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武术教学;武德教育;方法 论文摘要: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武德教育。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对武德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武礼武技的传授、武术教师的表率和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学生高尚武德的灌输和培养,在武德教育的基础上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武德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术从1954年起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它是目前唯一在全国运动会和学校体育中立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必然要涉及到武德教育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武德的研究比较透彻,但是对武术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选择此论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武德教育的内容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 戢 兵、保大、功定、民安、和众、丰财,”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习武者所共同遵守。历代习武者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仁义、立身正直、扶危济贫、除暴安民、虚心求教、诚实守信 、舍生取义、助人为乐”等为武德信条。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化的礼仪,直接付诸于习武者道德践履,以作为其行为的文饰。 “智”,当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还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 “信”,“信,诚也”,“诚,信也”。“信”、“诚”互训,自然是说诚实可靠就是诚守诺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许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则被视为“小勇”,也称做“匹夫之勇”,为武林中人所不屑。 二、新时期武德的价值 武德的主要内容指向了武德教育的价值,武德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师爱徒的价值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武林中人必循的礼仪。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的学好武艺,为师长争光。徒弟尊敬师长,师长也要爱护徒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徒关系。师长应该关心和爱护徒弟,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尽心尽职,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二)正直守信的价值 正直守信是习武者处理生活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处理社会群众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武艺与个人品格的综合体现。所谓正直,是指品格高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气凌然;所谓守信,就是诚实,无欺。习武者应该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堂堂正气,在为人处事时,应该以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要做一个失信的人。 (三)勇敢爱国的价值 纵观中华武术的发展史,涌现出许多救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的武林豪杰。他们热爱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而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习武者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放弃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华民族之兴旺繁荣而奉献毕生。 (四)修身守法的价值 修身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活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习武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地道德情操和良好地生活作风。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一个道德高尚的武林中人,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要做到“宁可先挨打,决不先打人”的武林豪杰,不要做“以牙还牙,此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武林败类,习武之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决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做损人利己的事。 三、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 武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武术礼仪、传授武技、提高教师武德修养和塑造良好的武德环境来等方法来贯彻。 (一)通过武术礼仪来体现 武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套的行为规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动作的形成而加以培养的。这种行为规范,就是“礼仪”,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为此,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索,行则彬彬有礼。 (二)通过武技传授来渗透 “崇武尚德”是所有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武德的教育要贯穿于武技教授之中。通过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永不自满的品质。在散打教学中要鼓励双方,勇字当头,敢字当先,锻炼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让学生相互“喂手”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讲札守信的良好习惯。武技集力量、速度、技巧和心理战术等为一体,最终完成其技击目的。 (三)通过提高教师的武德修养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身要有高尚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由于历来习武中所形成的崇尚师傅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加上武术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四)通过德育环境来暗示 “良好的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首先要摆正武德教育的位置,把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其次要对武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和标示。比如制定系统的武术教材,严格规定武术习练场地和服装要求,制定统一的演练礼仪等,进而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见物思武,见武而明德”的条件反射。另外,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民主,营造精神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介绍相关书籍等,指导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 四、结束语 由于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性,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对传统武德进行价值转换,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武德的灌输和培养,使之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 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教学研究,2005(1). [2]翟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艾 文.论学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2005(3). [4]杜传杨,刘瑞强等.论武术文化的道德观[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 [5]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论文必须是署名作者原创的最新研究成果。无剽窃内容,不涉及泄密问题,无作者署名纷争,不存在一稿两投。研究课题必须有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赞助。在理论、方法、结果上有创新内容,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论文要求论点正确、论述严谨、数据可靠、图表设计合理、文字简明通顺,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论文必须要素齐全,按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和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英文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国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并在首页的脚注处注明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投稿应采用Word文档,交两份打印稿及电子文本(可发电子邮件),以看法4个版面的论文为主,版心要求A4,5号字,45行×46字。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1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12、本站并非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13、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编辑部联系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事关能否毕业,而毕业论文的格式又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排版。 第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2)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很简单。。。
篮球战术术语半场人盯人防守是防守战术中最基本的战术形式。从运用的角度看,它能有效地控制对手,制约对手的特长,并能根据对方的配合范围和攻击的侧重点,进行及时调整防守位置和配备防守力量。因此,它是一种攻击性较强的防守战术。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在篮球比赛中由进攻转入防守时,全队有组织地迅速退回后场,在半场范围内进行盯人防守的一种全队战术。它是篮球运动中各种防守战术的基础。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以个人防守为基础,综合运用挤过、穿过、换防、关门、夹击等防守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战术。编辑本段防守方法1、强侧防守方法(图1)球在正面罚球圈顶一带时,要错位防守,防守人站在能够控制对手接球的路线上,积极阻拦对手接球。球在45度角一带时,⑤要侧前或绕前防守,防守对手接球,⑧要回缩进行协防。2、弱侧防守方法(图2)球在正面圈顶一带时,⑥向罚球线移位,注意对手和篮下。球在弱侧45度角一带时,④要回缩到罚球线的位置,⑥要移到篮下进行防守,防对方篮下进攻。3、球在正面时全队防守方法(图3)球在左后卫⑧手中时全队防守的方法,⑧持球时⑧紧逼;⑦、④错位防守,不让⑦、④接球。⑦、④向⑧靠近,准备“关门”协防;防止⑧向中路突破,⑤绕侧或绕前防⑤;⑥远离⑥靠近篮下,补防限制区。球在右后卫④手中时全队防守的方法,④持球④紧逼;⑥、⑧错位防守不让⑥、⑧接球;⑦、⑤远离自己的对手补防限制区。4、球在侧面时全队防守方法(图4)球在左前锋⑦手中时全队防守的方法,⑦持球时,⑦紧逼;⑤侧前站立,防止⑤接球;⑧向⑦靠近,“关门”协防;⑥、④收缩防守,防止高吊球或背向插人。球在右前锋⑥手中时全队防守的方法,⑥持球⑥紧逼;④向⑥靠近,“关门”协防;⑤、⑦、⑧收缩防守并补防限制区。编辑本段防守基本要求由攻转守时,每个队员都要快速退回自己的后场, 找到对手,组成集体防守。根据对手、球、球篮,选择有利位置,有球紧,无球松;近球紧,远球松;积极移动,控制对手。要做到球、人、区兼顾,与同伴协同防守,破坏对方进攻配合,加强防守的集体性。防守时应以人(各自防守的对手)为主,人球兼顾,时刻注意人、球、对手、篮圈等的方位,随时调整自己的防守位置,并注意协助同伴防守,干扰和破坏自己附近的球和进攻队员。 全队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识,思想统一,配合默契,前后呼应,行动迅速,积极抢占有利位置,争取在气势上占据主动。 防守无球队员时,以防止或减少对手接球为主,特别要防止对手在有威胁的区域内接球,人球兼顾,及时准备补防和断球。 防守持球队员时,首先要防止对手的投篮和突破,干扰其传球。对手运球时,要迫使其向边、角方向移动并使其停球。对手停球后,要立即贴近进行紧逼防守,封堵传球。在整个防守有球队员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抢、打、封、抹、盖等技术和各种假动作,破坏和夺取对方的控球权。编辑本段战术原则1.防守原则是:“以人为主、人球兼顾”,控制对手,强调防守的整体性、攻击性、伸缩性和针对性;2.对持球队员的防守要紧,特别是持球队员在近篮区域,要控制对手的投篮、传球和突破;3.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应按照“球-我-他”的选位原则,根据对手距球或篮的远近,抢占有利位置,错位防守,控制对手接球。“近球紧,远球松”,注意相互协防。对手空切时,要按“向球或向篮封堵其前,背篮或背球封堵其后”的原则进行堵截和跟防。4.在个人控制住对手的基础上,要随时观察场上队员的攻防情况变化,准备及时协放、补防、夹击和抢断球,有效地控制防守区域。队员之间要相互呼应,加强联系,密切协作,破坏对方的进攻配合,共同组成全队部署,完成全队防守任务。5.半场人盯人的分工,一般是根据防守的位置、防守能力和身体条件来确定的。如后卫防前锋,中锋防中锋,前锋防后卫,强防强,弱防弱,高防高,矮防矮,快防快,慢防慢等。编辑本段防守分类半场盯人防守运用时可分为半场松动(缩小)人盯人和半场紧逼(扩大)人盯人防守两种。一、半场松动(缩小)人盯人防守1、半场松动人盯人(缩小)防守战术的作用这是一种加强内线防守的方法。它防区较小(一般在7m左右),防守移动距离较短,容易进行协防,便于控制篮下区域和争抢篮板球,争取内线防守的主动权,组织快攻反击。一般用以对付内线攻击力较强,而外线攻击力较弱的对手。2、半场松动人盯人(缩小)防守的方法在有组织退回后场进行防守时,首先要控制持球队员,主动迎前防其投篮、传球和持球突破。防无球队员要按“球-我-他”的选位要求来控制其接球,,特别要加强对中锋队员的控制。全队在防守上要始终做到有球上,防守紧;无球缩、防守松;近球紧、近篮紧,远球、远篮缩。密切协同配合,控制篮下区域,加强防守的伸缩性和攻击性。 由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一般都是采用各种掩护、策应、传切和突分等配合,因此,半场人盯人防守应在正确选择防守位置的基础上,针对进攻方法,积极运用挤过、穿过、交换、补防等配合,来完成集体防守任务。 二、半场紧逼(扩大)人盯人防守半场紧逼人盯人(扩大)防守战术作用这是一种扩大外围防守面的方法,它防守范围较大,用以对付中、远距离投篮较准,内线攻击力较弱,不习惯向内线突、切和穿插的对手。有时也用于“制外防内”,既加强对外围队员的控制,切断内外联系,以达到削弱对方内线攻击的目的。其优点是主动性强,能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压力,容易形成抢断,可以主动加快比赛节奏,增加比赛强度,消耗对方体力,破坏对方的习惯打法,争取主动。但由于防区扩大,如协防不及时,容易产生漏人现象,还容易造成本队犯规增多。编辑本段教学与训练(一)教学安排半场人盯人防守是一种全队基本的防守方法,因此,在学习个人防守技术和几个人的防守配合之后,应首先安排学习,然后再学习全场紧逼盯人和区域联防。在半场人盯人防守教学的具体安排上,要注意与进攻和教学比赛紧密结合起来。(二)教学的重点首先要讲明半场人盯人防守在防守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并选择典型实例分析防守原则和运用的基本要求。 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及个人之间的基础配合和个人防守战术动作基础之上。例如,在防守过程中的选位、防投、防突、防掩护、防守中锋以及挤过、穿过、换防、补防等。在练习中要注意防守意识的培养,要在防守过程中提倡积极防御,主动抢断等。(三)教学步骤和练习方法示例教学步骤应从个人防守动作开始,然后练习及个人之间的基础配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队战术练习,最后在比赛的条件下运用、改进、巩固、提高。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的训练方法,如防守脚步动作的训练;提高防守持球队员的能力;抢、打、断球和争夺后场篮板球能力的训练。2.加强二、三人防守基础配合能力的训练 ,如,穿过、挤过、交换、关门等。3.提高全队防守能力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示例:①在球动人不动条件下练习移动选位 要求:进攻队的传球速度开始要慢,每次传球后,持球队员要做投篮、突破假动作,使防守队员逐步明确自己的防守位置。在此基础上,进攻队逐步加快传球速度,提高防守队员选位的速度。进一步要求传球线路由单一到多变,要求防守队员合理运用各种防守步法,积极控制对手传借球,伺机抢断。②在球不动人动条件下练习移动选位 方法:进攻落位同示例一,球可固定在外围任何队员手中。目的:通过无球队员的移动,帮助防守队员练习选位。 要求:进攻队员的移动速度由慢到快,移动路线由单一到多变。防守队员要合理运用防守步法,积极堵截对手进攻路线,并防止其接球。③人动、球动条件下练习选位 方法:同上 要求:进攻队员可以变换位置和随意转移球,可以运球但不可以投篮。防守队员积极堵截对手移动进攻的路线,随时调整好防守位置,伺机断球。④在半场攻守中规定进攻方法练习防守配合 目的:是使防守逐步掌握对付某一种进攻的防守配合方法。例如规定进攻队采用运球突破分球配合;规定进攻队采用传切、策应配合;规定进攻队采用运球“8”字掩护进攻等。要求:防守要根据进攻战术,大胆运用挤过、穿过、换防、补防、夹击等配合,提高防守配合的默契和质量。在防守成功一定次数后,交换攻守练习。⑤结合全场退守练习半场人盯人练习 目的:是将半场防守与攻转防结合起来练习,提高实战意识。 方法:先从半场进攻开始。投中继续进攻,如不中被对方抢到篮板球时,立即由攻转守,各自迅速找到自己防守的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控制对手,逐步退回后场,进行人盯人防守。 要求:由攻转守时要干扰一传和接应,控制快下队员,防止持球突破。⑥在比赛中提高集体防守质量 在比赛中每次都要有具体的战术要求,如半场防守的形式是缩小还是扩大,夹击、补防的具体要求等。同时要结合比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提出要求,不断提高。 答案补充 这也是我在网上查的~我大学也是篮球专业的~对于这个还是比较熟悉,论文即使有现成的也不能都抄,摘摘捡捡在老师那才能过关~ 答案补充 百度知道里,打半场人盯人防守就能查到~
篮球“三对三”竞赛规则* 除下列特殊情况外,比赛均按照最新国际篮球规则执行。 一、场地和器材 第一条 1-1 场地:半个标准的篮球场地(14×15米)或按照半场比例适当缩小(长度减少1米,宽度减少2米),地面坚实、平整。 1-2 球篮:距地面米的球篮提供给男女成年组和男子初中(含初中)以上青年组,距地面米的球篮提供给男子小学组、女子初中和小学组。 1-3 球: 男女成年组和男女初中(含初中)以上青年组可使用圆周在75~78厘米、质量在567~650克的球;男女小学组可使用圆周在68~72厘米,质量在450~500克的球。 二、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第二条 2-1 裁判人员:设1~2名裁判员和1名记录员。 2-2 服装:裁判员与记录员要着装一致,但其颜色、款式应区别于运动员。 2-3 权利:比赛设1名裁判员时,他是比赛中唯一的执法宣判人员 比赛设2名裁判员(主裁判员和副裁判员)时,两名裁判员对场上违反规则的行为都有权作出宣判,如发生矛盾,主裁判员是终决人员,并负责在记录表上签字。副裁判员兼管记20秒违例。 2-4 记录员职责:记录员兼管计时、记分。记录两队累积的分数(包括投篮和罚球的得分)、全队及个人犯规次数、以及比赛时间并按照规则要求宣布比赛进行的时间和比分。 三、规则 第三条 3-1 运动员人数:比赛双方可报名4~5人,上场队员为三人。 3-2 比赛时间: 3-2-1 初赛、复赛不分上下半时,全场比赛时间为10分钟(组织者可根据参赛队数多少修订时间为12或15分钟)。比赛进行到5分钟和9分钟时,,记录员各宣布一次时间。如果只有10分钟比赛时间,则双方队都不得暂停(遇有队员受伤,裁判员有权暂停比赛1分钟)。如比赛安排为12或15分钟,则分别允许请求一次或两次暂停,每次暂停时间为30秒。 3-2-2 决赛分上下两个半时,每半时8分钟,上半时与下半时之间休息3分钟。 3-2-3 比赛中除在罚球、暂停、球员受伤及比赛结束等情况下停止计时表外,其余情况均不停表。 第四条 4-1 比赛开始:双方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发球权,然后在发球区掷界外球开始比赛。 决赛阶段,上半时获发球权的队,下半时不再获发球权,由对方队在发球区掷界外球开始比赛。 4-2 发球区:中圈不在场地中的半圆叫做发球区,发球区的地面(包括线)算界外。 4-3 发球:在发球区掷界外球算做发球。 第五条 5-1 攻守转换: 5-1-1 每次投篮命中后,都由对方发球。 5-1-2 所有交换发球权的情况(如违例、界外球及投篮命中后),均为死球,在发球区掷界外球继续比赛。 所有不交换发球权的情况(如不执行罚球的犯规),则在就近的三分线外发球。在这种情况下,发球前,必须由裁判员递交球。 5-1-3 守方队员断球或抢到篮板球后,必须将球运(传)出三分线外(持球队员必须双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 5-1-4 争球时,在罚球圈跳球,任何一方得球都必须将球运(传)出三分线(持球队员必须双脚踏在三分线外),才可以组织进攻,否则判进攻违例。跳球中得意外投中无效,重新跳球。 凡因涉及5-1-3和5-1-4中出现的违例,裁判员的手势为:两手前臂交叉于脸前,以示违例,交换发球权。(这个手势跟换人手势一样,我的绘画技术不行,就不画了,原文有这个手势的图示。HKMJ注)。 第六条 6-1 20秒规则:24秒规则改为20秒 6-2 犯规法则: 6-2-1 比赛中,每个队员允许三次犯规,第四次犯规罚出场。 6-2-2 任何队员被判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则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6-2-3 每个队累记犯规达5次后,该队的第六次以后的侵人犯规由对方执行2次罚球。前5次犯规中,凡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投中,记录得分、对方个人和全队犯规次数,不追加罚球,由守方发球继续比赛;如投篮不中,则判给攻方被侵犯的队员1次罚球,如罚中得1分,并由攻方继续掷界外球,如罚不中,仍由攻方掷界外球。 6-2-4 在使用小篮架的比赛中,不允许队员出现扣篮动作,也不允许队员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悬挂于篮圈或篮架上,否则,可被判罚离场并不能再被替换上场,且该队失去球权。 第七条 7-1 替换:只能在比赛计时钟停止的情况下替换,被换下的队员不能再被替换上场(场上队员不足3人时除外)。 第八条 8-1 得分相等和决胜期: 比赛时间终了,以得分多者为胜方。初赛及复赛阶段,比赛时间终了,如得分相等,执行一对一依次罚球,只要出现某队领先1分即为胜方,比赛结束。 在决赛阶段,比赛时间终了,如得分相等,则增加3分钟决胜期,发球权仍以掷硬币的形式决定。如果决胜期得分仍相等,执行一对一依次罚球,只要出现某队领先1分即为胜方,比赛结束。 第九条 9-1 队长:比赛中,队长是场上唯一发言人。 9-2 纪律: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各种级别的“三对三”比赛,解释权归属中国篮球协会。 答案补充 和全场差不多,就是守方,抢到篮板后要出3分线才能投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奥林匹克与北京奥运、运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等栏目。
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武术教学;武德教育;方法 论文摘要: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武德教育。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对武德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武礼武技的传授、武术教师的表率和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学生高尚武德的灌输和培养,在武德教育的基础上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武德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术从1954年起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它是目前唯一在全国运动会和学校体育中立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必然要涉及到武德教育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武德的研究比较透彻,但是对武术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选择此论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武德教育的内容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 戢 兵、保大、功定、民安、和众、丰财,”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习武者所共同遵守。历代习武者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仁义、立身正直、扶危济贫、除暴安民、虚心求教、诚实守信 、舍生取义、助人为乐”等为武德信条。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化的礼仪,直接付诸于习武者道德践履,以作为其行为的文饰。 “智”,当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还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 “信”,“信,诚也”,“诚,信也”。“信”、“诚”互训,自然是说诚实可靠就是诚守诺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许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则被视为“小勇”,也称做“匹夫之勇”,为武林中人所不屑。 二、新时期武德的价值 武德的主要内容指向了武德教育的价值,武德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师爱徒的价值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武林中人必循的礼仪。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的学好武艺,为师长争光。徒弟尊敬师长,师长也要爱护徒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徒关系。师长应该关心和爱护徒弟,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尽心尽职,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二)正直守信的价值 正直守信是习武者处理生活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处理社会群众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武艺与个人品格的综合体现。所谓正直,是指品格高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气凌然;所谓守信,就是诚实,无欺。习武者应该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堂堂正气,在为人处事时,应该以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要做一个失信的人。 (三)勇敢爱国的价值 纵观中华武术的发展史,涌现出许多救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的武林豪杰。他们热爱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而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习武者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放弃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华民族之兴旺繁荣而奉献毕生。 (四)修身守法的价值 修身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活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习武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地道德情操和良好地生活作风。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一个道德高尚的武林中人,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要做到“宁可先挨打,决不先打人”的武林豪杰,不要做“以牙还牙,此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武林败类,习武之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决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做损人利己的事。 三、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 武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武术礼仪、传授武技、提高教师武德修养和塑造良好的武德环境来等方法来贯彻。 (一)通过武术礼仪来体现 武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套的行为规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动作的形成而加以培养的。这种行为规范,就是“礼仪”,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为此,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索,行则彬彬有礼。 (二)通过武技传授来渗透 “崇武尚德”是所有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武德的教育要贯穿于武技教授之中。通过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永不自满的品质。在散打教学中要鼓励双方,勇字当头,敢字当先,锻炼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让学生相互“喂手”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讲札守信的良好习惯。武技集力量、速度、技巧和心理战术等为一体,最终完成其技击目的。 (三)通过提高教师的武德修养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身要有高尚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由于历来习武中所形成的崇尚师傅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加上武术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四)通过德育环境来暗示 “良好的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首先要摆正武德教育的位置,把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其次要对武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和标示。比如制定系统的武术教材,严格规定武术习练场地和服装要求,制定统一的演练礼仪等,进而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见物思武,见武而明德”的条件反射。另外,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民主,营造精神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介绍相关书籍等,指导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 四、结束语 由于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性,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对传统武德进行价值转换,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武德的灌输和培养,使之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 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教学研究,2005(1). [2]翟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艾 文.论学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2005(3). [4]杜传杨,刘瑞强等.论武术文化的道德观[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 [5]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一般情况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录用后会在1-2个月内出版发行。
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武术教学;武德教育;方法 论文摘要: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该重视武德教育。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对武德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武礼武技的传授、武术教师的表率和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对学生高尚武德的灌输和培养,在武德教育的基础上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武德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术从1954年起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它是目前唯一在全国运动会和学校体育中立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必然要涉及到武德教育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武德的研究比较透彻,但是对武术教学中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选择此论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武德教育的内容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 戢 兵、保大、功定、民安、和众、丰财,”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习武者所共同遵守。历代习武者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仁义、立身正直、扶危济贫、除暴安民、虚心求教、诚实守信 、舍生取义、助人为乐”等为武德信条。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化的礼仪,直接付诸于习武者道德践履,以作为其行为的文饰。 “智”,当习武者有了武德情操和礼仪规范后,还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就是“智”。智的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 “信”,“信,诚也”,“诚,信也”。“信”、“诚”互训,自然是说诚实可靠就是诚守诺言,二者一也。守信用,重许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 “勇”,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则被视为“小勇”,也称做“匹夫之勇”,为武林中人所不屑。 二、新时期武德的价值 武德的主要内容指向了武德教育的价值,武德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师爱徒的价值 自古以来,尊敬师长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武林中人必循的礼仪。应该聆听师长的教诲,勤学苦练,学而不厌,在师长的指点下循序渐进的学好武艺,为师长争光。徒弟尊敬师长,师长也要爱护徒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徒关系。师长应该关心和爱护徒弟,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尽心尽职,诲人不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二)正直守信的价值 正直守信是习武者处理生活关系的基本道德原则,也是处理社会群众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武艺与个人品格的综合体现。所谓正直,是指品格高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气凌然;所谓守信,就是诚实,无欺。习武者应该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堂堂正气,在为人处事时,应该以法律、规章、惯例等为准绳,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要做一个失信的人。 (三)勇敢爱国的价值 纵观中华武术的发展史,涌现出许多救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的武林豪杰。他们热爱祖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而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习武者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上,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放弃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华民族之兴旺繁荣而奉献毕生。 (四)修身守法的价值 修身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的活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和衡量一个武士成长为武林高手的首要条件,习武者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地道德情操和良好地生活作风。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一个道德高尚的武林中人,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要做到“宁可先挨打,决不先打人”的武林豪杰,不要做“以牙还牙,此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武林败类,习武之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决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做损人利己的事。 三、武术教学贯彻武德教育的方法 武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武术礼仪、传授武技、提高教师武德修养和塑造良好的武德环境来等方法来贯彻。 (一)通过武术礼仪来体现 武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套的行为规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动作的形成而加以培养的。这种行为规范,就是“礼仪”,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为此,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索,行则彬彬有礼。 (二)通过武技传授来渗透 “崇武尚德”是所有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武德的教育要贯穿于武技教授之中。通过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永不自满的品质。在散打教学中要鼓励双方,勇字当头,敢字当先,锻炼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让学生相互“喂手”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讲札守信的良好习惯。武技集力量、速度、技巧和心理战术等为一体,最终完成其技击目的。 (三)通过提高教师的武德修养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身要有高尚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由于历来习武中所形成的崇尚师傅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加上武术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四)通过德育环境来暗示 “良好的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首先要摆正武德教育的位置,把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其次要对武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和标示。比如制定系统的武术教材,严格规定武术习练场地和服装要求,制定统一的演练礼仪等,进而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见物思武,见武而明德”的条件反射。另外,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民主,营造精神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比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相关影片,介绍相关书籍等,指导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 四、结束语 由于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性,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对传统武德进行价值转换,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武德的灌输和培养,使之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 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教学研究,2005(1). [2]翟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 [3]艾 文.论学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2005(3). [4]杜传杨,刘瑞强等.论武术文化的道德观[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 [5]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锻炼过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表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编辑学者化”是当今学术编辑发展的趋势,编辑身份加上学者身份是学术编辑工作创新性和学术性的内在要求。编辑劳动是建立在作者劳动之上的,作者是学术的真正引领者,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依靠作者去实现引领学术。
【关键词】“编辑学者化”;引领;学术
“编辑学者化”曾引起了编辑界的广泛争论,编辑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学者,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编辑学者化”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但在当前编辑未必都是学者的情况下,学界又提出“编辑应引领学术研究”,对编辑学术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高度。一方面,有学者把“引领学术”看作编辑的一项基本职能。依照传统认识,在学术研究事业发展的序列中,编辑的工作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编辑业务所涵盖的一系列工作完全是辅助的、被动的,人们对编辑工作的一贯评价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文字裁缝而已。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编辑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主动推进学术研究、主动引领学术研究”[1]。另一方面,吴承学先生提出:编辑不要妄议引领学术潮流[2]。两方面的观点都有道理,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已。学术编辑是否应引领学术研究?编辑、学者、作者之间应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学术编辑的身份转型
所谓“编辑学者化”,这涉及编辑与学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编辑学者化”中的“编辑”应限定为学术编辑。编辑虽古已有之,但毕竟是一个现代新出现的概念。当今世界对“编辑”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分歧亦大,而且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致,编辑人员可细分为文字编辑、美术编辑、图案编辑等,细分后的编辑工作有时只需要具备一定技能就能从事,并不一定要编辑达到学者的要求。另外,不同的发行内容、发行对象和发行效果,也会对编辑工作产生影响,如儿童画报的编辑、大众杂志的编辑,就不一定要求他们有学者的高度。所以在“编辑学者化”这个命题中,泛谈编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应该把范围限定在编辑学术类出版物的编辑人员。
学术编辑的学者化,编辑学界已探讨得非常充分。在对学术编辑的认识过程中,学术编辑的身份发生了转型,除了编辑身份还要再加上学者身份。
首先,这种转型来自对编辑工作的重新理解,编辑工作由传统认识中单纯的技术工作转变成学者化的内涵深化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性质得到确认。人们对于编辑劳动的评估,一直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认为编辑的劳动不过是技术性的劳动。但从编辑的实践过程以及编辑劳动的整体看,创造性和技术性劳动两者应兼而有之,而且各有其重要性[3]。把编辑工作形容为“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偏见,是基于古代编辑活动的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价,是对当时编辑活动表面的、局部的和片面的认识[4]。编辑对学术论著的再创造,体现在对原稿的提高、规范和优化上,有内容、形式方面的,也有专业、技术方面的。编辑对稿件观点的斟酌、事实的订正、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集中体现着编辑的创造性[1]。编辑加工是属于内容再创新的过程,是价值再创造的过程[5]。在对编辑创造性确认的基础上,编辑的主体性得到了大大的加强,编辑工作不仅仅是附属性工作,而是有了再创造的用武之地,因此对编辑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学者型的编辑才能使编辑工作有更好的效果。
其次,这种转型来自对学术刊物的学术性的认识。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6]。高等学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人们在对学术期刊学术性认识的基础上,学术编辑的学者化要求当然在所难免。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7]。学报编辑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项:策划作品、鉴定作品、提高作品。做好这几项工作主要不是依靠学报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而是学术水平[8]。编辑学术思考凸显出学术编辑积极、主动的职业特征[1]。学术编辑的学者化水平不高,也招来诸多诟病。即使编辑们是正派的,甚至拥有一流的学术鉴赏能力,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的最新趋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取舍判断。许多学术期刊之所以大量刊发平庸的缺乏学术创新价值的成果,原因就是审稿者自身学术水平低下[9]。因此,学术性成为学术编辑的内在特质,学者化对学术编辑来说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二、学术编辑的“将军梦”
在明确学术编辑的学者化倾向后,一些有强烈进取心的编辑往往会意气风发地向更高目标前进,提出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引领学术潮流的`口号,这成了学术编辑的“将军梦”。学术编辑是否有可能实现这个“将军梦”?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来的大手笔编辑作品都是明证。这些作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大学者编辑的作品,如孔子编辑《诗经》等作品,引领中国学术数千年;其二是官修的编辑作品,如《四库全书》,官方的权威性和内容的正统性,引领中国学术风尚。当代中国的学术编辑,无论是对社会舆论还是报刊风格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编辑用什么样的稿,约谁的稿,本身就有倾向性。具体地讲,编辑是通过组稿、改稿、言论、组织语言等编辑过程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这种倾向性的[10]。
学术编辑是一个群体概念,编辑的学术思考融合的是编辑群体的思想和智慧,它是学术编辑内在的编辑活动。编辑的学术思考应是办刊思想、办刊宗旨的体现,具体渗透在选题策划、审稿组稿、编排设计等编辑过程及联系作者、反馈作者等方面的编辑活动中[11]。在科学过程中,编辑既从宏观上,也从微观上发挥着学术作用。宏观上,编辑着眼整个社会,而不埋头于某一具体课题,身份超脱,视野开阔,在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合的形势下,能避免某一领域的专家因“专”而带来的局限。微观上,编辑从审读加工着手,其不满足于原稿值得发表这样笼统的评价,不迷信专家权威,不放过一字一符,能弥补作者的疏误[12]。编辑在文化出版业中,其积极主动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晰。出版业已经转型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建设先进文化,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文化的建设者[13]。因此,当代的学术编辑,是完全有可能引领学术研究甚至学术潮流的。 学术编辑可以拥有“将军梦”,但并不等于这个梦一定会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真正能成长为将军的士兵却是少数。学术编辑有一定的导向性及影响力,这个可以做到,但其要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恐非易事。我国的学术刊物有高、中、低三层次,不可能所有刊物的编辑都具备引领学术的能力。引领学术对于学术编辑来说,应该是一个较高的要求,而不应作为普遍性的要求。我们所称的编辑学家,是自立一言的编辑家,他们不仅有自己独到的学问,同时要以自己的学识铸造编辑工作的特色,以自己的学识培养一批作者,从而形成一个有影响的著作者群体[14]。学报编辑的学术水平应高于或略高于撰稿者的水平,起码也应具有相等的水平。
学术编辑“将军梦”的另一缺陷来自对学术潮流合理性及效果的判断。学术编辑即使引领或迎合了某种学术潮流,但这种潮流的研究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即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在编辑删定《诗经》后,依然招来非议,他只是按儒家的思维去删定诗三百,号称“思无邪”,但那些被删掉的所谓“有邪”的诗篇,让后人难以再见其原真面目,在文献史料诗歌艺术研究方面是一种巨大损失。《四库全书》编辑定稿后,对文献保存有重大贡献,但其因各种原因未收录大量著作,并因政治思想因素大量删改原著,也是饱受后人诟病。当代学术编辑如果刻意去引领学术,这种学术潮流能影响一时,但未必都能在历史上会有好的效果。作为科技文化信息传播者的编辑,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科技文化信息的修补匠,而是科技文化信息传播的规范者和控制者[4]。如果学术编辑对这种学术的自由性做出过多的人为干预,逼迫作者顺从自己所引领的学术潮流,则可能会导致权力暴力或学术。吴承学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编辑把用不用稿作为一种个人权力和资源,那是很危险的。”[2]现行的急功近利、工具理性占据主导的“以刊评文”模式导致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编辑们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演变成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获得了空前的膨胀[1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片面强调编辑如何去引领学术,将编辑的权力凌驾于作者之上,让作者围着编辑的学术潮流指挥棒转,可能会产生不少负面效果。
三、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
编辑引领学术的问题,引出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定位问题,即编辑与作者,谁真正引领学术?从表面上看,学术论文、著作原稿是否获社会准入,编辑是把关者[1]。这种模式是现代出版制度的传播方式决定的,没有编辑的采稿,作者的作品可能永不见天日。在古代,没有编辑的劳动,作者的作品很可能失传。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如何挑选作者和作品,直接决定学术的方向,似乎编辑在引领学术。但具体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古代为例,古代有总集和选集之分,总集是总括收集,尽量搜罗,编辑总集一般不会把关剔除,起到一个保存完整文献的作用,只有编辑选集时才会进行甄别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起把关者的作用。即使是编辑对论文进行选录时,某论文可能收于某作者文集中,也可能转抄于其他文集中,也可能收录于官方文库内,所以某个作者的某篇论文,可能面对多个编辑。这么多的编辑都在引领学术吗?实际上真正引领学术的还是作者,真正体现学术意义的是作者的学术作品,后世要研究的学术问题还是要探究到作者作品的具体内容。而且学术作品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一定非要经过编辑审定,古代可能会是洛阳纸贵,今天可能会是网络花开,如何争取到作者的好稿反而成为焦点。因此,作者对学术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
无论如何肯定编辑的劳动,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编辑的劳动必须建立在作者的劳动基础之上。这样一来,编辑的劳动就带有强烈的服务性、隐藏性、评估性等色彩[3]。其实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创造性,都不能否定作者的先前劳动,作者是第一性的,编辑是第二性的。如果编辑和作者的主从位置调换过来,编辑第一性,作者第二性,那编辑只能改称为策划了。当代的编辑虽然包含策划功能,但主体功能仍然是对作者作品的编校整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术编辑的学术能力再强,就算是一个钻研精深的学者,也不能一人包办学术期刊的所有篇幅,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作者投稿,为作者服务。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应是“五大员”:学术论著的审查员、学术事业的服务员、学术领域的研究员、学术作者的资料员、学术外交的联络员[16]。从这“五大员”角色去看,学术编辑在学术态度上更应甘当一个配角,为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总的来说,学术编辑想引领学术研究或潮流,是学术编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表现,本无可厚非,虽然要求非常高,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表达编辑“引领”雄心之前,务必注意两点:一是,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水平达到引领学术的层次;二是,是否对作者有充分的尊重和服务的态度。正如吴承学先生所强调,对于编辑引领学术问题,不是不议,而是不要妄谈。
[1]马光. 编辑学术地位新论――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动作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9(60):115-120
[2]吴承学. 编辑不要妄谈“引领学术”[N]. 光明日报,2009-06-22.
[3]金龙,克元. 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4(3):79-80
[4]傅建祥. 对编辑形象的再认识[J]. 石油大学学报,2000(2):94-96
[5]刘杲. 我们是中国编辑[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
[6]陈正夫. 高校学报学[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7]孙犁. 孙犁文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8]杨焕章. 再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必要和可能――兼答“学报编辑学者化”口号的质疑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116.
[9]许纪霖. 学术期刊的单位化、行政化和非专业化[N].文汇报,2004-12-12.
[10]翟正荪. 编辑不仅仅是编稿[J]. 新闻知识,1996(9):12.
[11]刘嘉秀. 编辑的学术思考和创新思路――对学术期刊编辑而论[J]. 编辑之友,2011(6):82.
[12]赵蕴. 刍议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学术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4):90.
[13]于殿利. 对新形势下编辑定位的再思考[J]. 中国编辑,2012(3):22.
[14]蒋广学. 编辑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5]杨玉圣. 学术编辑的道义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02-16.
[16]郑东. 学术编辑在学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职岗效能[J]. 中州学刊,2008(5):287.
1、 浅谈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时的心理状态 摘要体育解说是对重大体育比赛临场所作的介绍、解释和评价。中国的体育解说起源于50年代,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很多阶段。文章通过对各个阶段中有影响的重要解说及有代表性的解说员的分析、比较,论述了中国体育解说的...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 KB 日期:2009-03-01 2、 [体育教育]山西省翼城县城跆拳道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访问法,对翼城县城的四家跆拳道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包括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翼城县城跆...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8 KB 日期:2008-10-30 6、 [体育教育]体育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1],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2]等对我院体育专业学生1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分析了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学习需求,学习兴趣...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7 KB 日期:2008-10-21 10、 漳州市南靖县乡镇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法及调查等法,通过对漳州市南靖县乡镇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客观而深入地分析当前漳州市南靖县乡镇中学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对漳州...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 KB 日期:2008-07-27 11、 [体育教育]滑县各镇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随着安阳地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会促进滑县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滑县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播者,必将影响学校体育事业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660 KB 日期:2008-06-25 12、 [体育教育]湖北秭归县农村初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随着安阳地区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会促进邻地区内黄县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内黄县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播者,必将影...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2 KB 日期:2008-06-23
论文必须是署名作者原创的最新研究成果。无剽窃内容,不涉及泄密问题,无作者署名纷争,不存在一稿两投。研究课题必须有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赞助。在理论、方法、结果上有创新内容,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论文要求论点正确、论述严谨、数据可靠、图表设计合理、文字简明通顺,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论文必须要素齐全,按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和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英文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国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并在首页的脚注处注明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投稿应采用Word文档,交两份打印稿及电子文本(可发电子邮件),以看法4个版面的论文为主,版心要求A4,5号字,45行×46字。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1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12、本站并非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13、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编辑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