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杂志》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解剖学会主办,双月刊,132页。作为国家级核心期刊,以服务广大会员和医药卫生科技工作人员、促进国内外解剖学学术交流和发展、全面反映我国解剖学最新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前沿最新动态为宗旨,主要对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系、科研院所等形态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对临床工作者提供基础理论的参考。
南京市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副主任、支部书记、教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常务副主编、中国解剖学会《解剖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基本医学院访问学者;人体解剖学和神经生物学硕士导师。1985年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医学专业,1995年获中山医科大学解剖学硕士学位,1998年工作于中山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术兼职: 中国解剖学会《解剖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广东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
钟世镇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他在人体管道铸型方法和设计研究上,带领出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第一军医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他的应用解剖学设计,为临床术式创新提供了形态学依据。◆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钟世镇早年从事中国人体质调查研究工作。曾在《解剖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并参加中国解剖学会的《中国人体质调查》专著的编委会工作,为中国人的体质资料积累和整理作出一定的贡献。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形态科学,在医学发展历史上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体结构中,最奥秘的“脑”研究领域形成崭新的“神经科学”以后,研究内容和手段仍然留在原有范围的人体解剖学,一度笼罩着压抑的“西风瘦马,老树昏鸦”垂暮景况。更因“文革”十年中,整个中国解剖学界隔离于国际学术信息之外,而使“人体解剖学科研往何处去?”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钟世镇锐敏地认识到,传统的单纯描述形态结构为主的解剖学科研模式,不能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也难于符合医学生的教学要求。为此,他与一批解剖学者和临床学工作者密切协作,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医学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新体系。他创办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学专业委员内,建议成立“临床解剖学专业组”。他在组建学术组织、培训学术队伍、创办学术园地,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成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他在1988~1991年间,承担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的《临床解剖学丛书》部主编任务,完成了有4个分册300多万字的巨著。这部丛书的出版,在中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上,树立了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为中国显微外科发展提供解剖学理论依据显微外科是外科学领域新兴起的技术,对解剖学的需求强烈。钟世镇结合显微外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剖学研究,既把显微外科技术操作中有关的人体结构加以系统化,又把临床各类术式创新的解剖学依据,加以整理,将分散零星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例如:临床上先后有过近百种的皮瓣、肌瓣、骨瓣创新性术式,但缺乏严格系统的理论依据,造成命名重叠、莫衷一是。钟世镇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依据人体结构的特点,概括提升为带规律性的血供类型。把这些带原则性的理论体系高度归纳,以严谨的科学依据指导临床一切新术式的命名、操作和应用,统一了争论。他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的“皮瓣共区血管类型”、“组织瓣设计解剖学基础”和“神经干结构特点与术式关系”等带规律性的理论,已被国内外显微外科界广泛采用,成为显微外科手术操作的经典指导原则。他有两部英文版的显微外科著作《Microsurgical Anatomy》和(《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在国外出版,是同一专业中在国际上首先出版的专著。作为一位解剖学者,他长期跨专业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并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建立了国际知名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钟世镇率领着他的学术团队,制作了一千多件精美的人体标本,建立了内行外行都看得懂,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 。人体博物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形态科学水平,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院长Moore教授参观后赞扬说:“这个博物馆的一千多件标本,无论在数量上或是在质量上,都比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Grnat标本博物馆还要好。”德国号称生物塑化标本之父的Hagens来华讲学时,也赞誉这个陈列馆,是他周游列国所到过的100多个有代表性同类陈列馆中,综合水平最好的陈列馆。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水平提供依据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一直是外科医师颇感棘手的难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恢复率不高,导致不同程度的残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钟世镇及其研究生们,相继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为神经功能束的鉴别、神经干内功能束的定性和定位、选择神经缝合方式的解剖学依据、神经定向再生、神经再生微环境和促神经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不少研究成果已能指导临床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功能恢复率,降低残废率,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钟世镇长期担任中国神经伤残康复学会副理事长,并为《现代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实用显微外科》、《显微外科进展》等专著,撰写了周围神经应用解剖学有关章节。 ◆开拓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钟世镇开拓了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研究新领域,建立了全军和广东“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救治、训练伤防治、临床骨科和航天医学等部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利用这一技术平台,开展了创伤救治的基础理论及防护方法的研究,并进行“神六”航天员安全性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保障了“神六”的安全发射及返回;为创伤救治器材研制开发及疗效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性研发;将基础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开展外科术式创新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利用该平台数字化人体数据集构建和虚拟现实仿真研究,获得了8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中国人”数据集。 2001年,钟世镇又建立了“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并担任主任。目前,该中心正致力于扩大覆盖面,为广大基层医院的创伤救治提供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研究技术平台和学术指导,从而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为创伤外科术式更新、医疗器材研制和评估提供生物力学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医疗器材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创伤救治器械的力学技术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 针对广东省将成为汽车工业制造大省的远景,钟世镇还领导实验室计划开展汽车碰撞安全实验的数字化人体仿真模拟研究,提升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性研发能力。实验室曾参加过“神六”航天员安全着陆的生物力学跌落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计划进一步为“神七”航天员空间行走安全保障提供虚拟仿真模拟研究。 ◆中国数字医学倡导者钟世镇院士倡导并开拓了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他担任执行主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科技问题”研讨会,揭开了中国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863计划”的资助,2003年我国相继建立了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数据集,使中国成为继美、韩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数字人的国家。2005年,他又将这一技术推向了高峰:成功制作了“中国数字人男1号”,这是目前世界上数据量最大、分辨率最高的“数字人”。以前的人体数据集都是西方的技术,白种人的模型,但现在也有了中国人的技术、黄种人的模型,并且用血管灌注技术处理标本,让它们‘有血有肉’,这是阶段性的成就,也是里程碑式的贡献。 中国课题组已经构建了数据库,但与美国、韩国一样都面临着瓶颈:可以做成很优秀的医学教育片,但对临床实用意义不大。2007年,由钟世镇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在重庆召开“首届中国数字医学研讨会”。这个阶段,钟院士已转向数字医学的研究,利用先进的影像学设备,采集病人的数据,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在临床外科学领域,可以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先在电脑上进行模拟手术,研究术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才真正开刀做手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如今,钟世镇的学生和课题组其他成员都致力于“数字医学”的推广。目前,包括他在内已经有多位院士和专家联名,向中华医学会申请了组建正式的学术团体,将于2010年12月举行“中华医学会数学医学分会”成立盛会。凭借上述外科解剖学和数字医学等成就,钟世镇在2009广东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最高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 高层次人才培养钟世镇院士在教学工作岗位中,教书育人,担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他依据本学科研究方向,发扬临床应用解剖学上的优势,建立了据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学博士新模式”。这个模式实施后,迅速改变了人体解剖学博士生源不足的局面,是一个成立较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但较短时间内培养了100多名博士研究生。 经过他培养的门生中,已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例如,在军事医学院校备受重视的,已经正式组建的全军4所骨科医院中(院中院),有3个骨科医院的院长,都是师从钟院士的研究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裴国献、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尹庆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徐永清)。
实录:《2012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3 基础医学/ 14. 解剖学报
《解剖学杂志》创刊于1964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解剖学会主办,双月刊,132页。作为国家级核心期刊,以服务广大会员和医药卫生科技工作人员、促进国内外解剖学学术交流和发展、全面反映我国解剖学最新科研成果、快速传递世界前沿最新动态为宗旨,主要对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系、科研院所等形态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对临床工作者提供基础理论的参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中华解剖与临床
《中国解剖与临床》曾用名 《解剖与临床》 ,以广大解剖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的工作方针,报道两学科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促进解剖与...
厉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原刊名《解剖与临床》,于1996年由蚌埠医学院创办,2014年更名为现刊名,并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自创刊以来,在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知名的解剖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杂志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编审态度,秉承解剖与临床相结合的办刊宗旨,致力于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杂志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自更名以来,在中华医学会的指导下,在蚌埠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下,在全体编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重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精心策划组稿,优化编校流程,建立特色栏目和作者平台,为优秀稿件开设绿色通道,使得杂志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懈努力之下,本刊近年来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优胜奖、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以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等,刊发论文入选2017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在此,衷心感谢始终支持和帮助本刊发展的历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新的开始,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通过先进的办刊理念、过硬的学术水准、优秀的编辑出版质量,强化学术交流、学术建设和学术积累功能,增强杂志核心竞争力,从品质坚守到创新服务升级,吸引作者和读者,刊发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争取早日进入更多的知名数据库,再创佳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华解剖网:临床医学杂志:
1《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为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旨在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形态学理论依据,本刊欢迎述评、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综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等栏目的稿件。2对来稿的要求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5000字,来稿请用小四号字(倍行间距)打印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文题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等。作者署名和单位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单位在作者下加圆括号,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单位之间以分号“;”隔开。摘要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四个栏目的文章均须有中、英文摘要 ,两者要文意一致,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摘要请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含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层次结构写。英文摘要需单独打印1页,应包括文题、作者署名和单位及Key words.作者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余均小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作者间加“,”。如:王锡联写为WANG Xi-lian,诸葛华写为ZHUGE 关键词3~5个,尽量采用最新版《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中文名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的译名。未被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应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可选1~3个,主分类号排前,期间用分号“;”分隔。脚注置于首页底左栏注明课题的资助基金及编号(编号写在圆括号内),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和E-mail)。插图要有自明性,即只看插图、图题不必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照片要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病理和组织学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线条图用墨水笔绘在硫酸纸上。照片与图在文中出现处留出位置,书写图说明、图序号和图题。每幅图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图序贴在右下角,图内注字及符号须用印刷体字,勿用手写注字。如系应用解剖、实验研究、临床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稿图内说明、图题和图注应中、英文对照。表格按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尽量使用三线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中、英文对照),表的内容亦应用中、英文对照表示,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并与正文相符。表中已列数据正文中不必累述。计量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贯彻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m(质量),t(时间)。单位符号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如:kg(千克),m(米)。文稿的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统计学符号按CT331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④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数字用法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6×109或(3~6)×109不能写成3~6×109,(±)%不写作±或±。参考文献论著以8~10篇为宜,综述不多于25篇为宜。以亲自阅读近5a的重要论著为主,提倡引用本刊文献。按文内出现先后编序,每条参考文献文题后加文献类型标识:杂志[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纸文章[N],标准[S],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其它未说明的文献采用[Z],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处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右上角方括号内。文献书写格式见下例:期刊[1]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学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7~39.[2]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et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Plast Reconsr Surg,1992,89:115~书籍[1]徐达传.实用临床骨缺损修复应用解剖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98.[2]Serafin of microsurgical composite tissue transplantation[M].Philadephia: Company,~专著中析出文献[1]兰锡纯.心脏移植[A].见: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16.[2]Griepp heart[A].In:Weiss and tissue biology[M].6th & Schwarzenberg Inc,~402.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
他是我同学也是我同桌的爸爸
刘存光,中西医结合博士。师从于北京名中医、中央保健局高级保健专家邓开伯教授,北京市卫生局中医“ 治未病”工作专家咨询组专家,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医多年。曾经作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多位重要国家领导人及多家知名企业家特聘保健医师,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首席中医养生专家。2008年荣获“ 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刘存光博士在中医养生方面颇有造诣,受邀参加过很多大型养生讲坛讲座、知名养生栏目的录制。
刘存光,中西医结合博士。师从于北京名中医、中央保健局高级保健专家邓开伯教授,北京市卫生局中医“ 治未病”工作专家咨询组专家,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医多年。曾经作为前国务院总理朱_基等多位重要国家领导人及多家知名企业家特聘保健医师,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首席中医养生专家。2008年荣获“ 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刘存光博士在中医养生方面颇有造诣,受邀参加过很多大型养生讲坛讲座、知名养生栏目的录制。中艾控股是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的产业化资源整合控股集团,邀约刘存光博士作为集团中医养生首席顾问代表,带领全国名医团队,为中艾控股在整个大健康产业链发展上,提供全面学术与技术相关顾问意见。同时,团队将在中艾共创平台上开发多个项目:● 免费网上辨证● 开班授徒 (专业中医养生课程)● 名医汇诊服务● 专家级健康护航服务● 中医养生专题讲座专家名医在线会诊刘存光 中西医结合博士● 前国务院总理朱_基等多位重要国家领导人及多家知名企业家特聘保健医师● 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首席中医养生专家● 师从于北京名中医、中央保健局高级保健专家邓开伯教授● 北京市卫生局中医“ 治未病”工作专家咨询组专家● 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医多年● 2008年荣获“ 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刘存光博士与中国女排合照」刘存光博士在中医养生方面颇有造诣,曾受邀参加过众多大型养生讲坛讲座、知名养生栏目的录制。【名医团队部分成员介绍】余安胜:主任医师,擅长针灸、推拿、中药内外疗法治疗骨伤疾病、慢性疼痛、中药调理及保健康复。现任全国解剖学会断面解剖学会理事,解剖学杂志编委,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上海康复学会理事,上海优秀青年教师协会理事,启明星协会理事。龚亚斌: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闵行区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分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师从著名中医肿瘤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徐振晔教授,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工作,擅长综合治疗妇科肿瘤、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以及癌痛、癌性疲劳的综合治疗。陈_:主任医师,肿瘤科副主任,1986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从事临床工作至今。曾进修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为全国名老中医夏翔教授学术继承人。对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肿瘤病人的心理调摄及饮食养生颇有心得。许朝霞: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博士后出站后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曾在综合性三甲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哮喘、支气管炎、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内科、妇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
厉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原刊名《解剖与临床》,于1996年由蚌埠医学院创办,2014年更名为现刊名,并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自创刊以来,在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知名的解剖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杂志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编审态度,秉承解剖与临床相结合的办刊宗旨,致力于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之间的信息传播和学术交流,杂志也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自更名以来,在中华医学会的指导下,在蚌埠医学院及第一附属医院的领导下,在全体编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重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精心策划组稿,优化编校流程,建立特色栏目和作者平台,为优秀稿件开设绿色通道,使得杂志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不懈努力之下,本刊近年来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优胜奖、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以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等,刊发论文入选2017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在此,衷心感谢始终支持和帮助本刊发展的历届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新的开始,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通过先进的办刊理念、过硬的学术水准、优秀的编辑出版质量,强化学术交流、学术建设和学术积累功能,增强杂志核心竞争力,从品质坚守到创新服务升级,吸引作者和读者,刊发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争取早日进入更多的知名数据库,再创佳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