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了挥发性有机物亨利常数的简易实验测定方法,并以此方法测定了5种汽油成分(甲基叔丁基醚(MTBE)、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的亨利常数,相对标准偏差基本上在5%以内。使用此方法测定的汽油成分、硝基苯、2,4-二氯酚、苯酚和三氯乙烯(TCE)的亨利常数数值比估算值更接近文献值。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本方法对MTBE、苯、甲苯、TCE溶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亨利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符合亨利常数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一般规律。两种挥发性有机物在混合条件下的亨利常数比单独存在时的亨利常数大。 你可以去买本《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这个书里面有详细介绍
作者:(美)PaulaAllen-Meares著,陈蓓丽,蔡屹等译ISBN:10位[756282083X]13位[97-875-628-208-33]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1-1定价:¥元 本书主要是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及那些在学校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者而设计的。它旨在提供一种及时而重要的指导,使得学校中的社会工作服务达到最优化。通过广博的经验和清晰的视野,本书的作者精练地回答了学校领域存在的每一类问题,并提出了其治疗方案。本书的主要目标有:1.以全新发展了的社会工作的概念框架来理解学校社会工作;2.理解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其内在的一体性和复杂性;3.解释公共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由此引致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政策议题;4.确定社会工作服务的儿童目标群体,确定在儿童生命发展中的特定服务阶段;5.理解与学校儿童生态系统相关的社会工作干预与预防;6.提供一个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设计、分配、评估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 本书是关于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专著,本书的作者精练地回答了学校领域存在的每一类问题,比如:公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社会工作的专门架构是什么、减少旷课的方案等,并提出了治疗方案。本书主要是为社会专作专业的学生及那些在学校工作的一线会工作者而设计的。 序言前言第一章美国学校的主要问题引言公共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社会背景学校改革结论学习和讨论第二章学校社会工作:历史发展、影响和实践引言学校社会工作的建立结论学习和讨论第三章社会组织和学校:一般系统论的观点引言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社会组织结论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学习和讨论第四章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生态学观点引言社会工作职业化社会生态学观点学校社会工作的专门架构总结学习和讨论......……
今天刚给学院写完个稿子,初稿记录如下: 社工学子风采|江盼盼: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江盼盼,女,中共党员,中级社工师。2010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辅修英语专业并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在校期间曾担任校学代会主任、华理广播站播音员等,积极参加校内外社团活动,本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2014年保送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习,在MSW学习期间,两次前往香港参加社会工作实习共计半年左右。此外,在上海东方社会组织与服务评估中心、上海星雨家庭服务中心、上海赋启青年发展中心等机构也进行了社会工作实习。2017年1月毕业后加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工作,现担任基金会副秘书长一职。专业选择: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说起“社会工作”专业的选择,其实还有这样一段插曲。高中毕业那年要选学校和专业,我一眼看中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但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两个专业的选择上有些纠结,当时自己对这些专业都了解不多,便咨询了一位学姐。学姐给我的推荐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当时她也没有说原因,我也没有问,就这样凭着迷之相信选择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四年间,在专业学习之余我特别热衷参与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等,也认识了不少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伙伴,从与她们的日常交往中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非常有趣有意义,不仅有理论的学习,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还有机会到香港实习,于是深埋在心底那颗四年前就想过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种子,又悄悄地发芽了。我选择了保送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在正式读研前还有幸参与了范斌老师担任专家督导、在云南边境地区开展的儿童福利项目,两次前往云南开展调研,那是我开启社会工作专业学习之旅的初体验。兜兜转转四年,在学习了社会保障之后又学习“社会工作”,也许正验证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专业实习:你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至今回忆起来都是非常充实有趣的,还记得在王瑞鸿老师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课上陷入的伦理选择困境,那是价值观悄然转变的开始;在朱眉华老师的《社会工作实务》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参与了学校承办的“亚洲区家庭研究联盟第四届研讨会”,直接锻炼了组织大型会议的能力;蔡屹老师的社工实习课里一个又一个的实训任务挑战都在带我们一步一步接近未来的工作,记得当时我所在的小组选择调研了解“基金会行业”,没想到毕业后我就进入了一家基金会工作。 你不知道哪一节课程、哪一次实习,就会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里所说,只有回顾的时候才会把过去的经历都串联起来。回顾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后的每一段实习,真的有很多的细节都被串联起来了。比如大四毕业那年暑假我在赋启青年发展中心做了两个月的实习,主要担任青少年夏令营的营长、教练,让我积累了一些青少年服务以及开展营队活动的经验,工作后我在所负责的儿童公益项目里也加入了成长营的活动,受助儿童的反馈都非常好;研究生期间在导师机构参与一些项目评估的协助工作,让我了解了项目的专业评估如何开展,工作后在所负责的项目里也开展了不少针对项目本身和针对合作组织的评估工作;在香港的实习让我认识了一群极具使命感的社会工作者,深切感受到专业价值观的内化,在我毕业后在杭工作的四年时间里,香港实习机构的老师们还有两次到访杭州专程来基金会看我,特别感动!基金会还联合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过一次浙港两地社会工作交流活动。 能联系起来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有趣的经历是,我能进入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工作,也是缘于在上海星雨家庭服务中心实习期间,因举办家长读书会共读《非暴力沟通》,而后我又参加了相关工作坊认识了一位在杭州公益圈里的老师,她得知我毕业后到杭州工作,正值她在基金会担任督导,所督导的项目正在招募项目主管,便推荐了我,从此开启了我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之旅。 正如社会工作专业相信人的改变一般,你也要相信,在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道理上,你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 公益慈善:专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早在2015年,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健刚阐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了“民间化、组织化和专业化”,他提出:“随着公益市场化的到来,政府不断简政放权,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慈善事业会进一步民间化;另一方面,随着政策越来越开放,有更多的公益慈善组织注册成立,公益慈善组织的数量不断上升。在民间化和组织化的过程中,有要求公益慈善组织不断提高效率,才能赢得更多的公信力,这就自然而然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毕业后我在浙江省公益慈善行业中从业四年有余,所见所闻与此也大体契合,只是深有体会的是,专业化的过程道阻且长。在更广大的县域地区,基层社会组织数量足够多,但专业人员配备、专业化发展意识和能力提升,都有很大的空间,很多组织仍无专职工作人员,很难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更难以获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多方可持续的支持。非常欣喜的是,总是听到有咱们华理多位老师在浙江的金华、温州、嘉兴、湖州等地区或提供督导培训、或设立机构、或开设相关继续教育课程,多种形式的赋能无不在支持着浙江地区的公益慈善行业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则未来可期。专业社会工作的普及推广,能有效促进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直接或间接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如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工作,或为公益慈善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等,让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能嵌入公益项目当中,让专业理念渗透到公益慈善领域,从而助力公益慈善更精准地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这条路也许很漫长,但只要坚持前行,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社会工作:融入公益慈善的教育和实践 进入基金会工作后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需要提升格局、打开思路。在基金会这样的平台,我们开展项目不仅需要考虑项目的深度,项目执行是否规范,是否能专业、有效地为受助对象带来改变等,也要考虑项目的高度和广度,如何契合宏观政策、如何形成规模化影响力、如何整合社会力量等,这些都是在过往的学习中较少涉猎和具体实践的。在基金会工作期间,浙江省内多个高校也在基金会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内容多会要求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但基金会作为平台型、枢纽型机构,很少直接开展服务,更多是筹资、宣传、运维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如何为未来需要进入像基金会这样的公益慈善组织工作的同学储备所需要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能力,帮助其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公益慈善行业,是学校与机构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和各位老师多年来的培育和指导,毕业后深感作为华理社工学生的骄傲和幸福,骄傲的是不管在哪里都能见到华理社工老师们的身影和足迹,幸福的是无论毕业多少年、在哪里,只要需要,都能联系到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们,或被鼓励、或被支持、或被帮助。借此机会特别感谢王瑞鸿、范斌、朱眉华、黄锐、童雪红等多位老师,他们都曾为我在基金会的工作和项目开展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在很多个也曾迷茫、混乱和不知所措的时刻获得力量、坚定方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后面还有一句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借用社工华理公众号上这句“让社会工作连接大众与慈善,让每一个人坚守着爱与温暖”来做结尾再合适不过,因为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坚守的初心。
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考生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是不是感觉到还没有佩妥剑,就已经是江湖。当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投简历,忙着找工作时,是不是更担心自己了?有些考生趁着年轻,想要一边工作,一边读研,采用在职读研的方式完成学业,那么,大四学生报考华东理工大学需要满足的报考要求有哪些?|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如何报考?考生选择华理工大学同等学力报考:学历:1.专科:可报名在职研修班,参加课程学习,不能申硕。2.本科:有学士学位者,毕业满3年及以上。(无学士学位者,只能参加课程班学习。)3.硕士、博士学位: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可报考。4.国(境)外学历:获得国外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需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才可报考。特殊专业: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须满足以下条件:(1)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本科毕业生并获得学士学位;(2)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或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选择华理工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基本报考条件:1、专科:获国家承认专科学历毕业满2年及以上。2、本科:获国家承认本科学历,应、往届毕业生皆可报考。3、国(境)外学历:获得国外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需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才可报考。4、硕士或博士学位。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报名。特殊专业报考条件:(一)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1、专科:获国家承认专科学历毕业满5年及以上;2、本科学历(含本科无学位):获国家承认本科学历毕业满3年及以上;3、硕士、博士学位:获国家承认硕士、博士学位毕业满2年及以上;(二)法律硕士(非法学)与法律硕士(法学)1.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法律硕士(法学):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申请人所申请的专业学位类别及领域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科相对应。综上所述,大四考生在选择华理工在职读研,选择的报考方式不一样,需要满足的报考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考生考虑清楚自己想要报考哪种方式的在职研究生,就可以在职读研了。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入口:教育部主管部门或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材料:身份证(正反面扫描在一个文件内);非上海市户籍考生须提供在上海市证明(上海市单位工作证明或上海市居住证);学历证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还须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报考医学类和护理类专业考生须提供执业资格证书。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报名预计于8-9月份左右开始,考试采取个人网上报名方式,分为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报考资格审核和网上缴费三个阶段。所有参加全国统考、单考和免试入学的考生均需办理报名手续。考生在此期间需实时关注资格审核情况,若审核不通过,按院校要求重新网上提交材料等待再次审核。另外,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成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上海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更多关于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考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如华东理工大学成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成绩查询、成考专业、成考答疑等,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华东理工大学成考预报名和资料免费领取入口:
不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本刊的编委会由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学术声望高的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英教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教授。主编为刘洪来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机械与动力、信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工矿企业与研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学报自dyuoiu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应指专业核心期刊,即属于某专业或行业的核心性刊物。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为了避免马太效应,还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 地质类的期刊: 采矿技术 地层学杂志 地理科学 地质与勘探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 地球科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物探与化探 世界有色金属 国土资源情报 工程勘查 等等
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 和 科技核心期刊目录里面都没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西下寒武统地震事件沉积及其构造意义(项目批准号41072077),53万元,2011-2013年。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Pb-Zn-Cu-Ag成矿系统及发育机制. 经费50万元(项目批准号 U0933605,总经费170万元)。2010-2013年。3.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江西1∶5万陀上、鹿冈、乐安县幅区调(基[2010]矿评01-15-11),2010-2012年,540万元。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 青海沱沱河-玉树地区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Pb-Zn-Ag成矿作用研究. 经费60万元(项目编码:1212010818096,总经费300万元)。2008-2010年。5.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研究,08YJ72,2008-2010,项目负责人。6.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9)年规划项目,龙虎山旅游地学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开发研究. 2009-2011,4000元,项目负责人。 1.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江西省丹霞地貌形成机制及其旅游景观特色研究,2004-2006年。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寒武系大陈岭组沉积异常与古海啸的关系,2006-2007年。3. 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制作项目“江西省资源与环境信息展示系统”,2001-2002年。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立项课题. 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典型独特性研究,2008-2009年。5.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貌景观形成机制与景观保护研究”,2002-2003年。6.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80所,四川盆地中南部中生代沉积演化与铀成矿条件研究,2005-2006年。7. 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江西龙虎山地质遗迹及其多媒体展示,2007年。8. 鹰潭市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仙水岩地貌景观发育规律及保护措施研究. 2006-2007年。9. 江西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遗产综合报告编写,2007-2008年。10.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龙虎山-龟峰丹霞地貌特征与多媒体展示.,2005年。 郭福生著. 浙江江山古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控制.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年2月.郭福生著. 大别造山带地壳组成演化与铀金成矿背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2月郭福生主编. 江山地质概论及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年7月。辜骏如 郭福生 夏菲主编. 铀矿资源技术经济学.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年10月.周维勋 郭福生译. 世界铀矿床录.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12月. (执笔翻译16万字)彭花明 夏菲 郭福生 等编. 宝石学. 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郭福生主编. 地球科学概论.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9月.郭福生,姜勇彪,刘林清,张策. 江西广丰盆地白垩纪红层及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特征. 世界的丹霞(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261-266.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等.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的特征与成因研究. 地学前缘,2003,10(4).郭福生等.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地学前缘,2003,10(3).郭福生等. 沙漠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世界地质,2003,22(2):152-156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寒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 地层学杂志,2003,27(4).郭福生等.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24(3):157-166.郭福生等. 浅谈我院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共基础课的实践与体会. 中国地质教育,2000,(1) 郭福生, 刘林清, 杨志等. 江西省丹霞地貌发育规律及旅游区划研究.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7,28(3):214-222郭福生、刘林清、花明、叶张煌. 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地球化学,2004, 33(1).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学报,2004,22(1).郭福生,彭花明,邹晓明.等. 龙虎山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开发的研究. 双休日(旅游文化与经济论坛),2004,(11):7-10郭福生, 姜勇彪, 郭国林等. 江西龙虎山景观特色及其形成机制. 经济地理,2006,26(增刊):126-128曹秋香郭福生等. 浙江江山丁家山组层状硅质岩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因探讨. 沉积学报,2008,26(5):797-803曹秋香郭福生曹养同. 地质公园研究概论.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5):317-319姜勇彪,郭福生,孙传敏等.江西弋阳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山地学报,2008,26(1).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特征、成因及其国内对比.山地学报,2009,27(3).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孙传敏.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姜勇彪,郭福生,刘林清,彭花明.龙虎山丹霞地貌区河流阶地地貌面的热释光测年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3).曹养同郭福生. 国家地质公园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述评. 地质找矿论丛,2007,(2)曹养同郭福生. 地质公园的建设历程述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52-53.彭花明、郭福生、严兆彬等. 浙江江山震旦系碳同位素异常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2006,35(6)朱志军、郭福生、孟显云等. 马尔柯夫链分析在甘肃礼县地区上石炭统东扎口组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 张红军郭福生李满根陈少华. 普通高校扩容后定编探析 东华理工学院(社科版),2006年,(3)杨志郭福生刘林清.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1):64-66.杨志,郭福生.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11(3):188-190郭国林郭福生刘晓东. 丹霞地貌砂岩的微观化学风化作用电子探针研究. 中国岩溶,2006,25(2):172-176严兆彬,郭福生等.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地质学报,2005,(6)严兆彬,郭福生. 碳酸盐岩C,O,Sr同位素组成在古气候、古海洋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质找矿论丛,2005,(1)罗能辉,郭福生. 浙江江山寒武系三叶虫生态组合与古环境意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夏菲 郭福生 彭花明 辜骏如. 用Visual 实现盈亏平衡自动化. 工业技术经济,李详 郭福生. MAPGIS二次开发中图数松散耦合机制的实现方案.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10)李祥 郭福生. 论基于Mapgis平台的多媒体信息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计算机工程,2004,30(10)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学院拥有很强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既有社会工作学专家徐永祥教授、农村社会学专家曹锦清教授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又有诸如张昱、张广利、范斌、何雪松、纪晓岚、朱眉华、唐亚林、张良、郭圣莉等一批近年来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学院现有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等4个教学单位,应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单位。学院还定期编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院设有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人口学、人类学、土地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等7个硕士点;社会学博士点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55人,硕士研究生270人,博士生11人,MPA学员131人。学院办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近4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民政部课题等9项。2004年,在教育部评估所全国80个一级学科排名中,该院列入社会学学科第10位。2007年,该院社会学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获资助建设经费600万元。学院坚持“社、学、研三结合”的办学方针,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的建设。近5年来,全院已出版50多部专著和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且每年都有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著名学者曹锦清教授的专著《黄河边的中国》为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被学术界评价为“20世纪末中国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压卷之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一组书评),荣获 “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并被英国著名学术出版机构Routlage译成英文版出版。 另外,学院共有5位教师分别受邀担任上海市有关社会服务机构的董事、董事长和总干事,在上海民间组织的建设、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院历来注重抓教育质量,强调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为重点,倡导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基础宽厚扎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个性凸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不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本刊的编委会由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学术声望高的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英教授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渭康教授。主编为刘洪来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化学与制药、材料、机械与动力、信息、资源与环境等学科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工矿企业与研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