下几点: (1)混凝土分离技术:深入研究混凝土分离技术,提纯出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重复利用。用以解决城市固体垃圾堆放问题,同时又达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过渡层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薄弱部位,如果研制一种既和混凝土有良好衔接性,又和骨料之间有良好粘接力的试剂,将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大力发展人造骨料和积极利用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减少天然砂石料的消耗。 (4)积极利用工业废液,研究以黑纸浆为原料的改性减水剂。在此基础上,研制其他外加剂,帮助处理和吸收其他工业难以处理的废液。 (5)发展高标号水泥熟料,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使其成为绿色水泥,同时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 (6)研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改革传统的墙体材料。 (7)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以减少现场搅拌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并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8)对城市地面,应开发透水性、排水性的生态混凝土以及植被生长型混凝土,以解决城市雨水排泄不畅,空气干燥,温度高等问题。在城市道路两侧,水边护坡等部位,应用能植被的绿化混凝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贴近自然。同时,也美化城市环境。 (9)研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健康环保型涂料。比如抗菌自洁净涂料和空气净化涂料。再有就是功能性涂料,具有健康功能和释放负离子的功能。 (10)研究能自我诊断、预告破坏、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智能化材料。 (三)建材绿色化的实施措施 1. 设计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材料设计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年限,今后的扩建或改装,力争使自己的建筑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内不会落后,以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建设。 2. 对绿色建材要加强宣传工作 在宣传中要更多的提倡应用绿色建材。使绿色产品在人们心目中得到认可。 3. 国家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加强立法和监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建材市场,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以帮助绿色建材的推广。 农业文明为人类生产了食物,满足了人们生存的需要;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财富,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物质需求;而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生活在更安全、美好的环境中。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绿色,我们要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是最高层次的文明。 人居环境的领域是广泛的,边界是模糊的。它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物质产品,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变迁的过程,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更多的关注我们的聚居环境,装饰我们居室的是绿色建材;装扮我们心灵的是绿色文明。 提纲自己列的,资料网上找的,论文按我给你的提纲的大致思路来写就可以了
1.和而不同两校园,世界建筑20062.六十年历史·六十年辉煌,世界建筑20063.30+30>60,《匠人营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0年》序2006/104.『为了世界杯』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专栏开栏词,世界建筑2007/045.足球世界杯竞技场发展趋势初探: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一),世界建筑2007/046.中国大型足球场现状及发展研究: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二),世界建筑2007/057.北京奥运会足球赛对中国世界杯的推动浅谈: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三),世界建筑2007/068.世界杯开幕式及揭幕战主办城市策略浅析: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四),世界建筑2007/079.2006年德国世界杯对中国城市的影响: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五),世界建筑2007/0810.中国足球氛围及其球迷空间浅析: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六),世界建筑2007/0911.足球博物馆:中国2018年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七),世界建筑2007/1012.『微观北京』ZOOM-IN BEIJING专栏开栏词:当代北京城市弱势空间系列研究报告,北京规划建设2007/0513.宗教空间在北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514.殡葬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515.宠物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516.驻京办与当代北京城市空间,北京规划建设2007/0717.老字号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718.佛道殿院在北京,北京规划建设2007/0719.居委会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920.公厕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921.行乞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0922.纪念空间在北京,北京规划建设2007/1123.街道办事处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7/1124.北京历史上的清真女寺,北京规划建设2007/1125.『广角北京』ZOOM-OUT BEIJING专栏开栏词:当代北京城市建筑空间系列研究报告,建筑创作2007/0726.当代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建筑创作2007/0727.名人故居与北京城,建筑创作2007/0828.北京国家级行政办公建筑探讨,建筑创作2007/1029.北京名人墓,建筑创作2007/1030.北京城市公厕建筑考察,建筑创作2007/1131.北京万安公墓考察,建筑创作2007/1132.私人博物馆在北京,建筑创作2007/1233.北京城八区政务大厅考察,建筑创作2007/1234.我理解的粉丝空间——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课《建筑设计概论》学生作业解读,建筑学报第5期2007/0535.CELEBRITIES’FORMER RESIDENCES IN BEIJING,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7/1136.拿起画笔——有感于“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建筑学报2007/0837.Two Campuses Harmonious in Differ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Group 3,《Campus and the City: Urban Desig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2007/1038.“丝绸”奇遇——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柔性纽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展实录》代序2007/1239.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探索新时代研究生建筑教育,新建筑2007/1240.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的清华建筑教育,中国建筑教育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文集2007/0941.PRIVATELY-OWNED MUSEUMS IN BEIJING,CULTURAL EXCHANGE 2008/0242.CURIO MARKETS IN BEIJING,CULTURAL EXCHANGE 2008/0343.为“现代建筑”命名——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现代建筑引论》学生作业评析,中国建筑教育2008/0144.清华大学大礼堂历史与现状初探,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2008/0645.在建,北京2007,2006-2007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8/0746.08北京奥运城,时代建筑2008/0747.北京奥运与都市北京,建筑杂志(日语)2007/0848.纪念馆园在北京,北京规划建设2008/0149.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考察,北京规划建设2008/0150.派出所与当代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8/0151.艺术品拍卖与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8/0252.当代北京市级行政空间探讨,北京规划建设2008/0253.夜市与北京城,北京规划建设2008/0254.北京天主教堂婚庆空间考察,北京规划建设2008/0355.当代北京城市行政空间调查与反思,北京规划建设2008/0356.北京宋庄小堡村画廊空间考察,北京规划建设2008/0357.北京的名人祠庙,建筑创作2008/0258.古玩市场与北京城,建筑创作2008/0359.北京区级行政办公建筑考察,建筑创作2008/0560.北京城的高度,建筑创作2008/1161.世界杯足球赛场改建初探——中国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之八,世界建筑2008/1062.工体、虹口、天河三大体育场改建浅谈——中国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之九,世界建筑2008/1163.迈向宜居城市——1978~2008北京城市发展概览,北京规划建设2009/0164.我眼中的“微观北京”和“广角北京”,北京规划建设2009/0265.中国建筑六“拾年”,建筑学报2009/1066.1949~1979年的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创作2009/0967.游历建筑·游历人生 ,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人物卷200968.坚持科学发展·立足人居环境·跻身世界一流,新清华第1764期,第04版69.《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序言,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论文集200970.北京城的高度,中外文化交流2009年第2期71.北京城的古玩市场,中外文化交流2009年第2期72.京城高度纪录的演变,商务周刊2009年1期73.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及其主场泰达足球场——中国世界杯规划战略研究系列(十),世界建筑2009年1期74.Beijing Grows Higher, CHINA&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9年1期75.《北京古建筑五书》总序二,《北京古建筑五书》2009/05 1.为“现代建筑”命名——清华大学研究生课程《现代建筑引论》学生作业评析,第二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史教学』会议文集2007/112.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的清华建筑教育,中国建筑教育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2007/093.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of China,鲁汶-清华周举办可持续发展论坛2007/114.清华建筑研究生研究之研究,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2007/115.当代中国建筑图语,深圳-香港建筑双年展系列活动2007/116.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探索新时代研究生建筑教育,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06 1.《空间·符号·城市》. 朱文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台湾淑馨出版社,1995/102.盖塔:百年联合国. 朱文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93.当代中国建筑图语. 朱文一,陈瑾羲,秦臻.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74.柔性纽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展实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双年展课题组:朱文一,王路,单军,张悦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5.外滩映像. 朱文一,张弘,范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76.北京永远欢迎你. 朱文一,刘健,张利,朱育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成 绩中 国 矿 业 大 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导论》课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方向专题论文论文题目: 建筑风环境及其实现自然通风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的布局格式姓 名 杨小刚班 级 土建09-1班学 号 02090428学 期 10-11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黄炜2010年12月建筑风环境及其实现自然通风的建筑设计和布局格式班级:土建09 -1班 学号:02090428姓名:杨小刚摘要:新型的学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诞生的必然性,建筑环境的重要性,建筑的风环境,合理利用热压和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结语,参考文献。关键词:建筑风环境,利用热压与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物布局格式,建筑群落布局方式与自然通风。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诞生发展和美好前景随着半学期而来对专业导论讲座聆听,了解到土木工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集成的学科。具有详细的分工和成熟的制度。和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设备。同时也向着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目标相和谐,再大的环境下,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正在外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不断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也拓展了土木工程的范围。社会信息化的进步让工程师们的经验可以更加容易的保存,交流和传承。经验的大量积累也为理论的突破创造了条件。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扩大,现代建筑日新月异,已不再是过去的平房或低楼层、格局死板的建筑,出现了大量新型建筑体系,对内部的设备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我国,目前有一些新型建筑内部的环境与设备尚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许多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如某些高层写字楼和外观华丽的建筑物内部,明显的存在通风不好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问题。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布段追求而诞生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新制定的招生目录中的新组建专业,由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专业和燃气输配专业合并重组而成。在国际上,该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反映在领域的拓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该专业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学、美学等综合知识,愈来愈趋向交叉领域学科。同时将计算机深入引入该专业,便利该专业发展成为一个很前沿的学科。新世纪里,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倍受人类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和这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明天,本专业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建筑环境的诞生和发展现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亘古及今,人类社会在各种自然条件下,总是不断地创造、改善自神的生存环境。很久以前人们面对的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护自己、求得生存。潮剧、穴居、钻木取火野外散居到建房造屋聚落而居的历程是人类力图适应自然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不懈的改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段的发展,一方面,人类对建筑环境控制的能力已经大大的增强;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日趋丰富多彩这就要求从高层次上能动地控制建筑环境与保障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门学科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这也使得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势将逐步的形成和发展起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一门将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的新型学科,内容博大精深,具体说它就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中的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电、照明等系统。是建筑学、建筑装饰、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发重要的作用。本人就自己的认识和所学所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浅析一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当中的空气调节(风环境)及气体流动部分的设计原理和相关建筑内外的布局格式。建筑的风环境是空气气流在建筑内外空间的流动状况及其对建筑使用的影响。风同时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前的建筑设计当中,建筑的风环境被忽略甚至被忽视,在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自然通风与人体舒适度的联系以及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慢慢的被反映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在设计的角度看,风环境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类型。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讲,机械通风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也仅局限在建筑物内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在带来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又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通过住宅组群和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自由流动。自然通风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带来清凉,带走污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改善局部气候。因此从健康与节能的角度来讲,自然通风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通风效果,通过科学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室内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能够在室内外以最畅通的方式流动,从而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种通风方式,式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部分空调制冷系统。而这在新一代的取代过程中有两点重要的意义:意识,实现有效的被动式制冷,当室内的温度湿度比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部分超市的气体,达到人体舒适的热度和温度,即使室外的空气温度和适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降低温度和湿度,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信封,而省去机械能的损耗,并且没有噪音。着有利于减少耗能,降低空气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的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体的胜利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缺少充足的信封。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如“空调病”等亚健康的副作用病。而自然的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的交往的心理需求。一、热压和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长久以来,通风作为一项传统的建筑散热技术,在世界各地的传统居民建筑只能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再热带地区人们常常看到传统的居民往往居住在有这样的外表的房子:建筑都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高高在上的顶棚并且设置有通风口;建筑往往外架空。以避开地面的超期和热气。采用更多的凉风,这些都体现着劳动人民对自然通风技术的传统的朴素观念的认识,自然铜粉是一种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是人类现在,以及将来在慢慢的逐步实现的更加成熟更加环保的建筑理念的应用。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关键在于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分别可以为热压作用和风压作用。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在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当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迎风面气流受阻,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这样便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的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根据这种原理,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这种通风方式可以在大进深的建筑空间中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驱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室内温度高的空气比重小而上升,并从建筑物上部风口排出,这时会在低密度空气原来的地方形成负压区,于是,室外温度比较低而比重大的新鲜空气从建筑物的底部被吸入,从而室内外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行流动。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通风口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风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当中自然通风实在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效果,只是在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作用时受到天气、室外空气、风向、建筑物的形状、周围环境等罂粟的影响,风雅与热压的共同作用时候并不是单线的线性的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是风雅和热压的作用相互补充,密切的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4.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在一些大型的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的阻力较大,单纯的依靠自然风压和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通风还会将室外的污浊的空气和噪音带到室内,不露于人体的健康,在这种环境下,常常采用机械的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循环通道,辅助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遇冷、预热、深井换热等,并且借助一定的加些方式激素室内的通风。5. 屋顶的自然通风通风隔热层面通常有两种方式:1)在结构上部架设空隔热层。这中设置吧通风层设置在无眠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层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无眠的防水层。2)利用屋顶的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2、然通风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物的高度、进深、长度和迎风方位;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等,以便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以下就几方面加以说明。建筑物的朝向要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但要了解当地日照量较多的方向,还要了解当地风的相关特性,包括冬季和夏季主导风的方向、速度以及风的温度。每一个地区有自己风的特点,由于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因此,在选择建筑物朝向时,应尽量使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而侧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南向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方向,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都是南或南偏东,故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冬季、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来讲,南向都是建筑物朝向最好的选择。而且选择南向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避免东、西晒,两者都可以兼顾。对于那些朝向不够理想的建筑,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建筑物的间距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组团设计中,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可以利用住宅山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效果显着。山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住宅间距。住宅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过小的住宅楼山墙间距,对消防、绿化和道路交通有不利的影响。建筑群的布局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通风的关系,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并列式的建筑布局虽然由于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风向投射角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总体说来受风面较小;错列和斜列可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下风向的建筑受风面大一些,风场分布较合理,所以通风好。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风的投射面非常小,风很难导入,这种布置方式只适于冬季寒冷地区;散点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散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在进行建筑群规划的同时,路网的设计也同时在进行,有时方正的住宅小区地块通过改变小区道路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人为地创造出建筑群的不同布局方式,从而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来。同时将居住区主要道路设计主通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住宅组团,然后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分流到住宅,加速自然风的流动。原先为中规中矩的建筑群和路网布局方式,小区规划略显呆板,行列式的建筑群布局使得小区内的自然通风分布的不够均匀,有些楼体的通风较差。通过调整路网,使得建筑布局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行列关系,而是互动起来,形成组团,疏密有致,疏的地方设计成组团之间的绿化。自然风通过主干道流向各组团,又通过组团之间的绿化空间流向个住宅。从而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地利用自然风,达到节能和优化小区风环境的目的。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风的引入有很大影响,同时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也对自然风的引入有很大影响。风向投射角是指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法线的交角,对单体建筑来讲,风向投射角愈小,对房间愈有利。但对建筑组团来讲,要考虑前排建筑形成的风影区对后排建筑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如居住小区中的住宅,一般都是平行排列的多排建筑。如果正吹,屋后的风影区较大,从而影响了自然通风效果。因此,应避免住宅长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从而减少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通风的不利影响,形成很好的通风对流。一般来说,房屋与风向入射角保持30°、60°通风效果最好。从立面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应使建筑单体间高低有序要使气流通过小区时不形成漩涡、下冲气流等不良高速气流。在建筑群体组合时,当一栋建筑远远高于其他建筑或楼间距相近的建筑群体中有两栋建筑间距突然加大,这时下冲气流加大,形成高速风,造成热损失加大和居住者的不舒适。同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之间风的遮挡。建筑群的布局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临近主导风向建筑宜为低层和多层,处于小区边缘,远离主导风向的建筑宜采用小高层和高层,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然风引入小区内,一方面又起到阻隔冬季东北风的作用。结语自然通风是一种廉价的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者应该从建筑物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面广泛,知识含量高,同时专业化要求高,我在短短的时间内还不足以对其进入更深的了解,但相信在静候的学习当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我会学到更多的更广的相关知识的。参考文献:.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重亲大学出版社;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徐勇;暖通自动化控制,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李炎峰;供暖、通风机空气调节,化学工业出版社;李百战,供热、通风、空调和制冷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保护, 教育 为法”,教育是影响人类思想和行为最为深刻的手段,环保教育发挥着培养人类正确的环保理念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环保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试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
论文摘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环境教育;化学教学;应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显示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而产生巨大力量,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平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近几十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承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诸多污染使得森林和农作物遭受破坏、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使皮肤发生癌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地表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使得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刻不容缓。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是树立和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是责无旁贷。环境污染大部分来自化学物质,在处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要用化学知识对污染源、被污染物进行分析、处理;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要用化学知识加以控制和解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已成为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实验技能,还要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监督和抵制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贡献。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确定教学要点,将本学科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相应的知识点,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教育。例如:学习“空气”,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气候变暖等。在介绍煤时,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释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还可以介绍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
2在不影响原有实验目的、观察现象、效果和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 方法 、改进仪器组装或实验形式,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可着重从药品用量、仪器组装、废弃物利用和处理、采用微型化学实验等方面考虑。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将铜片改用铜丝,不需要反应时,抽出铜丝,反应即可停止;又如铜和稀硝酸反应中,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实验,使装置成为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药品用量较少,效果明显,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在实验中尽量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要注意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学生可利用一些小长假在家乡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如调查当地工厂向大气中排放了哪些有害气体和烟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那些危害?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事例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校可以成立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环保活动,如利用pH试纸测定 雨水 的酸度,检查校园环境,监督学生不使用塑料餐盒和一次性筷子,请环保部门的同志向学生介绍环境现状,环保工作的新进展等。学生在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
学生可借助学校、班级的 黑板报 、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放飞绿色的希望”,“让花草芳香,让鸟儿歌唱”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不同 渠道 了解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专题讲座。如大气问题专题讲座、水问题专题讲座等;也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如“煤的燃烧”、“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等进行专题讲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环保教育涉及到学习、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应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 试析环境保护的新助力 》
论文摘要 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讨论热潮,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作为污染治理的新举措也成为学界广为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及《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分析,从而对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提出改进意见,希望能对我国环保事业有所助益。
论文关键词 第三方 环境污染 治理模式 市场机制
一、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的肇始
在万众瞩目下,新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于2012年8月31日正式提出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历时近两年后在2014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八次会议上终于通过了表决。基于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这一次的法律修订不仅承载着扭转环境问题恶化局面的希望,也面临着异常艰难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确实也重拳出击,规定了许多严格的针对违法者的惩处 措施 ,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也有了诸多新的突破,而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问题在整个环保法修改的过程中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热议,成为了此次法律修订的焦点话题。
所谓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这一概念尽管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实际上早已纳入到我国的环境治理模式中,并将对我国环保事业未来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我国对于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虽晚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府转型理论。2012年,党的 报告 系统的阐明了我国的服务型政府理论。服务型政府就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满意的政府,为此就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这就必然要求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随后,在党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有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明确表述,这说明第三方治理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二、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立法现状与漏洞
2014年4月24日,新的《环境保护法》通过修订,尽管没有明确的提出第三方治理这一概念,但其对环境监管措施的强化和完善对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按日计罚且数额不封顶、立法授予环境保护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企业违法排污设备的查封、扣押权等措施提高了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其次,针对政府部门的环境监管不力与违法行政行为也明确设置了区域限批、引咎辞职等制度,进一步使环境监管与责任立法体系更周全,威慑力也更为明显。这也促使企业在污染治理责任履行方面更合法、合理地予以成本效益分析,进而创造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主体介入及污染治理专业化、社会化的现实需求,最终为该制度的构建奠定现实基础。
2014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体系化地规定了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机制的法规性文件。该文件包括六大方面,共计22条,从总体要求、市场培育、企业的参与机制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等方面较完备地建立起了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具体架构。这可以说是我国推进环保工作的一大突破,不仅为我国开展第三方治理探索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引和规范,也将会对激发社会各界资本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积极性,健全国家环境保护体系产生能动的正面影响。
除上述效力较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外,还有许多涉及到具体的第三方治理机制运行的规定散见于我国地方性法律法规中,更为切实的指导和规范着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实际实施与操作。但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我国在立法方面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规范还是极为欠缺。一方面,作为指导我国整体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显然对第三方治理不够重视,没有在条文中对第三方治理模式做具体的规定,仅通过三十六条和其他完善环境监管和责任体系的条款侧面体现出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鼓励和支持,这无疑不利于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在新的《环境保护法》通过后出台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虽然全面的针对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了论述与框架构建,但这一规范性文件效力远远低于《环境保护法》,而且只是对第三方治理模式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宏观层面的较笼统的规范和指导,并没有具体落实到某项详细的制度,其对第三方治理关系的各方主体实际上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二)第三方治理机制在我国的实践与问题
一个新的制度的诞生,往往离不开无数次的探索与尝试。在我国没有出台具体的关于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规范之前,在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就已经有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探索者。在上海,第三方治理在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结构,早在17年前一些企业就开始从事专业的污染处理工作,1999年就已涉足第三方治污市场的上海天成环保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早早萌发了专业的污染处理与环保技术企业,致力于帮助排污企业对其造成的污染进行符合环境标准的治理并以此获得相应报酬。
尽管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第三方治理的模式已经显现出其在污染治理中的独特优势,然而囿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乏和环保理念的滞后,第三方治理机制在实践中仍存在相当多的矛盾与问题。其一,从事环保与污染处理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发展程度不均,往往集中于大中型城市。北上广等大城市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自然较为严重,因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就相对广阔,然而我国现在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再是改革开放以前的集中爆发的模式,而是呈现出“遍地开花”的不断蔓延与升级的状态。现在农村和中小城镇的污染问题也让人不容忽视,然而由于经济水平落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正规的第三方治理企业多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提供服务,所以导致这些地区的环境治理仍延续以往低效的运行模式。其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缺乏增加了第三方治理机制进一步发展的难度。长期以来,我国对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规范和引导不够,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来明确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地位和发展方向,使得新兴的第三方治污企业多年来都是在“摸石头过河”,无形中为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增添了许多障碍。
三、对我国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完善建议
铺陈于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第三方治理机制无论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亟待解决,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第三方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针对第三方治理机制的相关立法
首先,在新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没有相关条文明确规定第三方治理机制这一制度,以笔者之愚见,希望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加入对该机制的具体规定,在全国人大立法层面进一步表明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第三方治理主体购买环保服务的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如在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这一部分中添加相关内容,因为第三方治理机制恰恰代表不同于政府的来自于市场的私人的一股环保力量。
其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也应当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府出台这一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给现在各地的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个宏观性的指导,从而督促各级政府加快推进该模式在地方环境治理方面的运用,而该模式最终可能要依靠地方政府和人大制订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来作为实施依据。然而从长远看,地方立法虽可以在短期内更为灵活地推进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造成各地第三方治理机制之间衔接上的矛盾,例如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准入标准、环境治理标准的不同等。因此,在各地的第三方治理 经验 较为丰富的时候,我国仍须出台更为完善的、系统化的《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地方立法可能会造成的混乱问题。
(二)建立健全污染治理交易市场,强化相关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第三方治理在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环保市场化的实践方式,在传统的“政府——污染企业”的环境治理关系中引入代表市场资源的第三方治理主体,以期能运用市场机制在降低治污成本的同时提升治污效力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染治理交易市场,具体来讲就是我国须做好第三方治理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明晰排污企业和治理企业间的责任承担问题等方面的工作,进而为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此外,环保行业的运营具有投资成本高、收益缓慢、技术性强的特点,一些早期的环保企业从事多年第三方治理服务,直到近期才有了较为可观的回报,针对此种特点,政府更应该积极采取全面的资金、技术等各种支持措施。
(三) 普及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深入的环保教育,有助于让所有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民众基本的环保知识与技能。当民众具备了较高的环境意识和素养的时候,每个公民都会发自内心的去保护环境并且摈弃污染环境的行为,正如日本著名法学家川岛武宜所认为的那样:“ 反思 性的、自觉的个人既是自己的立法者,又是自己的法官。”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良好的环保意识可以为第三方治理机制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结语
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跨流域、多发性等复杂的特点,而各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立法与实践也表明,单纯地依靠以行政机关为主导的国家治理模式早已难以适应现在环境污染出现的新形势。现在的环保产业最急需的,是建立一种体制机制,把市场、技术和资本融合在一起,让民间资本真正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变成现实的市场,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即是这样一种依靠市场机制对污染治理实践提供有效激励与约束的创造性的污染治理方式,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极具前景,希望这一制度的创新能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 试论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教育环境污染
【论文摘要】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拓宽学生环保视野。在化学课教学中,对学生适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加强环保知识宣传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提倡使用布袋,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不燃放烟花爆竹,使用节约型水具,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等。在生活上穿棉质衣服,多吃素食,住小户型房屋,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减少二氧化碳地排放量。?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河流上浮满垃圾,土地板结断裂等。告诉学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片、录像等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情感。如:美国多诺拉因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2.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 九年级化学 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保护空气”一节中说到“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第30页左图以发人深省的幽默漫画为主线索,引出了”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专题的学习。?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全球水资源概况与分布、水污染、水的自净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有关“水”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又如:草原的开垦、森林的砍伐,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62页对水的污染及防制已作了明确的阐述:“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3.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后应将药品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能乱丢乱倒乱放,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时,一部分学生对此无法理解,我们可以把学生用过的药品取一小部分溶于水,看到水变色后,他们认为这已经不能用于另外的实验了,水已经被污染了;这时要求学生 总结 ,经过讨论之后的结论是:“使用过的药品要回收利用或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从而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主要涉及的环境问题:①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②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③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④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又如,在硫粉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叫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性质会形成“酸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可以使河流、湖泊招受污染,可以使土壤酸化;消除措施:①采用低硫的煤,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③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为此,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4.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火电厂、水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学生的 社会实践 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
参考文献?
[1] 《学校环境教育》,远方出版社,北京环境教育学会理事韩静编著(共20册)?
[2]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张季中主编?
[3] 《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有关学校环保教育论文推荐: 1. 环保教育论文
2. 环境教育论文
3. 浅议环保教育的研究论文
4. 关于环保教育的研究论文
5.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6.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是有的,你自己来拿吧,行不
建议你去参考下(环境保护前沿)吧~OA期刊~可以去找下有没有你想参考的论文文献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 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 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 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 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 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 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 值4万元。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 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恢复 既往的优良传统。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 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 飞机坠毁事件增加。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 认识环保标志 补充: 环境保护 论文 大家的生活都是离不开生活的,你我的生活都与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谁都离不开谁的。 我校地处工业比较发达的东北塘镇农坝村,这里是镇里的工业园区。前几年,工厂像雨后 春笋 在农坝村安营扎寨, 铸件 厂、橡塑厂、印染厂等好多企业虽然是本村的一些老牌企业,也是村里的骨干企业,起步早,根底深,但都是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是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源的诞 生地 。在这里,以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上空,出现一条条“ 黄龙 ”,据同学们后来查资料了解到这些“黄龙”里可能隐藏着剧毒的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它的毒性约为众所 周知 的 一氧化硫 毒性的10倍。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 硝酸 酸雾 ,刺激人的 呼吸器官 ,轻则引起 慢性气管炎 ,重则经过一系列的 光化学反应 ,是产生 癌症 的发病因素。因此,人们称它为“污染大气的 毒龙 ”。在农坝村的北面,是一条横贯东西的锡 北运河 ,自从 沿河 造起了印染厂后,河水就一直没清澈过,河里的 水经 常脏得不能洗东西,也养不了鱼虾 河蚌 ,老百姓为此没少埋怨过。 为了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当前人类所处的环境,从小养成 保护环境 , 美化环境 的意识。我校近几年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多次邀请校外 辅导员 来校宣讲,举办 环保知识 图片展 ,开展 大中 队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走访群众,实地调查和考察等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亲眼目睹了我村的环境变化和整治状况。同学们也为此写出了多篇调查小报告、小论文, 建议书 ,印发给家长和群众。表明了当今小学生对本地 环保 工作的关心和保护自身身心健康的强烈愿望。 很多来我校就读的学生,主要是一些来自我国边缘山区的孩子,不仅通过上网了解,还在平时生活中切身感受到了无锡这个 改革开放 城市的现代发展气息,体验到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类居住环境被污染后所带来的事故隐患和后遗症。我校的一些外来学生以前因长期居住在西北、西南农村,有的来自偏 远山 区,那里虽然经济条件落后,但周围 自然生态环境 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所以一到我们号称“ 鱼米之乡 ”的江南,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心目中的江南,除了人多车多钱多,就是工厂、高楼多,由于遍地都是工厂,各地都有“三废”的存在,有一阵子,市场上很难买到没有被污染过的大米、蔬菜水果,甚至连有的 水产品 也因水质关系,沾染了异味。就拿我村来说,当初大片大片 绿油 油的 田野 再也见不到了, 水稻田 面积从原来的一千多亩缩减到如今的二、三百亩。走在村道上,眼前见到的除了厂房还是厂房。就连我们的校园也已被周围的工厂几乎包围了起来,学生视野被阻不说,还要常年受噪音、废气的侵袭,人人苦不堪言。有的小学生也会说:“如果靠这样占用农田造厂,污染环境来发展经济,那我们宁愿贫穷一些”。多么诚挚的感言啊!不知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听了有何感想?确实,这种状况不光是我们这里有,恐怕其它地方都有,是我国目前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当前已到了非化大力气整治的时候。 可喜的是近年来农坝村村领导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工作。在组织学生到村委和工厂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村里每年都要召开有关环保的座谈会,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整治工作。还经常组织相关负责同志到工厂、家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在村里不仅给多家企业签订了环境整治 协议书 ,还和村里的几十家商店、摊贩签定了清洁卫生责任书。一方面减少了 大气污染 和污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促使部分企业、店铺化本钱投资改造原有的旧设备,尽力降低污染源的毒性,将“三废”排放降到最低程度。村里还高度重视了本村公共环境设施建设,先后投资数百万元,率先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喝上清洁的太湖水;户户通 有线电视 和电话,方便老百姓了解新闻动态,及时反映问题。今年,又将条条道路浇上了柏油或水泥,两旁还安装了路灯,使得原本既窄又脏的村道变得既宽敞又整洁。现在村里有 农贸市场 、老年活动室、多家中型超市,人们出门购物娱乐既方便,又快速。难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 外乡人 ,将它误认为是市镇呢。村领导还根据群众意见,在各自然村统一建起了数十只大花坛,里面种植了 月季 、 海棠 、 紫荆 、 杜鹃 、樱花、 香樟 、 广玉兰 等 花木 ,一年四季,各个村落, 鲜花 不断,香味扑鼻,仿佛置身于公园一样。村里还每年出资对几条主干河道进行 淤泥 清理,使河道常年保持水流畅通,水质干净。村里还对 家庭生活 垃圾和 生活污水 排放作了统一规划,在全村布置投放了数百只 垃圾箱 和塑料 粪桶 进行集中处理。在村委门口,我们可醒目看到一排用 不锈钢 建的宣传 橱窗 ,里面不仅经常张贴环保知识资料和图片,还定期公布各单位、各 村民小组 对于环境整治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现在农坝村的自然和 人文环境 有了很大改观,老百姓对自己所居住环境的 满意度 也越来越高。 作为在农坝村工作多年的一份子,而且是肩负培养下一代重任的 小学教育 工作者。我经历了农坝村这十多年来的变化发展,感慨万分。我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一些主管领导来说,是不是太为难了?但通过农坝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从内心明白了: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人类不能以牺牲 自然环境 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否则是以小失大,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而自食其果。 综观 历史上全球发生的多次特大灾难事故,那些热衷于靠毁田毁林来开发景观,靠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能人”,还不应该清醒吗?其实许多有识之士早在多年前就坦言:从眼前看,重视环境保护,可能会影响当地 财政收入 等 经济指标 ,但这是暂时的。从长远看, 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实现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最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使群众增收。实现 环境治理 和经济发展的“ 双赢 ”,途径就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 传统产业 。联想到近几年中,我国各地因破坏 生态环境 而造成的 自然灾难 和人身伤亡事故,难道这不是血的教训吗?听说前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已采取相关政策关闭小煤矿、停止小炼焦,健全和发展国有煤矿,扶持 开发大 机焦,这是煤炭和焦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不仅扩大了 生产规模 ,增加了国家和 地方税 收,还减少了 环境污染 ,可谓一箭双雕,地方和财政 皆大欢喜 。由此,我们的某些企业不值得借鉴吗? 现在的孩子虽然对环保的意识还比较朦胧,对周围一些涉及环保不力而引发的事故,也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漠不关心,但并不能说明环保与孩子们无关。相反。我们的孩子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要从我们每个人身上做起。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水源,还大自然本来面目,这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童心是最宝贵的,童言是最真心的。我们不能让幼小的心灵因此蒙上阴影。从儿童身上,我们要看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民动员,人人出力。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1. 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规划概况 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缴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5)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启动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城镇,要率先实现污水回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直接瞄准回用目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由局部试点转向大规模推广应用。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将经试点和示范工程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和部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2.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3]。 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4]。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与,系统、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其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5]。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6]。 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阈限物质法则 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Hough评论说,“如果健康被描述为抵抗力的能力,那么多样性也意味着健康”[7]。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 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 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预防和保护齐头并进的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未知还未表现症状的要有所预见。我国推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A),从根本上讲就是可持续性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任何一项工程实施前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预见其建成后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效益程度,从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同时逐步完善绿地生态系统,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文秘杂烩网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管理的新途径——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江苏省灌南县位于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县交界。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73万,其中县城区12万。2003年灌南城区按照“38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新城市规划,形成了目前的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三位一体、功能分区的新格局。灌南作为全省14个扶贫县中的重点扶贫县之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是苏北洼地的“锅底”。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城管经费十分困难,城管执法难度相当大。对此,灌南县城管局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管理的新途径,使一个昔日“脏、乱、差”的苏北小县城迅速提升了形象。去年,灌南县分别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和政府创新、中小城市和谐发展五十强称号。城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同许多欠发达地区一样,灌南的城市管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空间太小、失业人员太多、市民文明意识太差、管理体制不顺、城管装备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主要集中在“四多”、“五难”上。“四多”:一是乱停乱放车辆多。从灌南城区来看,主次干道14条,其中繁华商业区4条,总长不到20公里,因没有一个固定的停车场,每天在街道两侧停留的自行车、机动三轮车、人力车达5万多辆次,汽车、摩托车达1万多辆次,节假日要增加一倍多。二是乱倒垃圾、抛撒滴漏渣土多。街道两侧有零散型住宅楼、沿街住家户2800户,加之其他个体经商户,每天产生近百吨废物。每天沿街乱倒垃圾不少于200起。三是流动摊点、店外店、占道经营多。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就业岗位少,摆摊设点自谋职业人员相当多。每条街道上每天都有30多个流动摊点出现。四是乱贴乱画的“牛皮癣”多。“牛皮癣”整治难、回潮快。每天均有上百条“牛皮癣”出现。“五难”:一是经营业主管理难。城管主要对象是广大经营业主。在这个群体中,处于弱势的人员较多。一些经营业主自恃有经济实力、有关系,藐视城管队员,工作不予配合,还有一些外地客商,把自己作为政府引进的“上帝”,既不服从管理,违规后又给政府部门施压。二是齐抓共管形成难。城市管理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搞好。而实质上城管工作仍然是多头管理,多头执法,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无人管,有麻烦的事推诿扯皮,存在管理空档,综合部门的协调缺乏必要的手段。三是基础设施配套难。在城市14条主次干道两侧裸露的地面颇多,路面破损严重,城区无一座星级公厕,无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这些问题引发了乱洒、乱倒、乱停放、乱张贴等管理中的突出矛盾,让管理者无可奈何。四是城管处罚兑现难。实施处罚必然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一部分违章业主对行政处罚软拖硬抗,还辱骂执法队员,更有甚者,竟无中生有地到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诬告执法队员,使执法工作处于两难境地。五是执法水平提高难。城管执法人员绝大多数是退伍军人安置,还有的是其他单位调入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法律、法规培训,很难掌握执法程序,处于干中学、学中干的状态。抓好城管采取的相应对策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治本之策是提高市民的素质,创新工作机制,突破管理瓶颈。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灌南县城管局在认真分析影响城管根源的同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创新机制入手,开拓进取、谋求突破,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创新管理载体,营造执法氛围。一是强化部门协调,实行齐抓共管。由“孤军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由政府牵头、领导挂钩,将城管任务按区域、路段、场所分解落实到部、委、办、局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乡镇政府、社区,分工负责,逐层逐级地明确目标责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灌南县政府在城市管理齐抓共管方面共下发了8个红头文件,每年年初将城管工作纳入各单位全年目标考核,每月发一期督查简报。二是加强城管法规宣传,增强市民城管意识。利用电台、电视、简报、标语、广播、竖警示牌等形式广泛宣传,以提高市民城管意识。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化解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觉服从管理。对严重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和屡教不改的违法违章者,及时曝光,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先后有12名被管理者因不服从管理,抗拒、阻碍城管执法而依法被行政拘留,其中6名被逮捕。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转变工作作风。经常邀请执法对象的代表、社区、相关部门及人大、政协、信访、纪检、监察等部门代表,召开座谈会,宣传城管工作思路,介绍城管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虚心听取建议,改进管理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从而为城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管理平台。(二)创新环卫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一是在用人机制上变依赖型为竞争型。近几年,在环卫行业的改革中,先后有23名正式工待岗、轮岗,2名被辞退。二是在经营机制上变福利型为经营型。应用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大力提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充分利用环卫行业优势,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垃圾清扫、清运、渣土抛洒滴漏等项目进行有偿服务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人人有事干,个个把钱赚”的浓烈创收氛围。三是在作业机制上变供给型为市场型,打破常规,强力推进环卫工作改革。1.把城区的14条主干道共计97万平方米的清扫面积分为9个标段,对道路清扫保洁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2.对城区居民、沿街店面和有偿服务单位的卫生费用以60万元实行总承包,同时成立渣土管理办公室,把渣土管理从环卫管理中剥离出来,统一扎口管理,每年创收10多万元。3.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薪”的原则,改变分配方式,每半年开展一次“市民满意的清扫保洁员”和“红旗路段”评选活动;搞好市场运作,不断增添环卫基础设施。近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配套设备,增加环卫硬性投入200多万元,新购置1台吸尘车和两辆垃圾清运车、四只集装式垃圾斗,建立新公厕,改造旧公厕,使其达到水冲式标准,对一些主要道路新装了600只垃圾筒,减少垃圾乱弃现象。(三)创新城管理念,转变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定路段、定责任、定时间、定人员、定效果的管理。将任务层层分解、全面铺开,采取全天候“拉网式”不间断的巡查监控。二是采取集中式管理。每周一次组织100多人,开展声势浩大的“兵团式作战”,针对“钉子户”、“难缠户”等有影响的违章户,在摸底调查、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依法办事。三是采取服务式管理。把文明执法和热情服务寓于管理之中,变单纯的“驱赶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这样既达到管理效果,又树立了队伍良好形象。仅今年,就先后无偿制作了手推式流动摊点车26辆,摊点群5处120多个摊位,广告信息栏15个,自行车、摩托车停车挡栏1000多米。既改变了户外摊位乱摆乱放、阻碍交通、影响市容问题,又解决了600多名下岗职工、弱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四是采取占领式管理。在违章户未出摊前就提前到位占领阵地,使其无空可钻。五是采取示范式管理。在主干道上先画好停车线,在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停车栏,人力车统一发证挂牌、统一装修,机动三轮车、人力车禁止在城区主干道行驶。六是采取曝光式管理。严格制定了“日巡、周查、月考”制度,局督察组和各路段长每天都有路段管理情况记录本,采取记录在案的办法,对违章者记录在案;违章一次,予以警告,违章两次书面检查保证,违章三次电视曝光,违章四次依法扣压其违章物品并处罚。七是采取市场化管理。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以广告位价抵冲方式,对主次干道整治“牛皮癣”工作实行承包管理。对承包管理路段,保证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四)创新队伍建设,树立城管形象。一是严格制度整顿作风。对全体城管人员实行军事化、人性化管理。每年城管队伍都要自觉接受一个月的思想作风整顿,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出台了执法公示制、错案追究制、禁酒令、文明执法等10多个红头文件,用良好的形象、优质的服务赢得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用制度规范队员行为,使每个队员都能爱岗敬业、文明执法、遵纪守法,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二是文明执法树新风。围绕“教育为主、文明执法、严管重罚、强行入轨”的工作方针,要求每一位队员文明执法、礼貌纠章、以理服人、以法服人、以情感人,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和服务态度感化人、教育人、树形象。三是练好内功强素质。按照“治队先治人”的要求,结合行风评议、民主测评,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每年请法制办人员集中授课培训不少于4次,集中考试不少于2次,从而使灌南城管局从成立到现在无一例违法执法案件发生。对所有队员实行末位淘汰制,高标准、严要求,以工作实效来衡量每个队员,对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无实效、业务不精通、同行不认可,考核得分排到末位的实行一次警告、二次待岗、三次辞退。五是服务群众树形象。面对城管信访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突出、问题处理难的特点,需要认真受理、文明接待、诚信服务,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使每月结案率和满意率达到100%。(五)创新融资渠道、提升城市档次。灌南长期控、管理和引导。合理调整城中村用地布局,加强对城中村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坚决遏止乱搭乱建行为。同时,努力改善城中村的公共服务,积极探索对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改造措施,为空间形态改造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氛围,为远期实现城中村全面改造奠定基础。三是围绕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对城中村积累的巨大财富实施有效开发,针对不同的建筑状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要求,努力实现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的目标。四是对于一些改造难度巨大,而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影响不大的村庄,通过完善市政设施、打通消防通道、实施村庄改制等措施,将其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状况,解决人们关心的“城中村”问题。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建设局村镇办戴着扶贫“帽子”,去年的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城管的投入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创新运作方式,靠市场化运作手段加大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采取市场化运作,以广告位抵冲隔离栏造价、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等方法,先后融资6000万元,对县城的主次干道的2万多米隔离栏、防护栏进行了更换,新建25座跨路灯桥、新建雕塑一座,新添垃圾筒600只、新建公厕3座。还在人民广场、人民桥以及主次干道两侧安装大型户外广告和轮廓灯等,实现了“白天见景,晚上见灯”的美化亮化。资料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增加农民负担。(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一)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依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建设活动较多以及需要加强保护村庄的规划。(二)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规划内容要明确公共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村民建房质量和风貌管控的要求;充分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施。规划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项目要达到可实施的深度,相关要求可纳入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