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英语文学开题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 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 故事 ,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鲍西亚的分析,力图从新的视角去尝试发觉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多面性,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借鉴。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的14到16世纪,是人类 文化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珍品。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渐次传入了德、法、意、俄、美等国,对各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说生活在400多年前,直到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的学者,评论家。17世纪有德莱登;18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19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20世纪有道登和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有过精彩的评论。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们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用凡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凡人思想感情就会医治好他的颠三倒四的狂想”。《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和生活要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等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而他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戏剧的形式翻译过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其中就有方平译的《威尼斯商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阐释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____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国莎学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更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重大举措,是理性沉思后的再审视。20世纪60年代方平先生在他的莎学研究中仍然突出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他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所表现的“积财就是积富”和“守财就是进财”,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露头,构成了它的互为补充的两套道德教条。而自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大陆的莎士比亚喜剧研究像《威尼斯商人》,发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喜剧本质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莎翁喜剧本质关注的角度主要在于探讨其喜剧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喜剧艺术、喜剧美学。人物研究集中在对夏洛克和女性人物分析,主题定位于爱和友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要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威尼斯商人》中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 对《威尼斯商人》中女性人物鲍西亚的分析 鲍西亚的本质 鲍西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鲍西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三、《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局限性的表现 (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二)以丈夫为中心 (三)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四、威尼斯商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夫妻间的两性关系 (二)爱情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探求 (三)社会对女性的压力 五、对课题《威尼斯商人》的 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法 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1.审理清楚课题的意思和研究方向 2.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3.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整合资料并做好笔记 4.拟写开题报告 5.拟写大纲 6.着手写正文 7.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到图书馆查找纸质及电子资料) 讨论法(与同学讨论相关的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法(通过相关的例子又发思考) 进度安排: . 选题 定题 查找资料,初定提纲和开题报告 论文初稿并修改 论文修改并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on. Shakespeare’s Heroines. London: Longman, 1961. [2]Wilson, John Dover. Shakespearian Comedies. Chicago: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62. [3]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郭元波, 唐爽.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4—96. [5]胡健生,朱祖林. The Excel lent Use of “Abrupt Turn” and the Elaborate Construction of “Behind—the—Screen characters”—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Venice Merchant[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0 (2):42-46 [6]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栗沙. 亦喜亦悲两相宜-《威尼斯商人》解释[J].贵州师大学学报:1998(2). [8]黎会华.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23-26. [9]欧华恩. 论夏洛克性格的多元组合[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19. [10]王述文. On Images of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Four Greatest Comedie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16. [11]王佐良,祝钰.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温祖荫.世界名著介绍与欣赏[M].福州:福建 教育 出版社.1983. [13]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2. [14]张祥和,杨菲翡. Function of Disguise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7-29. [15]智量.外国文学名作自学手册[M]. 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5.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高校的大学英语( 非英语专业的 英语学习 ) 都相继走上了ESP 教学的道路( 蔡基刚,20xx, 20xx),而我国大学英语却始终停留在General English( 普通英语) 上( 蔡基刚,20xx)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普通英语教学时期,虽然开设了一门《地球科学》双语课程,但是没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篇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阻碍本专业大学英语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本 专业英语 教学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提供参考数据。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专门用途英语( ESP)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地质是矿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矿业高等学校的发源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更要做矿业方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甚至领头羊,我们学校应该加大这一学科的探索研究。河南理工大上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双语课在20xx年已经建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索可能是这一平台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呼吁我们学校外国语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尽快进行沟通合作,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本篇论文的提出不仅对我校地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促进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起初我国的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62年开始推广英语教学,当时的英语教学是典型的传授式以传统系统知识为目的,后因“”刚刚开始的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至世纪末,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 、语言共核 、功能意念 、语言技能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 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形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986年末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筹备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系统一一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 、高科技的发展 、 网络技术 的普及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 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 ,特别是听说 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在20xx年和20xx年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这一要求。 国际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其标志是年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周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国际专门用途在研究领域方面,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书评,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向是语篇分析。而在专门用途英语类别方面,还是以学术英语和经贸英语为主。在英语技能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写作方面的研究。(张维军。《中国ESP研究》20xx年01期)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 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末。这一阶段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科技英语为主。 第二阶段大致为20 世纪90 年代。这一阶段以介绍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念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的增多,对 商务英语 的教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逐渐取代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另外还产生了对金融、旅游和医学等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今,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了科学技术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迅速,但是真正的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 毕业 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论文,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调研,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网上下载本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双语课程视频。翻译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双语教材,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学校老师及管教学的领导交谈,整理分析交谈笔记。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 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4)。 [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 外语教学,20xx(01)。 [4] 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 20xx(01)。 [5]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xx(02)。 [6] 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 中国外语,20xx(02)。 [7] 申婷。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8] 张维军。 国际学术界ESP 研究历史与现状:《国际专门用途英语》期刊论文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3)。 [9] 严玲。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 [J]. 长江大学学报,20xx(04)。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阶段: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书籍、 文章 、期刊等; 第二阶段:20xx年3月7日(第二周)前完成选题,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4月18日(第八周)前完成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四阶段:20xx年5月9日(第十一周)前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9日(第十二周)前 完成修订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六阶段:20xx年5月23日(第十三周)前完成论文终稿,交稿。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3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 想象力 ,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Reasons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看过“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4. 关于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5.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of Gothicism in Wuthering Heights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1.A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Folklore in Germantic Drama in th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8] 鲜于静. 2003.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MA].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库.
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下面是一篇由我为您整理的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附录1- 引文范例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2- 参考文献范例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英语文学开题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1 题 目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Portia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马克思称之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透过似真似幻的舞台和匠心独具的 故事 ,莎翁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典型。尤其是塑造了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出场的女性人物有一百多人,在众多的女性人物中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是各不相同。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更是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别具风采的女性形象。众多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大都非常贴近生活,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在这一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美丽、善良、机智、自信、富有才华和胆识,正体现了莎士比亚从男性的视觉自发塑造的理想中的新女性。作为新女性的鲍西亚,具有一定的判逆性格,不甘于被命运摆弄做逆来顺受的“家庭天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鲍西亚绝非真正具有女性的自我意识,而是甘于向父权社会妥协的不完美的新女性。本课题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鲍西亚思想上、性格上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对现代女性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意义 莎士比亚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剖析,创作出《威尼斯商人》这部极具讽刺性的喜剧。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女性的感情与理智平分秋色,女性是以与男性平等的形象出现的。这在鲍西亚这一角色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鲍西亚美丽温柔、忠贞不渝、善良可爱、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她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不仅在自主选择丈夫方面,而且在与夏洛克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鲍西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带给人们启迪和借鉴。鲍西亚在金钱和爱情的杠杆上,选择了爱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情价更高,是金钱、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她对于爱情忠贞不渝和执着,值得现代生活中个别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女人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不应该由于自己的优越条件而歧视别人,更要学会不用有色眼光去看待别人。在法庭上,讲义气、才智非凡的鲍西亚女扮男装以法律博士的身份出场,使剧情有了戏剧性的转折,使夏洛克一步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她的计策。她成功的妙计足以显示出其学问深厚,机智敏锐,有胆有识的特点,这种女性形象也是我们所认同和赞赏的。《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人物形象具有生动鲜明,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主要人物鲍西亚的分析,力图从新的视角去尝试发觉人物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多面性,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以启迪和借鉴。 二、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欧洲的14到16世纪,是人类 文化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源于意大利的强大的人文主义运动很快席卷欧洲各国。它从反对封建专制,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的历史要求出发,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的理性和智慧,提倡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个性自由。这一时期的欧洲戏剧以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其中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珍品。从17世纪开始,莎士比亚戏剧渐次传入了德、法、意、俄、美等国,对各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说生活在400多年前,直到今天各国都有许多研究、评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的学者,评论家。17世纪有德莱登;18世纪有卜普、约翰生和莫尔根;19世纪有兰姆、柯勒律治;20世纪有道登和布雷德莱。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如德国的歌德,法国的伏尔泰、雨果,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都对莎士比亚作品有过精彩的评论。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谁要是被其他作家们捏造出来的荒.唐故事弄得头昏眼花,读一下莎士比亚用凡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凡人思想感情就会医治好他的颠三倒四的狂想”。《威尼斯商人》的一大成就,就是在轻松的喜剧描写中不忘反映时代,并非只在台词里述说介绍,而是通过情节、人物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显示时代风貌和生活要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莎士比亚的名字是由传教士在1856年介绍过来的。清末,我国思想界代表人物严复、梁启超等都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名字。而他的戏剧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用白话文和戏剧的形式翻译过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许多新译本,其中就有方平译的《威尼斯商人》,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阐释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____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国莎学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更是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重大举措,是理性沉思后的再审视。20世纪60年代方平先生在他的莎学研究中仍然突出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他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所表现的“积财就是积富”和“守财就是进财”,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在历史舞台上露头,构成了它的互为补充的两套道德教条。而自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来我国大陆的莎士比亚喜剧研究像《威尼斯商人》,发现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喜剧本质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莎翁喜剧本质关注的角度主要在于探讨其喜剧体现出来的喜剧精神、喜剧艺术、喜剧美学。人物研究集中在对夏洛克和女性人物分析,主题定位于爱和友谊。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摘要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简单介绍《威尼斯商人》中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 对《威尼斯商人》中女性人物鲍西亚的分析 鲍西亚的本质 鲍西亚的人文主义精神 鲍西亚的女性自我意识 三、《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局限性的表现 (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二)以丈夫为中心 (三)社会对女性的忽视 四、威尼斯商人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一)夫妻间的两性关系 (二)爱情独立性和平等性的探求 (三)社会对女性的压力 五、对课题《威尼斯商人》的 总结 四、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法 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1.审理清楚课题的意思和研究方向 2.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查找相关的资料 3.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收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整合资料并做好笔记 4.拟写开题报告 5.拟写大纲 6.着手写正文 7.论文修改与定稿 研究的方法: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到图书馆查找纸质及电子资料) 讨论法(与同学讨论相关的研究内容) 实证研究法(通过相关的例子又发思考) 进度安排: . 选题 定题 查找资料,初定提纲和开题报告 论文初稿并修改 论文修改并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on. Shakespeare’s Heroines. London: Longman, 1961. [2]Wilson, John Dover. Shakespearian Comedies. Chicago: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62. [3]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4]郭元波, 唐爽.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4—96. [5]胡健生,朱祖林. The Excel lent Use of “Abrupt Turn” and the Elaborate Construction of “Behind—the—Screen characters”—A Nove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Venice Merchant[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 2000 (2):42-46 [6]黄必康. 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7]栗沙. 亦喜亦悲两相宜-《威尼斯商人》解释[J].贵州师大学学报:1998(2). [8]黎会华. 从《威尼斯商人》的女性人物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23-26. [9]欧华恩. 论夏洛克性格的多元组合[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6-19. [10]王述文. On Images of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Four Greatest Comedies[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4):16. [11]王佐良,祝钰. 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温祖荫.世界名著介绍与欣赏[M].福州:福建 教育 出版社.1983. [13]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12. [14]张祥和,杨菲翡. Function of Disguise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7-29. [15]智量.外国文学名作自学手册[M]. 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1985.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2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世界高校的大学英语( 非英语专业的 英语学习 ) 都相继走上了ESP 教学的道路( 蔡基刚,20xx, 20xx),而我国大学英语却始终停留在General English( 普通英语) 上( 蔡基刚,20xx) ,我们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普通英语教学时期,虽然开设了一门《地球科学》双语课程,但是没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实践。 本篇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阻碍本专业大学英语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的因素。通过本次调研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我国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为本 专业英语 教学由普通英语( GE) 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提供参考数据。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市专门用途英语( ESP)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地质是矿业的基础,作为我国矿业高等学校的发源地的河南理工大学,更要做矿业方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拓者甚至领头羊,我们学校应该加大这一学科的探索研究。河南理工大上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双语课在20xx年已经建成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融合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探索可能是这一平台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呼吁我们学校外国语学院与资源环境学院尽快进行沟通合作,这也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本篇论文的提出不仅对我校地质工程大学英语教学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促进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也有借鉴参考作用。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起初我国的外语教育以俄语为主,62年开始推广英语教学,当时的英语教学是典型的传授式以传统系统知识为目的,后因“”刚刚开始的公共英语教学也就此折腰;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至世纪末,一批归国学者从国外引进了二语习得 、语言共核 、功能意念 、语言技能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 ) 等当时的先进理论,形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986年末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筹备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系统一一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并沿用至今。 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至今,新世纪以来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 、高科技的发展 、 网络技术 的普及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 水平及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 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 能力 ,特别是听说 能力 ,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在20xx年和20xx年也进行了改革,以适应这一要求。 国际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时间大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其标志是年月于英国伦敦召开的一次关于二语教学作为影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国际性会议)。(周平。《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国际专门用途在研究领域方面,不管是学术论文还是书评,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向是语篇分析。而在专门用途英语类别方面,还是以学术英语和经贸英语为主。在英语技能方面,大多数研究者主要关注写作方面的研究。(张维军。《中国ESP研究》20xx年01期) 我国专门用途英语 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才开始,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末。这一阶段国内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科技英语为主。 第二阶段大致为20 世纪90 年代。这一阶段以介绍推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念为主。随着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的增多,对 商务英语 的教学研究在这一时期逐渐取代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另外还产生了对金融、旅游和医学等领域英语教学的研究。 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今,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在中国全面扩大和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了整个社会,扩大到了科学技术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满足市场需要,社会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迅速,但是真正的地质工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三、 毕业 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图书馆查阅资料,网上下载论文,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调研,通过整理调研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网上下载本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双语课程视频。翻译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双语教材,从翻译实践中总结理论。与学校老师及管教学的领导交谈,整理分析交谈笔记。 四、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 .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 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4)。 [3] 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 外语教学,20xx(01)。 [4] 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 外语电化教学, 20xx(01)。 [5] 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xx(02)。 [6] 蔡基刚。解读《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J]. 中国外语,20xx(02)。 [7] 申婷。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xx(02)。 [8] 张维军。 国际学术界ESP 研究历史与现状:《国际专门用途英语》期刊论文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xx(03)。 [9] 严玲。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发展趋势 [J]. 长江大学学报,20xx(04)。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一阶段: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书籍、 文章 、期刊等; 第二阶段:20xx年3月7日(第二周)前完成选题,交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4月18日(第八周)前完成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四阶段:20xx年5月9日(第十一周)前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阶段:20xx年5月19日(第十二周)前 完成修订初稿,交导师审阅; 第六阶段:20xx年5月23日(第十三周)前完成论文终稿,交稿。 六、 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篇3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 想象力 ,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 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预期的结果(大纲): Survey of Gothic Definition of Gothic the Origin of Gothic Novels Historical Reasons Folklore in Germantic Nationality Drama in the Renaissance the Bible and Legends in Christianity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Itself Challenge of Romanticism to Rationalism Sublime and Beautiful 2. Emily’s Gothic Heritage Theme Good and Evil Revenge Characters Description Villain-hero Delicate Young Gir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Plot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s Gothic Innovation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Change of the Background Use of Symbolism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llus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 Description of Figure Emotion and Psychology Reference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 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 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 (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 1.研究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周(学期第八周):学生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二周(学期第九周):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三周(学期第十周):学生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四周(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审阅第二稿并发回给学生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五周(学期第十二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本。 (7)论文指导第六周(学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周)星期五,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写评语,学生做好答辩准备。 (8)论文指导第七周(学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论文指导第八周(学期第十五周)开展答辩工作。 2. 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 Charlotte. 1907. Charlotte Bronte’s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Wuthering Heights. London: J. M. Dent Sons Ltd. p. 20. [2] Gerin, Winifred. 1971. Emily Bront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Marie, Mulvey-Roberts. ed.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 [A].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83. [4] Punter, David. 1980. The Literature of Terror [M]. London: Longman. p. 6. [5] 方平. 1993 .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译序) [M].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24页. [6] 盖斯凯尔夫人. 2000 .夏洛蒂•勃朗特传[M]. 张淑荣等译. 北京: 团结出版社. 第11—12页. [7] 肖明翰. 2001.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 外国文学评论第3期. 看过“英语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 1.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2.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4. 关于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5.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下面是一篇由我为您整理的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附录1- 引文范例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2- 参考文献范例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英美文学的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 叶利荣则在其《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展示了他们在迷失之后寻找自我回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处于自我冲突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充满抗争的一生是生命个体追寻自我历程的真实写照。
2. 王宏洁则在《自然与文明的冲击》中认为,自然和文明的冲突矛盾也就是《呼啸山庄》中的其中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要求人们生活需要顺从内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错给予的舒适和自得。而文明,则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生活遵从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带来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类,因此纯净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会随着文明的出现和进步消失,自然会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诞生开始,文明和自然的冲突就不断。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英国着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写道:“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2.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他总结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三、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课题研究内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多次运用象征主义,例如,呼啸山庄和西斯科拉里夫与儿时的凯瑟琳代表自然,他们崇尚自由,顺应自然和暴风雨似的生活原则而与呼啸山庄对立存在的画眉山庄以及林顿家庭则代表文明,他们彬彬有礼,服从一切社会原则。自然和文明表面风平浪静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凯瑟琳偶然闯进画眉山庄,于是冲突不断。凯瑟琳的自然之情开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战,她开始背叛自己的内心情感,越来越像淑女,最终她舍弃对西斯克里夫的真爱嫁给埃德加·林顿,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绝对优势。但是婚后的凯瑟琳被内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为凯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极端,他变成了复仇的恶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约束人的真实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剧。尽管文明带来了进步,但是文明却扼杀了人性。最终,艾米莉·勃朗特让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开阻碍之窗-文明,让两人的游魂在荒野间游荡。种种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对两人爱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顺应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选题拟从三个部分加以阐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义
2. 自然和文明的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西斯克里夫和林顿及其哈的顿 b.自然和文明的斗争: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和西斯克里夫的疯狂报复导致人性的扭曲
3. 结论 人应该顺从自然,归顺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二)课题研究创新
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来解析自然和文明的冲突。艾米莉·勃朗特不仅塑造两个截然不同的庄园,分别代表自然和文明,还赋予住在两个山庄中类似他们山庄的性格,通过他们的对比以及他们交织时所产生的矛盾分歧来说明自认和文明之间的对抗。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选题拟采用多种研究手法,然后再结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综合查找法、归纳法、翻译法、文献综述法、文献检索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加以详述。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据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2、归纳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献综述法: 即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所负载的知识信息进行归纳鉴别,清理与分析,并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取得的研究状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叙述,评论,建构与阐述。其中,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收集整理专题文献,阅读与挖掘文献内容,清理与记述专题研究状况,建构与阐明专题研究发展趋势。
五、 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计划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选定题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务书部分和开题报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论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论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点之前上交,以便答辩老师阅读),指导教师分组阅读论文,师生做好答辩准备; 6月1日-6月9日:论文答辩(答辩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意见要及时修改,以便装订论文终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辩及论文装订、成绩评定。
(二)预期成果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字数在5000英文 单词左右、英美文学方向的的学术论文。
六、 参考文献: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着,方平译。呼啸山庄[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着,宋兆霖译。勃朗特两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陈茂林。 --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批评 [J]. 外语教学。 2007(01):69-73
[6] 栗华。 “野孩子”的爱与恨--对《呼啸山庄》意象和主题的一种阐释[J]. 北方论丛。 2001(6):80-83
[7] 裴双。 --人类应有的前行姿态论《呼啸山庄》对野性与文明的取舍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80-85
[8] 邵旭东。 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1996(04):77-81
七、指导教师评语:
英语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题 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双重性的分析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1.目的和意义:《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生平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展开的,希斯克厉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复归”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作品始终的线索。评论家们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历来意见纷纭,尤其是对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的讨论。评论家们对小说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希斯克厉夫这一人物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小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可以说是一种超人间的爱。但也就是这种爱情的产生和发展成了主人公西斯科历夫的性格中双重性形成的一个关键原因。本课题从西斯科历夫的被虐与自虐,懦弱与勇敢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成因,从而促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艾米丽的呼啸山庄 2.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都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进行了分析。许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双重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的从社会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些学者认为他的性格是扭曲而自虐的,而有的学者则认为他是爱情中的英雄,敢爱敢恨。 许多的学者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如闫红梅,张润翻译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说到因为欣德利“那样对待希斯克利夫,圣徒也会被他变成恶魔的” 。刘风辉也在《复杂的双面人》中说道希斯克利夫特殊的性格完全是他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当时社会的标准,贫穷是可耻的。无论是否因你的过错而导致的贫穷,无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 褛 ,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断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而陈一萍在《希斯克利夫是浪漫主义英雄还是恶魔》中认为上帝是有报复性的,人类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斯克利夫他不能超脱于人性,他也会为他所受到的.伤害进行报复。因此,从多角度出发,综合多种角度对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双重性的形成进行分析,分析希斯克利夫性格中自虐与被虐的原因,在爱情中勇敢与懦弱的双重性性格成因。 首先会分析希斯克利夫在幼年时作为一个正常人得性格特征。 【幼年时的被虐】 其次分析长大后的希斯克利夫在复仇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酷与扭曲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的自虐】 再次:从希斯克利夫复仇后的性格分析,在他双重性的性格下是人性的扭曲。 最后通过对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的分析,可以得到人性的回归。 2.研究方法: 查阅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从多种角度了解西斯科利福性格的成因。 分析法:通过对艾米丽笔下的西斯科历夫的性格分析,分析他性格双重性形成的原因。 比较法:通过西斯科厉夫的被虐与自虐,勇敢与懦弱进行对比。 3.步骤: 选题——开题——初稿——完善——截稿 4.进度安排: 11月 提交开题报告 12月 完成初稿 4月 完成论文写作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1.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本文将从西斯科历夫的被虐与自虐,勇敢与懦弱进行分析,从他最开始的正常性格到后来的性和扭曲的变化分析他性格中双重性的形成原因。以及他性格中的勇敢与懦弱也注定了他性格的扭曲。分析中凯瑟琳是一个影响西斯科厉夫的重要人物,而他们的爱情则是他性格双重性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原因。最后,不论西斯科历夫的性格怎样扭曲,始终抵不过人性,从他最后的结局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回归。 2.预期结果: 能够做到分析定位,表达清楚,提高对英文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准确分析,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 3.成果形式: 论文 ;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名称:商务英语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英文题目:Politeness Principle as a strategy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学生姓名:
学号:xxx
学院:xxxx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商务方向xx级
指导教师:xxx
职称:
一、选题的依据:
由于商务活动的需要,在世界高度一体化,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中国进入WTO 的国际背景下,需要人们熟练掌握对外商务活动的原则和技巧;而商务谈判是对外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商务谈判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经济活动, 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应用。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都希望己方利益最大化,因此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应用对谈判有着深远影响。得体、合适的语言表达能促进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而礼貌原则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商务谈判的必要技巧,我们通过运用礼貌策略减少谈判双方的利益摩擦,缓和谈判环境,使双方在快乐的条件下获得共赢和理想的谈判结果。本选题旨在研究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具体应用。其意义如下:
意义:1. 得体的谈吐能树立谈判者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形象,是商务谈判中的润滑剂;
2.增加谈判者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谈判中的自觉性,增加谈判的成功性,从而实现经济利益;
3. 对商务谈判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有利于对今后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起着促进作用;
4. 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及礼貌语言的学习、应用利于人们生活实际中的交际和商务活动,利于个人生活。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我国学者何自然认为礼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策略。大量学者对语用学中的礼貌策略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胡艳芳认为礼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2009),普遍存在于人类的交际活动中。国内学者徐盛恒也有深入的见解他认为礼貌语言是语言交际可能涉及的各方关系的杠杆(1992),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他们的研究都说明了礼貌语言策略在人们生活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更为突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就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1975)在Austin 和Searle的言语行为基础上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该原则认为人们在所有会话中都应遵循质量,方式和相关的四准则。(1972,1973,1975,1977)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1978年Brown 和Levinson 提出了“面子论”。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Leech,1983)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提出了礼貌六准则。语用学中礼貌语言策略的历史来源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诸多学者对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作用及应用的研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许多学者就Grice的合作原则及相关理论,Leech的礼貌六准则,以及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礼貌原则这一语用策略不仅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同时在商务谈判中依然适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选题在浅析各位学者对语用范畴中礼貌策略研究的同时,着重研究其具体礼貌语用策略和准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应用。深入探讨 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六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及 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及他的礼貌策略(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说明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
本选题在浅析各位学者对语用范畴中礼貌策略研究的同时,着重研究其具体礼貌语用策略和准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影响及应用。深入探讨 Leech的礼貌六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同情准则)及 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论”及他的礼貌策略(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2)论文内容提纲:
1 商务谈判的简单介绍
商务谈判的定义
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语言特征)
2 礼貌语言策略的介绍
礼貌的定义
相关的礼貌理论( Grice(1975)会话合作原则; Leech的礼貌六准则; Brown Levison的“面子论”等)
相关礼貌理论下的具体礼貌原则和策略
3一些语用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重点)
“得体准则”(把Grice的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纳入为得体准则 说明:此为创新点)
慷慨准则的应用( Leech原理)
逊准则的应用( Leech原理)
Brown Levison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的应用
4 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为研究手段,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礼貌原则领域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对比和解析,总结出礼貌语言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
资料收集,阅读整理资料,拟定论文研究大致方向
- :
向论文老师申报论文题目;确定研究方向,拟定出论文大纲,积累资料
:
撰写开题报告及交予老师审核
: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结合实际撰写、修改论文一稿
: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撰写、修改论文二稿
:
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撰写、修改论文三稿
:
撰写论文定稿
:
上交论文定稿
:
将论文定稿交予老师审查
—:
做好答辩准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Brown, P. &Levinson, S.,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 Goody(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
[2] Grice, ., 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 Speech Act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1975, .
[3] Goffman,E., 1967, International Ritual: 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cior.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4] Leech .G.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M]. New York : Longman Inc, 1983.
[5] 胡艳芳(Hu, Yanfang),积极礼貌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工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 何自然(He, Zirran).语用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 邱天河(Qiu Tianhe), 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8] 徐盛恒(Xu Sheng hen)礼貌原则新拟[J]. 外语学刊,1992.
[9] 熊学亮(Xiong, Xueliang).礼貌文化参数. 简明语用学教程, : 1165-170.
[10] 杨林聪(Yang Lincong)礼貌原则在商务沟通中的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xx年xx月xx日
课题名称: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商务英语信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信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其领域涉及翻译、词汇学、语义学及语用学。国内的,如:吴金凤的《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黄雪芳的《商务英语信函的词汇特征分析》;武瑞的《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策略研究》。国外的,如:Josephine Baker的Correct Business Letter Writing and Business English;Beam Brilliance的New Business English;Leech,S.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等。
从这些论文著作整理统计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词汇和语用的理论性研究分析的较多,将具体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研究分析的较少。本论文选取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这两大原则并结合具体实例来具体分析研究这两大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的应用。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的: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商务英语信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英语信函是在商务环境下,利用信函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进行国际交流的行为,它是一种行业英语,是开展对外商务活动的基础和重要工具,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通讯手段之一。为提高外贸人员对商务英语信函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认识,增强他们写作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有效性,本论文对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
意义:商务英语信函是建立友谊、吸引客户的手段,信函中灵活运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内在要求和取得商务交际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和睦合作关系的基础,因此,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研究对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课题类型:
(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
E—综合应用型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
(1)、(2)均要填,如AY、BX等。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中文题目: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1引言
论文研究的背景
论文研究的意义
2商务英语信函及语用原则简介
商务英语信函的定义
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用原则简介
3礼貌原则简介及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简介
礼貌原则的定义
礼貌原则的特点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4合作原则简介及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合作原则简介
合作原则的定义
合作原则的特点
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实施方案:
查找有关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结合自己兴趣和专业与指导老师探讨后确定选题。确定论文题目,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所得资料结合任务书中的要求,写出开题报告。编写提纲根据提纲写出初稿,根据修改后的初稿写出二稿,根据再修改后的二稿写出三稿。调整论文结构,检查错别字,编排标准格式,定稿打印。
进度安排:
20XX年1月5日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4月9日交初稿
20XX年4至5月论文修改
20XX年5月22日论文定稿
20XX年5月29日答辩
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Beam Business English [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0
[2] Frank of 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usiness Letters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
[3] Fraster, on Politeness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
[4]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5] Jef Pragmatic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 Jiang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0
[7] Jones L,Alexander Business English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8] Lesikar,Raymond Communication [J].New York: Richard
[9] Analysis of Business Letters of Negotiation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
[10] Scheraga, English Writing Skills [J].Illinois NTC Publishing Group,2001
[11]范俊芳.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
[12]高欢.礼貌原则应用于商务英语信函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
[13]胡志雯.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J].湖南大学学报,2003
[14]李亮.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体现[J].广西大学学报,2009
[15]刘焕明.格莱斯合作原则在经贸英语合同文本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9
[16]梅庭军.合作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
[17]吴金凤.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18]王晓英杨靖.商务英语写作教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9]武瑞.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策略探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20]赵军.商务英语语用特征研究[D].西华大学,2012
[21]周瑞琪.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应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
题 目:
On the Characteristics & Translating Skills of English Advertising(英语的特征和翻译)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腾飞,英语广告翻译日益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翻译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言而喻。广告是商战中的有力的武器,广告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他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本文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广告英语的语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特点,并浅析了其翻译策略。英语广告翻译作为翻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引起了众多的翻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这篇论文正是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英语广告的特点和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等重要意义的课题。从而为英语广告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众多的翻译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也推动广告业及广告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商务沟通中的策略,曾有两语言学家提出过。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提出的礼貌被称为“合作原则”。此原则中,会话双方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包括数量、关系、质量和方式几个准则。有了“合作原则”,交易双方所说的话就不会逻辑混乱,说话者和听话者能顺畅沟通,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又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其主要内容为:通过减少自身利益,使对方从中获得更大利益的方式获得对方好感,推进合作,使对方从中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总而言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都是要求商务信函中要坚持礼貌策略,以达到维护交易各方地位均等、关系友好的目的。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1.礼貌、礼貌原则和商务英语的表达原则;
2.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原则
3.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4.商务英语信函语言表达形式中礼貌的表现。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1)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立足于商务贸易间来往,提出了不容忽视的礼貌策略,符合现代商务沟通的基本准则,有利于更好的撰写商务英语信函,促进贸易。
(2)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文献的局限性以及信函中的创新概念,避免千篇一律。
研究的进程安排:
20XX-1-15——20XX-2-15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2-16——20XX-2-18 撰写初稿
20XX-2-19——20XX-2-20 完成二稿
20XX-2-21——20XX-3-1 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顺发,冯波,国际商务英语谈判[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 彭林霞,黄莉:商务电子邮件与传统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对比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6第19卷第5期:49-56.
[3] 秦晓杰: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合作”和“礼貌”[J].西安外国语学院报,2001第9卷第4期:11-14.
[4] 曹菱,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Brown G&Yule,G Discourse Analysi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rch Press
[6] Bilbow G for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参考
下面是一篇由我为您整理的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2 Outline
Development and major concepts of DTS
In this part I will describe Holms’ basic map of D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I will also discus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pseudo-translation, multipl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ese, norm etc.
Methodolgy
I will in this part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of DTS before I apply the same to the case study in this thesis with emphasis to be placed on semiotic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 norm.
DTS in contrast to other theories
A contrast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here with the 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DTS from other theories such as equivalence theory and the Chinese Xin Da Ya criteria. Some advantage will possibly be shown in this study.
Case study
In this part,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also translated a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will be under investigation in light of DTS. Translation samples to be quoted here will be selected at random.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elaboration of DTS and the case study, possible conclusion will be on the advantage of DTS in specific study of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n further research efforts will be made also.
(Note: While the topic will remain the same, the above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is subject to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附录1- 引文范例
“It is therefore pointless to try to make TC more scientific than is sensible in view of its complex subject-matter and available methods. Translating is a mental, multi-factorial activity which cannot exhaustively be investigated within a linguistic framework ignoring the person of the translator.”(Wilss, 1982: 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2- 参考文献范例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198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Delabastita, Dirk. Translating Puns: A false Opposi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arget, 1991(3:2):137-152.
药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3 题 目 名 称: 番泻叶对小鼠尿量的影响 研究现状: 一、普鲁兰酶 普鲁兰酶(Pullulanase,. 2. 1. 41)是一种能够专一性切开支链淀粉分支点中的α糖苷键,从而剪下整个侧枝,形成直链淀粉的脱支酶。普鲁兰酶还可以分解普鲁兰多糖,普鲁兰酶来源于微生物,R-酶则来源于植物。普鲁兰酶最初是由Bender和Wallenfels于1961年通过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典型菌为肺炎克雷伯氏杆)发酵获得,他们报道了该酶良好的酶学性能。之后,各国的科研人员经过广泛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地区、微生物中获得该酶,掀起了开发普鲁兰酶的高潮。 在淀粉加工工业中,α淀粉酶最为常用,它的功能是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单独用它时,产物中含有大量分支结构的糊精,其中就含有大量的α-1,6糖苷键。假如不把淀粉的α-1,6糖苷键彻底分解的话,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自然界中,存在有能分解淀粉的α-1,6糖苷键的酶,通称为解支酶。如寡α-1,6葡萄糖苷酶( , Oligo-l,6-glucosidase ),普鲁兰酶( ),异淀粉酶( , Isoamylose ),支链淀粉一6-葡聚糖酶( ),其中普鲁兰酶要求的底物分子结构最小,故而可以将最小单位的支链分解,导致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淀粉,所以在淀粉加工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故而许多国家都争相开发,但是到现在为止,只有丹麦的NOVO公司具有普鲁兰酶的生产能力。我国只有向其进口,但是其价格昂贵,限制了普鲁兰酶在我国的应用。其实,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发普鲁兰酶的产生菌,但是该菌的酶学性质不适合生产,至今我国在普鲁兰酶的国产化方面还没有报道。 在淀粉的加工行业上,对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的要求是耐酸耐热,其原因是因为通常使用外加酶化法,由于所用酶类的限制,普鲁兰酶的添加可以在两步反应的任何一步,但必须满足上述的反应的条件。因此所开发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必须满足现有的酶法水解制糖的条件,也就是耐酸耐热。 二、普鲁兰酶的研究现状 1.产普鲁兰酶的微生物 普鲁兰酶最初是由Bender和Wallenfels于1961年通过产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发酵获得。他们报道了该酶的良好性能之后,各国的科研人员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地区的微生物中获得该酶,掀起了开发普鲁兰酶的高潮。但是迄今为止,尽管发现许多微生物能够产普鲁兰酶,但是由于当今工业生产条件(酸性,温度),大多数微生物所产的普鲁兰酶并无商业价值。以下便介绍一下普鲁兰酶的生产菌种。 蜡状芽抱杆菌覃状变种(Bacillus cereus ) 由日本的ToshiyukiTakasaki于1975年发现。该菌同时产生两种淀粉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最佳作用条件为pH6~,温度50℃,最大转化率(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大约为95%.酶学研究中发现,此酶在pH5,温度60℃依然保持大部分活性,该菌的营养细胞呈棒杆状,聚集成长短不等紊乱链状,无运动性,格兰氏阳性,产芽抱时细胞无明显膨胀。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 ,最高生长温度在41℃~45℃,可以利用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海藻糖,淀粉和糖原。 嗜酸性分解普鲁兰多糖芽抱杆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丹麦Novo公司获得此菌,此菌所生产的普鲁兰酶耐热 (60℃),耐酸()。该公司经过投入巨资开发研究,1983年Nov。公司在日本和欧洲市场同时商业化销售,商品名Prornozyme。如今,它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普鲁兰酶。呈棒状,深层发酵几小时后,可观察到类原生质体的膨胀细胞,较稳定,饱子呈圆柱体或椭圆体。格兰氏反应阳性,37℃生长良好,45℃以上和pI-1高于以上不长,在以普鲁兰糖为碳源的培养基(( ~)上生长良好。 枯草芽饱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986年,日本的Yushiyuki Takasaki报道了一株能产生耐热耐酸普鲁兰酶的菌种,被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TU。此菌种所产生的酶为普鲁兰酶和淀粉酶的混合物,可水解淀粉为麦芽三糖和麦芽搪.水解普鲁兰糖为麦芽三糖,其中普鲁兰酶最佳作用pH为~,但在时亦有约50%的酶活,此普鲁兰酶最佳作用温度60℃。 耐热产硫梭菌(Clostridum Themosulfurogenes) 1987年.德国的等报道了一株能同时产a淀粉酶、普鲁兰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菌种:耐热产硫梭菌。该菌种所产普鲁兰酶有较广的温度适应范围(40℃~85℃),在~有较高的活性,在如此广的范围内都有较强活力无疑将扩大该普鲁兰酶的应用领域. Bacillusnaganoensis,Bacillus deramificans, 上世纪九十年代,Deweer发现了普鲁兰酶产生菌Bacillus naganoensis;Tomimura筛选出Bacillus deramifrcans。这两株菌所产的普鲁兰酶的酶学性质与Bacillus. Acidopullulyticus的酶学性质相似。这两株菌都是中度嗜酸菌,在以上就不生长,温度超过45℃以上同样也不生长。这两株普鲁兰酶产生菌的发现,进一步拓宽了普鲁兰酶的应用。 产普鲁兰酶的高温菌菌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很难筛选得到极端耐热的普鲁兰酶生产菌种,于是各国的科学家便把目光转移到温泉嗜高温细菌的筛选,而且现在已经取得较多的成果。Bacillus如vorcaldarius所产普鲁兰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75~85℃, , Thermotoga maritime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90℃, , Thermurs caldopHilus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75℃,, Fenidobacterion pernnavoran最适温度和pH分别是80~85℃, 2.普鲁兰酶的分子结构 至今为止,许多普鲁兰酶的基因己经被克隆,但是还没有见到任何有关普鲁兰酶结构的报道,但是在根据序列相似性对糖普键水解酶的分类,普鲁兰酶属于第13家族,α淀粉酶家族,这个家族中包含了30多种酶,可以分为水解酶,转移酶。异构酶三大类。这些酶能够水解和合成α~,α~,α~,α~,α~,α~糖苷键。其中很多酶的结构已经被报道,它们都采取了(β/α)8的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这个家族的蛋白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酶的活性中心都是(β/α)8折叠筒的结构,命名为结构域A。第13家族的大多数酶还具有结构域B,它是位于(β/α)8折叠筒中,第三个β片层与第三个α螺旋之间的一段序列,其特点是结构和长度差异较大,推测其功能是与底物的结合有关。在紧接着(β/α)8折叠筒后,还有C结构域,紧接C结构域,部分家族成员还有结构域D。 3.普鲁兰酶的应用 普鲁兰酶,在食品工业中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酶制剂和加工助剂。它能专一性分解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和糖原分子及其衍生的低聚糖分支中的α~l, 6糖苷键,使分支结构断裂,形成长短不一的直链淀粉。因此,将该酶与 其它 淀粉酶配合使用时,可使淀粉糖化完全。近年来,普鲁兰酶己作为淀粉酶类中的一个新酶种,应用于淀粉为原料的食品等工业部门,在食品工业中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单独使用普鲁兰酶,使支链淀粉变为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具有凝结成块,易形成结构稳定的凝胶的特性,因此,可作为强韧的食品包装薄膜。这种薄膜对氧和油脂有良好的隔绝性,又因涂布开展性好,故适合于作为食品的保护层。它还适合于淀粉软糖制造,也可用作果酱增稠剂,用于装油脂含量高的食品,以防止油的渗出以及肉食品加工。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提倡使用可被生物降解的薄膜,直链淀粉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豆类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因此绿豆淀粉制成的粉丝韧性比其它淀粉好,如果用普鲁兰酶处理谷物淀粉,再制成直链淀粉后,可以制成高质量的粉丝。一般谷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仅占20%,支链淀粉含量约为80%。工业上每生产1吨直链淀粉就有4吨副产品的支链淀粉。美国虽然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得到含直链淀粉60%玉米新品种,但不大适于大量生产。国外已采用普鲁兰酶改变淀粉结构,可使支链淀粉变为直链淀粉。据报道,采用此法收率可达100%.制造直链淀粉的方法为,先采用普鲁兰酶分解经液化的分支部分,使其转变为直链淀粉,并以丁醇或缓慢冷却法沉淀淀粉。再回收含少量水分的晶型沉淀物,最后通过低温喷雾干燥法制成粉状的直链淀粉。 普鲁兰酶与β~淀粉酶配合使用生产麦芽搪 饴糖是我国传统的淀粉糖产品,其中所含部分麦芽糖,广泛用于糖果、糕点等食品工业。目前生产方法是以α~淀粉酶进行液化,再用β~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这样只能水解侧链部分。接近交叉地位的α~糖苷键时,水解反应停止。但如果使用普鲁兰酶共同水解,便能使分支断裂,提高淀粉酶水解程度,降低了β极限糊精的含量,大大提高了麦芽糖的产率,有利于生产麦芽搪浆。目前对加普鲁兰酶进行糖化己作了较大规模的试验。 试验条件为。每批投料量约为900公斤碎米,粉浆浓度为15~16Be°数皮用量(对碎米计),β~淀粉酶活性2,000单位/克以上,;普鲁兰酶活性45,000~55,0 00单位/克,系由产气气杆菌生产,每批用量为1公斤。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普鲁兰酶糖化的试验糖与对照糖品相比,还原糖平均增加,麦芽糖含量平均增加了,糊精含量平均减少了高浓度麦芽糖浆较之高浓度葡萄搪浆,具有不易结晶,吸湿性小的特点,所以高浓度麦芽糖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采用普鲁兰酶与p一淀粉酶配合使用,成本低廉,麦芽糖收率达到70%左右,其至更高。 用于啤酒外加酶法糖化 啤酒生产中麦芽,既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也为酿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酶源。在啤酒酿造的糖化过程中,麦芽中分解淀粉的主要酶是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分解淀粉α~1. 6糖瞥键的R一酶(植物普鲁兰酶或植物茁霉多糖酶)。β~淀粉酶与另两种淀粉酶协同作用,可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也包括少量的麦芽三糖和极少量的葡萄糖)和低分子糊精。使麦芽汁有比较理想的糖类组成。在工业生产中为了节约麦芽用量,采用所谓外加酶法糖化,即在减少麦芽用量的前提下,增加淀粉质辅助原料的比率,并加入适当种类的酶制剂进行搪化。要使大麦及其它辅助原料糖化完全,需要外加a一淀粉酶和分解α~糖苷键的普鲁兰酶制剂等。单独使用a一淀粉酶时产生麦芽糖和麦芽三搪是很不完全的。假如分解淀粉α~糖苷键的酶活性不足,淀粉分解就不完全,其结果是可发酵性糖含量低,制成的啤酒发酵度达不到要求。若采用能分解α~和α~糖苷键的糖化型淀粉酶,则其反应产物为葡萄糖,容易使酒味淡薄。采用普鲁兰酶与α~淀粉酶协同,效果良好,其分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和少量的麦芽多糖。采用外加酶法糖化时,加入酶制剂的用量为:淀粉酶6~7单位/克大麦及大米:蛋白酶,60-80单位/克,并配合以菠萝蛋白酶10ppm,普鲁兰酶50单位/克大麦。以上三种酶制剂均添加于糖化或酒化开始。 总之,普鲁兰酶无论作为酶制剂和食品工业的加工助剂均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研究目的和意义: 酶制剂工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己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产业,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值达100亿美元,我国的产值约为100亿人民币,并且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新酶种的开发,这一市场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全球酶制剂产业几乎被几家外国公司所垄断,其中丹麦的NOVO公司几乎占全球总销售额的一半。本研究对普鲁兰酶的开发,对酶制剂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国自从七十年代开始便对普鲁兰酶进行研究开发,但是所开发得到的普鲁兰酶,既不耐热也不耐酸,这就使其在工业化应用中受到了局限。为了改变我国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填补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寻找一条国产化的道路,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微生物资源,普鲁兰酶,提高我国淀粉原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淀粉加工行业的生产率,这对我国淀粉加工产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 (1)样品的采集; (2)菌种初筛; (3)菌种复筛; (4)菌种保藏方法; (5)酶活力测定方法的建立。 二.产普鲁兰酶菌株的产酶条件的研究 (1)碳源,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2)初始PH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3)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4)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5)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重点或关键技术: (1)纯菌株的分离; (2)菌株的鉴定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手段: 一.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 (1)样品的采集:选择适合产生的地点(面粉厂.菜地.果园等)采集土样 (2)菌种初筛:在采集的土样用无菌水稀释后,在含有淀粉类的培养基中做平板涂步, 37℃培养48h后,用碘液进行显色反应,将有淀粉酶产生的菌落接于斜面中保存。 (3)菌种复筛:将前期分离的能产生淀粉酶的菌株涂步于普鲁兰糖平板上,37℃培养48h后用95%乙醇进行透明圈实验。有透明圈产生说明菌株产生普鲁兰酶,将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挑于斜面培养基培养。 (4)菌种保藏方法: 采用4℃低温保藏。 (5)酶活力测定方法的建立:采用发酵培养液经过离心后利用DNS显色法 520nm测定吸光值,测定标准葡萄糖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普鲁兰酶酶活大小。 二.产普鲁兰酶菌株的产酶条件的研究 (1)碳源,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测定酶活力。(其他条件相同:接种量,装瓶量,初始PH值,转速,培养时间。) (2)初始PH对发酵产酶的影响:采用相同发酵培养基,在不同初始PH下接种等量种子液。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发酵液的酶活。(其他条件相同:接种量,装瓶量,转速,最佳培养温度,最佳培养时间。) (3)接种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接入2%,4%,6%,8%, 10%,14%,18%的种子培养液于最佳碳源,氮源,最佳初始PH的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分别检测酶活。(采用以上确定的最佳碳源,氮源,最佳初始PH。) (4)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采用相同培养基,在不同温度下(25℃,30℃,35℃,40℃,45℃)培养一定时间,测定酶活力。 (5)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少量不同金属离子,发酵后测酶活。(金属离子有: 锰离子,钙离子,锌离子,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 研究进度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30%,样品土样的采集及前期的准备工作,菌株的初筛,包括(样品土样原液的涂步培养及摇床培养,产支链淀粉酶菌株的挑选及斜面培养)。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50%,菌株的复筛,包括(产普鲁兰酶菌株的筛选及斜面培养),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酶活测定方法的建立,并以酶活大小对菌株进行再次筛选。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80%,产酶条件的研究。包括: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金属离子。并通过各中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金属离子。 2009、4—2009、5 :完成项目总体进度100%,课题总结,撰写论文。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自从1961年Bender H.等人在研究一株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典型菌为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时首次发现普鲁兰酶后,国际上对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此酶,并筛选出一些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优良菌株。随着该酶的应用发展,对耐热性普鲁兰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已成功克隆并表达了该酶的基因。国内1976年开始对一株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aerogenes 10016)的普鲁兰酶进行研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酶的分离提取及酶学性质作了报道,并研究了该酶的食品级提取技术。此外,陈朝银、刘涛等人从云南温泉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普鲁兰酶高温栖热菌菌株,通过诱导等实验将该酶的酶活从提高到170u/mL,酶产量提高了近2500倍左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及pH分别是75℃和,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特性。 陈金全等从温泉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耐热耐酸普鲁兰酶的野生菌株,并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组分分析及16SrDNA序列比对、基因组DNA的G+C摩尔百分含量、同源性比对等实验,鉴定其为脂环酸芽抱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的一个新种,所产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pH值,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特性。杨云娟等利用毕赤酵母成功构建了普鲁兰酶表达量较高的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酶活可达,最佳发酵条件下产量可达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0C,最适pH值,具有较好的耐热耐酸性。目前我国仍没有具备独立生产普鲁兰酶能力的厂商,要实现低成本、国产化的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应用于耐热脱支酶的研究,使耐热异淀粉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Coleman等人将嗜热厌氧菌T. brockii普鲁兰酶基因克隆到中得到的克隆子分泌的普鲁兰酶数量高于出发菌株,Okada等人将Bacillus Steanther, onhiu:中编码热稳定异淀粉酶的基因克隆到:中,得到的转化菌株其异淀粉酶能在60 ℃稳定15分钟。Burchadf将。ostridium thermosulf urogenes DSM38%的嗜热异淀粉酶基因克隆并在中表达,所得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与出发菌相同,而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活性.Antranikiam等人将Pyrococcus舟riousous的异淀粉酶基因克隆到中并分离得到了酶蛋白。尽管如此,目前尚未有已将转基因的耐热性异淀粉酶工程菌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的报道。众所周知,利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剂单独或复合处理微生物细胞是选育高产变种菌株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它在为培育多种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酶(尤其是蛋白酶和淀粉酶)的高产变种菌株方面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是方便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惠斯特勒等编王雏文等译.淀粉的化学与工艺学[M].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 [2]张树政.酶制剂工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3]邬显章.酶的工业生产技术[M]. 吉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Taniguchi H, Sakano Y, Ohnishi M, Okada G(1985) Pullulanase[J].TanpakushitsuKakusan Koso. Ju1;30(8):989-992. Japanese [5] Jensen, B. F., and B. E. Norman. 1984. Bacillus acidopullulyticus pullulanase[J].:application and regulatory aspects for use in the food industry. Process [6]Tomimura E, Zeman NW, Frankiewicz JR, Teague WM. [J]. Description of Bacillus naganoensis sp. J Syst Bacteriol. I 990 Apr; 40(2):123-125 [7]吴燕萍,等. 微生物法生产普鲁兰酶的研究[J]. 生物学技术, 2003,8(6):14-17 [8]金其荣,等. 普鲁兰酶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1,28(1):39-43 [9]程池. 普鲁兰酶Promozyme 200L. 及其生产菌种[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2 ,(6) [10]唐宝英等.耐酸耐热普鲁兰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 28(1):39-43 猜你喜欢: 1. 关于医学开题报告范文 2. 药学论文开题报告 3.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药理学开题报告范文 5. 药品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在正式动笔写作毕业论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选题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
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1].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尤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多,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肺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18%~37%和12%~34%.肺心病患者多数预后较差,病死率在10%-15%左右,原发病及呼吸衰竭是其主要死因[2],总体说明患病率仍然居高,仍是危害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基层医院的就诊率
增加,使得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控制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但在以往的'控制心力衰竭方面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洋地黄类药物应用起来有一些弊端,尤其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常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因洋地黄安全范围较小,此种情况下极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限制了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脏负荷方面,频繁的利尿易导致痰液粘稠,带来感染不易控制、窒息等麻烦;扩张血管药物会导致血压不稳定,不利于心力衰竭的纠正。如何做到既保证畅通呼吸道,纠正缺氧,又能够及早控制心力衰竭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哪些指标能够尽早提示我们病情的转归,指导我们的治疗,避免过度医疗,成为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重要课题。
丹参川芎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以呼吸内科确诊为慢性肺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三项指标的变化,评估丹参川芎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资源过度消耗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采取祖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而成,在国外研究相对较少。该药物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在国内已有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肺血流图的作用。丹参及川芎嗪均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丹参还能够调节心律,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够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川芎嗪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
亦有研究报道,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血液中的D-二聚体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其水平的增高不仅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存在,而且也间接地反映凝血酶活性的增强,对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具有应用价值[3].血浆N端脑钠肽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显着升高,对肺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是检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方便、及时、准确、有效的方法[4].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肌钙蛋白明显升高是病情危重的可靠信号,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对于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预采用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三项指标,综合评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用以指导临床用药。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课题研究目标:
(1)明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影响。
(2)合理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能否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意义。
2、研究内容: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观察HR,Rr,pH,CO2,PaCO2(mmHg),PaO2(mmHg),[HCO3-](mmol/L),SaO2(%)指标。
(2)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生化指标。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研究对象在治疗上的依从性,是保证该项研究完整进行的基本条件。(2)患者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生化指标的检测,目前在我院呼吸科都能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减少标本送检中间环节,是保证标本信息准确可靠的关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①入组标准:慢性肺心病采用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第6版内科学“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②研究对象收集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40~90岁所有慢性肺心病患者,按性别、年龄、病情搭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丹参川芎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治疗+丹参川芎注射液5ml静脉滴注)。均为1次/日,10-14天为一个疗程。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他治疗相同。
③实验过程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一天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指标检测器械为:由南京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标本采集、操作过程均由研究者本人亲自承担。所有研究对象按计划完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二氧化碳、微生物等血生化指标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④数据分析对研究组、对照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技术路线:
(1)收集病人。
(2)记录数据、整理资料。
(3)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4)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3、试验方案: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一天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指标检测器械为:由南京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标本采集、操作过程均由研究者本人亲自承担。所有研究对象按计划完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二氧化碳、微生物等血生化指标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4、可行性分析:
(1)冬季慢性肺心病患者数量多,病例资料容易收集,而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2)我们医院呼吸科能够科内独立完成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轻松获得实验结果,余相关指标医院检验科也可获得。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得到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四、课题的创新性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呼吸科应用广泛,该药物对改善患者微循环已有较多研究。但在以往研究中,较少检测生化指标,或检测指标项目较少而不能全面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以及药物疗效,不能及时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因此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影响,以期客观评估临床疗效,及时的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五、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1、计划进度:
(1)20xx年10月1日-20xx年12月31日收集病例。
(2)20xx、2整理及分析数据。
(3)20xx、2-20xx、3撰写论文、定稿。
2、预期进展:各项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
3、预期成果:发表2篇文章。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内科学,第6版,第二篇,第九章。
[2]蒲芋伶。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求医问药,1672-2523(2012)10-0191-01.
[3]童亚玲,李乾兵,徐建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血浆BNP与D-二聚体、及血流变学相关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J],2013,32(4):1002-0217(2013)04-0278-03.
[4]仇爱民,陶章,张梅林等。脑钠肽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4)::631-632.
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制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初才在我国大量栽培。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心血管老化、抗炎、杀菌及降血压等作用。有报道说,洋葱中主要的类黄酮是黄酮醇懈皮素及其衍生物,其含量达总黄酮含量的80%以上,由于含有酚烃基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懈皮素具有比其它类类黄酮更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脂肪氧合酶和环氧化物酶,防止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由于洋葱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特性,其精深加工产品蕴涵着巨大的市场。因此,对洋葱的深入研究将会为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癌等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线索。
目前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而对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应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目前,国内也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洋葱深加工产品,其加工水平和产品处于脱水等较低水平。
例如:洋葱干和洋葱粉,以及洋葱沙拉酱等。而在发达国家开发出洋葱黄酮胶囊、洋葱方便食品等多种既具较强保健功能又方便、营养可口的深加工产品。
因此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和提取工艺的优化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低廉,所以洋葱等原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明显的外贸比较优势。多年来中国洋葱产业主要以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洋葱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原料形式出口和销售受市场因素制约较大,且价格较低,附加值低;第二,应用领域不宽,出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产品积压,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种植和加工;第三,加工品种类型单一,销售一市场单一。
以上三方面的影响导致其价格不稳定,收入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洋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洋葱产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生产上艺水平低、呈现主要药理功能作用的风味物质提取率及在产品中的含量低的缺点,难以创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严重影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洋葱高品质、高价值的贸易品越来越受到食品工业的推崇,在国外发展迅速,己逐渐成为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这些在我国则刚刚起步。
我国面临全面与国际接轨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迫切需要洋葱产业要有较大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不断增加知识产品的生产,依靠洋葱原料外贸比较优势构建我们的产品竞争力。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一、可以为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洋葱功能性成分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依据。洋葱的深加工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在其功能性成分深入细致的研究基础上。
而国内外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内容。通过本实验研究期望能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二、提高洋葱的附加值,为广大种植户带去更多的实惠。
开发洋葱深加工产品,为培植洋葱育种→种植→贮藏→运输→深加工→包装→营销的产业链,带动和发展一方产业。在提高洋葱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为广大农民种植户提供发家致富的机会。是解决三农问题,寻求长期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丰富的原料资源,发挥中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所需的深加工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渠道。从而改变我国农产品依赖于原料出口的现状。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洋葱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易于生产管理,作为天然的保健营养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洋葱由外国引入我国,因此我国对洋葱栽培的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长,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洋葱适应性强,又耐贮藏和运输,而我国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洋葱的生长,所以,在我国种植历史虽然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现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大、栽培范围广、产量最高的蔬菜之一。
洋葱同生姜、大蒜一样,都是亚洲国家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在保健和预防、治疗慢性病等方面具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洋葱的药食兼用特性,期望提取、富集其生理活性成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作用较为广泛,具有抗癌、镇痛、提高免疫能力等药用保健功能。
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循环不顺畅等疾病。由于注意到洋葱中类黄酮的含量较高,而且类黄酮种类为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榭皮素及其糖甙,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对洋葱中类黄酮的研究非常重视。而国内对洋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含硫化合物上,黄酮类化合物、前列腺素类和氨基酸类等的药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从银杏叶、大豆、山植叶、荷叶、芹菜叶、水芹、花生壳等材料中利用有机溶剂、超声波、酶解等方法提取类黄酮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提高类黄酮的质量,将类黄酮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有必要寻求更多的原料及合适的提取方法以及研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回流法提取洋葱皮总黄酮的工艺流程如下:
洋葱皮洗净→烘干粉碎(过60目筛) →回流提取→提取液→抽滤→离心→总黄酮粗提液→真空干燥→黄酮粗品
1.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性检测:通过盐酸一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提取液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与NaOH水溶液的反应等颜色反应确定洋葱提取物中确实含有黄酮,
2.洋葱中总黄酮提取液的定量检测:通过芦丁-分光光度法测定洋葱中总黄酮含量。产品中黄酮得率可由下式计算,黄酮得率E(%)为:
式中: c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浓度(mg/ml)
V一洋葱皮总黄酮提取液的体积(ml)
N一稀释倍数
M一原料质量(g)
3.粉碎粒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准确称取粒度为20目、40目、60目、80目的洋葱粉末各1g,分别加入80%的乙醇溶液20ml,在70℃温度下一次回流提取2h,二次回流提取lh,合并提取液并抽滤,滤得清液在500Or/min条件下离心8min,然后定容于5Oml容量瓶中。分别准确吸取lml样液,按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进行吸光度A的测定,从而得出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