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高科技与现代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高科技与现代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高科技与现代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总体战思维与高科技战争的一些思考继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来,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都以低伤亡的代价取得胜利,创造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神话,同时也把冯·克劳塞维茨关于在战场上歼灭敌人的思想运用到了某种极致。这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已经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世人以往的战争观念,同时也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战略指导思想的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的积极意义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这些改变也正在把人们的思维引向灾难性的误区。 《孙子·九变篇第八》:“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我认为,高科技战争本身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取向,所以,把进行高科技战争作为国防战备的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必然的取向。但是,过分强调高科技战争的威力和优点,则必然走向错误和失败。 埃里希·鲁登道夫1935年撰写出版的《总体战》一书指出:“……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近一百五十年的所有战争相比,表现出完全另一种特征。不仅各参战国的军队在相互厮杀,竭力毁灭对方,而且人民也在为战争效力。于是,战争矛头也指向人民,也使人民遭受深重灾难。对这场战争,我在《我的战争回忆》一书中作了这样的描述: ‘……在当前的战争中,哪些属陆海军的范围,哪些属人民的范围,已难于区分。军队和人民已融为一体。人民战争真正体现出它的字面涵义。世界强国正以这种汇集起来的力量相互对垒。在宽大的战场和海域与敌军作战的同时,也需对敌国人民的精神和肉体施以攻击,以达瓦解其精神,瘫痪其生命的目的。’ 总体战不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参战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战争的多样性时代已成为过去,而总体战却随着技术手段的改善广泛深入人们的生活……因此,今天的所谓战场就其实际意义而言,已经扩展到了作战国的全部领域。” ———这是“总体战”理论创立者埃里希·鲁登道夫对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争范式的描述。在那个时代,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同样体现出了总体战的特质。应该说,总体战一经出现便不可能消失,战争已不可能再退回到单纯的“政府以其军队进行的战争”了。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高科技作战手段的发展应用。强国只须依靠其拥有高科技装备的军队便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又被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的美军变成了事实。这种事实引起的震动是必然的和巨大的。它正在引导人们逐渐地不去重视总体战的价值,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因为,高科技战争事实上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高科技战争,必须有而且更须要总体战的支持,而前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准确地说还是称之为“战役”更恰当一些。 我认为高科技战争不是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孙子·作战篇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总体战·第三章经济与总体战》:“根据帝国档案汇集《世界大战———军事装备和军事经济》记载,战初德国中央银行有二十亿金马克储备,其中包括三亿马克帝国现金。……然而,战争的第一个月(包括战争动员)就花费了四十五亿两千万马克,”“金钱对于一场战争的意义很久以来就是勿庸置疑的”———由此可见,战争的消耗是如此之巨,而且越到后世消耗越大,这是最令古今兵家头痛的问题之一。因此,高科技战争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的消耗比之以往战争的消耗成百倍地增加了。所以,高科技战争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便是高科技的程度越高它的消耗就越大,因而越经不起长期作战的考验。但是,强国之间高科技程度的势均力敌必然会加剧他们迅速战胜敌人的难度,因此,高科技战争并不可以避免一国陷入长期大规模作战的可能。但是高科技战争本身却极难经得起长期大规模作战的消耗。这是第一。 第二,高科技战争的超强杀伤力,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而且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就是消极的影响。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的投入使用,加强了对敌方人员的杀伤。同时,敌方对类似武器的使用,也必然加强对我方人员的杀伤。因此,大规模高科技战争对敌我双方军队和兵源的毁灭性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而军队伤亡和兵源匮乏又必然增加敌我双方继续作战的困难。 第三,高科技战争的发展也使各国都盯紧了高科技武器系统的研发。单纯武器决定论和单纯军队决胜论不断发展起来。认为单单依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单单依靠拥有高科技装备的军队就可以打胜一场战争的观点不断发展起来。重视武器装备,轻视战略战术的观点不断发展起来。而这些观点都对高科技战争的进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因此,要使高科技战争经得起长期大规模作战的考验,要使军队士兵和兵源得到最有效的保障,要使战争指挥者克服单纯武器决定论的影响,从而最有效地运用战略战术来取得胜利。———就必须有总体战理论的正确指导与正确运用。高科技战争条件下的战争物资的保障,作战国人民生命(兵源)的保障,对敌国军队实施袭扰以及保障战时经济、战时通信等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只有在总体战的框架下才能解决。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战争决不是单靠一两件先进武器,单靠军队作战就能取得胜利的。从这一点上讲,伊拉克的失败、阿富汗的失败和南斯拉夫的失败,正是其没有认真实施总体战和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必然结果。———王明生先生在剖析阿富汗战争时曾说:“……其实,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以转变自己的弱势地位。美军对弱国部队固有的轻视以及美军以往打胜仗的经历,加之美军是在大规模空袭以后开始发动的地面攻击,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数部轻敌冒进。因此,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此点而作有利的战略退却,并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全歼其冒进之一二小股部队。这一点无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讲都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从心理上给美军方面以有效的震慑,从而使美军以后的地面行动迟缓起来,美军的地面进攻将受到有效的迟滞。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继续灵活地发挥地利和指挥上的优势,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迟滞美军的地面进攻,整个战场形势就将为之改观。因为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没有多少可供轰炸的地面实施,单凭空袭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持久战的泥潭。《孙子·作战篇第二》讲:‘……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塔利班方面将有可能出现谋求政治解决争端的有利时机,也就是说塔利班政权完全有可能做到不亡不败的结局。”(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版《三十六说》)但是,事实上塔利班政权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从一开始的坚守北方重镇起,一直是节节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发展到全面溃退。先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是“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始终未能利用自己的局部优势,改变战场形势,而是一味的以己之短应敌之长,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所以,美军能迅速打跨“塔利班政权”,军事实力的悬殊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塔利班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和没有有效使用“人民支持”以发挥总体战的威力。与阿富汗战争的情况相仿,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利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萨达姆的错误。从战前宣传直到战争开始后的叫嚣看,萨达姆一直威胁要在城市的巷战中将美军消灭。而且,事实上伊拉克军队也只有在巷战中才有可能占到便宜,他们在野战中是没有优势的。因此,对伊军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战斗是从美军占领城市(包括主动诱敌占领)以后才会开始的。但是,事实是伊军既没有积极的主动诱敌进入市区,以开展巷战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在美军攻占城市之后也没有进行任何有价值的巷战。———伊拉克战争是在美军攻占巴格达不久即宣告结束的。伊军没有开展战前宣传中一再强调的巷战,更谈不上什么战略战术的运用。所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伊拉克本身的国防战备工作从来没有按照总体战的要求去做,而是按单纯武器决定论和单纯军队决胜论的要求去做的。其军事思想的重点主要放在了购买和研发新的武器装备上,放在了单纯军队战斗力的建设上,而没有放在建立总体战所要求的军队与人民协同之作战体系上。所以伊军缺乏巷战训练,既没有巷战经验,也没有巷战所需的必要的群众支持和地面掩体及地下隐蔽部工程。一句话,伊军缺乏巷战能力,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中也没有优势。另一种可能则是萨达姆与美国最高当局之间有秘密的谈判通道。所以,直到正式开战前的最后一刻,萨达姆通过秘密通道与美国进行的讨价还价一直没有停止。正是这种讨价还价使萨达姆一直抱有幻想,所以他的战争准备极不充分,对于预期中的巷战尤其缺乏准备。所以一旦美军攻入其战略重镇时,伊军只能是束手无策。而无论是那一种可能,事实上都与伊政府对总体战的重视不够有直接的关联。 所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迅速失败,都说明弱国在面对强势的高科技装备的强国的进攻时,须要以总体战予以克服———其必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同样,强国一旦遭遇弱国所实 施的总体战时,其反对敌人“总体战”的措施也必须是符合“总体战”要求的方能奏效。而两强相遇或多强相遇时,由于战争情况的更加复杂,因而更须要全力以赴地实施总体战来相互对抗的必要性,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要想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单单重视武器更新或单单重视军队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实实在在的高科技战争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总体战的支持。高科技战争并没有否定以往关于战争的任何基本原则,而是对这些原则的运用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带来的影响 1.高技术使现代武器装备产生质的飞跃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基础性军事高科技和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和信息战技术、隐身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等应用型军事高科技开始崛起并迅猛发展,其结果直接导致如侦察监视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装备、隐身飞机和舰船、指挥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问世并应用于作战。实战效果表明,这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获得了惊人的提高,其作用范围、速度、精度、杀伤力、机动能力和防护水平等关键指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2.高技术使作战理论发生重大变革 在迅速崛起的高技术猛烈冲击下,二次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作战理论逐渐失去了对现代作战的指导意义。现代作战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作战的特点:作战环境日益复杂,战场在高技术的塑造下形成了五维(陆、海、空、天、电磁)一体化的环境,前后方界线已经荡然无存,战线呈现流动式或非线式;科技成为作战力量的主体,在作战力量的调整、建设、构成和使用中强调着突出技术的作用和技术的特点;战略与战役的作战界面模糊;战争的主要形态将演变成信息战;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样式,现代作战主要表现为作战双方体系间的对抗;作战选择与控制更为灵活;作战效能成倍提高;对参战人员的科技和智能素质要求提高。 3.高技术使军队体制编制发生根本性变化 高技术群体的出现并应用于军事,促成军队的体制编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技术促使军队构成要素的增多:军种和兵种是军队构成的要素,高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产生新的武器装备,随着这一新型武器装备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它在作战中的作用就会迅速增强,就会与其操纵使用者一起形成一支新的作战力量,从而导致新的军兵种和部队的产生,这是军队体制编制发展的必然规律。例如: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天军这一新军种将出现并壮大;信息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将出现数字化部队和计算机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机器人部队等等。 4.高技术使作战样式呈现明显变化 当今一系列高技术的应用,促使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并越来越多地投入战争,使现代战争发展成高技术战争,作战样式更加多样化,作战样式的选择更为灵活,作战样式的转换更加迅速。精确打击战倍受重视,并向远程精确打击战发展:精确打击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打击手段,各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以实现在敌防御火力网外实施精确打击,并进而提出非接触作战的作战样式。 5.高技术对作战指挥产生深刻影响 军事高技术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计算机与通信和精确打击等三个关键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带来了军队指挥手段的自动化、信息获取的实时化和信息与作战管理的一体化,使传统的军队指挥受到极大冲击。具体有军队指挥关注的焦点产生转移,军队指挥的手段与形态发生变革,军队指挥的生存与稳定受到挑战等等。 望采纳我的回答。

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现代武器装备出现了8个方面的新特点,从而与传统武器之间产生了"代沟",这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指那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能产生重大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武器装备,作战理论,战争形态等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而且它作为战争活动的物质条件之一,也必然会对军事谋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军事高技术给军事谋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军事谋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决定战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隐身兵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对作战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传统攻防理论和作战原则的变革。认真分析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可能影响,深入探讨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充分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现代隐身兵器既有飞机,舰艇、潜艇、坦克等作战平台,又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打击兵器,由于这些技术装备在作战使用时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而对作战行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攻击型飞机是现代战争的主力,也是世界各国空中力量的发展重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攻击型飞机提供了更多发挥优势的机会。为适应现代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大趋势。

现代战争对攻击型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技术的发展为飞机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协调统一构成了攻击型飞机的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为战争指导者施计用谋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使古老的军事谋略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任何一位战争指导者使命。

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从而使作战条件和战争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给军事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技术局都战争卫勤保障特点:

1、战争对抗性增强,减员率增高,伤员时空分布不均衡,救治任务十分繁重。

2、三军合同作战,联合保障,卫勤保障关系更加复杂。

3、战争突然性增大,作战样式多变,,快速机动保障作用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兴起了一场以高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高技术在概念上主要是指知识密集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投资强度高、渗透性与扩散性高、应用效益高和开发领域新的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武器装备也相继问世并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21世纪,隐身武器装备必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对作战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战场有可能进入一个"隐身时代",捉迷藏式的"隐身战争"将成为高技术战争的模式之一。

这次新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主要指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6大高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航天技术群和海洋。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趋势。

军事高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而产生的.这些性能表现在作战与备战的各个环节,如发现与隐蔽;运载、推进与抵抗;命中与躲避、拦截;摧毁与防护;指挥、控制与干扰、破坏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在上述各环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作用距离、机动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威力、防护能力或生存能力等,均非往日面貌。所以不可避免地对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高科技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浅议后现代战争理论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摘 要:高技术应用于战争使得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和毁灭性空前强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回归,新的战争方式——后现代战争成为在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择。面对信息化军事革命和社会变革,我国应当在展开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同时,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积极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取得后发优势。[著者文摘]关键词:后现代战争 机械化 信息化 复合 策略分类号: E251[著者标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1-0098-05栏目信息:军事理论研究一、后现代战争产生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早在 3000-4000年前,当机械性的杀戮和人类心理空前融 合在一起时,战争便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 独特现象而存在了。无论是早期的冷兵器战争还是 近代热兵器战争、半信息化战争,都使人类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到军事领域, 更是将战争从可以忍受的苦难变为致命的危机。此 外,目前人类社会还面临着来 自气候变迁、环境恶化 带来的自然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挑战、核扩散带 来的科技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种 种问题 。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性因素 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人的主体性被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化、制 度化、工具化。然而 ,科技的发达程度及其带来的社 会变化远远超过了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和人类道德 情感的承受能力,在积累性的改革面前,这种趋势更 加明显。因此,人类往往会用传统甚至过时的方式来 思考社会现实,在不相宜的现存社会制度中适应新 的变革。现代社会军事领域的时代烙印体现在“技术 至上论”思潮中,高科技被大量运用于战争 ,武器不 仅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甚至出现了不顾后果 盲目炫耀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现象。随着近现代以 来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 代,战争所消耗的能量、资源、经济代价不断上升,高 技术武器的负面效应也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系统在 提高命中率和杀伤率的同时,同样具有低生产率和 高损毁率,在开战后进行生产很难满足战争需要。尽 管二战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 目前没有哪个国 家经济发达程度达到二战初的百倍以上,武器装备 的研发、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却在成百倍的增长,战争 中武器更换的经济代价也更高昂了,即使是经济高 度发达国家,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所有的常 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国仍旧保持着核威慑 的力量,然而,随着常规军事力量的政治有效性严重 削弱,局部、短时的军事胜利已经很难转化为长期、 稳定的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新世纪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也出现 了新的特点。首先,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利益互相牵制,虽然不同 形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此起彼伏,但在可以 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联 合国在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的调解上扮演的角色日 益重要;其次,战争形式、作战手段、作战力量之间的 势力强弱在信息化军事变革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 化。信息化军事变革从萌芽至今不过 20多年就以摧 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 化部队和战场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化平台、C4ISR 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 神经。从现在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 ,可以预见在本世纪中叶,各国将相继完成新军事变革。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军事变革却不完全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此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一样,一方面,政治上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会出现复辟 ,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这次变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由于军事变革中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通用性,在此次变革中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是社会技术发展变革带动下的军事变革 ,二者相互交叉 ,互相推进。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军情的差异,变革的程度和军事实力变化也各有差异,总的说来,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一样,军事格局也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化较量。然而,一些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多极化进程表现出格外的曲折和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不同形态的战争仍旧不可避免,未来人类如何规避现代战争的风险和负面效应?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中国际安全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分析新军事变革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后现代战争形态的基本模型应用而生。 二、后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启蒙主义思维角度出发推动人类创造性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带来的负面作用。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其为人类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趋势,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了人本原性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应该由实用理性主导理论理性;后现代精神则不仅关心物质的获取和财富的创造,更加关注物质的终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样,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回归,依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来解决争端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反对以无生命的物质来扼杀有生命的人,武器(特别是高科技武器)只是作为显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战争场所将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隔绝开来,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太空轨道等不影响人类活动的场所。通过智能动力技术、智能侦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保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作战双方转变为依靠无人化技术的远程控制作战装备,人将彻底从战争的正面对抗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战争,改变作战理念,发现新的战争方式 ,将是人类在迈入后现代社会后对战争新的诠释。充分应用技术、伦理、法律、道德规范等手段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化,以达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是后现代战争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所在。后现代战争是对现代战争的扬弃和发展,除了信息化这一技术标志外,还具有新的特点。 1.以经济为主的政策导向 从古至今 ,战争都是通过掠夺和破坏等极端手段牟取利益的活动。随着各国在经济上的交往 日益密切,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合作博弈的特点。除了实质上的正面交锋,各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比拼“硬实力”的正面军事对抗外,更常见的是比拼“软实力”经济能力的对抗,这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明显。可以预见,后现代战争的政策导向由传统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掠夺资源和市场为主要 目标转化为迫使敌方服从己方意志,接受利益输送条件为目标。 2.战争指导思想改变牵引作战构成要素改变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摧毁、消灭敌对势力逐渐发展为打击、使对方服从以占有资源或达成某种经济政治目的为主,后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威慑和技术打击 ,由此决定了战争形式的改变。后现代战争更加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武器装备的种类和特点也将发生变化,后现代武器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长久利益。目前少数国家已经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如英国已于 2006年开始投入研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的“绿色武器”。同样,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将人的正常生活与战争隔离开来,作战的场地将由城市转到虚拟网络、人迹罕至的荒漠,深海,乃至太空,信息技术、无人化远程控制系统、智能技术将成为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争逐渐进入军事竞技时代 ,作战活动将越来越隐形化,作战对象也将逐渐由歼灭人员为主转变为重点摧毁敌方武器系统。 3.人的本原性主体地位得以回归 后现代战争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可以预见,在实现信息化军事变革后,随着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会发展,战争将更加注重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战争将进一步实现作战平台无人化、攻击目标非人化 ,战争中伤害人类的道德、伦理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无人智能化作战工具、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控制系统,打一场后现代战争,所需的资金将成百倍增加,为了把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后现代战争需要更加高昂的经济投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机械化战争极大缩减,在后现代战争中,针对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一局面的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是大多数国家普遍拥有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由差异产生的优越性消失了,出现“竞争均衡”的局面,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二是少数因为拥有而占优势的国家基于对人类普遍利益的考虑主动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一贯坚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不对有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所有的有核国家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人类远离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将更快成为现实。另一种可能是,现代军事技术正面临着一个后核武器的全新发展阶段 ,武器的效能不再由打击能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更多取决于武器的准确度、可控性和军队快速反应力等信息参数。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术对抗的效费比明显优于核武器对抗的效费比,各国更可能基于经济因素放弃使用核武器。 4.后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器装备信息化逐渐成为后现代战争形态的技术基础,各作战要素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虚拟指挥控制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未来战场空间的延伸 ,争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成为各国未来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争夺空间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在各军事强国之间打响。美国2次修改了 1996年提出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到 2015年前后要拥有太空绝对优势,俄罗斯也加强了空间作战武器系统的建设,后现代战争形态将逐渐浮出水面。当然,战争形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军事发展不均衡,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后现代战争形态的进程还很漫长。实现信息化变革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将更加具有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与后现代战争交错进行的推进状态将持续很长一 个时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战略主 动权,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 撑 ,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 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 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 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为了夺取 21世纪战略主 动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将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 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按 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后现 代战争是在现代战争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从人类发 展的角度和现代战争的趋势来看,后现代战争将成 为在未能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 择,信息化和高技术的发展将为后现代战争及早到 来提供现实可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应当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政治领域的发展 ,扬长避 短 ,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 ,在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 同时进行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 技术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世界后现代战争理论及实 践态势,夺取未来战争战略主动权,积极推进和谐世 界建设进程。 1.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 我国目前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 水平特别是军事经济水平都处于追赶地位,因此,研 究并总结近代以来中外非对称作战的规律,指导我 国未来的军事战略需求,深化统一战线、游击战等传 统作战理论,寻求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发展 非对称作战相应的武器装备,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无疑是发展时期的最佳选择。 理论指导实践。根据作战需求更新理论内涵,大 力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是新形势下理论发展的重 要内容。非对称作战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国特色的军 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充分体现了东方式的智慧和辨证 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最早灵活应用的 “游击战”就是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方式 ,通过在战斗 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作战理论 律规范。对内外网络之间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一方 面采取技术监控、附加控制系统等方式防止信息泄 露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系统岗位 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从源头 上防止非技术性泄密。 四是内外兼顾。信息化战争是全维的战争,往往 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耗费巨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 拼。除了建立完善的经济保障体系之外,更要搞好军 民一体化建设,在和平时期同样不能忽视国防动员 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应对战争 的外部保障,对一国在战时能否取得国际援助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和平时期更加需要积累国际资源,寻 求合作伙伴,以便在战时可以获得外来援助和补充 , 度过难关 。 3.着眼长远:发展后现代战争理论,建设和谐世界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刺激了军事技术 变革的发生,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时期恰恰是民 族国家的观念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时期。经过几千年 的变革,多数民族国家内部基本达成了利益共享、和 平发展的共识。人类社会目前正逐步向后现代社会 发展,可以推断,全球化的加速将使得后现代社会中 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国际规则将更具约 束力,国家主权将更加趋向让渡于国际社会,国际立 法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多样的特点,并在平等的基础 上顾全所有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公民社会逐渐形 成和国际立法的完善,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国家强权的社会,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国际动态分权的 社会。在彻底消除战争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再次扩 大我们的道德想象,共同努力,通过一个更加平等、 有效的国际联盟,制定全球立法保障,来解决各国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虽然战争已经渗透到人类的 文化、制度甚至心理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是国际体系 公认的以牺牲一国利益来满足另一国崛起需求的正常调整方式,历史上所有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 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法制世界的开端和一种新的尝试,人类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 更好的改变。从长远看 ,改变国际规则,遏制战争对 中小国家来说相当有利,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益甚少;对大国来说,遏制战争也有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 强盛,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大战。 据统计,二战以来,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由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干预或调解的程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武装冲突和争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不能忽视某些国家利用国际组织维和的名义来推行霸权主义, 在推进世界发展和和平进程中,大国负有天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常任理事国,促进联合国体制完善和国际立法建设,推进建立国际安全战略观是我国应尽的义务。我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的理念更是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统一于全球文明的浪潮中,反映了人类社会远离战争,实现世界经济、文明繁荣的共同诉求,并且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未来我国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除了坚持建立和谐世界,更要未雨绸缪 ,积极研究后现代化理论,打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推进后现代世界安全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JJn]格温·戴尔.战争【M】.李霄龙 ,吕志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3. 【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5:107. 【33】高红卫.陶春.后现代战争与世界新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3,196. 【4]【美]David S Alberts.Rechard E Hayes.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 指挥控制 【M】.郁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9.135.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际【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6. 【6]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344. 【8】戴清明.把握历史方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叨. 中国军事科学,2007,(1). 【9】付慧军.岳胜军.信息时代的国防政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1 o]曹新元.高技术发展对新军事变革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 南大学,2004:13—14. 【l1】天鹰.美军忧虑解放军的非对称作战【J】_舰载武器,2005,(8).

怎样写关于美军信息化战争的论文

它是Iw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造就了fps游戏的传奇,续作现代战争2更是横扫游戏界,创造了单机游戏战网对战的热销记录。不幸的是IW已经解散,现代战争3的未来不可预知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例文: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例文2: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关键词:信息网络战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俄].利西奇金 .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现代战争论文文献

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现代武器装备出现了8个方面的新特点,从而与传统武器之间产生了"代沟",这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指那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能产生重大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武器装备,作战理论,战争形态等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而且它作为战争活动的物质条件之一,也必然会对军事谋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军事高技术给军事谋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军事谋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决定战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隐身兵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对作战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传统攻防理论和作战原则的变革。认真分析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可能影响,深入探讨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充分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现代隐身兵器既有飞机,舰艇、潜艇、坦克等作战平台,又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打击兵器,由于这些技术装备在作战使用时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而对作战行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攻击型飞机是现代战争的主力,也是世界各国空中力量的发展重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攻击型飞机提供了更多发挥优势的机会。为适应现代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大趋势。

现代战争对攻击型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技术的发展为飞机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协调统一构成了攻击型飞机的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为战争指导者施计用谋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使古老的军事谋略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任何一位战争指导者使命。

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从而使作战条件和战争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给军事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技术局都战争卫勤保障特点:

1、战争对抗性增强,减员率增高,伤员时空分布不均衡,救治任务十分繁重。

2、三军合同作战,联合保障,卫勤保障关系更加复杂。

3、战争突然性增大,作战样式多变,,快速机动保障作用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兴起了一场以高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高技术在概念上主要是指知识密集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投资强度高、渗透性与扩散性高、应用效益高和开发领域新的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武器装备也相继问世并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21世纪,隐身武器装备必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对作战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战场有可能进入一个"隐身时代",捉迷藏式的"隐身战争"将成为高技术战争的模式之一。

这次新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主要指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6大高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航天技术群和海洋。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趋势。

军事高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而产生的.这些性能表现在作战与备战的各个环节,如发现与隐蔽;运载、推进与抵抗;命中与躲避、拦截;摧毁与防护;指挥、控制与干扰、破坏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在上述各环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作用距离、机动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威力、防护能力或生存能力等,均非往日面貌。所以不可避免地对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例文: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例文2: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关键词:信息网络战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2、[俄].利西奇金 .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它是Iw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造就了fps游戏的传奇,续作现代战争2更是横扫游戏界,创造了单机游戏战网对战的热销记录。不幸的是IW已经解散,现代战争3的未来不可预知

浅议后现代战争理论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摘 要:高技术应用于战争使得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和毁灭性空前强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回归,新的战争方式——后现代战争成为在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择。面对信息化军事革命和社会变革,我国应当在展开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同时,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积极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取得后发优势。[著者文摘]关键词:后现代战争 机械化 信息化 复合 策略分类号: E251[著者标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1-0098-05栏目信息:军事理论研究一、后现代战争产生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早在 3000-4000年前,当机械性的杀戮和人类心理空前融 合在一起时,战争便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 独特现象而存在了。无论是早期的冷兵器战争还是 近代热兵器战争、半信息化战争,都使人类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到军事领域, 更是将战争从可以忍受的苦难变为致命的危机。此 外,目前人类社会还面临着来 自气候变迁、环境恶化 带来的自然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挑战、核扩散带 来的科技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种 种问题 。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性因素 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人的主体性被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化、制 度化、工具化。然而 ,科技的发达程度及其带来的社 会变化远远超过了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和人类道德 情感的承受能力,在积累性的改革面前,这种趋势更 加明显。因此,人类往往会用传统甚至过时的方式来 思考社会现实,在不相宜的现存社会制度中适应新 的变革。现代社会军事领域的时代烙印体现在“技术 至上论”思潮中,高科技被大量运用于战争 ,武器不 仅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甚至出现了不顾后果 盲目炫耀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现象。随着近现代以 来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 代,战争所消耗的能量、资源、经济代价不断上升,高 技术武器的负面效应也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系统在 提高命中率和杀伤率的同时,同样具有低生产率和 高损毁率,在开战后进行生产很难满足战争需要。尽 管二战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 目前没有哪个国 家经济发达程度达到二战初的百倍以上,武器装备 的研发、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却在成百倍的增长,战争 中武器更换的经济代价也更高昂了,即使是经济高 度发达国家,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所有的常 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国仍旧保持着核威慑 的力量,然而,随着常规军事力量的政治有效性严重 削弱,局部、短时的军事胜利已经很难转化为长期、 稳定的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新世纪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也出现 了新的特点。首先,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利益互相牵制,虽然不同 形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此起彼伏,但在可以 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联 合国在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的调解上扮演的角色日 益重要;其次,战争形式、作战手段、作战力量之间的 势力强弱在信息化军事变革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 化。信息化军事变革从萌芽至今不过 20多年就以摧 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 化部队和战场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化平台、C4ISR 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 神经。从现在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 ,可以预见在本世纪中叶,各国将相继完成新军事变革。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军事变革却不完全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此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一样,一方面,政治上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会出现复辟 ,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这次变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由于军事变革中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通用性,在此次变革中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是社会技术发展变革带动下的军事变革 ,二者相互交叉 ,互相推进。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军情的差异,变革的程度和军事实力变化也各有差异,总的说来,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一样,军事格局也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化较量。然而,一些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多极化进程表现出格外的曲折和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不同形态的战争仍旧不可避免,未来人类如何规避现代战争的风险和负面效应?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中国际安全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分析新军事变革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后现代战争形态的基本模型应用而生。 二、后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启蒙主义思维角度出发推动人类创造性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带来的负面作用。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其为人类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趋势,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了人本原性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应该由实用理性主导理论理性;后现代精神则不仅关心物质的获取和财富的创造,更加关注物质的终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样,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回归,依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来解决争端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反对以无生命的物质来扼杀有生命的人,武器(特别是高科技武器)只是作为显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战争场所将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隔绝开来,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太空轨道等不影响人类活动的场所。通过智能动力技术、智能侦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保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作战双方转变为依靠无人化技术的远程控制作战装备,人将彻底从战争的正面对抗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战争,改变作战理念,发现新的战争方式 ,将是人类在迈入后现代社会后对战争新的诠释。充分应用技术、伦理、法律、道德规范等手段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化,以达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是后现代战争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所在。后现代战争是对现代战争的扬弃和发展,除了信息化这一技术标志外,还具有新的特点。 1.以经济为主的政策导向 从古至今 ,战争都是通过掠夺和破坏等极端手段牟取利益的活动。随着各国在经济上的交往 日益密切,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合作博弈的特点。除了实质上的正面交锋,各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比拼“硬实力”的正面军事对抗外,更常见的是比拼“软实力”经济能力的对抗,这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明显。可以预见,后现代战争的政策导向由传统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掠夺资源和市场为主要 目标转化为迫使敌方服从己方意志,接受利益输送条件为目标。 2.战争指导思想改变牵引作战构成要素改变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摧毁、消灭敌对势力逐渐发展为打击、使对方服从以占有资源或达成某种经济政治目的为主,后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威慑和技术打击 ,由此决定了战争形式的改变。后现代战争更加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武器装备的种类和特点也将发生变化,后现代武器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长久利益。目前少数国家已经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如英国已于 2006年开始投入研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的“绿色武器”。同样,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将人的正常生活与战争隔离开来,作战的场地将由城市转到虚拟网络、人迹罕至的荒漠,深海,乃至太空,信息技术、无人化远程控制系统、智能技术将成为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争逐渐进入军事竞技时代 ,作战活动将越来越隐形化,作战对象也将逐渐由歼灭人员为主转变为重点摧毁敌方武器系统。 3.人的本原性主体地位得以回归 后现代战争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可以预见,在实现信息化军事变革后,随着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会发展,战争将更加注重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战争将进一步实现作战平台无人化、攻击目标非人化 ,战争中伤害人类的道德、伦理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无人智能化作战工具、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控制系统,打一场后现代战争,所需的资金将成百倍增加,为了把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后现代战争需要更加高昂的经济投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机械化战争极大缩减,在后现代战争中,针对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一局面的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是大多数国家普遍拥有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由差异产生的优越性消失了,出现“竞争均衡”的局面,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二是少数因为拥有而占优势的国家基于对人类普遍利益的考虑主动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一贯坚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不对有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所有的有核国家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人类远离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将更快成为现实。另一种可能是,现代军事技术正面临着一个后核武器的全新发展阶段 ,武器的效能不再由打击能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更多取决于武器的准确度、可控性和军队快速反应力等信息参数。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术对抗的效费比明显优于核武器对抗的效费比,各国更可能基于经济因素放弃使用核武器。 4.后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器装备信息化逐渐成为后现代战争形态的技术基础,各作战要素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虚拟指挥控制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未来战场空间的延伸 ,争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成为各国未来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争夺空间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在各军事强国之间打响。美国2次修改了 1996年提出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到 2015年前后要拥有太空绝对优势,俄罗斯也加强了空间作战武器系统的建设,后现代战争形态将逐渐浮出水面。当然,战争形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军事发展不均衡,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后现代战争形态的进程还很漫长。实现信息化变革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将更加具有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与后现代战争交错进行的推进状态将持续很长一 个时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战略主 动权,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 撑 ,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 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 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 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为了夺取 21世纪战略主 动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将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 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按 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后现 代战争是在现代战争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从人类发 展的角度和现代战争的趋势来看,后现代战争将成 为在未能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 择,信息化和高技术的发展将为后现代战争及早到 来提供现实可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应当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政治领域的发展 ,扬长避 短 ,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 ,在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 同时进行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 技术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世界后现代战争理论及实 践态势,夺取未来战争战略主动权,积极推进和谐世 界建设进程。 1.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 我国目前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 水平特别是军事经济水平都处于追赶地位,因此,研 究并总结近代以来中外非对称作战的规律,指导我 国未来的军事战略需求,深化统一战线、游击战等传 统作战理论,寻求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发展 非对称作战相应的武器装备,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无疑是发展时期的最佳选择。 理论指导实践。根据作战需求更新理论内涵,大 力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是新形势下理论发展的重 要内容。非对称作战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国特色的军 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充分体现了东方式的智慧和辨证 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最早灵活应用的 “游击战”就是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方式 ,通过在战斗 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作战理论 律规范。对内外网络之间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一方 面采取技术监控、附加控制系统等方式防止信息泄 露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系统岗位 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从源头 上防止非技术性泄密。 四是内外兼顾。信息化战争是全维的战争,往往 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耗费巨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 拼。除了建立完善的经济保障体系之外,更要搞好军 民一体化建设,在和平时期同样不能忽视国防动员 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应对战争 的外部保障,对一国在战时能否取得国际援助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和平时期更加需要积累国际资源,寻 求合作伙伴,以便在战时可以获得外来援助和补充 , 度过难关 。 3.着眼长远:发展后现代战争理论,建设和谐世界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刺激了军事技术 变革的发生,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时期恰恰是民 族国家的观念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时期。经过几千年 的变革,多数民族国家内部基本达成了利益共享、和 平发展的共识。人类社会目前正逐步向后现代社会 发展,可以推断,全球化的加速将使得后现代社会中 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国际规则将更具约 束力,国家主权将更加趋向让渡于国际社会,国际立 法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多样的特点,并在平等的基础 上顾全所有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公民社会逐渐形 成和国际立法的完善,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国家强权的社会,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国际动态分权的 社会。在彻底消除战争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再次扩 大我们的道德想象,共同努力,通过一个更加平等、 有效的国际联盟,制定全球立法保障,来解决各国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虽然战争已经渗透到人类的 文化、制度甚至心理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是国际体系 公认的以牺牲一国利益来满足另一国崛起需求的正常调整方式,历史上所有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 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法制世界的开端和一种新的尝试,人类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 更好的改变。从长远看 ,改变国际规则,遏制战争对 中小国家来说相当有利,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益甚少;对大国来说,遏制战争也有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 强盛,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大战。 据统计,二战以来,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由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干预或调解的程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武装冲突和争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不能忽视某些国家利用国际组织维和的名义来推行霸权主义, 在推进世界发展和和平进程中,大国负有天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常任理事国,促进联合国体制完善和国际立法建设,推进建立国际安全战略观是我国应尽的义务。我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的理念更是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统一于全球文明的浪潮中,反映了人类社会远离战争,实现世界经济、文明繁荣的共同诉求,并且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未来我国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除了坚持建立和谐世界,更要未雨绸缪 ,积极研究后现代化理论,打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推进后现代世界安全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JJn]格温·戴尔.战争【M】.李霄龙 ,吕志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3. 【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5:107. 【33】高红卫.陶春.后现代战争与世界新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3,196. 【4]【美]David S Alberts.Rechard E Hayes.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 指挥控制 【M】.郁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9.135.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际【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6. 【6]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344. 【8】戴清明.把握历史方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叨. 中国军事科学,2007,(1). 【9】付慧军.岳胜军.信息时代的国防政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1 o]曹新元.高技术发展对新军事变革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 南大学,2004:13—14. 【l1】天鹰.美军忧虑解放军的非对称作战【J】_舰载武器,2005,(8).

现代战争论文1500字

建议你上网找一下选择一下你想要的

你的关于战争方面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 平时多写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 不要罗列所有数据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 打印修改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 让别人指出错误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15 求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左右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你得先选中一个方向,比如现在朝鲜半岛是否会发生战争,以色列局势,中日钓鱼岛,以及台湾海峡等去选择一个目标去写

抗日战争与近现代中国论文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注意材料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品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如今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公元1840-1949年)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 中国近代史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中英贸易逆差.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为首(曾国藩、张之洞等)。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创办首个(陆续多批)近代企业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因为政治上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巴黎和会”。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消息传至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北京学生们喊着“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口号涌上街头,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8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历史启示: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 从幼时发蒙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广大农民为获得生存的空间,衣食的饱暖,揭橥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义旗,也是顺呼天而应呼人之事;而为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把万千生灵残杀在血泊之中,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历史把无情的事实揭示给我们时,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倘若,我们了解到在中英对持的剑拔之际,道光帝向大臣们提出的无知疑问;道光帝得知英国女王自择配偶,大笑夷蛮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讨英大军的主将向巫师讨教,用妇女便尿的马桶,破英军“妖术”(即新式枪炮),就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命运操在愚昧腐朽统治者手中的民族,是连正义的战争也是打不嬴的。同样当我们看到约束士卒分男营、女营,不得过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却妃子萦绕;北伐失败,西征未达预期目的,而劝诫他人不能凌夺斗杀的“上帝家族”成员们,却已经为争万岁的名分刀枪相向;天国后期的大政,掌握在洪秀全两个贪鄙嫉贤的长兄和一个女官总管手中,就会认识这样一个道理:不超越自己的敌人,就别指望得到胜利之神的青睐,由农民领袖导航的战船,无法冲出封建的旋涡,到达解放的彼岸. 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兴国的责任感,穷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年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文物礼仪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夜郎自大,就会使往昔的荣耀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本民族继续迈进的步伐。流动的历史,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你耽于“十全武功”、“万国向化” 的旧日迷梦,人家却经历了文艺复兴产业革命和政治变革,当这个人类发展最新阶段赢得历史的恩宠时,一切蹒跚其后的民族,便面临被征服的命运. 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要摆脱敌人的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国人认识这一点时,却走过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中华民族总在惨遭劫难之后,才省悟奋起。好在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者,为寻求救国真理前仆后继,执着地求索,他们或许过于轻率但却不乏清醒,他们或许还带着未开化的愚昧但却不缺少睿智,他们或许过于轻信但绝不怕牺牲,他们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从而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种下了契机。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想写论文不一定要照抄,你可以结合我给的资料吧它转换为自己的话就是自己写的论文了,其实论文与作文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论文只要你说的正确就可。稍微加点自己的看法,套点史实。所以自己去加油吧!你一定可以自己写出满意的文!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近代,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仅从军事、经济对中国进行侵略,还从政治文化加以侵略控制,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一片国将不国的惨状。压迫侵略,必然导致反抗,中国人民积极开展了各中形式的反抗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台湾高山族人民的英勇抵抗等,无不体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同时它提出了均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并不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时,并没有采取像清政府一样懦弱的外交政策,而是积极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是极其鼓舞人心的。虽然太平天国由于内部的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它却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史的最高峰,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一九一九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中要的地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残酷的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同时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的可贵品质,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祖国的繁荣打下了坚定的基石。同时积极开展了各领域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神州系列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看着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人无不倍感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在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 当然,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论文。中国近代发展的很好,而且越来越好。

  • 索引序列
  • 高科技与现代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 现代高科技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 现代战争论文文献
  • 现代战争论文1500字
  • 抗日战争与近现代中国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