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山东大学学报退休录用

山东大学学报退休录用

发布时间:

山东大学学报退休录用

这个不好说。得看审稿人的心情了。我就遇到过,

一审给出的全身优良,小修后投稿,

二审给出基本上很差的评论。而且是同一个审稿人。

所以,修改后再投得看审稿人心情了。不过一般修改后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及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栏目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辟有述评、专论、论著、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方法、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短篇报道、消息、书评等栏目。收录情况已被国内外多家文献检索系统和文摘杂志收录,如《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科学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等均收录该刊论文。获奖情况该刊多次获得奖励。1993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1999年获教育部学报评优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 作者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负责。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请注明课题(奖励)名称及编号;若文稿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请注明会议名称及时间。 该刊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作者登陆该刊网站后,按系统要求逐步进行。为便于编辑修改,来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凡符合规定的即编号登记并送相关专家评审。来稿是否刊用,编辑部在收到稿件3个月内通知作者。若稿件寄出3个月后编辑部未与作者联系,作者可另投他刊。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来稿退回修改时,作者应针对审稿意见逐条修改或作相应说明,修回稿应在规定日期内全部发送回编辑部。若超过2个月未修回者作自动退稿处理。作者如要求刊登则作为重新投稿处理。稿件排印的初校样由作者校对时,除发现内容有不当之处需修改外不得任意增删,并请在指定日期内发送回编辑部。编辑部对决定刊用的稿件将收取一定发表费,文稿刊出后赠送样刊5本以致酬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凡在学报上刊出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收入CAJ-AD。若作者不同意时,请在来稿时说明。 地址:250061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医学编辑室。

3-6个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审稿时间2个月包含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确定录用后3-6个月可以见刊,如果有课题的话见刊速度更快。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退休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五大核心期刊权威机构的评选结果均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理学版)、(医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核心期刊。

是的,详见封底截图

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山东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3767CN:   37-1357/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矿业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大约1个月左右。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两所学校分别发展为淮南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泰安煤矿学校在泰安组建山东矿业学院。1999年,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2004年,学校主体搬迁至青岛。

化工学报退休录用率

色谱还有催化学报容易。

《化工学报》是核心级别的期刊。《化工学报》主要被以下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荷兰SCOPUS网络数据库(S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精细化工化工进展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化工核心期刊: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退休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武夷学院是公办大学。

学院简介:

武夷学院(Wuyi University),简称“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更名南平师范学院(本科);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为现名;2018年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共有教职员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余万人。

发展历史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

1959年秋,开始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学制二年,设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3个教学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迁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学和俄语共5个专业7个班级320人。

同时招收60人一年期短训班,解决闽北初中师资紧缺的问题。

1961年秋,省委决定福州师专并入南平师专,更名为南平师范学院,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专业。当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职工260多人,校园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馆室等也逐步健全,藏书15万册。

1962年,南平师范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有中文、数学、英语3个本科班,时有在校生700余人。

1963年秋,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学校从创办到并入二师院前,共培养毕业生1000多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专,称建阳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秋,建阳师范(地址在建阳)大专班并入。

南平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

1986年,学校为副厅级制,省、地共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决定将1985年依托该校创办的南平职业大学合并设立职教部。

1993年,经国家批准又开办业大,还与省内外几所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一批专业大专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厅组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就南平师专申本事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当年9月,占地700多亩的一期工程竣工,学校陆续从原南平校区迁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257亩;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735亩。

武夷学院: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2022年5月,武夷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省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外聘教师20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人,生师比为: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18人;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733人。

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福建教学名师1人。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含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

人才培养:

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社会服务:

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余人次。学校选派18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闽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省级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创业时代网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500强”中,位居第439名。

2022年5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团委荣获2021年度“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2022年5月,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条件: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2008年,陈铎的专著《建本与建安版画》荣获2007年福建省政府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截至2008年11月,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共计27项。12月,杨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批准。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学会公布了“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学校叶球孙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刘胜、吴泽球获优秀论文奖。赵升云主持的“碱性湿法氧化法微晶纤维素生产工艺优化及工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环保型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

2011年,李远华博士主持完成项目“茶树叶绿素酶分离纯化和性质的初步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茶叶科技奖)三等奖。

2012年,武夷学院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预条件迭代法”等40项科研项目作为2012年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其中青年专项20项,一般项目20项。2012年5月25日,由李灵博士主持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干扰下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景区保护中应用”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学校组织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南平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架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闽北茶业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烟叶烘烤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等37个项目与南平市企业成功对接。承担“武夷山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创建规划”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主编出版《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3年11月14日,杨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兴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茶叶产品质量智能溯源综合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2109。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官网显示,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 147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4000万篇,学位论文459万册,音频频资料45214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 拥有7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服务,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歌:

武夷学院校歌

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1、“涵养穷索”出自《朱子语类》卷九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涵养中自有穷理功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功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离。”

2、“涵养穷索”语义

涵养:修身养性,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朱熹《答徐子融书》:“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朱子全书·论语六》:“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

穷索:苦心思索,反复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识得此理,……不须穷索。……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等穷索?”朱熹《答林择之书》:“熹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吕子约》(《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4、“致知力行”语义:致力于获取知识并努力付诸实践。知、行“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朱子语类》卷九)

校徽:

武夷学院校徽是由篆体“武、夷”二字变形组合而成,以示武夷学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整体外形酷似“钟鼎”,用以表示武夷学院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属性;造型中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扇的风格,喻示武夷学院是传承和发扬武夷传统文化的窗口;标志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来表达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武夷山当地民间审美相融合。

校旗:

武夷学院校旗以“红色土地,绿色希望”为设计理念。具体是:校旗为绿底及红底拼接,中上部为红底,中间为校徽。

红色代表学校地处闽北苏区,有红色历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为绿底,中间为黄色的中英文武夷学院字样。

绿色代表着学校地处闽北绿色腹地,有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与办现代绿色大学的宗旨相呼应。

社团活动:

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

APP下载输入杂志名称或者文章关键词搜索从“创作显动机”切入 实现对文本的有效阅读2021-07-29申淑均语文世界(教师版)订阅 2021年6期收藏关键词:雨巷动机意象申淑均文学创作并非“抬笔即写”那样简单,还需要心理动力。对于作者而言,什么是促使他投入写作中的直接心理动力呢?答案是“创作显动机”,它是提供给作者的心理动力,表现出有迹可循的历程。例如,文学创作者在生活中受到某种物象或事件的影响发生一点心理波动,引发适当强度的情感,为宣泄这种情感就会进行文学创作,这便是创作显动机的内容。显动机不同于潜在的动机,它的存在是被创作者察觉的。显动机也并非意图,其指向性、目的性都是相对模糊的。当我们了解了作者这种创作状态,也就能够了解作品中呈现的意象特征、情绪情感的支配特征以及创造性的特征。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品赏作品。所以教师可由作者的“创作显动机”的分析切入,实现对文本的有效阅读。一、从“创作显动机”的第一个特征——意象切入阿瑞提说:“意象本身就能唤起欲望产生情感材料。”这也是为什么谈到阅读教学,首先要从“显动机”的第一特征意象来说起的原因。在创作显动机的驱动下,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意象并非眼前的客观事物,也并不是具有物理表现性的事物,有可能只是浸染着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实体。这种心理实体是记忆中的意象,通过作者无意识的加工而成为文本的意象。所谓的加工,可能是对记忆中意象的部分内容增加或舍弃,整个过程中作者是毫不知情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去解读作者的文本,便能理解为什么有些时候意象并不合乎现实。意象与实物有时是相互混淆的,作者在进行情感抒发的时候,文本也表现出意象与主体的混淆,这就涉及“意象的一重化现象”。作者利用意象与不在场的事物接触,而那些不在场或得不到的事物形象促使作者投入到创造中,这也是“显动机”驱动力实现的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赏读文本意象的特征,看到作者在意象身上赋予的心理形式,了解意象所代表的情感符号。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无论是雨巷还是丁香一样的姑娘都是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作者就是用这些意象来营造抒情空间,表现内心情感的。而这些意象并非作者亲自看到,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创作显动机理论为支撑进行意象的赏析。例如有学生认为诗中的“我”可能也是一个意象,他并非诗人本人,诗人只是描绘出这样一个“独行者”,并赋予他心理形式以此来替代诗人说话,表达诗人对眼前环境的彷徨。而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是指梅雨季节时的江南小巷,可能诗人的脑海中有关于江南小巷的记忆,而诗中雨巷这个意象是对记忆的加工。教师可以找一些江南小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戴望舒笔下塑造雨巷的不同。接下来是有着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意象是诗中的“我”所追求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学生从“丁香”这一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切入,认为丁香开在仲春伤怀时节,香气浓厚典雅,颜色高贵凝重,象征着美丽、高洁、幽怨,具有古典美的艺术气质。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继续分析这一意象。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吟读:“在雨中哀怨、彷徨,像我一样,彳亍着。她走近,又叹息,又像梦一般飘过,走进雨巷,消失了颜色、芬芳、目光、幽怨。”在这里,姑娘消失了,所追求的理想破灭,但是诗人在最后依然写下“我希望……”。诗人迷茫又充满希望的心境洇染纸上。诗人靠意象来推动情感和情绪,而流动的意象也完美地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二、从“创作显动机”的第二个特征——情绪情感切入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文人大抵如此,生命的体验成为某种情绪情感的储备。随着生命体验的增多,情绪情感的积累也愈多,当遇到某种“触媒”便会引发艺术创作的冲动。这种艺术冲动虽然一泻千里,但仍受情感情绪的支配,这样文学创作者才能准确地描绘出自己的感觉,将个人的悲愤和幽怨转换成人类情绪情感的流露。了解到情绪情感积累对创作实现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课上我们就可以通过探究作者的情感情绪积累,以及引发艺术冲动的触媒实现对文本的有效赏读。《雨巷》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雨巷这一情绪场景,也完美地描绘了纤弱婉约丁香一样结着幽怨的姑娘形象,在音律上也表现出和谐之美,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创作这样一首诗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探究诗人的情绪情感的积累,以及引发艺术冲动的触媒是什么。例如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概括:戴望舒于1925年进入上海震旦大学,这时候他在诗歌文学上比较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经常拜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诗作。所以在创作《雨巷》的这一阶段,戴望舒的诗作具有中国古典诗歌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教师可以为学生找一些魏尔伦的诗作进行风格的赏析对比。后来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戴望舒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诗人风华正茂,更加心系国家,理想和追求在内心油然而生,这种生命体验为《雨巷》的产生积累了情绪情感。是什么事情引发诗人的艺术冲动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诗人离开上海,到了江苏松江。眼前的江南让他彷徨茫然,无法确定未来在何方,所以才有了彳亍在悠长悠长的雨巷的独行者,才有了希望破灭的感叹,但后来诗人重燃希望,用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作结。三、从“创作显动机”的第三个特征——创造性切入“无中生有”或是用现有的材料碎片进行重新组合,产生陌生化的形象,是作者创造性的表现。一般而言,好的文学创作者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生命体验以及独特的观察视角点石成金,使原有材料或物理世界脱胎换骨。作品的创造性也是赏读的一个内容,所以教师可以从创造性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赏读。毋庸置疑,诗人在《雨巷》中所塑造的形象皆是成功的,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每个形象的独创性。例如有学生回答:在《雨巷》之前从来没有读过有作者将雨中的江南小巷作为情绪流动的场域。还有学生回答:在《雨巷》之前,从来没见到有人用低调的丁香花来比拟姑娘。还有很多学生认为《雨巷》这首诗的语言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这首诗表现出的音乐美却正好弥补了语言的不足,使诗歌读起来有一种纤细婉约之美。还有学生举出叶圣陶先生对这首诗的赞许之词,“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认为作者的创造性体现在这一点就已经可以被纳入优秀作者的行列了。创作显动机并不是普通的动机,它是作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生成的,引发作者的艺术冲动,支配着作者的创作历程,与意象、情绪情感、创造性紧密联结。所以,为了进行有效的赏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创作显动机的三个特征,即意象、情感、创造性切入,找到作者文本创作的依据。作者简介: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猜你喜欢雨巷动机意象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抚远意象等《庄子》中的舞蹈意象动机比能力重要来自林间的风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冬季的雨巷再见雨巷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凶手的动机杂志排行《戏剧之家》2022年32期《时代汽车》2022年21期《艺术品鉴》2022年29期《东方企业家》2022年11期《上海医药》2022年21期《中国医药导报》2022年29期《农产品市场周刊》2022年20期《武夷学院学报》2022年8期《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10期《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年5期语文世界(教师版)2021年6期语文世界(教师版)的其它文章教育回归生活 重视感性经验读写社区: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探究想象场景品细节 多个角度悟真情品析“语文味”,提升“语用力”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武夷学院是公办院校

硅酸盐学报退休

月儿弯弯在肩上。在无人注意之时,夜空中一颗迷你“月亮”已经离我们远去。这颗迷你“月亮”,是今年年初天文学家发现的一颗绕地球运行的小卫星,相关研究发表于《天文学报》。而现在它已经飘走了,但很快,科学家可能会发现更多类似的地球迷你伙伴。今年2月,美国卡特琳娜巡天系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昏暗天体,并将其命名为2020CD3。当时,天文学家无法确定这是一个微小卫星还是火箭助推器之类的人造物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Grigori Fedorets和其同事,利用世界各地的天文望远镜对这一昏暗天体进行了更多测量,最终确定了它的身份一一一颗绕地球运行的小卫星。这颗迷你“月亮”直径约为米,在约年前进入地球轨道。根据颜色和亮度推测,它可能像小行星带上的许多其他天体一样是由硅酸盐岩石构成的。此外,研究人员还追踪了它的运行轨道,试图找出它在进入地球轨道前来自何方。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占地面积2255亩,分3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实习工厂等50余个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等6个全文数据库。 学院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职称4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7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并聘有包括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开拓性和责任感。近5年来,共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以建材和人文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学院共设置17个系(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5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材料工程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3个专业被评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示范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材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与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外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0人,并接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管理规范,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务处两次被教育部授予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并设立有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培训基地。 洛阳理工学院将秉承50余年的办学传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10年3月25日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责任分工 党委书记 段治乾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组织部(党校)。 院长 杨小林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 党委副书记 陈 岩 负责宣传、统战、学生、群团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 副书记 袁静波 挂职锻炼。 副院长 董延寿 负责财务、国有资产、后勤管理、院办工厂工作。分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动力服务公司)、院办工厂。 副院长 葛 玻 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教研究所。 副院长 邱天河 负责科研外事、图书资料、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处、对外合作处、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副院长 韩振英 负责人事、基建、后勤服务工作。分管人事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 副院长 戴志梅 负责招生就业、审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和人民武装工作。分管招生就业处、审计处、保卫处(武装部)。 纪委书记 曹国杰 负责纪检、监察、信访、保密工作。分管纪委、监察处。协助书记做好组织工作。 工会主席 陈富贵 负责工会、离退休、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分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各院系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 团结奋进、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院重点学科系之一,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现有2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3个专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和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199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全系在编教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12人、硕士25人,并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进行学习和科技交流。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在新材料开发、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省市级教学、科研立项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十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6个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测试中心、粉体工程中心、高分子材料实验中心、复合材料实验中心;3个实习基地—水泥生产模拟实习基地、聚合物成型加工实习基地、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实习基地;1个新材料研究所;并在省内外建设了19个校外实习基地。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落户我系。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适逢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大好局面。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为1:5)。“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踏实勤奋、学习刻苦,纪律严明、言行一致,理想远大、良好发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半个世纪积淀的系风文化,也是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全系2000余名师生员工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敬业务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团结、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为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本科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工业设计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国家教委高工专教学改革师范专业、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试点专业。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加工实验室、机械CAD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机械故障诊断实习基地、建材机械实验室、机械制作实习基地、数控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习基地共21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近5年来,机械工程系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鉴定省部级科研成果16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2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汽车构造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本科组一等奖。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EI、SCI收录10篇),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机械工程系的建材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工程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有较好学科研究队伍和发展前景。机械工程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使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机械工程系长期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为地方经济和建材行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几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机械工程系已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办学之路。1、依托建材行业,打造名牌专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是在原有建材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建设与发展起来的。1993年遴选为国家教委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1999年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评估验收,2000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2005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点专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体系,四种能力。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实施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机械维修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带动了机械工程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其他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2、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机械工程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率先将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在机械系全系所有专业开设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实践教学课程。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制作,学生的科技制作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多次获奖。在国家五部委组织的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河南赛区高职高专组比赛上获车工组第四名,学校获得“突出贡献组织奖”。3、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内产、学、研多功能工程实践基地:粉体实训中心,建材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基地、数控技术中心、CAD/CAM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建材机械、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学科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开展顺利,SP16通用配料装备及微机控制系统、提高圈流水泥磨表面积研究、LX-1A铬盐旋窑微机控制喂料及计量系统、标准直齿外内圆柱齿轮软件CAD/CAM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机械工程系营造了较好的产、学、研氛围,形成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机电工程系简介机电工程系于2008年由东校区的材料成型教研室、机电教研室、焊接教研室、模具教研室及西校区的机电教研室、计辅教研室和部分专业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所辖专业横跨机械和控制工程二大学科。全系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师比例34%;有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学术带头人3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专业带头人4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5%,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五个专科专业。2008年又成功申报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明年开始招生。目前,全系共有本科生248人,专科生2024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组建于2008年3月,其前身是自动化系(原洛阳工业高专)和电子信息学院(原洛阳大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 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23人,双师教师54人,硕士研究生52人,在读博士硕士15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河南省及洛阳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称号,多项科研和教研成果通过省科委和省教委鉴定并获奖。近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系研究所为河南省几十家企业进行微机核子称等项目的技术开发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我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成立了家电维修小组、电工社团、科技制作协会等学生社团。其中家电维修小组已成立十几年,经常代表我院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到社区进行义务维修。曾获得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多次在省举行的大学生比赛中获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三等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系,凭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坚强信念,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加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造了灿烂的过去,现正以昂扬的斗志,开拓更加辉煌的明天!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约2300人。 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硬件5个教研室和1个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创新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室。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梯队健全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讲师3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9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荣膺省、市级各种先进称号8人;学院名师1人。 近五年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4篇;主持或参加的省市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科技厅鉴定12项,获市厅级二等奖8项;主持省级教研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学院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教材、著作2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全系学生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在省、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94年6月,现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是学院重点教改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系下设建筑、结构、力学、道路桥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6个教研室。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2958平方米。下设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暖通综合实验室和给排水专业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685台件,总值万元。可开设实验教学项目50项。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占教师总数的20%;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5人,硕士44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的55%。近年来,土木工程系的教研、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完成校级科研、教研20余项,省级教研2项,市级教研1项,完成省级鉴定项目6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5项,市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2项,引入资金100余万元。由我系教师负责主编或参编出版的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12篇。《钢结构》课程被评选为学院精品课程,我系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等荣誉。土木工程系集体也被授予学院“五好基层工会”,学院“先进党校”。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始建于1980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唯一一个理工兼容的集环境、化学、生物等学科为一体的教学院系,目前全系设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技术及应用三个专科专业,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 全系现有在校生近1500人,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7人、博士后1人,硕士3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经过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环化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了“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四支学历层次深厚、结构设置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劲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建立了“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两个科研所。近十年来,全系教师共在国内外各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业书籍和教材30余部,先后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0余项,获省、市级鉴定及各种奖励60余项,多次荣获学校先进集体及先进党支部称号。另外,洛阳理工学院环化系还是全国四方环保工程设备集团理事单位、全国环境类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会员单位、并做为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成员单位受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委托负责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六省区的大专环境教育指导工作。 全系拥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和生物技术实训生产基地,实验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件,配备有:气相色谱仪(HP5890A)、原子吸收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2000)、红外光谱仪、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化学化工仪器设备;生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大气污染控制实验装置等生物环保实训装备,可开出实验项目200余个。另外,环境工程与化学系还分别在上海、无锡、西安、郑州、及洛阳市各大厂矿、设计院所建立了13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环化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环化系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团体,学生综合素质高,纪律严,班风好,学风浓,发展全面。平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的各类学生文体活动竞赛中屡屡获奖。另外,环化系还孕育了两支具有环化特色、在院内外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作为学院知名品牌社团“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组织授予“优秀调查团队”;“环保协会”“疯狂学联”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学院星级社团”、“学院十佳社团”称号。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与日俱进的步伐全力搞好各项学习和工作,沿着“环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勇住直前,为学院的振兴,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工程管理系是我院成立后经过系部调整由原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整合而组建的一个新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四个专科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经济信息管理。

2019年3月27日,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对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出示“黄牌”警告。被列入工程领域“整改类实验室”的一共有三所,被列入材料领域“整改类实验室”的也有三所,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的“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坦坦荡荡说出那六个字! 此qin shou老师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风气!!!2003年就读,本科住在升升公寓,上课跑马房山和鉴湖。食堂很烂,宿舍很破,宿舍只让接校园网,网速按Byte算(你没看错,聊QQ都会看不到消息);C语言老师做习题演示,结果出来的答案和教案上不一样,她一个人在那鼓捣了半节课,学生坐下面哑口无言;接触的专业课老师,只会就本宣科,并且人品恶劣。一个南湖校区建了多年费钱无数,新生就住后食堂还没建好,每天用车拉饭去。。。学生家长上告教育厅,一查管后勤基建的副校长就进去了;正校长周祖德论文抄袭被媒体曝光,汽院、材料这些优势专业江河日下。总的来说,慎重择校,远离武理工。最后说点正能量的:大一大高数老师很棒,退休后返聘的,学识渊博授课风趣,待学生很热心,对待逃课的学生也如是。

  • 索引序列
  • 山东大学学报退休录用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退休
  • 化工学报退休录用率
  • 武夷学院学报退休
  • 硅酸盐学报退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