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7篇
一个优秀的幼儿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智力的发展。幼儿园要与每个宝宝的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真实个性及生活情形,因人而异地进行正确指导。你是否在找“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1】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非常爱“美”。特别是当新衣服买来时很多幼儿都急着要穿到幼儿园去,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那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他。但是有些家长一味地宠着孩子,他想怎样就怎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五一回来,衡衡有点不情愿地走进教室,我一看他的脸就猜到他肯定是心里不好受。这时我就过去问他怎么了,他不离我而且转身自己去玩了。他妈妈见此情形就过来跟我说:“五一休息时给他买来一双新凉鞋 ,在家里每天都穿。昨晚楼下一位阿姨夸他鞋子漂亮,他听进了。今天非要穿到幼儿园来,跟他讲了一早上他都不要听还哭了一顿所以现在心情一直不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我就又跟衡衡去交流,他仍旧不离我但是不象刚才转身去玩了。但是还是在听我讲话的,因为他爱讲道理所以我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与他沟通。结果他愿意与我交流,我很高兴。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不高兴,他告诉我因为他想穿新鞋子可妈妈不让他穿所以哭了。这时我对他说:“衡衡,你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你穿吗?因为现在天气还有点冷,而且太阳公公也没有出来,你看老师、小朋友都没有穿凉鞋。如果你现在就穿的话很容易感冒的,万一衡衡感冒了,那就要上医院打针了 那就又要花妈妈钱了对吗?”他回答的很好而且心情也又点舒畅了。然后我又问他,爸爸妈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对吗?他迟疑了一会儿对着我笑了笑,他妈妈看到此情景也放心地去上班了。我也为衡衡听懂了我的意思明白了我的道理而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长、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此时,教师、家长怎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1、发展的趋势去关注孩子小步递进的过程,抓住 发展的寻常时刻,学会了解行为的发展意义。
在幼儿园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的寻常时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智慧策略,以便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儿童发展的知识和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地把握儿童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对幼儿来说家长最重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道德说教,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做什么,以及选择一种既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2】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郑州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给出以下四种方法:
(1)情绪宣泄法。当孩子感觉心理受挫时,父母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通过正常的途径,让他们释放,保持心理平衡,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引导他们“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如可通过交谈倾听,还可以借助各种活动,将因紧张情绪所积累的能量排遣出去。
(2)迁移法。父母要尽量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暂时避开挫折情境,如让其回忆一些愉快的事,也可听听音乐、打打球、散散步等。
(3)心理咨询法。父母可以通过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对孩子的内心冲突和苦恼给以分析、研究、劝解、安慰、鼓励,减轻其情绪压力,改变其认识问题的方法,用新的、正常的经验代替旧的、反常的经验,使孩子摆脱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并帮助孩子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
(4)父母要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施以心理教育,教育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父母可让孩子多与同学交往,通过平等相处,使孩子感受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其实挫折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这比让孩子考100分对孩子更有用。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3】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4】
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家庭的熏陶和老师的引导在它的形成过程中都很重要。
我家的两个孩子今年近四岁了,在二幼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也已经快一年了,成长得非常好,这与二幼的老师们辛勤的教育和耐心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二幼的礼仪教育方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非常重要,我感觉一年来,孩子的变化很大,各方面都有进步!
首先是生活方面。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会正确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送他们入园时能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打招呼,主动晨检;见到长辈也会主动问好;
其次是学习活动方面。逐渐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认字活动;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会向父母及长辈请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用爱心塑造他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地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幼儿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使小朋友从小养成好的礼仪习惯,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从小朋友的一言一行抓起,贵在坚持。
以上是我们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一些粗浅体会和认识,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一样,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懂礼仪、讲礼仪、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所以就让我们共同努力,支持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共同为小朋友们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5】
幼儿刚入园的会出现诸多不适现象。
不适应症一:宝宝哭闹难入园。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还有的孩子抱着家长的腿就是不让家长走,搞得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观望,还有的家长为防孩子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长时间将孩子留在家里。 分析与建议:家长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给大人看的。家长送完孩子后要赶紧离开。其实家长走后,孩子大多停止哭闹,因为老师有许多平息孩子情绪的办法。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长就要坚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灰色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另外,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望园心怯,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不适应症二:回家以后发脾气。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
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分析与建议: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任性而为,初入幼儿园,对于诸多规距难以适应,如想玩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上床。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点小脾气也很正常。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去管他,让他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并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闹得异乎寻常,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让老师多给孩子一点儿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对于有的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迁就,要有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给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不适应症三:穿衣、如厕都不会
有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事情一律包办。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连吃饭、穿衣、如厕都不知如何应对。
分析与建议:在孩子1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试着让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入园后结合幼儿园的要求,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学会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饭,认识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同时,教孩子学说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使孩子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饿了、渴了、热了、上厕所等;该说话的时候要讲话,有事情要大胆地告诉老师。这样可以使家庭教
育与园中教育协调一致,还可以让孩子产生自信心。
不适应症四:幼儿园里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习惯在幼儿园午睡,自己没睡好,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分析与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带一个在家常玩的、心爱的宠物玩具,孩子抱着它睡觉,可以减少孤独感。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时候,让他帮老师做点事情,然后跟他说,如果你不来幼儿园,老师会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觉再能帮老师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师会谢谢你的。
不适应症五:缺乏朋友孤独少语
入园前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孩子,入园后难以融入到小朋友之中,不愿参与游戏,群体生活似乎与他无关,表现比较孤独。
分析与建议: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孩子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家长主动请老师帮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让孩子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家长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总之,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了。
幼儿园教育叙事教学后记范文【篇6】
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爱来守护你们唯一的童年。
——徐桂兰
灰灰,是女儿非常宠爱的一只小鸭,它有一身黄黄的羽毛,却长着一张灰色的扁嘴巴,所以女儿给它起名叫灰灰。灰灰给我们一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平时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所以灰灰也经常被我搬到班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从灰灰和它的伙伴黄黄到我家,到女儿给它们起名字、给它们在鬼脸城捉小虾再到黄黄不幸死亡,灰灰和女儿的伤心……每次听灰灰的故事,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生怕漏听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小家伙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终于有一天,孩子们忍耐不住好奇心,提出想见灰灰的请求,当我答应他们的请求时,所有的孩子都欢呼起来。于是,灰灰有幸来到了中四班这个快乐的集体。
灰灰改变了大家
我喜欢给孩子创设自主与自由的空间,但是我们都知道,自主与自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虽然在灰灰来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过要注意的各种事项,但我对孩子们能否照料好灰灰还是疑虑重重。
灰灰刚到中四班时住在一个小小的塑料桶里。下课后孩子们总是一窝蜂地涌过去,争先恐后地看灰灰。我担心孩子们因为拥挤而发生挤压事件,请孩子们分批看灰灰。也许因为看不到灰灰心急,也许担心灰灰住在狭小的桶里难受,有孩子就提出了建议:“老师,灰灰住在这么小的家里,它一定很难受,我们把它放出来走走吧!”听到这个建议,我内心激动,却有意惊讶地说:“哦,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灰灰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还会谢谢你们呢!可是……”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可是什么呀?”心急的佳佳问。“我担心你们会不小心踩到它。”“不会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就这样孩子们为灰灰争取到了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灰灰突然从狭小的桶里来到了宽大的教室里,有点不习惯,总是怯生生地走几步便停下来左右看看,叫声里也有些紧张。慢慢地,灰灰变得胆大起来,不管教室里有多少小朋友,都敢摇摇摆摆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叫声也显得欢快了起来。孩子们看灰灰时方便了很多,拥挤的现象也少多了。之前几个喜欢在教室里奔跑的孩子,走路时变得小心翼翼了,生怕碰到灰灰。班里还不时还有“监管员”提醒大家:“小心一点,别踩到灰灰哦。”进餐时,小朋友会提醒老师:“给灰灰留一点米饭。”;灰灰什么都吃,为个别挑食的孩子做了好榜样,我趁机说:“你看灰灰多好呀,它什么都吃,这样才会更健康呢。”望着小灰灰,挑食的孩子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遇到不爱吃的居然也能硬着头皮往肚里咽了。哈哈,我觉得真开心啊!孩子们对灰灰的这份爱,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没想到他们如此细心、用心地照料灰灰,这让我很感动。
灰灰做客记
下午快放学时,望着可爱的小灰灰,孩子们眼里流露出不舍。这时活泼的妮妮提出:“老师,我能不能把灰灰带回家?”妮妮的想法一下子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响应:“老师,我也想带灰灰回家。”“老师,我也想……”把灰灰带回家做客的想法成了全班小朋友的心愿。看着孩子们急切的眼神,我一时犯难了,由谁先带回家呢?这种情况下,只有用公平竞争的方法,让孩子们心服口服了。“我知道你们很爱灰灰,都想把灰灰带回家,但是给谁带回家,我们才会放心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有的孩子自我推荐,还有的孩子推荐别人。不管是自我推荐的还是推荐别人的,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样一堂有趣的小辩论赛就开始了。辩论完了再投票,由票数最多的孩子带灰灰回家做客,第二天再带回来。对于那些竞选失败的孩子,我和他们一起总结失败的原因,争取下一次能够成功。真没想到在领养灰灰这件事上,孩子们都具有这么强的内在约束力。灰灰呀,真是不可小瞧你,你让小朋友做事时变得主动、积极啦!
灰灰的爱好
灰灰在中四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慢慢地不再满足于班上的小空间,经常趁孩子上课时,摇摇摆摆地晃着身子去散步。下课后,孩子们会立马寻找灰灰的身影,跟它一起玩耍。有一天,细心的小戴发现调皮的灰灰竟然在吃蚂蚁,他立马对着小朋友们大声喊:“告诉你们,灰灰它喜欢吃蚂蚁哎!”“真的吗?”小朋友们都闻声跑到教室门外,围过来看灰灰怎么吃蚂蚁。看到灰灰玩得这么开心,孩子们也非常开心。课间休息时,孩子们把灰灰放到院子里,这个捉一只蚂蚁说:“灰灰,快来吃我的蚂蚁。”那个也说:“灰灰,我这儿也有蚂蚁,快来呀!”看着灰灰带劲地吃着蚂蚁,孩子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吃饱肚子的灰灰,不再吃小朋友们捉来的蚂蚁了,小朋友们很疑惑:“咦,灰灰怎么不吃了?”胖意儿突然说:“我知道了,灰灰一定是口渴了,才不想吃蚂蚁了。我来倒点水给它喝。”嘿嘿,小家伙们课间休息时总记不得喝水,每次都要老师提醒才能去喝水,这会儿倒是想着给灰灰喝水,哈哈,真是有意思。灰灰,真是羡慕你呀!
灰灰受伤记
一天午饭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走廊上散步,突然,一位老师大叫起来:“哎呀,你们班小朋友把小鸭踢到花丛里了!”听到这话,我立马冲出教室,但我不相信我们班小朋友会做伤害灰灰的事。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很爱灰灰,甚至比他们最珍爱的玩具还要喜欢。闻声望去,果然是其他班的一位小朋友,正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被我们班的小朋友围成了一圈。“老师,是这个小朋友把灰灰踢到花丛里的!”“对,就是他!”“他真坏,我们打电话给110吧!”孩子们气愤地瞪着眼看着这位“肇事者”。
惊吓过度又负伤的灰灰更多时候躲在一个角落里,不再悠闲自得地出来找吃的。看着灰灰经常瘫在地上不动,偶尔走会路也是一瘸一瘸的,孩子们很伤心。珊珊伤心地问:“老师,灰灰会不会死呀?” 有几个小朋友眼里都浸满了泪水。大家急得想各种办法,有的说:“我们给灰灰带点有营养的东西,让灰灰早点好起来。” 有的说:“我们要告诉那个小朋友下次不能再欺负小灰灰了。”有的说:“我们给它找个医生吧!”“对,应该给灰灰找个兽医。”“兽医?”“兽医就是专门给小动物看病的医生。”“兽医会给灰灰开什么药呢?”“可能会开眼药水吧!”
亲爱的孩子们,我多想变成天使,一直在你们身边,守护着你们的安全与自由,给你们创造更多的快乐与幸福,而如今你们已变成了一个个小天使,你们关心着那只名叫灰灰的小鸭,守护着它的安全与自由;我关心着你们的感受,你们关心着灰灰的感受……这一切,多么奇妙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摘 要 :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尊重、以理服人、多些爱心、耐心、恒心,少些急躁、责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们会转变、会进步的.
关 键 词 :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转化 后进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2011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11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摘 要 :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尊重、以理服人、多些爱心、耐心、恒心,少些急躁、责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们会转变、会进步的.
关 键 词 :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转化 后进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2011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11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班主任工作,辛苦与快乐相伴,繁琐与充实相随,烦恼与幸福相生。在班级管理事务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经历的 故事 ,倾注真情,展现智慧,深入思考。我的班主任 教育 故事;下面是有班主任 教育叙事 ,欢迎参阅。班主任教育叙事 范文 1 我是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2008年秋我接手的一个没人愿接管的班级,一个只要能平安送出的班级。但是对这样的班级,我也努力着想改变,尝试着很多办法。在自己的努力下,班级一步一步在改变着。 我的班级学生有38人,其中30人是留守 儿童 。再加上几个不学无术的霸道学生。管理起来遇到很多麻烦,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我的班级。有一个学生他的哥哥是个小霸王,经常在学校附近出现,欺负小同学,甚至欺诈学生的零花钱。有时候公开和学校、老师作对,因为它是社会人员,教师管理起来较麻烦。而镇上的派出所也不愿管这些事情,所以这个学生就经常在学校干坏事,欺负小同学。还有一个就是父母明言跟我说:让他在学校玩,玩个 毕业 证书回去就可以了。我管理他,他也是听而不做。原因是他父母已经准备好了他的工作,路都选择好了,孩子什么都不想做。孩子在学校出事了,他的父母也是不管不问的,也根本不再搭理我们教师。还有一个女生,不能说她,一说她,她就火冒三丈,甚至要跳楼。我们做教师的即使要教育她,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直截了当,生怕触动她的坏神经。她的家长倒也不错,但是也是摇头不知道怎么管理。她不愿意跟人交往,很封闭,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而且她不愿去就医,一听说就医就火冒三丈。所以家庭和学校都是很头疼。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面对这样的班级,我在不停的寻思着,寻找最好的 方法 来改变他们, 拜访 了不少名家给予指点。在我一年的不懈努力下,这个班级在2010年九年级表现突出,被授予县先进班集体。荣誉是努力获得的。我现在就把自己的经历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养问题班级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抬头走路 罗森塔尔在1966年设计了一个实验: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都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接手 八年级 (3)班,是该班的第二任班主任,为什么班主任需要更换呢,就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班太“那个”了,成绩又是倒数第一,不愿意带,中途都撂挑子了。我第一天上任,数学老师看见我就说:董老师,这个班很难带好,没办法。然后他就给我历数了本班的坏人坏事,还特地介绍了本班谁都惹不得的“四大强(即坏得教不好的学生,名字上都有个强字)”。听完他的叙述,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一方面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另一方面我就在思考如何对付这样的班级。我想,他们听到了太多老师的责备,听到了太多别人的批评,他们看不见光明,就用调皮、用愚顽不化来显示他们的存在。于是,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节班会课,我高兴地对他们说:首先,能带你们班,非常荣幸,因为据老师们介绍,你们班同学聪明、伶俐,活泼,尽管现在成绩是年级倒数第一,但看见了你们,我就有信心将前面那个“倒数”去掉。讲到这里,同学们身体坐直了,眼里有神了。然后我又开始 自我介绍 :同学们,既然我带你们班了,就请大家相信我这个班主任,我是县级教学能手,获得过县级教学大奖赛,论文、教案评比先后获得省级二等奖等。我每报一个我的成绩和荣誉,学生的眼睛都要亮一次,报完了,他们很兴奋的互相议论了一番,然后给与我热烈的掌声,小讲话的声音没有了,开始了认真的聆听。第二天,就有家长来访,他们和学生一样的情绪高昂:董老师,昨天孩子回家很高兴,说换了一个新班主任,而且还很优秀,他说快初三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学,我们真高兴,今天来了,就是想和老师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希望董老师一定要把班级带到底,千万不要中途丢掉了。说他们聪敏活泼,是给他们自信,给他们目标,因为一个失去自信的班级就失去了斗志,一个失去目标的班级就迷失了方向,尤其是问题班级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向他们介绍我自己的成绩和荣誉,是要他们相信我的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嘛,也为我后面将要实施的治班方略打好铺垫。让孩子抬头走路,让班级看到光明,这是一个班级进取心的源泉,因此也是班主任首先要做的一个细致工作。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励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2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致,使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自己的坚定意志,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我和同学们在相处中也发生了许多故事。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 兴趣 爱好 、性格气质、交友情况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中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等等。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知道我班有许多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对于这样学生我平时总是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有一种父爱的味道和集体的温暖。但有时做班主任工作也有疏忽的时候,前几天我班的高悦超同学在数学课上搞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后说了两句,于是这个孩子就沉不住气了,与李老师有了抵触情绪,当我回到办公室了解到情况后,及时找到高悦超了解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家里都一个孩子,而且还很娇惯,基本上不说也不打,由于李老师说他两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后就极力的开导他,告诉他老师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强,一时间很难转变过来,我就与他唠了几句家常话,我从侧面了解到他是个孤独的孩子,我挺纳闷的有父母的疼爱为何是孤独的呢?我就问了一句,最近你的家里有什么事吗?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前阶段妈妈离开家搬出去住了,周末回到家里冷冷清清的,爸爸现在也不爱管我。我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本应享受母爱的时刻却变得孤单。于是在班级里我就经常问一问他课堂上表现多关心他,力争走进他的心灵,在我和李老师的教育下,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让我感受到老师职业的伟大,老师的一句话将改变孩子的一生命运。 班主任教育叙事范文3 我班有一名个性非常强的学生,他叫初力新,学习成绩中下等,身上坏毛病一大堆,在课上,课间总爱说话,搞小动作,接话等等,由于我的班级管理方法比较严格,他很难适应,在去年的秋季运动会中,他拒绝参加任何比赛项目,也拒绝回答老师的任何问题,与我这个班主任更是抵触,我非常生气。正好我班有一节自习课,班级非常吵闹,我就借机在全班公开选出品德最差的学生,其中就有初力新一个,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他觉得没面子,并且当面顶撞了我,虽然事后向我道歉了,但是我清楚的明白,我的教育方法不正确,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我必须改变教育方法,所以,为了帮助初力新改掉他身上的坏毛病,我还让他担任小组长,用小组长的职责来约束他,在学习上,了解到他的英语不好,特意给他找个英语好的同桌,在生活中,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会向朋友一样热心的帮助他,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他,终于经过无数次坦诚交谈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在今年的秋季运动会中,他主动提出参加了好几个项目,并且每一项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班级里其他几个同看到初力新同学上课认真听讲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了也随之而改变了。通过对初力新同学的教育,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懂方法,既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与老师才会缩小心里距离,学生对老师才会产生依赖感。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功能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特征
(一)叙事主体是施教者和受教者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一种对话活动,一种阐释活动。作为对话活动由叙述者和接收者组成;作为一种阐释活动集解释和理解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就是将叙事文本的内容作为信息,由信息发送者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交流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实践活动中,教育的实施过程和受教育过程是统一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者既可以是施教过程的发出主体(施教者),也可以是受教育过程的接受主体(受教者)。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可以承担“声音”的主体这个角色。一方面,他们可以围绕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阐释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叙事文本(现实文本、历史文本、艺术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另一方面,接收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立场和评判标准对叙事文本进行分析、解读并自由地表达观点。无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可以作为声音的发出者,承担主体的角色,在相互解释和理解的过程中平等对话,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主客体在声音的起点、声音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公平,最终达到声音终点的公平。
(二)叙事活动的展开是教育过程
叙事活动是信息传递和信息接受过程的统一,在传递和接受的反复运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教育主体间没有思想强迫、话语霸权及人格歧视,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相互尊重、信任、倾听和言说。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同时在场,并相互敞开、接纳与共享。对某一个问题达到认同和共识的意义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理解的基础。在转换、更新和交汇视域的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相互接纳原先不属于自我视域范围之内的新经验,不断加深理解,拓宽思想境界、丰富精神世界。随着叙事的深入和关注焦点的变换,叙事者与接收者相互作用、相互交融,达到超越的状态,碰撞生成一个新东西的过程。叙事活动即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对话、视域融合和自我理解过程的统一,主体间的对话交往和相互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实现的基础。在这种有形的叙事活动、无形的教育过程中,讲述与倾听、传递与接受统一起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成长,共同提高。但是,并不是说教育者不再发挥指导作用,而是教育者在尊重教育对象“视域”的基础上,引导教育对象自觉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精神建构和人生方向的指导。
(三)叙事文本蕴含教育力量
叙事文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载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视域融合的途径,本身所负载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容置疑的,它具有激活想像力、消解话语霸权和践行驱动的教育力量。叙事文本本身是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的产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传达着某种意识形态或者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反的思想。因此,叙事文本的情节或内容无形地传达了某种思想观念(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它本身就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或反面的教育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从整体来讲,它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落实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符合了时代本质和潮流发展的要求;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效果来讲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认知提高、行为示范、心理调适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等方面。
(一)认知提高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认知主要包括知识认知、情感认知和价值认知三个方面。三者密不可分,缺少了任何一个认知都意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失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通过渗透的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认知,增强他们全面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其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文化文本之中,使知识、情感和价值认知统一起来。文化文本蕴涵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叙事时,挑选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文本,使教育对象在倾听的过程中认同文化知识,接受文本所传达的社会规范、道德要求,并随着教育者的解读,逐步认同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浸透到文化文本中,使提高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的活动在无形之中完成。其二,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非文字媒介和其他活动中,使教育对象在社会环境中受到全方位的熏陶,提高认知能力。非文字媒介和现代传媒如网络是相互融通的,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叙事过程中,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有意识地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电影、网络宣传或各种活动中,使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学会鉴别、判断和取舍,全面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并且影响和感染其他的同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与时俱进,通过文字媒介和非文字媒介的渗透,使教育对象的以价值认知为主导的三种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行为示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把抽象的教育的理论内容、价值标准变为通过典型人物故事和内容丰富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教育对象思想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的去学习和效仿。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行为示范功能不仅体现在教育者本身,更体现在叙事文本中的人物和事件。示范必须具有人格内涵,否则又流于浮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要同时是政治和道德的典范,所言所行和自己本身的角色相符,在教学和生活上为教育对象树立现实的标杆。教育者本人的责任意识和育人热情是行为示范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叙事文本中都有许多典型的人物和先进的事例,他们代表正确的方向,历史的轨迹,体现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把理性内容与感性文本融为一体,这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并具有可供操作的实践程序,使教育对象在自我尝试、讨论交流以及实践活动中养成文明行为,将教育落到实处,把示范“无形化”,发挥叙事的最佳效应。
(三)心理调适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通过语言符号,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叙事过程中,针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困扰,通过沟通和引导,采取树立榜样和分化问题等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逐步地消除心理问题,使教育对象的心态恢复到适度、正常状态。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保证人们的心态平稳,塑造健康的社会政治心理,对于缓解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有重大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心理调适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上:心态稳定、身心和谐是两者相适应的状态;相反,就会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偏差等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法在调整二者的关系方面发挥着切实可行的作用。一方面,针对部分社会成员的各种困惑、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叙述与其心理状态相适应的文本,从正反两个方向来激励他们,或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突破心理困扰,平和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姿态看待自身的境遇,应对各种变化;另一方面,面对突发事件引起的恐慌和不安,在心理调试上侧重引导,引导人们沉着、冷静地面对危机,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叙事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于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偶然事件引起的心理问题,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调试功能。
(四)素质培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典型特点就是把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将以文化素质为核心的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从人文素质教育入手,达到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载体更多的来源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社会科学知识的海洋中使教育对象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教育对象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尤其是知、情、意、行等非智力素质,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把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思想道德培养内在化的途径,即通过教育对象自身内部的思想活动、自我教育,来实现自身的思想转化。随着人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自主性的明显加强,自我教育这个内在途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对象不是全盘的接受某种理论,而是通过教育者对叙事文本的讲述,产生对文本的解读,理性思辩后,进行批判地吸收,自觉自愿的接受某一理念。文学、哲学和艺术等社会科学就是从内部进行对人的熏陶,使教育对象个体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的文化和精髓,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政治道德行为。最后,隐性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显性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人的“三观”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等隐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都是在尊重教育对象好奇心、求知欲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对其进行全面熏陶,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感悟能力、探索精神和积极主动等隐性能力的发展,为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
三、小结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注重教育对象个体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隐性能力,为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动力,引导和保证发展的方向。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带了两个月的小班孩子,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龙龙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龙龙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龙龙,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龙龙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龙龙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龙龙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龙龙的这件事,把龙龙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龙龙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龙龙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龙龙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龙龙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龙龙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龙龙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瑞瑞因为搬家的缘故作为插班生来到班上。他是个机灵开朗的男孩,但遇事有些急躁。他很喜欢交朋友,却不善运动,一旦遭到困难,由于锻炼,往往会选择放弃。这使得他对体育活动不太感兴趣。我们和瑞瑞妈妈有过简单的交流,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家园合作,但收效不大。接下来的一件事充分为我们和瑞瑞妈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提供了契机。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体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选择同伴自由分组。由于怕小组人数太多会影响交往,我们对人数作了限定。瑞瑞和班里几名同伴同住一个小区,所以想和他们分在一组,谁知其中一名女孩乐乐拒绝了他,并试图向他说明他们组人数够了。可是瑞瑞一听说被拒绝,气呼呼地转身就走,根本不听乐乐解释。回家后,瑞瑞伤心地告诉妈妈分组时被拒绝的事,还说:“乐乐自己不同意,还叫其他小朋友也不要同意。”瑞瑞妈妈听了很生气,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之后,她就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
我想,瑞瑞作为插班生,客观原因确实存在,然而,瑞瑞自身存在的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问题,以及自由分组对孩子发展的价值,瑞瑞妈妈也需要了解。于是我对她说:“这件事让您感到很难受,我们非常理解。瑞瑞作为插班生由于和同伴不够熟悉,在户外活动方面确实存在难度。我们希望这件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影响到您和乐乐妈妈的关系,毕竟两家住在一个小区里会经常见面,孩子们也会经常在一起玩。其实成人之间良好的交往会给孩子树立榜样,不但能给孩子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也能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试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交往需要人手,为她作进一步分析。我说:“不用等到小学,瑞瑞现在就有交往的意愿,而只要他交往,问题自然会摆在他面前,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失败了就放弃,以后他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到了大班,这样的自由分组活动会越来越多,每次都被拒绝可能会使他失去交往热情。其实你已经发现了他的不足之处,如,他的表达方式很外露,多用行为代替语言,这样容易让别人不舒服,从而被排斥。要避免孩子因为失败而受伤,一味逃避是没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提供机会引导他学习。我们让孩子自由分组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看看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他怎么解决,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他能积累哪些交往经验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碰壁中能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最近我们发现瑞瑞已经注意控制那些让同伴感到不舒服的动作了。”听到此,瑞瑞妈妈笑了,说:“是吗?那太好了!”“如果我们将这些经历看作是孩子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孩子从中获得的是对今后有益的交往经验、交往方法,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太焦虑了呢?”为了进一步缓解瑞瑞妈妈的焦虑,让她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我这样说道。
经历了这次事件,我体会到及时了解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家园合作来说非常重要。最初我们在发现瑞瑞的问题时,曾尝试和家长合作,但是一直没什么效果。现在想来,当时更多的是我们告诉家长有关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好好去了解家长的想法。而我们把问题说得越多,越让家长对孩子的进步失去信心,放弃努力。而这次事件给了双方一个深度交谈的机会,我们诚恳倾听的态度让家长能放开胸怀坦陈自己的想法,使我们了解了她之前消极配合的真正原因。这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这更让我认识到,平时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要给予家长充分表达的机会并耐心倾听,敏感地捕捉其中有用的信息。相信这样做会让我们在家园合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每次我给小班带班时,孩子们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护送孩子上厕所的时候他们总喜欢牵着我的手走,并且见了别的小朋友还高兴地说:“老师牵我的手了!”
今天,又是我给小班带班了,下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厕所,这时李锦华小朋友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去,
当我从厕所出来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等我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他们的手边走边问:“你们小解了吗?”锦华说:“没有。”“那么你们到厕所干吗呢?”他笑了笑说:“我们想牵你的手。”我听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一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样的幼稚。只想和老师亲近一下,哪怕只是牵牵老师的手就已经很满足了!
由此,我想到在一日活动中,往往会忽视某个细节,因此,孩子们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刚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是牵牵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他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总是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老师免不了要写教育叙事,以下是栏目我为您整理关于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这是中班的一次主角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带给了:娃娃家、医院、银行、超市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取活动资料(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合作得也十分协调。
“刷卡太快,请重刷”。一句男高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老师,胡文文不让我上车。”小小噘着嘴巴来告状。
“老师,他刷卡太快了。”胡文文理直气壮。
“老师,我刷的不快,我听到‘嘟’了”。小小满脸委屈。
老师走过去,笑着说:“你们的无人售票车真漂亮!你们是怎样玩的?谁来教教我?”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表演起来。
“这个刷卡机的声音真好听!”
“这个动作真棒!”
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上车刷卡,小小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脸上笑嘻嘻的。
“刷卡机除了会发出‘嘟’的一声,有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
“听到‘刷卡太快,请重刷’,我们就应怎样做?
活动结束时,老师还特意表扬了几个玩“无人售票车”的孩子爱动脑筋。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用心的相互作用。”主角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娃娃家、医院……等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取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构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
幼儿主体*。个性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自主生成了“无人售票车”这一主题,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应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用心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用心*。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水龙头不流泪
已经很久没见到水龙头流“眼泪”了,我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学会了珍惜水资源。
班内的孩子洗完手后经常关不关紧水龙头,为此我大伤脑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不知想了多少办法:讲道理、批评教育、彼此监督,但都不见起色。直到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小朋友不留意摔了跤,哭得十分悲哀,一个孩子说:“雨欣,你哭起来怎样和打开水龙头一样呀”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你们说雨欣为什么哭呢”“因为他摔倒了,很疼呗。”“因为小朋友都笑她,没有人帮忙她。”“那你们说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不好”!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我笑了笑,继续对她们说:“我们班里有个“小朋友”呀,经常因为其他小朋友不理睬它而“流眼泪”。大家面面相视。还是沉不住气;“老师,你说的是谁呀”“你们想明白吗”我之后问。“想”“那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吧。”大家好奇的跟着我来到洗手间。“就是它”。我指着水龙头说。大家被我的举动弄糊涂了。思颖是个小精灵:“老师,你是不是说小朋友们都不关水龙头,它就会流眼泪”我点点头,之后说:“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忙它呢”“愿意”。孩子们齐声地回答,我高兴地笑了。
从此,水龙头再也不流“眼泪”了。
当游戏玩不下去时
中班时,我将民间游戏丢沙包引入了体育活动中。因为这一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灵活躲闪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活动前,恐人数太多会使幼儿因分组不便而无所适从,我暂时规定幼儿四人一组参加游戏,以降低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的难度。我还利用动画式的图示,形象地向幼儿介绍了游戏的主要规则:游戏分为两组,一组丢沙包,一组躲沙包。扔的一方站在场地两头,瞄准场内幼儿丢沙包,躲的一方可以在场内自由跑动躲开沙包。一旦躲的一方有人被击中,双方就要互换角色。
游戏为什么玩不起来
游戏开始了,幼儿你来我往地扔着沙包,玩得很兴奋。可仔细一看,却有很多问题:丢沙包的幼儿有的拿起沙包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沙包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的看到同伴扔过来的沙包,不知道快速捡起来追击,而是慢悠悠地捡起或是等待躲的幼儿退到另一头;有时候沙包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躲沙包的幼儿,有的不辨沙包投来的方向在场地中间乱跑;有的毫无危机感地站在场地中间,局外人似地看沙包在他们眼前“飞行”;有的躲到了场地的尽头处,等到沙包扔过来,常常来不及转身。很快,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兴奋劲就消失了,最后干脆放弃游戏自己玩了起来。第一次丢沙包游戏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从幼儿的表现看,他们似乎不太明白游戏的规则,可一问,他们却讲得头头是道。难道是因为游戏难度太大,对幼儿动作的要求高于实际水平,所以兴趣最终被无法达到游戏水平的挫败感所替代7幼儿是怎么想的呢?为了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原因,我组织了一次讨论。
师:为什么你们不喜欢丢沙包游戏了?
丽:我怕沙包打在身上会疼。
师:那什么东西打在身上不疼?
茅:纸张、布什么的扔在身上就不会疼了。(有的说,也可以用棉花;有的说可以用气球,它也很轻,打不疼人。)
师:嗯,要用轻一点的东西来扔才不疼是吗?
晓:是呀,他们那么重地丢沙包,沙包一下子就飞过来了,我害怕。
师:哦,不但要轻的,还要让沙包“跑”慢一些。
宏:是呀,沙包扔得太快,捡起来很麻烦的。(有的说,沙包太小了,看不清楚到底扔出来了没;有的说要用大一些东西的才能看得清;有的补充说,大一点点就可以了,像球那么大.太大了拿不动。)
师:我明白了,要用轻一点的、“跑”得慢一点的、还要比沙包大一点的东西来扔。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
我建议幼儿把各自认为合适的材料都找来,然后开展“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试试哪种材料最好用。最后,幼儿一致认为用“滚球”替代“丢沙包”进行游戏更好,他们觉得球的速度好控制,而且方便看到,滚动时即便碰到身上也不疼。于是,我让幼儿用球替代沙包,用滚代替扔,尝试改造版的丢沙包游戏。
“改版”后游戏渐入佳境新的游戏开始了。雨豪准备滚球了,只见他观察了一下林雯的位置,将球用力地朝她滚去,凯丰见球滚过来,稳稳地接住后又滚了回去。球在场地中时快时慢地滚动着,场地中间的幼儿紧张而专注地盯着滚动的球,大范围地跑跳着躲避,时不时传来快乐的惊呼声。
可渐渐地,球再滚来时,中间的幼儿轻轻一闪就躲过了,滚球的幼儿总也打不中目标。雨豪泄气了,他说:“我不来了。”四人一组的游戏因他放弃又无法继续了。还想继续游戏的另外三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入了欣然的一组,没料到他们的参与使这组的游戏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因为中间有五个幼儿,球过来时他们会同时跳起或跑开,增加了热闹的气氛,人多了,每个人躲避的空间相对小了,所以常有被击中的幼儿。幼儿愉快地变换着扔和躲的角色,热闹的游戏场面引来不少围观的幼儿。
由于游戏材料和方法都是幼儿自己提出的,这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玩起来也更加兴致勃勃。客观上,体积较大的球看得清楚,而且球滚动的速度明显慢于扔出的沙包,便于幼儿判断方向及时躲避,“改造版”的游戏较之以前显然更接近幼儿的实际水平。但随着幼儿躲闪水平的提高,被击中的概率越来越小,造成了游戏的沉闷和疲沓。无意间的人数增加增强了游戏的热闹气氛,也使目标增多、被击中的概率增大,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于是,在后面的游戏中我取消了人数限制,让幼儿自由结伴,规则调整为:谁被击中,谁就去滚球。
出轨——幼儿喜欢被击中
本应是躲球的幼儿,今天抢着向滚球者凑去,希望被击中。滚球者轻而易举地击中了他们。被击中的幼儿开心地大叫:“碰到我了,换我滚球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过了一会儿,有些幼儿也发现了问题。滚方的黄讯说:“你们都围在我前面干嘛,往后退。”于微说:“我想被你打到。”琳琳说:“我要当滚球的。”黄讯抱着球说:“你们退回去,要不我不滚了!”“不滚你就不要参加游戏。”幼儿为此争吵起来。我来到他们中问:“大家都想滚球,你们想想怎样的人才能滚球?”“玩得好的。,”我又问:“怎样才算玩得好?”经过了一番讨论,幼儿一致认定:被打中的幼儿要停止游戏,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这时文其提出了异议:“滚球的只要两个.中间人那么多怎么选?”有的说:“那就打到剩下两个人为止吧。”可有人不同意:“那么多人,要打多久啊?”幼儿陷入了沉思。我启发他们想一想玩过的游戏里有什么好办法,幼儿想到了“锤子、剪刀、布”“手心手背”和“点脚”等方法,我同意他们按自己的想法玩。
幼儿都愿意成为游戏的中心人物,在他们眼里做某事的人越少这件事就越重要,而且他们也愿意轮换角色进行游戏。这使他们玩到后来都想去当属于少数人的滚球者。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游戏将无法正常进行。我耐心等幼儿对现存问题有了足够的体会和认识后,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带有导向性的追问让幼儿想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玩得好的才能滚球”“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把游戏引向了正轨。玩法因幼儿“怪招”花样迭出
林杰和苏珊配合默契地滚动着球追击中间的幼儿,滚了一会儿,林杰站起来用双手将球抛出,大叫:“空中飞球。”抛了一会儿又将球往地上一摔让球弹跳着去击中间的同伴。变化无常的球让场内幼儿兴奋极了.欢快地或蹲或跳或侧身,灵活地用各种方法躲球。这时苏珊受到了启发,左顾右盼一番后,拿起放在旁边的一顶太阳帽像玩飞盘一样扔了出去。见此,我立刻从器械室搬来了一些体育器械,放在场地四周。晓涛组的幼儿首先发现了,他到篮子里挑了一个布飞盘;晓杰组的幼儿选了跳绳,手持绳的一头抖动着去够中间的同伴;刘易组拿了两个大绒球一会儿同时投出,一会儿轮流扔出……躲的幼儿动作也随之丰富起来,时而起跳,时而闪身,时而蹲下.时而侧跑……游戏就要结束了,幼儿却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开心地说:“今天真开心,下一次我们还要这样玩。”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反思:如何让游戏与幼儿共同发展
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应对的不仅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应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潜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先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下,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状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群众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期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理解新环境的规则,理解群众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群众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状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状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齐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之后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理解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必须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齐玩,一齐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剩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齐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这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全家总动员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都开学两个月了。作为共参加工作的我,自认为和托班的宝宝们相处的十分融洽。在这一个月里,宝宝们的进步很大,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欢声笑语。
一天,我们做完了早操以后就组织宝宝到教室里玩耍,我觉得小孩子就应都会对动物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教宝宝们学习动物卡片。我们班的宝宝都是两岁多的,所以他们的属相都是属虎的。我首先拿出来的就是老虎的图片,我说“宝宝们你们就是属虎的,是一群小老虎,哈哈。”话音刚落,诺诺说:“老师,我是属大老虎的。”我好奇诺诺这么快就明白属相的事,我就问是谁告诉你的呀诺诺说:“是我爷爷告诉我的。”我之后问“你还明白家里其他人属什么的吗”接下来的回答让我和副班主任笑的合不拢嘴了。诺诺说“我爷爷是属大象的,鼻子很大。我奶奶是属狮子的头发很长。妈妈是属大公鸡的起床起得很早.......”这是,不仅仅诺诺家人的属相公开来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响应起来,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姑姑.......的属相也都脱口而出了。刹那间,我觉得气氛十分融洽,我没忍心打断他们的童言无忌,就这样一节好玩的《全家总“动”员》课题就这样接进来尾声。
我心里觉得开心极了,此刻的宝宝不仅仅班门弄斧的本领很大,而且移花接木的功夫也甚是了得呀。所以,我觉得以后只要认真的引导小朋友,正确地了解一些小常识他们不仅仅会学到只是也会锻炼想象力了。
以下是范文栏目我为您整理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爱“美”。特别是当谁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时,那面情别提多神气。就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她。得意洋洋的沉醉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中,赞扬声中。现在有些家长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他想怎样就怎样,从不考虑要求是否合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韶涵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说起话来总会露出甜甜的酒窝,怪惹人爱的。小家伙每逢和伙伴们玩耍时都是嘻嘻哈哈的谈论着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希望自己是海洋里的美人鱼,但最后的结局与故事里不同,自己漂亮的双腿,能穿着漂亮的高跟鞋和王子跳着旋转的舞步…嗯,还要画漂亮的眼影,口红呢!说着说着,韶涵 和 欣怡用手指蘸了蘸口水摸向墙上的红色纸,顿时,手指变红了,迅速的擦上眼皮,左一下,右一下,时不时两小家伙还对着眨眨眼,都为自己画上了眼影感到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一遇到节假日,家长们都会给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着新衣服,梳着潮流的发型,画着甜甜的妆容走亲访友去。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在电视里的宝贝明星秀之类的节目更加夸大了幼儿成人化的形象,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长、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案例反思:
《幼儿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面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来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弃,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集体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希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接受新环境的规则,接受集体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情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情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起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后来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接受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一定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今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与反思:
人的能力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性格、成长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就产生了差异。对于教师来说,过去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调整环境来适应孩子,特别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更会有意识地迁就幼儿。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我对应幼儿拒绝接受环境的行为,采取的对策就是顺应。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十分娇气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绝行为其实是她心理极为“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她拒绝环境进入他的生活,以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比如她拒绝吃饭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行为。但是,当她在环境中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恋”对象后,(就是教师自己)我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变“顺应”为“依从”。从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分析,由于教育对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引起教师对待自己态度的变化,为了在陌生的环境中继续有一个可以“依恋”的对象,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过来顺应教师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来园时对我说的那样:为什么老师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还要给我五角星(指老师和她之间第二天来园不哭泣的约定)?当时我回答“因为你是老师很喜欢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儿逐步适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肯定应该和要求交替进行,这样幼儿在得到赞许之后,对于继续完成教师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兴趣。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7篇
幼儿园无疑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学习,更应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学习。而幼儿园中班的主要是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学习上、生活上、社交上,这些都需要学习。你是否在找“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1】
小议“告状”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2】
我没有了咋办?
自私是现在独生子的共性,这种个性的形成一是来自于天性;二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尽量让着孩子,因此孩子认为什么都得让着她,让他先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种不良的个性对于幼儿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于是,幼儿园在孩子这种个性的形成上有着不可推卸的干预作用,使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个性。
星期一下午是一节礼仪课,刚好我们上的内容是《在外用餐》,当我引导孩子说入座时谁先坐时,孩子们都说出让爷爷奶奶先坐,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者再坐,最后自己坐,并且以故事和儿歌贯穿其中,如:外出进餐很开心,大家一起到餐厅,站在桌边等一等,爷爷奶奶您先请。孩子们在儿歌中愉快地接受了此礼仪。可当说到用餐时,也要像入座一样时,先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长辈先吃,自己最后吃时,牛宇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每次只上一盘菜,让他们都吃光了,我没有了咋办?”孩子的这种担忧不能说没有必要,孩子出奇不意的一句话令我很吃惊,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能“站视不管”,我必须“接招”,帮孩子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消除顾虑。我接过来说:“你们不要认为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了,我们就没有了,其实你们关心了他们,他们也会关心我们,他们一定会表扬我们是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并且舍不得吃,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好菜让我们吃。就像前段时间我教给
小朋友们的一首歌《熊猫咪咪》里唱到的那样‘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现在小朋友们还会担心我们没有了咋办嘛?”孩子们齐声地说:“不会了。”
孩子的礼仪教育不光可以在礼仪课上进行,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去现身说教,家园共育,使孩子早日成为一个会谦让、会关心、不自私的有良好个性的好孩子。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3】
1、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幼儿学习文明礼貌
在召开班级家长会时,将文明礼仪的内容与要求作为重点给家长讲解,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在家园联系栏中,教给家长一些在家文明礼仪的方法,使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通过故事、儿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我们专门进行了一个主题《文明礼仪人人讲》,设置了一些内容:如语言儿歌《轻轻地》,教育爱护青草,歌表演:好娃娃,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小红花找朋友》故事让幼儿分辨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又如在故事《亲亲长颈鹿》中,当出示小兔向幼儿问好时,幼儿会高兴地向小兔问好,当长颈鹿帮助了小兔,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就会主动学说小兔和长颈鹿的对话“谢谢你,长颈鹿阿姨。”“不用谢。”当活动结束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会跟小兔和长颈鹿说“再见”。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幼儿礼貌用语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3、在游戏中贯穿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文明礼仪教育除了专门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将其放到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的爸爸、妈妈、孩子时,很少用礼貌用语,我们就有意识地启发孩子们主动运用礼貌用语,如“妈妈”把东西拿给孩子吃或玩时,孩子要主动说声“谢谢”,“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要主动地向老师问早、问好。客人来娃娃家做客,要说“欢迎光临,你好,请坐!”等礼貌用语。客人走了要说“再见!”等。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渐渐地主动运用。
第二,通过歌曲表扬培养幼儿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结合小班年段开展的文明礼仪的比赛,我们班排练《山羊踩痛小公鸡》的节目,让幼儿知道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一个要会原谅说“没关系”
第三,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给小动物喂食”“送图形娃娃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
4、请幼儿自带玩具,开展玩具共分享活动
我们请幼儿带玩具来,将玩具展示出来,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玩具怎么玩,然后与同伴交换,大家共同玩玩具,目的是让幼儿懂得和小同伴在一起要大家一起玩,有好东西就要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之间要学习互相谦让,要合作玩耍。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4】
多等一分钟
幼儿园分园要修花坛了,以此作为各班的种植区。在墙的拐角处堆了一堆沙子,这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了。
一天上午,我带领孩子们到院子做课间操。孩子们一走到拐弯处,就喜欢用双手去摸那些沙子, 感觉很好玩的样子,队子的秩序一下子就乱了。弄得院子里到处都是沙子,还会把沙子带到活动室里来,我告诉孩子们不要动沙子了,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始做操。
课间操做结束了,又路过那堆沙子,有一个男孩吕嘉诚,只见他走到拐弯处时,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弄那些沙子。我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个情景后,心里想:我刚刚和孩子们说了,他怎么又去动那些沙子呢?我很生气,刚想大声喊,让他住手,又转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吕嘉诚轻轻地伸出手,把那些沙堆周围散落的沙子全用手捧起来拍在沙堆上,又站起来拍拍手,很满意地继续向前走去。我暗自庆幸:“幸好没批评他,不然可就错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虽然他们有时会做错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是想做好事的,而我们没有耐心地去观察、发现, 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从而误解了他们。 这件小事提醒我,面对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钟,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等待可以使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多事情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在适当的时候
学会等待,会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人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待可以让一颗浮躁的心变得平静,让自己在平静中学会等待。等待又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在等待中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学会等待,让自己心态更平和;学会等待,让自己心情更舒畅;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创造。让我们都学会等待吧!等待花儿静静地开放,仔细聆听花开的声音。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5】
处处留心皆教育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没有边缘的科学,而教育重在教育契机的捕捉,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使他们身临其境,只有这样,对他们的影响才深刻,教育才有良好的成效。
上周星期一中午午餐时,我们午饭吃的是骨头汤泡馍,当时,刚好贺西香上完厕所,从打饭处路过,我也顺手递给她一摞盘子,让她去给分发一下,她把盘子放在了每个组的桌子上就走了,等待老师喊端饭。所有的小朋友都开始吃饭了,我忽然发现有一桌子上没有盘子,也恰好这一桌子的小朋友也没有喊没有盘子,这时,我说:“贺西香,你把盘子发完了吗?每个组都有吗?”然后,我意味深长地望着她,这时,她才仔细检查每个组,发现有一个组没有盘子,她迅速地去取了盘子放在桌子上,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说:“以后再发盘子或端馍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每个组是否都有了,都有了才说明这件事才完成了。”然后对全班小朋友说:“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做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且不管教育的效果怎样,至少这个教育契机我已捕捉到了,因为教育的效果有时是短时期无法看出,而教育的契机只要留心,处处皆是。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需做个有心人,从小处着眼,关注细节,对孩子的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6】
本学期我刚刚接过大班,没想到这个班,挑食的小朋友太多,真的是手足无措,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过来跟我说:“教师我不吃木耳”“教师我不吃鸡蛋,我不吃黄瓜……”不吃这不吃那,弄的我头都大了。尤其是媛媛和政宇,尤为挑食,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一是孩子正在长身体,不吃饭营养跟不上,二是班级没法管理啊。于是,吃饭前。我就先说饭菜多好吃,激起孩子的食欲。再就是坐到她旁边跟他一齐吃,慢慢的媛媛小朋友有了很大改变,可是政宇还是不吃,有一次,我只好说:“我来喂你吧,我就是这样喂我们家的小弟弟的。”我就喂了他几口,并没有强制他把菜都吃完,又一次吃西红柿炒鸡蛋,他还是不吃,我又过去喂他,结果喂他吃了一半,他自我就把剩下的吃完了,慢慢的,从吃几口到自我把所有的饭菜吃完,政宇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政宇的爸爸妈妈也给我们打电话说,政宇回家会跟他们说自我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在家吃的饭菜也多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之后,经过观察。我了解,也许孩子并不是不吃,而是刚开始看到菜的时候,他以为这个菜长的不好看,或者不喜欢他,就不吃,而家长就不给他做,也跑来找教师说,我家孩子不喜欢吃,别给他吃,结果孩子就变得挑食了。当你让孩子慢慢尝试去吃的时候。他会发现这个菜还挺好吃的,慢慢的就会喜欢吃了,也不再挑食了。他意识里就以为这个菜不好吃啊,妈妈也不给我做,结果导致了挑食。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去观察孩子,去了解他的内心,也许他的表现跟内心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跟家长做好沟通,共同来照顾好幼儿。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与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教育案例研究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在解决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并未得到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教育案例以及案例研究的理解以及其意义来分析教育案例研究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6]陈莉亚.教育案例研究的解读与撰写[Z].研究与探索.2004
[7]清风.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课程研究.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己的故事建构为手段,通过叙述故事,描述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意义分析,形成有关教学经验的“个人知识”,获得对教学活动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一种研究方式。由于教学叙事研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的,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历,其理解和解释又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学“现场”的独特把握和判断。因而,这种研究以其“平民化”的风格,给一线教师以亲切感。 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不少的研究不是故事“味”太浓,冲淡了研究,就是“主题先行”,故事性不强,其研究给人以生搬硬套、人为拔高之感。教学叙事研究并无统一的格式与标准,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旨趣与品格。笔者认为在教学叙事研究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叙事与研究、故事性与典型性、描述与解释、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几对关系,才能使教学叙事研究真正成为一种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摘 要 :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尊重、以理服人、多些爱心、耐心、恒心,少些急躁、责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们会转变、会进步的.
关 键 词 :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转化 后进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2011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11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以下是范文栏目我为您整理数学教师教育叙事范文初中,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再也不是过去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用具也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另加一块小黑板。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创新的媒介。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努力使教法和学法实现和谐的统一,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在这一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达到“课伊始,趣办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
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得好:“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初中生已经不象小学儿童那样偏重于情感上的依赖,而是开始有了较高的独立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了采取经常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电教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提高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要学的东西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因此,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电教媒体就能恰如其分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巧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
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就是运用电教手段,在优化教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保持学生最佳学习心态,并使之和谐统一的情景、方式和方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 “任何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应该都可以具体化、生动化。”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实现它,只有这样,舒展心灵的教学艺术才会源源不断。动静结合,变换图形,帮助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可设计如下内容的多媒体。△ABC中,∠BAC=90°,AB=AC,MN是过点A的直线,BD垂直于MN,CE垂直于MN,问题1:BD和AE相等吗?如相等,请证明,如不相等,请说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证明。问题2:如果MN绕着点A旋转,旋转到与BC相交的位置,此时,DE、BD、CE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
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当然幸福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人生,幸福便是一种由内而外流淌出来的甘霖,有丰富的人生内涵而又有无尽的生命回味。
我想我们的教育生涯也是如此:不管教师这个职业的取得是偶然还是必然,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你还在从事它,在作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就应努力再把它变成事业,寻求价值和理想,寻求到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必需。
要想幸福首先要你的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是孩子们学习好你带的这门功课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爱生如子,并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快乐的、愉悦的、进而快乐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作为人民教师我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让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灵。做到以情感人、以礼育人、以身示人、以德服人、以能教人,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使学生与我彼此相互的信任。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事情难忘忘记,其中最难忘的那是发生在几年的一件事。那年我带毕业班的数学课,这天我进行单元检测,在教室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就要求最右排的学生交基础训练。我让组长帮我打开基础训练,突然在一本书里面掉出来一张纸条。我拣了起来,上面写着:xxx:51392010 我一生就爱你一个 !我本来打算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没想到几个调皮的学生看见了。他们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这时,其他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问:“老师,上面写了什么呀?”
“没什么。” 我说。
“我知道,是要传递的情书”一个调皮的男生脱口而出,“老师,念念看。”
“好,那我就念给你们听。”我把纸条慢慢地展开了,我就一本正经地念道:“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随后,我就把纸条折了起来,把它放入口袋里。旁边一个男生问:“老师,就这个?”
“ 当然了。” 我郑重地告诉他,“学习不就是这样吗。”
我朝她那里看了看,发现她的脸一直红到了脖子。我又接着说:“继续认真做题。”
第二天中午,她来到我的办公室里,低着头红着脸不敢说话。我说:“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男女同学之间相互有好感,这非常正常。因为你们的年龄到了青春的发育期,但是你们毕竟还是孩子,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不告诉你的家长,也不告诉其他教师,但是希望你今后好好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功课成绩。因为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你知道吗?”
她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花.
最后,那位女同学非常用功的学习,在她毕业考试时数学成绩是班级前3名。记的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确实,通过陈陈的事例,我深深感到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精神是行为的支撑。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多从精神上关心孩子,教化孩子,那么对孩子行为上的过错,我们也会多一份理解,对孩子的迷惑行为我们也可以找准标本兼治的对策。
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是做教育的,我的工作理念是:“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我是一位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历程中,我一直探索着最优秀最适合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年的探索和学习中,在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直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数学教学的乐趣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现在我的课堂教学十分注意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实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用于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目标获得了进一步的完美成为事实,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加强,我带的每一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都比较高。有趣的教学活动很值当回味,它的呈现,进一步加大了我对于学生学习情感与立场的培养力度,现在回想起来,还别有一番味道。
记得一回数学课上,我出了几道数学题让学生操练,其中有一道题是找规律的题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道题普遍做的很差,包括班上的优等生对于这种题型也显的手足无措,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反思中,我做了较为周全的查询,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不过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于是我走下讲台给学生提示让他们分组讨论,和他们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去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结果学生的发言、交流的积极程度可以说是在我的几十年的教学中是少有的 ,而且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在后面的其他题目的练习中都能够自主完成,从他们的脸上我读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看着一个个的轻松和释然的笑脸我也感到欣慰。如此的例子在这几年的课堂上是层出不穷举不胜举的。
其实我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数学的艺术是在于它要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点燃起学生探究智慧和求欲的火花,开启学生智慧的 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活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得到收获,在生活中融入集体。让每位学生不再孤独。因此我认为只要每一节课都坚持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想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