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就可以找到啊。还有一个哈佛的论文系统可以去看看。哈佛大学(哈佛,HarvardUniversity),于1636年始建,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前身是新市民学院,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College)”,而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以及一个高等研究所构成,坐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系统。哈佛大学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之一。2019-24年,哈佛大学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一、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六。
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目: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及应用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路线
课题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服装品牌推广的相关理论研究
品牌的概述
品牌推广相关理论浅析
品牌推广的定义及手段
品牌推广的要素
品牌推广基础理论
服装品牌推广的相关理论分析
服装品牌的定位
服装品牌推广的关系理论
消费环境与服装品牌推广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分类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的分类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终端移动性
业务时效性
用户识别性
服务便捷性
移动客户端的运行方式
手机网页式
软件应用
第三方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热潮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优势及策略研究
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推广的必然性
对手持设备的依赖
信息时代下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对服装品牌的推广优势
对服装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性
对服装品牌推广信息量的提升
对服装品牌推广自主化的提升
对服装品牌推广互动性的提升
对服装品牌推广精准化的提升
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的推广策略研究
社会热点的推广策略
社交媒体的推广策略
互动体验的推广策略
网络现象的推广策略
商务多平台的推广策略
第五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下服装品牌推广的实战应用
光合能量品牌在移动互联网下推广的应用背景及定位分析
移动互联网下光合服装品牌的推广原则
用户至上原则
创意互动原则
移动互联网下光合服装品牌推广策略应用
社会热点话题性推广应用
社交媒体多元化推广应用
互动体验时效性推广应用
网络现象及时性推广应用
移动商务多平台推广应用
光合能量服装品牌在移动互联网下推广应用的初步成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课题研究结论
课题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973-2007年间,哈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228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29篇,占71%)增长到2007年的8567篇(第一作者3428篇,占40%),年均增长率为;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666篇(第一作者2440篇,占52%),由1973年的49篇增长到2007年的196篇,年均增长率为。相比之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2位的麻省理工学院共2461篇,仅为哈佛的53%;而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单位仅在Science上发表26篇、Nature上发表19篇。2006年哈佛大学的总研究经费为亿美元(全美排名第27位),尚不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1位)的1/3。开展合作研究在提高哈佛大学论文数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1436篇增长到2007年的7637篇,年均增长率达;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比例也保持增长态势,从1973年的63%增长到2007年的89%。合作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突出,从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哈佛在前沿领域研究具有相当的科学领导力。哈佛大学独立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144次、Science为172次、Cell为236次)均低于其合作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Nature为220次、Science为213次、Cell为300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哈佛大学在科学主流方向—生物医药领域成果突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学和交叉科学等是哈佛大学产出SCI论文最多的学科。哈佛医学院是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主要学院,1973-2007年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547篇,占哈佛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论文总数的6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物医药领域是哈佛的优势学科领域。哈佛大学发表论文的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开展跨机构的合作研究是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当前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该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该主流方向上不断汇聚力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有力带动和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
哈佛分析框架论文不难。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学者提出的财务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四部分,分析框架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能够有效把握财务分析方向。
1、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中财务报表分析的起点,目的在于确定主要的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并定性评估企业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公司战略分析。
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建立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目的在于评价公司会计反映基本经营现实的程度。会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恰当性进行分析,评估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现实的反映程度。
3、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在会计分析之后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包括偿债、营运等四项能力分析,再通过和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
4、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侧重于预测公司未来,在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未来做出科学预测,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为战略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你好。是不错的。在小路边的修车摊保养一次400元,高速费一年200元足够,目前还不需要换变速箱油和轮胎,所以不能算,算下来一年养车费用是8000+3125+400+200D等于11725元,平均一个月977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目 录一、隐私权的涵义及历史沿革…… 1二、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3三、我国隐私权的保护方式…… 5四、我国隐私权的保护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完善… 8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关的立法,然而,我国法律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缺乏力度,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只是使隐私权初见于成文法律,问题在于是间接保护,而不是直接保护,往往让受害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故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公民隐私权形成特征保护 立法保护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定不受他人非法干扰,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一并受到保护,不被他们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其制定的法律较为完善,但仍然没有形成价值趋向明确的体系。特别是隐私权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款加以保护。本文旨在通过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分析,来阐释个人观点。一、隐私权的涵义及历史沿革(一)隐私权的涵义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是一种具体的人格权,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1)隐私隐瞒权。又称保密权,它首先包括公民对身体隐秘部位的保密权,这是公民一项最根本的隐私权,从上述隐私权的特征可知,隐私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人格权,故权利主体有隐瞒的权利,是维护自身人格利益的需要,最典型的例子,婚恋中的男女双方对以前的婚恋史、性生活行为史有隐瞒对方的权利。而现实生活中,作为坦诚的一方往往得不到对方的谅解从而造成婚恋关系破裂。这种隐私权专指自己对自己的隐私有不向任何他人告知的权利。(2)隐私利用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不但享有消极隐瞒不用的权利,还同时享有利用的权利,这种利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个人资讯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这种利用可以是自己利用,也可以是允许他人利用。(3)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维护其不可侵犯,并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4)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二)隐私权的历史沿革 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最初源于美国。近现代的法制化进程中,没有隐私权的概念,《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作为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代表,也没有隐私权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隐私权的理论。1980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6�1布兰蒂斯和萨莫尔�6�1华伦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提到“保护个人的著作以及其他智慧感情的产物之原则,是为隐私权。”当时英文里面提到隐私权的概念是这句话:“就是让我独处一种权利,让我独善其身的一种权利,不受别人打扰的一种权利。”文章特别强调上述权利是宪法规定的人所享有的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文明教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进而珍视它。此后,这项关于隐私权的理论,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承认。关于隐私权,学者们对其下了许多种定语。(1)美国学者威廉�6�1荷尔在《新闻法》中认为,隐私权可以下定义为一种每个人要求个人的私人事务未得到本人的同意以前,不得公之于众的自然权利,或个人私事未经允许不得公开的权利。(2)英国学者认为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关于个人私生活不受他人侵犯、不为他人非法公开的权利,并将侵害隐私权的形式归纳为侵扰、盗用及披露私人事务等三种。(3)日本学者前田雄二认为隐私权是保护个人私生活秘密、控制个人情报流传的权利。人,无论谁都具有不愿被他人知道的一部分私生活。这些如被窥见或者公开发表,让很多人知道,便会觉得羞耻不快。(4)我国台湾学者吕光认为:“隐私权是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使每个人能安宁生活,不受干扰,未经本人同意,其与公众武官的私人事务,不得刊布或讨论,其个人姓名、照片、肖像等非事前获得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刊布,尤不得做商业上的用途。”(5)我国大陆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以下几种:佟柔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王利明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1]。”杨力新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和社会组织对其秘密信息加以控制、保护的权利。”张新宝认为,“隐私权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控制私人活动、个人信息等私人领域内不为或不欲为他人所悉的秘密,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但不以危害公共利益为限,包括动态性和静态性的隐私权[2]。”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但是隐私权保护在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1993年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均规定:公布、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侵害他人名誉权。使隐私权初见于成文法律,但是问题是间接保护,而不是直接保护。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确定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隐私权虽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人格权,利益受司法保护,但是该解释隐含侵害隐私权保护的内容,仍不失为一种立法和法律研究的进步,但法律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状在我国司空见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丛林中尚无一席之地,迄今仍未明确将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法律权利从立法上予以确认,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暧昧性规定散见于若干法律之中,就连《民法通则》也通篇不见隐私权的踪影,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缺憾。由于立法的缺席,因侵权的保护往往于法无据,致使公民隐私权的司法救济相当尴尬和被动。最高法院的司法结实将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畴予以保护,涉嫌侵犯隐私权的官司,通常只能牵强附会地以侵犯名誉权、肖像权或姓名权等为案由立案审理,这种张冠李戴的司法器官令人匪夷所思。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个人资料不被泄露和滥用,立法上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司法审判的经验欠缺,理论研究也比较落后。因此可以说,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社会发展给立法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个人资料被商家使用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商家需要利用用户资料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同时消费者也需要获得更多、更周到的商业服务。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商业公司收集个人资料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将如何管理和使用这些个人资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用户资料作为商业用途等等。尤其是,一些单位或个人利用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将居民提供的个人资料作为商业情报,提供一些商业公司赚钱,甚至于倒买倒卖用户资料。比如将孕妇体检、生产分娩、幼儿入托、上幼儿园、小学等资料和信息出卖给相关商业公司,这些公司在从中挑选目标客户,从事商品销售等活动。在用户不需要相关商业服务的情况下,这样的销售就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发生在医院的患者隐私权被侵犯的案例,实在令人触目惊心,于是,医院也被称为“最没有隐私的地方”。据报道,新疆石河子市某妇女在医院作妇科检查时,事先并未征得本人同意,医院竟将她当成教学的“活标本”,让十几个实习医生围着她观摩身体各部位。尊重并保守患者的个人医疗隐私,不仅仅是医院的义务及医生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应成为医院及医生的法律义务。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但医疗隐私权的保障问题却没有在现行《执业医师法》予以规定之中,立法缺憾主要是由于观念滞后所致。
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到成为学术界新星的这段故事。我们从这段故事中提炼出来在大学期间最应该做的五件事,以及不需要做的五件事。 我们正在读的书是弗格森的《基辛格》。在上一讲,我们谈到基辛格一家在纳粹发动消灭犹太人政策之前移民到了纽约,从中产阶级倒退回社会底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经历改变了基辛格。我们讲到,二战结束之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读书。 1.在大学里最需要做的五件事 (1) 认真读书 第一件事当然是要好好读书了。基辛格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学生。他的同学回忆,基辛格非常严肃,坐在一张又厚又软的椅子上,从早学到晚,一边学一边咬指甲,指甲咬掉了就咬下面的肉,后来都咬出血了。你可以自己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到写本科论文的时候,基辛格来劲了,他的本科论文题目叫:《历史的真义》。 要说这篇论文写得有多好,那倒也真不一定,但这是有史以来哈佛大学本科生写的最长的论文,全文有388页,这还是删除了一大段讲黑格尔等哲学家的章节之后的篇幅。基辛格在这篇论文中把他读过的书如数家珍,都抖搂了一遍,搞得哈佛大学不得不专门出台了一个规定,也就是所谓的“基辛格规则”。“基辛格规则”规定,以后哈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不能超过35000字,或是140页。 (2) 尽早认清自己的兴趣 弗格森讲到,人们感到很困惑的是,为什么基辛格对历史感兴趣,但却没有去读历史,而是去读了行政学。行政学听起来可没有历史学更高贵。这说明基辛格是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他并不想一辈子枯坐书斋,他还是想干点实际的事情。他博士毕业之后,明明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的聘书,但死活不肯过去,也是因为自己考虑得很清楚,虽然芝加哥大学的学术地位很高,但通向华盛顿的道路是要经过哈佛的,到了芝加哥大学,再想进入政界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3) 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 这也是人们感到很好奇的一点。基辛格是德国人,对德国问题感兴趣,但他却没有选卡尔·弗里德里希做自己的导师。弗里德里希是研究现代德国的首席权威,而基辛格的导师威廉·扬德尔·艾略特却是个典型的美国南方人。他在一战的时候当过炮兵部队的中尉,在巴黎大学、范德堡大学和牛津大学都读过书。吸引基辛格的可能不仅仅是艾略特的思想观念,而是他从政的热情。艾略特参与过罗斯福的新政,也给艾森豪威尔当过顾问,他很早就主张美国要做好准备,抵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这一观点让当时主张不干涉主义的哈佛学生非常生气。事后却证明,艾略特教授说的还是对的。 基辛格第一次去拜访艾略特的时候,艾略特对他并没有兴趣,只是说自己太忙,他跟基辛格说,你先回去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看完再回去找他。基辛格从来没有受过哲学训练,他花了半个学期才完成一篇论文,但是当艾略特读到这篇论文,一下子发现了基辛格的才华,他指导基辛格读了各种各样的经典著作。基辛格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艾略特教授就已经让他给自己的手稿提意见了。 (4) 尽快适应学术圈的生存法则 基辛格一直跟着艾略特教授,很早就开始混学术圈。学术也是一个江湖,有很多生存法则。基辛格对有些规则掌握得很好,而另一些就没有太关注,所以他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基辛格本科毕业之后就帮助艾略特教授主办暑期国际问题研讨会,每个假期邀请世界各地的三四十名青年领袖到哈佛进修。这些学生里后来出了很多政要。基辛格还办过一份杂志,叫《合流》,邀请了很多名流写稿。事实证明,这些实践不仅锻炼了他的才干,而且帮助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络。 (5) 对时代的变化保持敏感 基辛格本科毕业那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之后,虽然基辛格忙着在学校里读博士,但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时事。他曾经为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做过一个关于核武器的专题研究,后来出了一本书,叫《核武器与对外政策》。这本书反响很好,年轻的基辛格博士很快成了美国最重要的核战略专家,就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都盛赞这本书。为什么这本书如此流行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选题选得好。 2.在大学里不需要做的五件事 (1) 没有必要在大学里广交朋友 很多人觉得到了大学里就要广交朋友,尤其是到了像哈佛、北大这样的名校,以后就靠校友资源了。 这是一种误解。很多年轻人确实是在大学期间交到他们最好的朋友,但基辛格没有。新闻记者曾经找到他的哈佛同窗采访,发现他大学期间并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还有人说他一点儿也不招人喜欢。这可能是因为基辛格是一位年纪较大的退伍军人,而且是寒门子弟,跟哈佛的贵族气质格格不入,他更喜欢去找自己在部队里的战友。但这也告诉我们,没有必要在学校里花费过多的精力交朋友。 (2) 没有必要在大学里考第一名 虽然基辛格很用功,成绩也很优秀,但并不是最拔尖的,他在哈佛大学绝对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虽然有导师推荐,但基辛格直到大学四年级才被选进学术精英团体,即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哈佛分会。这说明,最容易成功的人不是每次考试都考第一的,而是那些比较轻松地考到班上前十名左右的学生。 (3) 没有必要太在意自己的论文选题 基辛格的本科论文是写历史哲学的,尤其是想讨论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什么不对,康德为什么是对的。他想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看待人类社会中历史决定论和我们作为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的意志之间的矛盾。基辛格的博士论文主要写德国首相梅特涅。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基辛格很推崇梅特涅,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如果不是基辛格以后成了名人,他写梅特涅的这本书根本就没有人看。 (4) 没有必要紧跟潮流 我接着基辛格的论文选题来讲,从这两篇论文选题,我们能够学到,写论文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没有必要在写论文的时候紧跟潮流,因为潮流是会涨潮,也会落潮的,但你磨练出来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却能在未来应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无往不胜。 (5) 没有必要一条学术道路走到黑 从基辛格的经历来看,我们没有必要早早地把自己一生的道路都规划好。如果真是要做学问,基辛格要做得很简单,无非是发论文、评职称,一步步升迁。但就算是他顺利地升到哈佛大学教授职务,又怎么样呢?假如基辛格选择学术道路,一条路走到黑,那他绝对不会有以后那些激动人心的经历的。
我们专业提供计算机毕业设计
字数不是很多,找人写也不贵,至少在我这里。
需要,大专学校学生毕业论文都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检测。重复率要在学校规定范围之内,不满足条件的需要重新修改。
对于大专生而言,毕业论文提前查重的时候可以用知网查重。知网还有一个知网小论文分解查重系统,这个系统对文章的类型没有要求,但是查重出来的结果依然是权威准确和可靠的。
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自己提前用知网查重进行检测是有好处的,自己查重出来的结果严格经过修改到学校查重,学校查重采用的系统没有知网查重那么的严格,那你的论文在提前查重修改之后,就可以顺利的通过学校的查重。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在经受着垃圾邮件、病毒和黑客的冲击,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建立和实施严密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健全安全制度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 防御措施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组网的硬件、管理控制网络的软件,也包括共享的资源,快捷的网络服务,所以定义网络安全应考虑涵盖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参照ISO给出的计算机安全定义,认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正常有序。”从本质上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能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从广义上看,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制性的相关技术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研究的领域。从用户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的信息在网络上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同时希望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上的信息不受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访问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精确地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它是一段能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代码,与所在的系统或网络环境相适应并与之配合起到破坏作用,是人为特制的通过非授权的方式入侵到别人计算机的程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某种故障或使其完全瘫痪。比如我们常见蠕虫病毒就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慢到我们无法忍受的程度。计算机病毒本身具有传染性、隐蔽性、激发性、复制性、破坏性等特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扩散速度也不断加快,破坏性也越来越大。黑客和黑客软件黑客是泛指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入侵计算机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他们往往会不请自来的光顾各种计算机系统,对已被入侵的计算机截取数据、窃取情报、篡改文件,甚至扰乱和破坏系统。黑客软件是指一类专门用于通过网络对远程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攻击,进而控制、盗取、破坏信息的程序,它不是病毒,但可任意传播病毒。互联网的发达,使黑客活动也变得越来越猖獗,例如所提到的5名杭州的“电脑高手”,利用“黑客”技术远程窃取价值14万余元的游戏币。2009年5月23日,被重庆九龙坡区法院以盗窃罪一审判刑10年半,并处罚金5万元。就是此类,黑客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为研究新科技,或对抗牟取暴利的狭义英雄,除有受不住金钱诱惑而入侵电脑盗取资料出售或勒索赚钱外,还有怀着政治动机和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的行为。 系统及网络安全漏洞系统、协议及数据库等的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导致了各种各样漏洞的产生,使网络门户大开,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用户操作失误及防范意识不强用户防范意识不强,口令设置过于简单,将自己的账号随意泄露以及浏览不熟悉的网页、下载等,都会对网络带来安全隐患。 2 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技术尽管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涌现,但到目前为止防火墙仍是网络系统安全保护中最常用的技术。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2000 年所检测的网络安全产品的统计,在数量方面,防火墙产品占第一位,其次为入侵检测产品和网络安全扫描。防火墙系统是一种网络安全部件,它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也可能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这种安全部件处于被保护网络和其它网络的边界,接收进出被保护网络的数据流,并根据防火墙所配置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过滤或作出其它操作,防火墙系统不仅能够保护网络资源不受外部的侵入,而且还能够拦截从被保护网络向外传送有价值的信息。防火墙系统可以用于内部网络与Internet 之间的隔离,也可用于内部网络不同网段的隔离,后者通常称为Intranet 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也叫网络实时监控技术,它通过硬件或软件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并与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库进行比较,一旦发现有被攻击的迹象,立刻根据用户所定义的动作做出反应,如切断网络连接,或通知防火墙系统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将入侵的数据包过滤掉等。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为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了解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对局域网络、Web 站点、主机操作系统、系统服务以及防火墙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系统管理员可以了解在运行的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的网络服务,在操作系统上存在的可能导致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漏洞,还可以检测主机系统中是否被安装了窃听程序,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配置错误。其它的网络安全技术还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和VPN技术等等。3网络安全的保护手段 . 技术保护手段网络信息系统遭到攻击和侵人, 与其自身的安全技术不过关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我国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安全系统有其自身的不完备性及脆弱性, 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设立以高科技为媒介, 这使得信息环境的治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实际情况, 可采取以下技术手段:( 1) 网络安全访问控制技术。通过对特定网段和服务建立访问控制体系, 可以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可实施的安全措施有: 防火墙、V P N 设备、V L A N 划分、访问控制列表、用户授权管理、T C P 同步攻击拦截、路由欺防范、实时人侵检测技术等。( 2) 身份认证技术该项技术广泛用于广域网、局域网、拨号网络等网络结构。用于网络设备和远程用户的身份认证, 防止非授权使用网络资源。( 3 ) 加密通信技术该措施主要用于防止重要或敏感信息被泄密或篡改。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加密算法。其加密方法主要有: 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不可逆加密等。(4 ) 备份和恢复技术。对于网络关键资源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做到双机备份, 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5 ) 在系统和应用层面, 包括计算机防病毒技术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 达B Z 级) 、应用系统的关键软硬件及关键数据的备份等。防病毒技术和备份措施是通常采用的传统安全技术, 而安全的操作系统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法律保护手段。为了用政策法律手段规范信息行为,节击信息侵权和信息犯罪,维护网络安全, 各国已纷纷制定了法律政策。1 9 7 3 年瑞士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计算机的法律; 美国目前已有47 个州制定了有关计算机法规, 联邦政府也颁布了《伪造存取手段及计算机与滥用法》和《联邦计算机安全法》; 1 9 8 7 年日本在刑法中增订了惩罚计算机犯罪的若千条款, 并规定了刑罚措施. 此外, 英、法、德、加等国也先后颁布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规。1 9 9 2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关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指南, 各国遵循这一指南进行国内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调整。我国于1 9 9 7年3 月通过的新刑法首次规定了计算机犯罪, 即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是指违反国家规定,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和信息系统中储存、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破坏, 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后果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 86 条的规定, 犯本罪的, 处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5 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也先后相继出台.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 保护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 管理保护手段.从管理措施上下工夫确保网络安全也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点上, 一方面, 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 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越权、误用及泄密。主要指加强计算机及系统本身的安全管理, 如机房、终端、网络控制室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 对重要区域或高度机密的部门应引进电子门锁、自动监视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对工作人员进行识别验证, 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口令或密码。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稽查人员分别设置, 相互制约, 避免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权限过大。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上的规章制度限制和约束不安分的计算机工作者, 以防止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程序的产生、传播, 以及通过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程序等对计算机用户的危害, 认识到传播病毒、非法人侵等行为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使每一个计算机工作者都成为网络安全的卫士。在一定的程度上, 好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比用技术方法实现防护更为有效。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采取“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八字方针, 从加强管理人手,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 伦理道德保护手段。伦理道德是人们以自身的评价标准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它不由任何机关制定, 也不具有强制力, 而受到内心准则、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的作用, 它存在于每个信息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伦理道德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力量来自于信息人的内在驱动力, 是自觉的、主动的, 随时随地的, 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伦理道德的范畴里, 外在的强制力已微不足道, 它强调自觉、良律, 而无须外界的他律,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网络安全的尊重比外界强制力保护网络安全无疑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性。正因为伦理道德能够在个体的内心世界里建立以“ 真、善、美” 为准则的内在价值取向体系, 能够从自我意识的层次追求平等和正义, 因而其在保护网络安全的领域能够起到技术、法律和管理等保护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火墙是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门户”,对两者之间的交流进行全面管理,以保障内部和外部之间安全通畅的信息交换。防火墙采用包过滤、电路网关、应用网关、网络地址转化、病毒防火墙、邮件过滤等技术,使得外部网无法知晓内部网的情况,对用户使用网络有严格的控制和详细的记录。个人计算机使用的防火墙主要是软件防火墙,通常和杀毒软件配套安装。杀毒软件主要用来杀毒防毒,但要注意,杀毒软件必须及时升级,升级到最新版本,才能更有效的防毒。由于病毒在不断更新,杀毒软件也需要经常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区别在于:杀毒软件是医生,用来查杀各种病毒。防火墙是门卫,可以防止黑客攻击,阻止陌生人访问计算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要及时升级,并经常运行杀毒软件杀毒,这样才能防毒。及时安装漏洞补丁程序微软对漏洞有明确定义:漏洞是可以在攻击过程中利用的弱点,可以是软件、硬件、程序缺点、功能设计或者配置不当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Miller给出一份有关现今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研究报告,指出软件中不可能没有漏洞和缺陷。如今越来越多的病毒和黑客利用软件漏洞攻击网络用户,比如有名的冲击波病毒就是利用微软的RPC漏洞进行传播,震荡波病毒利用Windows的LSASS中存在的一个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当我们的系统程序中有漏洞时,就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纠正这些漏洞,软件厂商发布补丁程序。我们应及时安装漏洞补丁程序,有效解决漏洞程序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扫描漏洞可以使用专门的漏洞扫描器,比如COPS、tripewire、tiger等软件,也可使用360安全卫士,瑞星卡卡等防护软件扫描并下载漏洞补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如果安装了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并及时下载安装漏洞补丁,计算机基本是安全的。但在很多情况下,网络的木马和各种病毒是我们自己“请”进来的。所以,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病毒。不要随便浏览陌生网页,随便打开陌生邮件,防范“网络钓鱼”。在访问网站,特别是需要输入帐号的时候要仔细确认网站的合法性。打开陌生邮件前,先进行杀毒。使用聊天工具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发的文件,防范即时通讯病毒。除了不随便打开陌生人发的文件和网址链接外,还应该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如FTP客户端、Telnet及Web服务等。下载软件要从著名网站下载,防范软件捆绑木马和间谍软件。比较著名的下载站点如天空软件、华军软件、多特软件等提供的软件是比较安全的。5 结束语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化进步,各种新技术也不断出现和应用,网络安全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研究、探索和开发。参考文献[1] 王福春. 试击网络安全及其防护[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2]方倩. 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天地[3] 黄俭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4] 杨彬. 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J]. 应用科技,2010[5] 李勇.. 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J]. 蚌埠党校学报2009(1)[6] 刘晓珍.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J]. 机械管理开发,2010(6).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摘要:通过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比较分析,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的目标上的拓展、改进和深化。最后得出结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比较研究l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1.1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关于 魏 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既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人员、技术、信息;又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计划、控制、协调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广泛查阅,发现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表现在以下五种不同含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l.2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在国内外众{5{纷纭。在国外,奎达斯认为,知识管程,以满足现在或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效绩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丹利尔?奥利里认为,就唇降组织收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个系统的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在国内,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层,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能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他指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信息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共享信息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如果—个组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知识管理。首先,知识管理需要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知识管理的杨 黾知识仓嘶,知识仓! 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但知识的创新离不开信息,而知识不能简单地从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概括中产生,由知识与信息的互动性决定了信息资源演变成为知识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感知、提取、识别、检索、规划、传递、开发、控制、处理、集成、存储和利用,通过学习过程与价值认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采集与加工、交流与共享、应用与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为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其次,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以提供一次、二次文献为主,而知识管理不再局限于利用片面的信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对用户的需求系统分析,向用户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选择有用的文献,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二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仅局限于对信息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其实在信息获取的整个流中,人才是核心。知识管理认为对人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这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三是姗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抛弃了信息管理中被动处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模式,它与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应用的全过程融合,使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创新的核心能力。第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售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进而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3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区别:3.1信息管理活动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要素,而知识管理除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之外,还要管理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促进组织内知识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共享。有效的控制显性知识(信息资源)和隐性知识(人力资源)的互相转化,实现知识创新。3.2从管理对象看,信息管理着重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着重隐性知识(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信息管理的工作重心是解决社会信息流的有序化、易检性和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处理,形成高度相关、比纳与检索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把信息提升为对用户决策有重大价值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发现、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保存和服务;知识管理则以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利用为核心。传统戏系管理比较偏重于信息、知识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利用,把显性知识看作管理的唯一对象,忽略了知识包断。知识管理把信息管理的平台,机械的方式变为动态的知识创新活动,从而把信息管理提高到—个更高的层次。4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化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产物,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个新阶段。概括地说,知识管理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资源管理的高级化合物,代表了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O世纪40年代及40年代以前,被称为文献信息的管理阶段,也被称为传统的手工方式的信息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信息总量的迅速增加,信息涌流的严峻形势使信息处理技术受到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这是信息技术管理阶段;20世纪8O年代至90年代中期,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为管理对象的这—时期,被称为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自1995年以来,在现代怠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作用下,进入了知识管理阶段,即信息管理的综合集成阶段,它标志着信息管理扩大到了知识管理的应用领域。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的进一步体现。人成为知识管理的对象,也是知识管理的目的。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势,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是信息科学的实质、目标和任务的充分体现。实行知识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全球经济—体化的知识文明时代。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一、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象,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 。进化原理是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主要特徵。从生理学观点:生命定义为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 动、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从新陈代谢角度:生命系统具有界面,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但不改变其自 身性质。从生物化学定义: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 核酸和调节代谢的蛋白。遗传学定义:通过基因复制、 突变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系统。热力学定义:生命是个开 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二、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大致可分四类说法:一为生命由自然力所创造 ,这是神学与哲学的主张。二为生命可於短时期内由无生 命物质自然发生,过去和今天均如此。三为生命与物质一 样同样永恒,生命於地球形成同时或稍后即来到地球。四 为生命系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一系列化学变化而产生。 这个说法较为现代科学家所采信。印度生物学家哈尔丹提倡「原始汤」理论,认为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原始大气 ,使蛋白质的材料氨基酸和醣等有机物质得以形成。它们聚集在原始海洋中,变成像热汤一般,生命就是从这个热 汤中诞生出来的。后来,芝加哥大学米勒在模拟地球原始大气的模型中,利用火花放电制造出七种氨基酸,这是构 成生物体蛋白质的要素。三、广义的生命现象1.地球上的生命地球就像一个大温室,培育了千万种的动植物,依赖着大 气层的保护,内有充足的日光、空气、水及适宜的气候,不断的适应各种环境而繁绵生长。如果离开这个温室,这 些生物还能生存吗?一般人总认为,离开地球在太空中或月亮上,压力极低、温差又大,几乎没有空气与水份,而 且还充满各种宇宙线,在这种环境之下,应该没有任何生 物能够生存,而事实确证明我们错了!其实在恶劣的环境中地球生物还能生存,这在地球上一些特殊而不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中,却也常发现一些能适应的生物。例如在释出强烈辐射线的原子炉内,也可以发现有微生物。1977年法国科学家在太平洋3000米深处,在水温高达 250度的热 泉口,发现红鱼、螃蟹、白蛤类等数种生物。而在南极极冷的冰块中,也可以发现嗜寒菌。由此可见生命力是非常 的顽强,在各种恶劣环境之下,仍有能适应的生物。这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不能以狭隘的角度来观察所有的 生命现象。2.月球上的生命根据美国詹森太空中心泰勒博士1974年的报告,1969年降 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所收回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置月球上的相机底部,竟然发现含 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也就是说: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 年半!这真是令人意外而吃惊的事,月球经由人类太空船多次的登陆探测,可能早已散播许多微生物在上面了,从 此事以后应要改口月球上毫无生命的说法了。如根据「神秘的月球计划」一书及吕应钟先生「月球是外星人制造的 ?」一文的研究与说法,月球上已早有了生命,而且是比 人类还高智慧的外星生命,也说不定!3.太空中的生命科学家利用模拟宇宙环境的实验,得知如「枯草 菌」、「黑麴菌」、「芒氏梭菌」等微生物,能长时间生存於宇 宙中。荷兰来登大学以枯草菌孢子实验,在照射相当於 1000年放射线剂量的紫外线,结果仍有的存活率。德 国的多赛博士发现某种微生物能在超真空环境中生存达数月之久。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许也有这些生命顽强的生物 ,正在随着宇宙灰尘或慧星等在太空四处流窜,也许是地球的生物飘向宇宙深处,也许是外太空的生物已悄悄的降 临地球,有人说爱滋病的病毒可能就是从外太空来的。所以美国太空总署对回返地球的太空船与人,都要实施太空 防疫捡查。4.异度空间的生命龙一直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吉祥动物,不仅对它们描述的 灵活灵现,甚至从古到今,都有很多人亲眼见过。以龙为例,在近代就有一个实际的目击案例:在抗日时期,於安 徽省涡阳县的城门口,就曾出现一条土色的龙,它的外形与图画中所绘的完全一样,身长约十公尺,直径约15公分 ,带有很浓的鱼腥味,一直停留在城门口,引起许多人围观。当地的自卫队队长李占元并派卫兵保护,以防止受人 搔扰或盗捕。且依民俗传说规定禁止小孩与妇女观看。直到第五天的夜晚,在一阵暴风雨之中,卫兵未注意到的时 侯,那条龙就不知去向了。而近来中国上亦传出在平顶湖遇见水怪及有龙出现在源流於石人山的湖泊区域。据说石 人山是个蛮荒地区,有许多的奇珍异兽,譬如发现有一公尺大的蝴蝶等,有人研究称该处是否为异度空间的窗口, 才会出现一些奇珍异兽及俗称属於灵界动物的龙。在十馀年前於新屋乡头洲国小,所发生的疑是外星人 体坠落事 件,如果真是外星人,我认为它不一定是从飞行中的飞碟 所掉落,倒是有可能也是来自异度空间。5.沉睡与长寿的生命根据1995年11月13日美国植物学报的报导,加州大学植物 生理学家沈珍报告说,他们已将一枚来自中国大陆的,一千二百八十八年前莲花种子培育出新芽。科学家冀望自这 枚沉睡了千年之久的莲花种子中,探寻青春不老的秘诀。英国大英博物馆於三十多年前发生了一件奇事,该馆工作 人员在搬运时,无意中把清水 到一对昆虫蛆的标本上,两只虫蛆竟慢慢蠕动起来,居然又活了起来!而这对标本 是 123年前在非洲采回制成的。生命不但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而且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长久的年代中 保持下来,真令人难以置信。而类似的发现已相当的多,如富兰克林曾亲眼看到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层 中,开采出四只青蛙,而且还能活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采石场,工人也在一个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密封石 洞中,发现一只活青蛙。英国的考古队在埃及打开密封的金字塔陵墓时,赫然发现一只活猫。数年前广东梅县重修 观澜亭,发现石柱下竟然压着一只乌龟,石柱移开乌龟就慢慢爬了起来,据州志记载,这只乌龟被压了二百四十多 年了。另一个更不可思议的事,据说中国还有发现「万年龟」,经由其龟壳的碳十四鉴定,证实它已活了上万年。 这些生物的生命保存方法,究竟有何秘诀?6.冷冻生命1957年苏联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发现二千多年前的活蚯蚓十 八条。北爱尔兰地区有一种蛇,冬天被冻成冰棍,老人捡来做手杖,妇女把它们做门帘挡风雪,当春天来临,冰消 雪融,它们苏醒后就溜的无影无踪了。我们对这些纵贯古今的生命保持方法,还没有寻求到解答,但藉由科学的逐 渐发展,人类已能利用冷冻技术,把单细胞的受精卵做半永久性的保存。要保存多细胞的复合组织,可就困难多了 ,只能维持三到四个星期。若要把整个身体均匀冷冻,毫发无伤地长期保存,目前仍然做不到。虽然如此,已有许 多人为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加入美国亚尔柯生命延长基金 会,该会把已经死亡的会员体冷冻保存起来,寄望未来 较进步的医学使其复活。在电影里我们也常见在太空中旅 行的太空人,需要藉由身体的冷藏来消磨漫长的太空旅程及节省食物。这虽然是科幻情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也 许将来真的就是如此!7.复制生命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着复制自身的全部信息,只是 除精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这些信息大都被关闭,这些细胞都被特别化了,只能分裂成肝细胞、肾细胞或皮细胞等 。不过,一但这些信息被激发,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个体,由於它的基因信息不变,它可不失真的 复制出原来的个体。1997年 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宣布了复制羊“波莉”的诞生。他们从一只雄性 绵羊身上抽取了乳腺细胞,将细胞核用显微手术植入一个已用电击法除核的空卵泡内。在卵子环境中,该细胞核中 的遗传信习被唤醒,分裂成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产出与原雄羊完全一样的复制体。主持该项研究的科 学家维尔穆特声称,如果去做的话,两年内可以培育出第一个复制人。目前的复制技术,它需要卵细胞的环境来唤 醒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成胚胎任需植入母体的子宫。但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些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一但复制人降 临这个世界,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人类的独特性、神秘性,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敬畏及宗教的信仰,将 澈底瓦解。 的生命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生命保存问题,就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秘密的时空胶囊,故事虽是虚构,但并非是信口开河 。已经在地面消失的古生物,能够使它们在现代复活,这并不是痴人说梦,现在愈来愈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其中 的关键就是封闭在琥珀中的化石,琥珀是松树等植物的树脂所变成的化石。其中有些会含有昆虫等小生物,并保有 完好形态。科学家打算从这些生物取出DNA〔去氧核糖核酸〕,DNA被称为生命的设计图,若能取得古代生物 的DNA,便有可能藉由日益发展的基因工程与生物科技 ,在不久的将来使它们再度复活。四、生命体的形态在已知的物理世界里,我们都知道物质的形体,可分为气 体、液体、固体三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聚合体。而在我们所知的地球生物,其组成是以液体与固体的混合为主 。人体就是以七成的水及三成的固体所构成。地球上是不是亦有以气体为主,或是纯固体的生命形态?物质三态的 差异,起因於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而有所分别。气体与液体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力相差一百万倍,液 体、固体间则相差一百至一百万倍。以气体为主体的生命,由於分子活动快速,要维持构造和生命机能较为困难, 理论上需要较大的形体,形状可能像台风。由於气体生命的身体非常脆弱,它需要一个宁静的成长环境。固体生命 有可能成结晶成长,且行动迟缓,为躲避其它生命的竞争,或许地球底部深处也有固体生命默默的活着。以地球多 水的环境,自然生命体亦是以液体与固体的聚合体为主。人类的生命观只限於地球生命,至今连地球生命的本质仍 未能掌握,又如何深入了解形成原理与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那麽放眼宇宙,无数个不同的星球,是否也各自存在 不同形态为主的生命?是否也有别於地球以碳水化合物机体之外的生命机体?以金属或其它物质组成?生命体有没 有可能超越物质三态,而存在光态或隐态当中?若有,则可能对灵异现象或神出鬼殁的幽浮,将有一番突破与合理 解释。这是值得让我们深思与研究的问题。五、人类的演化与起源根据达尔文物竞天择说,认为演化是从低等、简易的生物 慢慢演化,随着环境的变迁经过优胜劣败的淘汰,进化为高等、复杂的生物。此说也推测人就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 ,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无法从考古学上获得证实,因为在所有出土的历代化石中,从没有发 现居於人与猿中间,而正在演化中的半人猿化石。相反的人还是人,猿还是猿,一点也没变。近代由於科学的更发 达,人类的触角已深入太空中,且由於对幽浮的更多发现与了解,人类才发掘「人上有人,天上有天」,人类为什 麽一定是低等生物演变的呢?也许人类真的是由上帝所创造的,也许上帝就是人类的祖先,或许上帝就是外星人!六、新思维探索外星生命从以上的探讨,使我们对「生命存在」的定义,有一番不 同角度的看法。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开启了我们的思维。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出现。我们还能说只有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地方,或是一定要与地球有类似形态的星球才会有生命吗?其它高温高 压、冷暗无气、寒冷冰封的世界,或许是另一形态生物滋生的温床哩!也许就在太阳系中,存在有地球以外的生物 ,正以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着;也许整个宇宙就是另一个巨大生物的身体;也许我们体内的一颗细胞,就是另一个 世界的宇宙,而那个宇宙的生物正面临跟我们同样的问题 ,正在思索着宇宙的尽头,是否有别的生物?
胡秀英(1910年2月12日—2012年5月22日),原籍江苏徐州,国际著名植物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崇基学院资深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安诺树木园(Arnold Arboretum)荣休高级研究员。
193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于岭南大学完成硕士课程,并于194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是首位到哈佛在植物学获取博士学位的中国女学生。取得博士学位后,胡秀英受聘于哈佛大学进行植物学研究。1968年,返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生物系高级讲师,继续其对香港植物的研究工作。历任南京中山植物园顾问、广州华南农业大学荣誉教授、深圳仙湖植物园顾问。1999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荣誉讲座教授。
胡秀英是冬青、萱草、泡桐、菊、兰等植物的世界权威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植物分类学,采集植物标本超过三万份,发表超过一百六十篇专题论文,并获“植物学活百科全书”之美誉。
200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向胡秀英教授颁授铜紫荆星章,以表扬其毕生对植物学及中医药研究的卓越贡献。2002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第一届院士。2012年5月22日,胡秀英教授病逝于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享年102岁。
1948年考入力行中学(今黔阳二中),那时家境清贫,随时都面临辍学的可能,但父母还是不惜借债,想尽办法支持他念完初中。1951年夏,初中毕业,读不起普通高中,又不想终断学业,便报考了学费低廉、还可勤工俭学的湖南安江农校林科专业。1954年春,由于学校调整,林科学生均迁入湖南长沙林校。1954年,林校毕业后因学业成绩优异,被保送入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深造。1955年秋又因院系调整,进入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学习。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使他的视野大为开阔,尤其是这里聚集着一批著名的学者、教授,如郑万钧、叶培忠、陈植等,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卓越成就,极大的激励着这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青年,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努力拼搏,如饥似渴地从老一辈专家身上汲取知识营养,从德智体各方面严格锻炼自己,195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1958年在南京林学院本科毕业,师从植物界泰斗郑万钧院士,毕业后,他被留校任教。1961年被推荐考上植物生理生化专业的留苏研究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俄语。后因中苏关系破裂,返校后再次报考由国内专家指导的树木学研究生,得到了郑万钧教授的亲切指导。1962-1964年攻读研究生期间,他3年如一日,努力拼搏,充分汲取前人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山区,采集植物标本,观察植物的生态变异与多样性,最后完成了《浙江龙圹山、天目山地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的优秀论文。1964年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一直在该校任教和从事森林植物学的科学研究。1965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的川滇黔地区的考察,担任林业组组长。从滇东的曲靖昭通开始,经滇中、滇西北,直到四川的西昌地区,每考察一个地区均进行阶段性小结,最后于成都完成考察总结。阶段小结以及最后总结报告中所有林业部分的内容,均由向其柏执笔完成。该项综合考察成果,为后来的三线建设,四川渡口市、四川攀枝花及四川西昌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材料。1974年起,向其柏兼任南京林学院林学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1980年2-10月在上海外语学院留学生部法语班学习。1981年经教育部派遣,前往法国科学院巴黎自然博物馆植物所进修。1983年6月回国,担任教学任务,兼树木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0-1994年兼任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他一直兼任江苏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花协理事。1993年起,任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一届理事。199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向其柏长期从事五加科分类的研究工作。五加科是一个比较大而重要的科,该科植物在中国分布普遍,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1830年自瑞士德勘多(De Candolle)发表该科的专著之后,有许多学者对该科作过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中国五加科的研究水平,主要停留在形态分类、物种的调查清理方面。1974年向其柏承担《中国树木志》五加科的编写任务,深入实际,采集调查,他的足迹遍及华东、华中、西南山区,同时奔赴全国各地的许多植物研究所、大学的植物标本室,查阅五加科的标本,总数达4万份以上。他广泛地收集文献资料,经多年的认真研究,发现9个新种和新变种,1980年发表于《植物分类学报》。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前人在五加科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属的界限不清、种系分类上的混乱、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甚多、有的种名长期互相抄写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向其柏思考着,植物分类学是一门传统的古老学科,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需要冲出地域界限、跨越国界、进行洲际或世界性的专属研究。1981-1983年向其柏在法国科学院自然博物院植物研究所从事五加科的研究,率先对五加科进行洲际和世界性的专属研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充分利用那里的优越条件,忘我地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认真地核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蜡叶标本和珍贵的模式标本;阅读着极为丰富的馆藏文献。法国还资助他赴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Kew)、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瑞士日内瓦植物园等标本馆,查阅全部五加科标本,总数达5万份以上。从大量的材料、现象中梳理出五加科属和物种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东西,从而对各属的界限更清晰、对种系分类更明确、所得结论更可靠。1983年以后,他连续在法国、瑞士和国内的植物学报上发表了近10个属的研究论文。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植物新种70余个,建立一个新属,修改和校正了前人在该科研究中的大量错误。查清了木犀属植物资源,创建了梅花品种分类新体系。主编《中国树木志》、《Flora of China》和《Flore du Cambodge,du Laoset du Vietnam》等三种志书中的五加科(即中、英、法文版),把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五加科的研究提高到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新水平。如对常春木属的修订取得重要成就,这个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属,虽然种数不多,仅3种,但分布较广,产于中国云南西部、西藏和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等国。在未经修订前,这3种植物从未被正确鉴定过,其中一种植物竟被置于4个不同的属中,十分混乱。经修订整理后,不仅属的界限清楚,而且种系分类的错误全部纠正。由于他对中国五加科中的大部分属(中国特有属除外)均逐一地进行了跨国性专志研究,进一步对《中国植物志》第54卷和印度支那植物志的五加科,作了许多修订和增补。使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多达60余种相同的植物名称被取消或归并,有30余种的植物名称重新调整或更改,有10个属的概念、分类学特征得以补充和重新限定;一个属被归并,一个属被重新确认。从而使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五加科的分类更加合理、系统和科学性更强。他还认为:要使五加科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能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学习新的分支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当他认识到植物孢粉学在植物分类学上有重要意义时,一向勤奋好学,善于实干的向其柏,克服了种种困难,抓住机会去巴黎第七大学、听法国著名植物孢粉学家、伞形科专家.瑟索、拉赫娃的孢粉学课;去巴黎第十一大学听著名植物学家Jean-F.热河瓦(Leroy)的植物系统学;向D.加兰(Callen)博士学习孢粉学实验操作技术。而后便采用电镜扫描和超声波振荡破碎法,对五加科植物花粉进行研究,于1988年他发表了《中国五加科花粉形态研究》的论文。首次对国产21个属,近40种植物花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揭示了各属的花粉形态特征,从另一分支学科来验证分属的可靠性。文章还结合其他的形态解剖资料,综合讨论了该科各属的分类位置、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等,成为一篇迄今为止中国五加科的形态分类和系统演化方面最全面、深入的理论性论著,提出了系统演化的新观点和演化图解,合理地解释各属的亲缘关系,他的见解独到,深受同行专家的赞誉。又如,马蹄参这个单种属,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长期被放在五加科中,后来人们对其分类地位、系统位置提出怀疑,一直争论不休,但都缺乏足够的依据。向其柏带领其研究生,对该植物进行了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木材解剖学、孢粉学、植物化学、古植物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大量翔实的材料,论证该属应放在单室茱萸科中,而与单室茱萸属共同组成一个科,分别从五加科和山茱萸科中独立出来的新结论,从而使这一争论有了明确的结果。在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面,他特别重视对五加科植物化学成分的分析,这不仅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而且对该科的系统分类也有重要的意义。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五加科的楤木、五加、吴茱萸五加、人参木等属植物进行了药用化学成分(人参皂甙、紫丁香甙)的提取和分析。发表论文近10 篇,被国外的化学和化学分析文摘所转载刊登,为五加科的化学分类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向其柏以其知识渊博、兴趣广泛著称,对许多科、属植物分类都有较深的研究。如他在樟科、木犀科植物的分类都有新的建树,由他命名发表的樟科植物——浙江楠,以及他与同事共同发表的木犀科植物——对节白蜡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两种植物都是珍稀濒危树种,是重要的用材和园林观赏树木,这两种植物的命名不仅是对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的一个贡献,而且对林业、园林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还带领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樟科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首次揭示樟科花粉的多样性和有小穿孔的存在,把该科花粉划分为7个类型,并提出建立一新族——月桂族(Laureae)的观点。1995年该论文分别在《植物分类学报》和对外学术刊物《Cathaya》上刊登,引起中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向其柏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他的名字在英、美、法等国出版的植物学字典或手册中早已有记载,所发表的论著在国内外的植物学文献中被大量引用。他3次被法国科学院巴黎自然博物馆聘为特邀教授,并承担了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植物志中五加科等的修订、编写任务。1996年应越南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邀请,向其柏赴河内考察五加科植物,共鉴定近30000份五加科标本,受到了越南科学家热情接待和高度赞誉。如该所领导说:“我们从未见过一位外国人如此认真为我们鉴定标本”。1997 年,一位与越南进行科技协作的法国新药物开发专家D.巴斯汀(Bastien),曾两次来信说:“向教授,我在河内看了你鉴定的标本,对我帮助大极了,由衷感谢”,同时他还约定在巴黎要与向教授见面,请教些问题。1998年5月底,德国一位同行H.哎寨(Esser)博士,专程赶在向其柏回国前夕于巴黎会面,要求他就泰国的五加科植物分类问题给予指导。1997年9-12月,向其柏应中美植物志编委会美方的邀请赴密苏里植物园(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和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um)等地进行研究考察,完成《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五加科(英文版)的编写、定稿。该志包括24个属,175 种。这是中国五加科最完整、系统的总结。它的出版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将会产生深远影响。1998年3-6月,向其柏应法国邀请第五次去巴黎,5月,接受法国第三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向其柏一直战斗在林业教育战线上,他对林业科技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数十年来,他先后讲授树木学、园林树木学、高级树木学、植物孢粉学和园林树木分类学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1985年首次在全国林业院校中为研究生开出植物孢粉学课程,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孢粉学研究。他教学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讲课生动,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向其柏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生。1975-1979 年,他参加《中国树木志》与《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两部巨著有关章节的编写。为华东、华中编写组组长,向其柏工作十分繁重,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日夜奋战,经他审阅、修改的稿件达60万字以上,为这两部著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1978年《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出版问世。《中国树木志》现已出版了三卷。前一部著作已获林业部1979-1980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向其柏是《中国花经》的编委和主要撰稿者之一,他主编的《室内观叶植物》一书,为广大园林、花卉爱好者的重要参考书,被许多农林院校园林及室内装饰等专业,用作参考教材。向其柏在事业上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党和人民对他的培养,家庭对他的支持外,他的优秀品质和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是其事业成功的关键。在漫长而艰辛的研究工作中,他深知学海无涯,在多次与英国、美国、法国等学者的合作中,他深感电脑技术在科研、信息交往中之重要性,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他仍然购置一台电脑,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刻苦实践,自己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敲打,终于能独立操作。1997年初,完成了一本英文、一本法文的五加科植物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