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不歧视硕士的学报

不歧视硕士的学报

发布时间:

不歧视硕士的学报

浙江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比较好的学校,他们不歧视双非的院校。只要你实力出众,就有机会被录取。

楼上的,歧视都言重了初试是纯笔试的,完全不可能有歧视问题。说歧视的主要都是只复试的时候的面试吧。观摩过面试的来告诉你们,到底什么是你们所说的“歧视”面试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综合能力,985 211的学校对这方面比较注重,他们的学生面试的时候无论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回答时的风度和气质普遍都要比211以下学校的学生好很多。所以面试中给导师好印象的名校的居多。当然也有不注重这些只会蒙头做题的名校考生,每年都有高分复试被刷的。其实你们说的”歧视“正是这些学校在复试中给予更全面考察的具体体现所以与其纠结是不是会有歧视,倒不如想办法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广度和深度都要有的。一般同等学力报考都有工作经验,像翻译硕士这样的专硕,有工作经验是比较吃香的。因为专硕就是为了工作需求而开设的,所以大多专硕的导师反而在头疼如何把那些应届生培养经验出来。最后说下,一般考研的录取选拔方式,先初试,再复试,按初试成绩排名,以拟录取名额数的一个比例决定进复试人数,复旦是自划线的,会比其余几所国家线学校出通知快。复试差额比例一般翻译硕士这种是1:。也就是计划收10人的,有12人能进复试。最后录取是初试分+复试分,以总分按排名录取,不出意外,复试成绩不会超过总分的50%,比重一般是初试和复试5:2。

比如说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些大学在考研的时候,不会限制本科学校,特别公平公正,大家可以报考这些学校。

学校越好,真的越公平,考研黑操作越少。哈工大、吉林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流高校开放包容,完全靠个人能力。

如果你本科是专科或者两三年,基础比较差,建议你考研究生其实也不错。这样你不仅可以换一个好的平台,还可以借助研究生院给你带来附加值。另外,研究生院会有更好的导师。好的导师可以为你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比如做项目,认识人,找到更好的资源。

如果本科是双非,那么更需要靠硕士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因为本科生远比研究生多,所以双非研究生无论如何比双非本科生更有竞争力。

说起北京的师范大学,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师大,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角落里的首都师范大学。北师大太耀眼了,甚至有人认为首都师范大学是北师大的另一个简称。但是,第一师范并不耀眼,也不是北师大的走狗。这个学校的教育学、汉语言文学、世界史专业很强。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第一师范的教育学和汉语言文学成绩为“A-”,排在北京师范大学之后。而且世界史领先于北师大。

如果一个志愿者失败了,他别无选择,只能调整双非。对于许多本科背景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能够适应一个好的双非是幸运的。很多同学在屡遭拒绝后,基本都抱着“只要有学校要我”的心态。

看过一个985的志愿报告,第一次考360,第二次考刷,最后连学都没学。如果985/211不能被接受,那么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二战,一个是工作。但是经过无数兄弟姐妹的实践,二战不一定安全,很有可能考验不如第一次。而且如果工作的话,可能刚985/211毕业。气场还是可以有用的,但是工作几年,光荣的本科院校背景还不如双飞的研究生院背景,因为人家学历是有的。

不歧视本科生的学报

想必很多同学现在都在为考研而做出准备。很多人在高考失利的时候都听过家里的长辈说过没有必要选择重新再来,因为前方还有另一次机会等着你。

因此很多同学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抱有着想要考研回到自己理想中院校这样一个目的。但随着在学习中对其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大家就会发现它也有很多的条件限制,像在本科学历上。因此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所并不歧视本科学历的院校。

首先是有着985招牌的厦门大学。这所学校的名声和实力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一个排名在全国前30的学校,在考研上并不存在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待遇。

也就是说你能否考上这所学校,所依靠的是你个人这些年的积累和学习成绩,而并非是你的本科学历。对于那些在上一次人生重要考试失败的同学来说,它给出的机会是非常适合你的。

在生活方面,它有其他学校标配的环境,甚至还会给一些宿舍配上一台小冰箱。可以说你在偶像剧里看到的宿舍条件,厦门大学基本都有。

在考研录取上你能从很多论坛上看到分享经历的人,能看出这所学校是真的很公平,出身好的也可能被刷,留下来的也可能是努力的二本学生。这样公平又环境好的学校是一个好的出路!

其次是吉林大学。这所大学相比较于其他的考研学校似乎并不出名,但这也是选择它的一个因素。因为不算出名,所以这所院校是很愿意收取更多的学生的。

而且,它也并不歧视本科学历差的同学,全部都是看你个人的水平。而吉林大学在本地的口碑也是非常不错的,很多的省领导都出自这所学校,这也可以推测出在政策上它一定享有了很多福利。

除此之外,在部分学长的分享下能看出它并不存在因老师个人喜好而给分的现象,也就是真的靠自己的水平了。

最后,是强烈推荐的东北林业大学。你可以发现去年报考的考生可以说是捡漏了,因为它在别的系也开设了和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但因为不少同学并不知情,于是报考人数是很少的。

可以说,只要你好好地针对这方面的知识努力了,考上这所大学的几率是很高的。而且如果你并不满意你被录取的专业,调剂方面的要求也很低。

直白地说,是只要你是相对应的方向,就可以报名。不仅如此,相比较于其他的学校,它并不会对普通学生产生什么特别的看法,甚至连专升本也并不在意,是真正在意你的水平。

而很多同学担心的因为后面表现不好而影响最后决定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这部分的内容占比很低,是将你的专业水平放在最前面的。

总体上来说,这些推荐的学校都是不歧视同学们的本科学历的。那些希望用这一次考试来达成目标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对这些学校做出相应的了解,我相信结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过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考研就是第二次机会。

我相信,高考是很多大学生一生的遗憾。如果大家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那么就要抓住这次机会。考研丝毫不比高考简单,大家一定要重视它。

相信政治是很多考研党的短板,特别是理科生,但是政治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所以,大家想要考出好成绩,自然需要一些小方法。

政治需要长时间的背诵记忆,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要尽早准备。政治,英语和数学是大部分考研学生都会面对的考试,大家要找到自己的短板,对症下药。

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共有两条路可走,找工作和考研。希望提高学历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研,想要在工作中提升能力的学生选择就业。

考研和找工作没有高低之分,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要看见别人考研,你也盲目跟随。“随大流”的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大学生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这种做法是对的国内期刊大多偏激的认为学历是学术水平的唯一证明,即一个人只有读研读博,特别是去名校读研读博才能具备很高的科研能力,写出很出色的学术论文。而那些已经取得辉煌成绩的学者,他们哪怕随便写出一篇论文,都能获得很多核心期刊的追捧。他们有一个共有逻辑是——你连相关学历都没取得,怎么可能具备很高的科研能力,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目前想要把刊物的水平提高,就要提高的文章的质量,提高门槛。除了学历要求,还有要求必须有基金项目,带导师二作等。另外也是供不应求的原因,本科学报在高校评奖的加分都高许多,发的人多了,版面只有那么多,所以会提高投稿的门槛。我们要做到的是提升做的更好,而不要有更多的歧视。

教学月刊(中学版)上海中学数学外国中小学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中等数学中小学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中学生物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中学语文教学你看这些是否可以。是中学教育类的数学期刊

可以发表在《新乡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工业大学学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一般的期刊可以发表《数学学习与研究》《教育教学论坛》等。我空间里有对这些期刊的简介,你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些这些期刊。

大学学报歧视学历吗

不会有歧视,但不排除面试评分会有影响。只要笔试(包括初试和复试)分高就不怕。每年都有一些专升本甚至自考生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录取主要还是看初复试的分数。关键是分数要上去,否则即使是名校毕业生或本校学生也会被刷。

这个肯定是不会的。因为现在的人,普遍的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会看不起那些学历低的人,因为个人能力跟你的学历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那么别人自然就会忽略你的学历。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与学历的关系不是很大。看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您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出一番成绩。即使学历再低,也会受到大家的尊敬。一个人如果学历很高,人品很差,技术水平也很低,学历再高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一个人学历低,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里技术好,工作踏实认真,并且做出了一番成绩,人品又好这样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无论学历高低。都要认认真真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这样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一般来说是不会的,学历低现在可以通过自学考试去提升,只要自己各方面能力还不错,在生活中不断的去学习,与同事,朋友处理好关系,别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学历会比较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人品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学历歧视毕业论文

重要,现在的现实就是,大部分企业招聘都会看第一学历。还有学历歧视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学历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态度。

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认为211的不如985,但是我认为这种歧视的问题不应该存在,毕竟所有的名校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不能将这个当做找对象的标准吧。

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第一学历是指参加普通高考,通过全日制学习教育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代表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智力、耐力、自律性、逆商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准确来说,优选第一学历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一种差异化的比较,高考本身就具有甄别人才的作用,再经过名校环境的熏染和大师们的培养,一般都能成为精英人才。因此在人才扎堆时,优选第一学历是高效的一种手段,择优录取在正常不过了。每个人应正视这个现实,看到自身与他人的差异,才能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并不是局限于那一张毕业证书。

不要盲目的道听途说。 这个世界,既然现实,就应该是凭能力说话的。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如果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差的人员有歧视态度,那么他还可能歧视其他很多人。这个单位不去也罢。 不要因为某些个人的经历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不值得! 如果说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不考研究生,那当初,你会不会因为别人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放弃上大学呢。想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要你自己觉得对,又不是坏事,为什么不可以继续!!! 真正找不到工作的,不是因为没有工作,而是大家把自己的期望定的太高,我们期望很高,这没关系,但现在是经济危机时期,我们应该联系到实际情况来定短期目标。 不过,楼主,说句不好听的,你真的是不堪一击哦。 该知道 写论文的时候,不能一味用你身边的不知名的某个人 做 论据吧。 最后 说句实话 本人 九十后 。 且 文化程度 仅仅 初中毕业。如有冒犯,请多多包涵!

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逐步呈现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由一国向全球蔓延、从经济领域向社会其他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美国实体经济的疲软,直接造成中国经济及其他领域面临严峻形势。而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据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肯定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一、2009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主要表现在:1、从国家宏观角度看:(1)2009届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浪潮席卷而来,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2)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3)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一些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院校,由于所设专业限制,所受冲击必将更大;(2)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学历要求更高。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3)《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3、从学生角度看:(1)“硬件”缺乏。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目前的现状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素养不高,专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2)“软件”缺乏。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使得部分毕业生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4)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一些毕业生打算延迟就业,期待危机过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不及时就业一方面使自己前面的投入一无所获,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自身作为应届生应有的优势。

1中国自古重男轻女,所以在人的世界观里可能会不由自主地贬低女性。2一般情况下女性思维比较细腻但没有男性灵活激进。3大部分女性办事求稳,会浪费很多机会。4女性容易满足,所以可能会安于现状。

就业歧视治理的比较研究*摘要:就业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反歧视措施。本文从比较研究角度出发,对就业歧视治理措施进行评述,同时对我国未来法律制度设计和政策取向提出建议。关键词:就业;歧视;法律;比较研究就业歧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有和无的区别,只有程度和有无法律规范的区别。由于歧视已经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为此,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反歧视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反歧视立法。一、国际社会反就业歧视措施概述国际社会反歧视法规主要体现在国际人权宪章、防止歧视、妇女权利、就业等专题类别的人权文件中,反歧视组织也包括在联合国体系下的人权机构,及国际人权条约体系下的人权机构中。(一)国际人权文件中有关反歧视规定1948年12月联大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充满了平等的观念,它详尽列举了《联合国宪章》中平等权的内容。宣言总共30条,其中有十几个条款或者明确到了平等。第一条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第七条为“在法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第二十三条为劳动就业方面的条款,规定“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在宪章和宣言之后, 1966年12月,又产生两个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两项公约以明确的法律形式将不歧视原则编纂成为具体的条约法规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设立人权事务委员会,它应由18名委员组成,执行与公约有关的权利事务。在联合国平等与不歧视的立法体系中,《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专门针对宣言中关于不得歧视的某一种理由进行具体规定的主要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在就业方面,规定不分种族人人有“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平优裕的工作条件、免于失业的保障、同工同酬、获得公平优裕报酬的权利”。1970年,根据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设立的负责监测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的情况的条约机构,即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由德高望重、公认公正的18名专家组成,成员由各缔约国从其国民中选举产生。《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就业和劳动权利平等方面,第11条明确地规定,妇女应享有工作权利这一基本人权,并列出了缔约国所承担的各项义务,以确保这一权利能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实现。为审查执行公约所取得的进展,该公约设立了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23名专家组成。(二)消除就业歧视与国际劳工标准、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劳工标准,又称国际劳动标准,一般是指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它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国际劳工公约的核心和宗旨是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基本劳工权利原则宣言》将其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的权利: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这四项基本劳工权利,主要体现在八项《国际劳工公约》中。其中,关于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公约包括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和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截至2000年2月,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中已经有80%的国家数目不等地批准了前七项公约。其中有50多个国家批准了全部的七项公约,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古巴等,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批准了六项,加拿大、日本等国批准了四项。美国只批准了105号公约。中国目前加入了100号和138号公约。国际贸易中的社会条款问题主要是劳工标准问题。社会条款之所以成为问题,是由于提出者企图将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即违反社会条款者可予以经济制裁。早在1953年,美国国务院即非正式提出在关贸总协定中写入禁止不公平劳动的条款。由于其他国家对于不公平的定义未达成共识,这项建议未获采纳。在后来的关贸总协定谈判以及其他场合,美国又多次提出社会条款的建议,但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国际劳工组织也是社会条款的积极提倡者。1996年12月,在新加坡的WTO首届部长级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后,“核心劳工标准”以显要的位置作为新议题被列入宣言之中。中国加入WTO,不仅在企业规则和贸易规则上要与国际接轨,在劳动法制上逐步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核心劳工标准”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消除就业歧视,这是我国加入WTO后所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虽然没有加入《(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但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顺应国际潮流,积极消除就业领域中或明或暗的任何歧视,促进就业权领域中的机会和待遇平等,加强就业歧视立法势在必行。二、西方各国反就业歧视措施述评西方各国反就业歧视措施始于60年代的反种族歧视立法,后来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制定反歧视法等措施来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一)反就业歧视的主要措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经济理论分析是制定反歧视政策措施的理论基础。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认为,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个人偏见、市场垄断力量、统计性歧视,并从中得出一些政策结论。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 (1)减少歧视偏好。如果个人偏见减少,肯定会减少人们的歧视行为。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立法、政府补贴、教育等形式来改变个人偏见,鼓励不歧视行为。(2)减少垄断力量。市场缺陷形成市场垄断力量,是构成市场歧视的重要来源。市场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劳动力市场信息缺乏。②市场不完全竞争。③劳动力流动性障碍。总之,如果劳动力流动障碍是政府造成的,那么政府在消除歧视中就有重要作用,如果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平等就业机会等法案就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如果少数群体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职分隔就很难维持,因为教育和培训提供开辟了就业机会,使得他们流动性增强。(二)反就业歧视措施的实施效果歧视问题普遍存在,可是要找到广泛支持的解决办法仍然困难重重。作为一种反歧视工具,一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会违背初衷,使得希望帮助的人受到损失。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净效应到底怎样,一直以来是歧视经济学争论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1)同工同酬问题。1963年美国颁布《同酬法》规定对于从事技能、责任和体力要求相等并且工作条件相似的工作的男女劳动者,雇主必须支付相等的报酬,实行同工同酬原则;英国政府于1970年颁布《同酬法》。同工同酬做法在消除性别工资差别方面是奏效的,也带来一种不良倾向,导致女性雇佣水平的下降,而且事实上,女性集中在工资相对较低的职业里,男性则大多集中于高工资的职业中,同工同酬没有要求雇主在对待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人提供相同的就业和晋升机会。如果要想消除劳动力歧视,法律就不仅要求雇主对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人支付相同的工资,而且应当要求他们为具有相同生产率的人提供相同的就业和晋升机会。(2)可比价值问题。基于同工同酬的问题,可比价值原则把同工同酬原则推广到要求对类似的或可比工作提供相同的报酬。具体来说,可比价值是利用专家来根据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大小、工作的物理条件,以及其他各种可能的特点来分别给它们分配点数,具有相同点值的工作将获得同样的工资,而获得较高点值的工作则将获得较高的工资。可比价值支持者认为职业是被隔离的,所以,雇主不仅对相同的工作付相同的工资,而且对可比价值的工作付相同的工资。反对者认为可比价值会削弱价格机制的作用,一些人增加了工资,有相当多的人也会失去雇佣机会。此外,可比价值提高了被保护群体主导的职业工资水平,削弱了他们寻求其它职业的动力,从而不仅不会减轻职业分离,反而会强化职业分隔。(3)雇佣配额问题。1965年,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合同配套计划,目的在于责成厂商制定计划改变妇女和少数民族成员所面临的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结果是确立了雇佣配额,对雇主的雇佣活动和晋升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数字雇佣目标引起了对白人和男性的反向歧视,因为有些合格的白人和男性得不到雇佣;这个计划给少数群体提供了免受市场竞争力量的庇护,削弱了市场竞争。三、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设计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就业歧视立法规制是十分必要的,在立法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适宜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之一。(一)我国现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体系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依据和重要渊源。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这不仅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而且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了将宪法规定的公民劳动权具体化,保持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律。其中,涉及到禁止就业歧视之法律条款主要有:(1)禁止就业机会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就业平等权和职业选择权。《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13条进一步指出,“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2)禁止就业待遇歧视,保障劳动者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禁止就业服务、就业安全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参加职业培训、签订有效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劳动法》第八章对职业培训作了专章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劳动法》第三章对禁止就业运行过程的安全歧视进行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法》第九章用大部分章节对就业中断过程的安全保障———社会保险加以规定,“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此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并颁布了《劳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劳动法规和规章,使《劳动法》的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为有效地禁止、杜绝就业歧视行为和真正实现就业平等提供了法律武器。(二)我国现行就业歧视法律法规的缺陷现行就业歧视规范尚不完善,如没有就业与职业歧视定义、就业与职业歧视规范适用范围不够广(如未包括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就业与职业歧视内容不全、缺少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等,由此造成执法和监管缺乏依据。而其中立法的不完善是多数学者共同持有的观点。有关这个问题,研究的角度通常有两个(朱董理, 2004):一是我国目前的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之间究竞有多少的差距,学者们对此的态度不尽相同。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现有的规定基本体现了国际劳工标准的原则。我国有关清除就业歧视主要规定于《宪法》和《劳动法》中。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津面前一律平等。”第4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12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而《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条规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据此有学者(常凯, 2002)总结到:“在法津的意义上。中国关于就业歧视的规定基本上是符合国际劳工公约原则并符合中国实际的。”这是因为,虽然“两相比较,我国法津的歧视含义没有包括肤色、政治见解和社会出身”,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我国不存在肤色差别,政治见解在计划经济时期就业是个重要条件,但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并没有更多的意义。”这一观点有不少的赞同者(王昌硕, 1999):“尽管中国目前在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但中国的政策法规与111号公约的有关规定原则上是一致的。”“总的来看,中国现行政策法规基本上可保证公约各项条款的贯沏实行。”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董宝华、邱婕, 2003)进一步指出,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虽“基本反映了'国际劳工标准'中反对就业歧视的理念,但其显然在范畴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还有不足。”也有观点(张文山, 2003)认为,《劳动法》定义的范围要“远远小于第111号国际公约的范围。”二是从我国《劳动法》本身来研究目前立法缺陷,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过窄。对于许多从农村进城的打工者来说不适用。(2)缺乏救济途径。我国当前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受案范围,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为基本前提,从而未包括就业争议在内。⑶现有规定过于原则。⑷缺乏法津责任的规定。(三)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设计为了彻底废止就业歧视行为,保证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的真正实现,我国必须在现行《劳动法》的基础上,依据《宪法》,尽快制定《就业平等法》。其基本思路如下:借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第100号《男女劳工同工同酬公约》、第111号《歧视(就业与职业)公约》,以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本文在前述部分所提到的美国1963年《同酬法》、1964年以及1991年《民权法》系列立法体系等系列公约、法律之规定,吸取其精华,立足我国国情,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在我国现行《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有关禁止就业歧视之条款的基础上,制定一部禁止就业歧视的统一性立法。其内容应体现以下基本精神: (1)拓宽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之适用范围,凡是我国公民的合法劳动就业行为,均应受到禁止就业歧视法的保护。(2)禁止就业歧视法的条款应涵盖就业机会平等、就业待遇平等、就业安全保障平等以及就业服务平等,禁止民族型、种族型、性别型、宗教型、党派型、户籍型等各种类型的就业歧视,尤其要淡化性别、户籍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突出对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和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保护等内容。⑶除了明确规定违反此法者应承担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原则规定外,还应制定具体的包括量化标准在内的可操作性制裁、惩罚条款。四、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政府未来政策取向制度型歧视仍然是当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主要特征。制度性歧视主要是由于制度不衔接,体制摩擦而引起的,这种就业歧视现象常常在转轨经济中出现。蔡?(2002)认为:“如果城市政府的歧视性就业政策延续下去,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所要求的任务就会被无限期地搁置”,“就业歧视将贻误中国改革”。因此,政府应把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一)推进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变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遗产,也要结合自身的禀赋结构,使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得到最佳的平衡。具体来说,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遵循“低水平和广覆盖”的原则。社会保障应该覆盖社会的所有劳动者,不应该使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和所有制之间存在差异。其次,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工资形成和雇佣决策机制。另外,劳动力市场的规制措施应该鼓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但是对一些破坏劳动力市场竞争性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制止,例如,清欠工资、劳动安全等。(二)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首先,要建立起对就业市场的监测机制,对就业市场进行动态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就业市场的人员结构、工资水平、流动的方向进行调查,以行政指导的方式,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尽力解决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作为信息的采集者、短期对策的研究者、指导市场的调控者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完善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改革方案,为劳动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三)建立“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类似机构美国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是由1964年民权法案提出设立的,以负责执行法案所指定的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就业平等机会委员会的功能具体如下:对就业歧视的认定或消除歧视提出建议;对于求职者或受雇人提出的遭受就业歧视申诉案件进行协商、调解;研究并对公平就业政策提出建议;协助各企事业单位或有法人资格之雇主或社会团体订立公平就业政策;提供各机关团体或民众以有关就业歧视的咨询服务。建立对于就业歧视开展法律援助的机制,协助劳动者开展反就业歧视的诉讼或者维权活动。这既是反对就业歧视的事后补救措施,同时也是防止就业歧视的事前预防措施。参考文献:[1]朱懂理·健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 2004, (2)∶24—27·[2]常凯·WTO与劳工权益保障[J].中国社会科学, 2002, (1)∶126—134·[3]王昌硕·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建议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第111号公约会议综述[J].中国改革, 1999, (6)∶20—22·[4]董保华,邱婕·社会条款、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制建设思考[R].“国际劳工标准研究与劳动法教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 2003·[5]张文山·论国际劳动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R].劳动法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3·[6]蔡?·就业歧视将贻误中国改革[N].国家信息中心中经要报, 2002, (25)·

就业歧视从根本上还是从贫富差距开始的。社会的不平等必然会造就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要不你去看看这个网站吧:迪西欧论文工作室的 我也是不久前从这个网站上看到的类似的论文。你可以参考借鉴下的!

  • 索引序列
  • 不歧视硕士的学报
  • 不歧视本科生的学报
  • 大学学报歧视学历吗
  • 学历歧视毕业论文
  • 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