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你找找看吧,我好像是没有找到,或者它可能不属于社会科学版的,你在自己看看: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每四年评选一次,下次的评选日期为2008年第五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 *** 8.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 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 *** 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 *** *** 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Lulu, go to the field to.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本吗?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录取批次来看。那么高职招生招生网整理了云南民族大学是几本的信息,方便学生和家长参考: 通过近年云南民族大学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云南民族大学在云南省为第一批次录取,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本大学;而在安徽、四川、河南、贵州、陕西、宁夏、广西、江西、黑龙江、山西、甘肃、云南、新疆等省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又可以说云南民族大学是二本院校。 具体,请参照该校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如下: 云南民族大学各省市录取批次 云南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23 36093 515 云南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一批 583 9692 575 安徽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81 108192 435 四川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10 88256 426 河南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97 140270 405 贵州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49 51542 360 陕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31 73500 344 宁夏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01 15760 350 广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72 48382 343 江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03 58846 440 黑龙江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A段 423 39943 308 山西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A段 468 54576 417 甘肃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K段 423 42956 345 云南 理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及预科 487 56755 430 云南 理科 预科 2022 本科二批及预科 478 62725 430 云南 理科 乡村振兴专项预科 2022 本科二批及预科 460 75636 430 新疆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24 0 334 安徽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22 22060 480 四川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23 27833 466 河南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23 25960 445 贵州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35 13360 471 陕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74 18215 400 宁夏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484 3593 425 广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09 16868 421 江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 517 20618 472 黑龙江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A段 454 9075 365 山西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A段 508 8541 450 甘肃 文科 普通类 2022 本科二批K段 475 10088 425 云南 文科 预科 2022 本科二批及预科 552 20558 505 云南 文科 乡村振兴专项预科 2022 本科二批及预科 541 25580 505 云南民族大学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否 是否是211 否 是否是双一流 否 主管单位 云南省 创建时间 1951年 博士点数量 一级:2,二级:0 硕士点数量 一级:16,二级:11 学校类型 民族类 所在城市 昆明市 办学层次 普通本科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及人才培养基地十余个,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9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是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届云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奖期刊奖“优秀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至今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近年来,围绕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学校形成了“班子团结、校园和谐、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70载春华秋实,未来,学校将持续注重内涵式发展,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根植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努力朝着高水平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示范校、“三风”建设模范校踏实前进。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西南民族大学属于二本院校,该校是一所涵盖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 2、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2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入选天府*,37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先后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9人先后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3人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分别为四川省“”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人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83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1人为国家民委首届青年教学标兵,35人为学校教学名师。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4个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85个;有5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9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98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5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研究智库、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权威期刊,《民族学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密苏里州立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6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68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建校以来,一批又一批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在21万各族各类毕业生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这些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民大学子积极践行,用热血和忠诚书写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生命回馈祖国和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电话 西南民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南民族大学有几个校区 西南民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南民族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西南民族大学招生办电话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西南民族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武侯、航空港、太平园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9月,在校生首次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
2008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2009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9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总部竣工。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2016年10月8日,四川省政府与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7年10月,学校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同年,获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2020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10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西南民族大学入选。
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办学条件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下设25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5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58人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或称号,66人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或称号,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学校教学名师35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四川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金融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四川省级实验重点示范中心:生物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彝族传统文化、现代彝语、数学分析、宗教学原理、藏族文学史、藏传因明学、兽医微生物学、民族法学、汉彝翻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个案工作、民俗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动物传染病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当代中国经济、禽病学、藏文文法、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藏文历代名著选、世界文化史、五明概要。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9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畜牧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民族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建筑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保险、法律、农业推广、兽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学。
重点学科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草学、公共管理、化学、畜牧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智库、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彝学机构“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培育):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动物科学。
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新型研究智库:四川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羌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9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中外文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纸质报刊近2000种,电子图书40020GB,电子期刊万余种。馆藏古籍文献万余册,民族类及相关图书文献达30余万册,含多种文字及版本的《大藏经》、《贝叶经》、清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以及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
图书馆设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藏有藏、彝、纳西、傣、水、柯尔克孜、白、侗、羌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的各种版本文献50000余(函)册。购置了85个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了13个特色数据库。其中《羌族文献数据库》获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三期文献保障建设系统(Calis)特色文献资源库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
学术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连续多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认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文章被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外文摘期刊收录。
《民族学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300余人次留学生。
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图案由航空港校区南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造型为弓箭,又是“MD”即“民大”拼音首字母的合成图案。徽志中心的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徽志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生辉的寓意。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图案由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造型为蓄势待发的弓箭,又是“md”两字母的合成图案,即“民大”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图中心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校徽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化成的寓意。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黄字的长方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中央印有学校全名。
精神文化
校训
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6月1日。
西南民族大学的邮编为610041,该校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是一所由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也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彝学文献馆。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2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入选天府*,37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6人先后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9人先后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3人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2人分别为四川省“”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8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7人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83人先后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1人为国家民委首届青年教学标兵,35人为学校教学名师。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4个学院;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85个;有5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9个双学位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98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5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研究智库、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科院评为“民族学与文化学”类权威期刊,《民族学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密苏里州立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日本法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6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68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建校以来,一批又一批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在21万各族各类毕业生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藏族将军,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这些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民大学子积极践行,用热血和忠诚书写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生命回馈祖国和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学校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着力实施“三大战略、八个全面”的建设任务,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为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武侯、航空港、太平园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9月,在校生首次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
2008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2009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9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总部竣工。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2016年10月8日,四川省政府与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7年10月,学校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同年,获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2020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10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西南民族大学入选。
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办学条件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下设25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5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58人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或称号,66人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或称号,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学校教学名师35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四川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金融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四川省级实验重点示范中心:生物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彝族传统文化、现代彝语、数学分析、宗教学原理、藏族文学史、藏传因明学、兽医微生物学、民族法学、汉彝翻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个案工作、民俗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动物传染病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当代中国经济、禽病学、藏文文法、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藏文历代名著选、世界文化史、五明概要。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9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畜牧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民族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建筑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保险、法律、农业推广、兽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学。
重点学科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草学、公共管理、化学、畜牧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智库、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彝学机构“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培育):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动物科学。
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新型研究智库:四川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羌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9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中外文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纸质报刊近2000种,电子图书40020GB,电子期刊万余种。馆藏古籍文献万余册,民族类及相关图书文献达30余万册,含多种文字及版本的《大藏经》、《贝叶经》、清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以及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
图书馆设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藏有藏、彝、纳西、傣、水、柯尔克孜、白、侗、羌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的各种版本文献50000余(函)册。购置了85个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了13个特色数据库。其中《羌族文献数据库》获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三期文献保障建设系统(Calis)特色文献资源库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
学术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连续多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认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文章被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外文摘期刊收录。
《民族学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300余人次留学生。
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图案由航空港校区南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造型为弓箭,又是“MD”即“民大”拼音首字母的合成图案。徽志中心的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徽志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生辉的寓意。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图案由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造型为蓄势待发的弓箭,又是“md”两字母的合成图案,即“民大”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图中心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校徽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化成的寓意。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黄字的长方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中央印有学校全名。
精神文化
校训
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6月1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很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是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人文社科版学报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快捷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3926
国内刊号:51-1671/C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1979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