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阶段幼儿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创新。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幼儿自己去画。教师按照书本上的任务来布置作业,让幼儿完成。因为规定的题目是一致的,幼儿的作品也大都相同。幼儿画好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很多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不知道该怎么画,教师会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让幼儿临摹。这样的学习状况不利于幼儿的思想发挥,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
(2)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是模仿而不是创新,缺少思路。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只有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才能让幼儿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幼儿更热爱学习。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情况是模仿名家的作品,我们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画花、树、人物这些现有的题材。由于幼儿的认知还是非常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按照自己看到的去描绘,很少会有创新的作品。
(3)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存在误差,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依据幼儿画得像不像为主,这样的评价方法导致了幼儿的思维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主见。教师的评价是对幼儿一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会根据幼儿画得像不像来评论他们画得好不好。因此,在这样的驱动下,幼儿会根据物品的样子来描绘,这样他们的作品就会相似,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缺少想象力。幼儿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些奇怪的想法教师要抱着欣赏的态度去鉴赏,不能因为画得不一样就觉得不好,这样会扼杀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4) 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偏重课本知识,缺少实际的观摩对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大多数是以课本上的知识为主导的,很少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书本上的东西本身就是临摹出来的,幼儿在跟着书本上的内容去学习,自然就失去了这些内容本身的灵性。在选择教材的同时也要考虑和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2.幼儿水墨画教学的思考
(1)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掌握水墨画知识。教师首先要充实自己的文化素质,教师在教授幼儿学画的时候,更要教授幼儿水墨画的知识。让幼儿热爱中国的古典文化,幼儿只有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热爱,才会更喜欢这门学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入幼儿的世界,这样才能理解幼儿,才能和幼儿一起进步。
(2) 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教材内容,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是充满好奇心的。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适应幼儿的身心特点。比如幼儿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在教幼儿画鸟的时候,可以拿一只鸟到教室里。让幼儿细致地观察鸟儿的动作、神态。幼儿只有认真观察了,才能画出生动的作品来。可以给幼儿讲一个故事:《米老鼠和唐老鸭》这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作者是卡通片天才娱乐业大王———沃尔特·迪斯尼。他的童年是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农庄度过的,在那里他熟悉了各种畜、禽和其他动物的习性。这为他在以后的创造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创作《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时候,沃尔特·迪斯尼自己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有一只老鼠和他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和老鼠成了朋友,在他创作的过程中,这只老鼠一直陪伴着他,因此在创作的时候给了他很多的灵感。在和老鼠的相处中,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为他创造《米老鼠和唐老鸭》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这个事例说明只有与观察对象相处,才能感受它们真实的存在,才能领悟他们真正的神韵。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灵性,有内容,有深度。
(3) 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去学习。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特别用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引导幼儿自己去学习。在水墨画的世界里,有的幼儿喜欢山水画,有的则喜欢花鸟鱼虫。教师可以给幼儿欣赏优秀的水墨画,让幼儿感受前人留下的艺术瑰宝。让幼儿了解水墨画的种类和水墨画的特点,这样幼儿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
(4) 多参加实际写生,让幼儿深入自然环境,学会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世界的魅力,才能更加深刻地描绘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春游,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在自然的环境中细心观察事物。比如在学习画荷花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池塘边看荷花,荷花在盛开的时候的样子、半开时候的样子等。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察名家之作,如宋人的《出水芙蓉》以细线勾勒,色彩渲染精细;八大山人的《墨荷》简洁而精粹;徐渭的《墨荷》水墨淋漓,是大写意。同样的事物,表现的方法不同,给别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5) 采用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应该鼓励幼儿多去创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幼儿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要给幼儿鼓励,积极的鼓励会让幼儿更加热爱学习。在给幼儿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可以对幼儿画的具体的内容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会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问题,便于他们进步。教师可以让幼儿之间进行互评,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幼儿之间的评价也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水墨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让幼儿学习水墨画,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水墨画的学习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带幼儿多参加社会实践,观赏前人留下的作品,让幼儿在水墨画的世界里学习进步。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有趣的水墨印染画》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背景
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但在以往的绘画的活动中,总是让幼儿用单一的材料去进行绘画,这样会使其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中国画的笔墨千变万化,意蕴深远,作为中国的孩子更应该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但看到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样子,我在思考如何选择一种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最后,我想到了水墨拓印这个比较简易的方法:当墨汁滴入水中后,便自然散开并慢慢地形成各种图案,如同飘逸的长发、弥散的烟雾、多姿的自云……千变万化,趣味无穷。
二、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同时还指出“提供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从而使幼儿对水墨画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示范讲解,进一步学习水墨拓印的方法,并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分组进行创作,分组讲评,分享快乐;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创作。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分享者,鼓励孩子大胆操作,分享孩子的快乐。
三、目标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实际发展水平,确定了以下目标。
目标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在以往的绘画的活动中,总是让幼儿用单一的材料去进行绘画,这样会使其逐渐失去绘画的兴趣。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色,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挥洒自如,变化天穷,痛快淋漓,很适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夸张的特点。但刚开始幼儿手执毛笔迟迟无法下笔的,所以,在本节活动我选择一种新方法,既能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水墨画的自由写意,并发现其中的美感,又能激发幼儿大胆创作的喜悦。让幼儿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水墨画的教育价值并不在于绘画技能有多么的收敛,或画出了什么惊人的杰作,而是通过水墨画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本节活动通过多媒体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音乐和美术的灵活的结合,从而使幼儿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充分的感受水墨画得美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目标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在给幼儿上美术课时,经常会有孩子举着笔愁眉苦脸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要了解幼儿,组织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有效教学。而今天设计的这节“有趣的水墨印染画”,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重难点的分析
根据目标的确定,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将重点定为于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
陈鹤琴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欣赏,让幼儿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引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探索各种,千变万化,趣味无穷的图案。
难点定位于: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拓印。知道水墨印染的基本步骤,先在水盆里面滴上墨水,在用牙签稍稍搅拌就会变出好看的花纹,最后用生宣纸来印染,就变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五、准备分析
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
1﹑物质准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萝卜印章、印泥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回家搜集、了解有关中国水墨画的知识与特点。
3﹑多媒体的课件: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
六、教法和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节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既体验游戏般的乐趣,又能获得水墨画的`经验。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七、活动过程分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课件欣赏,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次示范讲解,知道水墨印染的基本步骤,并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分组进行创作,分组讲评,分享快乐。
第一部分:在活动开始通过课件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同时幼儿的道德情感易受感染和暗示,所以在活动的开始就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的环境,引导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
第二部分:通过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激发创作欲望。
通过欣赏水墨拓印画,教师逐一出示“浓淡干湿”四个字,让幼儿对水墨拓印画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创作欲望。
第三部分:边示范边通过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幼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知道水墨印染的基本步骤,先在水盆里面滴上墨水,在用牙签稍稍搅拌就会变出好看的花纹,最后用生宣纸来印染,就变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示范讲解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目的性,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部分:老师提出创作要求,幼儿自由的创作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大胆尝试,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教师已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展创造的材料,并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时教师重视的是创造过程而不是结果,充分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对幼儿在创造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与一定的指导、帮助。
第五部分:先分组进行讲评,充分的为每个幼儿提供讲评的机会。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小节。这样,更体现了幼儿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易受情感、爱好等方面的影响,但却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在评价中能够注意观察,提高审美,发展语言表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目标达到的情况、有待提高、以及是否为以后确定新的目标。这样,使评价更深入、到位。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一、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注重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并不代表培养幼儿的技能就不重要。正如没有一定的技能也就无法用画笔表达心中的感受一样。在教学中尽量选择幼儿身边的熟悉的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幅画就是孩子的一个内心世界,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非常好:“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创作。但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一定画不出很好的作品。”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和教他们学习绘画技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渗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选择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认为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考虑。主观上教育者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客观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地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每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都要遵循这一规律。例如小班孩子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思维也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表现事物不完整,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一部分。针对这一特点,给小班幼儿选择的内容多以生活中常的可用图形来高度夸张和概括的事物为主。例如 蝌蚪、 小花、 小草、雨点、伞等。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在兴趣培养上。内容的量也不宜多和杂。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在成人启发指导下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如教他们画小鸡,让他们知道小鸡的特征和动作形态,用稍浓一点的墨画出小鸡的头、翅膀、身体,用小笔蘸浓墨画小鸡的嘴、爪、眼睛等。接着再教他们画燕子,这时可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小鸡和燕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法亦可教画小鸟等动物。同样,学会了画葡萄就可很容易地学会画枇杷、樱桃、荔枝等水果。选材时可将同一类内容安排在一起。这不仅使幼儿学得快、学得牢,也学得轻松。大班幼儿在中班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例如:在画小鸡时,你可以画葫芦架下的小鸡;也可以画草地上的小鸡;和鸡妈妈在一起刨土的。这是一种想象。因此,这阶段的选材是把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作为一个重点。可制定一些主题画、想象画或自由命题画等内容。综合上述,给不同阶段的幼儿选择教学内容应从围绕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季节等方面去考虑。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一 )首先教幼儿认识绘画工具1、用操作探索发现法认识宣纸我给幼儿每人两张纸,一张生宣纸;一张熟宣纸。水、墨、毛笔,请你用这两张纸画画,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发现一张纸特别吸水,一张纸是不吸水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有了疑问,在他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的时候你在告诉他,吸水的纸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宣纸;不吸水的纸他的名字叫熟宣纸,那么这两种纸在画画时怎样用呢?这时老师可以出示两张典型的写意画(生宣纸)和工笔画(熟宣纸),请幼儿观察这两幅画的不同,老师还可以做示范一边画一边讲解什么是工笔画和写意画,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即认识了宣纸又了解了两种画法。然后,请幼儿在生宣纸上画小鸡,请你注意墨色的变化。让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解决墨色变化的问题,等幼儿有了问题之后老师在讲解,和幼儿一起探讨浓淡深浅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墨色的变化。2、用观察法认识毛笔老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大小、毛质不同的毛笔请幼儿摸、闻、蘸墨试等方法来区分不同大小、毛质的笔,它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3、用对比法认识颜色老师给幼儿提供水彩、水粉、国画颜料、油画颜料和图画纸、宣纸、布、水和与其相应的笔,请幼儿感受认识国画颜料与其他颜料的不同。(二) 其次教幼儿画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指导要点是这样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就拿国画小鸡为例:我请幼儿观看一段小鸡活动的视频,在观看过程中请幼儿思考两个问题:小鸡的样子和小鸡的动作形态。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鸡长的样子,学一学小鸡的动作,我们认识了小鸡也了解了小鸡的动作,那么,我们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呢?就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画画。在幼儿画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如:我的画面太湿了,太黑了,水多了怎么办?等等。这时有的幼儿就不再用笔大面积的去蘸墨了,他会用笔尖轻轻地去蘸,并且会把他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伴。在幼儿充分的体验实践之后,他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之后请幼儿带着她的疑问来听老师讲小鸡的画法,这时候幼儿听得更认真更专注。在老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解决了幼儿的疑问。最后请幼儿再来画小鸡。在幼儿画画时放上古典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自主画画。四、教幼儿画画应注意的问题1、绘画的工具材料必须准备充分。2、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先去体验实践,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要充分体现《纲要》精神,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大胆创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4 要用幼儿易懂的语言和幼儿喜欢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要始终考虑到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幼儿园应加强国画教学,当然其目的不是培养国画家,而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化难为易,鼓励幼儿通过水墨画的形式来近距离感知中国的传统美术文化,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
幼儿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的力量来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摘要: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随处丢弃的废旧物品,其实很多被大家丢弃的一无是处的物品可以经过我们的想象,再创造,让这些物品变得美丽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过度污染。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不仅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
生活化材料;美术表现力;创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是关注、唤醒、激励、鼓舞的一种艺术教学形式。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创设场景,以激起孩子对学习的热情,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促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呢?
一、选择本土化生活材料,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
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通过这一点,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只要善于发现,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化的材料,构建以本地特色为支架的美术活动主题,让幼儿在材料、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开发,创设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我们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资源相当的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而我们吴江的丝绸工艺历史悠久。养蚕———抽丝———在做成丝绵被、织成真丝布料,然后可以把这一些布料做成不同的物品:衣服、围巾、被套等。
为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可以开展以“美丽的丝绸”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图片观察以及让孩子的家长带领孩子实地去参观“吴江盛泽的先蚕祠”,让幼儿了解丝绸中的丝是怎么来的。通过现场的实地观察可以准确地了解到丝绸的制作过程等。
然后可以带孩子们去参观孩子们各种丝绸工艺品的展览,积累他们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当我们组织主题活动《美丽的丝绸》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思路开阔。吴江的特色小吃也很丰富。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如:海绵、泡沫、硬纸板等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带领孩子制作袜底酥、状元蹄、退思饼等。这一系列本地特色活动既让幼儿“走近”了民间传统艺术,接受了吴江特有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又培养了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挖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创新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的力量来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子、碎布条、毛线等,从中引导孩子从身边的角角落落里、废旧物中去寻找一切可以变成美的材料。
如活动《可爱的我》中,我们可以在导入部分带领幼儿在收集箱里找一找可以利用的拼贴画材料,像废纸、丢弃的塑料瓶盖、环形针、纽扣等等。立刻孩子们就感到了好奇,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想看看老师会做些什么。接下来教师通过剪剪、贴贴、画画等方法做成一幅幅自己的头像。这时候孩子们看到以后就欢呼雀跃。原来那些零乱的、不起眼的、甚至是被我们丢弃的东西也能变成美丽的画,从而启发幼儿发现、体验身边平时忽略的美。
我们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开辟了“美工区”,为孩子的美术活动提供活动的空间。平时我们发动孩子家长一起来收集生活中各种常见物品,如盒子、毛线、泡沫、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各种种子、树叶、石头等自然物,为美术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库。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与同伴自主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各具特色的创意制作。
三、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1.充分考虑操作材料的新颖性,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操作材料的新颖性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意图往往通过材料呈现出来。“妈妈的发型”这个活动,如果改用绘画活动中一成不变的操作材料———纸张来让孩子完成作品,可能会使活动本身失去神秘感,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收集来的浴帽、毛线等来让孩子设计妈妈的发型。
2.充分考虑操作材料的情感性,促使幼儿对活动充满期盼在“亲亲我家”主题活动中,毛线是每个孩子自己家里的,材料本身充满“亲和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一双双小手,将毛线华丽地变身为妈妈的头发、爸爸的胡须。这样对幼儿而言,既亲切,又贴近时代生活。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习,情绪愉悦,情商提高,能力提升,因而对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充分考虑操作材料的探索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老师指导孩子在纸上进行毛线粘贴画创作。这样,不但让孩子们感受了材料的丰富与多样性,还极大地增加孩子的探索欲望,满足了孩子爱挑战的心理特点———这次老师让用毛线作画,下次会用什么呢?是不是会考虑用橡皮泥或者小纸条呢?操作材料的探索性会让孩子产生许许多多思考及联想,会给以后的美术活动开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这些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泼、形象,有趣、生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总之,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让生性好奇、好动、好创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通过身体接触来感受物体的性质、特点,积极主动地收集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创造环境。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事业的大趋势下,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培养人的基础审美能力,还对幼儿以后一生的教育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以生活化材料为素材的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还可以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亲切的大自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废品”都可以成为生活化的美术素材。鉴于此,本文介绍以下几点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活化材料;美术教育;幼儿美术;应用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在课堂上画一幅画、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它更测重的是要求对幼儿的审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幼儿美术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来教授幼儿的美术活动学习,以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教育材料的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美、发现美、进而自身动手去创造美[1]。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的自然食物、大自然的自然材料、生活的废旧材料等作为美术活动课的材料,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一、选择生活化主题,激发幼儿美术活动兴趣
从小朋友的实际生活出发,尽量的选择举办一些与小朋友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一定新奇的美术活动,以激发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表现新的认识、积累新的经验和感受。如举办美术活动:好吃的蔬菜。可以组织小朋友们亲自去菜市场体验买菜,这样可以让他们直观的认识到平时所吃的蔬菜,还可以亲自看到很多蔬菜的形状特征、颜色等,这样可以加深小朋友对蔬菜的印象。在课堂上我们可设计绘画活动:菜园舞会。以小朋友在前期的买菜活动中对蔬菜的基本印象作为知识基础,鼓励小朋友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各种各样常见的蔬菜画上它们的五官及四肢,让蔬菜富有了生命力,让它们作为蔬菜朋友。这些生动可爱的蔬菜形象打动着每一个幼儿稚嫩的心灵,不仅可以让小朋友更加喜爱这些蔬菜,更可以激发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走进大自然,唤起幼儿创作热情
幼儿们的美术学习活动、美术创造的中介、美术创造的桥梁以及美术老师教育的重要工具都是美术材料,生活化的美术材料会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人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大自然的,而大自然是一个拥有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美术创业提供天然的生活化美术素材,例如:干枯的树枝、尖果的外壳、河边的鹅卵石、金黄的稻草等等,孩子们对这些随手可得的生活材料是既熟悉又新奇,主要是它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欲望。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来组织不同的美术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为以后的想象奠定基础,为以后的创造提供依据。比如:在《春》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枝及尖果外壳、鹅卵石,利用这些收集而来的生活化材料,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当小朋友收集到各种尖果外壳的时候,我就有意的引导他们去联想到春天一些美丽漂亮的植物,再组织小朋友进行“果壳拼拼拼”的活动,引导他们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尖果外壳、鹅卵石的形状及颜色,来制作创意的粘贴画,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资源共享”,各发异想,进行自己独特的创作,如:树杆可以作为太阳花的茎,开心果的壳可以作为太阳花的花瓣,小石子可以作为太阳花的花蕊;有的也可以将开心果的壳粘成梅花的样子固定在弯曲的树枝上………平常家长也可以帮忙收集一些生活化的材料,为小朋友的美术活动做准备,这样小朋友不仅可以相互合作,更能够看到一些平常的东西在自己的手中变成美丽漂亮的植物,从而更加有创作热情。
三、变废为宝,发展幼儿创新能力
将日常生活中废旧的生活材料变成美术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更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2]。利用生活废料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使幼儿通过自身的创作体验,更直接的感觉到生活废旧材料二次利用的快乐,可在无形当中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一些生活常见的废旧材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一类材料可以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幼儿可以探索废旧物料的特征、形状等,对其进行二次利用。比如:废弃的饮料瓶子、鞋盒等,都可以作为下次美术活动的备用材料,将这一类的材料集中收集起来,让小朋友自发的进行思考、想象、及讨论创作。小朋友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采纳他们中的一些“小点子”运用到幼儿园区域的布置当中。也可以将他们制作出来的作品,拿到街上去赠给老人及各家长。这样的“变废为宝”可以不断的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生活化材料是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材料,在当下,我国对幼儿的美术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幼儿美术老师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幼儿美术老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幼儿教育机构与教师在观念上都应让幼儿美术教育更贴近于生活,素材来自于生活,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创作热情、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鲜艳.探索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有趣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256.
[2]沈静忆.幼儿园民间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103):184-184.
摘要: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也逐渐将“节能环保”等理念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利用生活化材料来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强化节约、环保知识的渗透,促进幼儿美术创作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基于此,文章探讨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
幼儿美术;生活化;材料;教育
在国内的幼儿教育大纲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对加强生活材料的应用,完善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丰富幼儿美术活动,探索具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予了明确指出。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其发现美术创作源泉,广泛收集和利用废旧物品来培养幼儿的艺术作品制作灵感,并针对幼儿的天性特点,鼓励幼儿积极进行美术创作,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1.传统幼儿美术活动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教学中,对于幼儿美术的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准备纸与笔,然后教师将自己具有一定美术感觉的图画在黑板上描绘下来,学生照着老师的作品来进行作画,并形成自己的绘画模式。这种依瓢画葫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十分单一,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在长时间的`教学后,学生逐渐变得十分古板,学习兴趣也逐渐淡化,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将老师的作品完美的“抄袭”下来而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美术[1]。那么,为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健康开展,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多元化以及将生活化材料有效应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广大教学研究者所认可,也引起了幼儿教师的深入关注。
2.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材料
从大自然中寻找美术材料
充分的材料是幼儿美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基础,那么,引领幼儿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术材料,丰富幼儿的创作素材是一个十分可取的方法。在春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天的小草、花、叶的形状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秋天时可以应用各种果实和动物来装点美术作品;冬天有白雪等。总之,充分挖掘大自然中可用的不同材料,使得学生的美术创作素材越来越丰富。
广泛应用生活废品
对生活废品的循环利用本就是爱护环境,节约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广泛应用生活废品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其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老师可以创造“美术室”,让幼儿可以在这个空间里面存放和展示自己喜欢的生活废品和美术作品[2]。例如,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收集一些饮料瓶子、包装盒、包装袋、糖纸以及其他材料,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美术格式摆放在“美术室”中,当开展美术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还可以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其他精美的作品,例如在给瓶子设计自己喜欢的包装纸;在鸡蛋壳上作画;制作纸人、布娃娃等,再将这些成品进行展示,提高幼儿的创造积极性。此外,一些具有一定形状的纸盒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扩展幼儿的美术思维。
3.积极培养幼儿大胆创作和创造思维
为学生提供丰富、开放的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通过设立幼儿美术作品创作室,将多种类型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存在在创作室内,且不断收集和积累一些新的材料,提高幼儿创作和美术活动的自由度,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自由创作。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需要以幼儿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且不要将自己的思想与意识强加给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尽可能提高作品的新颖性[3]。这种自由自在的创作形式,不仅对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具有很大的益处,还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的结果也会常常充满惊喜。
建设和谐、轻松的创作氛围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十分单一,但是好奇心很强,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友好关系是建设和谐、轻松的创作氛围的重要措施。在开展美术活动以及平时,教师应积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另外,幼儿通常比较好动,难以长久地呆在一个小空间里面,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到教室外寻找灵感,鼓励他们积极讨论,集思广益,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4]。在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尽量采取引导的方式,且控制好引导方式,及时撤退,让幼儿具有更多的个人想象与思考空间。
主题作品的创作及展示
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美术主题作品的创作活动,设定一个专门的美术主题,让幼儿根据主题来寻找和应用美术材料与创作工具,使得幼儿能形成自己的美术创作模式,开发智力[5]。在创作完成后,可以开展作品展示活动,邀请幼儿家长的参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其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义,给予他们一些语言鼓励或物质奖励,提高其创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组织美术作品创意比赛
可以以学校或者班级为单位,组织美术作品创意比赛,而主题则围绕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来命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4.结束语
在现代的幼儿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思维模式与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经过长期的实践证实,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用生活材料是一种十分正确的方法,使得传统形式的美术活动的“单一思维模式”逐渐被颠覆,幼儿的天性与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模式得到不断地培养和发展。另外,生活材料的应用,使得幼儿的环保节约意识加强,美术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均得到提高,使得一些性格较为孤僻的幼儿得到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纪艺钦.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的运用分析[J/OL].学周刊,2017,(16):221-222.
[2]詹艳红.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7,(04):10.
[3]季海萍.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9):13.
[4]任华.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3):55.
[5]凌国青.幼儿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运用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126.
你可以把下文改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教学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教学,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培养幼儿学习美术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二、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开发创造潜能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如:在综合绘画活动“美丽的家”时,教师进行“横向绘画创作”指导,也就是说同一主题画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彩笔、水彩、棉签等多种绘画工具,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绘出了不同风格的画图《美丽的家》。接下来,教师组织孩子又进行了较复杂的“纵向绘画创作”。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使用这种方法绘制组合的画面色彩丰富,布局饱满,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想象力。三、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园外生活的经验积累是多是少,关键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大部分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孩子学计算、识字,现在更时兴学英语。对孩子选择学习美术不予支持。更由于工作繁忙,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教师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引导幼儿把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加深视觉印象。教师还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知识。四、教师应运用恰当实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体现个性,并进一步完善作品欣赏鼓励的语言能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立大拇指等等;二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的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背景处理得很好”等等;三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骄傲、自满或无所谓的心理。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化幼儿教育的认识,已不仅仅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实践,高价、高消耗也未必带来高质量,如何进行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它让我们更多地思考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关键词 农村资源 美术教育 文化资源 我们幼儿园既是一所现代化幼儿园,又是一所有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农村县区幼儿园,处于独特的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气息之中。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美术教育中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把目光愈来愈多地投向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村资源教育活动,充分让幼儿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乡土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以及环保节约的意识和品质。 一、有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文化是人得以成长的核心因素,各地在自身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有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生长于此的人们会潜移默化受到这些文化熏染,成为文化的认同者。农村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新沂特有的地理环境、钟吾文化、民间艺术、地域特色等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新沂在巍巍马陵山、滔滔沭河水的滋养中,在钟吾古国、花厅文化的积淀下汲取丰富营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谣、民间游戏、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家乡风光、特色经济、地方风俗……这些无不显现出新沂这块人杰地灵、深厚严谨、大气睿智的沃土的文化底蕴。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农村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 在一日活动中,我们把民间游戏和歌谣渗透进去,丰富幼儿的活动。在翻绳的游戏中,孩子可以边说歌谣边翻,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民间工艺活动《绣花》,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试一试、做一做。首先,我和孩子们收集了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帽、绣花围兜等物品,开了一个绣花作品展示会,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仔细地去观察作品,增加孩子的感性认识。其次,请会绣花的家长在孩子们面前进行刺绣,进一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刺激,以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欲望。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水平。当一件件富有想象的绣花作品被装饰在活动室时,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与智慧,体会到农村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 二、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 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好途径!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一个个探索型美术活动应运而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 随手可得的泥巴是陪伴孩子们的最好美术游戏材料。孩子们在玩玩、捏捏、做做的过程中,把泥巴变成了各种自己喜欢的物体。如用泥球做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还制作了各种糕点、糖果、面条、水饺等等。孩子们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象。 每当春夏秋冬田野里有不同的景色变化时,是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金秋十月我带孩子们去秋游,孩子们在野花飘香中,沐浴着大自然的雨露阳光。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我:老师我发现小草变黄了,野菊花盛开了;我看到毛茸茸的芦苇随风飘荡,田野里的水稻金灿灿的;我还看到小树叶在跳舞呢……孩子们秋游回来把采集的各种树叶、花瓣,画一画、贴一贴,把摘回的野花野草插在牛奶瓶里,看到孩子们兴致很浓,我让他们讨论:怎样把树叶贴得生动美观?怎样把花、草、叶子插得漂亮?通过讨论,孩子们从无目的地贴画到有目的地贴,从乱插到懂得怎样配色,怎样布局才漂亮、有层次感。活动结束后,我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自然角、午睡室,这一幅幅作品正是孩子们所要表达的心声,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利用农村作物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农村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是美术创作的绝好语言素材。给他们更广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自己寻找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动手去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有趣的种子》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各种种子:有鸡毛菜籽、毛豆、黄豆、扁豆、蚕豆、青豆、白云豆、红豆、荠菜籽、葫芦籽、玉米、花生、高粱等等。当这么多的种子聚集在一起时,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时发出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等。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同时还产生了创作的欲望,我鼓励他们在晨间活动、午间、游戏时间玩一玩、贴一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种子贴画展现在孩子面前。 在班级活动区角的创设上,也紧随孩子发展的兴趣,在材料的提供上我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红色的番茄、青色的蚕豆与毛豆、玫红的番薯、白色的萝卜、弯弯的黄瓜等等,都是孩子区角活动的好材料。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想象,在他们眼中,这些五颜六色的蔬菜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橡皮泥、火柴、牙签、珠光片、各式蜡光纸等,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土豆,在孩子的手中稍稍添加了一些辅助材料便制成土豆刺猬、土豆长颈鹿、土豆孔雀、土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土豆制品。白萝卜在孩子的操作中装上胡须、粘上眼睛、插上一个小尾巴,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鼠便展现在眼前。同时孩子们还做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丰富的农作物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在与农作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拓展思路,他们把田野里的稻草、高粱秆、玉米皮等扎成不同的造型挂在教室的墙上,美化身边的环境……孩子们已深深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四、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美术教育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各种能人、艺人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给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首先,发挥特长家长的作用。“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吸收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我在美术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把擅长柳编的、擅长画农民画的、擅长捏面人的、擅长制作农具的家长分别请到幼儿园,在孩子们中间现场展示。不能到幼儿园展示的我们就组织参观,参观瓜果大棚、参观养鸡场、孔雀园……这些活生生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的区角游戏丰富了,编织的、制作的、剪贴的、刺绣的,各种游戏运用而生。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生动了,创意、造型、用色、布局变得有想象、有创意、有童趣,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其次,挖掘民间艺人的才能。新沂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才资源,剪纸艺人、面人艺人、门吊艺人、草编艺人、刺绣艺人应有尽有,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他们身上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们的艺术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他们是我们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珍贵资源。 我们定期邀请他们给我们做艺术顾问,给孩子们展示、指导,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让孩子们从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素有“文化艺术之乡”的新沂合沟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剪纸艺术家王桂英奶奶就居住于此,她的作品《小街一角》《烙煎饼》《春耕》《架电线》等,热情奔放,质朴、淳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热爱王奶奶和她的作品的孩子们,每次活动时都把王奶奶热情地“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孩子们不仅喜爱王奶奶随时剪出的活动场景,喜爱王奶奶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喜爱王奶奶的剪纸活动课,更被王奶奶几十年的剪纸艺术的执著所激励。这样生动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收获是太大了。在王奶奶的指导下,一件件作品如泉水一般,不断涌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午睡、游戏、吃饭等都走入了作品,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到处都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生活气息浓厚。活动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剪纸的艺术,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创造美的灵巧双手、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家乡文化的炽热的心。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浅谈创意手工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一切感官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但是由于年龄小,很多因素都阻碍着孩子探索世界的脚步。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有足够的技能、足够的能力去探索他们想要知道的世界上一切有趣的事物。而在幼儿园的一切课程中,我认为,手工是一门极能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关键词:创意手工 动手操作能力一、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手是思想的镜子,是之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很多科学家指出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训练动手就是训练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炼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其必要的。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欲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欲望呢?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课前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去,让孩子对制作的材料先产生兴趣,然后再由对材料的兴趣引发到对之后的课程的兴趣。比如一次上创意手工课《树叶拼贴》,我先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孩子周围的环境中找一找落叶,并请家长让孩子介绍拾到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种叶子的特征是什么,让孩子初步感受到制作材料的有趣。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感受往往会更加丰富,这也为幼儿今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泥塑、剪纸及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创意手工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参与收集的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苹果变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葱则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狗尾巴草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虫;树藤、草藤变成了中国结;谷壳、稻杆拼贴出了小船、房子;板栗壳制作出了刺猬;鸡毛、鸭毛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毽子等等。在创作、想像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自己亲手编织的世界里,不仅获得了美的体验,更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那么创意手工的课程要如何设置才能达到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呢?1、组织好合理“导入”部分,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动力。营造一个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创意手工活动的学习。创意手工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再现幼儿心灵深处的声音,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在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中,如果平平淡淡地“导入”,幼儿就不会感兴趣,以至于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组织好“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进行“冰棍飞机”的创意手工活动中,要教幼儿用棒冰棍制作飞机,我用故事导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要坐什么交通工具才能很快的到达呢?”孩子们听说小动物们要去旅行,都提起了精神,都抢着说要坐飞机去,我又问:“可是小动物们没有飞机呀?孩子们开动脑筋都说可以帮小动物制作一架飞机。这样很自然的导入主题,又很快就调动了孩子进行创意手工活动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小动物们坐上自己制作的飞机是,都开心的露出了笑容。2、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在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活动《冰棍棒小花》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吸管、冰棍棒、剪刀、胶水、水彩笔、花茎和花叶的图片以及白卡纸。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出一朵或几朵漂亮的小花。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讨论着。能力较差的孩子用冰棍棒子贴成花朵的花瓣,花茎和花叶就用我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贴上,能力较强的幼儿也用冰棍棒制作花瓣,但是花茎和花叶就用水彩笔自己画出来或者用吸管贴出来。这样不仅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了成功,也保护了幼儿对创意手工活动给的兴趣。3、善于用鼓励、启发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大胆尝试。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具有坚强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创意手工活动应该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幼儿在画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洋洋的兴奋劲,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涂的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动手操作到想动手操作,从不敢动手操作到敢动手操作,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活动《拖鞋》活动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拖鞋的特征,然后提要求请幼儿进行操作。刚开始时,唐真灿和张子宣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微笑着说:“刚才不是你们两个说得很好吗?给它照个相吧,一定会很漂亮的!你看,他的形状怎样,是在哪里的……。”然后请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制作,一会儿,唐真灿就高兴地举着他的作品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故意夸大语气:“哇赛,真不错!它会穿什么衣服,再把它打扮漂亮一点,好吗?”一会儿仔仔细细的给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张子宣开始不肯给我看,用手遮住。我说:“给老师看一下呀,你做的是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吗?”她便拿开手,我看了作品并不理想,以大人的眼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地方。但我微笑着说:“你能给我讲讲吗?”她说:“这是一个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因为它刚和泡泡做完游戏。”我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动脑筋!”在以后的活动中,她都会很自豪的请我看他的作品。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教师更应该接纳幼儿的一切作品,允许幼儿“犯错”,反复进行尝试,不以自我的主观意愿衡量幼儿的行动,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形成平等的师幼关系。4、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整合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教孩子做手工,书上面有准备好的材料,只要沿着轮廓线撕下就可以做东西。刚开始时,我和孩子一起来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坏了。我并没有急于帮助他们,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胶或者双面胶给他们粘好,小声的提醒他:“慢一点。”渐渐地,他们的小手变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坏纸片的现象了。日常的活动中,我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剪刀的办法,让幼儿学会使用胶水、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果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美工操作活动呢?我会利用幼儿入园和下午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俗话曾说: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幼儿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我想只要坚持这样做,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孩子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幼儿美术 教育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 思维方式 。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 想象力 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 传说 ,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 国画 、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 文化 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 故事 ,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上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转变了教学方式、增加了 教学 方法 ,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通过多途径多角度的刺激幼儿感官,它培育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思维能力并拓展了视野和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二: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思考 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来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幼儿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对于新鲜好玩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选择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当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材料,比如喝过的矿泉水瓶、纸盒等,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弃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首先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废弃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笔筒,但是做好之后这样的笔筒并不是很好看,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笔筒的周围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是剪贴可以制作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之后在这些作品上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喜欢的图画画在上面。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运用 美术素材来源于生活,同时美术作品也展现着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美术作品,这些作品能够以其鲜艳的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说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比如,学生平时都会有写 日记 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日记本,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日记本封面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本封面,然后将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对这样的美术创作想法进行分享。总而言之,美术与生活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生活当中蕴含着很多的美术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让学生感觉美术学习是比较亲切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比较活跃。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或者是利用废弃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现美术,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瑾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论文篇三: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问题探讨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了解并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创设多样有趣的游戏环境、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游戏;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 荷兰文化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nhan Huizinga)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这样描述游戏:“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 一、什么是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广泛开展于民间的一种活动。我国 民俗学 家乌丙安先生认为民间游戏就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主要流行在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人娱乐节目之中。”可见,民间游戏同样具有游戏本身的愉悦性感受,而其特点在于民间游戏是为一个较广阔空间内的人们,即广大人民所共同接受和喜爱的,且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其所进行的民间游戏各不相同,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北方冬天较为严寒,“挤油”的游戏不仅能为寒冬增添一份热情与乐趣,并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间游戏,幼儿踩高跷锻炼了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身体平衡能力。许多民间游戏至今仍为幼儿所喜爱,有些民间游戏则在时间的检验中进化更新成为现代民间游戏,这种广泛的地域性、流传性与推广性的特征成为民间游戏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保障。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存在意义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游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各个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园其他游戏的区别在于,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幼儿模仿与想象反应各地区现实生活及劳动活动的游戏,相比其他游戏而言,民间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所需要、所熟悉与感兴趣,这也是幼儿喜爱并易于接受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通过进行民间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习俗知识,体验多样的民族情感与生活,如包饺子、赛龙舟、元宵数花灯等反映民俗的游戏,挖地雷、织布机形象再现古代人们的生活的游戏等等。幼儿不断了解与熟悉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激发着幼儿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熏陶着幼儿的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由于民间游戏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劳动活动中,因此,民间游戏多以身体活动类游戏、器械运动类游戏以及社会生活扮演类游戏居多。民间游戏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更是一种协调促进幼儿各种智能发展的活动,如幼儿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社会性交往能力等。民间游戏满足了幼儿的年龄与发展特点,民间游戏多为两人以上或者群体参与的游戏,这样的游戏环境也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幼儿园民间游戏指导策略 (一)创设丰富、有趣、独特的民间游戏环境 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游戏环境,能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及游戏愿望,有助于幼儿主动、专注地投入游戏。丰富的民间游戏物质环境包括游戏开展的场域、游戏活动时间、游戏材料等。首先,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展的场域应根据民间游戏的内容而设置,静态或动态的民间游戏可以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进行,可以是教室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是幼儿园的一个大操场。其次,民间游戏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自由活动等各类活动中展开,游戏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适宜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再次,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丰富多样性、独特性与层次性,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独特的游戏材料体现着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满足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此外,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是开展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规则与自由并存的,能使幼儿感受到充分安全感的、轻松愉悦的环境。幼儿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交往对象是同伴,因此,建立积极、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就是安全心理环境的基础。 (二)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尽管幼儿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游戏的开展能够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观察者,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与情感变化,以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 经验 以及能力水平,由此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及引导的依据。其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支持者,支持并不是在幼儿疑问的时候马上给予其答案,也不是在幼儿求助时立即告诉其解决 方法 。真正的支持是适宜性支持,通过增减游戏材料、变换游戏环境、更新游戏规则等手段,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积极的探索。再次,教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参与者、合作者,民间游戏合作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与幼儿应该成为彼此的游戏伙伴,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守望者与游戏者。 (三)充分运用家长、社区资源 针对游戏资源缺乏这一问题,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长及社区资源,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大力挖掘与利用各种民间游戏资源。一方面,让家长们充分意识到民间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会等活动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唤起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怀念与激情,收集家长们会玩的民间游戏,由于家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地区,这使得收集起来的游戏资源更为丰富与生动。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如高跷、沙包、竹竿、轮胎等,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共同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还可以在社区内寻找废弃、可利用的游戏材料进行加工再利用,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获得了人力,极大丰富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资源。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游戏的人[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7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版)[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肖青.传统民间游戏与现代媒介游戏之比较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6]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论坛.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民间艺术研究论文 2. 幼儿园大班泥塑论文3篇 3.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4. 幼儿园民间面塑艺术论文
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摘 要】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个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3] 庞丽娟.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