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杂志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杂志

发布时间: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杂志

按照办刊宗旨不是学术期刊。但是网上看,他们在征集学术稿件。现在期刊,都圈钱啊。就像《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等垃圾期刊都违规办了多少个版本了,新闻出版肿鼠也不管啊。

中旬刊(文艺生活·文艺理论)主要栏目:文艺广角、文学评论、艺术创作、当代文艺、史海文艺、民族奇葩、民间文艺、文教研究、中外戏剧、诗词鉴赏、艺术画廊、影视乐曲、学术沙龙、创新论坛下旬刊(文艺生活·文海艺苑)主要栏目:文艺鉴赏、艺苑春秋、中国文艺、世界文艺、书画技巧、诗词歌赋、大众影视、工艺建筑、艺术设计、舞林乐苑、军旅文艺、民族之花、艺术理论、文艺发展等。

如果有你自己写的文章 当然可以用了

知网收录有湖南出版的文艺生活(艺术中国)一刊评职称管不管用,要你们单位认可不

艺术鉴赏论文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篇2 浅析陶瓷艺术创作与生活 摘要:陶瓷艺术创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描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升华。陶瓷艺术的发展几千年来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因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发展的,是物质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解。 陶瓷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又伴随人类文明的漫长过程,成为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因素。时光飞逝、星移斗转,多少个文明古国由盛而衰,多少个封建王朝灰飞烟灭,但陶瓷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昂首屹立。追述陶瓷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从古代的生活器皿到现代的生活环境陶瓷都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论证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与生活具有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陶瓷艺术;生活;创作 在21世纪的今天,陶瓷艺术创作不仅是以具有实用性为其创作目的,而且是更趋向于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艺术家本身情感观念的展示。然而不论现代陶瓷艺术如何发展,其与生活依然是息息相关的,俄国19世纪著名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生活比做金条,把艺术比做钞票。”以此说明艺术是生活的替代品。无论这张纸币以何种形式出现,它也依旧是金条的替代品,那么现代陶瓷艺术也就是生活的一个替代品,其充分诠释了现代陶瓷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陶瓷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 黄宾虹曾说:“穷天地之生机,窥自然之和谐,悟万物之生机,饱游沃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有神奇,自动化自为我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机,说的无非就是取材于生活,领悟于生活。社会生活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所以说,无论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亦或是 其它 艺术,其创作都离不开生活。亚里士多德就曾强调:“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现实的模仿。”现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它是创造者思想价值观的体现,但其始终立足于生活,有对生活的临摹,也有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所蕴涵的意义的延伸和体现,之所以涌出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意识作品,正是由于他们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然而却没有远离生活。“作品妙在似与不似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美是生活”,然而对一个艺术家来说。重要的在于发现生活的美,并使其升化为艺术的美,令人真切的感受到生活是美的。 二、陶瓷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升华 有很多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与生活中具体实物,看似毫无关联,并不是写实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蜕变,一种把生活抽象化的蜕变,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生活中现实的延伸,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外延于表象万千的不同形态,表现独特主题,体现从内核到外延形态之间去解剖事物的智慧,立足于现实生活中实物的基础上,表现其内涵,另一种就是以生活中现实事物为对比,立足于抽象,精炼体现辩证关系,其依然是以生活为事实依据,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是在原本事物上加以提升,使其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也就是说“陶瓷艺术创作”既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审美观念方向追求的美是多种形式的,它既不排斥生活本身所存在的美,又要表现创作者本身的独特性。它来源于生活中的原型,加以创作者的思想、内涵、以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来,就是遵守了陶瓷艺术的创作原则。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两方面通过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并物化为具体艺术形象的陶瓷艺术形象。因此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的产物,其加入了作者的主观因素,然而其固然离不开客观现实。现实生活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但陶瓷艺术创作同样不能离开主观创作,只有当创作者调动他强烈而丰富的想象来从事创作时,才能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杰作。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必然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客观与主观的结合,是生活的再现、生活的升华。在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有着写实与抽象两种风格。抽象意义上的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毫无疑问是取材于生活,体现作者思考的物质再现,它已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摹本,是一种精神的寄存。 三、陶瓷艺术创作必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20世纪中期法国哲学家萨特和美学家让•杜维纳等也认为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决定了艺术的不同功能,杜维纳认为: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干预,是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实现的。他们都看重当代现实世界中的社会性主题,看重艺术的社会功能。 如今人们喜爱陶瓷艺术的目地是为了抒发感情,是为了表现情感,是为了生活得更有情趣,是希望通过“用心用手的工艺”来洗刷机械文明的冷漠,给人以纯朴和宁静及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当人们摆脱了物质生活条件束缚后,很自然地会开始对赖以生存的环境重新考虑,从一开始对奢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的追求到后来对这种方式产生厌倦和排斥感,最终向往大自然的单纯、安详。于是人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希望创造出符合人类意志的人工环境。但当人们逐渐发现人工塑造的环境还远远不是他们希望的理想生活空间时,有必要重新以人为本,对“人―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的设计协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陶瓷艺术进入建筑和环境领域,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新拓展。现代陶瓷艺术和建筑,环境的融合,打破了现代陶瓷艺术加纯艺术的结构形式,拓宽了其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也有别于以往陶瓷材料在建筑和环境中的应用,而更注重人文文化和艺术表现,因而,现代陶瓷艺术不只是纯欣赏的造型艺术,同时也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设计艺术,是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陶瓷艺术这一艺术语言,是现代环境设计的一门新课题。 我们可以将陶瓷艺术看作是现代人生活中的调味品,如果你的家居装置得精细典雅,适宜的摆放些精美别致的瓷器,使室内的空间不著痕迹地延伸出主人的品味,而在田园风味的居室环境中陈设一套粗陶器皿做点缀,会使房间的主题产生变奏,看到简朴后面的那份温馨。试想现代家居中,一件小小的陶瓷艺术器型其所占的位置,虽说与那些豪华的家具和高档的家用电器相比微不足道,但它对人视觉上的感受却不容低估,挂于墙壁或置于台桌上的陶制灯罩,其形态各异,长方体形、三角体形或半圆体形,以及不规则状,透过器体面上 雕刻 的各种随意的几何纹样,带出了一份温情与纯真,虽见不到华丽的包装,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烈的人情味。例如,以茶壶造型为底座的陶器的台灯,外型相当别致,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的感觉;细长的陶制玄关桌面,配以线条简洁的桌脚,表现出一份悠然自在的生活环境,陶版壁画的特殊触感,则令人觉得亲切有味;利用厚实的陶器加以简洁的线条制成各种家饰,展现出干净利落的风格,使古朴陶瓷艺术能轻轻松松地融入日常家居生活之中。厚实的陶质艺术品,于纤丽中散发出典雅芬芳,它产生的艺术效果是“致广大”,它可以是“尽精微”,也可以是华丽、淡雅、凝宜质朴。更可以晶莹璀璨。因而,它在现代艺术的创造中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如今的陶瓷艺术不仅仅是制陶者本身的孤芳自赏,它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并成为一种时尚被推广开来,当衣食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则开始对精神生活重视起来,亲和自然,深具浓厚文化艺术气息的陶瓷艺术走入普通人的家,营造着高品味的生活环境。 陶瓷自其原始时期出现至今一直是为满足人们生活而存在和发展的,它因社会环境和各时期人们审美情趣的不同而改变、发展,是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期的生活剪影,因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史。陶瓷的创作意念来自于生活,是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对自我精神生活的感悟。它广泛的反映了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观念以及社会哲学。总之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是一个个来自于生活的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生活造就了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反映了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建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M].知识出版社.. [2]{英}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3]雷体沛.存在与超越-生命美学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 [4]陈进海.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5]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 [6]陈雨前.陶瓷之艺术文化审美[M].人民日报出版社. [7]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高等 教育 出版社..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书法艺术与生活辨思 学术论文 2. 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3. 艺术源于生活文章 4. 生活教育论文 5. 大学生艺术欣赏论文

从小学到现在的作文课,觉得只有一句话对作文的本质概括得较到位,那就是"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在我的理解,"源于生活"就是材料的选取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而"高于生活"则是要求作文要以审美的眼光对一般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做每一件事一样,要有源于生活的材料,则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感受力。而要有灵敏的感受力则又要有敏感的思维和感官,要在每时每刻留心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特别要抓住一些细小的细节,也就是说感受要深刻、独特、细腻。这样才会在作文时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硬是把作文变成"榨文"。谈起感受,不由想起清代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大家都知道郑氏瘦竹不仅反映了郑板桥的高尚人格,而竹本身的削俏、挺拔,竹之神韵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板桥为什么能把竹画为"神品"呢?据说,板桥在空闲时就站在竹林里,默默的观察竹的一举一动,看竹的傲对冰霜,看竹的迎风送雨。通过对竹的深刻感受,于是就能很轻易地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另外达o·芬奇画蛋也是训练感受的一个例证。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属于艺术,所以写作也要通过不断的接触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才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事物和道理。当在写作中觉得无话可说,你就感到平时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平时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并没有别人文章里所描写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每天就是由"家"--"学校"--"家"三点运动,而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只有单调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到社会上去了解一些情况,也很少有时间与社会进行交流,每天都是固定陈式似的生活着,突发事件几乎不会出现,一点新鲜材料也没有,而以前的材料又已写了若干遍,再写也无甚意义。于是到了写作就有江郎才尽的感觉。其实,哲学上讲过,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相同的东西,即使你每天过着同样单调枯燥的生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你并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感受其中的细微变化。如果你无时无刻都做个有心人,不时的以敏感的心努力去挖掘事物的细微变化,并把它放大,同时加入你的想象和联想,这样你就能在细微中见伟大,于无声中见有声。那么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觉得有事可写,一改以前"榨文"的状态。当然,有了材料还只是成文的一半,要文章有生命力,则还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你写的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那么又要怎样加工,如何让自己加工的东西有一定的艺术性呢?这就要求每一个为文者注意在平时训练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果让一个思想龌龊的人写一些有很高意义,让人赏心悦目的文章,这可能是很难的,勉强为之,只会写出一种"四不象"的文章。而要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就要求你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基础上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美的艺术作品。从别人的作品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样式,感受绘画、音乐,动物、植物等里面所蕴涵的美感。同时经过自己的取舍以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从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组织形成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文章的所有材料都已存在,只是等你去发掘,去利用,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成文,让读者感知,使其感动。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积累

摘 要:我们的创作无论是素材的来源还是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意境都离不开平时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与领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创作又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它们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对比又统一。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专业与 文化 底蕴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都会在作品里有所体现,恰好应对“画如其人”一说。本文通过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感悟与自我修养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的体现,发现加强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以及品性修养的提升的现实意义,以提升自我的艺术文化修养。

关键词:感悟生活;感染力;独创性

记得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打开扉页就被李先生的一句话所打动。他说:“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①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就像是李先生本人,有着最平易近人的外表又有着最是深沉厚重的灵魂。

哲学中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有很大帮助。李老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这二者不可或缺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是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并注意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日常积累的多,思路才能渐渐打开,才能成竹在胸。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动手表现时才能信手拈来。在行进过程遇到困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帮自己解决,可以翻书查阅,可以向大师、前辈们学习。在我看来,在创作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是分不开的。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画笔,停下来好好思考或试着从书本中找解决的办法;又或是思路阻塞时,随意勾勾画画,让自己放松,让大脑放空。

细细品味,李先生的这句话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理论就是在实践积累出的 经验 中不断加工润色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如此地循环往复下去。这样说来,又回到本质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艺术最好的来源。我们正是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力量与存在,逐步积累出表达美的 方法 ,才慢慢成长为我们的艺术。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尊重生活这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反之,离开了生活,一切会变得空洞乏味,更何谈感染力。很多大师、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反映生活,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写照。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特别,处处充满着美丽与惊奇。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他最具代表的一幅作品《思想者》(图1)。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低头沉思的形象。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挤压脸颊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全身的肌肉紧绷,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他陷入了无限的巨大的痛苦中。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从作品中痛苦挣扎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对但丁的《神曲》②的独到感受,没有对但丁的感同身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感悟,罗丹能将《思想者》表现得如此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吗?可见,艺术离不开生活。正如罗丹所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即是‘美’。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③

还有旅美画家李自健,他创作的许多母爱题材的作品同样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素材。他的《母女系列》其中一幅《孕》(图2)中描绘的其妻,恬静温柔。美丽的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动静,若有所思的眉宇间荡漾着母性的慈爱,让观者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凝聚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称赞,每一幅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意,每一幅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 故事 。画家纯熟的技法加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者,这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幸福生活的剪影带给观众的震撼,这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任何美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大师、前辈们创作的传世名作无不是反映生活的。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感染力,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画家为画作倾注的心力。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观者是能感受到的。拉斐尔为创作《基督容变》时(图3),他已身患重病,却一直在坚持绘制画作。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我想,正是因为有作者付出的艰辛,他所呈现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

作为美术 教育 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不论是充实自我还是为了今后教书育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多识广,胸有成竹,我们的作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个人的修养不断提升,作品中自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也许在创作之初,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画出自己的东西,急于表达自我。“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⑦在创作中才发现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个性、风格。我们在求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宝库。我们更应开阔自己的思维,放宽自己的眼界。我想,这才是时下我们应该去学习的。有时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体验到快乐,这就够了。年轻的我们不必太执着结果,享受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①选自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可染论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②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③选自[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出自于《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⑤⑥⑦选自冯骥才著,《艺术丛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试谈艺术与生活

[摘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王尔德作为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脱离的,而郁达夫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家,在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却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本文就从两人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关键词]唯美主义;王尔德;郁达夫;艺术与生活

佩特曾言,

“人生的目的不在行动(action),而在于思考(contemplation)―是无为(being),而非作为(doing)。”佩特对待人生这一观点其实是其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宣言,在这里他认为人生是思考的人生,无为的人生,人生不具有功力性,同样艺术也是一样,艺术是思考的艺术,虽然唯美主义者常被认为是非功利的,有时也是无需思考人生的,然而真正的唯美主义是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也成为了每位唯美主义者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众多理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首先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王尔德的狂热追捧,只有弄清了艺术与人生的真正关系才能更好的在唯美主义的乌托邦里进行艺术的创作。

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也始终践行着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因此王尔德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郁达夫作为唯美主义的接受者,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尤其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倡导者,最早接受了唯美主义,深受唯美的洗礼,但是由于二人生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个人性情的不同,使得郁达夫在对待唯美主义尤其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是不同的。

一、“生活模仿艺术”与“艺术来源生活”

王尔德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当做自己生活的缩影,道连・格雷因为对同性恋和美的追求遭到了惩罚,而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作为脱离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一位唯美主义者,我们不得不说王尔德后期的生活是悲惨的,其在后期生活经历了入狱,被社会排斥等遭遇,生活陷入低谷,因此当他把其所有热情融进艺术当中时,他并没有预见自己将来也会像其作品中的道连・格雷一样,这真的验证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是对他这一理论的一种感悟,抒写艺术的同时,生活是按着艺术的轨迹发展的。

王尔德“唯美”的服饰,同性恋生活这些都是王尔德迥异于现实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表现,至少是将作品中的艺术生活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完全不顾及现实世界人们的审美极限。当我们看到脱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王尔德,我们不免怀疑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哪里,而对于王尔德艺术创作的来源,“据理查德・埃尔曼说,当比尔博姆批评王尔德窃取(stem)了福楼拜的思想时,王尔德回答说:‘不错,我是剽窃(plasia-rise)’。这是有鉴赏力的人之荣幸。我读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时就从未在书末签上我的名字。Quevoulez-VOUS(别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百部最好的书都带有我的签名。”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答案,王尔德在艺术作品的来源上都杜绝了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与生活相脱离的极端的唯美主义者,然而即便是这样在王尔德众多作品中,更重要的他向我们呈现的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上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唯美的境界。

郁达夫虽然也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但是郁达夫更多的是感叹人生苦闷,表面上看来郁达夫生活中大有“人生苦短,早日行乐”之嫌,其实他本人更想传达给人们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苦叹和悲悯。处于五四时期的郁达夫,更多的是苦于表达内心的苦闷,求助于唯美颓废派的艺术形式作为表现艺术的手段,唯美主义在郁达夫这里只是一种更有利于表现人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然而,一般人会认为这样的唯美主义创作是不纯正的,然而中国文学大家在接受唯美主义过程中,大都是“不专注”的,一方面艺术要表现生活,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又要脱离生活,看似矛盾的,似乎又回到了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上来了,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在《美学》一书中作了解释:“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

所以说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王尔德与郁达夫可以说是对立的,也可以是说是矛盾的,生活与艺术始终是难舍难分的,在看似复杂的艺术创作中,郁达夫更加倾向于让艺术表现并且再现生活,同时将反映人性虚伪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这就如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将性本能看作是不道德的,是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底线的,所以郁达夫在其创作的《沉沦》,《银灰色的死》,《夜茫茫》以及《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中将主人公这些欲望表现出来时,在对这些心理扭曲的主人公进行抨击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虽然都有病态的心理和人性的拙劣,但是他们在也都是对未来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知识份子,但是就是在那个社会里,那个环境下,他们面对现实的社会所表现出的又是那么病态和扭曲。郁达夫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小知识份子情感上的抑郁,生活的苦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苦闷气氛,郁达夫在这里确实是注意到了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是将现实社会里道德观念的束缚置于文本中去。

郁达夫通过创作出《沉沦》中一个忧郁症患者的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是一种生活对于艺术的影响的艺术观。“他”虽然认为性本能的发生是一件合乎自然的事情,但“他”还是把为了满足正常欲望而进行的手淫视为“犯罪”,并“深自痛悔”;这里郁达夫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观念深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让现实生活来影响艺术,并没有一味的像王尔德一样脱离现实生活去创作纯唯美主义艺术。最后,甚至在自伤自悼中投海自尽,这些都有艺术创作中生活的烙印。生活的残酷和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自责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是离不开道德的因素而独自展现作品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郁达夫对于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是不能认同的。

二、“脱离”与“相通”

生活与艺术是否存在着紧密联系还是相互脱离的这一点上,两人也存在着看似不同的观点。郁达夫认为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相容的,艺术不能脱离生活,郁达夫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道德观点影响,因此其作品中显现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点也不足为奇,这并没有影响其在唯美主义艺术创作,相反使得其唯美主义的使用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他抬起头来远远见了几家如装在盆景假山上似的草舍。看看城墙上孤立在那里的一排电杆和电线,又看看远处的地平线和一湾苍茫无际的碧落,觉得在这自然的怀抱里,他的将来的成就定然是不少的。不晓是什么原因,不知不觉他竞起了一种感谢的心情。过了一忽,他忽然自言自语的说:

“这谦虚的情!这谦虚的情!就是宗教的起源呀!淮尔特Wilde呀,佛尔兰Verlaine呀!你们从狱里叫出来的‘要谦虚’Behumble!的意思我能了解了。”

这是《茫茫夜》中的一段描写,这段话有一些对景物的描写,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将主人公面对一些平常生活景物的感想呈现出来,将生活中最自然,最简单的东西与艺术作品相联系。郁达夫揭露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在其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才有了“我囊里正是将空的时候,有了这五元钱,非但月底要预付的来月的房金可以无忧,并且付过房金以后,还可以维持几天食料。当时这五元钱对我效用的广大,是谁也不能推想得出来的。”这样朴实但是深刻的文字,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境况,但是联想到五四时期中国文人志士窘迫料到的生活现状,此处描写更能让人想到是现实生活,真的是将现实生活的窘迫和无奈融入艺术作品中去了。而王尔德,虽然有人认为道连・格雷是王尔德用于追求现实美与形式美的“自我”,然而道连・格雷更像是件艺术品,当竭力展示这件艺术品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件艺术品,而被生活所融人,变得就不再纯粹,这正是王尔德一直恪守的生活与艺术脱离的艺术观的一种表现。

波德莱尔在其《浪荡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些人被称作雅士,不相信派,漂亮哥儿,花花公子或浪荡子,他们同出一源,都具有一种故意作对和造反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这些话用在王尔德和郁达夫再合适不过了,二者都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同样也都拒绝平庸,在两人绚丽多彩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们都在文学界里激起了千层浪,王尔德孤立怪诞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掩盖他的才华横溢,同样忧郁怪异的郁达夫也没有被埋没,虽然在主流作品,或者是满足人们正常审美的小说里,郁达夫以及王尔德的作品都成遭遇过“不测”被禁售,他们所创作出的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市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他们对唯美主义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绽放出的不一样的光芒的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和生活的最好视角,可以说是他们是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中的奇葩。

写作思路及要点:用真实事例来论述艺术与生活的连接关系,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正文:

水头的“11月6日”交流会到了,我和父母来到了停车场,乘车到了水头。

车在大转盘前便停了。那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就像一片海洋。我们下了车,很快成了海洋中的波浪。向前走着,我不断地在出售书本出售仓鼠金鱼等动物的摊子面前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出售的物品。走着走着,前方有一个聚集着一堆人的小摊,我立刻拉着父母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给人画像的摊子。中间坐着一个不过40来岁的中年人,他戴着牛仔帽,身穿一件有些凌乱的土黄大衣,他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可是他脸上的皮肤却不是黄色,而是一种红色,一种被火烧出来的深红色,那深红色覆盖着他的一整张脸,只有戴着牛仔帽,帽沿才能遮住那红色的脸。

中年人正给一个青年画像,他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工笔速写,青年的轮廓很快浮现出来,接着,他一把青年人的表情回了下来,那微微弯曲的浓眉,轻轻咧开来的嘴角,带着些许细渣般的胡子。啊,这真是太像了。

周围也出现许多赞叹声,“画得真好啊!”一个小女孩说。“太妙了,妙级了!”一个中年难人大声赞扬道。一个老人竖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太传神啦!画得栩栩如生!”……在赞扬声中,中年人将青年的眼睛也画好了;

接着,将画嵌入画筐,递给青年,青年看着画,掏出一张100元的钞票给中年人,中年人双手接过钞票,从老土的钱包中掏出一张10元纸币,5元纸币……中年人清点了一下,一共70元。他双手紧握皱巴巴的钞票,递给青年青年这才满面笑荣地离去。

紧接着,一个老人立刻就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拿了一把椅子恭敬地请他坐下,又开始了画像,又陷入了忙碌……。

画像,不仅是为了艺术,也为了生活。中年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它毕竟是人,他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也许他的梦想不是十分远大,只为了吃饱穿暖;也许他的生活艰难无比,但他努力了,他尝试了,他超过了许多健全人,那些健全人面对困难,是否还能像他这样依旧乐观呢?

对人生有希望,对生命有希望。当上帝关掉一扇门时,他还会再打开一扇门,不要绝望,也不能绝望。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前进。

艺林杂志

意林简介:

“意林”始于公元787年,唐朝封疆大吏马总集诸子百家言论精华,编成《意林》卷,书中内容,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古代人们长期积累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古代人们的 高度智慧。

据中国知网显示,《意林》始创于1979年,曾用刊名《春风》。

2003年,由于纯文学期刊《春风》 杂志,发行量不足千册,于是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决定改变办刊路线。当时中国综合性文摘期刊市场火热,1981年创办的《读者》、《青年文摘》,以及美国《读者文摘》等大众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很高。

《意林》打出了“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的励志口号,将眼光瞄准了青少年读者群,尤其是学生,用短小精博又兼具趣味性和哲理意味的励志文章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和购买。

精神文化:

《意林》杂志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

《意林》封面插画主要是以油画、水彩、水粉、装饰画等为主,采用了很多意境悠远,构图唯美,角度独特,立意新颖的摄影作品和漫画。内容积极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题鲜明。含蓄隽永的美图路线,给人以思想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启迪。

《意林》每期封面上“小故事大智慧、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和“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励志杂志”字样,显示了杂志的特色以及追求目标。

《意林》杂志简介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 2003年4月,《春风·意林》开始筹备,8月正式创刊;2004年6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从第7期正式改名为《意林》;2005年5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意林》杂志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 办刊宗旨:一则故事、改变一生 办刊理念:励志、感动、启迪、提升... 目录 励心小品丨你的用力看得出来 心灵关键词丨“完美的你”会带给对方压力 心灵关键词丨没有绿码的人 幸福了吗丨意大利面 幸福了吗丨贫“厌”和富“恋” 幸福了吗丨“回来”与“回去” 幸福了吗丨听笋 幸福了吗丨老老实实 幸福了吗丨常社交 幸福了吗丨“学人精”也有春天 幸福了吗丨飞不出掌心的鸟 幸福了吗丨别做只有一把锤子的人 幸福了吗丨极爱的感觉 幸福了吗丨荠菜诗 幸福了吗丨求婚,寒极做证 幸福了吗丨飞来树 十八而志丨亲爱的阻力 十八而志丨过度诊疗,看的是你的心病 十八而志丨我在南极上班:企鹅、鲸鱼和探险家的日常 十八而志丨大事件?宇航员在太空丢了块镜子 十八而志丨算错 锦年情事丨那个胖子的爱情 锦年情事丨青山车站 世间感动丨河马的故事 世间感动丨曹婆婆的面 世间感动丨想和熊猫结婚、为看熊猫放弃妹妹婚礼……这很日本 世间感动丨蟋蟀五德 世间感动丨缓慢地活着 青春智囊丨你要做东非的猴子还是西非的猴子 青春智囊丨钱的匮乏始于爱的匮乏 青春智囊丨阅读的三次革命 青春智囊丨股市里赚到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锐话题丨朋友圈管理大师的养鱼心得 名家散文热考论坛丨草原巡护员 名家散文热考论坛丨抬头看见花 特别校园丨与00后在QQ上大战三百回合 特别校园丨作家们各种古怪的创作契机 经典常读丨自我 经典常读丨动物园 经典常读丨独自前行 经典常读丨女儿 经典常读丨恐惧 国学大讲堂丨王维“拉黑”李白始末 国学大讲堂丨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王羲之 心理人生丨想要长相守,炒菜多放肉 心理人生丨破解人际交往的障碍 人文地理丨这条路线,是四川和贵州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 人文地理丨难熬 人文地理丨我劝你千万不要在广州问路 人文地理丨欧洲有钱人抠起来,连我妈都认输 人文地理丨整顿纪律 知乎体丨为了进化成“人”,也是“拼”了 知乎体丨谁更重要 流行·视觉丨宁愿人生如钢刀,可斩不平可烹饪 流行·视觉丨触怒四川人的方法,就是和他一起吃顿火锅 流行·视觉丨作文“高手” 流行·视觉丨我们爱上吃辣的背后,是一段平民逆袭的史诗 流行·视觉丨显摆 流行·视觉丨大炼猪油 流行·视觉丨黑客 流行·视觉丨此去人海茫茫,各自风雨灿烂 流行·视觉丨你是不是也有个同款妈妈 意林私密嗒丨你能和喜欢的ta在一起吗 意林私密嗒丨关于高考的回忆 意林私密嗒丨微写作 意林私密嗒丨做一根折不断的筷子 更多优秀杂志,请关注【越读党订阅】

你可以从网上订阅杂志。

订购方法:

1、访问订阅网址。

2、选择套餐。

3、下单并支付。

4.快递到家。

扩展资料

1、《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

2、2003年4月,《春风·意林》开始筹备,8月正式创刊;2004年6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从第7期正式改名为《意林》;2005年5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3、《意林》杂志秉承前人意趣,取“意林”二字为刊名,“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意有所得,“林”即智慧之林。即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

4、据《意林》2015年15期刊登的杂志社励志助学公益活动启事显示,《意林》已连续5年面向全社会贫困生发放助学金,并继续推出励志助学公益活动。2015年,《意林》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0位家庭贫困的大一新生作为资助对象,每位同学可获得助学金1000元。

5、办刊宗旨:一则故事、改变一生。办刊理念:励志、感动、启迪、提升。

艺苑杂志

其实艺术这个词汇包罗万象,意义很广,一时间很难以概括。各种艺术类的杂志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学艺术、有的是书法绘画艺术、有的是设计创意艺术、有的是雕塑艺术等等……如今我们先把艺术大概划分为以下几种:书法、绘画、雕塑 设计/创意、画报、杂技/魔术 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美术 戏剧、艺术类学报年鉴、艺术研究 艺术教育、声乐舞蹈下面介绍的是全球各种艺术行业的杂志:书法的有:《书画世界》双月刊 《中国文房四宝》半年刊 《中国书法》月刊《中国钢笔书法》月刊 《写字》双月刊 《书法》月刊《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 》月刊 绘画的有:《all大美术》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新美术》双月刊 《美术》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小画家》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国画家》双月刊 《画廊》季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苑》双月刊 雕塑的有: 《雕塑》双月刊 设计/创意的有:《iidea美与时代》月刊 《服装设计师》月刊 《SURFACE (美国) 》月刊 《HOW (美国) 》双月刊 《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国际流行公报女士版》不定期刊 《国际流行公报男士版》半年刊 《L'UOMO VOGUE (意大利) 》月刊 《VOGUE(美国) 》月刊 《ALLURE(美国) 》月刊 《OBJEKT (英国) 》季刊 《收藏界 》月刊 《VANITY FAIR(美国) 》月刊 《GOLF DIGEST(美国) 》月刊 《ESQUIRE(英国) 》月刊 《.(英国) 》月刊 《ELLE(美国) 》月刊 《MARIE CLAIRE(美国) 》月刊 《HOMES & GARDENS(英国) 》月刊 《ICON (英国) 》月刊 《ICON (法国) 》半年刊 《ARCHITECTURE AUS (澳大利亚) 》双月刊 《THE PLAN (意大利) 》季刊 《ARTICHOKE (澳大利亚) 》季刊 《HOUSES (澳大利亚) 》月刊 《ELLE DECOR (意大利) 》月刊 《ESCAPARATISMO (西班牙) 》季刊 《包装与设计 》双月刊 《WEAR (德国) 》季刊 《NUMERO HOMME (法国) 》半年刊 《F THE FASHION BUSINESS(德国) 》半年刊 《FASHIONTREND (意大利) 》季刊 《WEAR (CHI)(德国) 》季刊 《JPEOPLE BRAND FILE(德国) 》半年刊 《ZOOM ON FASHION TRENDS (意大利) 》季刊 《LEATHER GARMENTS(意大利) 》半年刊 《I-D (英国) 》月刊 《CLEAR MAGAZINE (英国) 》季刊 《A MAGAZINE (法国) 》半年刊 《SPOSABELLA(意大利) 》季刊 《VOGUE SPOSA (意大利) 》季刊 《L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DOMIN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BOOK MOD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MODERN BRIDE (美国) 》月刊 《IN STYLE WEDDING (美国) 》季刊 《BRIDES (美国) 》月刊 《BRIDAL GUIDE (美国) 》月刊 《OUI (法国) 》季刊 《ARCHITEKTUR & WOHNEN (德国) 》双月刊 《ABITARE (意大利)》月刊 《GRAPHIC (NETHERLANDS)(荷兰) 》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 (美国)》月刊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月刊 《设计新潮-建筑》双月刊 《创意》月刊 《VOGUE PAIRS(法国)》月刊 画报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中国画报(英文)》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竞赛画报》半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哈萨克少年儿童科学画报(哈文) 》双月刊 《江苏画刊》月刊 杂技与魔术的有:《杂技与魔术》双月刊 书法与绘画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all大美术》月刊 《世界知识画报A》半月刊 《周末画报》周刊(报) 《THE BITE(英国)》季刊 《书画世界》双月刊 《四川画报》双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北影画报》月刊 《新美域》双月刊 《小画家》月刊 《书法》月刊 《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月刊 《拼拼读读画报》月刊 《故事大王画报》月刊 《国画家》双月刊 《黑龙江画报》双月刊 《画廊》季刊 《吉林画报》双月刊 艺术理论的有:《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数码艺术》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殿堂(朝鲜文)》双月刊 《艺术教育 》月刊 《艺苑掇英 》季刊 《新玉文艺(维文)》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西江文艺》月刊 《山南文艺(藏文)》季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齐鲁艺苑》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文学研究》季刊 《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 《长江文艺》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佛山文艺》半月刊 《钢琴艺术》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江门文艺》半月刊 《解放军文艺》月刊 《金沙江文艺》双月刊 美术的有:《HOW (美国)》双月刊 《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连环画报》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GRAPHIC(NETHERLANDS)(荷兰)》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中国版画》半年刊 《新美术》双月刊 《少儿美术》月刊 《美术》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中外童话画刊》月刊 《中国书法》月刊 《中国连环画》月刊 《中国经贸画报》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少儿画王》月刊 《少儿书画》月刊 《上海工艺美术》季刊 《当代美术家》季刊 《江苏画刊》月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术研究》季刊 戏剧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中国戏剧》月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中国百老汇》月刊 《新剧本》双月刊 《戏剧丛刊》双月刊 《戏剧文学》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戏文》双月刊 《戏剧春秋》双月刊 《舞蹈》月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吐鲁番文艺(维文)》季刊 《四川戏剧》双月刊 《上海戏剧》月刊 《蒲剧艺术》季刊 《牧笛》双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当代戏剧》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剧本》月刊 《剧影月报》双月刊 《剧作家》双月刊 艺术类学报年鉴的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华艺术导刊》双月刊 《中外学术导刊》半月刊 《管理学报》月刊 《解放军报》日报 《中国硬笔书法学报》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四川年鉴》年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陕西年鉴》年刊 《齐鲁学刊》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河南年鉴》年刊 《黑河学刊》双月刊 《黑龙江年鉴》年刊 《湖北年鉴 》年刊 《湖南年鉴 》年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火箭兵报》周刊(报)《吉林年鉴》年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晋阳学刊》双月刊 《空军报》周刊(报) 《兰州学刊》双月刊 《辽宁师专学报》双月刊 《洛阳大学学报》季刊 艺术研究的有:《设计》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中国军工报》周报 《艺术市场》月刊 《中国文艺家》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人民武警报》周报 《艺术家》月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造型艺术》双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生活》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界》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掇英》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新疆艺术(汉文版)》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文艺理论文摘卡》季刊 《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双月刊 《文艺研究》双月刊 《外国文艺》双月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曲艺》月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蒲剧艺术》季刊 《南国红豆》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艺林》双月刊 《民族艺术》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福建艺术》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美术研究》季刊 艺术教育的有:《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音乐教育》月刊 《多来咪》双月刊 《小书画家乐园》月刊 《小艺术家》月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 《艺术教育》月刊 声乐舞蹈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音像世界》月刊 《乐器》月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舞蹈》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乐府新声》季刊

1978年进入宜兴陶瓷厂工作。1979年对紫砂工艺产生兴趣,并对紫砂器的造型、色泽、实用功能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1981年经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紫砂工艺名人谈跃伟老师指导,开始学习紫砂器的制作。1982年开始从事古代紫砂器的收集和研究。1983年起紫砂工艺的设计与紫砂器皿的制作进入成熟期,时有新品问世。1986年创立工作室(“紫陶室”,现位于宜兴紫砂工艺厂)。198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1999年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创作班学习。2002年参加紫砂工艺理论中高级培训。2011年参加工艺美术高修班学习理论。【专业活动概况】:1995年,作品“思远壶”、“北瓜壶”、“仿古井栏壶”刊登于《茶与壶》杂志。2001年,作品“相贵壶”、“南瓜壶”入展“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2003年,首届宜兴陶艺新人新作展中,“龙山壶”获三等奖;“凝重壶”获优秀奖。2004年,书法作品入选“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2005年,作品“皇子壶”获第二届宜兴新人新作展优秀奖。同年,作品“领峰壶”获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书法作品入展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论文《浅谈紫砂壶的造型与鉴赏》发表于《美术大鉴》杂志。2006年,作品“仿生壶”、“禅意修竹壶”入选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2007年,紫砂作品“相博壶”入选2007陶都宜兴中外陶艺展。同年,书法作品入展中韩书画名家邀请展并赴韩交流研讨;另外,在“国泰之光”全国诗书画邀请展中,其书法作品也荣获优秀奖。2010年,论文《清代紫砂茗壶赏析》、《浅谈紫砂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发表于美术大鉴杂志和中国艺苑杂志。2012年,作品“海神壶”获“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优秀奖。

艺术源于生活论文

从小学到现在的作文课,觉得只有一句话对作文的本质概括得较到位,那就是"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在我的理解,"源于生活"就是材料的选取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而"高于生活"则是要求作文要以审美的眼光对一般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做每一件事一样,要有源于生活的材料,则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感受力。而要有灵敏的感受力则又要有敏感的思维和感官,要在每时每刻留心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特别要抓住一些细小的细节,也就是说感受要深刻、独特、细腻。这样才会在作文时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硬是把作文变成"榨文"。谈起感受,不由想起清代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大家都知道郑氏瘦竹不仅反映了郑板桥的高尚人格,而竹本身的削俏、挺拔,竹之神韵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板桥为什么能把竹画为"神品"呢?据说,板桥在空闲时就站在竹林里,默默的观察竹的一举一动,看竹的傲对冰霜,看竹的迎风送雨。通过对竹的深刻感受,于是就能很轻易地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另外达o·芬奇画蛋也是训练感受的一个例证。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属于艺术,所以写作也要通过不断的接触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才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事物和道理。当在写作中觉得无话可说,你就感到平时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平时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并没有别人文章里所描写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每天就是由"家"--"学校"--"家"三点运动,而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只有单调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到社会上去了解一些情况,也很少有时间与社会进行交流,每天都是固定陈式似的生活着,突发事件几乎不会出现,一点新鲜材料也没有,而以前的材料又已写了若干遍,再写也无甚意义。于是到了写作就有江郎才尽的感觉。其实,哲学上讲过,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相同的东西,即使你每天过着同样单调枯燥的生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你并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感受其中的细微变化。如果你无时无刻都做个有心人,不时的以敏感的心努力去挖掘事物的细微变化,并把它放大,同时加入你的想象和联想,这样你就能在细微中见伟大,于无声中见有声。那么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觉得有事可写,一改以前"榨文"的状态。当然,有了材料还只是成文的一半,要文章有生命力,则还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你写的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那么又要怎样加工,如何让自己加工的东西有一定的艺术性呢?这就要求每一个为文者注意在平时训练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果让一个思想龌龊的人写一些有很高意义,让人赏心悦目的文章,这可能是很难的,勉强为之,只会写出一种"四不象"的文章。而要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就要求你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基础上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美的艺术作品。从别人的作品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样式,感受绘画、音乐,动物、植物等里面所蕴涵的美感。同时经过自己的取舍以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从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组织形成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文章的所有材料都已存在,只是等你去发掘,去利用,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成文,让读者感知,使其感动。

假如你想来这里找生活与艺术的论文的话。这里是没有人帮你的

先写 生活和艺术 各有什么特点 你对他们的看法艺术多浪漫或多有创造 多疯狂生活多现实生活 艺术有很多差别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提出中心论点)举例说(比如:贝多芬的 命运 基于对生命的不甘 和对命运的不公平的嘶吼;鲁迅的作品 大都是 在讽刺当时有的中国人的麻木不仁 和还有为中国挑起大梁的中国人……)然后说 艺术可以高于生活 但都是来源于生活(重新点题)仅代表个人意见 如果是我 我会这么写 比较简单的形式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积累

摘 要:我们的创作无论是素材的来源还是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意境都离不开平时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与领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创作又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它们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对比又统一。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专业与 文化 底蕴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都会在作品里有所体现,恰好应对“画如其人”一说。本文通过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感悟与自我修养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的体现,发现加强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以及品性修养的提升的现实意义,以提升自我的艺术文化修养。

关键词:感悟生活;感染力;独创性

记得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打开扉页就被李先生的一句话所打动。他说:“艺术要向天、向地。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①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就像是李先生本人,有着最平易近人的外表又有着最是深沉厚重的灵魂。

哲学中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有很大帮助。李老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这二者不可或缺的关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是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并注意的问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日常积累的多,思路才能渐渐打开,才能成竹在胸。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动手表现时才能信手拈来。在行进过程遇到困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帮自己解决,可以翻书查阅,可以向大师、前辈们学习。在我看来,在创作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是分不开的。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画笔,停下来好好思考或试着从书本中找解决的办法;又或是思路阻塞时,随意勾勾画画,让自己放松,让大脑放空。

细细品味,李先生的这句话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理论就是在实践积累出的 经验 中不断加工润色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如此地循环往复下去。这样说来,又回到本质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艺术最好的来源。我们正是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力量与存在,逐步积累出表达美的 方法 ,才慢慢成长为我们的艺术。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尊重生活这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反之,离开了生活,一切会变得空洞乏味,更何谈感染力。很多大师、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反映生活,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写照。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特别,处处充满着美丽与惊奇。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他最具代表的一幅作品《思想者》(图1)。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低头沉思的形象。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挤压脸颊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全身的肌肉紧绷,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他陷入了无限的巨大的痛苦中。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从作品中痛苦挣扎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对但丁的《神曲》②的独到感受,没有对但丁的感同身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感悟,罗丹能将《思想者》表现得如此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吗?可见,艺术离不开生活。正如罗丹所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即是‘美’。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③

还有旅美画家李自健,他创作的许多母爱题材的作品同样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素材。他的《母女系列》其中一幅《孕》(图2)中描绘的其妻,恬静温柔。美丽的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动静,若有所思的眉宇间荡漾着母性的慈爱,让观者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凝聚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称赞,每一幅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意,每一幅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 故事 。画家纯熟的技法加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者,这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幸福生活的剪影带给观众的震撼,这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任何美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大师、前辈们创作的传世名作无不是反映生活的。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感染力,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画家为画作倾注的心力。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观者是能感受到的。拉斐尔为创作《基督容变》时(图3),他已身患重病,却一直在坚持绘制画作。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我想,正是因为有作者付出的艰辛,他所呈现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

作为美术 教育 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不论是充实自我还是为了今后教书育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多识广,胸有成竹,我们的作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样,个人的修养不断提升,作品中自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也许在创作之初,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画出自己的东西,急于表达自我。“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⑦在创作中才发现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个性、风格。我们在求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宝库。我们更应开阔自己的思维,放宽自己的眼界。我想,这才是时下我们应该去学习的。有时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体验到快乐,这就够了。年轻的我们不必太执着结果,享受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①选自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可染论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②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③选自[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出自于《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⑤⑥⑦选自冯骥才著,《艺术丛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试谈艺术与生活

[摘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王尔德作为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脱离的,而郁达夫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家,在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却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本文就从两人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探究二者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关键词]唯美主义;王尔德;郁达夫;艺术与生活

佩特曾言,

“人生的目的不在行动(action),而在于思考(contemplation)―是无为(being),而非作为(doing)。”佩特对待人生这一观点其实是其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宣言,在这里他认为人生是思考的人生,无为的人生,人生不具有功力性,同样艺术也是一样,艺术是思考的艺术,虽然唯美主义者常被认为是非功利的,有时也是无需思考人生的,然而真正的唯美主义是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也成为了每位唯美主义者都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众多理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首先这一观点就引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王尔德的狂热追捧,只有弄清了艺术与人生的真正关系才能更好的在唯美主义的乌托邦里进行艺术的创作。

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也始终践行着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因此王尔德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郁达夫作为唯美主义的接受者,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尤其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作为五四文学的倡导者,最早接受了唯美主义,深受唯美的洗礼,但是由于二人生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个人性情的不同,使得郁达夫在对待唯美主义尤其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是不同的。

一、“生活模仿艺术”与“艺术来源生活”

王尔德把《道连・格雷的画像》当做自己生活的缩影,道连・格雷因为对同性恋和美的追求遭到了惩罚,而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位同性恋者,作为脱离于社会和主流文化的一位唯美主义者,我们不得不说王尔德后期的生活是悲惨的,其在后期生活经历了入狱,被社会排斥等遭遇,生活陷入低谷,因此当他把其所有热情融进艺术当中时,他并没有预见自己将来也会像其作品中的道连・格雷一样,这真的验证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而不是艺术模仿生活,是对他这一理论的一种感悟,抒写艺术的同时,生活是按着艺术的轨迹发展的。

王尔德“唯美”的服饰,同性恋生活这些都是王尔德迥异于现实生活,脱离现实生活的表现,至少是将作品中的艺术生活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去了,完全不顾及现实世界人们的审美极限。当我们看到脱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作的王尔德,我们不免怀疑其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哪里,而对于王尔德艺术创作的来源,“据理查德・埃尔曼说,当比尔博姆批评王尔德窃取(stem)了福楼拜的思想时,王尔德回答说:‘不错,我是剽窃(plasia-rise)’。这是有鉴赏力的人之荣幸。我读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时就从未在书末签上我的名字。Quevoulez-VOUS(别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数百部最好的书都带有我的签名。”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答案,王尔德在艺术作品的来源上都杜绝了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与生活相脱离的极端的唯美主义者,然而即便是这样在王尔德众多作品中,更重要的他向我们呈现的王尔德在艺术创作上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唯美的境界。

郁达夫虽然也坚持“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但是郁达夫更多的是感叹人生苦闷,表面上看来郁达夫生活中大有“人生苦短,早日行乐”之嫌,其实他本人更想传达给人们的是对现实人生的苦叹和悲悯。处于五四时期的郁达夫,更多的是苦于表达内心的苦闷,求助于唯美颓废派的艺术形式作为表现艺术的手段,唯美主义在郁达夫这里只是一种更有利于表现人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然而,一般人会认为这样的唯美主义创作是不纯正的,然而中国文学大家在接受唯美主义过程中,大都是“不专注”的,一方面艺术要表现生活,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又要脱离生活,看似矛盾的,似乎又回到了西方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上来了,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在《美学》一书中作了解释:“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

所以说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王尔德与郁达夫可以说是对立的,也可以是说是矛盾的,生活与艺术始终是难舍难分的,在看似复杂的艺术创作中,郁达夫更加倾向于让艺术表现并且再现生活,同时将反映人性虚伪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这就如同中国传统道德观将性本能看作是不道德的,是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底线的,所以郁达夫在其创作的《沉沦》,《银灰色的死》,《夜茫茫》以及《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中将主人公这些欲望表现出来时,在对这些心理扭曲的主人公进行抨击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们虽然都有病态的心理和人性的拙劣,但是他们在也都是对未来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知识份子,但是就是在那个社会里,那个环境下,他们面对现实的社会所表现出的又是那么病态和扭曲。郁达夫已经意识到了这些小知识份子情感上的抑郁,生活的苦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所表现出的苦闷气氛,郁达夫在这里确实是注意到了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尤其是将现实社会里道德观念的束缚置于文本中去。

郁达夫通过创作出《沉沦》中一个忧郁症患者的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是一种生活对于艺术的影响的艺术观。“他”虽然认为性本能的发生是一件合乎自然的事情,但“他”还是把为了满足正常欲望而进行的手淫视为“犯罪”,并“深自痛悔”;这里郁达夫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观念深入到艺术作品中,从而让现实生活来影响艺术,并没有一味的像王尔德一样脱离现实生活去创作纯唯美主义艺术。最后,甚至在自伤自悼中投海自尽,这些都有艺术创作中生活的烙印。生活的残酷和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自责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是离不开道德的因素而独自展现作品的,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郁达夫对于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是不能认同的。

二、“脱离”与“相通”

生活与艺术是否存在着紧密联系还是相互脱离的这一点上,两人也存在着看似不同的观点。郁达夫认为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相容的,艺术不能脱离生活,郁达夫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传统道德观点影响,因此其作品中显现的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点也不足为奇,这并没有影响其在唯美主义艺术创作,相反使得其唯美主义的使用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他抬起头来远远见了几家如装在盆景假山上似的草舍。看看城墙上孤立在那里的一排电杆和电线,又看看远处的地平线和一湾苍茫无际的碧落,觉得在这自然的怀抱里,他的将来的成就定然是不少的。不晓是什么原因,不知不觉他竞起了一种感谢的心情。过了一忽,他忽然自言自语的说:

“这谦虚的情!这谦虚的情!就是宗教的起源呀!淮尔特Wilde呀,佛尔兰Verlaine呀!你们从狱里叫出来的‘要谦虚’Behumble!的意思我能了解了。”

这是《茫茫夜》中的一段描写,这段话有一些对景物的描写,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将主人公面对一些平常生活景物的感想呈现出来,将生活中最自然,最简单的东西与艺术作品相联系。郁达夫揭露生活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在其作品《春风沉醉的晚上》才有了“我囊里正是将空的时候,有了这五元钱,非但月底要预付的来月的房金可以无忧,并且付过房金以后,还可以维持几天食料。当时这五元钱对我效用的广大,是谁也不能推想得出来的。”这样朴实但是深刻的文字,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境况,但是联想到五四时期中国文人志士窘迫料到的生活现状,此处描写更能让人想到是现实生活,真的是将现实生活的窘迫和无奈融入艺术作品中去了。而王尔德,虽然有人认为道连・格雷是王尔德用于追求现实美与形式美的“自我”,然而道连・格雷更像是件艺术品,当竭力展示这件艺术品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件艺术品,而被生活所融人,变得就不再纯粹,这正是王尔德一直恪守的生活与艺术脱离的艺术观的一种表现。

波德莱尔在其《浪荡子》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些人被称作雅士,不相信派,漂亮哥儿,花花公子或浪荡子,他们同出一源,都具有一种故意作对和造反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今日之人所罕有的那种反对和清除平庸的需要。”这些话用在王尔德和郁达夫再合适不过了,二者都是风流倜傥的“浪荡子”同样也都拒绝平庸,在两人绚丽多彩并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们都在文学界里激起了千层浪,王尔德孤立怪诞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掩盖他的才华横溢,同样忧郁怪异的郁达夫也没有被埋没,虽然在主流作品,或者是满足人们正常审美的小说里,郁达夫以及王尔德的作品都成遭遇过“不测”被禁售,他们所创作出的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市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他们对唯美主义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绽放出的不一样的光芒的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和生活的最好视角,可以说是他们是唯美主义艺术创作中的奇葩。

  • 索引序列
  •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杂志
  • 艺术鉴赏论文艺术与生活
  • 艺林杂志
  • 艺苑杂志
  • 艺术源于生活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