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核心都不是
如果对方告知你需要交版面费而你没交的话,发表的可能性极小如果对方只告诉你文章被录用,而没有告诉你版面费的问题,则会按照原计划发表
属于 硕士答辩按照学校要求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一篇以上的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就可以,相对其他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要容易一些。
属于。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有列明。“核心期刊”这个名号有很多机构都在用,有不同的版本。但我们通常说的,也是一般作为职称评定等所要求的核心期刊,是北大编制的,也即上文提及的。详细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检索网上查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没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收录,应该不算核心期刊。但《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学校。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436人、本科生24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胡宝忠)、兽医临床教学团队(2008年,王洪斌)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洪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向文胜、付强、刘忠华、姜毓君、张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向文胜、张颖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向文胜、张颖、付强、刘忠华、姜毓君、王相晶、韩英鹏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德光、向文胜、张颖、张淑珍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2009,,叶非)、农科数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0,孟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2009,赵奎军)、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2010,雷国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黑龙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涵盖8个专业),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乳品工程“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科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县种猪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西甜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动物生物化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保险与生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乳与健康、生命教育(1~7讲)、大豆与人类健康(1~5讲)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外科学教学成果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位授予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兽医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生物工程)、兽医、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金融等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与制剂创制、北方寒地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重点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小浆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高寒地区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寒地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和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寒地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全国乳品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主办的期刊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CABI、CA、CSCD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奖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数据显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各类文献资源200余万册,其中印刷版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66万余册。印刷本文献中含中外文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及报纸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刊及报纸2000余种。馆藏中有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一套,《续修四库全书》一套。馆藏文献已经形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资源覆盖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先后购买清华同方、北京万方和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数据库,购买书生、超星电子图书66万册,自建了“大豆”、“奶牛乳业”、“学位论文”等特色数据库。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你好,东北农业大学是211,但不是985
1.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CV. Tom Thumb) 花序芽培养及植株再生,李凤兰, 胡国富, 杜景红, 胡宝忠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2.柴胡属(Bupleurum L) 植物研究进展,杜景红, 左廷兵, 李凤兰, 胡宝忠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结合法提取棉花总DNA,孙鑫, 崔洪志, 胡宝忠, 郭三堆 - 生物技术通报, 2004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举行了教学改革与教学技能培训座谈会。胡宝忠副校长参加了会议并讲话,生命科学学院苍晶副院长主持座谈会。苍晶副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改革情况。胡宝忠副校长针对“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如何搞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加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和分析;然后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文件以及如何备战“教学技能大赛”等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对学院教师提出的双语课教学、多媒体教学、野外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等问题,胡校长给予了悉心的解答和指导。胡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学院教学工作”给予了肯定,在教学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我院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在和谐、务实的氛围中进行,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座谈会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教师间的交流,对于理清教学工作思路和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报告科技进展科技论坛简报综述 2005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ISSN:1005-9369CN:23-1391/S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北农业大学邮政编码:150030
有两个版本,社会科学版的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另一个是,在中国知网上一查就知道了。是的话就有2008年核心期刊字样。
1. Degradability of n-hexadecane by Bacillus cereus DQ01 isolated from oil contaminated soil from Daqingoil field, China Int. J.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2009 (通讯作者)2.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solin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gas station leaking-contaminate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 (通讯作者)3.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inside and outside a Bacteria Strain The Proceeding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Flavobacterium and Techonlogy,20074. EDTA-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of lead contaminated soil by Bidens maximowiczia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5. A Study on Green Olympics’ Impact On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1 (通讯作者)6.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Emitted from Two Kinds of Typical Boilers in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in China Energy Fuels, 2010 (通讯作者)7.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Maoming oil shale, ash Oil Shale,1998, 15(4) (第3作者)8. An united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nitrogen transport, 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crop system,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8, 10(1)9.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simulation of wastewater land treatment under three different wheat planting dens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4(3):317-32410. Numerical model of compressible gas flow in soil pollution contro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4(2):239-244 (第2作者)11. Intergrated numerical model of nitrogen transporta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y two-dimension in soil-crop syste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17(4)12.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igration and of pollutants contained in landfill leachate,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3, 15(6):827-835 13. 苯在一株黄杆菌细胞内外的分布与降解率的关系 中国环境科学,200614.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以及细胞表面性质的影响 环境科学,2007 (通讯作者)15. Effect of Surfactant SDS, Tween 80, Triton X-100 and Rhamnolipid on Biodegrada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Pollutant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 (通讯作者)16.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ransport of Hexadecane by Two Strain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817.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soils in an industrial area of Zibo,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通讯作者)18. Activation of Lead (Pb) in Soil by Bacteri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09. (通讯作者)19. Stud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under Chemical-biological Degrada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2009 (通讯作者)20.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with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Gypsu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0921. Study on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cooperated with Plants . The 3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9.(通讯作者)22. Water Resources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Rough Set and Extension Theory.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201023.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Tolerant Bacteria in Polluted Soil. The 2nd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1024. Combined Effect of Lead and Benzo(a)pyrene 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 Soil. The 2nd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10. (通讯作者)25.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Hexadecane by Microorganism.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026. Safety evaluation of wellhead areas based o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通讯作者)27.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群解析 化工学报, 2010. (通讯作者)28. An Analysis of Some Changes in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Beij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1 . (通讯作者)29. 土壤铅-苯并[a]芘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201130. Modeling nitrogen transport,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crop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stewater irrigation,Proceedings of Workshop on Transport of Contaminants in Vadose and Revers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199931. Modeling Nitrogen Transport, 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by Two Dimension in Soil-Crop System, Proceedings of 15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il Tillage Research Organizaton, USA,200032. 铅抗性细菌的筛选及其对铅活化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6).33. 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实验研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 26(1). 34. 垃圾堆放场对地质环境影响模拟分析,地球学报, 1998年第3期35.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学模型研究,环境科学,1999, 20(5): . 污水土地处理模拟试验比较分析,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19(6)37. 大庆油田开发中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11(6)38. ,数值模拟在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99,19(3) :234-23739. 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数值模型及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20(3)40. 微生物处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 上海环境科学, 2002,21(3)177-18041. 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影子正交实验,重庆环境科学, 2002,24(2):29-3242. 含磷污水淋滤体条件下土壤中磷迁移转化模拟实验,环境科学学报2002,21(6):737-74143.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地球学报2003,24(3): 279-28444.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及其降解去向,中国工程科学,2003,5(8): 70-7545.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各石油烃组分的演变规律,环境科学学报,2003,23(6):834-83646. 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构烷烃降解特性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4,23(3):93-9547. 油污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原油降解速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36-3948.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初探(1)--理论推导与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554-56049.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分析. 环境保护, 2002, (1): . 污水土地处理磷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讨论分析.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 l5(4): . 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25(3): . 解读《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 环境教育, 2003, (4), . 土壤正构完烃微生物降解变化实验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16(5): . B/S模式下的社区再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探讨与实践. 情报杂志, 2004, (5): 55-56, . 油污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原油降解速率关系的实验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5(1): . 油田开发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3(6), . 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构完烃降解特性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 2004, 23(3): . 立体化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应用--以土壤环境学教学为例. 环境教育, 2004, (5): .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初探. 世界地质, 2004, 23(2): . 土壤环境学研究生教学改革探讨. 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3): .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初探(Ⅰ)--理论推导与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4): .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 . 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螯合诱导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地学前缘,2005,12(1)64. 羽叶鬼针草对Pb的吸收特性及修复潜力,环境科学,2005,26(3)65. 土壤微生物对苯的降解研究,环境科学,2005,26(3)66. 用改性膨润土作垃圾填埋场底部衬里的试验,中国环境科学,2005,25(4)67. 环境影响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以宋芳屯油田为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2, (2): 38-41, . 土壤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地学前缘,2006,13(1)69. 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6)70. 苯在一株黄杆菌细胞内外的分布与降解率的关系,中国环境科学,2006(5)71. 环境科学研究,2006,0472.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技术——透水性反应墙法,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73. 土壤中耐低温石油降解菌的优选、鉴定及降解性能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正十六烷微生物吸附降解的荧光显微研究. 污染防治技术. 2010, 23(2).75.郝旭光, 孙寓姣, 王红旗等. PCR-酶切技术在石油烃降解菌筛选鉴定中应用.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2).76.中国における环境教育実施の道筋と教育方策, 环境教育/日本,200877. 基于网络游戏的环境教育, 社会科学研究/美国,2006 1、王红旗、鞠建华, 城市环境氮污染模拟与防治, 北师大出版社, 19982、李韵珠、李保国、王红旗等. 土壤溶质运移, 科学出版社, 、王红旗, 刘新会, 李国学等. 土壤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4、张宝森,王红旗. 绿色奥运改变生活: 一部荟萃北京人与环境变迁的真实记忆, 新华出版社, 、杨志峰,刘静玲、王红旗、刘新会,《环境学概论》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李瑞敏,鞠建华,王红旗等, 生态环境地质指标研究, 中国大地出版社,20097、张泽,王红旗,伍新春, 全国义务教育教材《科学》3-6年级,大象出版社,2003-20088、王红旗等,我们如何与环境相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中宣部农村丛书9、 陈鸿汉,张永祥,王新民,任仲宇,王红旗,沿海地区地下水环境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地质出版社,200210、王红旗,姚亚萍,小学试用教材《环境教育》1-6年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00511、王红旗等,绿色家园丛书,4部,明天出版社,200212、许嘉琳、王红旗等,面向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属于农业核心期刊,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你可以在网上查阅一下08版或09版的中文核心期
属于 硕士答辩按照学校要求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一篇以上的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上发表就可以,相对其他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要容易一些。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东北农业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87人,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436人、本科生24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7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胡宝忠)、兽医临床教学团队(2008年,王洪斌)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洪斌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洪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向文胜、付强、刘忠华、姜毓君、张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向文胜、张颖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向文胜、张颖、付强、刘忠华、姜毓君、王相晶、韩英鹏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杨德光、向文胜、张颖、张淑珍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教学团队(2009,,叶非)、农科数学课程群教学团队(2010,孟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2009,赵奎军)、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2010,雷国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2008)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黑龙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项(涵盖8个专业),黑龙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乳品工程“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科学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乳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县种猪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绥化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兰西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西甜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外科学、动物生物化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保险与生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乳与健康、生命教育(1~7讲)、大豆与人类健康(1~5讲)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外科学教学成果2017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位授予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兽医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草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工程(生物工程)、兽医、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金融等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乳酸菌代谢调控与发酵剂制造技术、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区域试验站:农业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东北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控技术与制剂创制、北方寒地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设施栽培重点实验室、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小浆果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高寒地区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实验动物比较医学重点实验室、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寒地农业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寒地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饲料营养重点实验室、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和防治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寒地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功能基因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全国乳品信息中心、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生物基因检测中心、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黑龙江省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研发平台研究成果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学术资源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主办的期刊有:《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CABI、CA、CSCD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等奖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数据显示,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各类文献资源200余万册,其中印刷版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66万余册。印刷本文献中含中外文图书近120万册,中外文学术期刊及报纸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刊及报纸2000余种。馆藏中有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一套,《续修四库全书》一套。馆藏文献已经形成以学校重点学科和研究型文献为主,电子文献资源覆盖相关学科的馆藏体系。先后购买清华同方、北京万方和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Agricola、FSTA、EBSC0、Springer、CA等外文数据库,购买书生、超星电子图书66万册,自建了“大豆”、“奶牛乳业”、“学位论文”等特色数据库。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属于农业核心期刊,不属于中文核心期刊,你可以在网上查阅一下08版或09版的中文核心期
不好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农业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不好投,1950年已创刊为《哈农学报》,1957年正式创刊为《东北农学院学报》,1994年因学院升为东北农业大学,故更名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11哦,东北农业大学非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