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您弄。。。可以给你参考!有没有其他要求 简单哦!!!
百度百科可以把百度地图添加到公司地址目录,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一个提升,百度地图比较适合添加到地名、公司、工作室、机构、建筑物等类似这样的百度百科。 可以给你写参考
一.定位服务 在地图开发中我们都会用到地图服务。首先是要获取位置 ,我们可以把定位这一块 写到服务里 在想用的时候直接获取。 } 二.反地理编码 反地理编码就是通过百度的坐标定位引擎,插叙出坐标对应的物体所在的行政区划、街道等信息在地图上点击的时候,或者拖动marker的时候得到的LatLng对象,就可以通过反地理编码得到具体的地址了。 效果如下 开发步骤(不再介绍地图定位) 1.布局文件 2.获取地理编码检索(有两种方法) (1)通过创建 GeoCoder 回调获取 (2)通过Web服务API获取 首先要创建一个 服务端类型 的 百度地图应用 设置 ip白名单 设置为 即可 请求 接口 三。移动选址 移动选址 通过setOnMapStatusChangeListener 方法 获取 地图拖动 动作 结束 时 地图图层中心 点 的坐标 效果如下 开发步骤(不再介绍地图定位) 1.布局文件 2.移动选址 首先要设置 //地图状态改变相关监听 (this);
我帮您弄。。。可以给你参考!有没有其他要求 简单哦!!!
旅游管理的论文篇2 浅析旅游纪念品特色开发 摘 要:作为连接旅游者和旅游地的情感纽带,旅游纪念品成为提升旅游地和旅游服务影响力的重要标识,然而不少旅游景点缺乏对旅游纪念品的重要认识,使得旅游纪念品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特色化开发的角度,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 特色; 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旅游大军中的一员,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纪念品是指在旅游过程中供游客购买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商品,是地域性与纪念性相辅,文化与娱乐相融的一种特色商品。旅游纪念品是提升旅游地和旅游服务影响力的重要标识,也是拉动旅游收入的关键商品,更是对外宣传旅游目的地地域特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不少旅游景点缺乏对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性认识,使得旅游纪念品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是当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连接旅游者和旅游地的情感纽带,因此旅游纪念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旅游纪念品中, 是旅游纪念品开发中增强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但一些旅游纪念品开发商本身的文化素养较低,加上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前期的旅游纪念品市场需求调研及产品设计资金投入不足,同时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及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旅游纪念品自身制作工艺粗糙,质量低劣,缺乏以当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因而使旅游纪念品缺乏相应的文化附加值,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关系到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特色化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旅游纪念品市场混乱,产品没有特色,缺乏个性,同质化现象明显,已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市场上批量生产的纪念品,他们更偏向特色化的、独一无二的产品,因此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但目前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仅仅考虑生产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层面,对于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未得以准确的把握和满足。 二、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开发 针对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唯有走特色化开发之路,才能凸显旅游纪念品对当地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 1.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化开发,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本土化,即保持地域特色。如与当地着名的历史 典故 进行结合开发旅游纪念品,与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开发旅游纪念品等。洛阳重渡沟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就很好的挖掘了当地资源特色,重渡沟盛产竹,当地的竹林被称作重渡沟三绝之一,因此,重渡沟的旅游纪念品也围绕“竹”展开,竹水枪、竹水杯、竹制太阳帽、竹水桶、竹扁担、竹箫等,价格不贵,而且有重渡沟独有的特色,自然十分受游客喜欢。 2.增加旅游纪念品的差异性和丰富度,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以社会消费文化需求为对象,力求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即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装潢、商标的设计都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旅游纪念品,切忌无的放矢。同时,消费市场是对旅游纪念品文化是否有价值的客观检验,二者应具有统一性,否则这样的文化品位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3.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新颖别致 旅游纪念品不仅要具有古朴的风韵,也要与时代相结合。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能够使旅游者对于产品产生强烈的兴趣。以厦门市为例,厦门正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其中旅游纪念品创意开发,是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步骤,厦门市举办相关的设计比赛,让更多企业、院校、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工艺美术师、民间手工艺者、学生来为厦门创意设计旅游纪念品,从而推动厦门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越来越多设计独特、新颖别致的旅游纪念品出现在厦门旅游市场上,如别具风格的厦门市旅游地图,以“漂流慢递”形式寄给将来的自己一张张祝福明信片,有艺术气息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极大的满足了旅游者的审美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4.要有品牌意识 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严重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其设计者、生产者无品牌意识,新的旅游纪念品一经推出,便有大量的商家开始跟风、仿造生产,形成无序竞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者可以申请专利,利用专利权维护品牌,防止假冒和伪劣产品的侵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1]康兵.厦门市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与开发[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2):7-9 [2]李树.文化因素与商业行为――中外旅游纪念品比较[J]艺术百家,2007(5):180-181. [3]周进.旅游纪念品开发主打特色牌[J]河北日报,2005(2)猜你喜欢: 1. 2017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2. 浅谈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3.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4. 旅游管理论文 5. 旅游管理论文
百度百科可以把百度地图添加到公司地址目录,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一个提升,百度地图比较适合添加到地名、公司、工作室、机构、建筑物等类似这样的百度百科。 可以给你写参考
不可以。毕业论文里有很多中国地图是不可以的,涉及中国地图的插图很多,需要具体的说出是什么地图。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是学生从图中直接获取某些信息点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因为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学生看了半天图,还是不知该看什么,看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图名,抓不住要点就降低了读图的效率。二看图例、注释,这是读图是基础。三看图表的内容,看时要细,要抓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读出并牢记的,但有些信息是无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课标要求和教师的设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即抓重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阅读地图,就为下一步析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仅仅会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需要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析图才能够获得。所谓析图,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培养学生析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怎么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我在教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时,就利用《辽中南工业基地》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个工业城市?”“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等。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是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会学生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想像,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型图等。
绘图训练需要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自绘,并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习惯。七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地理要素。八年级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铁路、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绘图能力的提高,之后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以上四个方面,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地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图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地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用好地图。
2、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
3、要认识到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中国、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图。如果没有用到地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地理课。
(1)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专门来讲解地图知识。教师如果不对这节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还是区域地理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地图。
(2)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老师”。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读懂地图、运用好地图就是学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图犹如无声的老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在讲到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东南亚地形图,并让其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岛屿以及它们在东南亚的大概位置。学生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比教师口述以及文字叙述印象更深。
(3)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开始对地理有很大兴趣,但最后就觉得地理学习高深、难懂。于是地理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地图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好的读图习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地图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他们面对一幅地图时看见了线条、颜色、符号等地图元素,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条河流,编制成口诀“伏尔加毕业了”,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自己就会将这些名称对号入座,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
第三方面、培养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⑴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⑵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⑶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不同气候图中降水和气温的比较,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和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对比,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景君梅认为,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应掌握使用方法,达到使用功效,培养读图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
⑵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⑷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教学中多使用彩色地图,而实际应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图,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彩色地图后应适当给出黑白色简图让学生加以辨认。课后练习也要找好相应内容的综合读图,加强学生对于该地区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认知。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勾圈地图、绘制地图、填涂地图等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参考文献】
[1]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3]景君梅,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6);
[4]刘淑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文理导航,2011(8)
应该可以吧,实在不确定的话,可以去找下地理类的期刊,像地理科学研究这本,找下里面是否有直接用地图的文献
直接写是什么地图,标出地点即可(比如中国地图什么省位于华东还是那个地方即可~)。
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 2 册[CM].北京: 地图出版社,1982: 6.单幅地图:总参谋部测绘局.世界地图[CM].北京: 星球地 图出版社,2012.电子地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及其 途径城市分布地势图[CM /OL]. ( 2016-10-27) [2017-04-05]. http: / / bzdt. nasg. gov. cn: 8080 / jsp / browseMap. jsp? picId = " 4o28b0625501ad 13015501ad2bfc0080"
直接写是什么地图,标出地点即可(比如中国地图什么省位于华东还是那个地方即可~)。
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列,都是用来分析导航类产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线路规划方案以及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系列一主要用来分享一下同城的线路规划方案,系列二主要用来分享异地线路规划策略。 我将从使用场景和用户期望,去分析产品不同模块下: 1.呈现的路线规划方案是否合理; 2.竞品间的差异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才可以更好; 3.未来可以做的一些拓展业务和改进点。 1. 用户分类 针对使用导航类产品进行同城线路查询的用户: a. 该市常住人口; b. 旅游人群;这两类用户的痛点都是一致的---不知道怎么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给出合理的路线规划仅仅是一款导航类产品需要做到的最基本功能,而能否更智能的为用户呈现更合适的方案,甚至比用户多想一步,超越用户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期望,才能更好的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而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就会有不同的用户期望。 用户在使用导航类产品时,往往会采用产品提供的首个方案。在相同的起始点下,如果我们总是提供同一个路线方案,那么第一个方案并不能总是满足不同场景下所有用户的期望,这无疑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虽然我们再每次搜索是都为用户提供了2-3个不同的路线,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做选择的前提是要把每个不同方案的内容进行阅读再横向比较。而用户往往懒得这么做或者惧怕选择。因此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在充分思考用户的特点,使用场景后,给出用户最优最期望的路线呈现策略。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两类用户群的固有特点。常住居民:对城市整体认知度高,较为熟悉。 旅游人群:对城市不熟悉,多采用公交,出租出行,自行车,步行选择都较为频繁,由于交规和每个城市的限行政策等因素,自驾选择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用户为某个城市的常住居民,几个频率较高的需求为: a. 为避免出行拥堵,得到更合适的路线规划; b. 去自己某个没有去过/不是很熟的地方,需要线路推荐,顺便看一下此次出行的距离耗时等; c. 周边推荐; 对于旅游人群来说: a. 查找合适路线,如果为自驾,给出一些不同交规或者行程规定的预警或提示; b. 查找旅游景点,车站进出口路线,周边推荐; c. 查打车费用和路线情况,避免被坑; 可以看到这两类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一个共同需求都是得到合适的路线规划信息。但是末端的细节展示又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即使起始点一致,对于旅游人群来说规划出的路线应该避免该城市限行路段,时间,同时给出的路线应该尽量走大路(防止小路由于不熟悉造成走错路情况,降低用户体验),这个时候给出的路线方案可能耗时就不是最重要的选项了;而对于常住居民,由于对城市较为熟悉,可以推荐小路减少耗时和拥堵情况。 同时对于旅游人群来说,如果使用驾车选项查看路线,要考虑到旅游人群很大可能是想预估一下打车费用,这个时候给出出租的大概费用就比较合适,同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用户使用产品自带的打车功能。 在完成对用户种类,使用场景和期望的分析后,我们接下来从每个模块入手,对此类产品目前的方案呈现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 模块:叫车模块,驾车模块,公交模块,步行模块,骑行模块 竞品:百度地图: iphone版 高德地图: iphone版 叫车模块:一般又会分为快车,专车,出租车等更细化的子类目 百度地图: a. 该模块下细节和内容过多,但使用频率较低。可以在其他常用模块为本模块引流,例如在驾车模 块,给出出租车预估价和开始打车入口,把用户在合适的场景下引流到该模块中。 b. 对于接送机来说,可以在用户使用驾车选项卡查询时(起点或者终点是机场),告知用户提供航班号可以给出更加合适的路线规划,把用户引流到接送机模块下,引导用户填写航班号,从而告知用户应该几点出发比较合适,大概耗时等信息。如果不是即时出发线路,可以引导用户开启路程出发提醒(app通知功能),以后就可以给用户推送一些营销信息。 驾车模块: 推荐方案可以综合考虑用户之前的使用数据,位置信息等,进行更智能更符合用户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推荐方案,而不只是根据起始点和终点的不同给不同类型的推荐方案。 1. 出行方案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在此模块下都会给出2-3个方案; 每个方案的提示信息(共有):方案名(大路优先,耗时最短),耗时,距离,路线图,红绿灯个数,出租车预估价格。 其中,百度地图多了准点率的信息,综合考虑这里的准点率应该意味着是否经常发生拥堵,但采用驾车导航多发生在实时状态下,所以这个信息可以考虑删除; 2. 路线偏好 路线偏好设置上,两个app给出的选项差距较大。 百度地图路线偏好选项:智能推荐(默认)、时间优先、距离优先、躲避拥堵、不走高速、高速优先;高德地图路线偏好选项:躲避拥堵,避免收费,不走高速,高速优先。同时针对客车可以开启:小客车避开限行,货车避开限行、限高、限重两个选项; 首先,时间和金钱是所有人最看重的东西,尤其在当今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用户对所有事情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时间:意味着不想在路上浪费更多时间,在没有拥堵的情况下,意味着用户更看重路程最短,路程最短则耗时短;在拥堵的情况下,意味着用户更看重避免拥堵,即时绕路但是避免拥堵一样节省时间。 用什么体现出我们懂用户想更快的到达? 不管路线是否发生拥堵,对于用户来说都渴望避免拥堵!!! 即时开车在路上的时间稍微长点也比让用户因为拥堵等在路上的体验好。 金钱:为了更快速的到达某地,我们需要走高速,意味着需要交过路费,相当于用金钱换时间。尤其是当你短途开车(同个城市)或者超长途开车(跨越N个省市)。短途开车意味着相同路线间耗时差距不会十分大,超长途意味着时间本来就很长例如10多天,那么多几小时影响也不大。这个时候就要用钱来对不同方案进行衡量了。推荐选项卡,花费最少。 其他:对于客车来说虽然某些路段的限行导致客车可能要走一些重复路程,但是我们考虑到,不管是拉货车还是大巴客车,对于司机来说,这类车行进的路线比较固定,司机往往清楚某段路线是否有限制,或者拥堵状况,因此针对客车的相关选项开启可以删去。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类型和以往用户使用数据进行相关推荐。 例如:1.用户选择的目的地是用户常去的地方,或者设置为家,公司的地方,这类地方用户其实是不需要线路规划得,那么用户使用线路规划功能的目的应该为:避免拥堵;这个时候给出的几个推荐路线方案,符合时间最短和避免拥堵方案就应该被呈现出来;2. 如果用户在推荐的几个方案中总是选择红绿灯最短或者花费最少的方案,那么下次用户进行路线规划时,这几个方案应该作为智能推荐首先推荐给用户展示。 3.对于旅游客户,可以推荐大路优先的方案,防止用户因为对城市道路不熟悉走冤枉路导致的用户体验降低。 推荐路线偏好设置:智能推荐(默认),时间优先,避免拥堵,花费最少,不走高速,优先高速。 公交模块: 1.展示信息 共有:耗时,步行距离,上车站名,总站数,公交何时到站,转程线路; 其中,高德地图显示了整个路程的票价,而百度地图仅提供了地铁票价。 对于常住居民来说,往往拥有公交卡可能不关注票价,但是对于旅游用户来说,票价可以让用户提前做准备;同时购买地铁票可以在购票处看到价钱,而且可以找零。而坐公交只有上车后询问司机或者临上车前看车上投币处价钱,这个时候用户已经来不及仔细找钱,尤其是用户没有零钱的时候,虽然不标示价钱不会直接影响用户,但是价钱信息的提供恰恰满足了用户在此场景下的期望,提供了价钱信息可以无形提高用户的使用粘性和使用体验。 2.其他细节 百度地图:在公交模块中,给出了骑行方案,即某一段路通过骑车到达公交站而非传统的步行或者短途公交。 目前共享单车数量较多且使用方便,骑行方案可以展现更多种类的公交方案,而不仅仅是只依赖于步行最少作为方案展示规则,因为会存在步行最少但是转乘公交次数过多的情况。 但目前展示的骑行方案中, 步行距离仅500多米也提示骑车,反而有些步行1公里以上的线路没有推荐骑行代替步行,建议在后续优化中,可以对步行距离较远的线路推荐骑行前往,或者对近步行但是要转成,远步行有直达车的情况归类为骑行方案。 高德地图: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在公交模块中,当用户挑选了某一个公交方案后,会有弹窗提示用户是否要设置到站提醒。这个弹窗的提示时机恰到好处,在用户正需要的时候弹出,无疑提高了这个弹窗的转化率。到站提醒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以往用户去不熟悉的地方,往往要数着车站数或者频繁查看手机导航自己的定位信息,分心或者位置刷新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用户下错车。而用户一旦使用过后但站提醒功能尝到好处,无疑增加了用户对该产品的粘性。同时到站提醒又在最合适的时间弹出让这一过程更加自然,同时到站提醒会迫使用户打开APP提醒功能,而提示的时机决定了这个功能的开启率,一旦用户开启,APP后期可以通过提醒功能为用户推送更多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的同时增加APP推送信息的送达率。 3. 同城导航中公交策略展示逻辑是什么?在经过了大量观察,总结来看(如果想的不对,还请知道真相的人告知,万分感谢)推荐公交线路的话,是按照步行距离的远近,只展示步行距离最短的前几个线路; 这一呈现策略在我看来,主要是考虑了懒这个因素,所以展示的策略只展示步行距离最短的前几个。同时为用户提供切换其他呈现策略的路口,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例如有些用户更看重直达,那么他同样可以有切换入口看到更适合自己的路线规划。 回答引子的问题: 我晚上初次查路线时,他首先把已经停运车辆进行了筛选,然后在按步行距离为我推荐了几种公交方案。但是我早上去查的时候,由于那些停运车辆已经运行,他就会把所有公交方案按照步行距离整体排序,但是如果我切换公交方案展示选项卡,还是能看到其他的几个公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在推荐方案下列出所有的公交方案? 全部的公交方案->过多的信息->增加用户选择困难 增加用户选择困难的同时,大部分用户会直接选择推荐方案的前几个选项,列出全部的公交方案意义较小。 同时,当我们在推荐方案中只显示出部分公交方案,如果用户觉得这个方案不好,去切换成其他展示方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用户更偏好的公交方案是什么,在下次推荐方案时就可以变得更加精准。我们越来越符合用户的出行习惯,用户越难离开我们的产品,从而增加用户粘性。 步行模块: 1. 展示信息 共有:耗时,距离,燃烧能量。 百度地图:打车费用,节约碳排放数量。 高德地图:途径十字路口数,查找附近共享单车。 这里可以看到,百度地图给的一个入口是打车,而高德地图给的一个入口是共享单车。 选择步行导航的用户,往往起始点和终点距离不会特别远,即使距离或者耗时超过用户预期,用户这个时候选择共享单车的可能型也超过出租车。首先共享单车普及度高,可以快速找到,而且使用成本基本免费。打车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且花费较多。因此,高德地图给出的共享单车入口好过出租车入口,更符合用户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期望和可能发生的动作。 同时,高德地图的线路显示上增加了过天桥的点和过十字路口的地方,导航数据实时更新不一定及时或者准确,导致用户有时在路口不知道怎么走,这个提示的标注可以在地图数据更新不及时避免让用户走错路,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2. 可以做的改进: a.节约碳排放的信息展示,这一模块后期可以学习蚂蚁花呗的种树行动,从而引导用户增加使用百度地图的频率(即时走的路线是自己熟悉的,也要使用步行导航进行记录),同时百度地图推出了我的足迹模块,通过低碳行动也可以增加用户使用我的足迹模块的频率。 实景导航,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趣味性,但是如果仅仅是AR显示没有什么参与感(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的使用率低。例如可以在AR实景导航时,某个大厦上弹出气泡框为XX多个用户到过此地,包括一些用户对这个地点的评价可以吸引用户使用该功能,也方便通过这个入口推活动,吸引更多用户,提升用户量。 骑行模块: 1. 呈现信息和步行相同,故不在此做赘述。 2.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提供了共享单车入口。 百度地图又在骑行模块中更加细分成了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分类。 我们从用户角度来分析下这个分类是否必要: 首先,使用骑行模块的用户到达的地方距离当前地点距离不会过长,或者距离长的往往是骑行爱好者;对于这类用户来说,耗时并不是最关注的信息,具体的路线规划才是。因为骑行很少会被拥堵等事情影响行程耗时,而电动车和单车目前呈现信息的唯一区别就是路程花费时间的区别。因此这个模块如果不能提供其他更多的信息区别,建议不用把骑行分的这么细进行展示。 其他模块: 这五个模块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共同拥有的,除此之外,高德地图还提供了另外两个模块分别是:火车模块,客车模块。 1. 火车模块,给用户提供火车出行方案。 在同城导航中,火车模块给出的统一页面内容都是没有合适的线路规划;如果是异地,会给出合适的火车出行方案。但是同时,异地导航,公交模块中同样也会给出火车方案。因此这个模块的设置比较多余。同时,用户查找火车信息基本上都习惯于去去哪,携程,12306等平台获取信息。所以此模块用户的使用频率低,同时并不是一个出行方案的补充。 建议删除,或者在异地导航中,公交模块下不直接展示火车线路规划,而引动用户跳转到火车模块下进行查看。 2. 客车模块,给用户提供客车出行方案。 与火车类似的是,在同城导航中,给出的页面信息都是没有合适的客车出行方案。 不同的是客车的出行计划,不管是同城还是异地的导航都没有其模块给出了相应方案。所以这里,客车模块的信息是整个导航信息的补充内容。 同时目前大多数人购买客车票都是到客运站现场进行实时购买,而且没有办法提前了解客车的运行计划。同时乘坐客车出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查询入口,用户就算知道起始地和终点,也无法准确知道所在区域客运站的名称,从而无法直接在某些购票平台上直接,而要采用百度搜索的方式去查客运站名称后再进行购买,因此导航类产品的客车模块对于导航产品的信息呈现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极大的满足和方便了此类用户的需求,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也有利于口碑传播。 在分析了导航类产品不同模块下的线路规划方案和信息呈现,我们从导航类产品的天然优势-提供路线规划角度入手,进行一些产品优化,给用户一点超越期望的小改进。 小故事: 小A想去香港玩个两三天,于是提前在微博,小红书去哪网各种平台查旅游景点,查攻略,然后记下了一些自己要去的景点,可是在安排具体的行程时,由于小A要根据不同景点分布和游玩时间自行定制,于是小A把这些景点一个个用百度地图去搜索,查看位置,查看离飞机场的距离,顺便想想自己应该住在哪里比较方便,花了很多时间把所有自己想去的景点查了一圈后。小A已经忘了第一个景点的位置在哪里了,也记混了好几个自己心仪的酒店。。。。。 ~~~抽离故事,得到真相~~~ 目标用户:去某个城市首次旅游的用户 痛点: 1. 对该城市不了解; 2. 别人的旅游行程没法全部复制; 3. 制定行程,旅行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路线导航一般的旅游类app虽然可以帮助定制行程,但他们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没法具体得到从用户住的旅店到想去景点的实时路线规划情况,也就是说用户在制定行程中,会存在无数次使用导航产品去确定旅行线路,居住地点等信息;或者不去查具体路线,只做大概行程规划,但是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开始旅游钱,一定还是会使用导航类产品帮助他们去做路线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的导航和路线规划功能,帮助用户做旅游行程。当足够多的人使用百度地图做行程规划,我们就可以建立起旅游社交圈,分享行程,交流旅游,打造一个独一无二更全面的旅游社交群体。未来再接入景点广告。还可以扩展为出行工具共享平台,拼车平台等,打造一个旅游全方位的系统闭环。 前期的小想法: 使用场景1:针对旅游用户,到了一个没去过的城市,首次在陌生城市打开地图app。 使用场景2:针对旅游用户,前期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其他城市的景点或者酒店信息。 逻辑1: 1.当用户在异地,初次打开百度地图,自动在地图上标识出一些旅游景点,提示用户可以把这些景点加入到旅行地址,方便规划路线; 2.用户可以在主界面直接添加系统给出的景点推荐,也可以通过查看某个景点详情后,再详情页面在添加该景点到旅游地址中。 3.主界面用户可以自行切换景点还是周边(默认首次异地开启进入景点选项卡),周边选项卡会为用户推荐目前用户所在地周边的医院,超市,商场,餐厅等信息,用户也可以把这些地点直接加入旅游地址中。 4.如果用户路搜索或者进行路线导航操作的目的地是酒店,推荐用户把该地点加入常用地点,方便用户下次进行路线规划; 5.用户进入行程规划页面时,系统默认根据用户给出的景点为用户规划处所有的安排和路线规划,用户也可以使用拖拽方法把景点归类到不同的时间选项卡下,系统会自动给出每个景点间的路程,还会提示用户这样安排是否科学。 逻辑2:1.当用户搜索异地的酒店、旅游景点个数超过3个时,提示问用户是否要去旅行,提醒用户可以将这些地点加入规划中,方便后期查看整理。 2.如果用户添加了酒店或者景点,则提示问用户是否查看该城市最爱景点推荐,如果选择是则呈现逻辑1的策略展示和操作。如果选择否,则不开始推荐模式,但是用户再次搜索景点时还是为用户开启直接添加该景点进入规划的按钮。 为什么这样做? 本来用户只是想用百度地图查一下景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做参考,却在不知不觉中添加了很多景点,顺便进行线路规划。而且做好的线路规划可迁移性不高,防止了用户使用路线规划结果直接复制到其他平台。在保证了用户数量的同时无疑增加了用户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用户粘性。 用户在做好规划后,分享给同伴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为APP引流。 在合适的时间为用户进行合适的推送。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预测用户的期望和下一步操作,提前给出用户可能想要的操作,进一步留住用户,超越用户的期望。 好处: 增加用户粘性,使用时常和频率; 为APP引流,增加新用户; 为打造全生态的旅游规划做铺垫。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同城线路规划的角度对百度地图的现状进行了一点分析,又从导航类产品具有的天然优势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改进的建议。下一篇系列二,将主要分析异地线路规划的现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基本格式
一、要求
1、与毕业论文分开单独成文。
2、两篇文献。
二、基本格式
1、文献应以英、美等国家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Journals from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2、毕业论文翻译是相对独立的,其中应该包括题目、作者(可以不翻译)、译文的出处(杂志的名称)(5号宋体、写在文稿左上角)、关键词、摘要、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3、文献翻译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完全一致。
4、文中所有的图表、致谢及参考文献均可以略去,但在文献翻译的末页标注:图表、致谢及参考文献已略去(见原文)(空一行,字体同正文)。
5、原文中出现的'专用名词及人名、地名、参考文献可不翻译,并同原文一样在正文中标明出处。
三、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的内容要求
外文翻译内容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关,外文原文不少于6000个印刷符号。译文末尾要用外文注明外文原文出处。
外文翻译要求:
1、外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密切相关,译文准确、质量好。
2、阅读2篇幅以上(10000字符左右)的外文资料,完成2篇不同文章的共2000汉字以上的英译汉翻译
3、外文资料可以由指导教师提供,外文资料原则上应是外国作者。严禁采用专业外语教材文章。
4、排序:“一篇中文译文、一篇外文原文、一篇中文译文、一篇外文原文”。插图内文字及图名也译成中文。
5、标题与译文格式(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与论文格式要求相同。
下页附:外文翻译与原文参考格式
英文翻译 (黑体、四号、顶格)
外文原文出处:(译文前列出外文原文出处、作者、国籍,译文后附上外文原文)
英文照抄就好,翻译你自己在网页上面一句一句的翻译,然后继续照抄就好,跟你讲,出发你是英语专业的,其他根本没人看你的英文照抄。这个也看导师,你自己把自己写的论文内容还有知识点都弄透彻,要不然答辩的时候问你你根本答不出来,那么答辩就过不了了,其他都没事的,不用担心,都要大学毕业了,我觉得学校不可能为难你。因为学院也需要毕业通过率还有什么就业率等等,研究好自己写的论文的重点就好,不用那么大的负担,但是正文一点不能照抄太多,因为学校会通过软件对你的论文进行检测,如果相同率达到一个值的话就要重新写论文,然后各种流程重新走一编,很麻烦,我们学校当时的相同率是不能达到20%。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在google在线翻译中找,里面没有就找北京译顶科技,人工翻译反而更好
在某宝上面输入“毕业论文翻译神器”一下子就找到了。我用过,速度很快。当然好东西,也就不是免费的。不过,也不贵。也就一两块钱一页。我翻译了上万字,才花了10块钱。你可以去试试。这总比自己一句句翻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