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市北郊的文林路上。 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同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命名为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及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咸阳师范学院。 学院占地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外语、政法、计算机科学、体育、艺术、教育科学等14个系部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成人教育学院,45个本、专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余人,博士、硕士110余人;有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成人教育在册学员6000人。 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学院的定位。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以“厚德、博学”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励志进取”的良好学风。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突出师范特色,积极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学、秦文化与隋唐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西文学比较、数值分析、小波与图象处理、微分流行理论、离散介质电波的传播与反射、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 学院教师近年来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907篇,其中有305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SCI》、《EI》等权威期刊转载。出版专著237部,出版各类教材196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26项。学院现有省级科研机构4个,校级科研机构14个。《咸阳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期刊。 学院有数量足够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有物理、化学、地理、计算机、电化教育、体操、琴房、画室、文物陈列室等30个基础专业实验室。学院图书馆藏书48万册,中外文期刊1250种。建有固定教育实习基地100多个,野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4个。 学院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日本京都文教短期大学、加拿大麦荻森·海特学院、美国托莱多大学、法国勒芒大学建立了国际校际友好关系,并聘请勒芒大学校长为我院客座教授;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院校联合建立了硕士培训点。 学院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咸阳市“市级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和管理干部2万余名,许多已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部分已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骨干。近年来,学院始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有39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5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3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6595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心理学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45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优秀人才7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63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 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良好”等次。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八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42个。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二等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注册资本:万人民币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262人,高职学生1494人,留学生26人。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5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6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800余项。学校现有教职工1237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122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人计划”“三秦人才”“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5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厅局级科研奖励96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26篇,年均发表878篇,其中核心期刊771篇,被SCI、EI、CA等收录270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59万余册,特色文献73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6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东亚大学开展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430多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建校近4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当前,学校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南,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持续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信阳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双月刊。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推动教学科研。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3-0964,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1-1030/C;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内权威性文摘的摘转率,在全国师范学院学报中一直名列前茅。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个版本。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262人,高职学生1494人,留学生26人。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5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6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800余项。学校现有教职工1237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122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人计划”“三秦人才”“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5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厅局级科研奖励96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26篇,年均发表878篇,其中核心期刊771篇,被SCI、EI、CA等收录270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59万余册,特色文献73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6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东亚大学开展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430多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建校近4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当前,学校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南,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持续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根据“中国知网”的官方检索情况来看,吕广利这篇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文,与另外一篇署名南江波的2004年发表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论文的内容相差无几,重合度非常高。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学校创始于1978年5月,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2001年5月,与其他院校合并为成立咸阳师范学院。
而抄袭事件中涉及的吕广利,则是在2016年7月起,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与副校长一职。
针对被人举报抄袭的情况,吕广利在9月10日回应道:
吕广利的论文题目是《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而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除了用词语法稍有不同,二人的内容完全一致,而抄袭事件涉及的两人,吕广利和南江波,同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吕广利表示,他和南江波是一个院系的老师,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2004年,南江波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其实是他们一起完成的。2005年,在投稿《广西社会科学》时,二人商议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个人。
吕广利提到,这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之前04年只署名南江波一人,也是因为他当时要评职称。所以不存在抄袭行为。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针对抄袭回应称,自己不存在抄袭,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的,在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也是经过对方同意的。吕广利说,当时他与南江波属同一系,两人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学院学报2004年发表的那篇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的,不过到了2005年,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之时,他们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吕广利还说,因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江波已经不需要了,因为他职称已经评完了。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二本高校。学校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1个(师范类专业27个、非师范类专业24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2017年被确定为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在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国家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名牌专业、特色专业等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教材奖等52项。
以上内容参考 咸阳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1.题目尽量包含本文的结论性学术信息,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采用2号华文中宋字体居中排列。有副题的,采用4号仿宋字体,加破折号居中排列。2.作者署名采用4号楷体居中排列。两人及两人以上署名的,在姓名之间加“,”间隔。3.正文前面的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成200字左右的一篇内容自含的独立短文,不要出现“本文论述……”“作者认为……”等提示性表述。学术内容丰富的文章,其摘要可以在400字以内。欢迎作者另附供刊物向文摘期刊推荐的摘要文稿,短篇500字,长篇3500字。4.“关键词”为本文出现频率高、关键性的术语,一篇文章最少要有3个,用“;”间隔。
长江大学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韶关学院学报,晋中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湖北二师学院学报,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如果要发表的话,可以具体商量下。
本刊是由洛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3、4、6期为人文社科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刊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诚邀海内外学者和学术新秀赐稿。 自创刊以来,本刊一直坚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高水平,高质量”、“求新求实”的办刊原则,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刊出大量促进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学科发展的文章。本刊的用稿原则是:理论观点有新见,学理探讨有深度,研究资料有新证。提倡简明扼要的文风,也欢迎论题重大、言之有物的长文。刊物按学科设置栏目,另有“河洛文化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国古典解释学”、“女性文学研究”、“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专栏,并有“学术平台”刊载精彩短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为大16开本,每期内文176页,定价12元。期印数1500册。国内发行自办,国外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代理。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入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有关网络传播,成为在教育界、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期刊。1990年,发表的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1篇,《世界图书》1991年第8期专题文献将本刊列入“我国社会科学常用期刊”,全国排序第199位。1995年,被二次文献摘转的篇数和在同类期刊所居名次逐年攀升。1996年12篇,居全国师专学报第16位;1997年14篇,居第10位;1998年28篇,居第4位;1999年19篇,居第3位;2000年16篇,居第2位。2000年,参与全国师范大学学报排序,居第33位,在全国师院学报中居第6位。
不错。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90余万册;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1个;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省级名牌专业: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书法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咸阳师范学院
咸阳师院副校长否认论文抄袭两篇论文内容一致的原因是因为原作者他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所以不存在剽窃和抄袭的,原因是征得原作者同意以后以个人名义在学院报上发表的论文。
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有39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5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3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6595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心理学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45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优秀人才7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63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 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良好”等次。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八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42个。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二等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注册资本:万人民币
肯定有人在说谎。既然两篇论文内容都是一样的,肯定其中一个人在说谎,希望严查,给大家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