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写文献综述可以采用“填充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导图、列框架、不断细化内容。具体如下:一个主题:即确定论文选题,围绕这个选题查找、阅读、挖掘文献信息。一个导图(思维导图):围绕论文选题,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列一个文献综述的大纲,再按照大纲一步步把内容填充进去。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尽管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通常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引言/研究背景———主体/研究现状———小结/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参考文献(一)引言/背景引言不用太长,表明研究背景即可。现实素材:统计数据、生产生活实例、政策法规等理论素材: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关键点、文献计量学分析等示例1:《糖肾方改善C57BLKS/J 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利用统计数据指出研究背景,引出主题。节选“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几十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980年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且2010年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为130万,为1990年的2倍。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约为(约亿人受累)和%(约亿人受累)。该研究还显示超重肥胖和血脂水平异常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示例2:《天然高分子基多功能止血复合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当前的研究难点和关键点。节选“但是由于材料的形貌或其特性限制,许多材料的止血机制并未细致、定量的研究(如氧化再生纤维素等)。这使得材料的后续工艺改进变得异常困难,如何改变材料形貌,采用何种特殊检测手段,可以从多尺度研究氧化再生纤维素、胶原蛋白止血材料的止血机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二)主体主体部分主要讲研究现状。对于仍处于新手期的童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思路整理、归纳文献。1.时间顺序法分析主题的历史发展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适用于讲述对象的发展及演变历程。示例3:《中国产学研联结的发展历程、模式演化和经验教训》一文中,将”中国产学研联结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再分别论述每一个阶段的情景、特点、联结模式。2.因果分析法分析影响对象发展的因素,或被对象影响的因素,把每一个可能的原因/结果罗列出来,分别论述,适用于技术工艺优化、问题分析等研究。1)影响A的因素示例4:《胶原蛋白-壳聚糖可食用复合膜旳制备、改性及应用》一文中,逐条论述了“影响可食用膜性能的因素”及前人研究结果。2)被A影响的因素或A导致的结果示例5:《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一文中,分别具体阐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影响。3.“构效关系”法适用于论述某一物质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设备的结构、功能、应用,或一个理论的释义、作用、应用等论文研究。示例6:《液体深层发酵羊肚菌胞内多糖提取、结构分析及抗结肠癌作用研究》一文的文献综述介绍了羊肚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内容。示例7:《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依次介绍了质谱的技术特点、技术分类及其在中药成分鉴定、代谢组学、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应用。4.现状对策法适用于分析某一现象、事物的起源、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论文研究。示例8:《共享单车的现状、问题以及其发展对策建议》一文按照共享单车发展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对策建议论述。示例9:《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一文论述了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成因、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契机、挑战,并从创新服务理念、方式、内容、质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给出建议。5.分工组合法论文有两个研究对象,如,物质1—物质2、现象1—现象2、物质/仪器—疾病、物质—设备、物质—方法、设备—理论方法,可以先分别论述两个研究对象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然后论述两者组合后(可能的)情况和优势。示例10:《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在脑血管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的综述,先论述了脑血的主要指标及其传统的评价手段,后介绍了新技术——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最后小结提出可以用高分辨核磁管壁成像评价脑血管管壁。示例11:《明胶—壳聚糖基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的综述,分别论述了明胶、壳聚糖特性,再介绍了明胶-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示例12:《参葛蜂王浆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一文综述部分,先论述了抗衰老的研究进展,再论述了人参、葛根、蜂王浆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再将两部分结合引出自己的研究内容。6.流程叙述法按照对象的工作流程、工艺步骤依次论述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示例13:《丹参提取、浓缩及喷雾干燥过程的工艺研究与相关参数分析》一文的综述部分依次论述了提取、浓缩、干燥工艺和参数。(三)小结/研究目的与意义前面也提到,综述不能只“综“而不”述“。一定要在归纳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和研究思路,提出展望。尤其是作为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在综述小结部分要提出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自己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过渡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上述不同的写作思路无优劣之分,大家可根据选题和文献收集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路,并对每一个思路和框架进一步细分。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将这思路进行排列组合、相互嵌套。通过对写作框架的细化和内容填充,轻松搞定文献综述。学术进修课堂——聚焦学术提升,赋能科研成长。xsjxkt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论文范文如图所示: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
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
游泳的动作规范很重要 如果把游泳当作一种长期的锻炼方式,动作规范很重要 小张喜欢游泳,每到夏天,隔三岔五就会去游泳馆游上一回。但由于一直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动作不太标准。有的朋友指出他动作的缺点,小张很不服气。他说,游泳不就是玩吗,姿势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游泳爱好者,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武文强。 姿势不对,锻炼效果差 武博士说,人游泳时,对动作的标准性要求高不高,主要看游泳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偶尔游一两次,或是天热到游泳池里图个凉快,动作是否规范,意义就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把游泳当作一种长期的锻炼方式,希望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规范的动作就很重要了。 通过游泳练习,人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都可以得到增强。游泳者如果坚持正确的动作,一步一步地强化,时间长了,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武博士说,如果技术动作不规范,应该达到的锻炼目的就达不到,该练的肌肉也得不到锻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练“偏”了。例如,游泳时主要靠腿部的力量。腿部力量的增强对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很多人游泳时只重视上肢动作,腿部基本不动。这样,游起来不仅很吃力,本来可以提供动力的腿部反而成了累赘。 白做无用功 另外,用不规范的动作游泳,成绩往往也提高得比较慢。规范的技术动作是很多人长期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一般来说,按照规范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是最合理、最省力的运动方式。武博士举了个例子。对游泳者而言,换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有的人不学换气,蛙泳的时候头部一直昂在水面上,颈部、背部肌肉一直很紧张,白白消耗了体力。另外,因为头不能扎在水里,身体在行进中的阻力会增大。因此,花同样的体力,动作规范的运动员可以游100米,而动作不标准的人只能游25米。也就是说,动作不规范的游泳者做了很多无用功,最后还会影响到对运动本身的兴趣。 纠正要有耐心 “习惯动作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一般人刚开始改正动作时,会觉得很别扭,不适应。但是从长远来看,按照标准技术动作游,还是有必要的。”武博士说,对错误动作的纠正往往比从头学起更难。很多人刚刚改为正确动作,速度还不如原来快,但游泳爱好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他说,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是为了以后游得更快、更轻松、更好。暂时的别扭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锻炼效果。只要耐心坚持一段时间,游泳爱好者就会发现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另外,纠正动作时,最好找一个游泳教练,这样“转型”就容易得多。 最后,武博士强调,夏天游泳,安全最重要。有的人坚持着错误的动作,还经常去河流池塘里“野泳”,十分危险。“不规范的动作往往导致人用力不合理,有劲使不出,加上陌生的水域里情况比较复杂,这往往是游泳者出事的主要原因。”参考资料:
大众健身科学化研究摘要:从大众健身科学化概念入手,客观地分析了大众健身科学化的具体要求,指出科学健身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对待大众健身与竞技训练、健身人群的差异性和年龄特征,建立科学的健身监控方式。在健身过程中,运动项目选择要科学;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设置要科学。建立科学的营养和恢复模式。关键词:大众健身;科学;科学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种种“现代文明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头号杀手。前苏联学者摩拉罗夫研究结果显示,1870年时人体因体力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占总能耗的90%,而约100年后则连1%都达不到[1]。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通过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就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对如何科学地健身这一关键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就导致了人们健身结果的不尽如意。那么,如何根据大众健身这一特殊的体育活动特点和目的达到科学健身的要求,是一个值得研究同时也是必须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1对大众健身科学化的基本认识111科学化的界定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学科继续分化,对世界各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细致;另一方面,各种科学不断相互渗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高度的整体化[2]。科学排除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干扰而形成“正确的知识”,其本身就是“正确”的“,合乎科学”“、有科学性”等词汇的表达就成了具有“正确内涵”事物的一种表述方式。很显然,科学化是一个合成词,是由“科学”与“化”构成的。在《辞海》中“,化”是指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大众化[3]。可见“,化”是一个过程,一种转移。根据这样的词义,可以将“科学化”理解成为某事物逐渐地转变成为一种更具有科学性的状态,即一种“正确”的状态。112大众健身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首先,正确的体育意识的建立是大众科学健身的起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体育意识实际上是体育文化修养或体育文化水平的反映,正确的体育意识则是人们在对体育本身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这些观念是引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活动,并合理地指导人们如何进行体育活动的实践理论和思想基础。其次,大众科学健身意味着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健身者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在大众健身方面可以应用计算机中一条著名的原理———“垃圾输入-垃圾输出”(Garbage in-Garbage out)。其含义是说,尽管有一个好的模拟模型设计,如果输入的数据背离现实很远,这个模拟模型也不会给你输出有现实意义的模拟结果。这个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大众健身活动。如果大众健身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正确的健身方法来指导体育运动,那么必然会带来不良的锻炼效果。这样试图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愉悦身心这一根本目的也将无法实现。因此,大众科学健身就意味着“合理输入-有效输出”模式的建立。换言之,这个合理的输入就是人们必须在科学指导下进行健身。第三,只有大众科学健身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之后,大众健身科学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科学化是提高大众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只重数量,不考虑质量的盲目健身意识向科学健身的现代健身意识转变,科学健身已经成为大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共识。最后,大众科学健身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逐渐重视对大众健身活动的科学性指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为大众健身的科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原国家体委于1997年在推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基础上,在全国19个省(区、市)建立了成年人体质监测中心和150个监测片、436个监测站,并首次对18岁至60岁的成年人进行体制测试与评定,逐渐完善我国国民体质测定系统,加强了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2000年又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岁至69岁的中国国民中开展体质监测工作,以获取世纪末中国国民体质状况的基本数据,以利于群众健身的科学指导,改进和增强国民体质。为了满足群众性健身活动的需求,在全国征集并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华体育健身方法》1-4卷,向社会推出177种健身方法,同时编制推广了第八套广播体操,为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对科学健身高度重视,组织培养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截止到2001年,全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有18万余人,他们是指导大众进行科学锻炼的有力保证。2大众健身人群特殊性对科学化的要求211合理区分竞技训练与大众健身的不同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忽视了对大众体育进行专门性的科学研究,导致人们习惯于以竞技训练理论为标准来指导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众所周知,竞技运动是以获得优胜为根本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其基础是对运动员进行非常规的训练。这种训练要求运动员必须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不断地打破自身运动的极限,使身体在不断地超越极限的过程中获得非常规的运动能力的提升。因此,作为这种训练的必然结果之一的运动损伤是经常发生的,尽管人们也思考如何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而大众健身则恰恰与此相反。大众健身的根本目标是有力地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并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形式和程度的损伤。所以,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样,以竞技训练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大众健身活动,而不考虑被指导对象的差异性,就必然会造成不合理结果的发生。因此,大众健身与竞技训练的差异性,就客观地要求人们必须将二者合理地区分开来。212充分考虑不同健身人群的差异性大众体育的宗旨便是鼓励全民健身,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从当今东西方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女性和老年人参加大众体育的人数急剧增加,一些社会地位、经济收人、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家庭体育、伤残人体育、大众体育的科研工作以及加强与国际合作和协调等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在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有以下8个方面:大众体育推广的普及化、健身的科学化、管理的法制化、产业的市场化、活动的多样化、投入的扩大化、组织的网络化、群体的老龄化。这些发展趋势使得大众健身更加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健身原则,保持健身的科学化才能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大众体育将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化方向发展。高科技的竞技体育必须以科学为腾飞的翅膀,大众体育同样也不能离开科学。诸如身体锻炼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心理基础,身体锻炼的原则、方法、内容,运动处方的确定和实施,身体锻炼效果的评定,不同年龄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的事项等都有很强的科学性。任何不讲科学的蛮干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和事故,而有违于大众体育的锻炼宗旨。213充分考虑健身人群年龄的差异性人体发展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各个阶段间存在着明显的“质变界点”。正是这一“质变界点”把人体发展过程分成了婴幼期、儿少期、青年期、中壮期和老年期,而各个时期身体内部发展的速度又具有不等衡的特点。不同时期的健身任务不尽相同,而完成不同任务则需要使用不同内容和性质的方法。终身体育也决非是学会某一运动技术,而后使用终身。儿少期的骨骼、肌肉富有弹性,心脏功能发育不全,神经兴奋与仰制过程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健身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的生长发育,改善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促进兴奋与仰制过程的均衡发展。完成这一任务的体育方法是将健身练习要素组合成游戏类的项目,采用“间歇锻炼、巡回锻炼”的方法进行定量练习。老年期的骨骼、肌肉弹性差,心肺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活动仰制过程占优势,有意注意时间持久,健身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机体正常机能改善神经系统活动的均衡性,延缓机体衰老。完成这一任务的体育方法则应该是选择太极拳、气功等传统的体育项目,采用“连续锻炼、重复锻炼”的方法进行练习。可见,人体不同发展时期生命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健身方法也必须适时变更。无视这一基本原理,滥用方法,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以往在学校体育中使用“成人化”方法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可谓不浅,应引起足够的警觉。214建立严格的健身监控方式大众健身一般都是自发的,缺乏合理而统一的健身指导。从健身的科学化来讲,大众健身应当在一定合理的模式中进行。首先,应当对健身者的健康情况做全面的检查,对身体机能情况做科学的测试,以发现身体是否有不适合运动或限制运动的疾病或机能障碍;其次,在检查和测试的基础上,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牢记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健身活动安全、高效地进行;再次,运动中应加强对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控,保证健身按照计划进行;最后,应对身体的各项健康机能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以检验健身计划的合理性和健身效果,修订或制定下一阶段的运动处方,开始下一个健身过程。3大众健身过程要符合科学原理311大众健身项目的选择要科学健身时,只有选择适宜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目的。例如,脑力劳动者易患神经衰弱症、高血压、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因此可选择那些促进脑细胞发育,提高心血管功能的项目,如爬山、打拳;身体肥胖的人,行动不便,运动时易引发关节炎和韧带损伤,可选择强度小,灵活轻松的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应选择步行、慢跑、气功、太极拳、交谊舞等;女性要考虑分娩,经期等,这期间不宜选择强度较大的项目,除此之外应选择可以加强腹肌和防胖减肥的项目,如仰卧起坐、抬腿扩胸、体操、跳舞等。另外,大众健身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符合运动的一般规律。人们健身应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舒缓到激烈再到舒缓,由小强度到较大强度再到小强度的顺序来安排,才能保证健身效果,保证运动过程中身体不会受到伤害,真正达到健身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运动项目不适合健身选择,如兔跳、马拉松和足球运球突破下底传中之类的运动。有文献报道:兔跳练习有可能会导致腓骨疲劳性骨折。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表明:半月板嵌于膝关节股骨内外髁和胫骨平台之间的纤维软组织,具有吻合关节及缓冲功能。屈膝状态下大小腿扭转超出生理范围时会导致半月板边缘撕裂。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中,运球突破下底传球中时因支撑腿膝关节扭转致使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为68%。这说明虽然有一些项目在竞技比赛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如果作为健身练习手段使用,则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坏。因此,健身练习手段的设计与选择必须符合人体形态结构的客观实际,严格遵循人体运动的规律。312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设置要科学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健身运动定量化和科学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取得健身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如果设定出现错误即使选择的运动种类适宜,那么也难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为强度太小起不到健身的作用,强度太大持续时间过长,会使身体陷入危险状态,体弱者甚至有致命的危险。因此健身运动中确定运动强度至关重要。关于健身运动强度阀,各国学者的建议尚不一致。美国的COPPER(1990)认为50%~80%VO2max较为合适。日本的野元隆同则认为VO2max的60%为运动强度阀,低于60%无健身效果,80%以上的效果极差。多数学者研究认为,最适宜的运动强度为60%~75%VO2max,即心率130~150次/min。对健身者来说,在次强度范围内运动,不管年龄大小有无心脏病都是安全有效的。心率常是控制运动强度简易而可操作的指标。为了精确地确定适宜心率,须做极限或症关限制性运动实验,以确定最大心率然后取最大心率的60%~85%为运动适宜心率,约相当于57%~78%VO2max。国内研究认为,健身运动的最佳负荷价值阀为脉搏120~140次/min,中老年、体弱者可控制在100~120次/min,超过或不足此值都不会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此外为保证每个健身者都能安全有效,心率还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如身体状况欠佳时,强度取120次/min,身体情况良好时,心率取140次/min。青少年选用心率130~150次/min,中老年人100~130次/min。开始锻炼时,心率可选用“160-年龄”,锻炼几个月后,心率可选用“180-年龄”。313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设置要科学要想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所选用的运动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运动必须持续一定的运动的量(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才能使机体的呼吸、循环得到有效的刺激使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能充分的调动起来使肌体产生新的适应。健身锻炼常选用有氧运动20~60min,按运动强度及身体条件决定必要的运动时间,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宜采用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体力弱而时间充裕的人采用小强度长时间的配合,日本体育科学中建议采用三种中等运动量来衡量,即15min-70%VO2max,30min-60%VO2max,60min-50%VO2max。运动频度指每周锻炼的次数,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每周安排3~5次运动,间歇进行,即可取得最佳的健身效果(如果每周3次锻炼,可安排隔日一次,如果每周5次锻炼,可安排星期三、日休息)。其生理基础与机体需要不断刺激和超量恢复有关运动生理研究提示,运动后体内各种物质恢复的时间不一,但总体的超量恢复可能在锻炼间隔1天时出现,所以在集体超量恢复时进行再次锻炼,使营养物质再度消耗锻炼后再度超量恢复。如此不间歇锻炼能促进体制的不断增强。4科学的营养与恢复模式健身的主要支柱是运动锻炼,运动健身的基础是营养。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体运动是异化过程,运动消耗人体的能量,导致人体能量和其他物质的损耗,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受到破坏。而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恢复或超量恢复是同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运动后开始。因此在适度的运动后加强营养元素的涉入,如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镁和铁等。还可以适当地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涉入,如面食、米饭、饼干、麦片或低脂酸奶等。补充营养元素才能使人体充分恢复达到健身理想效果。这种方法是利用异化作用得出同化作用的优势,人体体质和机能才会得到提高和增强。在运动后营养补充的同时,合理地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之间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一个整体。一般说来,合理地恢复主要体现在运动后疲劳的被动消除和积极性消除方面。所谓的疲劳的被动消除,是指以休息的方式来缓解身体疲劳,使身体的机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所谓的积极性疲劳的消除,是指仍然以运动的方式来促进身体疲劳的消除,尽快地恢复身体机能。当然,积极性消除所采用的运动必须在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以微微感觉到出汗为标准。这样,通过营养与恢复协调统一地进行,必然会使得健身的效果更为明显。参考文献:[1]熊斗寅.比较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编辑委员会.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762.[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08.[4]乔玉成.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0(4):728.[5]吴忠义,扬丽华.略论体育健身理论的科学基础—兼谈健身练习手段、强度、负荷及方法[J].体育学刊,1999(4):729.[6]韩雨梅,闫守扶.运动营养补充品发展现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21222.[7]陈琪.健身运动负荷控制指标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84286.[8]赵东平,徐玖平.新时期体育在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中的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9):1102111.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2.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3.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4.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01 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02 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03 文献综述格式: 1、题目: 文献综述题目一般由“论文或者设计报告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文献综述”两部分构成。题目可采用《×××文献综述》、或《×××的文献综述》或《×××研究的文献综述》三种方式作为标题。并且文献综述题目居中。 2、内容摘要: 文献综述内容摘要即摘要,和论文摘要类似,一般四句话即可。 3、关键词: 关键词三到五个即可,用空格或者分号链接。 4、前言部分 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5、主体部分 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6、总结部分 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7、参考文献 根据引用的真实情况,将引用的文献按照顺序进行书写。
浅析瑜伽有氧运动的保健康复功能 [2010-04-27 23:20] 论文摘要:瑜伽是起源于印度,不但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哲理,而且以其优雅的运动形式及独特的哲学,集养生学、美学于一体,在促进人的身心,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文章主要论述瑜伽有氧运动对人的情感、情绪、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保健康复功能。 论文关键词:瑜伽有氧运动 保健 微循环 免疫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全世界,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目前瑜伽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适应现今高节奏、便捷、新新人类的生活方式。古代瑜伽注重灵与肉体的超越自我,现代瑜伽则追求身心平衡和健康优雅。现代瑜伽简单的说是由呼吸法、体位法、冥想所组成,是一种在自然健康环境下,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用意念指引着自己的肢体,舒缓流畅的练习各种动作,瑜伽对人的作用是内外兼修的。瑜伽还是哲学,它包含了许多哲理,让人们了解人生的真谛,学会如何做人。瑜伽是东方心灵治学,通过调试内心活动,可以消除人的潜意识的垃圾,消除烦恼。瑜伽是一种减压和心灵美容的良方,是传统的生命学科,东方的身体文化,包含了动静结合的养生之道。 1瑜伽有氧运动的主要功能 瑜伽有氧运动对人情感、情绪的影响 瑜伽练习要“以动养静”、“以静养心”、“身松心静”、“身心合一”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详,释放内心的负担与杂念。瑜伽动作模仿了各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训练时要求练习者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身体感受。因此通过瑜伽有氧运动后,能让人们心情平静、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瑜伽有氧运动的音乐及韵律美可以帮助人们消除消极情绪,在人的一生中,音乐一直伴随人们左右,或来自自然界,或来自于艺术创造,音乐与人建立了不离不弃的亲密关系,也许有不喜欢音乐节奏的人,但几乎没有人会不喜欢像瑜伽有氧运动所配的轻柔音乐,因为人的心灵都有对宁静的需要,体育界人士根据瑜伽运动本身的特点为其配以缓慢轻柔的音乐,使人们在音乐的感召下对瑜伽有氧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瑜伽是“肉体”“精神”的和谐统一,不仅具有形象美、动态美、气质美,而且显示了东方民族的神韵美和古老文化的风韵。 12瑜伽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瑜伽的姿势舒适自然,体态轻柔肌肉无需过分紧张用力,要求在整个身肢放松伸展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前弯、后仰、扭动、斜腹、挤压、平衡等动作,因此瑜伽体位的练习不但使肌肉本身的力量、柔韧、耐力得以良好的锻炼,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祛除因血行受滞而引起的疾病。同时,身体的氧耗量也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心脏的工作负荷,但改变心输出量和心搏量,进而使静息心率下降,平静时心率下降。 此外,在瑜伽有氧运动时,肌肉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既能产生三磷酸和腺甘酸等有扩张血管作用的物质,又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使血管不易硬化,尤其在一些拧转姿势的练习配合下,能防止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加强心肌的营养。 瑜伽有氧运动对呼吸、消化系统的功效 1.3.1瑜伽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功效 瑜伽有氧运动中呼吸法很重要,瑜伽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结合而成(瑜伽称之为“完全式呼吸“)。能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效应,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瑜伽有氧练习时呼吸要求“沉静稳定,匀细深长”,行气中要求“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气宜鼓荡,膈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改变胸压和腹压,而增压与减压的结果使得内脏得以按摩,毛细血管得以反射性扩张,胸压的规律性变化及呼吸的缓深,使得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瑜伽呼吸法中的“腹式呼吸”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加强呼吸深度,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加胸廓活动度和肺活量。瑜伽有氧运动的呼吸练习可使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气体交换良好,在呼吸次数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呼吸生理要求,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 由此可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经常进行瑜伽锻炼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和胸廓的活动力度,增强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机体对氧的摄入和利用,缓解肺动脉高压状态,从而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健康水平。 瑜伽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功效 消化系统是在植物神经系统直接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生理活动的,瑜伽运动特有的呼吸形式,可直接加大膈肌活动幅度,人为地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强度。练习瑜伽时,腰部的动作较多,通过活跃了腹腔血液循环,进而促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瑜伽有氧练习,可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淀粉酶的活性增加.促进食欲,唾液中的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有明显提高,有利于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实验研究表明,练习者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和蛋白酶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另外,瑜伽运动对肠胃还有双向调节功能,使胃肠蠕动亢进者变缓:而对胃肠蠕动出现病理性运动迟缓者.可使胃肠蠕动波动加深、节律加快、肌张力提高、胃排空加速,从而有效地消除积气,保持人便通畅,起到防治便秘和神经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功效,又由于腹腔活动幅度增大,对肝脏有按摩作用,可以消除肝淤血,改善肝功能。 1.4瑜伽有氧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功效 1.4.1瑜伽运动对肌肉的功效 瑜伽运动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它动作缓慢,没有明显的爆发和跳跃动作,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在整个过程中肌肉和关节在多种角度下完成一系列近于静力性的等张练习:并且瑜伽的动作又以较慢的速度进行,因此膝屈伸肌群的负担较大,长期练习能发展下肢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体积,从而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并能适应各种负担不同的姿势,保持平衡和稳定。从运动实践看,在对经过短期(16周)瑜伽练习和长期练习(3年以上)的60岁老人的屈伸膝关节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化测量发现:短期组在自身运动前后,各项肌力指标.除屈伸肌爆发外,均出现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短期的系统化瑜伽有氧练习即可明显地增强运动肌肉的耐力,长期练习瑜伽有利于下肢肌肉力量的提高。142瑜伽有氧运动对骨骼的功效 由于瑜伽有氧运动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机能的提高,使得骨骼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和吸收,从而改善其功能,经常进行瑜伽有氧运动有助于减缓老年人骨质疏松进程,尤其对重骨骼的效果明显。此外,瑜伽有氧运动可改善肌力,对减缓骨质疏松有反馈作用。 15瑜伽有氧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 瑜伽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瑜伽有氧运动中很注重“以心行气”、“以意领气”及“气意配合”等意念活动,练习者通过意念活动,可排除杂念,净化思绪,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起肌体某区域兴奋,其它区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使人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平衡人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安定心神,消除疾病在人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通过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机能失调所导致的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者进行一段时间易筋经练习,经观察与测试,发现以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减轻,其结果表明:瑜伽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意念活动可使人脑呈现出节奏性的活动,练习瑜伽可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瑜伽注重身心合一,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等,不仅可改善健康水平,且对于神经系统、内分泌、消化、心肺与免疫等诸多系统均有积极功效,对于身体患有疾病的个体,这种静态、无;中撞性的属性更是适合:除了身体上的好处外,藉由内分泌、肌肉、呼吸、社会关系等机能而有助于心理功能的提高,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身心得以松弛。 瑜伽不仅能调节、增进个体的生理机能,亦具有提高心理情绪的功效,对增进健康极为有利,并且因其所需的空间、器材简易,静态、无竞争性的属性更是老少皆宜,值得推广。 2.2建议 瑜伽练习需在空腹时进行,可以选择清晨、傍晚或晚睡前进行,最好能选择一个洁静避风的环境,在宁静的氛围下,舒畅的心情,才能沉淀内心,排除杂念,静心修习。 练习时要用意而忌用力,用意念来引导动作以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整个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应尽量自然放松、柔和、缓慢,保持自然顺畅的呼吸。避免憋气、强迫用力导致的心跳增快等副作用。 练习瑜伽要循序渐进,随其自然,力所能及,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盲目攀比,贪图进步快而强迫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姿势和动作,否则将是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受伤。 3结语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己经了解到瑜伽有氧运动可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瑜伽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印度。最初是印度哲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后来瑜伽练习者对于瑜伽的探索与练习,使其成为了今天拥有多种练习途径和方法的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保健康复的锻炼形式。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是我整理的文献综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
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1994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
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②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不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过程,而且涉及到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还关系到国家福利的多寡;不仅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动态的产物,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种比较能力是以厂商的竞争为前提的。它存在三种类型:强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和弱势竞争力,是被评价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
⑤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由市场指标来表征,由企业内部素质(信息、知识、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来决定的。竞争力的强弱用单一指标是无法衡量的,需设计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同时该文还比较得出:“企业竞争力”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特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更多地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强调企业组织内部的学习、协调、凝聚功能。
从字面上来看,“企业竞争力”应当是较“企业核心能力”或“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更宽的概念,因为它不仅包括内部能力,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产品性能、价格或成本等方面的比较及由此形成的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定能力。基于以上理由,可以用“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统一“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或者把“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在消除概念之争和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刘忠敏《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对比狄昂照、吴明录、波特、钱德勒、普拉哈拉德等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组织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能够持续地、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占有市场、创造价值、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①企业竞争力是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前提的。
②企业竞争力概念本身并不能表明竞争力的强弱,因为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中的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⑤企业竞争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张晓文等在《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中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能力资源、制度与机制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呈现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态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认为: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是指零售企业在不断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效率,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达到市场份额的扩展和成本被有效降低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零售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顾客服务、关系营销、供应链管理、零售物流等方面。
三、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体系构建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把零售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因素和分析因素分成三部分,也即:
①基本要素(由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组成),
②评价要素,即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零售企业的特点,选取表示三个层次企业竞争力的要素,
③指标层,把各种评价要素的状态进一步细化,用评价指标来表现。
由此建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0个评价要素,31项评价指标构成。最后从整体、全局出发,对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对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与定量采用不同的赋值方法,建立模型,归属数据权重,比较分析所研究零售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张晓文等的《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函数关系式以及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从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和能力状态三大方面外加环境因素构建竞争力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1个评价要素,21项评价指标。
邵一明、钱敏《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与评价模型》一文中以市场占有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这五大方面内容来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以上及细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零售企业竞争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图。通过比较判别法确定及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且运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思想将各指标转换成相应的分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以此确定零售企业竞争力高低。从而转换成具体的公式,进而建立模型,结合数据,最终计算得到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即得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为零售企业改善经营,抵制外资零售企业的强烈冲击,确立竞争的优势,缩短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黄河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研究》一文中建立了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显在争竞力进行评价,同时力图反映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真实状况。该评价指标体系分12大类,包括企业规模、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运营能力、跨国经营能力、环境协调能力。各大类下又有若干小指标,共58项。
黄河在设计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评价准则,尤其是度量方法上遵循指数化原则。根据资产类和过程类的分类处理原则将58项指标分为六类,且按上述六类指标将各企业的每类指标内所含的具体指标的数值进行加总并求出平均值,从而便利相互间比较。再通过将每类指标各个被评企业的平均值加总然后再求出行业的平均值,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参数同各企业的数值进行比较。最后分别用各个标准参数与各企业相对应的综合指标平均值相除,得出各企业六类指标相应的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及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权数的合理分配及方程的准确建立。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内容分为作为竞争资源的核心层、作为核心能力的中间层以及作为竞争优势的表现层,而文中着重强调中间层竞争能力的比较,也是该文的一大核心支出,文中提及的中间层比较包括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
祝波、吕文俊的《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判断》把对商业零售企业的评价指标重点放在财务指标的数据上,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表面反映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祝波、吕文俊从企业的基本资源状况、经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亲和力等主因素方面入手,衍生出包含人力资源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项评价的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子因素,从而构建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运用AHP方法,确定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对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模糊判断,建立零售企业竞争力模糊综合判断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模型。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认为国内外的竞争力研究文献中,对零售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总体层面上,大多偏重于定性分析,没有做出定量分析,缺乏直观性和实际应用意义,也很难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依据。
因而作者采用量化的财务指标体系(选取了4个财务指标体系,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独辟溪径地吸收“供应链”理论和“平衡计分卡”原理来设计现代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作者认为完整的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2部分构成,即服务绩效(顾客服务绩效+供应链服务绩效)和内部绩效,同时从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4个角度形成了同样是4个角度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四流评价体系,依据四流评价体系,构建了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和语义差别隶属度赋值方法进行竞争力评价。
四、内外资企业的选取及相关竞争力指标比较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认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它的发展运营策略、顾客策略、人力资源策略创造其骄人的业绩。天天平价,始终如一、自有品牌全新感受、物流配送世界第一、营销互补共生共容等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在于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客户忠诚的经营能力,由沃尔玛的例子得出竞争力具有时间性,难于评价,受影响的因素很多。进一步讲,对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选取了10家进入中国的世界零售50强公司和10家中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着重在中间层的竞争力的五方面(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进行差别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中外零售企业的均值和最优值。
刘星原的《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_兼析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从中外零售企业出发,对这两大团体在拥有良好的商业门店地理位置、拥有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员工学习与培训体系、掌握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具有异质性特点、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经营内容或经营模式、具备对企业运行环节全过程的管理、成本控制、销售能力、资金筹集能力与利润率水平、企业的利润率、销售额、资本积累与资金筹集能力这些方面进行了定性的陈述。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选取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结合统计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挑选出的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选取分析变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各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然后分析出各个因子及其贡献率后,构造出F函数。计算各个样本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并得出其F值,以F值为标准进行判别。
五、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普遍意义
刘忠敏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认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可以从定量角度科学、准确地描述和把握企业竞争力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②企业可以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序(特别是行业内部排序)及分布状况研究,从而激励企业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提高竞争力。
③开展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便于企业对影响竞争能力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自我诊断的有效方法。
④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可以为形成长期评价制度奠定基础。
⑤企业竞争力评价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一国的综合国力,并为政府政策及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小结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竞争力也愈发受到有关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注意。虽然研究成果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是作为核心力本身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诠释有关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向来纷繁复杂,也由于竞争力评价的定性与定量比例不当(后者较难,前者较空洞),此外,对于内外资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实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涉及较少。正因为如此,也为论文的写作选取了不错的突破口。
相信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论文写作指路。
1、前言
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其他的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瑜伽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首先瑜伽必须进行实践,侧重身心结合,具有精神专注、动静结合、顺其自然的特点;其次瑜伽有别于全身性的大肌肉群的身体活动,具有身体开放性的特点;第三,与其它运动不同,如健身运动旨在于身体生理机能的改善,而瑜伽则是在改善身体机能的基础上,关注精神的发展。这些特点使瑜伽能较好满足人们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现代医学证明,瑜伽可以有效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各大系统,进而改善身体健康,给人极大精神享受。瑜伽所带来的良好心理效应必然对人们后续的心理发展产生良性影响。
实践证明,长期坚持习练瑜伽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气愤等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
瑜伽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其自身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瑜伽表演的场面,还是习练过程中各种动态,或静态的人体姿势或动作造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分显现出了美的力量和韵味。通过欣赏瑜伽演示,可使人意识到人体的美丽,发现蕴藏与瑜伽运动中丰富、动人的人体之美、气质之美。
瑜伽能帮助形成正确的姿态和形体,瑜伽动作美观大方,要求姿势、力度、表现力都能准确到位,瑜伽是多部位、多关节的同步运动,需要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瑜伽还能提高审美能力,冶审美情操。
瑜伽是一种柔和、均匀、舒展、缓慢的身体运动,它能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瑜伽的人体美可谓“以体传情、形神兼备”。
近年来,瑜伽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格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能提高人的专注力,实践证明,经过瑜伽习练的人,注意容易从外界事物的影响中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上来,注意力也较集中和稳定。
它能培养顽强的意志,人们在习练瑜伽时有明确目标,初学瑜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动作僵硬、柔韧素质差、动作不协调。瑜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练习者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使其意志力逐渐增强。通过观察和研究习练者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长期坚持习练,从而真正感受到了瑜伽的魅力并从中受益。
它还能使人们个人气质得到彰显、增强自信心、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经过长时间的瑜伽习练,许多人改掉了含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姿态,优雅的气质。
扩展资料
规范要求
一暖身很重要。不要一开始就做高难度的动作,以免造成运动伤害。最好先做一些瑜伽暖身动作,循序渐进,避免身体受到惊吓。
二练习时,一定要保持室内相对安静,空气一定要流通。不要在太软的床上练习,准备一个瑜伽垫子,然后穿着睡衣,光脚练习。
三练习瑜伽不一定非要照猫画虎,完全按照光盘的动作完成,练习者能够记得多少动作就做多少,动作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心所欲,只要保持呼吸的平稳和心态的平和就可以。
四练习瑜伽时,每个动作一定都要保持3~5次呼吸,练习瑜伽后应该感觉心情的愉悦而不是身体酸累,甚至痛苦。
五练习瑜伽千万不要勉强,瑜伽不一定每天都要做,只有在你心情好、身体感觉好、时间空闲时做瑜伽,才会事半功倍。
练习后注意:
①~1小时以后再进食。瑜伽练习中,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按摩,需给予一定的休息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提升器官机能。
②休息~1小时后再洗浴。瑜伽练习后体感非常敏锐,短时间内应避免忽冷忽热的刺激,从而保证体内能量有序流动。同时,能够避免毛孔过度扩张所造成的油脂清洗过度,从而保养皮肤天然保护层。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是我整理的文献综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
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1994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
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②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不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过程,而且涉及到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还关系到国家福利的多寡;不仅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动态的产物,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种比较能力是以厂商的竞争为前提的。它存在三种类型:强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和弱势竞争力,是被评价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
⑤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由市场指标来表征,由企业内部素质(信息、知识、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来决定的。竞争力的强弱用单一指标是无法衡量的,需设计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同时该文还比较得出:“企业竞争力”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特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更多地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强调企业组织内部的学习、协调、凝聚功能。
从字面上来看,“企业竞争力”应当是较“企业核心能力”或“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更宽的概念,因为它不仅包括内部能力,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产品性能、价格或成本等方面的比较及由此形成的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定能力。基于以上理由,可以用“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统一“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或者把“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在消除概念之争和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刘忠敏《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对比狄昂照、吴明录、波特、钱德勒、普拉哈拉德等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组织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能够持续地、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占有市场、创造价值、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①企业竞争力是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前提的。
②企业竞争力概念本身并不能表明竞争力的强弱,因为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中的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⑤企业竞争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张晓文等在《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中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能力资源、制度与机制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呈现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态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认为: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是指零售企业在不断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效率,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达到市场份额的扩展和成本被有效降低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零售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顾客服务、关系营销、供应链管理、零售物流等方面。
三、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体系构建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把零售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因素和分析因素分成三部分,也即:
①基本要素(由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组成),
②评价要素,即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零售企业的特点,选取表示三个层次企业竞争力的要素,
③指标层,把各种评价要素的状态进一步细化,用评价指标来表现。
由此建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0个评价要素,31项评价指标构成。最后从整体、全局出发,对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对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与定量采用不同的赋值方法,建立模型,归属数据权重,比较分析所研究零售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张晓文等的《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函数关系式以及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从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和能力状态三大方面外加环境因素构建竞争力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1个评价要素,21项评价指标。
邵一明、钱敏《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与评价模型》一文中以市场占有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这五大方面内容来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以上及细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零售企业竞争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图。通过比较判别法确定及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且运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思想将各指标转换成相应的分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以此确定零售企业竞争力高低。从而转换成具体的公式,进而建立模型,结合数据,最终计算得到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即得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为零售企业改善经营,抵制外资零售企业的强烈冲击,确立竞争的优势,缩短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黄河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研究》一文中建立了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显在争竞力进行评价,同时力图反映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真实状况。该评价指标体系分12大类,包括企业规模、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运营能力、跨国经营能力、环境协调能力。各大类下又有若干小指标,共58项。
黄河在设计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评价准则,尤其是度量方法上遵循指数化原则。根据资产类和过程类的分类处理原则将58项指标分为六类,且按上述六类指标将各企业的每类指标内所含的具体指标的数值进行加总并求出平均值,从而便利相互间比较。再通过将每类指标各个被评企业的平均值加总然后再求出行业的平均值,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参数同各企业的数值进行比较。最后分别用各个标准参数与各企业相对应的综合指标平均值相除,得出各企业六类指标相应的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及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权数的合理分配及方程的准确建立。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内容分为作为竞争资源的核心层、作为核心能力的中间层以及作为竞争优势的表现层,而文中着重强调中间层竞争能力的比较,也是该文的一大核心支出,文中提及的中间层比较包括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
祝波、吕文俊的《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判断》把对商业零售企业的评价指标重点放在财务指标的数据上,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表面反映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祝波、吕文俊从企业的基本资源状况、经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亲和力等主因素方面入手,衍生出包含人力资源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项评价的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子因素,从而构建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运用AHP方法,确定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对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模糊判断,建立零售企业竞争力模糊综合判断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模型。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认为国内外的竞争力研究文献中,对零售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总体层面上,大多偏重于定性分析,没有做出定量分析,缺乏直观性和实际应用意义,也很难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依据。
因而作者采用量化的财务指标体系(选取了4个财务指标体系,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独辟溪径地吸收“供应链”理论和“平衡计分卡”原理来设计现代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作者认为完整的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2部分构成,即服务绩效(顾客服务绩效+供应链服务绩效)和内部绩效,同时从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4个角度形成了同样是4个角度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四流评价体系,依据四流评价体系,构建了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和语义差别隶属度赋值方法进行竞争力评价。
四、内外资企业的选取及相关竞争力指标比较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认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它的发展运营策略、顾客策略、人力资源策略创造其骄人的业绩。天天平价,始终如一、自有品牌全新感受、物流配送世界第一、营销互补共生共容等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在于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客户忠诚的经营能力,由沃尔玛的例子得出竞争力具有时间性,难于评价,受影响的因素很多。进一步讲,对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选取了10家进入中国的世界零售50强公司和10家中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着重在中间层的竞争力的五方面(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进行差别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中外零售企业的均值和最优值。
刘星原的《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_兼析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从中外零售企业出发,对这两大团体在拥有良好的商业门店地理位置、拥有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员工学习与培训体系、掌握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具有异质性特点、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经营内容或经营模式、具备对企业运行环节全过程的管理、成本控制、销售能力、资金筹集能力与利润率水平、企业的利润率、销售额、资本积累与资金筹集能力这些方面进行了定性的陈述。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选取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结合统计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挑选出的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选取分析变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各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然后分析出各个因子及其贡献率后,构造出F函数。计算各个样本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并得出其F值,以F值为标准进行判别。
五、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普遍意义
刘忠敏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认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可以从定量角度科学、准确地描述和把握企业竞争力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②企业可以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序(特别是行业内部排序)及分布状况研究,从而激励企业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提高竞争力。
③开展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便于企业对影响竞争能力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自我诊断的有效方法。
④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可以为形成长期评价制度奠定基础。
⑤企业竞争力评价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一国的综合国力,并为政府政策及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小结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竞争力也愈发受到有关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注意。虽然研究成果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是作为核心力本身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诠释有关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向来纷繁复杂,也由于竞争力评价的定性与定量比例不当(后者较难,前者较空洞),此外,对于内外资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实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涉及较少。正因为如此,也为论文的写作选取了不错的突破口。
相信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论文写作指路。
1、前言
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其他的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2.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