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部企业;管理沟通;改进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 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纠正了企业家对员工只不过 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认为企业的员工不单纯是经 济人,还是社会人。在“霍桑实验”的第三阶段———谈话 研究中,梅奥发现作业条件、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 相关联系,人们的工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 取决于群体成员,实际上这次访谈为职工提供了一次 沟通的机会。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 密,因此他主张坦诚、开放,把“沟通”作为最基本原则 来实行民主管理。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 对一个企业进行各种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沟通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催化剂和 润滑剂。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组织的管理沟 通呢?首要任务是我们要了解西部企业所具有特殊性。 一、西部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 总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04年的 GDP总值为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经济有所 改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 增长、、、和12%,高于前些年的 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调整为 2004年的∶∶,从这个结构上看,经济发 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发展的 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 不足,能源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工制造业、能 源重工业化、资源深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西 部投资,西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不但 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可以引进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出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而导致组织 内部关系不和谐。在平时工作中,有些员工不注意或忽 略汇报工作的程序和规定,常常越级汇报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甚至严 重地影响个人工作或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因为直接 上司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也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安排者 与工作成绩的直接考评者。建立好与上级的关系不是 让员工阿谀奉承,而是要注意经常与直接上级沟通,这 样员工可以尽快了解上级安排工作的意图,而上司也 可以准确掌握员工最近的工作动态和情绪变化,这样 更有利于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西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略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经济基 础稳定后,再建立企业文化也不迟,或者是不少企业起 初就建立起了企业文化的框架,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内容,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花架子、摆设。但事实上,一些 知名且成功的企业事例告诉我们,每个公司在孕育或 成立初期就应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地向内 向外宣传这些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它本身就是客观存 在的。此外,一些新员工在刚来公司时,如果不向他们 宣传企业文化,就会使这些新员工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进度。 3.企业内部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位差 心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所谓位差心理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 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 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则因处于比别 人低的层次而感到自卑。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遍,而且 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使每个企业、每个领导、员工心里 都会受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沟 通问题。 4.以个人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是 需要双向进行的,单向沟通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流和管理沟通的。一些管理者虽有技术但为人处事却 不能客观理智,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愿接触员工,员工 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些管理者只是试图用自己的 认知模式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这样阻碍了上下之间的 意见交流和感情传递,致使沟通失效。 5.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在企业每天的管理沟通中, 管理者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这种现 象的普遍存在,管理者常会误解别人的话,会搞不懂或 误解别人的意图。此外,管理者一般认为倾听是一种被 动的选择,实际上经常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 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管理者了解自己员工 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管理沟通问题 1.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和经济大国,各个地区 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西部企业受到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部分管理者只是盲目跟从或 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以及市场竞争秩序 混乱,这充分说明部分管理层在与对外的信息交流过 程中,速度缓慢,没有及时掌握当前的势态发展状况, 孤立地对待西部企业的发展形势。 2.西部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品牌的过程 中,没有把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作为工作重心,而是盲 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业道路或是品牌模式,在西部特 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品牌不仅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会 浪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并不是把先进的管理 理念适当的“西部化”,而是根据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模式去发展西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 部企业发展进度迟缓,特色不明显。 三、改善西部企业管理沟通的途径及其措施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 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也变得多样、丰富。表面上看来,人们之 间的沟通联络的确是越来越频繁了,实际上,大多数的 沟通已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利益所驱使的表层化的行 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沟通心 态。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 与嗅觉系统这五种心理认知系统,掌握不同的人所拥 有的沟通特色,就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所以,现 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 息沟通,同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 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用心交 流的行为,但“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往往被许多沟通 者忽视了,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也是心与心 交流的外界媒体,倾听不仅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更能 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 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 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 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3.克服“位差心理”的方法很简单,如对于员工进 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 多从员工内部了解情况,多倾听一些意见和建议;管理 层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多一些实质性的交流和沟通。 企业内部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信任;不断提升 下属士气;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及时沟通、努力沟通; 沟通只有打破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4.利用饮食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身份,它能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一起分享食物,反映了人与人有福同 享、有难同当的一种情感纽带,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一 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与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公司人际 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沟通的过程中,员工在了解同事的 文化背景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尊重文化多 样性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应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健全 沟通渠道 1.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 不可或缺。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 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定期的会议是必须 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促 进公司的发展。如何使会议变得有效,如果想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要遵循会议的组织精神及会议目的,准备会 议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与会者可能要涉及的每项议 题,要按时召开会议,也要按时结束会议,会议后,整理 出有效的会议纪要,列出行动表,确定责任到人,这种 会议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沟通。 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已 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组织沟通领域的变 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沟通的效率。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 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 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甚至文件的 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 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地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 事模式。 3.企业还应注重管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 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另外,信息传送 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 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所以信 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 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 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发送者 (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地 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发送 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西部地区在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方壁垒,实 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作为一个西部企业的管理者,在 促进企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和谐愉 悦的气氛。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管理沟通中, 都应该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企业 文化。这样,企业的管理沟通必定会得以改善,沟通艺 术的真谛也必将会得以领会。 参考文献: [1]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5.
毕业论文你不自己写还想咋的,自己写吧孩纸
k公司手机软件项目进度管理 字数:25655,页数:34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在对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项目管理等理论,对A企业的手机软件开发项目方案进行研究,目的是促进A企业在手机软件研发领域保持强烈的竞争优势。全文首先阐述了近年来手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阐述了手机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然后,根据一般流程对A企业的手机软件项目方案进行设计,并且运用WBS工作分解法对设计方案做了详尽的剖析;最后,根据手机软件项目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总结设计思路与流程,使得A企业在今后的手机软件开发项目上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关键词]项目管理; 手机软件; 进程; 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选题背景 1 研究目的 1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章节安排 2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概论 3 项目进度管理常用技术及现状 3 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展望 4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4 第三章 手机软件开发概论 6 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现状 6 手机软件开发涉及的重要因素 7 手机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 11 第四章 A企业A001项目软件开发方案 16 A001项目方案概要及出台背景 16 A001项目软件开发的具体方案以及时间安排 17 方案的实施 18 第五章 A企业A001项目软件开发方案实施总结 27 方案实施效果 27 手机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27 手机软件开发方案中的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27 手机软件开发方案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8 手机软件开发方案的经验总结 28 致谢31 参考文献 32 以上回答来自: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二) 运行结果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谁有比较新点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给我参考一下,大概有六千字左右的我擅长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二) 运行结果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精选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非专业的,最好自己查查啊!
论西部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部企业;管理沟通;改进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 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纠正了企业家对员工只不过 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认为企业的员工不单纯是经 济人,还是社会人。在“霍桑实验”的第三阶段———谈话 研究中,梅奥发现作业条件、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 相关联系,人们的工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 取决于群体成员,实际上这次访谈为职工提供了一次 沟通的机会。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 密,因此他主张坦诚、开放,把“沟通”作为最基本原则 来实行民主管理。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 对一个企业进行各种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沟通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催化剂和 润滑剂。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组织的管理沟 通呢?首要任务是我们要了解西部企业所具有特殊性。 一、西部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 总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04年的 GDP总值为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经济有所 改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 增长、、、和12%,高于前些年的 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调整为 2004年的∶∶,从这个结构上看,经济发 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发展的 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 不足,能源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工制造业、能 源重工业化、资源深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西 部投资,西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不但 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可以引进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出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而导致组织 内部关系不和谐。在平时工作中,有些员工不注意或忽 略汇报工作的程序和规定,常常越级汇报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甚至严 重地影响个人工作或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因为直接 上司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也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安排者 与工作成绩的直接考评者。建立好与上级的关系不是 让员工阿谀奉承,而是要注意经常与直接上级沟通,这 样员工可以尽快了解上级安排工作的意图,而上司也 可以准确掌握员工最近的工作动态和情绪变化,这样 更有利于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西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略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经济基 础稳定后,再建立企业文化也不迟,或者是不少企业起 初就建立起了企业文化的框架,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内容,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花架子、摆设。但事实上,一些 知名且成功的企业事例告诉我们,每个公司在孕育或 成立初期就应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地向内 向外宣传这些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它本身就是客观存 在的。此外,一些新员工在刚来公司时,如果不向他们 宣传企业文化,就会使这些新员工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进度。 3.企业内部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位差 心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所谓位差心理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 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 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则因处于比别 人低的层次而感到自卑。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遍,而且 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使每个企业、每个领导、员工心里 都会受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沟 通问题。 4.以个人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是 需要双向进行的,单向沟通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流和管理沟通的。一些管理者虽有技术但为人处事却 不能客观理智,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愿接触员工,员工 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些管理者只是试图用自己的 认知模式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这样阻碍了上下之间的 意见交流和感情传递,致使沟通失效。 5.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在企业每天的管理沟通中, 管理者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这种现 象的普遍存在,管理者常会误解别人的话,会搞不懂或 误解别人的意图。此外,管理者一般认为倾听是一种被 动的选择,实际上经常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 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管理者了解自己员工 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管理沟通问题 1.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和经济大国,各个地区 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西部企业受到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部分管理者只是盲目跟从或 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以及市场竞争秩序 混乱,这充分说明部分管理层在与对外的信息交流过 程中,速度缓慢,没有及时掌握当前的势态发展状况, 孤立地对待西部企业的发展形势。 2.西部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品牌的过程 中,没有把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作为工作重心,而是盲 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业道路或是品牌模式,在西部特 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品牌不仅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会 浪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并不是把先进的管理 理念适当的“西部化”,而是根据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模式去发展西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 部企业发展进度迟缓,特色不明显。 三、改善西部企业管理沟通的途径及其措施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 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也变得多样、丰富。表面上看来,人们之 间的沟通联络的确是越来越频繁了,实际上,大多数的 沟通已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利益所驱使的表层化的行 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沟通心 态。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 与嗅觉系统这五种心理认知系统,掌握不同的人所拥 有的沟通特色,就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所以,现 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 息沟通,同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 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用心交 流的行为,但“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往往被许多沟通 者忽视了,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也是心与心 交流的外界媒体,倾听不仅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更能 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 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 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 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3.克服“位差心理”的方法很简单,如对于员工进 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 多从员工内部了解情况,多倾听一些意见和建议;管理 层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多一些实质性的交流和沟通。 企业内部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信任;不断提升 下属士气;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及时沟通、努力沟通; 沟通只有打破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4.利用饮食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身份,它能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一起分享食物,反映了人与人有福同 享、有难同当的一种情感纽带,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一 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与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公司人际 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沟通的过程中,员工在了解同事的 文化背景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尊重文化多 样性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应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健全 沟通渠道 1.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 不可或缺。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 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定期的会议是必须 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促 进公司的发展。如何使会议变得有效,如果想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要遵循会议的组织精神及会议目的,准备会 议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与会者可能要涉及的每项议 题,要按时召开会议,也要按时结束会议,会议后,整理 出有效的会议纪要,列出行动表,确定责任到人,这种 会议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沟通。 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已 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组织沟通领域的变 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沟通的效率。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 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 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甚至文件的 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 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地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 事模式。 3.企业还应注重管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 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另外,信息传送 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 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所以信 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 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 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发送者 (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地 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发送 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西部地区在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方壁垒,实 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作为一个西部企业的管理者,在 促进企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和谐愉 悦的气氛。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管理沟通中, 都应该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企业 文化。这样,企业的管理沟通必定会得以改善,沟通艺 术的真谛也必将会得以领会。 参考文献: [1]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5.
工商管理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协调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关系,带来经济环境的净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工商管理 毕业 论文5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制度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 企业管理 的重中之重,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求能否发挥和如何发挥。我国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早期的个体户,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或者董、监、高形同虚设。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缺乏风险意识,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再者,我国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在潜意识中重生产轻管理,重开发轻内部控制。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会认为按流程和规定程序办事的内控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内部环境完全缺失。
2、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完整.资产安全系数低,风险较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已经上升到 企业战略 管理的高度。曾经有人戏言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如此重要的内控制度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为整体框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内部财务制度代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甚至将内控制度与财务制度等同起来。因此造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完整。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职能弱化。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一般是通过审计监察来实现的,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监察的效果却不敢恭维。出于成本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人员较少,有的根本没有审计部门,无法监督,有的虽然有内审部门,却从属于财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谈不上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外部监督包括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往往需要很高的监督成本,致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执行的外在压力。
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内部监督失控。
内部控制着眼于过程,其成功实施来源于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 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管人员甚至是普遍员工的配置和选择上,更多的依赖于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驻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到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的牵制影响,其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造成目前我国整个监督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起不到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给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和领导负责人提供了独断专权的空间,“小金库”屡禁不止。监督体系的缺乏也会使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为规范缺乏约束,进而可能出现贿赂、侵吞公款,伪造虚假发票等情况。
5、缺少 企业 文化 , 内部行为规范无法融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我国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主要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他们无暇顾及 总结 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提炼企业精神,更多的原因是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不认同— — 内部控制毕竟耗费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较多。
企业的负责人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因而内部控制无法融人企业的文化当中。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领导重视,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支配着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型企业应强化企业领导层的责任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制度。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应建立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明确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权利与责任。
2、建立科学有效的控制活动,确保资产安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者管理的需要做好如下的控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执行经办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记录相分离、财产物资保管与资产记录岗位相分离。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支付时,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授权批准。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应按照既定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加以核准,并能确定是否让其发生,如何发生,怎样发生。授权批准分为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
(3)会计控制。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账簿、 报告 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而进行的控制。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财产物资限制接触制度。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合理制定允许接近的人员,并对限制接近的遵守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查。其次要进行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对财产物资进行会计记录,并妥善保存会计资料,防止篡改销毁会计账薄。再其次要进行资产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清查财产物资昀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5)预算控制、运营分析。在中小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要突出全面预算管理和经济运营分析工作,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作用,维护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
(6)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中小企业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客观的评价, 实行奖优罚劣。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降低企业风险。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定期进行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能力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 措施 ,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合理地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可以利用SOWT等分析 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发展,来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目标设定一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 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4、三位一体,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力度。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是中小企业控制,中介是社会控制,保障是政府控制。为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必须使三者在各行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首先应以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完善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使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其相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应形成制度化,中小企业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考核, 以掌握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其次在社会方面,必须使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和服务作用。再其次行使我国监督职能的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必须分工合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的审核、监督,还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定期展开情报沟通,以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进而加大会计控制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
5、提高全员素质。全面提升内控水平。
控制活动靠人去执行和完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走出小我的误区。中小企业应广纳良才,把优秀的人员招聘至自己麾下,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 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组织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组织员工学习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浅谈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摘要】工商管理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协调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关系,带来经济环境的净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对工商管理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促使工商管理进行相应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从而更好的为经济活动服务。
【关键词】工商管理 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也增大了。工商管理是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规范经济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不断规范工商管理能够更好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工商管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经济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概述
工商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对于社会的经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工商管理工作的正确定义是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职能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够从中不断扩充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
(一)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 规章制度 的一个监督和执行过程,对于保证整个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频繁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以及系统体制是维持整个市场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的现实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的指引,调节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将企业的行为限定在合理以及科学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
(二)调整经济发展措施
工商管理行为还表现在对经济相关发展措施的调整过程中。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更的,原有的体制和管理过程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现有的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措施的不断调整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是工商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快对企业资源的优势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发展困境,遏制企业在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不良风气,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商品服务,也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保证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生了不断改变,这也导致了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工商管理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一)管理范围扩大化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企业类型以及规范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工商管理的范围扩大。在最初的只是针对私有企业以及集贸市场的管理和检查过程,工商管理已经发展出了“六道检查”,建立了相应的价格标准管理,其管理范围在不断扩大,职能也呈扩大化的趋势,这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现的需要。
(二)管理系统规范化
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和系统也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单一的管理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管理需求,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以及有完善管理流程的管理队伍是促进新时期下的工商管理工作更好进行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是必须的。
(三)管理方式多样化
管理理念和方式随着社会观念等的不断进步在发生改变,管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行政方式,而是包括了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管理方式上的多样化的。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处罚也实现了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市场经济长远目标的达成。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工商管理行为的贯彻落实,以及相关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立,都是保证市场经济更好发展的前提。工商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稳定经济发展格局
工商管理能够促使企业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积极合作,改善双方的工作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稳定经济格局的建立和发展。工商管理在发挥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应该明确其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加强市场的监管以及执法过程,建设起一个健康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这一原则,将最大化的社会经济利益追求作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抛离狭隘的管理理念,对人民的切身利益要进行保护,同时也注重企业的商品权益,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从而保障经济格局的稳定。
(二)工商管理保障企业主体地位
工商管理在经济的持续深入大改革过程中,能够加强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一些大型的行业集团在地区跨度以及行业延伸上都较大,企业之间的自主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企业的利益导向不再明确,从而出现强制关系的发生,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地方政策束缚的发生。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综合 商业模式 ,将各种形式下的企业经济联系发展成为一个自主的系统。工商管理的通过这种干预性的引导来进行企业发展的辅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工商管理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让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品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开展公益性的法律讲桌,加强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建立消费者保卫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发挥大众的监督功能,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走向规范、高效的现代化道路。
四、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的新要求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提供给了工商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经济活动的规范需要相应的管理过程,市场范围在扩大,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工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下,工商管理更是具有了新的发展内涵和要求。
(一)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工商管理的内涵
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各个方面面貌的改变,其中对于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改革的平稳推进,都是在相应管理制度的保证下,工商管理能够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净化风气,调节产业结构。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工商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发展规范工商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体制的不断规范化。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相关体制的完善能够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来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够改正原有体制中的缺陷。
(三)经济发展带来工商管理的新格局
工商管理在原有的格局发展过程中,是适用于原有的经济发展状态的,对于新兴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状态没有很好的契合,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降低,影响工商管理应有行政职能的发挥。
五、总结
工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完整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管理职能以及结构设置进行更好的调整才能适应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工商管理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提升了工商管理的内涵,规范了工商管理的体制,也带来了工商管理的新格局。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规范工商管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海军.浅论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影响[J].大江周刊:论坛,2011,(09).
[2]阿力甫·塞买提.探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09,(17).
[3]庄文胜.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浅谈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 ��企业发展的好与坏,与企业的组织执行力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凡是业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在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公司,它们并不一定在战略上花费更多时间和努力,但无一例外都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组织战略的综合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实现程度、实现速度和调整速度。执行力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战略,执行力越强,企业可能失败得更惨;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战略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回顾公司近10多年的发展,从原先云南最大建材企业,下降成为第二大企业,我认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有很大原因。战略目标过于保守,没有超前意识,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组织执行力不到位,才导致经营能力停止不前。战略目标与组织执行力如此重要,如何对战略目标、组织执行力进行有效管理是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认为在战略目标、执行力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 ��一、怎样设计执行力组织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执行力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精简、高效和有效制衡的原则。战略决定流程,流程决定结构,一致性越高,组织执行力越强,一致性越差,组织执行力则越弱。任何一个企业在提升组织执行力时,必然涉及到组织结构。公司2005年在国资水泥公司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完成了组织机构调整的“三定”工作,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经营刷新历史纪录,并创造多项新高。在职能设置方面,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对各车间、部门进行目标分解,细化,签定目标责任书,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人力资源部职能分解为:1、人力资源规划;2、组织机构的效能分析;3、招聘管理;4、培训管理;5、薪酬管理;6绩效管理;7员工关系管理;8企业文化建设;9内部管理等九个方面,通过分解,明确应该承担的管理内容和具体的业务活动范围,保证了组织执行力高效性。执行力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战略分析、环境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技术分析、组织价值链分析为手段,对执行力组织进行有效平衡,打造高效的组织执行力,达到成功实施组织战略的目的。 ��二、战略目标如何转化成具体的业务计划,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保障业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以实现新目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执行力组织的运行体系包括关键流程、目标管理、全面预算三个方面。组织的运行体系对组织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标管理中,人力资源部承担着组织设计、绩效管理和培训的职能。在目标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部承担着1、部门职能的界定:组织职能的分解是目标分解的基础,实施目标分解的重要前提就是部门职能清晰,要提供有效的部门职能分解说明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2、目标管理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人力资源部负责整个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作程序与规定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目标管理的组织、协调及过程监控;3、目标管理推动:在目标管理实施初期,需要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推动,人力资源部作为执行力组织目标体系管理的主责部门,在推动过程中承担了目标管理体系设立与目标分解制度建设的职能。 ��人力资源部在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是绩效管理职能。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价执行者的任务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保障组织战略的成功实施。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制订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办法,通过绩效考核,既提高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水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通过绩效改进,发现现有的绩效水平与绩效定义之间的差距。今年,完成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另外,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高度重视,制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保证了公司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为公司“做大、做实、做强”奠定了基穿� ��三、如何推动执行者有效执行 ��执行者是主动执行还是被动执行,是执行组织的一个关键 问题。有效激励是企业保持高效组织执行力的重要基础,激励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货币激励主要是薪酬激励,非货币激励主要是员工发展。为改变原传统岗位技能工资的时代性与弊端,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公司于去年8月制订了新的薪酬分配方案,对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年轻职工。过去的一年,公司人员大幅减少,而生产经营完成情况是公司成立以来完成最好的。员工发展包括晋升机制、能力发展机制。企业内部的职位升迁是员工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人们一般以一个人所获得的职位高低和获得的速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一个规划良好的内部晋升机制也是企业进行战略技能规划和人力资源整合的关键。能力发展规划机制,一般来说是由组织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部门和员工共同参与来完成。人力资源部是能力发展规划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成员的总体能力发展规划战略的组织实施。组织成员是能力发展规划的主体,通过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员工可以分析自我,明确自身优势,制定出合理的能力发展目标及个人自修计划,做好个人能力发展的规划。总之,执行力组织的激励机制是基于战略实现的基础上,以提高和保持组织执行力为目的。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战略的调整和组织业务发展的变化因需而变,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只有做好目标管理和组织执行力,才能真正“做大、做实、做强”公司,公司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精选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随后各国学者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对企业文化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也被一些企业提到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上来,像“全心全意的小天鹅,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就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杰出代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无文化现象,文化空想现象,全盘西化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从融合民族文化、合理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角度,就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
企业团队 (Enterprise team )
浅谈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实践经营活动很难挂钩。其实,一个企业的文化非常容易被外部人所察觉,当我们与一些著名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领略到了企业文化的存在,如松下员工对企业和产品的热忱、西门子公司的严谨、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国的企业又应该怎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定义
纵观国内外的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侧重或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他们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共同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企业精神,优良传统,行为规范等。表现形式包括企业文化教育活动,职工行为准则,企业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 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它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特雷斯·迪尔(Terrence E·Deal)和艾兰·肯尼迪(Allan Kennedy)出版了《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1)企业环境;(2)价值观 ;(3)英雄;(4)仪式;(5)文化网络。其中,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并且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初显成效,但是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文化的发展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错误现象,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无文化管理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对管理本身的不够重视,企业对于文化建设不屑一顾。这样的企业没有特定的企业文化理念。虽然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企业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没有成型的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关系模式,成员之间以自发的交往为主,易形成有悖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增大企业内部摩擦,制约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成员与组织之间接近纯粹的利益交换关系,没有组织归属感,也难以使员工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论西部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的“霍桑实验”和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 大内提出的Z理论为基点,通过着重分析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根 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西部企业;管理沟通;改进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 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纠正了企业家对员工只不过 是一个经济动物的偏见,认为企业的员工不单纯是经 济人,还是社会人。在“霍桑实验”的第三阶段———谈话 研究中,梅奥发现作业条件、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 相关联系,人们的工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因素,还 取决于群体成员,实际上这次访谈为职工提供了一次 沟通的机会。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了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 密,因此他主张坦诚、开放,把“沟通”作为最基本原则 来实行民主管理。从以上两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在 对一个企业进行各种复杂的管理过程中,沟通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催化剂和 润滑剂。目前,我国西部大多数企业在组织沟通领域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组织的管理沟 通呢?首要任务是我们要了解西部企业所具有特殊性。 一、西部企业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 总面积约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004年的 GDP总值为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 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经济有所 改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 增长、、、和12%,高于前些年的 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调整为 2004年的∶∶,从这个结构上看,经济发 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发展的 速度仍显迟缓,工业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 不足,能源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加工制造业、能 源重工业化、资源深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来西 部投资,西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不但 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可以引进 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西部企业在管理沟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管理沟通出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越级上报现象,而导致组织 内部关系不和谐。在平时工作中,有些员工不注意或忽 略汇报工作的程序和规定,常常越级汇报工作。在这种 情况下,员工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缝,甚至严 重地影响个人工作或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因为直接 上司是员工的直接领导,也是员工工作的直接安排者 与工作成绩的直接考评者。建立好与上级的关系不是 让员工阿谀奉承,而是要注意经常与直接上级沟通,这 样员工可以尽快了解上级安排工作的意图,而上司也 可以准确掌握员工最近的工作动态和情绪变化,这样 更有利于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西部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忽略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经济基 础稳定后,再建立企业文化也不迟,或者是不少企业起 初就建立起了企业文化的框架,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内容,企业文化只是一个花架子、摆设。但事实上,一些 知名且成功的企业事例告诉我们,每个公司在孕育或 成立初期就应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积极地向内 向外宣传这些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它本身就是客观存 在的。此外,一些新员工在刚来公司时,如果不向他们 宣传企业文化,就会使这些新员工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影响个人形象和工作进度。 3.企业内部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位差 心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所谓位差心理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 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 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则因处于比别 人低的层次而感到自卑。这种现象不仅存在普遍,而且 危害极大,它的存在,使每个企业、每个领导、员工心里 都会受这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沟 通问题。 4.以个人的认知模式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是 需要双向进行的,单向沟通是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 流和管理沟通的。一些管理者虽有技术但为人处事却 不能客观理智,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愿接触员工,员工 对他们也是敬而远之,这些管理者只是试图用自己的 认知模式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这样阻碍了上下之间的 意见交流和感情传递,致使沟通失效。 5.忽视倾听的重要性。在企业每天的管理沟通中, 管理者往往忽略了倾听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这种现 象的普遍存在,管理者常会误解别人的话,会搞不懂或 误解别人的意图。此外,管理者一般认为倾听是一种被 动的选择,实际上经常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 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管理者了解自己员工 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管理沟通问题 1.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大国和经济大国,各个地区 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尤其是西部企业受到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是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部分管理者只是盲目跟从或 闭门造车,从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以及市场竞争秩序 混乱,这充分说明部分管理层在与对外的信息交流过 程中,速度缓慢,没有及时掌握当前的势态发展状况, 孤立地对待西部企业的发展形势。 2.西部企业在树立企业形象和打造品牌的过程 中,没有把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作为工作重心,而是盲 目模仿其他企业的创业道路或是品牌模式,在西部特 殊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品牌不仅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会 浪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他们并不是把先进的管理 理念适当的“西部化”,而是根据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经 营模式去发展西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 部企业发展进度迟缓,特色不明显。 三、改善西部企业管理沟通的途径及其措施 (一)人际沟通方面 1.调整沟通心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随着现代 社会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因此也变得多样、丰富。表面上看来,人们之 间的沟通联络的确是越来越频繁了,实际上,大多数的 沟通已成为一种社会物质利益所驱使的表层化的行 为,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设身处地”是大多数现代企业沟通者所缺乏的沟通心 态。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系统 与嗅觉系统这五种心理认知系统,掌握不同的人所拥 有的沟通特色,就能够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所以,现 代企业的组织沟通者不仅要做好企业运作的程序化信 息沟通,同时重视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灵沟通。 2.学会倾听。在人们长期的传统思维中,“沟通”是 一种富有“动作性”的动感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用心交 流的行为,但“倾听”这一“静态”过程往往被许多沟通 者忽视了,倾听是沟通行为中的核心过程,也是心与心 交流的外界媒体,倾听不仅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更能 促发更深层次的沟通。另外,只有善于倾听,深入探测 到对方的心理以及他的语言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与 之交流,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一名善于沟通的 组织者必定是一位善于倾听的行动者。 3.克服“位差心理”的方法很简单,如对于员工进 行客观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鼓励员工, 多从员工内部了解情况,多倾听一些意见和建议;管理 层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多一些实质性的交流和沟通。 企业内部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倡信任;不断提升 下属士气;为客户提供优良服务;及时沟通、努力沟通; 沟通只有打破表面上的敷衍了事,才能有实际的效果。 4.利用饮食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食物往往扮演着亲善大使的身份,它能促进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一起分享食物,反映了人与人有福同 享、有难同当的一种情感纽带,员工有机会聚在一起一 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与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公司人际 关系的大好时机。在沟通的过程中,员工在了解同事的 文化背景的同时,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尊重文化多 样性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应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健全 沟通渠道 1.会议作为正式沟通的一种方式,在管理沟通中 不可或缺。对于管理者来说,组织有效的会议对于改善 管理沟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定期的会议是必须 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促 进公司的发展。如何使会议变得有效,如果想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要遵循会议的组织精神及会议目的,准备会 议前期的准备工作,明确与会者可能要涉及的每项议 题,要按时召开会议,也要按时结束会议,会议后,整理 出有效的会议纪要,列出行动表,确定责任到人,这种 会议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沟通。 2.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网络技术也已 被引介于组织的沟通领域,这正是组织沟通领域的变 革和飞跃,电子网络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 高了组织沟通的效率。另外,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 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 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甚至文件的 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 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地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 事模式。 3.企业还应注重管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反馈 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信息发送者入手。另外,信息传送 者也应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或行动以间接获取反馈信 息。因为反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所以信 息接受者不自觉流露出的震惊、兴奋等表情,都是反馈 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接受者,在沟通反馈中 实际上处于主体地位,但他们往往会因为信息发送者 (通常是上级管理者)的权力威慑,而不能客观准确地 做出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接受者端正沟通心态,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对待信息沟通尤其是信息反馈。信息发送 者也应积极接受接收者的反馈信息,使得组织沟通,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沟通。 西部地区在形成特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破地方壁垒,实 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作为一个西部企业的管理者,在 促进企业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和谐愉 悦的气氛。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管理沟通中, 都应该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建构和谐的企业 文化。这样,企业的管理沟通必定会得以改善,沟通艺 术的真谛也必将会得以领会。 参考文献: [1]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家晔.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5.
工商管理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协调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关系,带来经济环境的净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工商管理 毕业 论文5000字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制度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 企业管理 的重中之重,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求能否发挥和如何发挥。我国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早期的个体户,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没有董事会和监事会,或者董、监、高形同虚设。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缺乏风险意识,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再者,我国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在潜意识中重生产轻管理,重开发轻内部控制。甚至有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会认为按流程和规定程序办事的内控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内部环境完全缺失。
2、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不完整.资产安全系数低,风险较大。
近年来,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已经上升到 企业战略 管理的高度。曾经有人戏言内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控是万万不能的。如此重要的内控制度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却不尽如人意: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作为整体框架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内部财务制度代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甚至将内控制度与财务制度等同起来。因此造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完整。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职能弱化。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一般是通过审计监察来实现的,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监察的效果却不敢恭维。出于成本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人员较少,有的根本没有审计部门,无法监督,有的虽然有内审部门,却从属于财务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谈不上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外部监督包括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往往需要很高的监督成本,致使内部控制失去了有效执行的外在压力。
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内部监督失控。
内部控制着眼于过程,其成功实施来源于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 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管人员甚至是普遍员工的配置和选择上,更多的依赖于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驻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到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的牵制影响,其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造成目前我国整个监督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起不到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给部分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和领导负责人提供了独断专权的空间,“小金库”屡禁不止。监督体系的缺乏也会使中小企业内部员工责任心不强,思想和行为规范缺乏约束,进而可能出现贿赂、侵吞公款,伪造虚假发票等情况。
5、缺少 企业 文化 , 内部行为规范无法融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我国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主要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他们无暇顾及 总结 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提炼企业精神,更多的原因是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不认同— — 内部控制毕竟耗费的财力物力和精力较多。
企业的负责人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因而内部控制无法融人企业的文化当中。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领导重视,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支配着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领导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型企业应强化企业领导层的责任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制度。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应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应建立内部控制的专门机构,明确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权利与责任。
2、建立科学有效的控制活动,确保资产安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者管理的需要做好如下的控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执行经办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记录相分离、财产物资保管与资产记录岗位相分离。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支付时,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授权批准。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应按照既定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加以核准,并能确定是否让其发生,如何发生,怎样发生。授权批准分为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
(3)会计控制。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账簿、 报告 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4)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而进行的控制。中小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财产物资限制接触制度。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合理制定允许接近的人员,并对限制接近的遵守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查。其次要进行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对财产物资进行会计记录,并妥善保存会计资料,防止篡改销毁会计账薄。再其次要进行资产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清查财产物资昀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5)预算控制、运营分析。在中小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要突出全面预算管理和经济运营分析工作,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作用,维护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
(6)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中小企业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客观的评价, 实行奖优罚劣。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降低企业风险。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定期进行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能力薄弱,这将严重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应对 措施 ,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合理地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可以利用SOWT等分析 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发展,来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目标设定一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 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4、三位一体,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力度。
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是中小企业控制,中介是社会控制,保障是政府控制。为提高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必须使三者在各行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首先应以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完善并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使内部会计控制发挥其相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应形成制度化,中小企业必须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考核, 以掌握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其次在社会方面,必须使注册会计师在我国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和服务作用。再其次行使我国监督职能的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必须分工合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情况的审核、监督,还应注意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定期展开情报沟通,以形成有力的监督合力,进而加大会计控制监管力度,从而确保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有效实施。
5、提高全员素质。全面提升内控水平。
控制活动靠人去执行和完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走出小我的误区。中小企业应广纳良才,把优秀的人员招聘至自己麾下,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 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组织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组织员工学习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浅谈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摘要】工商管理是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产物,能够协调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关系,带来经济环境的净化,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对工商管理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促使工商管理进行相应的体制和结构调整,从而更好的为经济活动服务。
【关键词】工商管理 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经济体制的改革需求也增大了。工商管理是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规范经济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不断规范工商管理能够更好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工商管理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经济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反过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概述
工商管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对于社会的经济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对于工商管理工作的正确定义是促使其更好的发挥职能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够从中不断扩充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
(一)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 规章制度 的一个监督和执行过程,对于保证整个市场经济行为的健康有序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频繁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以及系统体制是维持整个市场稳定的基石。在我国的现实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集中的指引,调节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将企业的行为限定在合理以及科学的范围之内,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
(二)调整经济发展措施
工商管理行为还表现在对经济相关发展措施的调整过程中。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更的,原有的体制和管理过程并不能很好的适应于现有的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措施的不断调整是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是工商管理的重要方面,加快对企业资源的优势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及时的了解发展困境,遏制企业在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不良风气,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商品服务,也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通过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保证技术以及理念的创新,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发生了不断改变,这也导致了服务于经济活动的工商管理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一)管理范围扩大化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企业类型以及规范的扩大,同时也促进了工商管理的范围扩大。在最初的只是针对私有企业以及集贸市场的管理和检查过程,工商管理已经发展出了“六道检查”,建立了相应的价格标准管理,其管理范围在不断扩大,职能也呈扩大化的趋势,这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现的需要。
(二)管理系统规范化
工商管理的相关部门和系统也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道路。单一的管理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管理需求,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以及有完善管理流程的管理队伍是促进新时期下的工商管理工作更好进行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是必须的。
(三)管理方式多样化
管理理念和方式随着社会观念等的不断进步在发生改变,管理不再是一种单一的行政方式,而是包括了行政、经济、法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管理方式上的多样化的。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处罚也实现了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市场经济长远目标的达成。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工商管理行为的贯彻落实,以及相关工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立,都是保证市场经济更好发展的前提。工商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稳定经济发展格局
工商管理能够促使企业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积极合作,改善双方的工作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稳定经济格局的建立和发展。工商管理在发挥自身行政职能的同时,应该明确其管理范围和管理方法,加强市场的监管以及执法过程,建设起一个健康积极的市场竞争环境。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这一原则,将最大化的社会经济利益追求作为管理中的首要任务,抛离狭隘的管理理念,对人民的切身利益要进行保护,同时也注重企业的商品权益,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从而保障经济格局的稳定。
(二)工商管理保障企业主体地位
工商管理在经济的持续深入大改革过程中,能够加强流通体制方面的改革。一些大型的行业集团在地区跨度以及行业延伸上都较大,企业之间的自主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企业的利益导向不再明确,从而出现强制关系的发生,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避免这种地方政策束缚的发生。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企业综合 商业模式 ,将各种形式下的企业经济联系发展成为一个自主的系统。工商管理的通过这种干预性的引导来进行企业发展的辅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工商管理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让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品质。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开展公益性的法律讲桌,加强民众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建立消费者保卫自身权益的合法途径,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发挥大众的监督功能,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走向规范、高效的现代化道路。
四、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的新要求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提供给了工商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经济活动的规范需要相应的管理过程,市场范围在扩大,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工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下,工商管理更是具有了新的发展内涵和要求。
(一)经济发展的快速提升工商管理的内涵
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也带来了各个方面面貌的改变,其中对于工商管理的内涵基础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改革的平稳推进,都是在相应管理制度的保证下,工商管理能够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净化风气,调节产业结构。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于工商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发展规范工商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体制的不断规范化。在工商管理过程中,相关体制的完善能够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来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健全,能够改正原有体制中的缺陷。
(三)经济发展带来工商管理的新格局
工商管理在原有的格局发展过程中,是适用于原有的经济发展状态的,对于新兴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状态没有很好的契合,从而使得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降低,影响工商管理应有行政职能的发挥。
五、总结
工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完整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管理职能以及结构设置进行更好的调整才能适应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工商管理能够带来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工商管理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提升了工商管理的内涵,规范了工商管理的体制,也带来了工商管理的新格局。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只有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规范工商管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海军.浅论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影响[J].大江周刊:论坛,2011,(09).
[2]阿力甫·塞买提.探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09,(17).
[3]庄文胜.论工商管理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非专业的,最好自己查查啊!
浅谈提升企业管理执行力 ��企业发展的好与坏,与企业的组织执行力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凡是业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在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公司,它们并不一定在战略上花费更多时间和努力,但无一例外都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实施能力,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经过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组织战略的综合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执行力,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实现程度、实现速度和调整速度。执行力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战略,执行力越强,企业可能失败得更惨;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战略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回顾公司近10多年的发展,从原先云南最大建材企业,下降成为第二大企业,我认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有很大原因。战略目标过于保守,没有超前意识,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组织执行力不到位,才导致经营能力停止不前。战略目标与组织执行力如此重要,如何对战略目标、组织执行力进行有效管理是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认为在战略目标、执行力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的工作。 ��一、怎样设计执行力组织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执行力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精简、高效和有效制衡的原则。战略决定流程,流程决定结构,一致性越高,组织执行力越强,一致性越差,组织执行力则越弱。任何一个企业在提升组织执行力时,必然涉及到组织结构。公司2005年在国资水泥公司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完成了组织机构调整的“三定”工作,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经营刷新历史纪录,并创造多项新高。在职能设置方面,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对各车间、部门进行目标分解,细化,签定目标责任书,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人力资源部职能分解为:1、人力资源规划;2、组织机构的效能分析;3、招聘管理;4、培训管理;5、薪酬管理;6绩效管理;7员工关系管理;8企业文化建设;9内部管理等九个方面,通过分解,明确应该承担的管理内容和具体的业务活动范围,保证了组织执行力高效性。执行力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战略分析、环境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技术分析、组织价值链分析为手段,对执行力组织进行有效平衡,打造高效的组织执行力,达到成功实施组织战略的目的。 ��二、战略目标如何转化成具体的业务计划,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保障业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不断发展,不断突破以实现新目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执行力组织的运行体系包括关键流程、目标管理、全面预算三个方面。组织的运行体系对组织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标管理中,人力资源部承担着组织设计、绩效管理和培训的职能。在目标管理体系中,人力资源部承担着1、部门职能的界定:组织职能的分解是目标分解的基础,实施目标分解的重要前提就是部门职能清晰,要提供有效的部门职能分解说明书和岗位职责说明书;2、目标管理的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人力资源部负责整个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作程序与规定的归口管理,负责组织目标管理的组织、协调及过程监控;3、目标管理推动:在目标管理实施初期,需要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推动,人力资源部作为执行力组织目标体系管理的主责部门,在推动过程中承担了目标管理体系设立与目标分解制度建设的职能。 ��人力资源部在目标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是绩效管理职能。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评价执行者的任务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保障组织战略的成功实施。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制订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办法,通过绩效考核,既提高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水平,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通过绩效改进,发现现有的绩效水平与绩效定义之间的差距。今年,完成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另外,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高度重视,制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保证了公司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求,为公司“做大、做实、做强”奠定了基穿� ��三、如何推动执行者有效执行 ��执行者是主动执行还是被动执行,是执行组织的一个关键 问题。有效激励是企业保持高效组织执行力的重要基础,激励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大类:货币激励和非货币激励。货币激励主要是薪酬激励,非货币激励主要是员工发展。为改变原传统岗位技能工资的时代性与弊端,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公司于去年8月制订了新的薪酬分配方案,对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年轻职工。过去的一年,公司人员大幅减少,而生产经营完成情况是公司成立以来完成最好的。员工发展包括晋升机制、能力发展机制。企业内部的职位升迁是员工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人们一般以一个人所获得的职位高低和获得的速度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一个规划良好的内部晋升机制也是企业进行战略技能规划和人力资源整合的关键。能力发展规划机制,一般来说是由组织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部门和员工共同参与来完成。人力资源部是能力发展规划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成员的总体能力发展规划战略的组织实施。组织成员是能力发展规划的主体,通过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员工可以分析自我,明确自身优势,制定出合理的能力发展目标及个人自修计划,做好个人能力发展的规划。总之,执行力组织的激励机制是基于战略实现的基础上,以提高和保持组织执行力为目的。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战略的调整和组织业务发展的变化因需而变,才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只有做好目标管理和组织执行力,才能真正“做大、做实、做强”公司,公司才会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