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汉语教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汉语教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引用学位论文(硕士、博士)的参考文献格式:[1]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答辩年.“保存地”指城市,“保存单位”指具体单位,如:南京:东南大学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 89 07 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

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 08 16/1998 10 04.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

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 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 的,.:[1]-/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

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 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 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大家想必感觉到非常的头疼吧!不着急,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

依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中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

专着:[序号] 作者名.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引文页码。

期刊:[序号] 作者名. 题名[J]. 刊名,年,卷号(期号): 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 作者名. 题名[N]. 报刊名,年-月-日(版次)。(示例:2009-01-01(1))论 文 集:[序号] 作者名。题名[C]//论文集作(编) 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名.电子文献名[D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即网址)。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题名[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

外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按语言所在国学术界通行的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如Hardy Thomas.)。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如作者为二人以上,第一位作者的格式为先姓后名,后用逗号,其他作者均按先姓后名,但名后不加标点,最后一名作者名前要加and,最后用句号。

论文参考文献字体大小

一、考查论文的整理、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

2.严格按照考查论文所订立的封面要求制作封面;

3.考查论文成绩评定表放在最后一页装订。

二、考查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

1.考查论文正文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9部分组成。

(1)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2) 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正下方注明指导教师及姓名;

(3)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为150-200字,英文摘要实词数应为150-200个实词;

(4) 关键词:中、英文均限制在3-5个词语内,各词间用“;”间隔;

(5)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者绪论、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语等,正文要标题清晰,图表和公式要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

字数要求:考查论文正文字数要求3000-5000字。

(6)注释:注释主要用于文章篇名、作者、文内某一方面特定概念内容、直接引用论述的必要解释或说明。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时围绕论题参考的着作、论文、期刊、网上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总数不得少于8篇,鼓励结合学科特点查阅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序号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列于正文文末。

三、考查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

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的位置。

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

5.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

6.作者和指导教师: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作者在上,指导教师在下。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用5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

8.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

9.正文内标题:见附后格式。

10.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11.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12.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空2行,行间距单倍行距,排版见附后格式。

(论文标题)重师旅游学院考查论文排版样式(小2号黑体)

(副标题)作者必读 (3号宋体)

(空一行)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2004级 张飞(小4号仿宋体,居中)

指导教师 赵云(小4号仿宋体,居中)

(空一行)

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

关键词:关键;排版;要求(“关键词:”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用5号宋体)

Abstract:英文摘要的“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英文摘要的内容部分用Times New Roman体。

Key words:keyword;keyword;keyword(抬头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体)

(空一行)

这里开始是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版(除了标题、图、表之外)。

(空一行)

一、这是一级标题 (4号黑体)

(空一行)

一级标题缩进2个字位,上下各空一行。所有标题序号请用汉字,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用“、”隔开,以下遇到一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一)这是二级标题 (小4号黑体)

二级标题请用汉字加圆括号,缩进2个字位。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1.这是三级标题 (小4号宋体)

三级标题请用阿拉伯数字,缩进2个字位。空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 以下遇到三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二)这是二级标题

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空一行)

二、注释的要求

(空一行)

(一)注释

1. 注释(仅限文科类专业):注释主要用于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方面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注释序号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采用脚注的形式①,注于当页页脚位置,依次排序②。

三、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用小4号黑体,左顶格,上空2行。 参考文献的内容请用5号宋体,序号用[1]表示,内容与序号空一个汉字位。具体的排列次序和样式请参照下面的例子。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领域[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3-8

[2] 顾明远。 国际理解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1-4.

[3] 李秉德。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18.

[4]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8.

[5] 张诗亚。 西部民族教育现状

数学教育博士类论文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博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著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xxx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xxxx的报告"字样

[S]--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 89 07 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

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 08 16/1998 10 04.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

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 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 的,.:[1]-/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

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 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 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引用是对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4]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5]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7]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8]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9]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13]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15]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孙艳蕊,张祥德.利用极小割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一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25(2),284-288. [2]孔繁甲,王光兴.基于容斥原理与不交和公式的一个计算网络可靠性方法,电子学报,1998,26(11),117-119. [3]王芳,侯朝侦.一种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性的新算法[J],通信学报,2004,25(1),70-77. [4][J],Networks,1987,17(2):227-240. [5]],(1):46-49. [6][J],(4):325-334. [7](3):389-395. [8]. [9]封国林,鸿兴,魏凤英.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m.应ni气象学报,1999,10:470. [10]达朝究.一个可能提高GRAPES模式业务预报能力的方案[D].兰州:兰州人学,2011 [11]符综斌,干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2. [12]顾震潮.天数值预报屮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J].气象学报,1958,29:176. [13]顾震潮.作为初但问题的天气形势数值预报由地而天气历史演变作预报的等值性[J].气象学报,1958,29:93. [14]黄建平,H纪范.海气锅合系统相似韵现象的研究[J].中NI科学(B),1989,9:1001. [15]黄建平,王绍武.相似-动力模式的季节预报试验[J].国科学(B)1991,21:216.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参考 3.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4. 13年到15年参考文献论文格式 5. 浅谈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汉语言博士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会实践 ”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验 丰富的人与初出茅庐的学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课程向实践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学生专项能力写作、古典文学演讲、 辩论 等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突出出来。

(二)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大多从事编辑、写作、文秘等文职工作,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学生就不会懂得工作的性质。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固定让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区、机构、公司做兼职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经验又可以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学习,专业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秘、新闻、教育等单独模块,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多方面学习,但是,术业有专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进行专业培养。我国教育要求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有专业人才专攻其事,才能将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汉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也要认清自身特点,将人文知识分门别类,针对自己精通的模块专业学习,其他模块辅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好人文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 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 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 作文 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 文章 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误区

方法是熟悉的工具。它所追求的是“殊途”,是通向某一目标的不同的路径。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对象的途径、方式与手段。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经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传统的社会学批评选较注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深人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又不及形式主义批评那样精细。形式主义批评夸大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公道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

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贪大求“难”,脱离主观实际

科学研究中的题目分属于史、论、术等不同的层次,存在着大小难易的差别。史、论、术,即学科历史、基本理论、实践应用。例如:语言学有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之分;文学有文学史、文学理论、应用美学之分。属于发展史的研究,要竭泽而渔,高屋建瓶;属于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学好哲学、美学、逻辑学,进步理论修养,长于分析,善于论辩;属于实践题目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具有学术敏感。一般说来,宏观上的题目,千头万绪,时空跨越大,属于难度大的论题;而微观上的题目,相对单一,难度小。例如:某位作家的研究、某部作品的研究、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它们的难度系数是依次递减的`。再以下面选题为例:《鲁迅创作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呐喊>研究》、《<阿q正传>研究》、《阿Q性格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分析》……能分明地显现选题范围由大到小的变化。外延不同,难度不一样。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来选择论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善于聚焦,就某一题目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展开分析,宜小不宜大。一些同学的选题贪大求“难”,失之于笼统,主要表现是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辨析,界定不明。例如一篇“媒体变革对广告业的冲击”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其关键词有媒体、变革、广告业、冲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书籍等,究竟是哪一种媒体?变革也是语义宽泛,传播理念的殖变,技术手段的更新,从业职员自身素质的进步等,都属于“变革”的范畴;至于广告业则包括制作商、代理商、发布商等,泛指所有与广告相关的产业;而冲击既可产生正面作用,也不排除负面影响。涵盖如此广泛,写作时难免迷失方向。

实在,“小”题目也可以做出“大”文章,“小”并不意味着没有学问。有人不无调侃地说,现在写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是初中生写伟大的中国文学,研究整个中国文学;高中生写一个朝代的中国文学;本科生写一个朝代文学的一个方面;研究生研究一套书或一套文献;博士生研究一本书;博士后研究一本书中的序言或书中的一篇文章;教授研究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到国外讲学就讲一句话中的一个词。抛开调侃的成分,就事论事地讲,这教授只讲“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学问,而且是把书看“厚”的大学问。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的“小”和“易”,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针对所把握的学识而做出这种区分的。一般情况下,小题目易做,大题目繁难。关键是大小适度,难易适中。一些同学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无原则地“小”和“易”,例如《演讲词开头的几种方法》、《谈谈孟浩然<春晓>一诗的写作技巧》,由于所蕴涵的学术价值相当有限,只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短论或文艺随笔,所以,也是不足取的。有人把论文选题应有的难度比作篮球筐的高度。球筐太高,高过20层楼房,拼尽全力投篮,都会“三不沾”,或者球筐太低,凡人也可以像飞人乔丹那样大力灌篮,篮球都将失往参与的热情。现在的高度正合适。“跳一跳,可以够得到”,应该是选题难度的形象化的表述。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误区——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发展

选题比如采矿,有贫矿和富矿之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中,所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鲁迅、说不尽的曹雪芹或者是《红楼梦》……意思是这些作家、作品仿佛是一座富矿,开采不尽。假如所选择的是三流作家、三流作品,作家本人江郎才尽,作品本身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昙花一现,就不存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题目了。

科学研究工作不是游击战,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经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众里寻她千百度。在学者的治学工作中,第二个论题经常是第一个论题的扩展或深人,是前一项研究成果的生长点,而不是另起炉灶。它们经常会形成系列性研究,构成一个大的课题。反观一些同学,课程论文分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学年论文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毕业论文研究大学生消费心理,这样组合在一起就成大杂烩了,也无以体现研究者的“术业有专攻”。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除了论题本身缺少含金量、“朝三薯四”打游击战,选题忽视长远发展,还体现为与日后工作需要相脱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同学的就业方向是: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到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到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从事文秘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秘书学、写作学方面的论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新闻学、传播学方面的论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侧重于选择语言学、文章学、语文教法方面的论题。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研究是看家的本领,所以,文学方面的论题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可争议的首选,这里主要是依据就业方向,相应地作了上述的区分。而上文曾经提到过一些同学的选题为“关于农民工题目的思考”、“家庭暴力题目的成因和对策”等等……。其就业方向也不过乎文秘工作、新闻工作或教学工作,但无论哪一种,这样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相往甚远,不利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选择这些偏离专业方向、忽视长远发展的论题,不能不说与临急抱佛脚有关。

一般来说,专科毕业需要写毕业总结而不是毕业论文,本科也是一样,需要毕业总结。但是本科还需要写毕业论文。字数上面没有太大要求,一般来讲学士2--5万字,硕士5--10万字,博士10--15万字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一)立论要科学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二)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一)论据要翔实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论文选题的原则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一般来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外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等问题。在当前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中,要注意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等等。二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问题虽不是全局性的,却是人们关注的、或期待解决、或有疑虑需要进行理论探讨和解答的问题。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政策,像工资改革、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物价的调整、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社会治安、法制教育等等。还有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改革预测、研究决策等。另外,有些题材看似具体小事,却关系着干家万户,也可作为选题。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勤俭持家问题等。三是虽属具体又未引起社会重视,却代表一定倾向的问题。一种?且庖迳形幢蝗鲜叮�髡哂美砺酃鄣惴治觥⒃ぜ�剿�纳��ΑH缗┐逋恋叵蛑痔锬苁肿�疲�∷团┐宕寮陡刹可洗笱В��┐迮嘌�赂淮�啡说龋换蛟げ獾轿:Α⒍窆��笆碧岢鑫侍猓��鹕缁嶂厥印H缗┐甯欠俊⑿薹丶氛计苹蹈�兀�〕钦蚪ㄉ枞狈ν骋还婊���∩枋┎慌涮祝�┗б�帧⒁��獾夭�凡痪�谐〉鞑椋�缓宥�希�鹊取A硪恢质侨褐谝槁鄯追祝�从澈艽蟮模��鞒隼砺鄯治觯��颊�范源�H缭诜峙湮侍馍闲�屎凸�剑�雀缓秃蟾唬�炊云骄�饕逵忠�乐沽郊�只��鹊取?br>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区别。一般说来,它由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构成,文章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它着重探讨和研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自己对这些规律的了解与认识,给人以认识上的启迪。因此,选择现实性较强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有无理论和认识上的价值,即有无普遍性的意义,能否能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综合,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有些题目也并不一定直接与现实挂钩或有直接的实际用途,如对历史问题、典籍问题、外国问题的研究等。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些题材能够表示某种趋势,或对现实有借鉴的作用,因而也就具有理论价值,这样的题目当然也是可以选的。我们所要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现实、咬文嚼字、繁琐考证、追求时髦等毫无意义的东西。 二、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所谓新意,即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有了较新颖的观点(即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能给人以启迪),文章就有了灵魂,有了存在的价值。对文章的新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对于毕业论文来讲,限于条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第二,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是前些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老题材了。可有的人敏锐地抓住了企业实行股份制后,职工思想出现的波动和变化,收集了大量新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股份制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方法》一文,读后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第三,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如同样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这个题材,有的学员针对近几年来纺织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合同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玫淖���有∩��呦虿�倒と说淖���优┐逑虺鞘械淖��炔煌�慕嵌龋�治雎壑ち伺┟窈贤�さ乃枷胩卣饕约岸哉�鲋肮ざ游樗枷氲挠跋欤�剿魉枷胝�喂ぷ鞯姆椒ê痛胧��庋�奈恼峦��哂行乱狻?br> 第四,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要发现有新意的题目,首先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就像一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事物及其矛盾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们面临新旧体制转换、市场经济的发展、党风和社会风气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仅原有的理论要再认识、再发展,而且需要创立许多新的理论。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索,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事物的运动、发展中寻找适合自己撰写的具有新意的毕业论题。其次,要善于积累和分析资料。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过去已经形成的理论,包括教科书上的一些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的深入,还可以进行再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对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弄清楚别人写过什么东西,有些什么论点,有何争论及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等。在深入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的工作,把别人认识的成果作为自己的起点,在前人和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三、知己知彼,轻易适中 ( 一)知己知被,量力而行毕业论文是对学员学习知识相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要做到“知已知彼”。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来个突飞猛进。所以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客观地分桥和估计自己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对自己定下的标准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应当看到,大学生的学识水平是有差距的。有的可能在面上广博些,有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的钻研,有的可能在这一方面高人一筹,而在另一方面则较为逊色。在选题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感的题材。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深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或资料不足就写不成论文,即使勉强写出来,也缺乏说服力。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包括各种观察数据、调查所得等。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料。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大致掌握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避免盲目性和无效劳动。要注意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即他人研究中存在的疑点、漏洞或不足。有疑点、漏洞的问题,不少是重要的学术论题,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在理论上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只要做到了知己知彼,就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毕业论文题目。譬如,政治专业中从事党政工作的学员,写“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题目;党史、党建学得好的,写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和党纪党风等问题,就容易写好。学经济专业的,在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写“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题目,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在流通部门工作的写市场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流通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清理三角债等,在外?诚低彻ぷ鞯男炊酝饪�藕投酝饷骋椎龋�惨鬃嘈АT谂┐骞ぷ鞯模�葱〕钦蚪ㄉ琛⑼恋匚侍狻⑾缯蚱笠滴侍狻⒓忧看寮蹲橹�ㄉ栉侍獾龋�踩菀仔吹降阕由稀?br> (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 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把握“适中”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攵孕郧浚�菀咨钊胙芯俊?br> 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热门汉语言文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 2、《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 3、《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4、《训诂学原理》,王 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5、《训诂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 6、《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7、《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商务印书馆,2000年。 8、《说文解字今注》,苏宝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9、《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11、《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年。 12、《汉字基本知识》,孙钧锡,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13、《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张之强,北京出版社, 1979年。 14、《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 15、《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 1956年。 1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0年。 18、《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年。

自己动用找吧~!或写。这上传不了 1W字。在说了。也不知你学的是哪方面的怎么帮你啊~! 1、 [汉语言文学]论徐小斌长篇小说《羽蛇》的神秘色彩 内 容 摘 要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徐小斌长篇小说《羽蛇》的神秘色彩,并透过神秘的外在表现,从女性试图重建女权社会、寻求救赎和选择逃离三个层面,深度挖掘神秘背后的隐喻。在论述中,本文以...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31 KB 日期:2009-01-16 2、 [汉语言文学]浅析我国卫星电视品牌定位经营 开题报告+论文内 容 摘 要近些年来,中国各省市都有了卫星电视,其发展的空间很大。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国卫视的经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本文通过对安徽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42 KB 日期:2009-01-16 3、 [汉语言文学]论都梁的小说 内 容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当代军旅小说的繁荣期。都梁作为这一时期成就卓越的现代军旅小说家,作品虽然不多,但是其作品在当代文坛,特别是在当代军旅小说文坛上的地位却不可忽...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9-01-16 4、 [汉语言文学]《论语》中“之”字的使用 摘要 以《论语》一书为考察对象,采取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探讨“之”字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根据统计,“之”字在《论语》中出现497次,可分为连词、代词、动词、固定用法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0 KB 日期:2008-11-28 5、 [汉语言文学]论陈染小说写作中的两性观 2008-11-22 13:16 78,848 翻译和原文.doc2008-11-22 12:03 37,376 开题报告.doc2008-11-22 ...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79 KB 日期:2008-11-22 6、 [汉语言文学]陈彤对都市白领女性的透视与反思 【摘要】: 90年代,都市白领女性作为城市的新兴阶层受到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所有表现这一阶层生活面貌的作品中,女作家陈彤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注意。她通过对都市白领女性的物质生活、物质理想、物质爱情三...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661 KB 日期:2008-11-19 7、 [汉语言文学]论李渔小说之“奇” 摘 要: 一直以来,李渔都以一个“奇人”的姿态活在中国的历史长廊中。不论是其人生态度,生活作风,还是他的爱情观念,都无不体现出奇特之处.在李渔的小说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奇”的思想。本人试从其小说... 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6 KB 日期:2008-10-27

汉语言文学领域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全能型汉语言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 教育 渗透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人文修养和自我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详细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完美渗透,旨在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渗透性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感受中华 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文学作品也带有自身的审美因素,它们是各个作家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完全的进行“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的内容和字眼,组织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和延伸意义,观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的结构,从而去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吸引学生自主地去发现作品的美,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审美意识,在这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的能力。比如,在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全卷》中李白的《行路难》中,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大有比兴的意蕴。试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诗人更是借助云帆、长风以及沧海这样的意象,来描述出了诗人美好的愿景,忽隐忽现的云帆正在他心中的憧憬。教师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小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注重教学中的方式革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若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审美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讲放到理解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部分作品初理解的分享与交流。只有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将名人 故事 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像讲到新月派的现代格律诗的时候,谈到了《徐志摩诗集》,学生可能因为之前了解他因接受过西方的教育,擅长写一些浪漫的诗文,如《再别康桥》。但是理解还是浅层次的,那么我将徐志摩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不同女人而写作风格的不同变化一一呈现开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四个女人之间的 爱情故事 以及作品的不同特征讲,学生听的也入迷,自然也会激发去自主阅读更多的格律诗歌。

三、利用作品内的作者情感,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也因为不同的作家给我们文学的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景观。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或意境,无一例外都是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或者内心写照,带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解读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是要解读作家本身的情感。通过作品帮助学生走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当时在写作时的某种情感。要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和深刻情感,就靠教师对于学生审美鉴赏的锻炼了,以此方可追求更深层次的美。比如,在1980年的中国文学就是倾向于对于历史的沉思,以至于整个时代的主旋律为审美中的沉思。通过作家创作的角度看出,历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拨乱反正也正是赋予文学创作的心灵呼唤。像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柯云路的《新星》、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作家的感情是充分流露出来的。正是由于对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对直面人生的审美沉思,才使得那个年代的作品富有了独特的意味和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教学生从作者的感情入手,来锻炼审美鉴赏。

四、引导学生来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讲课的时候过于重视一些纯粹地理论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实践,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文学课堂的“满堂灌”现象和全班学生的“有口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借助熟悉的实物或者情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避免纯粹的理论呈现,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就是通过梦境来表现了主题和人物心理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拓展,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遐想。像中间秦可卿将宝玉安排到自己卧室,然后宝玉就做了梦,梦中与可卿有了儿女之事。让学生通过这个场景来猜想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有同学说,这个人物应该是有原型的,是曹家实有的一个袅娜纤巧的人,而雪芹可能在少年时代也曾被她所痴迷,长大后通过理性的分析,出来了红楼梦中的可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武生.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4)

[2]王尹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刍议[J].北方文学,201(52)[3]师会敏.美育视野中的文艺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判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以及进行日常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方法 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关键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涉及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而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

1注重教学的长效机制,开启写作系列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远达不到目的的加强培训课程,需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仅开一门基础课、并只开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变,重新建立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有效教学方案。注重将课堂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设置写作系列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模式。

培养基础技能。

在大学的第一年,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好习惯,在长期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对 文章 的理解和欣赏力。在这个阶段里奠定基本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训练,题材不限,形成长效训练机制。倡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积极对写作技巧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础训练的积累和点评,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进行技能训练。

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进行技能提升。

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 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写作成果验收。

大四时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的反馈信息来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对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进行实战演练,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写作来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留下有利的参考资料。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 教学方法 之一,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 范文 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建立写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得出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和问题的精确反馈,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思考写作改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收到的信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学客观的写作评价体系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课程也分多种,并且各有不同,那么对他们之间的评价也应当是存在差异的。写作评价体系设立完成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按照相应标准对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 ,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和点评讲解,对学生差异个体进行尽量全面的 写作指导 ,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点评和指导中对自身进行改进。

4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要采取有利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为学生就业铺就顺畅的道路,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27.

[3]黄悠纯.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的探索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6).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发展困境。优化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教学发展的策略是: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汉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如今其发展已逐渐呈现 出国 际化的趋势。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一、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在通过网络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的语言。其主要在汉语言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比如网络流行语“喜大普奔”,其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 成语 的缩略形式,体现了一种愉悦、激动的心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其表现出了跨越时空、数字化、网路化的特点。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微博等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交流与互动,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交流更加多样化与富有活力。[1]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 传统文化 的弘扬与发展。[2]

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已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 思维方式 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搜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网络资源,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题材展现、分析汉语言文学所涉及到的各种人物特点、故事背景等,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中比较 热点 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老师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与评析,加以科学的引导。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3]

三、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1、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新媒体时代,面临网络流行语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当规范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符合汉语言规范、能够形象反映社会现象的网络流行语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与学习,丰富日常用语。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应当坚决的杜绝,引导学生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4]

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健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紧密依靠网络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来促进多媒体 网络技术 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这些方面都是显得越来越重要。

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本文对于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特点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并对新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对待网络流行语、丰富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用语中都应注重汉语言的规范性与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0-64.

[2]吴玉成.对目前党校汉语言教学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4(53)30-49.

[3]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4]高岭,土宁宁,马骏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报告 [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6. 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质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从传统观点来看,语 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构成部分中,词汇最具文化资格,因为它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历来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正是从词汇入手的,而借词则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最佳内容。汉语借词的三大特点是从纯音译到意译、字形 意化以及字母词借用。这些特点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借词;语言接触;文化接触 The Imlmct of W estern Culture on Chinese Loan——W ords ZHAO Bin..n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l耐:Chineseloan—words areinfluencedbywestern cultures.Firstly。thefeatures ofChinese—loanwords aredescribed.Thentheimpactofwo stem culture On Chineseloan—wordsis represented.Finally。the pfl~T explainsthat Chineseloan—words embodythe ability oflanguageinclusion,creativity and cmsis. Keywords:loan—wo rd;language contact;culture contac 一 、汉语借词的特点 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西方 文化科学大规模地东移,给东方文化带来强烈的 冲击。至此,汉语从英语借用了大量词汇。涉及 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心理 学、生理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医学、工业、商 业、农业、外交、宗教及日常生活等领域。借用方 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从纯音译到意译 从清朝起中国的封建王朝就已经同西方各国 进行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许多爱国者为了寻求 救国之道,纷纷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吸收了大量新 科学、新思潮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最初都是纯音 译,即选用同音汉字去标记外来词的语音。如英 语volt音译为”伏”。被音译的词大都是专用名词 (国名、地名、人名等)、货币单位、度量衡单位、动 植物名称、医药名、化学品名、艺术科技术语、历史 等特殊名词及一些日常用词,如“伦敦(London)”、 “芒果(mango)”、“先令(shilling)”、“安培(ain— pere)”、“福尔马林(form~n)”、“探戈(tango)”、“沙 发(sofa)”、“克隆(clone)”。然而,许多音译词不能 反映出外来词的概念或内涵,往往会产生歧义,比 如: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布理的家门(predica— ments)、爱康诺米(economy)等。后来,随着时代的 进步,意译词因为符合汉语言习惯并且表意明白 易懂,逐渐取代了早期的纯音译词。汉语具有自 己的语言规律,汉语的词音长度的最佳区间、汉语 的语素单音节倾向、汉语的词语系列化或系统化 要求以及中国人的认知特点大都有利于意译而不 利于音译。中国人对固有语言文化的偏心、对外 族语的陌生和偏见又使音译词受到更大的阻碍, 从而使意译词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2.字形意化 从语言学的原理看,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 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一种语言中表示事物名称概 念的词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彼此只有声音相似, 而无语义联系。当英语中的外来词借用到中国 后,许多文人想把它们汉化,于是就根据传统的 “飞禽安鸟,水族著鱼”的办法把这些外来词写作 谐音字(罗常培1989)。象“shark”(鲨鱼)。这类 外来词利用汉语形声字的特点在音义形上得到最 佳组合,见形生义,见形生音,通过字形展示原词 的音义。 3.字母词的涌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引来了外资,而且随着 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增加,大量的外来词 势不可挡地涌人中国。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 息交换的频繁对词语的运用提出了简省的要求, 于是大量使用字母词。字母词一般是包含较大信 息量的缩略词,只用首字母,采用起来既方便又快 捷。比如:D l(S(double income no kids)丁克家 庭、WTO(the w0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 士学位、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 ing Countries)欧佩克,等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当一种语言 的词汇进入另一种语言时,主方语言必然会对客 方语言的词汇进行驯化,使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 面都符合主方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 汉语借词的吸收方式从音译到意译以及字形意化 都表明了此规律所发挥的作用。汉语具有如双音 节、有声调、汉字表意性强等特点,如果外来词进 入汉语时不符合这些汉语言规律,自然就会受到 排斥,尤其是纯音译词,如果不经过汉化改造是很 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因此,汉语借词最大的 特点就是双音节化和表意化。 二、西方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最大的影响就是它见证 了宗教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古代经历的一次 最大的外来冲击就是梵印的佛教文化。由于佛教 文化的涌人并与中原固有的儒、道文化相结合,使 中国的文化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传统。在漫长的封 建社会中,至清末以前,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可 以与佛教文化相匹敌,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像 佛教文化那样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 们的深层意识也发生重大变化。与这种新意识、 新文化伴随而来的则是一大批新的词语,其中音 译外来词数以千计,数量惊人。尽管这些外来词 在现代汉语中已大部分退出,或只存在于专业人 员使用的狭小范围,但它们两千年来所起的作用 却是磨灭不掉的。只要选出一部分还不陌生的词 一128 一 语加以介绍,就可以证实其影响并非虚言夸大。 比如:梵天(Brahma)、婆罗f-1(Brahman)、佛(Bud— dha)、佛教(Buddism)、阿弥陀佛(Amitabha)、菩萨 (Bodhi)、忏悔(I~ama)等。 西方文化对汉语借词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 与西欧的科学文化结伴而来。科学文化的渗入是 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分不开的。开放带来了西方科 学之风。中国大规模向外开放始于元代。成吉思 汗西征欧洲,忽必烈经营四方,同时也打开了中国 的大门,引来了众多异国的贤能商贾。其中著名 的有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 以及许多欧洲的传教士。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在 天文、地理、科技、文学、宗教等领域。为了更好地 相互交流,西方出现了众多翻译家,比如意大利人 罗明坚(Michae1 Ru醉eri,1580年来华)、利玛窦 (Mattoe Ricci,1583年来华)、葡萄牙人傅泛际 (Francisco Furtado,1621年来华)、德国人汤若望 (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1662年来华)等约70 人。他们不仅拥有宗教方面的译著,而且关于科 学技术的译著大约还有120种。中国自己也涌现 了一批优秀的翻译大师,最早的是玄奘、严复,之 后有徐光启、李之藻、王徽、李经天等,他们的译著 涉及到天文学、数学、物理、矿冶学、水利学、生物 - 学、经院哲学、逻辑学等许多领域。早期翻译家更 多的是采用音译形式来介绍外来词。 三、结束语 语言借用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文化 影响,还有语言亲缘关系、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 等。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导致了汉语从英语的借 用,并产生了大量汉语借词,这是民族文化交流的 必然结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它能大 大增加借人语言的词汇,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表达 能力,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1999. [3]胡兆云.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 版社。2001. [4]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社,2OO4.

日语论文参考文献博士论文

高校《日语翻译》教学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中日两国在科技、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日益频繁的交流合作,日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对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却跟不上社会实际需求的脚步。

一、高校《日语翻译》课程的现状。

国内的翻译教育事业随着翻译学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4 年,成为翻译本科培养单位的高校就有 46 所,到 2015 年 6 月,开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的高校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就达到了 152 所。不仅有翻译本科专业学位的设立,设立翻译硕士学位的高校甚至比设立本科学位的高校更多。2014 年 7 月,有 206 所高校获准开办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这些数据都标志着我国的翻译科学建设越来越成熟,也是我国文化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需求的突出体现。

高校《日语翻译》教学显然是翻译学科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日语专业是培养日语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日语零基础是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点,所以国内日语专业的学生的基础阶段就是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各大高校的日语专业在这一阶段就只开设基础课程而没有翻译方向的专业课程,在日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展开的有关翻译方向的培养,教师的讲解基本上就是根据参考译文进行,只针对语法正误而不涉及翻译理论和技巧。在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才专门开设翻译方向的专业课程,例如“日译汉”、“汉译日”、“日语口笔译”以及“同声传译”等等。

二、《日语翻译》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

教学的质量直接被教材的内容影响,然而高校日语翻译教材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内容过于理论化,不切合实际;二是翻译素材偏向于随笔、小说等文学体裁而缺少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内容;三是现今高校教材引用了许多常见场景,但是假如学生遇到没有见过的场景就不知道如何翻译。

(二)传统教学法与时代脱节。

当前国内高校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课堂灌注法,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学生做不到举一反三,不会独立思考,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背,通常就会在考试的时候取得高分。这种教学方式是目前国内最传统、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单调枯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和合作,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对学生在翻译上的技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在翻译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翻译课与基础课界限不清。

将基础课程和翻译课程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来教授,这就混淆了基础课程和翻译课程。而且教师忽略了翻译本身,而过于重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并花大量的时间来纠正这些错误。这样不管学生做多少翻译练习,也不能提高自身的翻译技巧,而是不断重复地复习语法和单词,即使他们把原文翻译得再准确无误,也不能够体会其中的韵味和涵义。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做翻译实践,所以它其实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如果把翻译课程和基础课程混为一谈,那么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日语翻译人才。

三、《日语翻译》课程教学策略。

(一)调整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翻译人才,首先必须从根本上调整翻译课程体系,使之与翻译教学的现实情况相符。其次就是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以及学术研讨等工作,服从委员会的统一安排。通过各校领导教师的`交流,共享各校的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翻译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现状。同时应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鼓励教师提升自我,可以通过考取博士学位或是到国外做交流学习等方式。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翻译人才。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

我国开设日语翻译专业课程的院校并不是很多,且呈现不均匀的分布状态,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扩大规模,增加招收日语翻译专业学生的数量。日语翻译专业的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首先日语翻译专业可以借鉴英语翻译的成功经验,英语翻译专业作为翻译界的龙头教育,在建立时间、建设数量上都比日语翻译专业有经验。其次,可以在两个专业之间建立固定的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次,还应该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来专门指导日语翻译的专业建设,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日语翻译专业进行合理地规划与指导,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满足翻译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翻译实践练习。

改变教学方法,摒弃单调枯燥的课堂灌注法,采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重加强学生的翻译认知以及翻译技巧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大量的翻译方面的实践。教师负责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查找资料然后和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教师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认识翻译方法和手段;采用翻译市场上实用的文章来做翻译教材,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学生可以去翻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例,与同学交流不同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同一文章的不同版本的译文,从中领会翻译的精髓;教师也要随时对同学的翻译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结合学生需求、制定长期计划。

本科上到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工作还是考研,在国内发展还是选择去日本留学。面对不同的未来,在翻译课程上想要学到的东西自然是不尽相同的。选择毕业走向社会去工作的学生,应该多研究一下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的人才需求,同时考取一些上岗需要的专业证书,另外加强自身的口语练习,以备公司面试的时候需要;而考研的学生就注重应试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主要研究文学、语言等作品的翻译,重点理解语言文化;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就要为了适应出国以后的生活而开始在日本的文化、风俗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在日本社会方面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自己的将来,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翻译知识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身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月婷 , 罗 勇 . 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及统计分析报告 [J]. 学理论 ,2011,(13):262-263.

[2] 崔美玉 . 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北方文学 ( 下旬刊 ),2013,(08):220-220.

[3] 赵立红 .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日语翻译教学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185-186.

[4] 陈钟善 . 国际商务日语翻译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05):134-135.

写参考文献的时候是直接把中国的论文写上去,还是要翻译一下?比如说文章是出自[IT周刊

我只是说说我经历过的感觉参考文献的写法,各个学校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有的说需要全部翻译成日语,但有的又说只用把里面的字改写成繁体字,也有的说直接用中文名就行。所以可以先弄清楚学院的规定就好。

  • 索引序列
  • 汉语教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 数学教育博士类论文参考文献
  • 汉语言博士毕业论文
  • 热门汉语言文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 日语论文参考文献博士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